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阳极泥化学分析方法-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铜阳极泥连续检测金银铂钯量的技术研究

铜阳极泥连续检测金银铂钯量的技术研究摘要:铜电解精炼过程中电解分离金、银、铂、钯、硒、铋等杂质元素的产物称之为铜阳极泥。
该试料与熔剂熔融,以铅捕集金、银、铂、钯形成铅扣,其他杂质杂质与熔剂形成易容性熔渣,利用铅扣与熔渣的密度不同,使铅扣与熔渣分离,在一定的温度下灰吹铅扣得到金银铂钯的合金合粒,用重量法称的合金质量,利用金、铂、钯不溶于单一酸的性质,合粒用硝酸分解使银及微量杂质分离,收集溶液待测,用重量法称取分银后得到的金粒质量,用王水溶解合金合粒;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分银溶液、合金溶液中铂钯含量,合金合粒的质量减去金粒、铂、钯的量为银量,金粒减去铂、钯的量为金量;关键词:熔融;捕集;分离;溶解;检测;含量;1、前言粗铅冶炼原料中含有微量金、银元素,经富氧低吹炉、侧吹炉冶炼全部富集于粗铅中,无法提取金银等产品实现销售价值,给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公司为了走出困境于2016年1月走上了改革、拓展的道路。
2017年5月《10t/a铅冶炼综合回收及烟气深度治理项目》顺利投产,利用粗铅电解精炼产出电解铅提升销售收入及降低金属量的流失。
铅电解系统产出的铅阳极泥经贵冶系统熔炼-电解等工艺回收金、银、锑、铋等有价金属,实现综合回收的目标;贵冶系统工艺技术不断的提升,公司自产阳极泥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为了提升产量、满足设备设施生产需求;采购铜电解精炼产出铜阳极泥作为贵冶生产的原料;因该物料中除金银以外,含有硒、铜、铂、钯、碲等元素,对常规的火试金分析造成一定的干扰。
而且铜阳极泥含有大量的硫酸及硫酸盐类物质(铜电解精炼中以硫酸作为电解液);对金、银、铂、钯元素的分析检测造成了极大困难;金、银、铂、钯均属于贵金属价格昂贵,所以公司对此四种元素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极其严格;本公司10来年化验检测工作中未遇到过这样复杂的物料,因此对检测人员来说是一次挑战。
2、分析步骤2.1 试样制备待测试样预先用去离子水浸洗去除(避免损失可过滤)大量的硫酸、水溶性硫酸盐等杂质,酸度降低至PH=5左右后烘干水份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2.2 配料熔融称取120--200g氧化铅(红丹 Ag<3.0g/t、Ag<0.0g/t)、25-35g二氧化硅、50-60g无水碳酸钠、20-40g硼砂、3-5g淀粉置于5#黏土坩埚中,搅拌均匀后称取适量的样品埋于搅拌好的熔剂中,覆盖约8-10mm的氯化钠。
行业标准锌阳极泥-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行业标准YS /T XXXX-XXXX《锌阳极泥》(送审稿)编制说明锌阳极泥行业标准起草小组二○一三年七月行业标准YS /T XXXX-XXXX《锌阳极泥》(送审稿)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行业标准YS/T XXXX-XXXX《锌阳极泥》的制订项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于工信厅科〔2012〕第119号文件列入2013~2014年度标准项目计划表,项目编号:2012-0741T-YS。
该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归口,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计划于2013年完成。
1.2 阳极泥中的有价金属的回收现状回收可以采用下述步骤:A、选择性浸出:将球磨后的锌阳极泥浸于硫酸中进行浸出,过滤得到硫酸锌溶液和酸洗渣,硫酸锌溶液送锌系统回收锌;B、还原浸出:将酸洗渣加入硫酸中,再加入草酸,反应完成后过滤得到硫酸锰溶液和铅银浸出渣,铅银浸出渣返铅系统回收铅、银;C、净化:往硫酸锰溶液中先加入氨水,再加入(NH4)2S、NH4F,反应完成后过滤得到净化液和净化渣;D、合成:对净化液进行合成,干燥后得到锰产品。
本方法锌的回收率为94%以上,锰回收率为91%以上,铅回收率为95%以上,银回收率为97%以上。
1.3 阳极泥的使用情况正常生产过程中,电解槽底部沉积的阳极泥可通过真空掏槽返浸出做氧化剂循环使用,阳极板上的阳极泥清理后排出系统外,进入铅银渣综合回收有价金属,也可作为副产品出售。
目前国内大多数湿法炼锌企业生产的锌阳极泥因为有价金属含量较低,综合回收价值不高,市场上交易较少,主要返回系统循环使用。
1.4 主要工作过程1.4.1 2013年1月成立《锌阳极泥》行业标准起草小组,确定起草人名单并明确起草任务。
1.4.2 起草《关于征求行业标准〈锌阳极泥〉意见和收集有关资料的函》,共发函20封,对锌阳极泥生产企业、用户进行函调。
