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标本制备技术

合集下载

病理学实验技术

病理学实验技术

病理学实验技术病理学实验技术是一门关注疾病诊断的学科,是疾病诊断的基础。

它涉及到多种实验技术,如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这些技术都是通过研究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生物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来揭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组织学技术1. 组织标本的制备组织标本制备是病理学诊断的基础。

在组织标本制备的过程中,病理学家需要对组织进行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多个步骤。

其中,固定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对组织进行固定,才能保持组织在形态、结构和染色上的稳定性。

2. 组织切片的制备组织切片制备是组织学技术中的另一个关键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病理学家会将固定的组织样本切成薄片,使其可以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切片必须足够薄,通常在3-4 μm之间,以确保显微镜下的观察到位。

3. 组织染色技术组织染色技术是通过对组织进行染色来增加组织样本的对比度,以便观察细胞和组织之间的区别。

在组织染色技术中,常用的染色剂包括血液学染色剂,如H&E染色剂及Immunohistochemistry染色技术等。

其中,Immunohistochemistry染色技术可根据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来判断组织和细胞是否存在特定的蛋白质。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专门识别和检测组织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技术。

这些物质包括细胞表面受体、cytokines、细胞分子、肿瘤抗原等。

该技术可对某种特定的抗原进行定量和定位,从而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帮助。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学科。

该技术通过研究DNA、RNA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来了解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法。

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PCR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PCR技术能够通过对DNA进行放大,从而扩增少量DNA,使得对DNA的分析得以进行。

结论综上所述,病理学实验技术涉及到多种技术,包括组织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理细胞蜡块制备过程

病理细胞蜡块制备过程

病理细胞蜡块制备过程
蜡块制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医学技术,用于研究病理细胞。

通过蜡块制备,能够更好地检测病理细胞,以及诊断疾病。

蜡块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经历脱水、脱油、灭菌和摄影等步骤。

首先,需要将取得的病理细胞标本置于高压脱水机中,施以压力,使其中的水分溶解。

然后,将脱水后的标本置于脱油机中,施以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使其中的油脂溶解,并渗透到标本中。

随后,将脱油后的标本灭菌。

一般情况下,会使用一种叫做10%的碱性溶液,温度约为90-95摄氏度,灭菌时间大约为10分钟。

最后,将灭菌后的标本放入蜡块机中,使用热水蒸气加热,让其中的蜡液融化,然后将其注入标本中,并使其冷却,完成蜡块的制作。

蜡块制备完成后,可以通过仪器观察蜡块,检测病理细胞。

例如,通过病理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等,以及分布情况。

另外,还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定性指标,以及检测细胞的病理状态,如炎症、肿瘤等。

此外,蜡块制备的样品也可以用于其它的检测,如基因测序、蛋白质电泳等。

通过蜡块制备,可以较好地检测病理细胞,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发展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此,蜡块制备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在临床诊断、科学研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蜡块制备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用于研究病理细胞,能够更好地检测、诊断病理疾病。

