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科学上学期全册练习题

最新五年级科学上学期全册练习题
最新五年级科学上学期全册练习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课种子的发芽实验(一)

一、填空题

1、植物的一生是从( )开始的。

2、农民伯伯选择在春天播种是因为()。

3、在做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中,我们要保证至少()个条件不变。

二、判断题。

(1)蒲公英的种子在天空中随风飘飞,它们落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会发芽。

()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

(3)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都应放三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三、实验题。

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2分)

用到的材料:纸巾、绿豆6粒、不漏水的盒子2个、水、记号笔。

两个小组的相同条件:(6分)两个小组不同的条件:(3分)

实验的方法:

(1)让一组种子,保持,叫组;让另一小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组。(2分)

(2)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在盒子内垫上纸巾并按三个洞,把种子放在洞上。

(3)往一个盒子的纸巾上,一个。(2分)

(4)给两个盒子用记号笔标明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组。

实验现象:(2分)

实验结论:(2分)

第二课种子的发芽实验(二)

一、填空题: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等。

二、选择题:

1、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2、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三、判断题:

绿豆发芽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行。()四、简答题:

1.种子需要一定条件才能萌发成幼苗,请你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你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2)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研究,并参考以下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一、选择题。

1、把两组绿豆芽放在同一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将其中一组用透明的塑

料袋罩住,另一组用不透明的塑料袋罩住。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A、光

B、温度

C、水

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3、绿豆芽的根会朝着()的方向生长。

A、有水 B. 没有水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114643340.html, 课件|视频|试卷|无需注册

二、按要求用简图画出绿豆种子发芽的过程。

绿豆种子 发芽的绿豆 绿豆芽幼苗

第四课 蚯蚓的选择

一、选择题。

(1)蚯蚓生活在土壤中,由此可推测它适应( )。 A 、黑暗的环境 B 、 干燥的环境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 )。 A 、相同的需求 B 、不同的需求

(3)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 )的。 A、灰色 B、绿色 C、黄色 D、褐色

(4)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它就会死亡。这说明生物( )。 A、能影响环境 B、能改变环境 C、依赖环境

二、实验题

根据对蚯蚓的观察与实验完成下表填写任务 。(20分)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1.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

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2.判断题。

(1)小明写了一条食物链:鹰麻雀小麦。

()

(2)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

)(3)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

(4)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5)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在一起,就像一张“网”。()3.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ww绿w色.l圃s中p小j学y教.c育o网m

(1)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这些生物所包含的相互交叉的食物链。

(2)根据上图写出3条食物链。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

一、判断题

1、做生态瓶前,我们一定要先了解这些生物的生活需要。()

2、几十只昆虫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影响,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3、非生物在生态系统里不起任何作用。()

二、看图连线。(制作生态瓶步骤)

第七课改变生态瓶

一、判断题。

1、保持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不变,将生态瓶里的水倒掉一半,生物的生活不会

响。

2、生态瓶里的植物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对动物生存有利。()

3、如果在生态瓶里增加很多动物,就会导致生态瓶内生物的数量不平衡、生态瓶制作不成功的后果。()

二、实践题

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你认为要想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更好,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

一、填空题

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2、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生物。

3、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片海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

4、自然界的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

二、判断题

1、自然界鸟的种类和数量很多,我们捕杀一些是没有关系的。()

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及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3、老鼠是有害的,因此我们最好把老鼠消灭光。()

4、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5、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三、.简答题.。

1、草原上的牧民为了增加收入,饲养的牛羊的数量增加了5倍。照这样下去,草原

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2、如果草原上的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狼少了呢?

第三单元光

第一课光和影

一、填空

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上的物体叫()。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

3、离光源越近影子(),离光源越远影子会()。

二、判断

1、所有的光源都是发光发热的。()

2、在灯光下,同一物体在不同的侧面的影子是相同的。()

3、影子的产生必须有光源和遮挡物两个条件。()

4、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

三、选择

1、下面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1)日光灯(2)蜡烛(3)太阳(4)月亮

2、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个杯子,产生的影子会()

(1)形状相同(2)形状不同(3)方位相同

3、在日光灯下,用手做出各种姿态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灯不动,手逐渐向墙靠拢,影子会()

(1)变大(2)变小(3)不变

4、下面属于冷光源的是()

(1)太阳(2)月亮(3)萤火虫(4)蜡烛

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

一、填空

1、同一时间,不同物体的影子()相同()不同。

2、在同一时刻,将不同的物体放在一个地方,其影子的()相同()不同。

二、判断

1、影子的方向始终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

2、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长;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短。()

三、选择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1)长——短——长(2)短——长——短

(3)短——长——长(4)长——长——短

2、阳光下,某一物体的影子由长变短的时间应是()

(1)早晨(2)上午(3)下午

3、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也称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

A 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 物体的影子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四、问答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

么时候影子最短?