1.4.3 2013年1~2月,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国外锌阳极泥先进标准,确定YS/TXXXX《锌阳极泥》(征求意见稿)。
碘量法测定铜阳极泥中硒的含量

7 ℃ 的水 浴 中保 温 1 时 , 置过 夜 , 0 小 静 用慢 速滤 纸
过 滤 J 。用 ( 2 )盐酸 洗涤烧 杯和沉 淀各 8一l 1+ 0 0
次, 水洗 沉淀 约 1 。将沉 淀连 同滤纸移 入原烧 杯 0次
ZHANG Li—y un,LI ANG Ya —qu n
(C ux S e e, u i J nx, 34 4 C i ) J C G i m a
Ab ta t eemi ain o o p ra o esi n lsso l nu c n e t se tb ih d, h a a t r t s a i i n g s r c :A d t r n t f p e n d l o c mea a y i f e e i m o t n s l e t e p r mee s ot t cd t a d a ・ s i a s e y i g t r.ae o t z d i hsa t l .I mo y rc lr cd s l t n y r x lmi e h d o ho i e i u e d eie s l — n me ee r p i e t i ri e n 6 l h d o h o i a i o ui .h d ya n y r e lrd s s d t r u t ee i mi n c /L c o o oe v n u t e a ae f m t e mp rt s im o s p r t r oh ri u i .Acd i u e o ds ov ee im t o i m is l t tn ad s lt n t r t n h e o — o i e i s s d t is le s ln u wi s u t o u f e s d ou i i a i .T er e v h d h a a r o t o
铜的测定方法

铜的测定方法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化工、建筑等众多领域,因此铜的测定方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铜的测定方法,包括重量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法。
一、重量法重量法是一种以铜含量的质量变化来确定铜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需测定铜含量较高的样品,如电解铜和纯铜等。
方法步骤:1. 取一定质量(约1g)的样品在烧杯中加入少量硝酸和氢氟酸混合酸,加热至样品完全溶解。
2. 加入适量的氨水调节pH值至10左右,并加入过量的二乙基二胺作为络合剂。
3. 加入重量已知的氯化钡溶液,使沉淀完全形成。
4. 将沉淀转移到滤纸上,并用蒸馏水洗涤至氯离子检测为阴性。
5. 将滤纸和沉淀一起移到干燥皿中,加热干燥至恒重。
6. 称重计算得到铜的含量。
二、滴定法1. 取一定体积(约50ml)的样品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氮氢化钠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10。
2. 加入络合剂,如二乙二醇胺或异丙醇胺等,以促进铜离子的络合作用。
3. 加入指示剂,如二硫化碳或二苯基卡宾等,使样品中的铜离子与指示剂发生反应,形成颜色变化。
4. 在搅拌条件下滴入已知浓度的硫代二乙酸钠溶液,加入至颜色变化的终点。
5. 计算滴定试剂的使用量,从而计算出铜的含量。
三、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透射程度来确定铜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范围广,且分析精度较高。
2. 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吸光度。
3. 采用标准曲线法,制定吸光度与铜含量之间的标准曲线。
4. 通过比较样品吸光度与标准曲线上的相应吸光度,计算出铜的含量。
四、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电位或电流来测定铜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分析铜在金属防护、镀金属、合金制备等方面的应用。
1. 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液中,如硫酸或氯化铜溶液。
2. 将样品移至电化学细胞中,并选取合适的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
3. 加入电解液,如氰化钠或氨水等,以提高电化学反应速度。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DY/QW014-01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作业指导书1 围本指导书规定了铜中锌的测定方法。
