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的感官评价

化妆品的感官评价
化妆品的感官评价

化妆品的感官评价与流变学性质的关系

化妆品的感官质量是决定化妆品受消费者喜爱程度的重要方面。如何确定可测定的某些物理性质和一般消费者感官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是化妆品质量评价的重要问题。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感官评价与流变性质的关系。感官评价包括取样、涂抹和用后感觉几个阶段。

流变性质包括黏度、屈服值、流变曲线类型、弹性、黏弹性、触变性等。其方法是在与使用过程相近的切速率条件下,测定相关的流变性质,通过感官分析的评价与测定得到的流变参数比较,确定感官判断鉴别的阈值和分级,最后确立其相关性。

化妆品感官评价的三个阶段如下:

(1)取样将产品从容器内取出,包括从瓶中倒出或挤出、用手指将产品从容器中挑出等。在这一阶段需要评价的感官特性为稠度,它是产品感官结构的描述,产品抵抗永久形变的性质和产品从容器中取出的难易程度。可将稠度分为三级:低稠度、中稠度和高稠度。文献上也有黏稠性的感官性质,它是产品致密程度的量度,以在拇指和食指间将产品挤出所需要的力来评估,也分为低、中、高三级。

稠度与样品的黏度、硬度、黏结性、黏弹性、黏着性和屈服值有关。例如,屈服值较高的膏霜,其表观稠度也较大;触变性适中,从软管和塑料瓶中挤出时,会产生剪切变稀,可挤出性较好。这有利于产品的灌装和处理。

(2)涂抹根据产品的性质和功能,用手指尖把产品分散到皮肤上,以每秒两圈的速度轻轻地作圆周运动,再摩擦皮肤一段时间,然后评价其效果。主要包括可分散性和吸收性。

①可分散性主要是指产品容易从涂抹处分散到面部的其它部位。可根据涂抹时感知的阻力来评估产品的可分散性:非常容易分散的为“柔滑”;较易分散的为“滑”;难于分散的为“滞”。可分散性与产品的流型、黏度、黏结性、黏弹性、胶黏性和胶着性等有关。剪切变稀程度较大的产品,可分散性较好。

②吸收性指产品被皮肤吸收的速度。可根据皮肤感觉变化、产品在皮肤上的残留量(触感到的和可见的)和皮肤表面的变化进行评价,分为快、中、慢三级。吸收性主要与油分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支链和特定的亲合基团等)和组分(如油—水比例、渗透剂的存在等)有关。一般黏度较低的组分易于吸收。

(3)用后感觉是指产品涂抹于皮肤上后,利用指尖评估皮肤表面的触感变化和皮肤外表的观察。这种评价包括在皮肤上产品残留物的类型和密集度、皮肤感觉的描述等。

①产品残留物类型膜(油性或油腻)、覆盖层(蜡状或干的)、片状或粉末粒子等。

残留物的量评估分少、中等、多三级。

②皮肤感觉的描述包括干(绷紧、拉紧、收紧)、润湿(柔软)、油性(油腻)。

③用后感觉主要与产品油分性质和组成、粉末的颗粒度等有关系。

1 评价方法

润肤剂的皮肤感觉性能的评价分成3个阶段。

(1) 原始评价, 为了更进一步详细评估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润肤剂的皮肤感觉性能, 用一些已被研究证明有不同的皮肤感觉性能的润肤剂来确定一些关键的皮肤感觉性能。

(2) 对比评价, 图中为每一类材料的皮肤感觉性能, 并研究在同一类原料中皮肤感觉性能方面的变化趋势。

(3) 总结评价, 在被报道有明确皮肤感觉性能的不同物质的原始评价的基础上, 两种皮肤感觉性能—轻柔感和油亮感被列为研究依据。对不同化学结构物质的该两种性能的详细评估被列出。对轻柔感或光滑感, 润肤剂可分重滞或轻柔光滑; 就光亮感而言, 润肤剂可分为油亮或无油亮或无光泽; 基于对润肤剂在皮肤的外观及相对湿度的研究, 评估通常与矿物油P1 作比较,P1 被作为参照产品。

每个产品是按以下组成配成溶液进行皮肤感觉评估: 润肤剂(1010 %) , 聚山梨醇酸酯

60(115 %) ,硬脂酸失水山梨醇酯(015 %) , 水(88 %) 。溶液按不同润肤剂和组成配成。然而为了减少稳定剂对皮肤感觉的影响(如鲸蜡醇/ 单硬脂酸甘油酯) , 这些稳定剂组分不加入溶液中。评估是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同等量的溶液(经同等均匀搅拌后) 薄薄一层涂在掌心上,然后同等分散, 在水分蒸发后与参照润肤剂比较可得该润肤剂的皮肤感觉性能。

产品稳定性的预测

| [<<][>>]

乳液是热力学不稳定的体系,其寿命是有限的。预示乳液的稳定性是化妆品配方师重要的问题。市售化妆品必须有2—3年的货架寿命。乳液货架寿命可定义为乳液变坏至消费者不可接受的程度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市售化妆品由于分销、储存至消费者全部用完,需经历较长一段时间,一般化妆品货架寿命为2~3年,一些国家要求含防晒剂非处方药(OTC)的乳液,稳定性长于5年。由于实时货架寿命测定费时,一般化妆品公司较少进行实时货架寿命的研究,所以设计准确预示乳液货架寿命的试验是重要的。尽管目前这类方案也不少,但还是与实际有一定距离,预示乳液的稳定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乳液不稳定性的机理

当乳液陈化时,经历物理变化使乳液不稳定。其中包括重力作用分层、絮结和歧化作用。

重力作用分离可能的结果是絮凝,絮凝是一种沉降或分层现象,絮凝时仍然是被乳化,但富被分散相层浓集在上层(在O/W乳液中),或在下层(在W/O乳液中)。这两种重力引起变化是可逆的,摇动可使聚集的物料重新分散。这些情况服从Stokes定律,即分离速度与油相和水相之间的密度差,连续相的黏度和被分散相粒子大小成比例。因而,增加连续相的黏度,或使用胶体磨或均质作用降低粒子大小可增加乳液的稳定性。

当被分散相液滴聚到一起,结合形成较大的液滴,发生聚结作用。最终会产生相分离。如果当乳化剂的用量不足以使液滴保持较小的尺小,但足以防止絮凝,或进一步聚结成有较大粒子分布的乳液时,这样情况称为有限聚结作用。

歧化作用是由于液滴内部压力较液滴外部压力大引起的结果。这样推动力将引起化学组分由小液滴扩散至较大的液滴,或可能扩散至连续相。由于表面活性剂体系不同组分可能由以不同的速率由小液滴扩散至大液滴,结果小液滴变小,大液滴变大。

(二)乳液稳定性试验

文献上曾报道过不少预示乳液稳定性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加速试验、实时试验和流变学测量。

1.加速试验

加速试验是以向体系施加负荷为基础的方法,如升高温度或离心作用等。任何加速试验固有的危险是使乳液服从于远远地超过实际经历的条件。因而,使用加速试验结果应小心,其结论应由正常储存条件下的结果比较和证实。

以温度为基础的加速试验是利用恒高温, (例如40℃或48℃)或冷冻—熔化循环(一15~一

5℃至室温)。利用高温加速试验的理论根据是描述化学反应速度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Arrheni us方程,即温度增加10℃,大多数化学反应速度加倍。因而,在20℃经历3年,应相当于在5 0℃经历4.5个月。然而,随着温度升高,乳液黏度下降,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平衡变化。其他变化也会发生,如胶态固体和聚合物的水合作用,分子在两相之间的分配和蜡类或其他物质的熔化等。作为使乳液稳定的一些主要因素会在高温时突然消失,导致乳液不稳定。

加速试验有时会产生一些误导的信息。一些在高温时同样是分离的乳液,在室温时的货架寿命可能不相同。非离子乳化剂是依靠它们的聚氧乙烯基团的水合作用稳定乳液,它们的选择是根据在室温时的界面特性。在高温时,乳化剂水合作用变小,它们的HLB值完全不同,可把它们考虑为不同性质的分子。也有一些情况,乳液在高温时较在低温时稳定,这样情况下,如果只根据高温加速试验做出结论,不仅不正确,而且是误导的信息。

