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学案

西北地区学案
西北地区学案

中国西北地区学案

编者:陆如良审稿:

【学习目标】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本区域在西部大开发中前景和条件分析;

【自主预习】填图训练

读“西北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F

E

(1)画出画出90°E 、100°E和40°N

(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 山脉

B 平原

C 山脉

D 盆地

E 高原

F 盆地

(3)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本区的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演变规律大致为:、、,请分析原因。

【合作探究】

1、找出西北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并评价其主要自然区位条件。

2、西北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3、本区域在西部大开发中条件分析。

【典例评析】

1、(2009·东北师大附中3月)读“新疆河流和城市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新疆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河流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地农产品(如葡萄和哈密瓜等)质地优良,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疆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可知,城市大多沿河分布。新疆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多为内流河。新疆气候干旱,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农产品质地优良。土地荒漠化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依托河流、绿洲和交通线分布(或答:水源有保证的地方,如绿洲,河流沿岸。答城市数量少,城市之间空间距离大等,也可)(2)多为内流河(或以内流河为主);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流短小;多以冰川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4)土地荒漠化绿洲减少,向河流上游迁移;草场退化等。

2、(2009·山西太原5月)2008年中国“十大新天府”评选中,“伊犁河谷”以独特的魅力名列第三。读下面新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单位:mm)(图一)及伊犁河谷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一中甲所在地形区的名称,并分析其降水量稀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形态、地势和分布格局等方面描述伊犁河谷地区(图二)的地形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一简要分析伊犁河谷地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明地形对伊犁河谷地冬季气温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伊犁河谷地种植冬小麦的自然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新疆西部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原因,能很好地锻炼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题,可依据乌鲁木齐与甲的位置来判断,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侧,则甲为准噶尔盆地;第(2)题,结合图二获取区域特征,注意题中提示从形态(三角形)、地势(高低起伏),以及分布格局三方面分析;第(3)题,“西域湿岛”说明降水多,深居内陆而降水较多,且图中显示降水西多东少,结合新疆西部水汽来源于大西洋,在此形成地形雨分析即可;第(4)题,冬季受偏北风影响大,而河谷地带受北侧山地阻挡,使冷空气影响较小而气温较高;第(5)题,从气候(气温、降水)、水源、地形和土壤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1)准噶尔盆地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之地形闭塞,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降水稀少(2)伊犁河谷是由西北——东南走向的北天山山脉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南天山山脉夹峙形成的西部宽、东部窄,西低东高,向西敞开的三角形区域;近东西走向的中天山山脉又将其分割成山脉、河谷(盆地)相间的格局(3)伊犁河谷虽然远离海洋,但其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有利于接纳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形成山地降水,从而成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湿岛”(4)因地处谷地,冬季天山阻挡和削弱了南下的北方冷空气,使得气温较周边地区高(5)冬暖利于小麦安全越冬,较丰富的降水和地表水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水源,谷地气(盆地)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巩固练习】

(2007·唐山12月)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4题。

1.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2.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渡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4.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2009·唐山2月)读塔里木盆地图(下图),回答5~7题。

5.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A.洪水泛滥B.坡地开发C.交通线增多D.荒漠范围扩大

6.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 A.网状分布B.“之”字型分布C.点状分布D.环状分布

7.影响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光照C.水源D.土壤

【参考答案】

1.【解析】A是宁夏平原地区,气候干旱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同时又有黄河便利的灌溉水源,所以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基地。

【答案】 A

2.【解析】当地大量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过程中,由于不注意节约用水而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使地下水位不断抬高,从而水把地下的盐类物质带到土壤表层;而宁夏平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区,蒸发量大,这样水被很快蒸发了,而带到表层的盐类物质就在土壤表层不断积累,从而形成明显的盐碱化现象。

【答案】 C

3.【解析】B处原为半干旱的草原牧区,现变为一片沙漠,应考虑草原牧区变为沙漠的人为原因;草原牧区主要是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为荒漠,有一部分旱地农垦区则由于过度开垦而植被破坏,出现荒漠化。AB选项都是自然的变化,不属于人为原因;C不会出现荒漠化。故选D。

【答案】 D

4.【解析】从图中看,该地带镍、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同时临黄河且处在地势落差大的河段、有丰富的水电资源,而有色金属冶炼需要大量廉价的水电保证。故该地带必然利用优势条件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工业。

【答案】 D

5.【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地区,向地势高处移动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水源。下游地区水资源减少是荒漠化现象所致,故选D正确。

【答案】 D

6.【解析】从图中交通线的分布可以直接读出交通线呈环状分布。【答案】 D

7.【解析】塔里木盆地处于干旱地区,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是水源。【答案】 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