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四大牛仔名镇的前世今生

揭秘四大牛仔名镇的前世今生
揭秘四大牛仔名镇的前世今生

揭秘四大xx 名镇的前世今生

众所周知,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牛仔服装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牛仔服装的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广东省,顺德均安、中山大涌、增城新塘、与开平三埠号称牛仔服装四大名镇。然而,在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牛仔服生产行业也面临冲击,转型升级与发展品牌成为必由之路。面对这样不利的局面我们的牛仔服装企业又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期《北尚成都》专刊就为您讲述四大牛仔镇的前世今生,看一看究竟今天这些牛仔服装名镇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揭秘四大xx 名镇的前世今生

【编者按】

众所周知,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牛仔服装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牛仔服装的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广东省,顺德均安、中山大涌、增城新塘、与开平三埠号称牛仔服装四大名镇。然而,在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牛仔服生产行业也面临冲击,转型升级与发展品牌成为必由之路。面对这样不利的局面我们的牛仔服装企业又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期《北尚成都》专刊就为您讲述四大牛仔镇的前世今生,看一看究竟今天这些牛仔服装名镇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增城XX “X之都”玩上阿里巴巴

每条裤只赚一两块

上世纪80 年代初,增城新塘镇镇属企业与香港商人合办信托制衣厂开始,“牛仔”成了新塘的标志。纺纱、染色、织布、整理、印花、制衣、水洗、漂染、防缩等一系列与牛仔服装相关的近4600 家企业随后集群出现在新塘,从业人数约30 万人———牛仔纺织业已成新塘第一支柱产业。

坊间逐渐流传出一句口号“一团棉花到了新塘,就可以成为一条牛仔裤。此言非假,官方数据显示,新塘牛仔行业去年总产值达

402.97 亿元,占全国牛仔服饰的60%以上。

一时间,家家户户做牛仔服的景象出现在新塘。然而,新塘牛仔服大多是贴牌生产,4000多家牛仔服企业中,仅有注册品牌1420 个,其中广州市著名商标以上仅有6 个。“星星多,月亮少;牌子多,名牌少。”如何升级,已在新塘官方及民间达成

共识———要有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而品牌的背后,包含着销售渠道。在订单萎缩的情况下,“新塘牛仔”开始将目光投向网络。

四川人蒋先生在2005 年来到新塘开厂做牛仔服饰。2009 年,他开始在淘宝上开店卖货。“当时的网络小店知名度不高,而且只有一两个人在做。基本没销量。”他在半年后就将网店关了。

2011 年9 月,他整合了一支十多人销售队伍,重新进军网络市场。“这是个方向,我们不能不做。”蒋先生说,他一口气在淘宝、58 同城、京东、拉手等知名网购商城开了店面。经过半年的努力,网络销售得到了回报。目前,蒋先生的网络销售额月均达到50 万元。

实际上,蒋先生的脚步几乎与政府同步。增城市长叶牛平曾多次与新塘“牛仔”们探讨牛仔服装产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而阿里巴巴华南电子商务物流中心落户增城,则被他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的重点是逐步树立价格不算高、质量有保障的牛仔服装产品形象,打造新塘牛仔的品牌,在阿里巴巴新塘牛仔服装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初期,要先挑选一批规模实力企业上线,让规模实力企业先成长,中级规模企业再跟上,小型企业专注于个性化的服务。

顺德均安:

入xx 开店学做市场

1979 年,中国第一条工业牛仔产自顺德均安镇。据了解,目前全镇拥有牛仔纺织服装及配套企业2000 多家,年产牛仔服装超2 亿元,产品出口率高达80%以上,年产值超100 亿元。然而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均安牛仔仍然处在劳动密集型强、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品牌少、没有标杆企业的发展阶段。在转型升级的风口上,均安企业也纷纷反思出路,而其中,均安牛仔始终坚持的底线是,不以发展工业为名,污染家园。

粗放管理遭遇经济“寒冬”

去年年初国内市场棉价的一路飙升,曾几乎让均安国际牛仔城的门市难以为继。牛仔是一个上下游产业联系极其紧密的行业,一旦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给整个行业带来影响。而均安牛仔企业主大多采取粗放式管理,企业主一人身兼数职,从订单承接到工人招聘,都由企业主决策,家族企业占了大多数。据其初步估计,像这种粗放型管理模式的企业,在全镇2000 多家涉及牛仔产业的企业中占到六成,基本属于小微

企业。缺乏雄厚的资金令这些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力抗击国际风险。

去年上半年,由于资金短缺、电荒、人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高,均安牛仔产业一度进入“寒冬”。据相关数据显示,仅去年1月至7月,均安服装制造企业新开业155 家,倒闭105家,同比减少

15.8% ;注销272 家,xx

189.4%。相互抵消之后,企业数量减少了近200 家。

培育自主品牌歧路重重在均安企业中,真正打造出自主品牌的还少之又少。“只有做出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才有话语权。”力高目前在全国已有60 家品牌专卖店,销售经理曾安第介绍,力高从两三年前开始培育自己的品牌,刚开始也走了很多弯路,比如在产品风格定位上就几经转变,直到去年底才稳定下来,但自主品牌仍然只占全年产值的20%。

曾安第透露,品牌打造需要一个过程,直到今年所有专卖店的收支才实现平衡。但在这个过程他们也摸出了一条品牌推广的规律:

