大豆生长发育对土壤养分的要求

大豆生长发育对土壤养分的要求
大豆生长发育对土壤养分的要求

大豆生长发育对土壤养分的要求

1大豆生长发育对土壤性质的要求

大豆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最适合大豆生长,土壤pH 值以6.5~7.5为宜。pH值低于6.0的酸性土壤往往缺钼,也不利于根瘤菌的繁殖。pH值高于7.5的土壤往往缺铁和锰。大豆不耐盐碱,总盐量低于0.18%,氯化钠低于0.03%,植株能正常生长;总盐量高于0.60%,氯化钠高于0.06%,植株死亡。

2大豆的营养特性

大豆需要矿质元素的种类全,数量多。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有氮、磷、钾、钙、镁、硫、氯、铁、锌、铜、硼、钼、钴等十多种。一般情况下大豆植株每生产100kg籽粒及其相应的茎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 6.27-9.45kg氮、1.42-2.60kg五氧化二磷、2.08-4.90kg的氧化钾。

大豆对微量元素的吸收量极少。各种微量元素在大豆植株中的含量分别为:镁0.97%、硫0.69%、氯0.28%、铁0.05%、锰0.02%、锌0.006%、铜0.003%、硼0.003%、钼0.0003%、钴0.0014%。

3大豆主要元素的缺素症状

3.1缺氮

先是真叶发黄,严重时从下向上黄化,直至顶部新叶。在复叶上沿叶脉有平行的连续或不连续铁色斑块,褪绿从叶尖向基部扩展,乃至全叶呈浅黄色,叶脉也失绿。叶小而薄,易脱落,茎细长。

3.2缺磷

根瘤少,茎细长,植株下部叶色深绿,叶厚,凹凸不平,狭长。缺磷严重时,叶脉黄

褐,后全叶呈黄色。

3.3缺钾

叶片黄化,症状从下位叶向上位叶发展。叶缘开始产生失绿斑点,扩大成块,斑块相连,向叶中心蔓延,后仅叶脉周围呈绿色。黄化叶难以恢复,叶薄,易脱落。缺钾严重的植株只能发育至荚期。根短、根瘤少。植株瘦弱。

3.4缺钙

叶黄化并有棕色小点。先从叶中部和叶尖开始,叶缘、叶脉仍为绿色。叶缘下垂、扭曲,叶小、狭长,叶端呈尖钓状。缺钙严重时顶芽枯死,上部叶腋中长出新叶,不久也变黄。延迟成熟。

3.5缺镁

在三叶期即可显症,多发生在植株下部。叶小,叶有灰条斑,斑块外围色深。有的病叶反张、上卷,有时皱叶部位同时出现橙、绿两色相嵌斑或网状叶脉分割的桔红斑;个别中部叶脉红褐,成熟时变黑。叶缘、叶脉平整光滑。

3.6缺硼

4片复叶后开始发病,花期进入盛发期。新叶失绿,叶肉出现浓淡相间斑块,上位叶较下位叶色淡,叶小、厚、脆。缺硼严重时,顶部新叶皱缩或扭曲,上、下反张,个别呈筒状,有时叶背局部现红褐色。发育受阻停滞蕾期,迟熟。主根短、根颈部膨大,根瘤小而少。

3.7缺钼

上位叶色浅,主、支脉色更浅。支脉间出现连片的黄斑,叶尖易失绿,后黄斑颜色加深至浅棕色。有的叶片凹凸不平且扭曲。有的主叶脉中央,现白色线状。

土壤养分分级

土壤养分分级 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其含量的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的第二次土壤普查,对北京市土壤进行了大规模的养分调查测定工作,获取了大量的农化分析结果,涉及的样品约有13000多个,对全市土壤养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但由于土壤速效养分具有易变的特性,其中氮素养分变化相对磷钾的变化要更大些,土壤氮素需要适时监控,进行养分的及时调控,磷钾养分一般采用衡量监控,指导养分管理,一般3-5年进行一次即可,因此土壤养分氮素状况的调查可更密集一些,磷钾的相对少些。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枝、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级标准将土壤养分划分为六级: 表1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很高高中等低很低极低 >44-33-22-11-0.6<0.6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及有关标准,将养分含量分为以下级别(见下表)。 表2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项目有机质 %全氮 % 速效氮 PPM 速效磷 PPM(P2O5) 速效钾 K2O 级别含量 1>4>0.2>150>40>200 23~40.15~0.2120~15020~40150~200 32~30.1~0.1590~12010~20100~150 41~20.07~0.160~905~1050~100 50.6~10.05~.07530~603~530~50

