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级别_概述说明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级别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的一个重要科技奖项,旨在表彰在有色金属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并取得显著成果的个人和团队。
该奖项设立多个级别,包括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通过评选出优秀的科学研究项目和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级别进行概述说明。
首先介绍该奖项设立背景和评选标准,然后详细解读不同级别奖项的具体说明与区别。
接着,列举并介绍过去获得该奖项的相关人员及其贡献,以展示该奖项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随后探讨科技创新对于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意义与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加强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的建议。
最后总结文章内容,并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级别体系,包括奖项设立背景、评选标准以及不同级别奖项的说明与区别。
通过梳理获奖者名单和贡献介绍,展示该奖项对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文章还将分析科技创新对有色金属工业的意义和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加强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的建议。
最终旨在总结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级别概述,并展望未来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2.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级别2.1 奖项设立背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是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设立的,旨在表彰在有色金属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
该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并激励人才的成长和集体创新。
2.2 奖项评选标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选:- 科研成果贡献:评估科研项目的创新程度、实用性以及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 技术水平:评估候选人或团队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 组织影响力:考察候选人或团队在行业内外具有的组织影响力以及社会声誉。
2.3 不同级别的奖项说明与区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分为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三个级别。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填写要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应严格按推荐通知要求填写。
提交的推荐书书面材料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否则作为不合格项目,不提交当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要求如下:一、格式要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A4版面(高297毫米,宽210毫米)竖装。
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推荐书及附件需合装成册(便于拆装),其大小规格应与推荐书一致。
装订后勿再另附加封面。
二、项目基本情况1、《专业评审组》指推荐项目应属哪一个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
现初步分地质、采矿、选矿、冶金、材料、加工、自动化、设备、标准、分析、环保等。
2、《奖励类别》指科技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
3、《序号》、《编号》,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填写。
4、《项目名称》,应当紧紧围绕项目核心创新内容,简明、准确地反映出创新技术内容和特征,项目名称中一般不用xx研究、企业名称等字样。
项目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
5、《完成人》,依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相关规定,所列候选人应为中国公民。
完成人排序应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技术发明奖完成人不超过6人。
科技进步奖完成人一等奖人数不超过16人,二等奖人数不超过12人,三等奖人数不超过8人。
本栏目所列的完成人应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或技术发明做出贡献,对于排名在前三位完成人,其投入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应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或者为发明专利的核心发明人。
项目鉴定、验收委员不能作为该项目完成人。
6、《完成单位》,应符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条件,并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结果公示

44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汤传斌 男 1973-7 采购经理/工艺师 45 株州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许雄亮 男 1973-7 工程师 46 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邢维松 男 1963-10 技术发展部主任/ 高级工程师 47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阮仁满 男 1962-10 副主任/教授级高 48 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余家华 男 1951-2 副总经理/工程师 49 柳州华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吴伯增 男 1961-8 选矿厂长/教授高工 50 云南锡业股份公司 宋兴诚 男 1966- 冶炼分公司副总 51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张云峰 男 1976-4 工程师 52 中国铝业公司 张吉龙 男 1963-10 部门主任/教授级高工 53 宝钛集团有限公司 张延生 男 1964-4 副总工/教授级高工 54 中南大学 李 劼 男 1963-10 教授 55 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 李 辉 男 1966-12 副总经理/高工 56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李文成 男 1966-4 研究院院长 57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李冬青 男 1953-12 总工程师/采矿高工 58 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李建荣 男 1960-8 西北铝总工/教授高工 59 青铜峡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杨富强 男 1968-2 电解二部部长/高工 60 柳州华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苏家红 男 1965- 总工/教授级高工 61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 邵锦平 男 1955-12 资源勘查院部门副经理 62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邹来昌 男 1968-8 总工程师/高工 63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陈 进 男 1965-11 总经理/高工 64 西北矿冶研究院 陈小平 男 1962-5 教授级高工 65 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苗广礼 男 1952-12 副总经理 66 东北大学 姚广春 男 1947-4 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授 67 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姚素平 女 1957-10 总工/教授级高工 68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 娄花芬 女 1970-1 技术中心副主任/高工 69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 柳健康 男 1961-12 副总经理/成 绩优异高工 70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祝新友 男 1965-1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71 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公司 赵传合 男 1945-1 副总工/高工 72 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公司 赵富平 男 1958-4 副总经理 73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钟 利 男 1960-9 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74 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凌学勤 男 1964-9 副总经理/高工 75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奚正平 男 1966-12 院长/教授 76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公司 徐 毅 男 1957-1 韶关冶炼厂高 工 77 中南大学 桂卫华 男 1950-8 信息学院院长/教授 78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殷志伟 男 1964-2 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79 昆明理工大学 秦德先 男 1939-10 教授 80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 贾国相 男 1955-5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81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 郭 桦 男 1958-12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82 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 郭照相 男 1953-6 总经理/高工/高级经济师 83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高文柱 男 1964-12 天力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 师 84 东北大学 崔建忠 男 1950-2 EPM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85 海亮集团有限公司 曹建国 男 1962-1 教授级高工 86 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梁学民 男 1962-9 副总经理/总工
2021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通报