一是要确立整体商品定位;二是选择适合的销售场所;三是找准市场盈利空间。曾安第透露,下半年力高将放弃女装,全力推动男装品牌。

有成功亦有失败。2007年,希布朗集团曾尝试推出自主品牌,但由于资金链问题和营销策略不够成熟,最终在经营两年后不得不暂时搁浅。目前,有打造品牌梦的企业不在少数,但均面临启动资金、产品定位、市场推广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xx 大涌:

不想吃亏重学卖牌子货

红木家具、牛仔服装,是中山大涌镇的两张名片,在国内外市场名声显赫,被当地人自豪地誉为“红牛”。其中的牛仔服装,更让大涌镇拥有“中国牛仔服装名镇”的金字招牌。

牛仔裤年产3 亿条

大涌镇的牛仔纺织服装产业起源于上世纪70 年代末,当时主要以外商来料加工、家庭作坊等形式经营。1984 年,集体企业国兴制衣厂注册了“海狼”牌商标,风行全

国。90 年代后,大涌服装产业上下游配套的纺纱、织布企业开始发展,逐渐形成以服装生产为主,捻线、纺纱、浆染、织布、洗水、辅料生产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尤其是其洗水技术,居于国内先进水平。

目前全镇拥有牛仔服装企业1714 间,成规模以上企业61间,牛仔裤年生产量达3 亿多条,年工业产值达63 亿元,省级以上名牌名标10个,建立了全国首个“全国服装印花技术研发基地”,以中新公路文田布业城为基础,以牛仔纺织服装检测站为基点,以华星北路服装配料一条街和大业、旗南工业区为延伸区的牛仔服装服务业集聚区已现雏形,在总量、品牌、设计、加工、时尚、技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产业优势,占据全国牛仔服装市场30%的份额,产品

70%以上出口。

曾失去打造品牌机会

曾经一度,大涌镇的“牛”比“红”的产值和利税都要多,但名声却远不及“红响亮。这是因为大涌镇牛仔服装企业的老板品牌意识较低,著名的自主品牌少。有业内人士形容,大涌牛仔服装多以贴牌生产为主,虽有70%的产品出口

海外,却没有引领潮流的服装企业,一款牛仔裤在国外流行了一两年后,国内才开始跟风。近年来,受国外经济形势影响,贴牌生产只能赚取占产品总价值8%到10%的加工利润,大涌不少牛仔服装企业由做出口转向做内销,虽然产品质量好,但因为品牌没有知名度,失去了价格话语权。

如今,曾风靡全国的丹尼思牌牛仔裤以及产品质量可匹敌国际大品牌的侨发公司都已每天生产牛仔服装8000多件,销往全国各地,价格每件300到400 元,逐步并完全掌握了价格话语权。

xxxx:

家庭作坊陷入成长烦恼自2002年11 月被评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后,开平纺织服装产业一直保持该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位置,但是开平牛仔并没有真正“火”起来。有专业人士认为,主要是因为开平市纺织服装企业大多属于来料加工、贴牌生产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所以发展很难。

xx 出口占全省三成

三埠是全国著名的侨乡,由于三埠厂房租用费、员工工资等远远低于港澳,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港澳商家前来三埠举办服装加工厂。当地政府顺势而为,积极引导扶

持,在之后的四五年间,三埠发展了数十家服装加工企业,形成了牛仔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地的雏形,

2003 年12 月,三埠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

据了解,开平市现有纺织服装企业420 家,从业人员

4.2 万多人。2010年全市纺织工业总产值138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0%,牛仔服装出口近

1.51 亿件,牛仔布出口量占广东省的三分之一。由于全市60%的税源来自纺织产业。纺织产业已成为开平市第一支柱产业,成为全市的重要民生产业。2008 年到2010 年,牛仔面料、服装骨干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和加快先进装备的配置,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带动了当地新材料、新产品的进一步研发,推动了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近半企业是家庭作坊

然而这个以牛仔服为特征的“支柱”目前非常脆弱。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企业创新能力缺乏,产品没有竞争力,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压力很大,急需产业升级。

开平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关劲良介绍,开平纺织服装企业有400 多家,但是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200 多家,其他都是小企业,很多还是家庭作坊式企业。2005 年-2010年,伴随着贸易摩擦升级、绿色壁垒不断、人民币升值、劳动成本增加、原料价格上涨、全球性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开平市纺织服装企业大多属于来料加工、贴牌生产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要想发展难上加难。2003 年,广东省纺织服装开平基地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开始为企业提供一个面向全市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应用转化、产业培训、品牌设计示范等技术交流的平台。各大纺织企业也发挥侨乡优势,利用外单多、接触国际市场前沿流行趋势信息早等特点,通过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改进工艺、优化产品结构等,瞄准世界先进水平,致力于产品开发和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但对于为数较多小企业还是要转变观念,抛弃现状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多引进管理人才,不断发展壮

编后语:

“打铁还得自身硬”这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句老话。在牛仔服装行业发展面临困难,国际国内多方面不利因素叠加的情况下。我们四川牛仔服装企业更应该采取积极的

态度来应对,进一步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更科学的控制生产成本,严格把握产品的质量关,努力提升企业自身的能力,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以及国际金融形势的回暖,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牛仔服装市场上杀出一条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