土壤养分空间分析及综合评价最新版(2)

各省市年平均降雨量空间统计分析 ----基于R语言 朱青国佳欣 摘要:基于赣州市赣县2015年274份耕地土壤的土壤样本数据:有机质、土壤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坡度、高程7个样本指标和县域尺度土壤养分的合理采样数。通过SPSS软件统计分析的方法,全氮、有机质两种养分呈现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为显著关系。有机质、土壤PH其贡献率分别为26.346%和20.458%,累积贡献率将近50%;当聚类距离扩大到25时,274个样点被聚一类;通过GS+,ArcGIS软件进行样点有机质数据地统计分析可得,高斯模型有机质样点的空间相关性很强烈,但变程不是很大;通过普通克里金插值算法表示样本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 关键词:赣州市赣县;土壤养分;统计分析;普通克里金; Abstract :Based on 274 soil sampled data from Gan county of Ganzhou city in 2005.Including seven sample indexes:organic matter,PH of the soil, total nitrogen,available phosphorus,rapidly available potassium,slope and elevation.And reasonable samples with soil nutrient in the county range.By using statistic analysis method of the SPSS software,total nitrogen and organic matter present quite strong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obvious negative relationship.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organic matter and pH of the soil are 26.346% and 20.458%,the ac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is nearly 50%.When clustering distance extending to 25,274 samples are gathered to one form.By using GS+ and ArcGIS softwareconducting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organic matter statistics,we can conclude:available phosphorus of Gaussian Model has strong spatial correlation,but the codomain is not large ; And the Ordinary Kriging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can displa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 matter samples. Key words:Gan county of Ganzhou city; Soil nutrient; Statistical analysis; Ordinary Kriging; 前言 土壤养分是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而土壤肥力则是土壤最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实时掌握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是管理好土壤养分和合理施肥的基础。对土壤养分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对土壤进行综合评价。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3S技术、地统计学和曲面建模(HASM)等方法围绕土壤变异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对土壤pH值[1-2]、和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3-5]的空间变异特征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田块尺度和特定区域。除此之外在县域尺度,苑小勇等[6]、王淑英等[7]分别对北京市平谷区的有机质和全氮、有效磷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杨奇勇等[3]对不同尺度上的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综合国内外状况,针对县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采样数的统研究还相对缺乏。 本文基于赣州市赣县2015年274份耕地土壤的土壤养分数据(有机质、土壤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坡度、高程),县域行政区划数字地图,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空间上综合评价研究县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规律和相互关系,为赣州市赣县土壤管理、科学研究和施肥决策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安徽省亳州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安徽省亳州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叶志刚,葛建军,周俊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E-mail:yzhgang@https://www.360docs.net/doc/c112840569.html, 摘要:2006年对安徽省亳州市耕地土壤养分的调查表明,有机质含量较低,平均仅为16.01g/kg;全氮含量平均为1.13g/kg;有效磷含量为13.41mg/kg;速效钾含量为200mg/kg;土壤中有效磷与速效钾变异较大,而有机质与全氮变异较小。土壤的养分不平衡明显,需农田测土配方施肥的指导。 关键词:亳州;耕地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 中图分类号:S153.6 文献标识码:A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属淮北平原,土壤类型主要以砂姜黑土(占33.64%)和黄潮土(占57.86%)为主,土壤呈碱性,PH值在7.5与8.3之间,一般在7.8左右。自上个世纪中期,我国化肥对耕地的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中国统计年鉴2001),到2003年,全国化肥消费量为4411.8×104t[1],预计到2010年我国化肥年施用量将达5000万t[2]。由于化肥施用量增加过快,相应的平衡施肥方法滞后,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一系列的问题[3]。土壤中的养分,特别是大量元素有的已呈饱和,甚至出现过量,加重了水体的富营养化[4,5],造成地下水污染,而危及人类健康[6,7],为此,笔者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土肥站的帮助下,于2006年对谯城区中的7个乡镇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并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取样方式:在亳州市七个行政村按照各个农户地块设一个取样点,共获取土样2521个,取样深度为0~20cm[8]。土样在室内风干,去除杂质,磨碎过筛后供测定。 土壤养分主要测定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测定有机质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测定值小于10g/kg为极低水平,10~20g/kg为低水平,20~30g/kg 为中等水平,30~40g/kg为高水平,大于40g/kg为极高水平[9];全氮用半微量开氏法测定,小于0.8g/kg为低水平,0.8~1.2g/kg为中等水平,1.2~1.6g/kg为高水平,大于1.6g/kg为极高水平;有效磷含量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测定值小于5mg/kg为极低水平,5~10mg/kg为低水平,10~15mg/kg为中等水平,15~20mg/kg为高水平,大于20mg/kg为极高水平[9];速效钾含量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测定值小于100mg/kg为低水平,100~150mg/kg为中等水平,200~250mg/kg为高水平,大于250mg/kg为极高水平。 表1 亳州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区(县) 土样数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十河322 17.29 1.16 14.26 183 大杨399 15.15 1.23 14.46 214 立德285 15.42 1.01 12.75 172 古城385 15.37 1.01 11.66 174 城父338 20.57 1.36 15.95 270 双沟390 15.69 1.10 - 184 赵桥402 14.80 1.05 12.21 204 注:十河与城父的有机质没有全部测定,测定数分别为177个与252个。