整个制备过程一般包括脱水、脱油、灭菌和摄影等步骤,具体操作要求可参考相关技术指南。

蜡块制备
可以为临床诊断、科学研究提供有效信息,从而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8、检验标本
01.
用经任氏液蘸湿的锌铜弓的两极,接触 神经,观察腓肠肌是否收缩!
02.
此标本用于神经干兴奋传导、神经-肌肉 接点的传递以及骨骼肌收缩等实验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意:
1. 保护标本——神经和肌肉:不用赃的皮肤碰标 本,不用自来水冲洗标本,不用金属接触神经以 及损伤肌肉。
2. 注意标本的完整,尤其注意保存股骨头一定的长 度
202X
坐骨神经——腓 肠肌标本的制备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 • 方法
目的要求: 学习蛙类动物毁髓的方法 学习掌握蛙类腓肠肌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步骤:
双毁髓
剥离后肢标本
分离两后肢
分离坐骨神经
分离股骨头
游离腓肠肌
检验标本
完整的神经肌肉标本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首先准备手术所需的用品
动物瘫软如泥。
3、剥离后肢标本
动物腹面向上放置于蜡盘,手术镊轻轻提 起耻骨联合上方,剪开皮肤,再剪开体壁 肌肉,然后轻轻提起内脏,自耻骨部剪断 (勿伤脊神经),把内脏拨向头端,剪断 脊柱。然后一手捏住脊柱后端,另一手向 后撕剥皮肤,并除去头端肢体和内脏
4、分离两后肢
把去皮的后肢腹面向上置于玻璃板上, 于耻骨联合处按压刀刃,切开耻骨联合。 然后用金冠剪剪开两后肢相连的肌肉, 并纵向剪开脊柱。
5、分离坐骨神经
将一侧后肢的脊柱端腹面向上,趾端向外 侧翻转,使其足底向上,用固定针将标本 固定在玻璃板下面的蛙板上。用玻璃分针 分离坐骨神经。股部的坐骨神经在股二头 肌与半膜肌之间。
6、分离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动物小,留股骨头 1cm
动物大,留胫腓骨 头1cm
7、游离腓肠肌

叶螨标本的制备(中国经济昆虫志)

叶螨标本的制备(中国经济昆虫志)

玻片标本的制备叶蟠体型微小,为了正确识别种类,需要制成整体装片标本,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其分类特征。

因此,制作清晰透明和形态完好的玻片标本是十分重要的。

制备叶瞒封片标本常用水溶性的封固液,兹介绍二种常用配方:1)霍氏封固液(Hoyer's medium):阿拉伯胶30g水合三氯乙醛200g甘油20g蒸馏水50ml。

配制时,按上述比例使阿拉伯胶溶于蒸馏水中,至完全溶解后,置于40-50℃的水浴中加热,加入水合三氯乙醛,搅拌至溶解,加人甘油,最后用抽气漏斗过滤。

该种封片剂为目前螨类和微小昆虫所常使用的配方,优点是螨体透明迅速、简便易行,烘烤后,胶液即干硬而标本不变形;不足之处是放置数年后易出现龟裂,空气湿度大时,胶液极易还软。

2)埃蔡氏封固液(Heize medium):聚乙烯醇10g蒸馏水40-60ml乳酸(85%-92%)35ml甘油10ml酚水溶液(1.5%)25ml水合三氯乙醛20g配制时,注水至聚乙烯醇粉末中,置于100’C的水浴上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人乳酸和甘油,搅拌均匀,冷却至微温后,加人酚水溶液和水合三氮乙醛,最后过滤。

该种封片剂可免除龟裂等弊病,缺点是透明较慢或不完全。

制备封片标本时,先取一滴胶液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中央,用吸管吸取保存液中的标本至滤纸上,用蘸有胶液的解剖针,从滤纸上迅速粘取标本至胶滴中,也可直接取活螨于胶滴中,盖上盖玻片。

然后放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沸腾,螨体即伸展透明。

玻片注明编号,置于40-50℃温箱烘烤。

待胶液干燥后,于盖玻片左侧粘贴记录标签,注明编号、寄主植物、采集时间、地点、采集人;右侧粘贴定名标签,注明该种的学名、中名及定名人。

为使鉴定标本所用的各分类特征明显可见,制作玻片标本时,宜使虫体有背、腹或侧面等各种姿势。

爪及爪间突是分属的重要特征,倘若标本不洁净则影响观察。

为此,可在滴有胶液的载玻片上清理后,再用另一玻片封装。

雄螨的外生殖器—阳具,是某些属重要的分类特征。

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经验

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经验

第一部分人类染色体研究的实验室建设一、实验室要求1、准备室(约30平方米):供清洗玻璃仪器、配制试剂仪器包装消毒及制片场所,还必需配置耐酸碱水池、实验操作台、药橱等设施。

