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带来全球经济利益的组培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大棚种植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大棚种植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大棚种植业是一种集保护、调控和优化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通过搭建覆盖层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作物产量、质量和抗逆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气候变化对种植业的影响,大棚种植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分析大棚种植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回顾大棚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大棚种植业已成为全球农业领域的重要部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棚种植业国家,其中以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大棚技术最为成熟。
大棚种植业的发展优势在于能够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进行精确控制,提高了作物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
此外,大棚种植业还能够减少土地占用、减少农药使用,并能够实现全年种植,增加农产品的供应。
其次,探讨大棚种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大棚种植业将成为减排的一种重要手段。
未来,大棚种植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大棚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创新型材、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将成为发展的新趋势。
另一方面,大棚种植业与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技术将融合,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另外,大棚种植业还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大棚种植业的未来趋势还包括产业链的扩展和多元化发展。
随着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大棚种植业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蔬菜种植,还将涉及水果、花卉、药材等其他作物的种植。
同时,大棚种植业与农产品深加工和物流配送等环节的融合将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提升附加值。
此外,大棚种植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由于大棚种植业的特性,不受季节和地理限制,可以实现全年供应,因此成为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供应的重要来源。
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变化,大棚种植业将在农产品出口和进口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农业经济的发展。
然而,大棚种植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大棚技术的应用需要专业的人才和高水平的管理,而目前行业人才稀缺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其次,大棚设施的投资成本较高,对农民来说可能是一个门槛。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现状及产业化前景分析

成苗 + 开花株 (万株)
398 443 525 598 678
试管苗 (万株)
18. 7 23. 4 39. 6 78. 1 256. 8
1. 3 组培苗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 3. 1 技术问题 主要是培养基的配方问题和继 代过程中小植株的遗传变异问题 。由于组培技术朝 产业化方向发展 ,经营者们过多考虑自身经济效益 , 而不愿意提供优良品种进行关键技术交流 。由于优 良品种瓶苗难以获得 、品种基数太小 、外植体诱导时 间长等原因导致种苗生产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 1. 3. 2 规模问题 当前许多地方盲目建设组培工 厂 ,使得组培室多而乱 ,效益低下 。科研院所 、示范 园 、乡镇都在搞组培 ,组培规模越来越大 ,但实际利 用率很低 ,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根本无效益可 言 。另外在布局上也不合理 ,简单重复现象严重 。 1. 3. 3 高成本问题 在组培种苗工厂化生产过程 中 ,最突出的问题是成本过高 ,特别是能耗偏高 、投 入资金较大 ,加大了种苗成本 ,导致见效慢 。 1. 3. 4 市场开拓问题 组培苗具有快速 、无毒优 势 ,但是工厂化生产后若没有市场 ,会导致产品积 压 ,生产停止 。长期如此 ,瓶苗将失去生命力 ,最终
草莓果实中所含的鞣化酸具有抗癌效果 ,草莓 易于栽培 、产量高 、经济效益好 ,在江浙一带发展迅 速 。草莓易感染各种病毒病 ,感病果实畸形 、品质 差 ,一般减产 30 %~80 %。对草莓进行热处理 ——— 分生组织培养脱毒 , 种植去病毒苗可增产 15 000 kgΠhm2 ,并且品质提高 。
组织培养技术是农业高新技术中最重要 、最活 跃的领域之一 ,它不仅是农业继续发展的基础 ,而且 是生物技术中应用最广 、最具现实意义的领域 ,被誉 为农业发展史上的第四次绿色革命 ,对解决经济和 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人口增长 、农业资源匮乏 、环境污 染等重大问题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 , 我国组培技术发展迅速 ,许多组培工厂应运而生 ,很 有必要对其现状及产业化前景进行探讨 。
植物组培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家有什么看法?

植物组培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家有什么看法?