山东省耕地土壤养分及酸碱状况调查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2840569.html, 山东省耕地土壤养分及酸碱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王立华孙磊苏群张彦刘勇孙茂旭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1期 摘要通过对山东省主要耕地1 143个土壤样品测定,调查分析不同农作物种植耕地土壤养分及酸碱状况。结果表明:山东省耕地土壤酸碱分布规律为东部酸、西部碱、中部酸碱相间,部分地区土壤酸化现象不容忽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 1.17%、104.60 mg/kg、84.98 mg/kg、113.18 mg/kg;根据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种植耕地生产实际发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种植耕地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处于低水平,耕地土壤中可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养分中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高水平。 关键词农作物;耕地土壤;养分;酸碱度;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 S15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244-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Soil Nutrient and Acid Base Status of Cultivated Land in Shandong Province WANG Li-hua SUN Lei SU Qun ZHANG Yan LIU Yong SUN Mao-xu (Shandong Baoyuan Bio-Agri Technology Co.,Ltd.,Yantai Shandong 264006) Abstract The soil nutrient and acid base status of different crop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1 143 soil samples of main cultivated land in Shandong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e soil pH value distribution rule of Shandong Province was acid in eastern part,alkali in western part,and chequered with acid and alkaline in central part.The soil acidification in some areas should not be ignored.The averag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alkali-hydrolyzable nitrogen,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were 1.17%,104.60 mg/kg,84.98 mg/kg and 113.18 mg/kg respectively.In cultivated land of food crops,economic crops and vegetable crops,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was low generally,and the content of alkali-hydrolysable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in soil were medium level,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in soil was high as a whole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Key words crops;cultivated land soil;nutrients;acids and alkalis;Shandong Province 山东省农业历史悠久,属全国耕地率最高省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中国各省第一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山东省的粮食产量较高,同时山东地区耕地质量逐年下降的问题日渐凸显。1979—1985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 工作结束距今已有30年,在这期间,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较大,已有的土壤调查数据不足以反

土壤养分

西南林业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10届) 题目:澜沧江中游典型植被土壤养分特征研究教学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2006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副教授) 评阅人