并能合理放置冰箱、电热干燥箱、离心机、纯水器、消毒锅、天平等仪器,以方便使用。

2、无菌室(约25平方米):用作细胞的接种培养、配备培养基。

分为更衣室(约4平方米)、缓冲室(约6平方米)、接种室(约15平方米)。

配备空调机、传递窗、离心机、倒置显微镜、超净工作台、臭氧发生器或紫外灯、培养箱等设备仪器。

3、分析室(约15平方米):为观察分析核型、整理资料场所。

配备高清晰度带照相装置的显微镜,电脑、打印机、办公桌等。

二、设备仪器(一)仪器1、超净工作台一台2、光学显微镜二台(可以安装染色体软件分析系统)倒置显微镜与带照相装置的正立显微镜各一台。

倒置显微镜用作细胞培养;正立显微镜用作核型分析,有条件的单位可配备染色体分析软件、电脑、打印机等。

3、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一台开展产前检查的单位,最好购买二氧化碳培养箱。

4、电热干燥箱一台5、冰箱二台:普通冰箱和低温冰箱各一台6、酸度计一台(可略)7、纯水器(电阻率18兆欧姆)一台;(可略)8、高压灭菌锅一台(可略)9、电热磁力搅拌器一台(可略)10、真空泵(无油)一台(可略)11、电子天平二台(万分之一天平与普通天平各一台)12、水平式离心机二台转速0-4000转/分,10毫升/管,大容量与小容量各一台。

大容量的供制片用,小容量的放置无菌室供细胞培养用。

13、可调移液器若干支:规格从5-5000微升若干支14、超声波清洗器一台(可略)15、水浴箱(0-100℃可调)(二)玻璃器皿与耗材1、培养瓶:15毫升链霉素瓶,25毫升小方瓶(建议采用一次性培养瓶)。

2、刻度离心管(10毫升)50支3、量筒(10-1000毫升):各种规格各一个。

4、不锈钢滤器(各种规格各一个)及滤膜(孔径中0.25微米)一盒5、注射器(1-20毫升)若干6、盐水瓶(100-500毫升)若干7、试剂瓶(磨口)10个8、蒸馏水瓶(3万或5万毫升)2个9、染色缸1个10、研钵1个11、酒精灯2盏12、滴管(带吸头)50支13、载玻片若干14、试管架和离心管架各2个15、各种镊子与剪刀若干16、铝饭盒(供盛培养瓶滴管等器械消毒时使用)17、烧杯(容量50-2000毫升)各一个18、抽滤瓶(1000-2000毫升)一个19、各种规格的可调移液器吸头若干20、载波片盒(50-100片)若干* 玻璃器材的材质应采用中性硬质玻璃或硼硅玻璃三、常用药品及试剂1、培养基(RPMI 1640、HamF10)2、植物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简称PHA)3、肝素钠(抗凝剂,医用级)4、血清(小牛血清、胎牛血清)5、抗菌素(青霉素、链霉素)医用级6、秋水仙素(秋水仙碱)7、氧化钾(分析纯)8、碳酸氢钠(分析纯)9、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钠(分析纯)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分析纯)11、三羧甲基氨基甲烷(Tris,分析纯)12、胰蛋白酶13、酚红14、姬姆沙染料(Giemsa)15、甲醇(分析纯)16、冰醋酸(冰乙酸)(分析纯)17、重酪酸钾(化学纯)18、浓硫酸(工业级)19、香柏油20、甘油(分析纯)21、乙醇(无水和纯度95%,化学纯)22、乙醚(无水,化学纯)23、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24、氢氧化钠(分析纯)25、柠檬酸钠(分析纯)(注:达晖生物全套提供上述仪器和试剂产品,并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第二部各类器械清洗与常用试剂配置一、各类器械清洗处理1、清洗液配置清洗液配方方法:先将重酪酸钾溶于水中,再慢慢加入工业浓硫酸。

技能训练2 细菌标本片的制备和染色法

技能训练2 细菌标本片的制备和染色法

技能训练2 细菌标本片的制备和染色法一、目的要求:正确掌握细菌培养物涂片的制作和常用染色法二、设备材料病料、细菌培养物、接种环、玻片、酒精灯、染色缸、染色架、染色液等。