冷冻—熔化循环也是加大乳液的负荷,亦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在冷冻温度下,O/W乳液中冰结晶形成可能使油粒子拉长并变得扁平。此外乳化剂亲油部分丧失其流动性,亲水部分由于水冷冻析出而自发“脱水”。如果在聚结发生前乳液能“治愈”,乳液就经受得住试验。如果组分重新溶解速度慢,乳液不稳定,这与室温下发生过程不同。

离心作用是利用加速重力向乳液施加负载的另一方法。半径为10cm,3750r/min转速经历5h相当于重力作用经历1年。因而,这方法可应用于速度对絮凝和分层有决定性的过程。亦有人利用超离心法对乳液稳定性进行定量测定,所需时间较一般传统方法短,但需做更大量工作研究其结果与实时试验的相关性,利用其相关性预示乳液的稳定性。超离心作用转速达25000r/m in,在这样高速情况下,乳液稳定性与一般条件下稳定性之间有差别;在这样高速离心作用情况下,只有聚结是速度决定性阶段,因而液滴或粒子很快堆积在一起,导致水介质迅速分离。在一般储存条件下,可逆絮凝和不可逆絮结作用发生,两者都可能是过程速度决定性阶段。此外,外加这样强的力会引起液滴之间水相液体的液膜的泄漏和引起乳化剂膜的破坏。

只有更进一步研究加速试验结果与一般储存条件下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才可能正确地利用加速试验来预示乳液的稳定性。

2.实时试验

实时试验测定乳液初始状态,并假设比较好的初始状态相当于较长的货架寿命,或测量一周,或一个月,或半年变化,然后外推至更长的时间。这类测量包括粒子大小、电导、光反射、相变温度的测定和流变参数测定等。

实时试验不对乳液施加负载,而是依靠初始特性,或在乳液早期具体参数的变化。测定液滴或粒子增大速度比测定初始液滴或粒子大小更重要。非破坏性试验包括粒子大小的频度分析,被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电双层的电势差,表面张力等和时间关系,密度和黏度等。测定相转变温度或利用经过几天后粒度分布的测量来测定絮结作用。一般随着相转变温度升高,O/W和W/O乳液

稳定性都会增加。

文献也报道过利用光反射发现在聚集和絮结时的变化,但较喜欢测量两个温度下电导的变化,以测定O/W乳液稳定性。

近年美国Laurel Industrial Company,Inc.提供分散稳定性分析仪。完全在静态条件下,用脉冲近红外光源(850nm)对样品进行垂直扫描,利用同时采集的透射光和背向散射光的信号比较,数据经计算机程序处理,可对沉降、絮凝、絮结、分层、乳化等现象进行定量研究。

产品稳定性的预测

乳液是热力学不稳定的体系,其寿命是有限的。预示乳液的稳定性是化妆品配方师重要的问题。市售化妆品必须有2—3年的货架寿命。乳液货架寿命可定义为乳液变坏至消费者不可接受的程度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市售化妆品由于分销、储存至消费者全部用完,需经历较长一段时间,一般化妆品货架寿命为2~3年,一些国家要求含防晒剂非处方药(OT C)的乳液,稳定性长于5年。由于实时货架寿命测定费时,一般化妆品公司较少进行实时货架寿命的研究,所以设计准确预示乳液货架寿命的试验是重要的。尽管目前这类方案也不少,但还是与实际有一定距离,预示乳液的稳定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乳液不稳定性的机理

当乳液陈化时,经历物理变化使乳液不稳定。其中包括重力作用分层、絮结和歧化作用。

重力作用分离可能的结果是絮凝,絮凝是一种沉降或分层现象,絮凝时仍然是被乳化,但富被分散相层浓集在上层(在O/W乳液中),或在下层(在W/O乳液中)。这两种重力引起变化是可逆的,摇动可使聚集的物料重新分散。这些情况服从Stokes定律,即分离速度与油相和水相之间的密度差,连续相的黏度和被分散相粒子大小成比例。因而,增加连续相的黏度,或使用胶体磨或均质作用降低粒子大小可增加乳液的稳定性。

当被分散相液滴聚到一起,结合形成较大的液滴,发生聚结作用。最终会产生相分离。如果当乳化剂的用量不足以使液滴保持较小的尺小,但足以防止絮凝,或进一步聚结成有较大粒子分布的乳液时,这样情况称为有限聚结作用。

歧化作用是由于液滴内部压力较液滴外部压力大引起的结果。这样推动力将引起化学组分由小液滴扩散至较大的液滴,或可能扩散至连续相。由于表面活性剂体系不同组分可能由以不同的速率由小液滴扩散至大液滴,结果小液滴变小,大液滴变大。

(二)乳液稳定性试验

文献上曾报道过不少预示乳液稳定性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加速试验、实时试验和流变学测量。

1.加速试验

加速试验是以向体系施加负荷为基础的方法,如升高温度或离心作用等。任何加速试验固有的危险是使乳液服从于远远地超过实际经历的条件。因而,使用加速试验结果应小心,其结论应由正常储存条件下的结果比较和证实。

以温度为基础的加速试验是利用恒高温, (例如40℃或48℃)或冷冻—熔化循环(一1 5~一5℃至室温)。利用高温加速试验的理论根据是描述化学反应速度常数与温度之间关

系的Arrhenius方程,即温度增加10℃,大多数化学反应速度加倍。因而,在20℃经历3年,应相当于在50℃经历4.5个月。然而,随着温度升高,乳液黏度下降,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平衡变化。其他变化也会发生,如胶态固体和聚合物的水合作用,分子在两相之间的分配和蜡类或其他物质的熔化等。作为使乳液稳定的一些主要因素会在高温时突然消失,导致乳液不稳定。

加速试验有时会产生一些误导的信息。一些在高温时同样是分离的乳液,在室温时的货架寿命可能不相同。非离子乳化剂是依靠它们的聚氧乙烯基团的水合作用稳定乳液,它们的选择是根据在室温时的界面特性。在高温时,乳化剂水合作用变小,它们的HLB值完全不同,可把它们考虑为不同性质的分子。也有一些情况,乳液在高温时较在低温时稳定,这样情况下,如果只根据高温加速试验做出结论,不仅不正确,而且是误导的信息。

冷冻—熔化循环也是加大乳液的负荷,亦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在冷冻温度下,O/W 乳液中冰结晶形成可能使油粒子拉长并变得扁平。此外乳化剂亲油部分丧失其流动性,亲水部分由于水冷冻析出而自发“脱水”。如果在聚结发生前乳液能“治愈”,乳液就经受得住试验。如果组分重新溶解速度慢,乳液不稳定,这与室温下发生过程不同。

离心作用是利用加速重力向乳液施加负载的另一方法。半径为10cm,3750r/min转速经历5h相当于重力作用经历1年。因而,这方法可应用于速度对絮凝和分层有决定性的过程。亦有人利用超离心法对乳液稳定性进行定量测定,所需时间较一般传统方法短,但需做更大量工作研究其结果与实时试验的相关性,利用其相关性预示乳液的稳定性。超离心作用转速达25000r/min,在这样高速情况下,乳液稳定性与一般条件下稳定性之间有差别;在这样高速离心作用情况下,只有聚结是速度决定性阶段,因而液滴或粒子很快堆积在一起,导致水介质迅速分离。在一般储存条件下,可逆絮凝和不可逆絮结作用发生,两者都可能是过程速度决定性阶段。此外,外加这样强的力会引起液滴之间水相液体的液膜的泄漏和引起乳化剂膜的破坏。

只有更进一步研究加速试验结果与一般储存条件下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才可能正确地利用加速试验来预示乳液的稳定性。

2.实时试验

实时试验测定乳液初始状态,并假设比较好的初始状态相当于较长的货架寿命,或测量一周,或一个月,或半年变化,然后外推至更长的时间。这类测量包括粒子大小、电导、光反射、相变温度的测定和流变参数测定等。

