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及其应用
《电子技术基础》22.§6—1 晶闸管(结构、符号、特性、参数、型号)

广东省机械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7.5.1-10-j-01 科目电子技术基础授课日期10高汽修3班:10中汽修8班:10中制冷1班:课时2课题第六章晶闸管及其应用电路§6—1 晶闸管一、晶闸管的结构符号二、晶闸管的工作特性三、晶闸管的参数四、晶闸管的型号班级10高汽修3班10中汽修8班10中制冷1班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1.晶闸管的结构符号;2. 晶闸管的工作特性;3. 晶闸管的参数4. 晶闸管的型号识读选用教具挂图重点1. 晶闸管的结构符号;2. 晶闸管的工作特性;难点晶闸管的结构、工作特性教学回顾稳压电路说明审阅签名:年月日【组织教】1. 起立,师生互相问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2. 坐下,清点人数,指出和纠正存在问题 【导入新课】1. 教学回顾:稳压电路2. 切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二极管整流,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讲授新课】第六章 晶闸管及其应用电路 §6—1 晶闸管晶闸管是硅晶体闸流管的简称,原名为可控硅整流器,也叫可控硅(S ilicon C ontrolled R ectifier )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无噪声、寿命长、 容量大(正向平均电流达千安、正向耐压达数千伏),使半导体从弱电进入强电领域。
晶闸管主要用于整流、逆变、调压、开关四个方面。
晶闸管可分下列种类:本书介绍单向晶闸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普通晶闸管。
一、单向晶闸管的结构、符号单向晶闸管由四层半导体材料组成的,有三个PN 结,对外有三个电极:第一层P 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阳极A (anode ),第三层P 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控制极G (gate pole ),第四层N 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阴极K (kathode )。
晶闸管有螺旋型和平板型等几种。
单向晶闸管和二极管一样是一种单向导电的器件,关键是多了一个控制极G ,这就使它具有与二极管完全不同的工作特性。
晶闸管的文字符号为“V ”。
普通晶闸管外形、结构和符号见图6—1。
电力电子技术第2章器件2_SCR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08:25:0708 :25:070 8:256/1 4/2021 8:25:07 AM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6.1408:25:0708 :25Jun- 2114-J un-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08:25:0708:2 5:0708:25Mon day , June 14, 2021
s
t3 t Q2
• 门极正偏,Q2、Q1导通,再生正 反馈。电流超挚住电流后,门极 脉冲可去。(一维开通)。在低
发射极电流下 是很小的,而当 0 发射极电流建立起来之后, 迅
速增大。
Q1 Von
t
1-15
晶闸管的关断问题
• 导通后因门极面
积远小于阴极,
加负门极电流不 能影响阴极主体, J3
不能关断。
普通晶闸管的关断时间约 几百微秒。
trr URRM tgr
图1-9 晶闸管的开通和关断过程波形
1-14
晶闸管的开通特性 I A
2 I G I CBO1 I CBO2 1 ( 1 2 )
(2-5)
•
注发t心s:入,射门触靠极极发门位电电极于部流流阴先极使增导晶晶大通片体,以中管
的 致
iA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上 午8时25 分7秒 上午8时 25分08 :25:072 1.6.14
•
1、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Mendeleyer, Russian Chemist)
晶闸管串联调压电容无功补偿装置及其应用

0 引 言
随着 电网 的建 立和 发展 , 当前 国 内用得 最多 的 无 功补偿 装 置 是 机 械 开 关 投 切 电 容 器 组 ( C) MS 。
国内外研 制发展并 推广应 用 了多种基 于晶 闸管控 制 的 动 态 无 功 补 偿 装 置 , 如 晶 闸 管 控 制 电 抗 器 例 ( R) 晶 闸管开关 过零投 切电容 器组 ( C , 于 TC , TS ) 基 逆 变 原 理 的 静 止 无 功 发 生 器 ( VG 或 S AT- S T
2 0 0 V 变电站 , 主变 压 器需 设 计 有第 3绕 2  ̄5 0k 其
pee td r s n e .Th a piain o t e e up e t a d e p l to f h q im n n c
t t p — c ng n c n r l he a ha i g o t o me ho a e na ie t d r a lz d b s d on t e tng o he t a intc a a t rsi a e he t s i n t r nse h r c e itc oft e h d a e c i e p he m t o nd r a tv owe e l ton y a r r gu a i b ho ma e s a l a a iy d v c . e r s l ft me d m l —c p ct e ie Th e u to he t s h ws t tt rn i l ft e r a tver g a e ts o ha he p i c p e o h e c i e ul — to s c r e t nd h r nse h r c e i tc o i n i o r c a t e t a int c a a t rs i s f t a — c ng n c n r l s o d.Comp r d o he t p ha i g o t o i g o a e t