三、操作方法细菌标本片制作的基本步骤为:涂片或触片→干燥→固定→染色→镜检。

(一)细菌涂片的制备1.液体培养物及液体病料(1)涂片用接种环取一滴培养液或液体病料,于玻片的中央均匀地涂布成适当大小的薄层。

(2)干燥一般采用自然干燥,天气较冷时也可于酒精灯火焰上方30~40cm处适当加热干燥。

(3)固定分为火焰固定和化学固定两种。

火焰固定时,将干燥好的玻片涂面朝上,以其背面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通过数次,略作加热,以不烫手背为度;化学固定时,可将干燥好的玻片浸入甲醇中2~3min后取出晾干,或在涂片上滴加数滴甲醇使其作用2~3min后自然挥发干燥。

此外,丙酮和酒精也可用作化学固定剂;作瑞特氏染色的涂片不需固定,因染色液中含有甲醇,有固定作用。

(4)染色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菌种选择不同的染色法。

2.固体培养物用接种环取一滴生理盐水于玻片的中央→用接种环挑取一个菌落于生理盐水中混合→均匀地涂布成适当大小的薄层→干燥→固定→染色。

(二)细菌触片的制备将固体病料(病变组织)作无菌切开→用切面在玻片的中央接触一下或稍用力印压成一薄层→干燥→固定→染色。

(三)细菌的染色法1.单染色法又称简单染色法,即只应用一种染料进行染色的方法。

(1)美蓝染色法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涂片或触片上滴加适量的美蓝染色液1—2min后,水洗,干燥(吸水纸吸干或自然干燥),镜检。

(2)瑞特氏染色法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涂片或触片上滴加瑞特氏染色液,为避免干燥,可适当多加一些,或视情况补充滴加,1—3min后再加与染液等量的中性蒸馏水或缓冲液,轻轻晃动玻片,使之与染色液混合均匀,再经3—5min后,直接用水冲洗,吸干或烘干后镜检。

也可在玻片上的涂抹处盖一适当大小的滤纸,然后再在滤纸上轻轻滴加瑞特氏染色液,至略浸过滤纸,视情况补充滴加,维持不干,3—5min后直接用水冲洗,吸干或烘干后镜检。

悬浮细胞扫描电镜的标本的制备

悬浮细胞扫描电镜的标本的制备

悬浮细胞扫描电镜的标本的制备
悬浮细胞扫描电镜的标本制备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它需要精确
的操作和耐心。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含有悬浮细胞的样品。


些悬浮细胞可以来自培养物中的细胞,或者从组织中分离出来。


下来,我们需要将这些悬浮细胞固定在一个适当的载玻片上。

固定
的方法通常包括用乙醛或氧化铂等化学物质进行固定,或者使用冷
冻固定技术。

固定后,样品需要进行脱水处理,通常使用乙醇浓度
逐渐升高的方法。

然后,样品需要被干燥,可以通过自然干燥或者
使用临界点干燥法。

接下来是金属涂覆,通常使用金属如金或铂进
行喷涂,以增加样品的导电性。

最后,样品可以被放入扫描电镜中
进行观察和成像。

在整个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时
间和条件,以确保最终的标本能够展现出清晰的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

此外,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总的来说,悬浮细胞扫描电镜的标本制备需要细致的操作和严
格的控制,以确保最终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和形态信息是准确可靠的。

昆虫标本的制备和保存技巧

昆虫标本的制备和保存技巧

昆虫标本的制备和保存技巧昆虫标本制备是保留昆虫种类、研究和展示的重要手段之一。

正确的制备和保存方法可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长期保存。

以下是昆虫标本制备和保存的一些技巧。

一、昆虫标本制备技巧1. 选择合适的材料:标本制备中常用的材料包括酒精、甘油、草酸和硫酸等。

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2. 杀灭昆虫:首先,将昆虫进行杀灭,常用的方法有用酒精浸泡或用草酸加水淹没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杀灭昆虫时要避免使用过强的草酸溶液,以免对昆虫造成损伤。