实时试验不对乳液施加负载,而是依靠初始特性,或在乳液早期具体参数的变化。测定液滴或粒子增大速度比测定初始液滴或粒子大小更重要。非破坏性试验包括粒子大小的频度分析,被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电双层的电势差,表面张力等和时间关系,密度和黏度

等。测定相转变温度或利用经过几天后粒度分布的测量来测定絮结作用。一般随着相转变温度升高,O/W和W/O乳液稳定性都会增加。

文献也报道过利用光反射发现在聚集和絮结时的变化,但较喜欢测量两个温度下电导的变化,以测定O/W乳液稳定性。

近年美国Laurel Industrial Company,Inc.提供分散稳定性分析仪。完全在静态条件下,用脉冲近红外光源(850nm)对样品进行垂直扫描,利用同时采集的透射光和背向散射光的信号比较,数据经计算机程序处理,可对沉降、絮凝、絮结、分层、乳化等现象进行定量研究。

化妆品工艺过程的学习和实验

为了进一步的掌握,明白了工艺过程控制的细节问题以及知道了更多的工艺方法和检验的手段。对原料的性能、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个文章一定要看

对于像我这样初步了解化妆品工艺过程的实习生,会认为生产一种化妆品是个很愉快而且很简单的事。为什么会这样呢?毕竟,从事生产的人员按照某一配方采用经过批准的原材料,并有特定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行事。这样,护发素、香波、牙膏等成品就能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生产出来了。

如果真的那么简单该多好啊!但是任何一位生产负责人都会告诉你,常规控制程序很少是实用的日常规程,在大多数不适宜的时候会发生不可预见的意外问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产品符合原先的原料采购规程的,颜色的差异也会产生许多问题,常常需要对配方再进行调整,有时生产进度变得很紧张,所以不得不修改工艺过程的设定时间。

大多数化妆品是用批量加工方法生产的,而且生产批量一般为50~2000kg不等。在需要较大生产数量时,如大众品牌的洗发香波、沐浴液或合成洗涤剂的生产,在工业普遍采用连续生产的大型生产装置,而这些大型生产装置一般都配备计算机程序,可以实现全面的仪表控制和监管,批量生产过程不太复杂,通常更多靠手工或操作工的响应操作来实施过程控制,这需要对每一制造步骤仔细、准确地控制。

如今,大多数化妆品生产企业按照全面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前比较简单的质量管理系统提高到更高层次的必然结晶。它的基本目标是维持和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其他作用包括改进生产过程的安全措施。有效的过程控制确保所有制造操作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制定的规章程序进行,从而确保所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质量标准,降低次品率或废品率。要实现一个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完整的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包装,对生产的全过程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定义。其他还需要成本核算、采购、工艺效率以及最重要过程控制、技术规程。

过程控制必须尽量清楚,这样可以减少操作失误。同样,过程控制技术规程必须列出所有要加入的原材料,在配方中所要用的配方比、重量或体积,按确定的顺序把原材料加入反应器中,要再过程技术规程中详细说明,包括有关时间、加入速率等。

A:为估计加料工作完成情况或在升高温度下因蒸发而使重量减少,最终重量校核也是有用的。

B:所有工艺都需要制造过程在一定限制的温度范围内完成。而在混合料时,因为加入原材料的溶解度或粘度的影响,温度可能会改变,温度控制很容易实施,在传感器的作用下得出看得见的温度指示就行了。

C:由于化妆品都是制造用于人体的某一部位上的,因此,控制成品的PH值对于防止使用者

出现不良反应尤为重要。许多生产工艺也包括简单的化学反应,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这样使P H控制成为必须执行的步骤。许多容量器上装有坚固耐用的工业型PH值电极,可以连续指示反应混合物PH值。

D:粘度是大多数液体化妆品的一个重要参数,虽然粘度控制是随心所欲的,而且由于化妆品具有假塑性和触变性等性质变化,在制造过程中很难测量与调节,同样粘度也受温度的影响。在大多数场合,通过实验室粘度计来进行粘度定性测量的。当然,在混合容器的循环回路上很容易安装一个线性测量的粘度计,尽管过后测量与实验测得的数值有一定误差,但大多数化妆品液体产品含有表面活性剂或加有增稠剂,因而呈现触变性,所以要以实验室测得数值为准。

E:当配制乳膏和乳液等高起沫和高粘度产品时,重要的是考虑到搅拌机的类型和旋转速度。当配制这些产品时,要在主搅拌机上或转子上配一个速度指示器及控制装置。

F:颜色在每一件化妆品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对消费者颇有吸引力,也最容易被顾客察觉。与此同时,颜色测定并不是批量生产过程中常采纳的必要步骤。通常是根据工艺容器里取的样品,在标准光照条件下与标准板进行比较来评价产品颜色的。

G:水是大多数化妆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1须连续监控水的化学质量和微生物质量,通常要简单过滤后用离子交换的方法出去水里的硬水盐分,一般将处理过的水连续暴露在紫外线光源下或用臭氧处理来杀死讨厌的微生物。采用快速微生物常规监控程序确保有个无污染的经过处理的水源。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是离子交换床本身,它需要定期处理来消除微生物聚积。

加强工艺过程的控制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保持和提高,它是制造化妆品工艺的一部分,它能及时提醒或告诫操做工从而防止发生意外的问题。

这次重点学习的日用化妆品是牙膏。从生产与原料等各个方面都与一般化妆品有很大区别。因此我不但学习了一些参考资料,还亲自到生产线上去学习工艺流程。最重要的是我请教了一些工程师关于牙膏各个方面比如检验原料、生产细节以及与同类产品其他公司的生产相比较,我们公司的特点等等。可以说牙膏使我对化妆品了解得更全面,更细致。

牙膏主要是由摩擦剂、膨胀剂、发泡剂、润滑剂、增稠剂以及保湿剂组成。摩擦剂使牙膏在与牙齿的摩擦中去处污垢,保持清洁。而膨胀剂与发泡剂会使牙膏的膏体产生泡沫起分散的作用。发泡剂主要含有十二醇酸钠(简称K-12),它是一种白色或者微黄色的粉末。在生产之前,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检测。测定它的含量是否完全正确有两个指标。

①总醇量的测定:先称5g试样于1000ml长颈圆底烧瓶中,加入水150ml,浓盐酸50ml装上回流装置水浴上加热四小时,冷却,用乙醚20ml淋洗冷凝管,收集洗液于烧瓶之中,并转移内溶物至分液漏斗每次用20ml乙醚分两次洗涤烧瓶,洗液并入分液漏斗,抽取分离醚层,然后再用乙醚抽取二次(每次50ml)合并抽取物于称重三角烧瓶中,在水浴上蒸出乙醚至干,冷却,抽出物之重就是总醇量。一般这个实验耗时较长,生产厂家会给你数据作为参考。

②未磺物的量:称10g试样,溶于100ml水中,加入100ml95%的乙醇在分液漏斗中用石油醚分三次抽,每次500ml,三次洗涤石油醚层,最后用1g无水硫酸钠将抽出物干燥30分钟。过滤于一已称重的锥形瓶中,在水浴上蒸去石油醚至无显着气味后,将锥形瓶放在蒸汽浴上加热,用压缩空气,吹去残余石油醚用1mm内径玻璃管伸至近液面2分钟,后加2ml乙醚,再吹1分半钟,冷却后称重。抽出物就是未磺化物。由于未磺化物与发泡量有直接关系,因此它的好坏与发泡性能关系更为密切。如果两个指标测下来都能够符合标准,再加上PH值的合格就能够判定十二醇硫酸钠能在牙膏中发挥它的作用。

牙膏中还有一个重要成分--多效保湿剂。在膏霜中保湿剂能够使膏体不会变成块状,使其具有色泽以及滑爽。而在牙膏中,它扮演着更重要角色,它能够使摩擦剂、润滑剂发挥更大的作用。虽然名叫保湿剂,但主要成分并不是水,而且水分的含量对保湿剂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它的外观是透明无色粘稠状液体。