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

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晶闸管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器件,具有控制电流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
而单相半控桥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力电子调节电路,可以实现对电流的控制。
本文将介绍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的工作原理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由四个晶闸管和四个反并联的二极管组成。
其中,两个晶闸管连接在电源的正向,另外两个晶闸管连接在电源的负向。
在电源两端,通过一个电感和负载串联连接。
晶闸管的控制端通过一个触发器来控制。
当触发器的控制信号作用于晶闸管时,晶闸管将导通,电流从正向流入电路。
此时,与导通的晶闸管反并联的二极管将截止,不导电。
而与截止的晶闸管反并联的二极管将导通,起到反向切换的作用。
当晶闸管导通时,负载电流从正向流入,实现对电流的正向调节。
当触发器的控制信号停止作用时,晶闸管将截止,不导电。
此时,与截止的晶闸管反并联的二极管将导通,电流从负向流入电路。
而与导通的晶闸管反并联的二极管将截止,起到反向切换的作用。
当晶闸管截止时,负载电流从负向流入,实现对电流的反向调节。
二、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的特点1. 电流可控性强:晶闸管具有控制电流的能力,可以通过调节触发器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电流的大小,实现对负载电流的精确控制。
2. 效率高:晶闸管具有低导通压降和低开关损耗的特点,使得单相半控桥电路具有较高的电能转换效率。
3. 可靠性高:晶闸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耐压能力,可以在较大电流和较高温度下正常工作,适用于各种恶劣工作环境。
4. 体积小:晶闸管体积小巧,适合在空间有限的场合应用。
5. 调节范围广: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可以实现对负载电流的正向和反向调节,适用于多种调节需求。
三、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的应用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力电子设备中,如变频器、直流调速器、电炉控制器等。
在变频器中,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可以实现对交流电压的调节,将输入的固定频率、固定电压的交流电转变为可调频率、可调电压的交流电输出。
第2章 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

2. 基本数量关系
(1) 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Ud与输出电流平均值Id
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Ud :
1 p 2U 2 1 cos a 1 cos a Ud 2U 2 sin wtdwt 0.45U 2 2π a π 2 2
输出电流平均值Id :
Ud U 2 1 cos a Id 0.45 R R 2
载的电流可以突变。
e)
0
wt
图2-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电阻性负载)及波形
T
VT
u
1
u 2
uVT
i d u d R
图2-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及波形
b)
u 2 0 u g
0
c)
wt
1
p
2p
wt wt
d)
u d
e)
0 a
uVT
q
wt
0
wt
在分析电路工作过程之前先假设以下几点:
开关元件是理想的,即开关元件(晶闸管)导通时,通态 压降为零,关断时电阻为无穷大。 变压器是理想的,即变压器漏电抗为零,绕组的电阻为零, 励磁电流为零。 触发角α :从晶闸管开始承受正向阳极电压起到施加 导通角θ :晶闸管在一个电源周期中处于通态的电角度 称为导通角,用θ表示 。两者关系为 α+θ=π。 移相与移相范围 (1)移相:是指改变触发脉冲ug出现的时刻,即改变控制 角的大小。 (2)移相范围:是指改变触发脉冲ug的移相范围,它决定 了输出电压大小的变化范围。
第一节
一、电阻性负载
单相半波相控整流电路
T α) u u VT u
1 2
id
VT
u
d
单向晶闸管检测

Powerpoint Design by Chen Zhenyuan 6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HEP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演示文稿
陈振源主编
小结
1.晶闸管是通过对门极的控制能够使其导通而不能使其关断的器件, 属于半控型器件。 2.单向晶闸管触发导通的条件是:阳极—阴极间加正向电压,控制极 加正向触发电压;关断的方法是:将阳阴极电压降低到足够小, 或加瞬 间反向阳极电压,阳极—阴极电压降至零或负值。
