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说课__《歌声与微笑》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旋律美和歌词意境。
2. 培养学生的高音区音准和节奏感。
3.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旋律分析和歌词解读。
2. 歌曲的高音区音准和节奏训练。
3. 学唱歌曲,分组练习,体会歌曲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旋律演唱和歌词记忆。
2. 教学难点:高音区音准的把握和节奏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歌声与微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理解歌曲的意境。
3. 音准训练:教师针对高音区进行音准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4. 节奏训练:教师教授歌曲的节奏,让学生跟随伴奏进行练习。
5.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展示:各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演唱歌曲《歌声与微笑》,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内涵。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高音区音准和节奏的演唱。
3. 学生通过学唱歌曲,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六、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歌曲《歌声与微笑》音频文件。
2. 乐谱:歌曲《歌声与微笑》乐谱。
3. 教学视频:关于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演奏及教学视频。
4. 教学PPT:歌曲《歌声与微笑》相关教学内容PPT。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 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3.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演唱技巧。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八、教学步骤1. 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起兴趣。
2. 分析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理解歌曲的意境。
3. 针对高音区进行音准训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4. 教授歌曲的节奏,让学生跟随伴奏进行练习。
《歌声与微笑》优秀教案 (菁选(精选4篇)

《歌声与微笑》优秀教案(菁选(精选4篇)《歌声与微笑》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歌声与微笑》,培养学生珍爱友谊的思想感情。
二、认知目标:初步认识调性与音阶的有关知识。
三、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唱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珍惜中学时期的幸福生活,珍爱友谊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唱歌的能力。
教学时间及环节:开始部分:一、发生练习:三声部的练习二、音乐知识:1、曲式:音乐作品的结构叫曲式。
曲式由音乐作品的内容决定。
2、乐句:乐句是旋律的一种单位。
它的长短不一。
一般来说,一个乐句由四小节组成。
它能表现一定的音乐内容,但不够完整。
如:3、乐段:乐曲中最基本的,具有独立性的完整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思想。
乐段一般由两个以上的乐句组成。
4、练一练:这里有一句旋律,我们把它作为问句。
二:作品分析:1、《歌声与微笑》是一首歌颂友谊的歌曲。
歌曲的语言简洁,直率恧寓意深刻,含蓄。
因此,很容易使学生使主产生共鸣。
歌曲采用自然小调与和声小调合使用的旋律写成。
2/2拍子速度稍快,其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段由两个乐句构成,这两个乐句均包含两个乐节。
其中,两个第一乐句的旋律乃是严格的重复,而第二乐句则是变化重复。
即:句尾有所变化。
这部分旋律采用自然小调写成,亲切而甜美。
在两个乐句的第一乐节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装饰的八度大跳。
它与歌词语言的音调十分贴切。
因而增强了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很容易上口。
B段为二声部合唱,音区向上移动,起写法与A段相同,只是改用了和声小调式,并较多地使用了同音重复。
这一方面是为了与A段成对比,另一方面是为了把情绪推像高潮。
特别是两个声部间,基本上都使用三度,四度,五度,和声乐程彼此配合,这就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因此,这个乐段具有热情洋溢,充满希望的艺术表现特点。
完全再现的A段,使首尾相顾,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
2、范唱,总体感觉作品的艺术性。
《歌声与微笑》优秀教案 (菁选