检测装置:取样品2g(用电子天平精密称取)至于A瓶中对其进行检验。在A瓶中加甲苯约200ml,必要时加入玻璃粒数颗,将A、B、C仪器各部分连接,自冷0凝管顶端加甲苯,至充满铕管的狭细部分,将A瓶置电热锅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待瓶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钟馏出数为2滴,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然后用饱蘸甲苯的长刷或其他适宜方法将管壁C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5分钟,冷却至室温。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B管壁上,用蘸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加亚甲蓝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察)检读水量,并核算出样品含水分的量。水分含量的要求为总质量的13%±1,如果水分含量太高的话,牙膏容易结成块。生产牙膏的挤压机器会被卡住。

除了以上两个重要原料之外,还有能让水与碳酸钠可以互溶的羟甲基纤维素钠以及调节PH 值的缓冲剂焦磷酸钠和具有甜味的糖精钠及可以产生清爽口感的薄荷脑。这些原料虽然在牙膏中是辅助材料,量也不多,但在牙膏的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最基本的原料就可以进行牙膏的生产了。先用水泵抽出离子水送入生产车间的水罐。在水中加入易溶于水的糖精钠、单氟磷酸钠、磷酸氢二钠轻轻搅拌十分钟。然后在另一容器中加入保湿剂、羟乙基纤维素(CM C)。接着山梨醇与水罐中的溶液混合。而水玻璃与保湿剂、增稠剂混合。当加热到一定程度时,将两个溶液混合于罐中。溶液渐渐变稠状,这只是初料,搅拌10分钟后,依次加入石粉、二氧化硅、十二醇硫酸钠,用机器搅拌15分钟,将薄荷脑溶解后加入,最后在温度40℃左右时,加入适当香精。这样牙膏才刚算完成。这只是生产出了最普通的牙膏。如果要在市场上立足还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如多选用具有增加牙齿白度的钙离子、铝离子;或者能够防龋、消炎、强健牙龈的氟化钠。这样可以使牙膏洁白健康的效果更佳。

牙膏生产完后,还要进行检验。如理化指标中的PH值、粘度、耐热、耐寒,以及外观。这

些其他化妆品成品也是要检查的。牙膏与众不同之处是:它还要测发泡量。称取牙膏样品10g于100ml烧杯中,先用蒸馏水把试样浑成浆状至1000ml搅拌并加热至40℃。仪器用的是罗氏泡沫仪,它须用水浴使其保持40℃,然后用40℃蒸馏水冲洗管内壁,再用测试液沿壁冲洗,冲洗并关闭刻度管活塞,在刻度管内沿壁注入预先准备好的40℃试液,调节试液液面至50ml刻度后,用滴液管准确吸取200ml试液,然后把它放在刻度管上,当液体流入管内时必须在管的中心,亦与管的截面垂直。当打开滴液管活塞时,试液经一次性流下,当试液流完后,即记录泡沫的高峰值和低峰值,并计算两个峰值的平均值。这个检测结果主要体现发泡剂与膨胀剂在牙膏中的效果。

经过采购原料,投入生产,进行检测一系列工序,我深深体会到化妆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在生产牙膏的学习过程中,我对一般化妆品如香波、膏霜的认识也有了很大进步。对许多原料的共同和不同的性质、性能、用途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如同为表面活性剂的亚油基丙基甜菜碱(44 01)和椰油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它们虽然同样可以做成香波、月波并且具有很强的乳化、润湿、分散的作用,但前者对眼,对皮肤刺激都很小,而后者在对皮肤并无刺激的情况下,对眼睛的刺激是很大的。因此前者大多被用在儿童产品中,而后者的使用越来越少。光对主要原料进行学习当然是不够的,我还对香精的独特使用方法进行学习。香精必须在40℃以下进行投料,一般香精占化妆品总量的0.5%左右。所以香精投放完之后还要进行品香。如果温度太高投放的话,香气会在冷却后减弱。除此之外,我还了解常用化妆品色素。因为我的专业是纺织化学,将来会与色素打交道。现在的提前接触会对我将来的学习有一定帮助。也许色素使用的共性,化妆品用的原料一般在印染中也能使用。如还原红1,它是一种桃红色的细粉,不溶于水、乙醇,但溶于二甲苯,颜色呈红色带黄光的荧光溶液。如遇浓硫酸呈红色,但浓度如果不高会变成绿色。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化妆品以及棉织物印花和染色。化妆品中用的最多的红色是食品胭脂红,它能溶于水,微溶于酒精。在不同的溶剂中它的显色效果是不同的:浓H2SO4中呈紫色,稀释后呈桃红色;食品红水溶液中加浓HCl呈品红色;如果加入NaOH呈红棕色。除红色之外,我还知道了酸性嫩黄,酸性湖兰等呈现酸性溶液的染料。而这些色素大都极易溶于水,不溶于油中,因此厂里投料的颜料最后放入,而霜类、油类是不会加颜色的。

我认为在实验室中实习,不但对原料,对产品的认识上可以进一步提高,还在实验技能上有长足进步。学会使用一些平时学校里没接触过得仪器、设备。如旋转式粘度计,它适用于实验室、工厂测量各种牛顿型液体粘度和非牛顿型液体的表观粘度,有特定的转子与仪器配套使用。它用途广泛,可用于测石油、树脂、油漆、浆料、化妆品等粘滞型物质,对于不同粘度液体或不同测定要求可选用不同的测定单元。它的作用原理是靠游丝与粘滞阻力距的关系,从而在电动机刻度盘上表示出数值,乘上一定比例系数就是该粘度值。还有白度仪,白色也是有色差的。有一块白色样板(国家标准)作为基准,在输入标准数据后,放上样品从而得出数据。并与标准数据

的比较中得出结论。

我在休息时还阅读了一些外国化妆品工艺的资料。总工程师对我说化妆品这一行,国外领先我们国家有十几年,如果要在这一领域有所以突破,必须学好外语争取出国深造。我感到我的道路是任重而道远。国外的信息帮助我巩固现有知识并了解国外家用化妆品业的发展动向。德国及法国在联合研制一种生物催化剂,用于化妆品业。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只有掌握国内外最新信息,才能求得自己的发展空间。

化妆品的使用性能评价

化妆品的使用性能评价 好的化妆品应该使消费者能够长期安全地连续使用,并有好的感观质量。当消费者对产品的内在质量缺乏必要的检验手段和知识时,感官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外观新颖美观的包装和香气迷人的化妆品,消费者便乐于购买。外观好的化妆品,如果内在质量较差,消费者只能购买一次,而内在质量非常好的化妆品,虽然外包装差些,但消费者仍然乐于长期使用。化妆品的内在质量主要指产品的稳定性、使用性和有效性。 质量是化妆品稳定性最可信赖的依据,它包括设计质量和制造质量。 设计质量在研制时可通过对产品的稳定性试验(如耐热、耐寒试验或日光贮存,观察其颜色、香气、形体的变化和强化试验)来确定产品保质期内的稳定性。影响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微生物污染。 制造质量是实际的商品质量,也是设计质量的验证。 稳定性评价 从热力学的角度,膏霜类化妆品和乳液类化妆品均是不稳定的体系,产品的稳定性和货架寿命是产品的质量标志。 使用性评价 化妆品直接涂敷于皮肤、头发时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这种感官的使用效果只能靠人的感觉器官进行测试。使用感的评价对消费者来说是对产品使用时的直接感受。不同类型产品的使用性能评价将在接下来的几篇文章中具体阐述。 洁肤产品 (1)洁面乳、洗面奶等乳液型产品 ①产品必须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瓶装产品应易于倒出。且倒出的(或挤出的)乳液表面光滑、乳化均匀。用食指、中指和拇指拈取一些产品反复揉搓,应感觉细腻。 ②在手背皮肤上预先涂上一些彩妆化妆品,如粉底、粉饼或胭脂等,将乳液倒少许在手背上,按摩一会儿,用纸巾擦去乳液,应能有效卸妆。亦可水洗后观察。 ③质量好的洁肤乳液使用后不应有紧绷感,且有一定的护肤作用。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 表1茶叶评分表 ?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 叶底×10% 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叶底,是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 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为下。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 的叶底:普洱叶底红褐均匀;普洱叶底肥厚黄绿。 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 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焦斑、焦条:叶张边缘或叶面有局部或全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局部的为“焦斑”,全部烧坏为“焦条”。 枯暗:叶色暗沉无光,陈茶叶底多数如此。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目的)为加强我国化妆品功效宣称管理,指导行业科学规范地开展功效宣称评价工作,保证化妆品功效宣称有科学、真实、客观和准确的依据,推动化妆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内容及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规定了需评价的功效宣称类别和要求,适用于在保证化妆品安全性的前提下,宣称特定功效的证实评价工作。 第三条(评价类别)原则上除能直接识别的功效(如美容修饰、清洁、香氛效果等)外的特定功效宣称均应经过相应的评价,包括但不限于:防晒、美白祛斑、育发、美乳、健美、除臭、抗皱、祛痘、控油、去屑、修复、保湿(>2小时)功效。 第四条(基本原则之一:评价主体)化妆品生产企业是功效宣称评价的主体,功效宣称应与其证据水平相一致,企业可以作为评价机构自行开展宣称功效的证实评价工作,也可以委托其他具备相关评价能力的机构。 第五条(基本原则之二:工作总则)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应以现有科学数据和相关信息为基础,通过一种或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并经过合理的统计分析,得出科学、公正的评价结论。整个过程应制定评价方案,严格执行,最终出具评价报告。