澜沧江中游典型植被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昆明,650224) 摘要: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对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和营养元素循环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澜沧江中游典型植被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分析,对该区域4种不同森林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测定,研究4种典型的植被群落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林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比较。并对不同森林类型植被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定与分析,在获取大量土壤养分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不同典型植被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养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各种养分的变化规律也不一致;不同海拔同一种森林类型下的土壤养分也存在一定差异;同一海拔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差异明显;枯落物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影响等。通过探讨植被类型、海拔、土壤类型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改进不同植被类型的相应经营技术,提高林分的生产力提供依据,更为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及其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恢复提供依据。关键词:植被;土壤养分;澜沧江 英文摘要

目录(目录字体太小) 目录 (3) 1前言 (4) 1.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4)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4) 2 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7) 2.1研究区概况 (7) 2.2 研究方法 (8) 2.2.1样品的采集 (8) 2.2.1测定项目和方法 (10) 3 结果分析 (12) 3.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含量 (12) 3.2不同海拔常绿阔叶林的养分状况 (14) 3.3同一海拔不同植被类型的养分状况差异 (15) 3.4 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16) 4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1) 指导教师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土壤养分循环

第十章土壤养分循环 土壤养分循环:是指在生物参与下,营养元素从土壤到生物,再从生物回到土壤的循环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土壤元素通常可以反复的再循环和利用,典型的再循环过程包括: (1)生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 (2)生物的残体归还土壤 (3)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生物残体,释放养分 (4)养分再次被生物吸收 一、土壤氮素循环 (一)氮素循环由两个重叠循环构成,一是大气层的气态氮循环,几乎所有的气态氮对大多数植物无效,只有若干种微生物或少数与微生物共生的植物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有效氮。另一个是土壤氮的循环,即在土壤植物系统中,氮在动植物体、微生物体、土壤有机质、土壤矿物质各分室中的转化和迁移,包括有机氮的矿化和无机氮的生物固持作用、粘土对氨的固定和释放作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腐殖质形成和腐殖质稳定化作用。 (二)土壤的氮的获得(来源) 1土壤氮的获得(来源) (1)土壤母质中的矿质元素 (2)大气中分子氮的生物固定 大气和土壤空气中的分子态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同化,必须经生物固定为 有机氮化合物,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土壤。 (3)雨水和灌溉水带入的氮 灌溉水带入土壤的氮主要是硝态氮形态,其数量因地区、季节和降雨量而异。 大气层发生自然雷电现象,可使氮氧化成NO2及NO等氮氧化物。 (4)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料 2土壤N存在形态 土壤无机态氮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是植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氮。有机态氮是土壤氮的主要存在形态,一般占土壤全量氮的95%以上,按其溶解度的大小及水解的难易分为水溶性有机氮、水解性有机氮和非水解性有机氮三类。 土壤溶液中的铵、交换性铵和硝态氮因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常总被称为速效态氮。 3土壤中氮的转化 (1)有机态氮的矿化过程 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为简单的铵态氮的过程 矿化过程: 第一阶段:把复杂的含氮化合物的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氨基糖及其多聚体等,经过微生物酶的系列作用下,逐级分解而形成简单的氨基化合物,称之为氨基化阶段。 然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各种简单的氨化物分解成氨,称为氨化作用,氨化作用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 (2)硝化过程 有机氮矿化释放氨(氨、胺、酰胺)在土壤中转化为铵离子,铵离子通过微生物作

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网站发布内容

农业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主要是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每种级别对不同成分的含量不同。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参照这个标准进行测试分析,以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情况。 而土壤养分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包括碳(C)、氮(N)、氧(O)、氢(H)、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铜(Cu)、锌(Zn)、硼(B)、钼(Mo)、氯(Cl)等16种。在自然土壤中,除前三种外,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破渗水和地下水。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其中有机质的分级可作为土壤养分分级,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表1 土壤pH值分级 注:按: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测定。 表2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分级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 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表3 中量元素养分临界值 (mg/kg)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mg/kg)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表5 阳离子交换量分级 (meq/100g土)

土壤学第九章 土壤养分(英文版)