本人感觉植物组培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会逐渐朝自动化和智能话发展。
上世纪末,我们国家劳动力成本还相对较低的时候,国外好多公司的组培苗都是闽粤等国内公司代工的,如香蕉苗、蝴蝶兰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许多国内组培公司已经启动了组培操作的自动化进程,好多公司的培养基配制、接种操作等环节都已实现了自动化。
再说智能化,随着IT产业的飞速发展,现在智能化已经普及到了各行各业以及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农业中温室生产甚至大田生产都开始了智能化进程,科技含量更高的组培产业实现智能化也就是必经之路了。
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际间的交换和转移,给保存和抢救有用基因带来了希望。
例如胡萝卜和烟草等植物的细胞悬浮物,在-20~-196 的低温下贮藏数月,尚能恢复生长并且再生成植株。
目前,我国在多个地方建立了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设施。
1.5 在遗传、生理、生化和病理研究上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推动了植物遗传、生理、生化和病理学的研究,已成为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常规方法。
花药和花粉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和纯合二倍体植株是研究细胞遗传的极好材料,在细胞培养中很容易引起变异和染色体变化,从而可得到作物的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等新类型,为研究染色工程开辟了新途径。
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为研究植物生理活动提供了一种极有力的手段。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在植物的矿质营养、有机营养、生长活性物质等方面展开研究,有益于了解植物的营养问题。
在细胞的生物合成研究中,细胞组织培养也极为有用,如查明了尼古丁在烟草中的部位等。
细胞培养为研究病理学提供了方便,如植物的抗病性就可以通过单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进行鉴定,短短几天之内就可以得到鉴定结果。
2 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2.1 组培技术研究进展快速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植物组织培养创始人之一罗士韦教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开展了组织培养的研究以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有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近10多年来其发展更为迅速,全国各地许多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都开展了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对农作物、观赏植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等上千种植物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同时在实践中总结出很多有益的经验,如郑文静等较好地总结了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法;吴毅明等在植物组织培养的环境微生态的研究中,用通透性好的化学纤维、纸卷、蛭石、沙子等代替琼脂作培养基,可有效地改善根际环境,促进小植物生根;刘思九采用的暴露培养法,即在敞口培养器中用特制的粉沫状灭菌材料覆盖培养基和外殖体,使其不受污染,通过特制装置补水,让组培苗暴露在室内空气中生长,其长势优良,不炼苗即可移栽。
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社会进步和增加就业机会的关键。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快速发展,各个产业领域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当前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1. 信息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是当今全球经济中最活跃和最有潜力的部分之一。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推动下,信息技术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同时,各国都把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和推动。
例如,在中国,政府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和创新。
2. 制造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制造业正面临着很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高效生产方式的应用,制造业正在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另一方面,制造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成本上升、环境污染等。
为了保持竞争力,制造业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
3. 服务业服务业是当前全球经济中增长最快、就业机会最多的产业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尤其是社交媒体、在线教育、在线购物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医疗保健、养老等服务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4. 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当前产业发展的热点和亮点之一。
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行业都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新能源产业受到了各国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同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生物医药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总的来说,当前产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
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为各个产业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改革机遇。