(a)实验电路 开关断开
(1)正向阻断 在图(b)所示电路 中,指示灯不亮,这说明晶闸管加正向 电压,但控制极未加正向电压时,管子 不会导通,这种状态称为晶闸管的正向 阻断状态。
(b)正向阻断
2
《电子线路》陈振源主编第九章
第4章 直流稳压电源 晶闸管及其应用电路
Powerpoint Design by Chen Zhenyuan 2
应用实例
右图是为晶闸管控制的照明不间 断电源。交流电源停电时,自动地 转换为直流电源供电。
照明不间断电源 《电子线路》陈振源主编第九章
第4章 直流稳Hale Waihona Puke 电源 晶闸管及其应用电路4
Powerpoint Design by Chen Zhenyuan 4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HEP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演示文稿
陈振源主编
4.单向晶闸管的简易检测
(1)判别电极 万用表置于R×1 k挡或R×100挡,用万用表黑表笔接其中
一个电极,红表笔分别接另外两个电极 。假如有一次阻值小,而另一次阻值大, 就说明黑表笔接的是控制极G.在所测阻值小的那一次测量中,红表笔接的是阴极K ,而在所测阻值大的那一次,红表笔接的是阳极A.若两次测量的阻值不符合上述 要求,应更换表笔重新测量。
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在当今高度依赖电力的社会中,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发展至关重要。
电力电子器件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出现和应用,为电力系统的优化、控制和能源转换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电力电子器件是一种能够对电能进行高效控制和转换的半导体器件。
常见的电力电子器件包括二极管、晶闸管、晶体管(如 MOSFET 和IGBT)等。
这些器件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性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电力系统应用场景。
二极管是最简单的电力电子器件之一,它只允许电流单向通过。
在电力系统中,二极管常用于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例如,在电源适配器中,二极管将交流市电整流为直流电,为电子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源。
晶闸管则是一种具有可控导通特性的器件。
通过施加合适的触发信号,可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
晶闸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换流器、无功补偿装置等。
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可以实现对交流电压和电流的调节,从而达到控制无功功率和提高电能质量的目的。
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和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现代电力电子系统中常用的晶体管器件。
它们具有开关速度快、导通电阻小、驱动功率低等优点。
MOSFET 适用于高频、小功率的应用场景,如开关电源、电动汽车充电器等。
IGBT 则在中大功率的电力变换领域表现出色,如变频器、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逆变器等。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首先,在发电环节,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
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通过电力电子逆变器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并入电网。
风力发电系统中,电力电子变流器用于控制风机转速,实现最大功率跟踪,同时将风机发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符合电网要求的电能。
在输电环节,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凭借其输电距离远、输电容量大、损耗低等优势,成为了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重要手段。
晶闸管相关知识培训

快速关断,反向恢复电荷减至最小,就需要 短的载流子寿命。减少载流子寿命主要靠扩 散金属杂质和高能辐照实现。
晶闸管管芯高压结构设计
表面耗尽层会增大,减弱了表面的峰值电场,使器件的 击穿电压能接近平面结。 最优的正斜角角度在30°~60 °之间。
A P1 N1 G P2 N2 K G
A P N P N G P N
iA 100% 90%
10% 0 td uAK
tr IRM
t
2) 关断过程
反向阻断恢复时间trr 正向阻断恢复时间tgr 关断时间tq以上两者之和 tq=trr+tgr 普通晶闸管的关断时间 约几百微秒
O
t
trr
URRM t gr
晶闸管的开通和关断过程波形
晶闸管的主要参数
1)电压定额
断态重复峰值电压UDRM
其中:VT 0
:器件门槛电压,单位为伏(V);
IT ( AV ) :通态平均电流,单位为安(A); ITrsm :通态有效值电流,单位为安(A); f rT :波形系数; :器件的斜率电阻,单位为欧姆
f2 =