3. 软化和脱水:在杀灭昆虫后,利用酒精脱水和甘油软化,可以使昆虫的外部特征更加清晰。

将昆虫放置在逐渐浓度递增的酒精中,同时将酒精中的水分逐渐替代为甘油,使昆虫逐渐软化。

4. 固定和展翅:软化后的昆虫需要进行固定和展翅,以保持标本的形态。

固定可以使用昆虫专用的针封固定在昆虫专用的标本纸上,展翅则需要小心地用细针将昆虫的翅膀展开,并用细线固定。

5. 标注信息:在制备标本时,应在标本纸上标注必要的信息,例如昆虫的名称、生物学分类、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期研究和展示都非常重要。

二、昆虫标本保存技巧1. 干燥保存:制备完成后,标本需要进行干燥保存。

可以将标本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干燥地方,或者利用干燥剂加速干燥过程。

在干燥保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湿度过高的环境。

2. 定期检查:为了确保标本长时间保存,建议定期检查标本的状态。

检查是否有虫蛀、霉变和湿度过高等问题,及时处理和调整保存环境。

3. 进行鉴定和记录:标本保存期间,可以根据需要对标本进行鉴定,并记录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和资料整理。

4. 避免触碰:保存标本时应避免频繁触碰标本,以免对标本造成损害。

需要触碰时,应使用干燥的手套或工具。

总结:昆虫标本制备和保存技巧对于昆虫研究和展示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制备和保存方法可以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和长期保存,为昆虫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源。

通过遵循上述技巧,我们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昆虫标本,并确保它们的保存和使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常用标本制备技术 一、常用光镜标本制备技术 1.切片标本的制备:常用的切片方法为石蜡切片,其制备程序如下: ⑴取材 从动物身体割取所需的新鲜组织一小块(厚度约0.5厘米)。手术愈快愈好,以防组织的死后变化。 ⑵固定 把切取的小块组织,迅速投入预先配好的固定液[如10%福尔马林、0.5%锇酸、包氏液、岑克氏液、卡氏等固定液]中固定,使组织细胞的蛋白质变性,组织块硬化,以保存组织细胞原有的形态。 ⑶冲洗(洗涤) 组织块自固定液取出后,须经流水冲洗或乙醇洗涤,使组织中含有的固定液全部除去,直至洗净为止。 ⑷脱水 脱水的目的在于除去组织中的水分。因为组织中的水分和石蜡是不相溶的,为不使组织块在脱水时产生收缩,所以一定要经过各级浓度的脱水剂(如乙醇等)将水分脱净。 ⑸透明 组织块脱水后,须经既可和乙醇相混,亦可作石蜡溶剂的透明剂(如二甲苯)透明,使组织中的乙醇被透明剂所替代,才能浸蜡包埋。 ⑹浸蜡 浸蜡是将包埋剂(石蜡)透入整个组织的过程。石蜡透入组织需要一定的温度(石蜡熔点)。所以浸蜡都在恒温箱中进行。 ⑺包埋 制备一定形状的容器(如纸盒等),倒入熔化的石蜡,迅速夹取浸透石蜡的组织块放入盒内,待表面石蜡凝固后立即将容器投入水中,使它凝固成蜡块。 ⑻切片 组织块经上述处理后,不仅变硬,且有石蜡支撑,可用切片机将包埋组织的蜡块切成薄片,一般厚度是5~8微米。 ⑼贴片 把由切片机切下的蜡条,分割成小段,分别排放于滴有蒸馏水的载玻片上,在展片台上微热,使皱褶的蜡片伸展平正。 ⑽烘片 把贴有蜡片的载玻片置于45℃恒温箱中,烘烤3~4小时,使切片干燥。 ⑾脱蜡与复水 组织切片的脱蜡等过程是在染色缸中进行的,因此须预先准备洁净的染色缸,并分别放入二甲苯、各级浓度的乙醇及染料溶液,按顺序贴好标签。染色前须先进行脱蜡和复水,即用二甲苯溶去切片上的石蜡后再经各级浓度乙醇(自高浓度到低浓度)下行到水的过程。因为没有经过复水处理的切片不能用水溶性染料染色,所以在染色前必须再度复水。脱蜡与复水的步骤如下:切片浸入二甲苯3~10分钟→二甲苯+纯乙醇(1:1)→纯乙醇→95%乙醇→80%乙醇→70%乙醇→50%乙醇(以上每级乙醇停留的时间约2~5分钟)→蒸馏水2分钟。 ⑿染色 切片染色以后可增加组织细胞结构的对比度。常用的生物染料是苏木素和伊红,简称H.E.染色。苏木素是一种碱性染料,经苏木素染色的结构呈蓝紫色(如细胞核)。组织中可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结构称嗜碱性。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被伊红染色的结构呈红色或粉红色(如细胞质)。可被酸性染料着色的结构称嗜酸性。H.E.染色的程序如下:将已浸入水中的切片取出放入苏木素染液5~10分钟→自来水洗2分钟→0.5%盐酸水分色数秒种(在显微镜下检查核褪至浅红色,细胞质及结缔组织近无色)→蒸馏水1分钟→0.1%氨水(蓝化)1分钟→自来水冲洗5~10分钟→蒸馏水1分钟→50%乙醇→70%乙醇→80%乙醇→90%乙醇(以上每级乙醇停留的时间约2~5分钟)→0.5%伊红(95%乙醇溶液)2~5分钟→95%乙醇分色(在显微镜下检查核呈蓝紫色,细胞质及结缔组织呈粉红色)→95%乙醇轻洗(洗净玻片上剩余的伊红染液)。 ⒀脱水 已染色的组织切片,为了长久保存,又须再经各级浓度的乙醇脱水。即将上述已被染色的组织切片依次放入95%乙醇1分钟→纯乙醇(I)1分钟→纯乙醇(Ⅱ)2~5分钟。 ⒁透明 透明的目的是除去组织切片中的乙醇,因组织中的乙醇不与树胶相溶,所以必须 2