2021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通报一、评估和挑战:2021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通报,正如其名,是对有色金属工业领域优秀科学技术成果的一次综合评估和肯定。
在这份通报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色金属工业在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方面的丰硕成果,这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的成绩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和鼓励。
作为有色金属工业的关注者,我们有责任深入了解和全面评估这份通报,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方向。
在全面评估和挑战这份通报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中的成果和创新,更要审视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和挑战。
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未来提出更深刻的发展建议和方向。
本文将对这份通报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探索其中的深度和广度,以期为有色金属工业的未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深度探讨:1. 优秀成果的呈现在2021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通报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优秀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涉及了从矿石勘探到冶炼工艺,再到材料应用等多个领域。
这些成果反映了有色金属工业在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
这些成果不仅在技术水平上有所突破,更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2. 发展中的挑战和问题然而,与此2021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通报也揭示了一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一些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还存在着不足和留待改进的方面,一些重要技术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协同发展还需要更加深入的合作和推动。
这些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以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三、总结回顾:在2021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通报中,我们既看到了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发现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挑战和问题。
2019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名单

2019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名单序一、2019年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名单揭晓2019年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选工作已经结束,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了一批在有色金属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和科研项目。
本期我们将为你揭晓2019年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获奖名单,并对其中的优秀成果进行深入解读。
二、获奖名单1. 一等奖项目名称:新型高效铜冶炼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负责人:张三所属单位:某某大学2. 二等奖项目名称:镁合金热处理工艺的创新与应用负责人:李四所属单位:某某研究所3. 三等奖项目名称:稀土金属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王五所属单位:某某企业三、案例解析1. 新型高效铜冶炼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张三教授团队在铜冶炼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通过对传统铜冶炼工艺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成功研发出了新型高效铜冶炼技术。
该技术不仅提高了铜冶炼的生产效率,还大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2. 镁合金热处理工艺的创新与应用李四研究团队在镁合金热处理工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
他们通过对镁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深入研究,成功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镁合金热处理工艺,有效提高了镁合金的强度和塑性,为镁合金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3. 稀土金属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王五团队在稀土金属回收利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针对稀土金属回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成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该项成果填补了我国稀土金属回收利用领域的空白,提升了我国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四、总结与展望今年的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选活动吸引了众多优秀的科技项目参与,获奖名单公布后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这些获奖项目不仅代表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更体现了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和实力。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领域将会迎来更多的创新突破,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动力。
2019年 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 评审通过项目

2019年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通过项目摘要:一、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简介1.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设立背景2.奖项的评选范围和标准二、2019年评审通过的项目1.项目一:高性能铜合金导体材料的研究与应用a.项目背景及意义b.研究内容与方法c.应用前景与成果2.项目二: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a.项目背景及意义b.研究内容与方法c.应用前景与成果3.项目三:高效节能铝电解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a.项目背景及意义b.研究内容与方法c.应用前景与成果正文: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是我国为了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科技进步,鼓励科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奖项。
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评选范围涵盖有色金属行业的各个方面,包括采矿、选矿、冶炼、加工等。
评选标准则依据项目的技术创新程度、社会经济效益、环保性能等多方面因素。
在2019年的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中,共有三项项目脱颖而出,分别是高性能铜合金导体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高效节能铝电解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首先,高性能铜合金导体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针对的是我国电力传输中使用的铜导体的性能不足,通过研究新型高性能铜合金导体材料,提升了导体的导电性能和抗腐蚀性能,有效降低了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其次,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研究的是稀土永磁材料的生产技术。
稀土永磁材料因其高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家电等领域。
该项目成功研发了产业化生产技术,提高了产品的性能稳定性,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业的发展。
最后,高效节能铝电解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针对的是铝电解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
项目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铝电解槽,有效降低了电解过程中的能耗,提高了铝的生产效率,对我国铝工业的节能减排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公式名单