全文电子教材 土壤与土壤资源学 (上篇:土壤学) 林学专业 2 O 2 SO 2 H 2O O 2 Mineral Nutrients

英文版—土壤养分 Chapter 9. Soil Nutrients Soil nutrient availability i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often limit tree growth and soil productivity. Other factors commonly limiting for tree growth can include soil moisture availability, climate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such as drainage and soil compaction), or a combination of the above factors. N is often a nutrient that is most deficient for plant growth. Nitrogen deficiency can be caused by low N content in the soil or by the slow release rate in ecosystems such as the boreal forests or peatlands where low temperature or poor aeration encourages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reduces N mineralization rates. Phosphorus is also frequently deficient in soils where there is very little P in the parent material or where most of the P has been lost through weathering during the soil formation processes, such as in the tropics. There are 16 elements that are considered essential for plant growth. Lack of any of those essential nutrients will hinder the proper growth and functioning of the plants and will prevent the plants from completing their life cycle. Among those 16 essential nutrients, C, H, and O come from the air and water and are usually not deficient, although recent climate change studies using CO2 enriched air showed that increasing atmosphere CO2 concentr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forest productivity; however, plants usually acquire the other essential nutrients from the soil. Among the macronutrients (N, P, K, Ca, Mg, and S), Mg and S can also sometimes be deficient for tree growth. Potassium and calcium deficiencies in forests are very rare. In terms of micronutrients (Mn, Zn, Cu, Fe, Mo, B, and Cl), B, Zn, Cu, and Fe deficiencies, especially B deficiency, are most frequently reported. These nutrients are called micronutrients because they usually exist on the earth and are required by plants in very small quantities. In addition to those 16 essential nutrients, cobalt (Co), vanadium (Va), nickel (Ni), silicon (Si), and sodium (Na) have been found to be essential to some plants. For example, nickel has been found to be essential for soybeans and Si for rice. In this chapter, we will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soil nutrients in tree growth, discuss the macronutrients and micronutrients, describe the cycling of nutrients in the soil, and provid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chanisms of plant nutrient uptake. 9.1 Nutrients: available forms, availability and functionality The interaction of numerous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in soils controls the availability of soil nutrients for plant uptake. Understanding these processes will enable us to manage selected soil properties to optimize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soil productivity. To understand these interacting processes will require us to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the soil properties and processes covered in the earlier chapters. Not all nutrients present in the soil are available for plant uptake and different nutrients have different available forms.