用透明剂除去乙醇后才能封藏。即将上述已脱水的组织切片依次放入二甲苯+纯乙醇(1:1)2~5分钟→二甲苯(I)2~5分钟→二甲苯(Ⅱ)2~5分钟。 ⒂封固 在切片上滴加中性树胶,用盖玻片进行封固,保存备用。 机体内有些结构成分,需经硝酸银处理(镀银或银染)时可使硝酸银还原,形成银的微粒附着在组织结构上,呈棕黑色,称这种性质为亲银性。有些组织结构本身不能使硝酸银还原,需加还原剂使硝酸银还原,称此为嗜银性。此外,为了显示某些特殊结构成分,还可应用各种特殊染色方法,如雷锁辛品红染色液显示弹性纤维等。 在制作较硬组织(如骨组织等)或较大组织器官(如眼球)等切片,为了减轻因石蜡包埋所产生的收缩,可用火棉胶(celloidin)代替石蜡进行浸透包埋,再进行切片染色。为了较好地保存细胞内的酶活性,可选用冷冻切片。它是将组织在低温条件下快速冻结,直接切片,进行染色。 2、涂片、铺片、磨片标本的制备:血液等液体材料,可直接在玻片上涂片,干燥后再进行固定和染色。疏松结缔组织和肠系膜等薄层组织,可在玻片上撕开展平,制成铺片,待干燥后进行固定和染色。骨和牙等坚硬组织除用酸(如稀硝酸等)脱钙后再按常规制成切片处,还可直接研磨成薄的磨片进行染色观察。 二、大体解剖技术操作规程及其注意事项