《歌声与微笑》优秀教案(菁选《歌声与微笑》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他人生气的原因,懂得不良情绪给人带来的危害。
2、初步学习运用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懂得不仅要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别人快乐。
3、引导幼儿逐渐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1、与绘本“笑是良药”内容相符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医生的话2、小动物生病的图片,视频“歌声与微笑”。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导入活动1、今天早晨老师看到××小朋友是撅着嘴来上学的,想想看他可能会为什么不开心?2、请××小朋友自己说说生气的原因。
3、你们在平时遇到过生气或不开心的事吗?跟好朋友说说哪些事让你生气或不开心了?(幼儿讨论后集中发言)幼儿发言时老师及时点评。
如:爸爸妈妈没满足你的要求,你会生气;你受了欺负会生气,没有朋友会生气,遇到困难也会生气﹍﹍从幼儿熟悉的小朋友入手,设置问题,导入主题。
同时体现出老师对幼儿情绪变化的关注。
二、引导幼儿体验生气带来的危害1、你们生气的时候,心理觉得怎样?2、你们生气的时候会有什么表情,会做什么动作表现?(幼儿边说边用动作表现)3、生气的原因很多很多,经常生气会有什么危害?(幼儿自由地表述)4、演示课件录音,听医生讲生气的危害。
5、听了医生的话,你懂得了什么?三、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生病的图片1、在动物王国里有一群小动物,它们就经常会生气,时间长了,它们生了各种各样的病。
(出示图片)提问:你看到有哪些动物生病了,它们究竟得了些什么病?(幼儿自由表述,老师及时点评。
如:对了,它经常生气,得了心脏病,它经常生气,脸上长满了痘痘﹍﹍)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生气对人体的危害。
利用课件录音把生气对人体的危害内化为幼儿自身的认识。
2、引导幼儿想办法为动物们治病。
动物们的病情各不相同,怎样才能治好它们的病?四、运用多媒体课件欣赏绘本“笑是良药”,启发幼儿思考医生究竟是怎样来给小动物治病的呢?(教师播放课件边讲述边提问)在花园里有座大别墅,它的名字叫什么?(课件出示:“快乐之屋”字样)生病的。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2. 学会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音乐素养。
3. 通过合唱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歌声与微笑》。
2. 了解歌曲的背景及创作意图。
3. 学习基本的合唱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会歌曲《歌声与微笑》。
2. 掌握合唱技巧,如音准、节奏、和谐等。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其他学生模仿。
2. 练习法: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互相纠正。
3.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音乐感受,互相启发。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歌声与微笑》,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
2. 新歌教学:教师教唱《歌声与微笑》,学生跟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3.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学生互相纠正。
4. 歌曲解析:了解歌曲背景,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合唱技巧的重要性。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如接龙、猜歌名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
2. 邀请家长或音乐专业人士进行课堂观摩,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
3. 开展校园合唱比赛,展示学生合唱成果,提升学生的团队凝聚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歌曲演唱:评价学生对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掌握程度,如音准、节奏等。
3. 合唱效果:评估学生在合唱练习中的表现,如和谐、协作等。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2. 每天练习合唱技巧,如音准、节奏、和谐等。
3. 观察生活中身边的音乐现象,如街头艺人表演、商场音乐等,思考音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2. 通过学习歌曲《歌声与微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歌声与微笑》的词曲分析。
2.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
3. 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演唱和表演。
2. 难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音乐教材或乐谱。
3. 音响设备。
4. 教学用具(如钢琴、吉他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歌曲学习:讲解歌曲《歌声与微笑》的背景、词曲特点,引导学生跟唱。
3. 演唱技巧讲解: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等,并进行示范。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5. 表演展示:各组学生进行演唱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提出改进意见。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歌曲,如《茉莉花》、《小星星》等,感受音乐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音乐会、合唱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邀请音乐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表演,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八、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歌声与微笑》的质量,包括音准、节奏、感情等方面。
2. 学生对音乐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小组合作和拓展活动的积极性。
九、教学反思十、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声与微笑》,加强巩固所学技巧。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的练习情况,鼓励孩子坚持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教学目标应明确指出学生将通过本课程学习到的具体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目标和课程内容如何相互联系,确保目标的实现可以被有效衡量。
歌声与微笑初中音乐课教案

歌声与微笑初中音乐课教案课程类型:初中音乐课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1. 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旋律和节奏。
2. 歌曲的歌词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1. 歌曲的高音部分。
2. 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钢琴。
3. 合唱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歌声与微笑》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二、歌曲学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高音部分。
2. 分组进行旋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学习歌曲的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
三、歌曲演唱(1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注意情感的表达。
2. 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歌曲欣赏(10分钟)1. 教师播放完整版的歌曲《歌声与微笑》,让学生欣赏。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微笑代表了什么?3. 让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微笑,感受音乐的正能量。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意义。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用歌声和微笑传递正能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学习歌曲《歌声与微笑》的过程中,对旋律和节奏的掌握较好,但在高音部分和情感表达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高音部分的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歌曲演唱更富有感染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更多的合唱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歌声与微笑》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歌声与微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歌声与微笑》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歌词表达了用歌声和微笑面对生活,传递正能量的态度。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用微笑和歌声传递正能量的态度。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把握。
2.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用歌声和微笑传递正能量。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唱。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伴奏。
3.乐器:钢琴、吉他等。
4.教学用具:歌谱、乐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声与微笑》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随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跟唱,感受歌曲的韵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歌声和微笑传递正能量。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演唱,如改变歌词、增加动作等。
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展示自己的才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用歌声和微笑传递正能量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声与微笑》,并尝试与家人分享这首歌曲的美好。
《歌声与微笑》精品教案

《歌声与微笑》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
2.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感受友谊的珍贵和美好。
3.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提高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准确演唱歌曲,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2.难点: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三、教学方法
听唱法、示范法、练习法、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一段关于友谊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友谊的珍贵和美好。
2.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好朋友?你们之间有哪些美好的回忆?引出
歌曲《歌声与微笑》。
2.新课教学
1.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谷建芬。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3.学唱歌曲旋律,重点练习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4.学习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体会歌曲中表达的友谊之情。
5.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声音的热情和欢快。
3.拓展延伸
1.让学生分组表演歌曲,可以加入舞蹈、乐器演奏等形式。
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珍惜友谊,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4.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歌曲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交朋友,珍惜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