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民间游戏分类集(56种各类游戏)

常见民间游戏分类集(56种各类游戏)
常见民间游戏分类集(56种各类游戏)

民间游戏大全

一、民间游戏游戏简介:

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民众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称“玩耍”,主要流行于少年儿童中间和节日里成年人娱乐节目之中。有些游戏项目在发展中逐渐完备,最后形成了竞技项目或杂技艺术。生动有趣,没有功利色彩的民间游戏和竞技活动,每个炎黄子孙都会感到亲切。这种亲切感总是与朗朗的笑声和浓浓的乡情融在一起。不论

是斗百草、放风筝、骑竹马、荡秋千、捉迷藏、斗蟋蟀,还是跳房、跳百索、拔河、赛龙舟、摔跤、下土棋等等,几乎每个炎黄子孙都会津津有味地说出许多许多。游戏特点:

①随意性。从游戏的组织和取材角度来说,民间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但又具有随意性。一些游戏可以就地取材,找一些木棍、石子、叶子,就可以开始游戏,如利用石子或果核,按不同的图形玩“直子”游戏。

②趣味性。民间游戏能够代代流传是因为具有极强的趣味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例如,跳皮筋可以边说儿歌边跳,玩法上可以从一根到两根、三根。再如摔烟纸盒,其中好看的图案、扇的动作和纸盒摔在地上发出的声音都给幼儿带来了乐趣。

二、民间游戏游戏列举

1、赛技巧竞技

荡秋千、赛马,姑娘追及其他、蹴鞠和马球、踢毽子与踢石球、捶丸与打贝阔、打竹球与竿球、打尜与打尺寸、射柳及其他、顶瓮竞走与赛海马、爬滑木与爬竿、跳板与乍螂抛、抛绣球与打陀螺

儿童游戏

老鹰捉小鸡类游戏、扯皮条、指星过月、摸瞎鱼、捉迷藏、跳年、割韭菜与老虎换山、掏个火、拉大锯、打瓦、打鬼、挑急急令、斗拐、猴抱蛋、小鸡赶火烧与摔泥凹凹、穿白楞叶与拍烟牌、揣包儿、叫手

势与打鼻子眼、扣沙布袋、弹槐豆与堆宝塔、官打捉贼、足达熊、过__ 家家

2、斗赛游戏

斗牛、斗羊、斗鸭、斗鸟、斗鹌鹑、斗狗、斗蚁、斗鱼、斗蟋蟀

3、季节游戏

鞭春牛、放爆竹、元宵观灯、元宵节转黄河、斗百草、赛瓜、乞巧、走月亮与圆月、重阳登高、九九消寒图、冰嬉

4、歇舞观赏游戏

舞狮子、台阁、舞龙与耍龙灯、扭秧歌、踩高跷、跑竹马、跑旱

船、跑驴与老汉推车、皮影戏、木偶戏、拉洋片儿

5、杂艺游戏

跳百索与跳皮筋、抖空竹与跳竹竿、放风筝、打柴火与抢木棍、玩嘎什哈与抓子儿、操磉与劈甘蔗

6、智能游戏

猜谜语、射覆与猜枚、绕口令、翻交交与折纸、解九连环、拼七巧板

6、驯化小动物游戏

猴戏、鼠戏、蛙戏、金鱼排队、蜡嘴鸟演剧

7、助兴游戏

酒令与茶令、躲身数、出老婆拳与猜火柴、击鼓传花、捉曹操

8犋艺俘戏

下围棋、下象棋、下五道、下连、下鹿棋与走憋死牛、阿斯掏与罕跃、猪娘棋、鸡婆棋、赶牛角与赶羊蛋、走北京、五棋与撑四角、杀秫黍与炮打洋鬼子、陆博、双陆、打马、骨—搁方又被称为{ “下方”、“丢方”、“六道棋”}