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填空

1、光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2、光的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千米。

3、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千米。

二、选择

(1)影子总是在物体()的一侧。

A.对光B.背光

(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现象能证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是()。

A.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笔直的光。B.白天能看到书上的字。

三、实验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光是按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第四课光的反射

一、填空

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也叫()。发射光也是()传播的。

2、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千米。

二、选择

(1)教师的墙壁涂成白色主要是为了()。

A. 美观

B. 有利于光的反射

(2)眼睛有一个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器官,那就是瞳孔。当光线较强时,瞳孔就会();当光线较弱时,瞳孔就会()。

A.放大

B.缩小

(3)科学家是利用了()原理测出了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

A光的反射 B 光的折射C光的直射

(4)潜望镜上的两块镜片都是()

A凸透镜 B 平面镜C凹透镜

三、问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或物品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请列举3个实例。

第五课光与热

一、填空

1、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汇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制得了()气。

2、人们发现利用()镜和()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

二、判断

1、不能用放大镜或望远镜直接看太阳。()

2、照射到物体上的光,其强弱和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

3、用一面镜子将阳光投射到一张纸上形成的光斑,比用两面

镜子将光投射到同一张纸上形成的光斑更亮。()

4、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三、选择

1、奥运圣火的火种就是用()取得的。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面镜

2、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再用温度计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用一面镜子

比用多面镜子投射时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要()。

A、高

B、低

3、太阳灶就是利用()能把光线会聚起来产生高温的原理制造的。

A、凹面镜

B、凸透镜

4、下图中,()是凸透镜会聚太阳光,产生高温的示意图。

第六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一、填空

1、太阳是一个在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外部温度约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约摄氏()度。

2、地球得到太阳的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分之一,却能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

二、判断题。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在阳光照射下,白色的物体吸热最快。()

(3)夏天,为了少吸收阳光的热量,人们应穿深色的衣服()

三、选择题。

(1)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光的本领就越()

A、强

B、弱

(2)把颜色不同(白色、红色、黑色)的同种物体同时放在同一个地方,在阳光照射下,温度上升最快的是()的物体。

A、白色

B、红色

C、黑色

(3)在阳光下,同一种黑色纸袋按()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A、和地面垂直

B、和地面水平

C、和太阳光垂直

四、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宇航服

宇航服是宇航员在太空中穿的服装。它一般由密闭头盔和密闭服组成。密闭头盔由透明的聚碳酸脂制成,为了防止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等强烈辐射,在头盔的透明层上涂有金属薄层。密闭头盔内可以供氧和加压。密闭服通常由几层具有耐高温的防火聚酰胺纤维织物等特殊材料制成,其中夹有数层铝箔,具有隔热防宇宙射线辐射以及防止太空中流星雨的撞击等作用。为了适于宇航员在航天飞行中长时间穿用,宇航服都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另外,宇航服还配备有自动控制空气再生和调节的自给系统、无线电通信系统宇航员的摄食与排泄设施等。

根据以上资料,下列那些功能是宇航服必须具备的?请在□里画√。

加压功能□供氧功能□摄食功能□排泄功能□

按摩功能□动力功能□通信功能□发光功能□

隔热功能□防撞击功能□防辐射功能□防盗功能□

第七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一、判断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二、选择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转化成(),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的设备。

A、热能

B、光能

三、设计我的太阳能热水器

(1)需要的材料:

(2)升温和保温的措施:

(3)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设计图: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

一、连线题

山地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平原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二、选择题

我们家乡的主要地形是()

A.山地B.平原C.丘陵D.高原E.盆地

三、简答题

1、说一说你去过的地方都有哪些地形?

2、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地球表面的一些资料。

第二课地球内部的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一、填空题

1、地震和火山是()引起的。

2、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3、地球内部运动使()发生不断的变化。

4、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是在()、()、()、()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二、选择题

1、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会形成断裂谷。

A、相互碰撞

B、相互拉张

C、相互制约

2、()可以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的变化。

A、岩石的风化

B、火山与地震

C、河流的沉积

三、简答题

1、火山和地震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

3、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四、判断题

(1)从火山和地震带给人们的信息中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的。()(2)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了地震。()(4)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5)火山和地震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发生变化。()(6)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