本指导书适用于铜中锌量的测定,测定围:0.0005%~2.00% 。
2 方法提要试料用硝酸或硝酸加氢氟酸,或盐酸加过氧化氢溶解后,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13.8nm 处测量锌的吸光度,基体铜的干扰在配制标准溶液系列时加入相应量的铜予以消除,合金中存在的其他元素不干扰测定。
3 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3.1 氢氟酸(ρ1.15g/mL)3.2 过氧化氢(ρ1.11g/mL)3.3 过氧化氢(1+9)3.4 盐酸(1+1)3.5 硝酸(1+1)3.6 硼酸溶液(40g/L)3.7 铜溶液称:取10g 纯铜(锌质量分数小于0.00001%)置于500mL 烧杯中,加入70mL 硝酸(3.5)。
加热溶解完全,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移入500mL 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 含20mg 铜。
3.8锌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5000g 纯锌(锌质量分数不小于99.9%),置250mL 烧杯中加入10mL 硝酸(3.5) ,加热至溶解完全,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后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1mL 含500μg 锌。
3.9 锌标准溶液:移取20.00mL 锌标准储存溶液(3.8)置于5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mL硝酸(1+1),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1mL含20μg锌。
4 仪器4.1 原子吸收光谱仪附锌空心阴极灯4.2 所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应达到下列指标4.2.1 特征浓度锌的特征浓度应不大于0.01mg/mL4.2.2 工作曲线线性将工作曲线按浓度等分在五段最高段的吸光度差值与最低段的吸光度差值之比应不小0.85。
4.2.3 精密度最低要求用最高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10 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平均吸光度的1.0%,用最低浓度的标准溶液(不是浓度为零的标准溶液) 测量10 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最高浓度标准溶液平均吸光度的0.5%。
精炼铜阳极泥成分

精炼铜阳极泥成分
精炼铜阳极泥是一种在电解精炼过程中产生的泥状细粒物质,主要成分为不溶于电解液的金属和化合物。
这些成分主要取决于阳极的组成、铸造质量和电解的技术条件。
通常,精炼铜阳极泥含有金(Au)、银(Ag)、铜(Cu)、铅(Pb)、硒(Se)、碲(Te)、砷(As)、锑(Sb)、铋(Bi)、镍(Ni)、铁(Fe)、锡(Sn)、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以及铂族金属等。
请注意,阳极泥的具体成分可能会因精炼铜的来源和精炼过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阳极泥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水分。
这些成分使得阳极泥具有复杂的化学性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回收。
在精炼铜的过程中,阳极泥的产生是由于在电解精炼过程中,比铜电位更正的元素和不溶于电解液的各种物质会沉积在槽底形成泥状物质。
这些物质包括金、银等贵金属,以及硒、碲等有价值的金属。
这些金属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处理和回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总的来说,精炼铜阳极泥的成分复杂多样,包括多种金属和化合物。
这些成分使得阳极泥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回收。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DY/QW014-01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作业指导书1 围本指导书规定了铜中锌的测定方法。
本指导书适用于铜中锌量的测定,测定围:0.0005%~2.00% 。
2 方法提要试料用硝酸或硝酸加氢氟酸,或盐酸加过氧化氢溶解后,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13.8nm 处测量锌的吸光度,基体铜的干扰在配制标准溶液系列时加入相应量的铜予以消除,合金中存在的其他元素不干扰测定。