(一)大体解剖标本的收集与防腐固定处理 1、收集标本时,须登记死者的死亡原因、性别、年龄等,办妥自愿捐献手续、家属签字等手续,免留后患。若系无主尸体亦须在公安、保卫部门办妥有关手续。 2、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传染病蔓延。 3、进行固定防腐注射,配制5%—10%的甲醛溶液作颈总动脉与股动脉灌注,按照标本大小选择注射剂量。如注射溶液过浓,解剖时容易造成肌纤维及血管断裂,过淡时标本容易腐败。温度高时注射5%左右溶液,温度低时注射10%左右溶液。根据季节气温的不同在5%—10%之间浮动。 4、注射完后标本在注射台上保留一到两天,使其毛细血管中溶液渗均匀,再行放入3%—5%的甲醛溶液中保存。 5、每具标本注射后必须在尸池中浸泡六个月后,方可进行大体解剖,如解剖过早则不易保存。 6、若收集标本须作铸型标本用,宜将标本即时放血,取材越新鲜越好。剩余部分作局部注射保存。若作关节韧带等标本,取材后马上将肌肉等及时剥离,以防腐败发臭。收集腐败标本后可作沙埋腐蚀后取骨架为标本。 (二)大体标本解剖 1、将收集保存六个月以上的标本捞出、冲洗后,放入尸体台即可进行解剖。 2、解剖前必须将镊、钳、剪、刀等工具准备完好,方可动手操作。视其操作部位,必须熟悉所作部位解剖层次结构,用圆刀切开皮肤并剥离之,用尖刀或剪等修洁神经、血管、肌肉等结构。大体标本制作之关键在于熟悉层次结构和熟练的操作技巧。否则易切断或破坏相关结构,且制作的标本不美观。若作系解教学标本宜采取两侧分别以深、浅层制作。完成后放入本院配制之保存液中待用。 (三)特殊标本制作 1、铸型标本 (1)根据所取材料,按需要处理。 (2)配制好铸型剂并加不同染料(一般示红色动脉,示静脉蓝色,示胆道绿色,示神经黄色等)。 3

(3)分别采取不同腐蚀法,腐蚀后冲洗,装瓶保存。 2、包埋标本 (1)取出所需材料修洁凉干(有条件可抽空包埋)。 (2)按需要选择好包埋材料。 (3)包埋造型。 3、陈列标本制作 (1)按要求进行标本取材。 (2)修洁、涂色。 (3)装瓶、保存(若标本上涂色彩,不宜保存在本院配方的保存液中,以防脱色,仍须保留在5%—10%的甲醛溶液中)。

三、人体骨骼标本双氧水法制作 (一)目的 利用局解后的废旧材料制作人体骨骼标本 (二)材料 经防腐固定的局解后尸体标本、工业用双氧水、汽油和带盖标本箱。 (三)方法 1、取材:取骨质无损的标本,整体的或局部的均可。 2、软组织处理:将大块软组织包括筋膜、肌肉、内脏、脑等除掉后,常温下浸入5%-10%的双 氧水中,利用双氧水放氧产生气泡的机械作用使软组织松动,15-30天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后将骨膜撕掉,但韧带、关节囊、软骨、肌腱、骨间膜等可按需修洁保留(如做散的骨标本,则可 将这些软组织很容易地清除掉)。 3、脱脂:将上述材料凉干后入汽油中脱脂4个月。注意材料要干燥,容器要密封,中途更换1次汽油即可。 4、清洁和保存:将脱脂后的材料置通风处让汽油挥发,然后浸入1%的洗衣粉内将表面的油渍洗净,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之后,置阴凉干燥处风干(为防止肋骨缩水变形,可用木条或有机玻璃支撑固定,待干后拆掉),涂刷清漆两遍即可保存。 (四)结果及评价 制作出的骨骼标本洁净美观,结构完整,骨的连结自然真实,骨间膜、椎间盘、肋软骨、耻骨间盘、韧带、关节囊、关节软骨等牢固地与骨连结在一起,胸廓,骨盆,脊椎等完全保持了其本来形态。采用双氧水浸泡处理软组织,有以下优点:(1)双氧水放氧产生氧泡的物理作用使与骨结合紧密的软组织松动,与骨较易分离,而干燥后这些软组织与骨的结合又变得紧密牢固了。(2)经双氧水浸泡后骨标本脱脂效果很好。(3)低浓度的双氧水对骨质的腐蚀性小,在常温下进行,处理的时间容易控制。