π (2θ − sin 2θ ) , 2 2(1 − cos θ )
θ 为导通角
开关损耗、通态损耗 对于正弦半波电流,电流有效值I=1.57Id =1.57IT(AV)
式中α1和α2分别是晶体管V1和V2的 共基极电流增益;ICBO1和ICBO2分 别是V1和V2的共基极漏电流 G + I CBO1 + I CBO2
1 − (α 1 + α 2 )
晶闸管的双晶体管模型及其工作原理 a) 双晶体管模型 b) 工作原理
晶闸管元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晶闸管元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晶闸管及其应用 晶闸管及其应用 课程目标 1 了解晶闸管结构,掌握晶闸管导通、关断条件 2 掌握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 3 理解晶闸管的过压、过流保护 4 掌握晶闸管的测量、可控整流电路的调试和测量
课程内容 1 晶闸管的结构及特性 2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3 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 4 晶闸管的保护 5 晶闸管的应用实例 6 晶闸管的测量、可控整流电路的调试和测量
学习方法 从了解晶闸管的结构、特性出发,掌握晶闸管的可控整流应用,掌握晶闸管的过压和过流保护方式,结合实物和实训掌握晶闸管管脚及好坏的判断,通过应用实例,了解晶闸管的典型应用。 课后思考 1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什么?导通时,其中电流的大小由什么决定?晶闸管阻断时,承受电压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2为什么接电感性负载的可控整流电路的负载上会出现负电压?而接续流二极管后负载上就不出现负电压了,又是为什么? 3 如何用万用表判断晶闸管的好坏、管脚? 4 如何选用晶闸管? 晶闸管的结构及特性 一、晶闸管外形与符号:
图5.1.1 符 号
图5.1.2 晶闸管导通实验电路图 为了说明晶闸管的导电原理,可按图5.1.2
所示的电路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1)晶闸管阳极接直流电源的正端,阴极经灯泡接电源的负端,此时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控制极电路中开关S断开(不加电压),如图 5.1.2(a)所示,这时灯不亮,说明晶闸管不导通。 (2)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间加正向电压,控制极相对于阴极也加正向电压,如图5.1.2(b)所示.这时灯亮,说明晶闸管导通。 (3)晶闸管导通后,如果去掉控制极上的电压,即将图5.1.2(b)中的开关S断开,灯仍然亮,这表明晶闸管继续导通,即晶闸管一旦导通后,控制极就失去了控制作用。 (4)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间加反向电压如图5.1.2(C),无论控制极加不加电压,灯都不亮,晶闸管截止。 (5)如果控制极加反向电压,晶闸管阳极回路无论加正向电压还是反向电压,晶闸管都不导通。 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晶闸管导通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 晶闸管阳极电路加正向电压; (2) 控制极电路加适当的正向电压(实际工作中,控制极加正触发脉冲信号)。 二、伏安特性 图5.1.3 晶闸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这两个工作状态是由
阳极电压U、阳极电流I及控制极电流IG决定的,而这几个量又是互相有联系的。在实际应用上常用实验曲线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晶闸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图5.1.3所示的伏安特性曲线是在IG=0的条件下作出的。 当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加正向电压时,由于控制极未加电压,晶闸管内只有很小的电流流过,这个电流称为正向漏电流。这时,晶闸管阳极和阴极之间表现出很大的内阻,处于阻断(截止)状态,如图5.1.3第一象限中曲线的下部所示。当正向电压增加到某一数值时,漏电流突然增大,晶闸管由阻断状态突然导通。晶闸管导通后,就可以通过很大电流,而它本身的管压降只有1V左右,因此特性曲线靠近纵轴而且陡直。晶闸管由阻断状态转为导通状态所对应的电压称为正向转折电压UBO。在晶闸管导通后,若减小正向电压,正向电流就逐渐减小。当电流小到某一数值时,晶闸管又从导通状态转为阻断状态,这时所对应的最小电流称为维持电流IH。 当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加反向电压时(控制极仍不加电压),其伏安特性与二极管类似,电流也很小,称为反向漏电流。当反向电压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反向漏电流急剧增大,使晶闸管反向导通,这时所对应的电压称为反向转折电压UBR。 从图5.1.3的晶闸管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可见,当阳极正向电压高于转折电压时元件将导通。但是这种导通方法很容易造成晶闸管的不可恢复性击穿而使元件损坏,在正常工作时是不采用的。晶闸管的正常导通受控制极电流IG的控制。为了正确使用晶闸管,必须了解其控制极特性。 当控制极加正向电压时,控制极电路就有电流IG,晶闸管就容易导通,其正向转折电压降低,特性曲线左移。控制极电流愈大,正向转折电压愈低,如图5.1.4所示。 实际规定,当晶闸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加上6V直流电压,能使元件导通的控制极最小电流(电压)称为触发电流(电压)。由于制造工艺上的问题,同一型号的晶闸管的触发电压和触发电流也不尽相同。如果触发电压太低,则晶闸管容易受干扰电压的作用而造成误触发;如果太高,又会造成触发电路设计上的困难。因此,规定了在常温下各种规格的晶闸管的触发电压和触发电流的范围。例如对KP50型 的晶闸管,触发电压和触发电流分别为≤3.5V和8~150mA。 图5.1.4 控制极电流对晶闸管转折电压的影响 三、主要参数