第六条(基本原则之三:方法选择)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方法应科学、合理,首选现行有效的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中推荐的方法。方法类别包括但不限于:体内试验,含人体试验和动物试验;体外试验;消费者调查。其他按《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验证的实验室自拟方法也可选用。 第七条(基本原则之四:证据分类)功效宣称证据一般有以下几类,第Ⅰ类:人体试验报告(随机、对照、盲法设计,样本量满足项目目标和统计学意义);第Ⅱ类:动物试验报告;第Ⅲ类:消费者调查报告(随机、对照、盲法设计,样本量满足调查目标和统计学意义);第Ⅳ类:体外替代试验报告;第V 类:除替代试验以外的其它体外试验报告;第VI类:相关文献或行业内普遍认同资料。 第八条(机构职责和要求)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机构应当遵循科学、客观、诚信的原则开展相关工作,并出具功效宣称评价报告。不得伪造、更改评价报告或者数据和结果,对评价报告结论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并具备以下与其开展的评价项目相适应的条件: (一)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应在能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质)内实施。 (二)机构内设有专门的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实验室,并有措施确保其工作的独立性。 (三)应当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表1茶叶评分表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叶底×1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红茶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花杂为下。红碎茶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日照绿茶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龙井茶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铁观音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碧螺春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 普洱茶的叶底:普洱熟茶叶底红褐均匀;普洱生茶叶底肥厚黄绿。 黄山毛峰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 白毫银针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化妆品的感官评价

化妆品的感官质量是决定化妆品受消费者喜爱程度的重要方面。如何确定可测定的某些物理性质和一般消费者感官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是化妆品质量评价的重要问题。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感官评价与流变性质的关系。感官评价包括取样、涂抹和用后感觉几个阶段。 流变性质包括黏度、屈服值、流变曲线类型、弹性、黏弹性、触变性等。其方法是在与使用过程相近的切速率条件下,测定相关的流变性质,通过感官分析的评价与测定得到的流变参数比较,确定感官判断鉴别的阈值和分级,最后确立其相关性。 化妆品感官评价的三个阶段如下: (1)取样将产品从容器内取出,包括从瓶中倒出或挤出、用手指将产品从容器中挑出等。在这一阶段需要评价的感官特性为稠度,它是产品感官结构的描述,产品抵抗永久形变的性质和产品从容器中取出的难易程度。可将稠度分为三级: 低稠度、中稠度和高稠度。文献上也有黏稠性的感官性质,它是产品致密程度的量度,以在拇指和食指间将产品挤出所需要的力来评估,也分为低、中、高三级。 稠度与样品的黏度、硬度、黏结性、黏弹性、黏着性和屈服值有关。例如,屈服值较高的膏霜,其表观稠度也较大;触变性适中,从软管和塑料瓶中挤出时,会产生剪切变稀,可挤出性较好。这有利于产品的灌装和处理。 (2)涂抹根据产品的性质和功能,用手指尖把产品分散到皮肤上,以每秒两圈的速度轻轻地作圆周运动,再摩擦皮肤一段时间,然后评价其效果。主要包括可分散性和吸收性。 ① 可分散性主要是指产品容易从涂抹处分散到面部的其它部位。可根据涂抹时感知的阻力来评估产品的可分散性: 非常容易分散的为“柔滑”;较易分散的为“滑”;难于分散的为“滞”。可分散性与产品的流型、黏度、黏结性、黏弹性、胶黏性和胶着性等有关。剪切变稀程度较大的产品,可分散性较好。 ② 吸收性指产品被皮肤吸收的速度。可根据皮肤感觉变化、产品在皮肤上的残留量(触感到的和可见的)和皮肤表面的变化进行评价,分为快、中、慢三级。吸收性主要与油分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支链和特定的亲合基团等)和组分(如油

化妆品性能的评价

化妆品性能的评价 成秋桂1,汪小源2 (1 广州市欣浪生化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6) (2 广州美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简单介绍化妆品性能评价的重要性,阐述从安全性、功效性、温和性、感观指标、稳定性方向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评价;分析;安全;功效 怎样才是好的化妆品?美尔认为:化妆品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一款好的化妆品需要严格的分析和评价!化妆品不能只靠手感来评价,分析和评价是化妆品的眼睛,肤感只是简单表象,尤其是功效性化妆品。 1 安全性 不同于药品,化妆品是天天使用的护肤品,安全性是化妆品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此基础的化妆品不是美容,反而毁容而且危害身体。非法使用禁用原料和超量使用限用原料,都有安全隐患。《化妆品卫生规范》对禁用和限用原料有严格规定,以保证化妆品的安全性。 1)有些药物严格禁止用于化妆品,因为效果明显,经常被滥用: A被滥用于祛斑: 汞化合物、视黄酸及其盐类,、氢醌(对苯二酚), 4-甲氧基苯酚等 B 被滥用于祛痘:抗生素、甲硝唑、过氧化苯甲酰等 C 被滥用于丰胸:雌性激素(己烯雌酚、黄体酮等) D 被滥用于抗敏: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

E 被滥用于美白面膜:丙酸氯倍他索、曲安奈德等,能使皮肤血管迅速收缩,供血减少,皮肤迅速变白,而产生白嫩的感觉。 2)防腐剂、化学防晒剂、色素等多类原料许多是限用的,其使用量有严格限制。 2 功效性 基础化妆品因为没有特殊的功能要求,达到基本的滋润、保湿等效果即可。功效化妆品必须有某种特殊功效,如:美白祛斑、抗衰老、防晒、祛痘、丰胸、减肥、抗敏、修复、祛异味、祛屑、染发、烫发、脱毛、生发等。效果是功效化妆品的灵魂。。 1)有些效果能比较容易达到:祛异味、防晒、祛痘、祛屑、染发、烫发、脱毛等,其效果很容易感知。 2)有些效果很难达到:美白祛斑、抗衰老、丰胸、减肥、生发等,这些特殊功能的化妆品因为短时间效果都不明显,需要严谨、科学的方法才能评价其效果. 目前普遍采用的评价效果的方式分两类: 1)临床评价:直接的临床统计,能直接感知 2)体外模型评价:借助模型间接反映效果,对于抗皱、美白等方面,体外模型评价显得更加重要。 3 温和性 温和性和安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许多禁用原料非常温和(如:皮质激素),有些安全原料温和性欠佳(如:果酸、杜鹃花酸等)。温和性主要分为两方面:过敏性和刺激性。 在安全性基础上,温和性同样重要,因为个体差异性,过敏性和刺激性的评价不但有临床试验,还要有体外评价:急性眼刺激性试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等。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茶的感官评价表 ? 表1茶叶评分表 ?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 叶底×10% 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叶底,是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为下。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 的叶底:普洱叶底红褐均匀;普洱叶底肥厚黄绿。 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 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焦斑、焦条:叶张边缘或叶面有局部或全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局部的为“焦斑”,全部烧坏为“焦条”。 枯暗:叶色暗沉无光,陈茶叶底多数如此。