9、赛力竞技

拔河、扳手腕与掀碌碡、赛龙舟、对顶木杠与推杆、举重、角抵、相扑与摔跤、拔腰与拉海龟、马上拉力

常见民间游戏分类集

目录

一、体育游戏:

1.老鹰抓小鸡:

2.跳皮筋:

3.手推车:

4■“骑马”打仗:

5.踢毽子:

6.跳房子:

7.滚铁环:

8.丢手绢:

9.徒手拔河:

10.赶小猪:

11.揪尾巴:

12.两人三组走:

13.踩高跷:

14.磕拐:

15.抬轿子:

16.舞龙灯:

17.脚尖脚跟脚尖踢:

18.转陀螺:

19.拔河:

20.抬轿子:

21.转呼拉圈:

22.跳绳:

23.捉“龙尾”:

24.打籽:

25.划船:

26.跳马:

27.过桥:

28.放风筝:

30.跳竹竿:

31.贴烧饼:

32.石头、剪子、布:

33.打弹弓:

34.飞火箭:

35.摸瞎子:

36.地雷爆炸:

37.红灯、绿灯,马上开灯:

38.“盲人”击鼓:

39.“盲人”捉“鱼”:

40.挤“油渣”:

二、歌谣游戏:

1.拉“大锯”:

2.蚊子叮手:

3.炒黄豆:

4.金锁银锁:

5.切西瓜:

6.蚊子叮:

7.捉人:

8.我们都是木头人:

9.堆馒头:

10.编花篮:

三、益智游戏:

1.拾子儿:

2.投纸牌:

3.翻绳:

4.弹玻璃球:

5.五子棋:

一、体育游戏:

1. 老鹰抓小鸡:

一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鸡妈妈,多人扮演小鸡。小鸡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拉着鸡妈妈的衣服。老鹰去捉小鸡,鸡妈妈两臂张开护着小鸡们,不让老鹰捉小鸡,老鹰只能捉最后一只小鸡。小鸡如果被老鹰捉到,就算输了。

2. 跳皮筋:两人玩时;可以分别抓住橡皮筋的两端。若三人以上,则由两人撑着皮筋,跳者边跳边唱。“我有一顶小草帽,花花的小草帽。每天和我在一起,真呀真正好……”唱不同的歌,跳法不同,一般在唱完一首歌后,脚要正好将皮筋踩住。每跳完一曲,皮筋高度便升高一次。一般是从脚踩皮筋开始,依次为:脚腕、膝部、胯部、腰部、腋下、肩膀、耳朵、头顶、小举、大举。如跳时犯规或够不到皮筋时,则换人。

3. 手推车:

三个幼儿猜拳决胜负,胜者先趴下做“车” ,其余两人分别把胜者的小腿抬起,夹在身体的一侧做“推车”人,“推车”人不能过分用力,做“车”人要双手撑地走,注意要选择平整而清洁的地面进行游戏。

4.“骑马”打仗:

一般由两人一组,一人作“马” ,背着另一人,与其他组对阵。双方可通过拉、拽等方式,设法将对方拉下“马”为胜。

5. 踢毽子:

踢毽子多为女孩玩耍。毽子的踢法多种多样,简单的以连续踢的个数多少定胜负,复杂的则有正、左、拐、跳、打等。游戏时,边踢边唱(或数数),一般逢五遇十即将毽子停于脚面一次(称“嗯”)。

清代流传三四人入局对踢,后沿为健身运动的一种方式。

6. 跳房子:

跳房玩法多样。一般先在地上划一“田”字形的“房” ,在“田” 字一端或几端划一半圆形 (俗称“馍馍头”)。游戏时, 把“瓦儿”(砖 块、瓦块、石块、沙包等均可)掷于“馍馍头”内,玩者单脚跳入, 并将“瓦儿”踢入下一格,依次转下一圈即可将“瓦儿”掷于第二格 内,如此类推,跳完一圈便可“占房”一间。跳至自己的房内可双脚 落地,别人则须跨过该“房” 。玩时,不能另一脚落地、不能“压杠” (“瓦儿”压在划线上)、也不能“踩杠”(脚踩在划线上),否则都算 犯规,犯规者出局等待下一轮。最后,谁占的“房”多谁为胜者。