四、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操作规程 (一)实验目的 探讨某一针灸穴位区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 (二)药品和试剂 HRP:Sigma Type IV RZ:3.2 硝普钠(广州化学试剂厂) 4

联大茴香胺(北京化学试剂厂) 过氧化氢(上海桃浦化工厂) (三)仪器设备与材料 100ml量筒、分析天平、500ml量筒、1000ml烧杯、2000ml烧杯、家免饲养笼、50μl微量注 射器、精密试纸、普通光学显微镜,等。 四)实验对象 本院动物室提供的家兔,体重2000±20g。 (五)实验环境 室温18~25℃,相对湿度60%~75%。 (六)操作步骤 1.主要溶液的制备 (1)20%HRP液20μl、HRP粉末5mg加20μl生理盐水即此液。 (2)2%多聚甲醛加1.25%戊二醛0.1M磷酸缓冲液(PH7.4)。 ①0.1M磷酸缓冲液的制备: Ⅰ液:NaH2PO4·H2O 27.6g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Ⅱ液:Na2HPO4·12H2O 71.6g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取Ⅰ液190ml、Ⅱ液810ml混合后加蒸馏水稀释至2000ml即得0.1M磷酸缓冲液(PH7.4)。 ②2%多聚甲醛0.1M磷酸缓冲液的制备:20g多聚甲醛加0.1M磷酸缓冲至1000ml即得此液。 ③2%多聚甲醛1.25%戊二醛0.1M磷酸缓冲液的制备:25%戊二醛50ml溶液加2%多聚甲醛0.1M磷酸缓冲液至1000ml即得。 (3)Tris液的配制 ①取3.6ml冰醋酸加蒸馏水至300ml。 ②取4.08g无水醋酸钠加蒸馏水至150ml。 ③取上液①279ml和上液②126ml混合,即为Tris液。 ④混合后用精密试纸测其PH为4.4则可用。 (4)O-D法中有关溶液配制 ①A液的配制 取0.1MTris液10ml、0.2%明明胶液50ml、硝普钠200mg加蒸馏水至100ml、联大茴香胺80mg加蒸馏水至40ml、1.5%H2O20.8ml混合即得A液。 ②B液的配制 取0.1Mtris液10ml、0.2%明胶液50ml、硝普钠8g、蒸馏水140ml混合即得B液。 ③C液的配制 取0.1Mtris液20ml、0.2%明胶液100ml、蒸馏水280ml混合即可得C液。 2.定穴及针入深度:根据《针灸学》[1]、《兽医针灸手册》[2]确定。 3.动物分组、麻醉及HRP引入方式:将实验用家兔随机分成5组,即穴区组\神经干组、切断神经组、切断血管组和空白对照组。用2%戊巴比妥纳、接40mg/kg体重,进行腹腔麻醉。穴区组、切断神经组、切断血管组,均在家兔某一目标穴区直接注射20%HRP液20μl,神经干组在家兔目标穴区下神经干内注射20%HRP液20μl,空白对照组则在家兔目标穴区直接注射20μl生理盐水。 4.动物灌注:注射后4~5天进行,开胸经左心室\升主动脉插管,同时剪开右心耳灌注如下药液: (1)0~4℃柠檬酸钠速灌300ml。 (2)0~4℃生理盐水速灌1000ml。 (3)0~4℃ 2%多聚甲醛1.25%戊二醛0.1M磷酸缓冲液1000ml。前300ml速灌。后700ml缓慢滴入。全过程约40分钟。 (4)0~4℃ 10%蔗糖0.1M磷酸缓冲液800ml。前300ml速灌。后500ml缓慢滴入。约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