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氟磷酸锂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六氟磷酸锂 电解质

六氟磷酸锂电解质六氟磷酸锂是一种重要的电解质,具有很高的电化学稳定性和较好的热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储能领域。
本文将从六氟磷酸锂的物化特性、电化学性能、制备工艺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物化特性1.分子式:LiPF62.分子量:151.903.外观:白色晶体4.密度:2.03 g/cm35.熔点:>300 ℃6.溶解性: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二甲酰胺、丙酮等,不溶于水和大多数非极性溶剂。
7.稳定性:稳定性极高,即使在高温高压和潮湿的环境下也不易分解。
但在接触到水分时,会分解产生氢氟酸气体和磷酸氢二锂等有害物质。
二、电化学性能六氟磷酸锂具有很高的离子导电性能,在锂离子电池中是最常用的电解质之一。
其在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如下:正极反应:LiCoO2 + xLi+ + xe- → Li(1-x)CoO2在电池放电时,正极材料LiCoO2会失去一定量的锂离子,同时负极材料石墨会接收这些锂离子形成锂离子补给反应。
六氟磷酸锂的离子导电性能决定了锂离子在电解质中的运移速度,从而影响了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三、制备工艺六氟磷酸锂的制备过程包括合成、纯化和干燥等步骤。
1. 合成步骤:将三氟化磷溶于无水氢氟酸中,然后加入氢氧化锂水溶液,反应生成六氟磷酸锂。
反应方程式如下:PF3 + 6HF → PF6- + 3H2F+2. 纯化步骤:对反应混合物进行重结晶,去除杂质,获得高纯度的六氟磷酸锂。
3. 干燥步骤:将得到的六氟磷酸锂水溶液进行真空干燥,获得无水的六氟磷酸锂,以确保其在储存和使用时的化学稳定性。
四、应用领域六氟磷酸锂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领域。
锂离子电池是当前最常用的储能设备之一。
六氟磷酸锂作为重要的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起到导电和离子传输的作用。
它具有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对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的储能设备,具有高容量、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等优点。
六氟磷酸锂生产工艺流程

六氟磷酸锂生产工艺流程
六氟磷酸锂是一种重要的电池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池中。
下面将介绍其生产工艺流程:
一、原料准备阶段:
1. 氟化锂:可以用氢氟酸和氢氧化锂反应制得;
2. 磷酸:可以从矿物中提取或者用化工方法制备;
3. 六氟磷酸:可以从三氟化磷和氧气反应制得。
二、反应器阶段:
1. 反应槽:将氟化锂和磷酸加入反应槽中,加热至反应温度后,开始反应,反应产物是磷酸锂和氢氟酸;
2. 中和槽:将反应槽所得产物加入中和槽中,加入六氟磷酸,并稀释成适宜的浓度,进行中和反应,生成六氟磷酸锂。
三、过滤干燥阶段:
1. 过滤:将反应槽和中和槽的产物经过滤处理,去除杂质;
2. 干燥:将过滤后的六氟磷酸锂产物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水分含量降至规定标准。
四、成品包装阶段:
1. 打包:将干燥后的六氟磷酸锂按照质量规定进行分装;
2. 检测:对每批产品进行严格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3. 包装:将分装好的产品进行包装,标明品名、规格、质量等信息。
五、成品存储阶段:
将包装好的产品存放在库房内,避光、干燥、通风,以确保产品质量不受影响。
以上就是六氟磷酸锂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成品质量符合标准。
有机溶剂法生产六氟磷酸锂的工艺流程