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

农业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主要是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 每种级别对不同成分的含量不同。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参照这个标准进行测试分析,以 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情况。 而土壤养分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包括碳(C)、氮(N)、氧(O)、 氢(H)、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铜(Cu)、锌 (Zn)、硼(B)、钼(Mo)、氯(Cl)等16种。在自然土壤中,除前三种外,土壤养分主要 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破渗水和地下水。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 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叶的腐化变质及各 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 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其中有机质的分级可作为土 壤养分分级,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表1 土壤pH值分级 注:按: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测定。 表2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分级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表3 中量元素养分临界值(mg/kg)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mg/kg)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表5 阳离子交换量分级(meq/100g土)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山西云大中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土壤养分状况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土壤养分状况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烟草在线专稿土壤是影响烟叶品质的重要生态条件之一,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选择适宜种烟具有良好结构和肥力状况的土壤是提高烟叶品质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土壤养分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微量元素以及土壤PH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旨在探明影响烟叶品质的主要土壤障碍因素,为生产优质烤烟提供理论基础。 1.土壤有机质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壤有机质不仅含有各种营养元素,而且还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对土壤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的调节、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可耕性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对促进烟株生长发育、协调烟叶化学成分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提高香气质、香气量,减少杂气和刺激性[1-8]。种植烤烟适宜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因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北方烟区为10-20g/kg[8-10],南方烟区为15-30g/kg[8,11]。我国对主要植烟土壤养分普查结果表明,黄淮烟区、中南和西南烟区、两湖和东北烟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3.4、27.0、33.0g/kg[10]。因此,在黄淮烟区应适当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或采用秸杆还田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但不增加土壤有机氮的含量;在一些有机质偏高的烟区,当季少施或不施有机肥,或将有机肥施用在烟草的前茬作物上,既能够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能保证在烤烟生长过程中能很好地控制土壤氮素的矿化[10]。 2.土壤氮含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土壤中的氮素是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影响最大的因素。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异很大,我国农田耕层平均全氮含量为1.05g/kg。碱解氮作为土壤有效氮指标常被采用,与土壤全氮呈正相关[12]。适宜种植优质烤烟地区土壤全氮0.076-0.168%,速效性氮45-135g/kg[8,12]。在土壤含氮量较高的植烟区常常因为土壤供氮能力过强,导致烟株生长旺盛,叶片较厚,主脉变粗,含氮化合物增多,品质变劣。因此,在这类土壤上种植烤烟要注意控制氮素的施用量。 3.土壤磷含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磷是烤烟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虽然烤烟对磷的需求量不大,且磷素在整个生育期的吸收较均匀,但磷对烤烟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具有重要作用[4,7,9]。磷素不足时烟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烟叶香吃味下降;磷素过多时,烟株生长浓绿,烤后叶片过厚变脆,油分差、僵硬。也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磷素含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没有显著的相关性[7]。适宜种植烤烟的土壤全磷含量为0.60-1.83g/kg,速效磷含量为10-35g/kg[4,8,10]。目前,我国28.7%植烟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低于10g/kg,处于非常却磷的状态,另有33.2%的土壤速效磷在10-20g/kg之间供磷丰富的土壤仅占38.1%[10]。在制定烟草专用肥配方时,还需要根据各地土壤供磷能力的实际情况和土壤速效磷的变异状况,有针对性调整肥料配方中磷的含量。 4.土壤钾含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一、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肥力分级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及有关标准, 将土壤养分含量分为以下级别(见下表)。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主要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 每种级别对不同成分的含星不同。而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可以对照或若参考这个标准, 对要进行施肥的土地进行测试分析,以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状况。 而土壤养分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索。包括碳(C )、氮(N )、氧(O )、氢(H )、磷(P)、钾(K )、钙(Ca )、镁(Mg )、硫(S )、铁(Fe )、锰(Mn )、钼(Mo )、锌(Zn )、铜(Cu )、硼(B )、氯(Cl )等16种。在自然土壤中,除前三种外, 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枝、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室的C 、H 、O 、S 及微量元索,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其中有机质的分级可作为土壤养分分级,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三、北京市土壤养分分等定级评价 1、北京市土壤养分指标评分规则 北京市土壤养分分等定级评价选择土壤有机质、全氮(N)或碱解氮(N)、有效磷(P )和速效钾(K )共4个指标,各指标的评分规则如表1所示。 注:各指标数值分级区间的分界点包含关系均为下(限)含上(限)不含,例如有机质“ 高” 等级中, “25-20” 表示“ 大于或等于20,且小于25的区间值” ,其他类同。 2、北京市土壤养分指标权重 根据北京市土壤养分特点和各养分指标在土壤肥力构成中的贡献, 参考历史资料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确定北京市土壤养分各参评指标权重值(表2)。 3、土壤综合养分指数计算 计算每个评价地块的养分综合指数,采用加法模型: I =∑ F i ×W i (i =1,2,3, …… ,n ) ,式中:I 代表地块养分综合指数, F i =第i 个指标评分值, W i =第i 个指标的权重。

安徽省耕地土壤养分等级划分标准

安徽省耕地土壤养分等级划分标准 一、常规分析方法养分等级划分标准 为便于统一以及与以往测试数据进行纵向比较,采用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养分分级标准。 1、土壤有机质(g/kg) 土壤有机质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 2、土壤全氮(g/kg) 土壤全氮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 3、土壤碱解氮(mg/kg ) 土壤碱解氮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 3、土壤速效磷(mg/kg ) 土壤速效磷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 4、土壤速效钾(mg/kg ) 土壤速效钾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 6、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mg/kg) 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

7、土壤有效中量元素分级 (mg/kg) 土壤中量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划分5个等级 二、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法)临界值及养分分级 1、土壤活性有机质(g/kg) 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 2、土壤铵态氮(单位mg/L) 土壤铵态氮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 临界值为50mg/L 3、土壤速效磷(单位mg/L) 土壤速效磷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 临界值为12mg/L 4、土壤速效钾(单位mg/L) 土壤速效磷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