3 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3.1 氢氟酸(ρ1.15g/mL)3.2 过氧化氢(ρ1.11g/mL)3.3 过氧化氢(1+9)3.4 盐酸(1+1)3.5 硝酸(1+1)3.6 硼酸溶液(40g/L)3.7 铜溶液称:取10g 纯铜(锌质量分数小于0.00001%)置于500mL 烧杯中,加入70mL 硝酸(3.5)。
加热溶解完全,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移入500mL 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 含20mg 铜。
3.8锌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5000g 纯锌(锌质量分数不小于99.9%),置250mL 烧杯中加入10mL 硝酸(3.5) ,加热至溶解完全,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后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1mL 含500μg 锌。
3.9 锌标准溶液:移取20.00mL 锌标准储存溶液(3.8)置于5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mL硝酸(1+1),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1mL含20μg锌。
4 仪器4.1 原子吸收光谱仪附锌空心阴极灯4.2 所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应达到下列指标4.2.1 特征浓度锌的特征浓度应不大于0.01mg/mL4.2.2 工作曲线线性将工作曲线按浓度等分在五段最高段的吸光度差值与最低段的吸光度差值之比应不小0.85。
4.2.3 精密度最低要求用最高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10 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平均吸光度的1.0%,用最低浓度的标准溶液(不是浓度为零的标准溶液) 测量10 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最高浓度标准溶液平均吸光度的0.5%。
粗制氢氧化钴化学分析方法-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粗制铜钴原料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铜含量的测定碘量法编制说明(送审稿)标准编制组2018.6粗制铜钴原料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铜含量的测定碘量法编制说明(送审稿)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16] 58号)的会议文件,《粗制铜钴原料化学分析方法》系列行业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归口。
浙江富冶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粗制铜钴原料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铜含量的测定碘量法》,项目编号为2016-0228T-YS,计划于2018年完成。
2016年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达了《粗制铜钴原料化学分析方法》行业标准的起草任务,根据计划于2016年7月12日~7月14日在陕西省宝鸡市举行了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任务落实会议,在会上对《粗制铜钴原料化学分析方法》系列行业标准进行了讨论和任务落实。
浙江富冶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粗制铜钴原料化学分析方法》系列标准中的《第2部分:铜含量的测定——碘量法》,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华南理工大学、韶关质计所为一验单位,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紫金矿冶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为二验单位。
并对标准计划项目的分工和进度进行了安排。
2主要工作过程2.1标准编写原则和编写格式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
按照GB/T 6379.2-2004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确定方法的重现性和再现性。