有机溶剂法生产六氟磷酸锂的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有机溶剂法生产六氟磷酸锂的工艺流程详解六氟磷酸锂(LiPF6)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关键成分,其纯度和生产工艺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ADVANCES IN FINE PETROCHEMICALS58第20卷第2期;国内外动态;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六氟磷酸锂被喻为氟化工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攻克六氟磷酸锂关键制备技术,在我国率先实现了六氟磷酸锂产业化,使我国成为全球第2个能够自主生产晶体六氟磷酸锂的国家。
该项目也因此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氟磷酸锂的质量决定着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性能、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其制备技术壁垒很高:制备工况苛刻、要求原料超纯、T.艺控制精准,长期被国外企业封锁。
据介绍,自2006年开始,多氟多开始了六氟磷酸锂制备技术的攻关,历时12年,实现了从原料纯化到技术装备、反应工程、工艺开发的全面突破,掌握了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生产关键技术。
首先,多氟多成功开发了工业氟化氢、工业碳酸锂提纯工艺,解决了原料纯化关键技术难题,保证了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稳定生产。
其次,多氟多研制出了专用耐腐蚀、高传热装备,避免了金属溶出导致产品不纯,解决了设备腐蚀和传热差难题,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再次,多氟多研发出全新搅拌模式,提升原料转化率,保证产品纯度,节约投资,同时避免了机械搅拌长期运转密封装置磨损,导致强腐蚀物料泄漏、空气及水分渗入等系统污染问题。
最后,多氟多发明六氟磷酸锂结晶工艺,制备出了规则、均匀、高纯的六氟磷酸锂晶粒。
连续攻克这4项核心技术后,多氟多建成年产2000t晶体六氟磷酸锂生产线并成功投产,使我国成为全球第2个能自主生产晶体六氟磷酸锂的国家。
该项目技术成果经工信部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鉴定意见显示,该项目成果开发了以无水氟化氢、五氯化磷、工业碳酸锂为原料制备高纯六氟磷酸锂晶体的新型原料路线和成套工艺技术,生产工艺属国际首创,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六氟磷酸锂技术及市场分析

分析了六氟磷酸锂 现状及 面临的机遇 和挑 战,最后总结六氟磷酸锂项 目存在 的问题 。
中 图分 类 号 :T 3 Q11
Sy he i c no o y a a ke na y i fLi nt tcTe h l g nd M r t A l s so PF6 Y NGXioh n ,Z NG Z i h n ,L J n A A a —o g HA a- o g I u ,Y NGX a - n z in eg f
poet r dsu sd r cwee i se . j c
Ke r s Li F ; a k t n l ss Ov r r d t n y wo d : P 6 M r e a y i; ep o uci a o
六 氟 磷 酸锂 是一 种 白色 的结 晶粉 末 , 吸潮 , 易 溶
:杨献 峰 ( 9 1 ,男 ,助理 工程 师。 E m i:ynx@ akg0 Dcm 1 8 一) - al agf h 1 ru . 。 e o
第4 1卷 第 9期
杨晓宏 ,等 :六氟磷酸锂 技术及 市场分 析
93 7
22 六氟 磷 酸锂产 能 _
场 价格 ,当前 的行业利润仍 然较高 , 但未来 随着价格 的下 滑 ,行业 “ 暴利 ”时代 将很 快结束 ( 3。 表 )
2 六氟磷酸锂 的市场分析
2 1 全 球 电解 液 市场 需求情 况 . 全 球 电解液市 场需 求情 况见 表 2 。
表 2 全球 电解 液市 场需求情况
T b e2 M a k t ma d o e ee t oy ei h r d a l r e de n f h l c r l t t ewo l t n
的关键 材料 对纯 度 的要求 非常 高 。
转化法制备六氟磷酸锂

转化法制备六氟磷酸锂李宣丽;彭琴;付豪;王辛龙;杨林;张志业【摘要】采用平衡法测定了-20~20℃下,六氟磷酸钾、氯化锂和氯化钾在乙腈中的溶解度,并以溶解度数据为基础,提出了转化法制备六氟磷酸锂的新工艺.以乙腈为溶剂,六氟磷酸钾和氯化锂为原料,经转化反应、浓缩结晶纯化分离后得到样品.借助于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分析,并与市售六氟磷酸锂产品比对,确认制备产品为六氟磷酸锂,其纯度为99.93%,w(氯离子)=2×10-6、碳酸二甲酯(DMC)不溶物质量分数为0.06%,优于商用六氟磷酸锂(纯度为99.90%),达到HG/T 4066-2008《六氟磷酸锂和六氟磷酸锂电解液》要求,此方法有望替代AHF溶解法,作为制备六氟磷酸锂的工艺路线.【期刊名称】《无机盐工业》【年(卷),期】2014(046)002【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溶解度;六氟磷酸锂;转化反应【作者】李宣丽;彭琴;付豪;王辛龙;杨林;张志业【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31.11目前,六氟磷酸锂(LiPF6)是商业锂离子电池中使用最广泛的锂盐之一,它的合成难度较高,直到1996年才由日本森田化学工业公司实现工业化。
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等行业对锂电池的需求量急剧增大,预计2015年全球六氟磷酸锂需求量将达到 10000 t/a[1]。
目前,全球六氟磷酸锂市场占有率前三名均为日本企业(关东电化学工业、Stella Chemifa、森田化学工业),自从2010年多氟多、九九久等公司实现自主制备六氟磷酸锂以来,中国各企业逐渐打破了电解质依赖进口的局面,并且在与日本公司竞争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自身的优势日趋突显。
六氟磷酸锂发展历史