为了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晶闸管,还必须了解它的电压、电流等主要参数的意义。晶闸管的主要参数有以下几项: (1)正向重复峰值电压UFRM
在控制极断路和晶闸管正向阻断的条件下,可
以重复加在晶闸管两端的正向峰值电压,称为正向重复峰值电压,用符号UFRM表示。按规定此电压为正向转折电压的80%。 (2)反向重复峰值电压URRM 就是在控制极断路时,可以重复加在晶闸管元件上的反向峰值电压,用符号URRM表示。按规定此电压为反向转折电压的80%。 (3)正向平均电流IF 在环境温度不大于40oC和标准散热及全导通的条件下,晶闸管通过的工频正弦半波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称为正向平均电流IF,简称正向电流。通常所说多少安的晶闸管,就是指这个电流。如果正弦半波电流的最大值为Im,则
m
mIttdI)(sin21I0F
然而,这个电流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晶闸管
允许通过的最大工作电流还受冷却条件、环境温度、元件导通角、元件每个周期的导电次数等因素的影响。 (4)维持电流IH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和控制极断路时,维持元件继续导通的最小电流称为维持电流IH。当晶闸管的正向电流小于这个电流时,晶闸管将自动关断。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把不可控的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中的二极管
用晶闸管代替,就成为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下面将分析这种可控整流电路在接电阻性负载和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情况。
一、 阻性负载 图5.1.5 接电阻性负载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图5.1.5是接电阻性负载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
电路,负载电阻为RL。从图可见,在输入交流电压u的正半周时,晶闸管T承受正向电压,如图5.1.6(a)。假如在t1时刻给控制极加上触
发脉冲如图5.1.6(b),晶闸管导通,负载上得到电压。当交流电压u下降到接近于零值时,晶闸管正向电流小于维持电流而关断。在电压u原负半周时,晶闸管承受反向电压,不可能导通,负载电压和电流均为零。在第二个正半周内,再在相应的t2时刻加入触发脉冲,晶闸管再行导通。这样,在负载RL上就可以得到如图5.1.6.(c)所示的电压波形。图5.1.6(d)所示的波 形为晶闸管所承受的正向和反向电压,其最高正向和反向电压均为输入交流电压的幅值 2U。 图5.1.6 接电阻性负载时单相半波 可控整流电路的电压与电流波形 显然,在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的时间内,改
变控制极触发脉冲的输入时刻(移相),负载上得到的电压波形就随着改变,这样就控制了负载上输出电压的大小。图5.1.6是接电阻性负载时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电压与电流的波形。 晶闸管在正向电压下不导通的电角度为控制角(又称移相角),用α表示,而导通的电角度则称为导通角,用θ表示如图5.1.6.(c)。很显然,导通角θ愈大,输出电压愈高。整流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可以用控制角表示,即
00)(sin221ttdUU )cos1(22aU 2cos145.0aU (5.1)
从式(5.1)看出,当α=0时(θ=180o)晶闸管在正半周全导通,UO=0.45U,输出电压最高,相当于不可控二极管单相半波整流电压。若α=180o,U0 =0,这时θ=0,晶闸管全关断。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负载中整流电流的平均值为
2cos145.000aRURUILL
(5.2) 此电流即为通过晶闸管的平均电流。 二、电感性负载与续流二极管 上面所讲的是接电阻性负载的情况,实际上遇到较多的是电感性负载,象各种电机的励磁绕组、各种电感线圈等,它们既含有电感,又含有电阻。有时负载虽然是纯电阻的,但串了电感线圈等,它们既含有电感,又含有电阻。有时负载虽然是纯电阻的,但串了电感滤波器后,也变为电感性的了。整流电路接电感性负载和接电阻性负载的情况大不相同。
图5.1.7接电感性负载的可控整流电路 电感性负载可用串联的电感元件L和电阻元
件R表示(图5.1.7)。当晶闸管刚触发导通时,电感元件中产生阻碍电流变化的感应电动势(其极性在图5.1.7中为上正下负),电路中电流不能跃变,将由零逐渐上升如图5.1.8 (a),当电流到达最大值时,感应电动势为零,而后电流减小,电动势eL也就改变极性,在图5.1.7中为下正上负。此后,在交流电压u到达零值之前,eL和u极性相同,晶闸管当然导通。即使电压u经过零值变负之后,只要eL大于u,晶闸管继续承受正向电压,电流仍将继续流通,如图5.1.8 (a)。只要电流大于维持电流时,晶闸管不能关断,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