同时,面对全球化和环境问题等新形势,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当今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产业高效发展意见

针对当今世界产业发展趋势,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实现产业高效发展。 首先,我们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 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硬件条 件。同时,推动企业联合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关键措施: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苹果产业呈现出向规模化、 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的趋势。在市场方面,消费者对苹果的品质、安全性和口感 有更高的要求,推动了苹果产业的科技化和品牌化进程。在科技方面,现代科技 的进步和应用为苹果产业带来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果实品质等方面的巨大 变革。在政策方面,各国政府加强对苹果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技术引导,为苹果产 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培育优质苹果品牌,提升市场营销能力。要树立品牌意识,通过优质苹 果的宣传和推广,提升消费者对我国苹果的认知度和信赖度。同时,要创新营销 模式,通过网络销售、果园旅游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3、加强政策支持和行业协作。政府应加大对苹果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税 收优惠、贷款扶持等政策措施。同时,加强行业协作,建立苹果产业联合会等组 织,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发展。
与此同时,产业转移也成为了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深入,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寻求更低成本的生 产环境和更大的市场份额。对于我国来说,这一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 战。我们需要在吸引产业转移的同时,注重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以实现产业高 效发展。
在产业智能化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 用,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实现智能化升级。智能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 量,还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体验。在这一趋势下,我国需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推动技术进步,以适应和引领产业智能化的发展。
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是以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建立的一种离体培养技术,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试验技术和基础的研究手段,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
自其诞生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加快组培苗的生长速度,提高其质量,改善其品质,并降低生产成本,国内外的学者将环境控制技术和组培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做了大量研究, 改善组培苗的生长环境。
本文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新技术进行了综述, 介绍了这些新技术的应用现状, 并提出了植物组培技术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 组织培养、新技术、应用现状、发展前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自20 世纪初建立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上不断发展,广泛应用于植物的快速繁殖、品种改良、基因工程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现代农业和医药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但这些传统组培技术, 培育出的苗生长缓慢、污染严重、存活率低等,会导致成本过高, 不利于组培苗的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无法满足市场对高质量低价位组培苗的需求。
随着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一些新的培养方法和技术不断出现,不断将这些问题解决。
1 传统组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植物外植体在组织培养过程中, 许多环境因素如光照、CO2 浓度、温度、相对湿度和培养基组成成分等对试管苗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
在相对密闭的培养容器中,容器内外环境差异极大。
传统组培容器环境特征使得在其内生长的组培苗蒸腾速率下降, 光合作用能力低下, 水和CO2 以及其他营养成分的吸收率低, 暗期呼吸作用增强, 受污染的机会增加导致组培苗的生长缓慢, 损失率高。
另外,驯化阶段的小苗存活率低,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试管苗不生根或生根率低; 外源激素的使用, 可能导致苗的变异, 由此造成繁殖周期不稳定、生产计划难以安排,且传统组培用于灭菌等的能量消耗较大, 所用光源为日光灯, 占用空间大等导致成本费用偏高。
当前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各个产业都在不断地演进和适应新的需求。
以下是几个产业的发展现状:
1. 信息技术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是全球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
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如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推动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 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也在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成为了该产业的两大热点。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开始投入到电动汽车的研发与生产中,并且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也在改变着汽车行业的格局。