化妆品功效评价方法介绍

化妆品功效评价项目介绍 (制定日期:2010-4-14 黄敬平) 1.目的 (1)对我部化妆品功效评价目前可开展的评价项目进行规范化; (2)让产品试用申请部门了解我部目前可开展的评价项目,从而有助于其有方向性地进行产品试用申请。 2.范围 战略发展规划中心的产品与项目规划部目前可开展的化妆品功效评价项目。 3.责任 产品与项目规划部执行化妆品功效评价项目的实施;研制开发中心负责对化妆品功效评价项目的合理性、全面性进行监督指导和反馈。 4.内容 化妆品评价可分为感观评价、功效评价和安全评价。其中,感观评价又可对产品的外观、挑起、涂抹和涂后感这四个阶段进行评价;功效评价主要有保湿功效、防晒功效、美白功效、抗皱功效和祛痘功效评价5大领域;安全性评价有刺激性、抗刺激性、抗敏、抑制光损伤、抑制细胞DNA受损、屏障修复效果、祛红血丝效果检测和贴斑实验。目前我部可开展的评价项目如下: 4.1感观评价 4.1.1外观 可对产品的光泽度、白度和粘度进行评分。 4.1.2挑起阶段 可对产品的挑起性、拉丝感、硬度、粘腻感、附着感进行评分。 4.1.3涂抹阶段 可对产品的湿润度、铺展度、粘滞感、吸收性进行评分。 4.1.4涂后感 可对产品的光亮度、粘滞感、滑爽感、柔软感、有无残留进行评分。 以上评价阶段可概括为对产品的性状和肤感的评定,因是主观评价,因此无判断标准,评价结果因人而异。另,在样品制作时,尽量避免添加颜色和香气,以免影响评价者的主观意识,我部可对产品的香气和颜色另行进行评价。 产品的感官评价可于产品移交当天出示结果,但因需与功效评价结果一同发出,而功效评价耗时较长,因此,以功效评价的时长为准。因结果出示的时间受

化妆品的感官评价备课讲稿

化妆品的感官评价

化妆品的感官评价与流变学性质的关系 化妆品的感官质量是决定化妆品受消费者喜爱程度的重要方面。如何确定可测定的某些物理性质和一般消费者感官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是化妆品质量评价的重要问题。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感官评价与流变性质的关系。感官评价包括取样、涂抹和用后感觉几个阶段。 流变性质包括黏度、屈服值、流变曲线类型、弹性、黏弹性、触变性等。其方法是在与使用过程相近的切速率条件下,测定相关的流变性质,通过感官分析的评价与测定得到的流变参数比较,确定感官判断鉴别的阈值和分级,最后确立其相关性。 化妆品感官评价的三个阶段如下: (1)取样将产品从容器内取出,包括从瓶中倒出或挤出、用手指将产品从容器中挑出等。在这一阶段需要评价的感官特性为稠度,它是产品感官结构的描述,产品抵抗永久形变的性质和产品从容器中取出的难易程度。可将稠度分为三级:低稠度、中稠度和高稠度。文献上也有黏稠性的感官性质,它是产品致密程度的量度,以在拇指和食指间将产品挤出所需要的力来评估,也分为低、中、高三级。 稠度与样品的黏度、硬度、黏结性、黏弹性、黏着性和屈服值有关。例如,屈服值较高的膏霜,其表观稠度也较大;触变性适中,从软管和塑料瓶中挤出时,会产生剪切变稀,可挤出性较好。这有利于产品的灌装和处理。 (2)涂抹根据产品的性质和功能,用手指尖把产品分散到皮肤上,以每秒两圈的速度轻轻地作圆周运动,再摩擦皮肤一段时间,然后评价其效果。主要包括可分散性和吸收性。 ①可分散性主要是指产品容易从涂抹处分散到面部的其它部位。可根据涂抹时感知的阻力来评估产品的可分散性:非常容易分散的为“柔滑”;较易分散的为“滑”;难于分散的为“滞”。可分散性与产品的流型、黏度、黏结性、黏弹性、胶黏性和胶着性等有关。剪切变稀程度较大的产品,可分散性较好。 ②吸收性指产品被皮肤吸收的速度。可根据皮肤感觉变化、产品在皮肤上的残留量(触感到的和可见的)和皮肤表面的变化进行评价,分为快、中、慢三级。吸收性主要与油分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支链和特定的亲合基团等)和组分(如油—水比例、渗透剂的存在等)有关。一般黏度较低的组分易于吸收。 (3)用后感觉是指产品涂抹于皮肤上后,利用指尖评估皮肤表面的触感变化和皮肤外表的观察。这种评价包括在皮肤上产品残留物的类型和密集度、皮肤感觉的描述等。 ①产品残留物类型膜(油性或油腻)、覆盖层(蜡状或干的)、片状或粉末粒子等。

感官评价表

生姜雪梨汁茶:姜汁:雪梨汁=3:7,糖4%,柠檬酸0.09% 表1 外观评价表(总计25分) 表2 气味评价表(总计20分) 评价指标 描述 评分标准 得分 1 2 3 4 5 是否喜欢饮料颜色, 5分 喜欢 5分 5 比较喜欢 3-4分 3 4 可以接受 0-2分 2 2 有无沉淀,5分 无 5分 有,不明显 3-4分 有,明显 0-2分 2 2 2 2 2 有无分层现象,5分 无 5分 有,不明显 3-4分 4 3 4 4 有,明显 0-2分 2 2 颜色均一性,5分 总体颜色均一, 无杂质 5分 5 5 局部少量颜色 有差异,不明显 3-4分 4 4 4 有明显局部颜色差异 0-2分 饮料粘稠度,5分 粘稠度适中 5分 粘稠度较高或不够 3-4分 太稀或太粘稠 0-2分 2 2 2 2 2 总计得分 15 14 15 17 16

表3 滋味评价表(总计35分) 气味 描述 评分标准 得分 1 2 3 4 5 具有雪梨、生姜的清香,10 分 纯正 8-10分 中等 5-7分 7 5 5 香味弱 0-4分 4 4 有其他异味,10分 低 8-10分 10 8 9 9 8 中等 5-7分 高 0-4分 合计得分 17 12 14 14 12 滋味 描述 评分标准 得分 1 2 3 4 5 入口(10分) 有挂口感,清新,爽口 8-10分 挂口感不足,浓度太低 5-7分 5 7 6 5 5 入口感差 0-4分 中口(15分) 混合香味纯正, 甜、酸比例合适, 芳香味浓厚 8-10分 8 8 甜、酸比例不协调, 太酸或太甜 5-7分 7 5 6 存在其他味道 0-4分 余味强度(5分) 浓厚 8-10分 一般 5-7分 5 5 淡 0-4分 4 4 4 余味滞留度(5分) 滞留时间长 8-10分 滞留时间中等 5-7分 5 6 滞留时间短 0-4分 4 3 1 总计得分 21 22 16 20 24

第十七章--化妆品的分析与检测

第十七章化妆品的分析与检测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接触化妆品的人群日益增多,化妆品行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种类日趋繁多,成分日趋复杂,因此化妆品对健康的影响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评价化妆品的四大要素: ①安全性:指暴露与某一特定物质不存在可预见的危害的危险性,或仅存在没有实际意义的可被忽视的危害。 ②稳定性:指的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难易程度。 ③使用性:就是使用这个化妆品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比如美白,补水,保湿,提亮等。 ④有效性:是否满足人们的需求很需要的效果。 二、化妆品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①感官及稳定检测:为提升感官评定的准确性,稳定产品使用,提高使用检验准确率,特制定此流程。包括视觉、味觉、嗅觉。 ②安全性评价:是指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学的理论方法,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的控制措施,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效益。 ③微生物检测:为了更具实用性、先进性、可读性,便于使用者和化妆品行业从业人员参考。 ④重金属检测: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