202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公式名单1. 引言1.1背景介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是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设立的,旨在奖励在有色金属工业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才和单位。
该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动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设立于199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数届。
每届评选周期为三年,奖项分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评选过程严格、公正,由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
截至202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已经成为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领域内的顶级奖项之一,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声誉。
通过该奖项的评选,一方面可以激励有色金属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积极投身科研创新工作,另一方面也为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未来的评选中,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将进一步加强对有色金属工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的重点关注。
此外,还将加强对于有色金属工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支持与引导,进一步提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全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的地位。
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和颁发,有助于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发展,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值得期待的是,在未来的评选中,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将继续发展壮大,为有色金属工业的科技进步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1.2目的和意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是为了鼓励和表彰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推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创新发展,提升技术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在有色金属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本奖项的设立旨在:1.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通过表彰那些在矿产资源开采、冶炼与提炼、冶金新材料、环保治理等领域取得显著科技成果的个人和团队,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 一等奖 级别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为促进行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色金属工业科学一等奖级别应运而生,成为了表彰和鼓励有色金属工业科学领域优秀成果的重要奖项。
一等奖级别的设立,旨在激励有色金属工业科学从业者不断推动研发创新,提升技术水平,优化行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推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一等奖级别成为了行业内的一面旗帜,鼓舞着科研工作者持续投入到有色金属工业科学的研究和开发中。
得到一等奖级别的项目和成果,凝聚了大量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在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了突出的成绩和贡献。
这些优秀成果的涌现,不仅推动了有色金属工业科学领域的进步,也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升级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等奖级别的评选标准十分严格,只有那些在技术创新、市场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项目和成果,才有资格获得这一殊荣。
这也使得一等奖级别成为了有色金属工业科学领域最高荣誉和奖项,具有非常高的含金量。
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一等奖级别的评选过程中,评审团深入研究各个参评项目和成果,充分考量其技术水平、创新程度、应用前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确保对优秀成果进行公正、客观的评选。
这也保证了一等奖级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为有色金属工业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树立了榜样和目标。
有色金属工业科学一等奖级别的设立,不仅是对有色金属工业科学领域优秀成果的认可和奖励,更是为行业内的科研工作者树立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和标杆,激发了科研创新的热情和动力。
通过这样一种激励机制,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有色金属工业科学领域,推动技术突破和行业发展。
一等奖级别的设立,也带动了有色金属工业科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和经验共享。
得到一等奖级别的项目和成果,不仅获得了荣誉和奖金,更加强了行业内各个单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二OO八年六月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授予第三章罚则
第四章附则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奖励对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共同设立科学技术奖,其名称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
该奖属社会力量设奖。
第三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包括:
(一)技术发明奖
(二)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
第四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奖励基金由支持和关心中国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有色金属行业国内外企事业单位、个人所捐赠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向有关的企业、事业单位等筹集。
也可由其它渠道筹集。
第五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
第六条维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严肃性。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授予,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七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共同负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
决定设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其机构设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
第八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联合设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组,依照本办法,负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第二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授予第九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机构的组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
第十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
第十一条申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需由行业内有关单位推荐。
推荐时,应当填写统一格式的推荐书,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材料。
第十二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组作出认定科学技术成果的结论,并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奖励委员会提出获奖项目和人选及等级的建议。
第十三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单位和个人。
所称重大发明,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
(二)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
(三)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第十四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下列单位和个人:
(一)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
(二)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经过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
(三)在实施国家安全项目中,为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保障国家安全做出重大科学技术贡献的。
(四)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保障工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
第十五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对提出获奖项目和人选及等级进行审核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第三章罚则
第十六条剽窃、侵夺他人的科学技术成果,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科学技术奖的,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决定后撤销奖励、追回奖金。
第十七条推荐单位和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助他人骗取科学技术奖的,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取消推荐资格或撤销奖励,追回奖金。
第十八条参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活动和有关工作的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直至取消其参加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的资格。
第四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解释权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第二十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