7. 滚铁环 :

用较粗的铁丝弯一大圆环, 再用铁丝弯一铁钩, 铁钩的下 端

弯成 U 状,上端握手中,下端 U 状钩扣依铁环推其前进。也有的在 铁环上套一个或若干个小铜环儿以便铁环滚动时 “铃铃”作响。玩时, 边走边推铁环, 也有边跑边推者。 比赛时,一般比谁推得远、 推得快, 铁环倒地为输。其他玩法,有原地转圈、拐弯、推上坡等。

8. 丢手绢:

多人围圈向内坐, 选一人拿手绢在圈外绕行, 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 快点快点儿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行进中, 人背后。如果此人发现应立即捡起手绢追逐丢手绢

者。若追上,丢者 需重丢;若追不上或丢者转一圈仍未被发现已将手绢丢下, 则罚被丢 者站在圈中唱一支歌或表演一个节目。然后,轮换再来。

9. 徒手拔河 :

在地上划一线为界, 两人以脚外侧相抵面对而站, 然后寻 机

抓对方手,抓住后用力或利用技巧将对方拉过界即胜。人多时,可 分两组,搂腰相连。

10. 赶小猪: 幼儿手持竹竿或纸棒做赶小猪者, 用皮球或易拉罐做小边走边与众人一起 大家不要告诉他, 悄悄将手绢丢于一

猪。赶小猪者用竹竿或纸棒将小猪向前滚动。可以开展竞赛,比比谁的小猪先赶回家。

11.揪尾巴:幼儿将花手绢或彩色布条系在腰间,当作尾巴。一游戏者去揪另一游戏者腰后的“尾巴” ,双方躲闪,不让对方揪到自己的“尾巴” 。也可以多个游戏者同时揪尾巴,训练孩子躲闪的能力及动作的灵敏性。

12. 两人三足走:两个幼儿并排站在一起,用绳子系住紧靠的双腿,步调一致的向前走。此游戏也可多人多足走。

13. 踩高跷:将旺仔牛奶罐的两侧凿两个洞,用绳子穿过打结做高跷。幼儿将脚踩在高跷上,手提绳子向前走,看谁走得又稳又快。

14. 磕拐:磕拐是流行于男孩之间的一种对抗性游戏。一般是两人对抗,也有多人一起玩的。游戏时,双方单脚落地蹦行,另一只腿折攀起来,用膝盖向对方进攻。进攻方法多种多样,可磕、压、顶等。游戏规则为谁被对方磕倒或双脚着地即输。

15. 抬轿子:

3 人一组,2 人当轿夫,1 人当新娘。当轿夫的幼儿将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对方的右手腕。蹲下,扮新娘的孩子分别将两只脚跨入两轿夫的双手臂之间,两只手分别搭在轿夫的肩上,“轿夫”立起,开始行走,大家一起边走边说儿歌。儿歌终止“新娘下轿”。换角色重新进行。

16. 舞龙灯:

利用稻草、竹筒或雪碧瓶制一个象征性的“龙头” ,再制出“龙身”(稻草“龙身”用稻草扎成大约20 厘米长的草扎若干个,中间穿上一根绳子,若给小班幼儿玩可不穿绳),用小竹竿或木棍插进“龙头”、“龙身”,让幼儿举着舞,可以两条“龙”嬉戏,乐在其中。

17.脚尖脚跟脚尖踢:

幼儿双手叉腰,边念边跳。“脚尖”(右脚尖朝后点地),“脚跟” (右脚尖朝前点地),“脚尖踢”(将右脚尖朝左前方点地,接着向右前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