3. 清洁能源产业:
清洁能源产业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正迅速发展。
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清洁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应用。
4.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许多国家都受到重视。
包括文化旅游、设计、影视、音乐等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新的动力。
5. 生物科技产业:
生物科技产业涵盖了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被视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向之一。
基因工程、精准医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物科技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有望在医药治疗、农业生产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综上所述,当前产业发展正处于快速变革和创新的时期。
信息技术、汽车、清洁能源、文化创意和生物科技等产业都在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将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够带来全球经济利益的组培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发布日期:2010-10-20 植物组织培养是以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为前提的一项生物技术,也是快速繁殖植物新品种的最重要方法,它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30多年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完善,于60年代形成商业性产业,得到了最广泛应用和产生了较大经济效益。自1960年Morel成功对兰花进行组织培养,目前已发展到大约有35属150种兰科植物可用组织培养技术,现在蝴蝶兰、大花蕙兰、石斛兰、文心兰等可进行兰花工厂化生产。 经过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兰花工业,80年代组培快繁已被认为是能够带来全球经济利益的产业。全世界组培苗的年产量从1985年的1.3亿株猛增到1991年的5.13亿株,现在已超过10亿株。由于组培苗越来越多地被生产者所接受,导致了组培新公司的诞生就像它们繁殖的植株数量一样以指数增长。据估计,目前全球有关生物技术产业的年交易额约为1500亿美元,其中50%~60%与农业有关。植物组培苗的贸易额约占总额的10%,即150亿美元,并以每年15%速度递增。目前已在水稻、小麦、玉米、谷子、高梁、棉花、烟草、大豆、马铃薯、石刁柏、花卉、林木、蔬菜等200多种植物上利用。 如今,通过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建立商业性的生产体系,已成为最具开发前景的产业。 然而组培苗作为科技开发的商品,在国外市场上进行流通,还仅仅是开始,尚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建立高效益的生产性体系,广泛开拓销售渠道以及组培苗的检疫、包装、运输规范化等方面都有待改进。 一、国际组培产业现状 70年代以来,国外组培苗生产发展很快,欧洲许多国家纷纷建立植物繁殖公司,重点是繁殖那些经济价值较高的观赏植物。例如:洋兰、香石竹、丝石竹、扶郎花、月季、杜鹃、百合、大花萱草,安祖花、唐菖蒲、玉簪、蕨类、六出花等30余种。据欧洲及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PPO)1991年公报,西欧国家共有248个植物微繁殖公司。 80年代以来,以商品为目的组培苗生产量以20%-30%的速度递增,年产组培苗在10万株以上的植物微繁殖公司约占50%,年产量大于50万株的公司约占25%,整个西欧年产组培苗达2亿多株。荷兰的许多公司都具有很强的组培苗生产能力,年生产组培苗达6100万株。 以色列的组培苗生产同样发展很快,全国有6个组培公司,其中SHEMI的香石竹种苗公司专门从事香石竹的育种及种苗生产,组培繁殖的技术以及设备均属先进。其他国家如美国Ball园艺公司和IVerson植物园,每年在世界各地组织生产大量组培苗,供市场需求。此外,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组培苗商业化生产极为普遍,特别是热带兰、火鹤芋、玫瑰、香石竹以及各种观叶植物的组培苗,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花卉拳头产品。 应用组织培养进行国际间无性繁殖材料的种质交换,始于20世纪70年代。将植物材料以组培形式保存在培养容器内运输,开展国际间或地区间的种质交换,能够节省时间,节省空间,降低运输成本,尤其能减少因从田间采集种子或其无性繁殖材料携带有害生物的危险性。第一个以组培苗引种的作物是石刁柏,以后,甘蔗、生姜、甘薯及多种花卉等在国际间也采用同样形式进行商品交流。1972年以前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等国,由于线虫、昆虫、病毒等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原因,禁止石刁柏进口,后来随着石刁柏组织培养的成功和病毒指示植物作为检疫手段得到承认,石刁柏开始以试管苗的形式进口。 (1)美国的Wyford国际公司设有4个组培室,并都建有配套的温室,研究和培育出的新品种达1000余个,年产组培苗3000万株。包括观赏花卉、蔬菜、果树及林木幼苗,主要供应本国市场,也有的进入了西欧和日本市场。公司对所有产品中的每个品种,都提供成苗、开花或结果时的精美照片或图片,供顾客欣赏和选购参考。对质量保证、付款方式等问题也有明确的做法,并开展网上订货与付款等电子商务。 (2)以色列的Benzur苗圃25年前就开始从事商业植物组培苗生产,现有的设施包括一座现代化组培室,一个炼苗圃和一个附属的一代球茎生产基地,公司年产组培苗800万株,其中60%的产品由公司直接发售给顾客。产品种类包括香蕉、切花植物和盆栽观叶植物10个属(海芋属、铁角蕨属、花叶芋属、朱蕉属、花叶万年青属、榕属、黄檗属、鹅掌柴属、苞叶芋属、合果芋属等)。公司自己不培育新品种,依靠与育种公司紧密结合,不断推出过经PBR(plant breeder right,植物育种者权力)登记的品种,为育种者和顾客生产各种新品种的组培苗。 以上两个公司都是国际上的知名公司,最大区别是前者靠自己培育出新品种,后者依靠其他育种公司的新品种发展生产。但是在发达国家,植物组培苗的生产成本与效益的维持已开始出现困难,导致近年来该产业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出现停滞现象。以美国尤为突出,由于昂贵的动力成本,组培设施的生产能力只有一半被利用。反之,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工资能够生产出低成本的试管植物,尽管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但产量及生产规模却增加很快,如印度1988年组培苗的产量仅500万株,到1996年已跃升到1.9亿株,企业数量相应地从4家发展到75家,其生产设备的先进程度能与世界领先的荷兰、美国相媲美。 (3)印度AVT生物技术实验室成立于1984年,是印度建立的第一个商业性植物组培实验室。它现在的生产能力是年产800万株植物,设备情况是无菌室面积612m2,生长室(培养室)面积1928m2,接种工作台56个,雇员120人。其产品出口到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美国、荷兰、德国、匈牙利、西班牙、以色列、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产品种类包括香蕉、菠萝、枣椰、咖啡、划莓、马铃著、葱、石刁柏、泡桐、桉树、榕树和30多个属(亮丝草属、海芋属、山姜属、六出花属、花烛属、花叶万年青属、捕蝇草属、百合属、扶郎花属、苣苔花属、毛茛属、绣球属、补血草属、万寿菊属、兰属、天竺葵属、黄檗属、杜鹃花属、千里光属、苞叶芋属、合果芋属、柚木属、香果兰属等)的观赏植物。上述每一种植物的组培苗,哪一年向哪一个国家出口了多少,公司都有详尽的资料介绍,透明度很高。出口的组培苗也有良好的质量控制和销售系统,发往欧美和远东的经过包装的产品,都可以在48h内空运到。 (4)印度Harrisons Malayalam有限公司是另一个附属于大型企业集团的商业性植物组培工厂,其母公司是印度最大的天然橡胶公司和印度南方第二大茶叶公司。这个组培工厂雇用人员数为100人,每天两班倒,自1992年以来每年生产组培植物400万株,大部分是花卉植物与观叶植物,销往国外。在经营方式上,可供应试管苗,并承诺根据合同,为外单位秘密进行育种材料的微繁殖,保护育种者应有的权益。 (5)马来西亚的热带实验室与温室苗圃,堪称是合理开发利用本国植物资源的典范。他们在国家林业行政部门的协助下,人工快繁本地区珍稀植物,尤其是猪笼草属热带植物,这一方面减轻了野生资源受破坏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为本地区人民创造了就业机会。他们可供应猪笼草属80多个品种的小苗,这些小苗都是从组培瓶中取出后又在温室里驯养了3~6个月的裸根苗,株高一般达十几厘米,报价在每株10~80美元不等,某些珍稀品种报价高达125美元。 二、我国组培产业现状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在我国也得到广泛应用,其配套技术的成熟及普及性,在国际上都居先进水平,上至中央和省级研究单位、大型花卉公司,下至村、乡级农业技术单位都能够组培生产各种花卉种类及品种。由科研单位完成的花卉病毒病快速检测技术;花卉脱毒种苗培育技术;通过不同浓度灭菌液处理,提高外植体入瓶率技术;筛选不同培养基提高外植体增殖率技术;调整环境因子促进组培苗健壮生长及提高生根率技术;探讨不同试管苗玻璃化、畸形化、黄化、变异等形成机理及预防办法技术;研究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花卉组培苗移栽技术;不同花卉种类需求的基质类型技术;环境调控及过渡苗培育设施技术;组培苗的栽培技术;组培苗的包装、储运及销售措施等实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促成这一常规生物技术在花卉种苗的生产供应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中国组培快繁应用最好的在两广、海南、云南。两广、海南以香蕉、甘蔗和花卉为主,云南以花卉为主。我国八十年代初,国家科委和广西自治区联合投资完成了第一个甘蔗试管苗工厂,年产达200万株,推广面积21万亩,比对照每亩增产1.9吨,增加产值8000万元/年,近年来,两广在试管繁殖香蕉方面也达到产业化,产量有数千万株,广大农户已普及,每年种植试管苗,并出口国外,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八十年代初,国家科委和广西自治区联合投资完成了第一个甘蔗试管苗工厂,年产达200万株,推广面积21万亩,比对照每亩增产1.9吨,增加产值8000万元/年,近年来,两广在试管繁殖香蕉方面也达到产业化,广大农户已普及,每年种植试管苗,并出口国外,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广州对100多个花卉观叶植物进行组织培养,种苗公司生产50多个品种年产500万苗,在华南地区建立150多家组培公司,组培苗在华南所占份额由10%提高到60%。 茎尖培养脱病毒技术以及离体快繁技术已趋成熟,建立了一批工厂化试管苗繁育基地,在马铃薯、草莓、香蕉、甘蔗、桉树、杨树以及一些花卉上已有商业化的试管苗生产体系,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形成了“兰花工业”、“香蕉工业”。如从1986年到1992年春,我国香蕉主产区的香蕉组培苗栽培总面积达18万多hm2,与对照相比,组培苗一般可增产30%~50%。仅2000年,全国香蕉组培苗商品量达1亿株左右,占全国商品组培苗总量的2/3。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脱毒苗增产可达60%,脱毒种苗的生产也越来越被知名企业看好,如百事可乐公司投资在中国农科院建立的脱毒种薯组培生产车间。据2000年12月在兰州举行的植物组培效益与前景高级研讨会报道,目前我国约有2000个组培室,在上千种植物中建立了组培再生技术,年产组培苗几亿株。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人员停留在重研究、轻转化、重论文、轻效益的旧思维模式上,只重视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而较少考虑市场的需求,对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至今还有认为既搞科研又搞经营太累,甚至是不务正业的意识。其次,科技主管部门的研究经费太多投入在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器官分化和试管再生的前期基础研究上,而对中试和进一步产业化的投入则远远不足。相反,国外发达国家在实验研究、开发推广和生产试验上的经费投入之比为1:10:100。因此导致致我国目前植物组培的产业化程度不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试管苗的年产量约为0.5亿株,与发达国家或花卉产业发展快的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带动我国组培苗商品化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为外方提供“组培苗代加工”业务。外方提供新培育的无病毒植物种源,经过我国组培快速增殖后成为商品苗,再返销国外。这种三角关系为我国组培技术与国际接轨,使我国组培苗成为国际性商品提供了极好的机遇。目前,我国为国外代加生产或直接出口的组培苗品种有百合、玉簪、大花萱草、唐菖蒲、丝石竹、菊花、蕨类,热带兰、勿忘我、扶郎花、金线莲、小蔓长春藤、甘蔗、香蕉、安祖花、观音莲、花叶芋、竹芋、银苞芋、橡皮树、榕树、翡翠、凤梨、万年青、朱蕉、非洲紫罗兰、金边瑞香、彩色马蹄莲、芦荟等多种观赏植物。 当今,在劳动力成本已成为发达国家降低试管苗生产成本的重要制约因素前提下,组培产业的东移(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和南移(拉美国家)将成为一大趋势。我国在地理气候,植物资源及技术储备上,有许多条件与印度相似。我们应该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品,近期以国内市场为主,不断研究培育及引进筛选国际流行新品种,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我国组培产业规模化发展,提高组培产业规模化发展,提高组培技术成果的商业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