化妆品的主要品种 护肤用品(乳化体系)洁肤用品(表面活性剂体系) 第一节化妆品的感官及稳定性检测 一、化妆品的感官评价 (1)护肤用品的感官评价 护肤用品的感官评价是通过对其使用性能的测定来评价的,膏霜、乳液类产品的性能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①铺展性:主要指产品在涂抹过程中是否容易铺展,是否容易起白条现象。 ②渗透性:指护肤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其中的油脂、活性成分是否容易渗透进皮肤中。 ③滋润性:指护肤产品赋予皮肤的滋润感。 ④油腻性:指护肤产品在使用中没有过度的油腻感。 ⑤粘起感:指用指头将膏体挑起时的难易程度及此时的膏体形状。 ⑥直接使用感:指膏体在使用时以上各性能指标的情况。 ⑦后期使用性:指膏体在使用10 min以后以上各性能的情况。 (2)洁肤用品及洗发产品的性能评价 洁肤用品及洗发产品的性能评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分散性:在使用过程中样品是否容易分散于皮肤、头发上。 ②泡沫性:产品在使用中泡沫是否丰富、细腻且稳定。 ③易冲洗程度:产品在使用后是否容易漂洗干净。 ④紧绷性:洁肤产品在使用后是否有明显的紧绷感。

面包的感官评定表

面包的感官评定表 姓名:日期: 谢谢大家参加这次的感官评定!现在请大家对下列产品进行感官评定,我们将颜色、形态、食品甜度、咸味、食品气味、食品口感各方面整合为下列表格,遵循从淡到浓,从无到有的原则对产品进行客观评价: 项目分数 形态 (完整、表面光洁、无白粉和斑点:5分) (比较完整、表面比较光洁、无明显白粉和斑点:4分) (较少缺损、较少白粉和斑点:3分) (有明显缺损、有明显白粉和斑点:2分) (有较多明显缺损、有较多明显白粉和斑点:1分) 色泽 (表面呈金黄色和淡棕色,均匀一致,无烤焦、发白现象:5分) (表面呈较浅金黄色和淡棕色,较均匀,无烤焦、发白现象:4分) (表面呈浅金黄色和淡棕色,较均匀,细微烤焦、发白现象:3分) (表面不呈金黄色和淡棕色,不均匀,部分有烤焦、发白现象:2分) (表面不呈金黄色和淡棕色,不均匀,通体有烤焦、发白现象:1分) 气味 (具有强烈面包香味、芳香,无异味:5分) (具有面包香味、芳香,无异味:4分) (具有较淡面包香味、芳香,无异味:3分) (无面包香味、芳香,有较淡异味:2分) (无面包香味、芳香,有强烈的异味:1分) 口感 (松软适口、无未融化的糖、盐粗粒:5分) (比较松软适口、无未融化的糖、盐粗粒:4分) (松软适口、无明显融化的糖、盐粗粒:3分) (较硬、有较多未融化的糖、盐粗粒:2分) (口感很硬、有明显未融化的糖、盐粗粒:1分) 组织 (有强烈弹性、切面气孔大小均匀:5分) (有明显弹性、切面气孔大小比较均匀:4分) (有细微弹性、部分切面气孔大小均匀:3分) (无明显弹性、切面气孔大小不均匀:2分) (无弹性、切面气孔大小极不均匀:1分)

消费者感官评价报告

消费者感官评价报 告 1

专业实习报告 感官评价消费者调查问卷模块 一、实习目的 经过专业实习掌握差别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方案的内容及方案的制定、样品的制备方法、结果的统计及分析方法;掌握标度与类别检验中主要实验方法的原理、步骤、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方法;掌握描述性分析方法的原理、内容、步骤、方法等。 根据消费者调查问卷的结果,判断不同品牌猪肉脯的差异,如颜色、香气、味道、质地等值,从而判断顾客的喜好程度。 二、实习内容 (一)问卷调查的制作 调查问卷大致分为四大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组建调查队伍,选择调查课题,进行探索,提出研究假设,设计调查方案。 我组此次的调查课题为: 两个竞争品牌产品的比较。 在考虑多种实验因素后,确定了”百味林”以及”来伊份”的猪肉脯品尝调查问卷。购买调查所用到的不同品牌猪肉脯。根据这 2

个课题在小组人员事先品尝后讨论,并提出假设,拟定整关于肉脯个问卷的调查方案。在确定并全体经过方案内容及流程后,明确调查人群,组建调查队伍,在受调查人群不知道品牌的前提下进行成对偏爱实验。 在调查阶段,我们先将所需品尝的不同品牌的猪肉脯按组按量分装于餐碟中,然后将问卷分发至调查人群,并将食物随后送上,开始整个调查问卷的过程。按照问卷的内容,调查人群按顺序细细品尝不同肉脯的过程中,对肉脯分别进行:喜好程度、喜好原因、产品质地、产品含油量、产品表面湿润度、色泽、风味、甜度、所用香料的风味水平、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评分与评价,并对不同品牌猪肉脯分别提出改进方面与建议。最终对不同猪肉脯的偏爱程度做出选择。 在整个问卷调查过程完成后,对于所有的问卷用数据统计专用软件进行统计与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并有整个实验小组人员作出实验的总结。 问卷表如下: 3

化妆品的感官评价

化妆品的感官评价与流变学性质的关系 化妆品的感官质量是决定化妆品受消费者喜爱程度的重要方面。如何确定可测定的某些物理性质和一般消费者感官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是化妆品质量评价的重要问题。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感官评价与流变性质的关系。感官评价包括取样、涂抹和用后感觉几个阶段。 流变性质包括黏度、屈服值、流变曲线类型、弹性、黏弹性、触变性等。其方法是在与使用过程相近的切速率条件下,测定相关的流变性质,通过感官分析的评价与测定得到的流变参数比较,确定感官判断鉴别的阈值和分级,最后确立其相关性。 化妆品感官评价的三个阶段如下: (1)取样将产品从容器内取出,包括从瓶中倒出或挤出、用手指将产品从容器中挑出等。在这一阶段需要评价的感官特性为稠度,它是产品感官结构的描述,产品抵抗永久形变的性质和产品从容器中取出的难易程度。可将稠度分为三级:低稠度、中稠度和高稠度。文献上也有黏稠性的感官性质,它是产品致密程度的量度,以在拇指和食指间将产品挤出所需要的力来评估,也分为低、中、高三级。 稠度与样品的黏度、硬度、黏结性、黏弹性、黏着性和屈服值有关。例如,屈服值较高的膏霜,其表观稠度也较大;触变性适中,从软管和塑料瓶中挤出时,会产生剪切变稀,可挤出性较好。这有利于产品的灌装和处理。 (2)涂抹根据产品的性质和功能,用手指尖把产品分散到皮肤上,以每秒两圈的速度轻轻地作圆周运动,再摩擦皮肤一段时间,然后评价其效果。主要包括可分散性和吸收性。 ①可分散性主要是指产品容易从涂抹处分散到面部的其它部位。可根据涂抹时感知的阻力来评估产品的可分散性:非常容易分散的为“柔滑”;较易分散的为“滑”;难于分散的为“滞”。可分散性与产品的流型、黏度、黏结性、黏弹性、胶黏性和胶着性等有关。剪切变稀程度较大的产品,可分散性较好。 ②吸收性指产品被皮肤吸收的速度。可根据皮肤感觉变化、产品在皮肤上的残留量(触感到的和可见的)和皮肤表面的变化进行评价,分为快、中、慢三级。吸收性主要与油分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支链和特定的亲合基团等)和组分(如油—水比例、渗透剂的存在等)有关。一般黏度较低的组分易于吸收。 (3)用后感觉是指产品涂抹于皮肤上后,利用指尖评估皮肤表面的触感变化和皮肤外表的观察。这种评价包括在皮肤上产品残留物的类型和密集度、皮肤感觉的描述等。 ①产品残留物类型膜(油性或油腻)、覆盖层(蜡状或干的)、片状或粉末粒子等。 残留物的量评估分少、中等、多三级。 ②皮肤感觉的描述包括干(绷紧、拉紧、收紧)、润湿(柔软)、油性(油腻)。