六氟磷酸锂发展历史
六氟磷酸锂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是一种离子液体电解质,具有高离子导电性能和优异的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等领域。
以下是六氟磷酸锂的发展历史:
1. 1970年代:六氟磷酸锂的研究起步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研究离子液体电解质,并发现六氟磷酸锂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能。
2. 1990年代:六氟磷酸锂开始应用于锂离子电池。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六氟磷酸锂逐渐成为电池中常用的电解质。
它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能够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
3. 2000年代:六氟磷酸锂的合成方法逐渐改进。
为了降低制备成本和提高产量,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的合成方法,如电化学合成、溶液热法等。
4. 近年来:六氟磷酸锂的研究重点转向更高性能的电解质。
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的广泛和对电池性能要求的提高,研究人员开始开发新的电解质材料,如固态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等,以取代传统的六氟磷酸锂。
总体而言,六氟磷酸锂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应用,它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六氟磷酸锂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新的应用和改进。
六氟磷酸锂固态电解质

六氟磷酸锂固态电解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六氟磷酸锂固态电解质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研究背景:随着电动汽车、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储能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液态电解质存在易燃、挥发、腐蚀等问题,限制了其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因此,寻找一种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的固态电解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 六氟磷酸锂的特点:六氟磷酸锂是一种基于碱金属离子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离子导电率、较低的界面电阻、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等特点。
它能够有效抑制锂析出、制备出稳定的电解质界面,并具有较宽的电化学窗口。
3. 研究意义:六氟磷酸锂固态电解质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解质材料,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有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此外,六氟磷酸锂固态电解质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超级电容器、固态传感器等。
因此,深入研究六氟磷酸锂固态电解质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读者可以初步了解到六氟磷酸锂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为之后的正文部分做好铺垫。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六氟磷酸锂固态电解质。
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本文要介绍的主题,即六氟磷酸锂固态电解质。
同时介绍了六氟磷酸锂固态电解质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为读者提供了一定的背景知识。
接着,引言部分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探讨六氟磷酸锂固态电解质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正文部分分为2.1和2.2两个小节。
在2.1小节中,将详细介绍六氟磷酸锂的性质和应用。
这包括六氟磷酸锂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以及其在锂离子电池或其他电化学器件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六氟磷酸锂的性质和应用的探讨,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其在固态电解质领域的价值和潜力。
2.2小节将重点介绍固态电解质的概念和特点。