2.2 标准起草过程2016年7月12日~7月14日在陕西省宝鸡市召开了标准任务落实会后,根据会议讨论情况和会议纪要要求,铜的测定采用碘量法,测定范围规定为4 %~3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1-20××
粗碲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金银量的测定 火试金重量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crude Tellurium—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gold and silver content— Fire assay gravimetric method (预审稿)
20××-××-×× 发布 2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ICS
前 言
YS/T XXXX《粗碲化学分析方法》分为以下3个部分: ——第1部分 碲含量的测定 碘量法 ——第2部分 金银含量的测定 火试金法 ——第3部分 铜含量的测定 碘量法 本部分为GB/T XXXX 的第2部分 本部分是按照GB/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清远先导材料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粗碲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金银量的测定 火试金重量法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粗碲中金银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粗碲中金银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金5.0 g/t ~ 200.0 g/t,银300g/t ~ 10000g/t 2 方法提要 试料预先用硫酸溶解,还原沉淀金银,过滤分离大部分的铋、硒、碲等元素,经配料、高温熔融,融态的金属铅捕集试料中的贵金属形成铅扣,试料中的其他物质与熔剂生成易熔性熔渣。将铅扣灰吹,得金银合粒,清除合粒表面粘附杂质,经硝酸分金,用重量法测定金、银量。 3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3.1 硫酸, 3.2 硝酸,不含氯离子 3.3 硝酸(1+1) 3.4 硝酸(1+5) 3.5 无水碳酸钠,工业纯, 3.6 氧化铅,工业纯(Au<0.01g/t ,Ag<0.2g/t) 3.7 石英粉,工业纯。 3.8 无水硼砂, 3.9 氯化钠, 3.10 纤维素粉, 3.11 明胶溶液(0.5%), 3.12 单宁酸溶液(0.5%), 3.13 淀粉, 3.14 熔剂:60%氧化铅、碳酸钠30%、7.6%无水硼砂、2.4%石英粉。 3.15 覆盖剂: 57%碳酸钠、29%石英粉%、14%无水硼砂。 4 仪器和设备 4.1 天平:超微量天平,感量 0.001 mg。
2 4.2 试金电炉:最高加热温度 1350℃。 4.3 试金坩埚:材质为耐火粘土,容积为300 mL~500mL左右。 4.4 灰皿:顶部内径约 35 mm,底部外径约 40 mm,高约 30cm,深约 17 mm。 4.5 瓷蒸发皿:容积为 30 mL。 4.6 铸铁模。 4.7 试金滤纸:¢18.5cm 5 试样 5.1 试样粒度应不大于0.1mm。 5.2 试样应在100℃~105℃烘箱中烘干2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6 分析步骤 6.1 测定数量 称取2份试料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 6.2 试料 按照下表1称取样品,精确至0.001g。 表1:称取的样品量 样品中金的含量(g/t) 称样量(g) <50 5.0 ≥50 3.0
6.3 空白试验 每批氧化铅都需要做空白试验。 6.3.1 测定数量 对于同一批氧化铅,经混匀后,平行测定3份,取其算术平均值。 6.3.2 空白测定方法 加入100g的熔剂,加入大约2克碳酸钠,2.7克淀粉,然后充分混匀,然后再加大约3-4克的覆盖剂,覆盖剂加完后不需要混匀只是在表面即可,以下按6.4.4~6.4.7进行,测定金银量。 6.4 测定 6.4.1 硫酸酸溶 将试料(6.2)于500mL的烧杯中,然后缓慢加入70--80mL分析纯浓硫酸(3.1),盖上表面皿放到高温电热板上加热,使所有的烧杯温度均匀并且保持温度,溶解4小时以上,取下烧杯,冷却到室温。