感官评定标准操作规程

浙江绿世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感官评定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编号:第03版 QC-G0007-02 1.目的;规范产品感官评定检测。 2.范围:各产品的外观评定,甜叶菊提取物的气味、口味的评定。 3.责任:QC室、检验员 4.内容: 4.1仪器与用具 比色管、铝箔纸、称量瓶、玻璃烧杯、天平、移液管、哇哈哈纯净水(气味评测用新开启),供外观检测用的白色无光纸。 4.2感官对照样及评选小组人员的确定。 4.2.1 外观 评测小组人选:挑选能通过色盲测试的QC人员6-8名,作为外观评测小组人员。 对照样的确定:客户确认的、符合产品质量标准中外观要求的样品。 4.2.2气味 4.2.2.1气味评测小组人员筛选: 4.2.2.1.1参选人员要求。参选人员应不吸烟,较少使用化妆品,无嗅觉方面的其他问题;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够对嗅觉感受进行描述;能及时参加每次评测试验。 4.2.2.1.2参选人员基本嗅觉测试: 4.2.2.1.2.1气味样品选择。以一般常接触的10-15个气味为主,见附件一(1)。 4.2.2.1.2.2气味测试方法。将附件一中气味样品配置成可嗅出的浓度置于比色管中,标记名称,测试人员分别嗅闻并记忆这些气味。休息10-15分钟后,随机抽取5种气味样品,在比色管外包覆铝箔纸并相应编号,由测试人员进行气味辨别和评分,评分结果填入“基本嗅觉测试问卷”表格。

4.2.2.1.2.3气味评测小组人数。在随机抽取的5种气味中,能辨别出至少3种气味的人员可入选气味评测小组,挑选6-10人成立气味评测小组。 4.2.2.2气味对照样的筛选 4.2.2.2.1气味对照样类别。将公司现有甜叶菊提取物按RA含量分为以下三类。 4.2.2.2.2气味对照样评定标准。各类产品的粉末及其10%溶液的气味评价标准。 4.2.2.2.3气味对照样筛选。 气味评测小组对提供的样品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分。 4.2.2.2.4气味对照样判定。评定小组人员对候选的气味对照样进行评分,并填写“甜叶菊提取物气味对照样评测表”,将评定小组人员的评分结果平均,并按以下标准评出气味对照样。 RA97规格。粉末气味平均分小于1.3,溶液气味平均分小于2.0,可作为1类产品气味对照样。

橄榄油感官评价表

感官评价表 缺陷 陈腐的霉味 泥土沉淀物 潮湿的霉味 潮湿味-泥土 酒味-醋味-酸 酸败味 冻伤橄榄果味道 (湿木头味) 其他缺陷 热或灼烧的味道 干草-木材味道 粗粝感 植物水的味道 生蛆的味道 油腻味 盐水味 茅草味 金属味 黄瓜味 正面特性 果味 青涩 成熟 苦味 辛辣味 品尝师姓名品尝师编号 样品编号特征标识 品尝日期 备注

评价报告 样品名称 样品来源 样品描述 评价目的 评价员人数 评价员资质 评价员有无特殊情况 评价结果说明果位中位置 缺陷中位值 缺陷描述 评价结论该油样是/否是特级初榨橄榄油...................... 是/否 若否该油样分类 若是嗅觉-味觉-触觉中位值 该油样的风味描述..................... 风味均衡/风味温和 该油样口感 本次评价是否按照初榨橄榄油感官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是/否若否(包括感官评价条件和步骤等),则描述使用的评价方法........................ 评价小组组长签名: 评价日期和时间:

1.评价前的准备 ——将品尝杯进行编号,及配套表面皿,保持品尝杯温度在28℃±2℃;品尝杯内盛装的样品容量为14~16ml(12.8~14.6g),并配有表面皿 ——准备充足的评价使用的评价表(见附录A表1),如果需要的话,提供相应的使用说明; ——不褪色的墨水笔,不可以使用圆珠笔; ——托盘盛装苹果片和/或水,碳酸水和/或干面包; ——每人一杯常温水; ——打印评价原则说明; ——痰盂。 1.1 样品温度和评价温度 当进行评价时,品尝杯内油样的温度保持在28℃±2℃。这个温度比常温下更容易观察到感官差异。温度不宜过低,因为低温时芳香类化合物不易挥发;温度不宜过高,因为高温下会形成本不属于橄榄油的特殊挥发性物质 橄榄油感官实验室的室温必须保持在20℃~25℃(见COI / T.20/Doc.no 6)。 1.2 评价时间 早上是评价油样的最好时间,因为早上是味觉和嗅觉感知的最佳时期。在餐前,嗅觉和味觉敏感性会增强,而后敏感性会逐渐降低。然而过度的饥饿会分散品尝师的注意力,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分辨能力,因此,建议在早上10:00到中午12:00进行感官评价。 1.3 评价规则 品尝师进行感官评价时建议遵守以下规则: ——当被评价小组组长邀请参加感官评价时,品尝师应能够按时出席; ——评价前30分钟不能抽烟或者喝咖啡; ——在评价时身上不能有任何香水、化妆品和肥皂的气味。必须用无味的肥皂洗手,冲洗干净并干燥,消除所有气味; ——评价前一个小时禁食; ——如感到身体不适,特别是嗅觉或味觉受到了影响,或者有任何的心理因素导致不能集中注意力时,品尝师应中断评价,及时通知评价小组组长; ——当品尝师遵守了以上规则之后,品尝师应安静、有序的进入评价隔间并就座; ——品尝师应当认真阅读感官评价表及评价规则,直到品尝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放松、从容不迫)后再开始评价样品。如果有任何疑问时,应及时并且单独的(不影响其他品尝师的情况下)咨询评价小组组长; 2.感官评价表 品尝师用于评价的感官评价表详见附表1。 每个品尝师应该先闻后尝需要评价的油,将感知到的正面属性或者缺陷用评价表中10cm的线来进行强度划分。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表1 茶叶评分表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X 20%0^水色得分x 10%0^香气得分X 10%0^滋味得分X 50%0^ 叶底X 10% 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 开的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红茶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花杂为下。红碎茶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日照绿茶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龙井茶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铁观音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碧螺春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 普洱茶的叶底:普洱熟茶叶底红褐均匀;普洱生茶叶底肥厚黄绿。 黄山毛峰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 白毫银针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焦斑、焦条:叶张边缘或叶面有局部或全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局部的为“焦斑”,全部烧坏为“焦条”。 枯暗:叶色暗沉无光,陈茶叶底多数如此。

苹果醋的感官评价表

苹果醋饮品的感官评价表 除此之外对于以上产品还有何建议或意见,请详细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你最喜欢的产品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 评分标准 分数 评分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观感(30分) 苹果醋呈金黄色或浅黄色透亮清澈,摇晃起泡不易破并持续时间长,状态均匀一致。 21-30 苹果醋色泽偏深或偏淡,摇晃起泡但持续时 间短。液体状态不均匀。 11-20 苹果醋色泽不均匀有杂色,摇晃起泡少。有肉眼可见较大的颗粒物悬浮,并伴有沉淀 10分以下 气味(20分) 苹果醋具有明显的苹果香气,无异味,香气 浓郁,持续时间内长 14-20 苹果醋有苹果香气但气味淡且持续时间短 6-13 苹果醋基本闻不到苹果香气,且有异味 6分以下 口感(40分) 苹果醋酸甜适宜,有明显果香,味道丰富, 回味绵长。 29-40 苹果醋偏甜或偏酸,滋味润滑,口感柔和 16-28 苹果醋有杂味,回味偏苦、涩,果香不明显, 平淡 15分以下 悬浮物(10分) 有一定的悬浮物,但颗粒很小,几乎看不见 久置后会有沉淀产生。 7-10 有一定的悬浮物。颗粒偏大。 3-6 悬浮物颗粒很大,并有肉眼可见杂质 3分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