首先,将对固态电解质的定义进行说明,解释其与传统液态电解质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质量轻 ( N —H 电池 轻 5 %) 比能量高 0 、 比 i 0 、 ( N —H 电池 的 2— 是 i 3倍 ) 无 记 忆 效 应 、 污 染 、 、 无
自放 电小 、 环 寿命 长 等 特 点 , 19 循 自 90年在 1 上 3本 市 以来 即得 到 快 速发 展 , 为未 来 电子 类 产 品 的理 成
LHF( i , 固态 )
+ ( 态) HF 气
LF( 活 性 多 孔 固 态 ) i 高
L ( 活 性 多 孔 固 )+H 气 态 )_ i 高 F F( - 三
L PF i 6
通过 该方 法得 到 的产 物 纯 度 可 高 达 9 . % , 9 9 但
生产工序多 , 成本高 , 反应过程中不易制备均一 多孔 的L i F介质 , 很难进行大规模连续生产 。 气 一固法操作较简单 , 但是 由于在反应过程 中 生成 的 L F 会覆盖在 固体原料 LF的表面, i P i 形成了 层 致 密 的保 护 膜 , 阻断 了 LF与 P 的接 触 , 而 i F 从
道县人 , 硕士 , 工程 师, 助理 现在 贵州 省化工 研究 院从 事科研工作 。
第3 6卷 第 5期
21 0 1年 1 月 O
贵 州 化 工
・
2l年 l 0 1 0月
2 ・ 6
G ih u h mia1d sr uz o C e cln u t y
第3 6巷第 5期
六氟 磷 酸锂 制备 方法 的研 究 进 展
宁 斌 , 金鑫 邹
( 贵州 省化 工研 究院 , 贵州 贵 阳 50 0 ) 5 0 2
利提出如下方法 : 首先将 H 气体与 L F i F固体反应生 成 LH 固相 物 , 后 在 6 iF 然 0~70 下 减 压 脱 除 L— o℃ i
H 中 的 H 得到 高活 性多孔 介 质 LF 再 将 得 到 的 F F, i, LF与 P 5 i F 气体 在 5 20 ̄下反 应生 成 LP 6 0~ 0 ' iF :
一
内外研究进展 , L F 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 对 i6 P
2 制备 工 艺
目前 , 制备 LP 6的方 法 主要 有 气 一固 法 、 iF 氟化
氢溶剂法 、 络合法和溶液法。
2 1 气 一固 法 .
阻止 反应 进 一步 进行 , 导致 最பைடு நூலகம்终 产 品 纯 度较 低 。反
应结束后若采用有机溶剂溶解并重结晶纯化产 品, 不仅会使整个生 产过程变得复杂 , 而且使用 的有机
摘
要 : 氟磷酸锂是一种理想的锂离子 电池 电解质 材料 , 六 由于具 有极 易吸潮 , 热稳定 性较 差等特点 , 目前 难
以制备 出高纯度 的产 品。为 了更好地研 究六 氟磷 酸锂 制备工 艺 , 本文 对 国内外六 氟磷 酸锂 的制 备: 亡艺进 行 了综
述, 并对各 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 电解质 ; 六氟磷酸锂 中图分类号 :QI1 1 T 3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4 1 2 1 ) 5— 0 6— 3 10 9 1 ( 0 1 0 02 0
H ( 态 )+LF 固态 ) i F ( F气 i( 一LH 2 固态 )
想电池之一 , 被称为绿色环保能源 , 具有广 阔发展空
间。
由于具 有 良好 的导 电性 和 电化 学 稳 定 性 能 , 六 氟 磷 酸锂 ( iF ) LP 被认 为是 锂 离 子 电池 的最 佳 电解 质 , 锂离 子 电池 中应 用 最 广 泛 , 它 极 易 吸潮 , 在 但 热 稳 定性 较差 , 光 、 和水 的作 用 下 易 发 生 反 应 , 在 热 生 成 HF和 LP 等 杂 质 ¨“J iOF 。而 锂 离 子 电 池 对 LP 的纯度 要求很 高 , iF 因此 LP 的制 备 和纯 化 困 iF 难 很 多 , 为锂 离 子 电池 应 用 的瓶 颈 。本 文结 合 国 成
种制 备 LP 的 方 法 】在 镍 制 容 器 中 , 气 体 iF : 将
P 与 固 体 LF 直 接 进 行 气 一围 反 应 , 到 固 体 i 得 LP 其反应 式 如下 : iF ,
PF5+Li + PF6 F— Li
该反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 , 个过程 中未使用 整 任何 溶剂 , 作 简单 , 反应 不充 分 , 操 但 产率 较 低 , 很难
15 90年 , 国著名 氟科 学 家 J im n 出了 美 H s os提 m
收 稿 日期 :0 1— 6—1 ; 21 0 3 修返 日期 :0 l—o 21 6一l 7
作者 简介 : 斌 (94一 )男 , 宁 18 , 贵州遵义人 , 本科 , 助理工程师 , 现在贵州省化工研 究院从 事科研 工作 。邹 金鑫 (93一 )男 , 18 , 湖南永州
一
1 前 言
移 动 电话 、 笔记本 电脑 、 码相 机 等高 端科 技 产 数 品逐渐 普及 , 为人们 生 活 中必 不 可 少 的一 部分 ; 成 同 时 由于能源 的 短 缺 和对 环 境 问题 的逐 渐 重 视 , 电动 自行车 、 动 汽 车 等 环 保 节 能 产 品 受 到 广 泛 应 用 。 电 这 类产 品对 电池 有 了更高 的要 求 。在 已开 发 的电池
实现 大规模 生 产 , 因为该 反应 为气 固反应 , 成 的 固 生
中, 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工作 电压高 ( N —c , i 是 i d N H 电 池 的 三 倍 ) 体 积 小 (比 N 、 i—c 电 池 小 d
—
体 LP 全包 裹在 LF的外 面 , 止 了反应 进一 步 iF 完 i 阻 的进 行 , 得最 终产 物 中含有 大量 的 LF 使 i。 为解决 上 述反 应 中反 应 不 充 分 的问 题 , 国 专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