临界值为80mg/L 5、土壤有效硼(单位mg/L) 土壤有效硼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 临界值为0.2mg/L 6、土壤有效锌(单位mg/L) 土壤有效锌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 临界值为2mg/L 7、土壤有效铜(单位mg/L) 土壤有效铜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 临界值为1mg/L 8、土壤有效铁(单位mg/L) 土壤有效铁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 临界值为10mg/L 9、土壤有效锰(单位mg/L) 土壤有效锰含量划分为5个等级: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肥力分级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及有关标准,将土壤养分含量分为以下级别(见下表)。 表1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主要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每种级别对不同成分的含星不同。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对照或若参考这个标准,对要进行施肥的土地进行测试分析,以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状况。 而土壤养分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索。包括碳(C)、氮(N)、氧(O)、氢(H)、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钼(Mo)、锌(Zn)、铜(Cu)、硼(B)、氯(Cl)等16种。在自然土壤中,除前三种外,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枝、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

为植物提供丰室的C、H、O、S及微量元索,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其中有机质的分级可作为土壤养分分级,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三、北京市土壤养分分等定级评价 1、北京市土壤养分指标评分规则 北京市土壤养分分等定级评价选择土壤有机质、全氮(N)或碱解氮(N)、有效磷(P)和速效钾(K)共4个指标,各指标的评分规则如表1所示。 表1 北京市土壤养分指标评分规则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完整版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一、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肥力分级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及有关标准, 将土壤养分含量分为以下级别(见下表)。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主要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 每种级别对不同成分的含星不同。而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可以对照或若参考这个标准, 对要进行施肥的土地进行测试分析,以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状况。 而土壤养分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索。包括碳 (C )、氮(N )、氧(O )、氢(H )、磷 (P)、钾(K )、钙 (Ca )、镁(Mg )、硫(S )、铁(Fe )、锰(Mn )、钼(Mo )、锌(Zn )、铜(Cu )、硼(B )、氯(Cl )等16种。在自然土壤中,除前三种外, 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枝、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室的C 、H 、O 、S 及微量元索,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其中有机质的分级可作为土壤养分分级,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三、北京市土壤养分分等定级评价 1、北京市土壤养分指标评分规则 北京市土壤养分分等定级评价选择土壤有机质、全氮(N)或碱解氮(N)、有效磷(P )和速效钾(K )共4个指标,各指标的评分规则如表1所示。 注:各指标数值分级区间的分界点包含关系均为下(限)含上(限)不含,例如有机质“ 高” 等级中, “25-20” 表示“ 大于或等于 20,且小于 25的区间值” ,其他类同。 2、北京市土壤养分指标权重 根据北京市土壤养分特点和各养分指标在土壤肥力构成中的贡献, 参考历史资料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确定北京市土壤养分各参评指标权重值(表 2)。 3、土壤综合养分指数计算 计算每个评价地块的养分综合指数,采用加法模型: I =∑ F i ×W i (i =1,2,3, …… ,n ) ,式中:I 代表地块养分综合指数, F i =第 i 个指标评分值, W i =第 i 个指标的权重。 4、北京市土壤养分等级划分规则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肥力分级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及有关标准,将土壤养分含量分为以下级别(见下表)。 表1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主要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每种级别对不同成分的含星不同。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对照或若参考这个标准,对要进行施肥的土地进行测试分析,以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状况。 而土壤养分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索。包括碳(C)、氮(N)、氧(O)、氢(H)、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钼(Mo)、锌(Zn)、铜(Cu)、硼(B)、氯(Cl)等16种。在自然土壤中,除前三种外,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枝、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

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室的C、H、O、S及微量元索,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其中有机质的分级可作为土壤养分分级,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三、北京市土壤养分分等定级评价 1、北京市土壤养分指标评分规则 北京市土壤养分分等定级评价选择土壤有机质、全氮(N)或碱解氮(N)、有效磷(P)和速效钾(K)共4个指标,各指标的评分规则如表1所示。 表1 北京市土壤养分指标评分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