3 缓慢加入纯水稀释使总体积达到350mL左右(边加边摇)。加入一小勺纤维素(3.10)(大约4~5克)到烧杯中,然后盖上表面皿继续加热到开始微沸。硫酸将纤维素助滤剂慢慢烧焦此时溶液由原来的棕色逐渐变成黑色然后变成棕色。微沸状态大约保持10分钟,取出在通风柜中冷却到室温。 在每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mL氯化钠溶液(2%),20mL的明胶溶液(3.11),加入20mL单宁酸溶液(3.12)。每加一种溶液后都要摇晃均匀后再加入下个溶液,摇晃时注意不要溅出溶液。 放回电热板加热至微沸大约15分钟,取下,用纯水冲洗烧杯壁,到烧杯中的溶液总体积在400~450mL。放在通风柜中冷却一个晚上。 6.4.2过滤 过滤采用自然过滤,用少许的纯水冲洗表面皿然后用普通纸巾将表面皿擦干净,将纸巾放进粘土坩埚中。用直径18.5厘米的试金滤纸过滤,不要去刻意搅拌溶液,先将上清液过滤完再过滤底部渣。待全部过滤后,用少量纯水从滤纸内壁洗涤一次,在灰化这步可以将少量硒和碲除去,用纸彻底擦干净杯壁和杯底,同滤纸一起放入粘土坩埚(4.3)中。 6.4.3 灰化 将坩埚在110℃~150℃烘干,然后放高温炉中,从室温加热升至700℃,在700℃下灰分两小时以上。 6.4.4 熔融 在坩埚中(6.4.3)加入100g的熔剂,加入大约2克碳酸钠,2.7克淀粉,然后充分混匀,然后再加大约3-4克的覆盖剂,覆盖剂加完后不需要混匀只是在表面即可。将坩埚放入800℃炉中保温30min,坩埚要放在炉子的中间或受热均匀的地方。然后将炉温设定温度在11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90分钟。将坩埚中平稳旋转两圈并轻敲铁板两次,然后将熔体倒入一个已预热的铁模具中,然后冷却。冷却后将模具倒过来这时候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铅锭和熔渣分离的很好而且铅扣很亮,取出铅扣,将铅扣用铁锤敲成方块形状。 6.4.5 灰吹 镁砂灰皿在使用前必须放置在900℃的灰吹炉中预热20分钟去除可能存在的水气,将灰皿取出放在炉门口,用钳子将铅夹入到灰皿中,然后关上炉门,让铅扣开始融化,保持炉门关闭直到铅扣表面被打开。 铅扣打开后打开通风阀门,并且打开炉门上的气孔。观察炉中的挥发和吸收情况直到所有的铅
4 被灰皿吸收。所有的铅被吸收后可以很清晰的看见贵金属合金粒发出的耀眼的白光,也就是出现辉点,打开炉门用取出灰皿,直至冷却到可以用手拿的温度(大约40度)。 如果灰皿中的合粒灰暗,将合金粒放到已加入20mL的醋酸溶液(10%)的瓷蒸发皿(4.5)中浸洗,将合金粒表面的杂质除掉(杂质可能是:氧化铅,和灰皿的成分,而某些杂质在后面的酸溶解过程中无法将之溶解会增加合金的重量使分析含量偏高),然后用水洗涤3次,蒸干合金粒,在精密天平上称重,称重后的合粒放如瓷蒸发皿中。 6.4.6 分金 加入热的25毫升硝酸(1+5)到蒸发皿(6.4.5)中,放在电炉板上加热,直到不反应,合金粒由银白色变成黑色,溶液变成淡黄色。小心将溶液倾倒后,再补加入热的20毫升(1+1)硝酸,当溶液的颜色不再变化的时候用纯水冲洗3次,最后加入40 毫升纯水在电热板上加热30min,倒出纯水,然后用纯水洗一次将蒸发皿放回电炉板上烘干。分金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分金液用ICP-OES或AAS检测铋、铅、碲等元素的含量,如果样品中含有铂钯等元素,需要加测铂、钯含量。 6.4.7 退火 将烘干的蒸发皿(6.4.6)放入到退火炉中,设定温度为750℃,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到室温,拿到精密天平房称重并且记录。 当退火后的金粒颜色灰暗、呈现褐色、黑色或破损不完整时,无法称量退火后金样的质量,将蒸发皿拿到另外的通风柜中用王水消解金粒,定容于50毫升或100毫升的容量瓶中,用ICP-OES或AAS分析检测金含量。 注:银金量之比应大于4,否则应该补加银。 6.4.8 补正 6.4.8.1 银的补正 称取已知银含量的其他类样品,加入100g的熔剂,加入大约2克碳酸钠,2.7克淀粉,然后充分混匀,然后再加大约3-4克的覆盖剂,覆盖剂加完后不需要混匀只是在表面即可,以下按6.4.4~6.4.7进行,测定银量,根据检测得到的银含量与实际银含量对照,得到银补正系数。 6.4.8.2 金的补正 将熔渣和灰皿放入粉碎机粉碎,然后分取一半,加人30g 碳酸钠,15g 二氧化硅,15g 硼砂,4g淀粉,搅匀,覆盖4克覆盖剂,将坩埚放入800℃炉中保温30min,以下按6.4.4-6.4.7条进行。 7 分析结果的计算
5 7.1 按下式计算金的含量:
6160210m10)-(mg/tAum
)(
式中: m0——分析所用氧化铅含金的质量,ug; m1——试料质量,g; m2——金粒质量,ug。 金的测定结果表示至小数点后第2位。 7.2按下式计算银的含量:
6160210m10)-(mg/tAgm
)(
式中: m0——合粒中用ICP或AAS检测得到杂质质量及金粒质量之和,ug; m1——试料质量,g; m2——金粒质量,ug。 银的测定结果表示至整数位。 注:如补正系数超过1.005,银的结果根据上式计算后还应加上补正量。
8 精密度 8.1 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以下表2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 表2 重复性限
wAu /g/t r/g/t
wAg/kg/t r/g/t
8.2 再现性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再现性限(R),超过再现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再现性限(R)按表3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