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远动信息的自动监测和控制教学内容

电力系统远动信息的自动监测和控制教学内容
电力系统远动信息的自动监测和控制教学内容

电力通信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对称稳定情况下,输电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各种运行状态与运行参数值变化范围。

2.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掌握电力系统潮流分布的概念。

3.加深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内容的理解,使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原理与说明

现代电力系统电压等级越来越高,系统容量越来越大,网络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仅用单机对无穷大系统模型来研究电力系统,不能全面反映电力系统物理特性,如网络结构的变化,潮流分布,多台发电机并列运行等等。

“PS-5G型电力系统微机监控实验台”是将五台“WDT-ⅢC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的发电机组及其控制设备作为各个电源单元组成一个可变环型网络,如图4所示:

图4 多机系统网络结构图

此电力系统主网按500kV电压等级来模拟,MD母线为220kV电压等级,每台发电机按600MW机组来模拟,无穷大电源短路容量为6000MV A。

A站、B站相联通过双回400km长距离线路将功率送入无穷大系统,也可将母联断开分别输送功率。在距离100km的中间站的母线MF经联络变压器与220kV母线MD相联,D站在轻负荷时向系统输送功率,而当重负荷时则从系统吸收功率(当两组大小不同的A,B负荷同时投入时)从而改变潮流方向。

C站,一方面经70km短距离线路与B站相联,另一方面与E站并联经200km中距离线路与无穷大母线MG相联,本站还有地方负荷。

此电力网是具有多个节点的环形电力网,通过投切线路,能灵活的改变接线方式,如切除XL C线路,电力网则变成了一个辐射形网络,如切除XL F线路,则C站、E站要经过长距离线路向系统输送功率,如XL C、XL F线路都断开,则电力网变成了T型网络等等。

在不改变网络主结构前提下,通过分别改变发电机有功、无功来改变潮流的分布,可以通过投、切负荷改变电力网潮流的分布,也可以将双回路线改为单回路线输送来改变电力网潮流的分布,还可以调整无穷大母线电压来改变电力网潮流的分布。

在不同的网络结构前提下,针对XL B线路的三相故障,可进行故障计算分析实验,此时当线路故障时其两端的线路开关QF C、QF F跳开(开关跳闸时间可整定)。

三、实验项目与方法

1.网络结构变化对系统潮流的影响

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即各发电机的运行参数保持不变,改变网络结构,观察并记录系统中运行参数的变化,并将结果加以比较和分析。

实验方案同学们自己设计,并记录下各开关状态。

2.投、切负荷对系统潮流的影响

在相同的网络结构下各发电机向系统输送一定负荷,投入各地方负荷LD A、LD B和LD C。观察并记录系统中运行参数的变化并将结果加以分析和比较。

网络结构和各发电机输出功率大小由同学们自己设计,并记录下各开关状态。

表7-3 投地方负荷前

表7-4 投地方负荷后

注:LD A负荷的性质可以通过台后三刀三掷开关切换。即纯电阻负荷,感性负荷,纯电感负荷。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数据,分析比较网络结构的变化和地方负荷投,切对潮流分布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附录一:WDT-ⅢC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装置简介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是一个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多功能实验平台,它由发电机组、实验操作台、无穷大系统等设备组成。如附图1所示,发电机与无穷大之间采用双回路输电线路,并设有中间开关站,通过中间开关站和单回、双回线路的组合,使发电机与无穷大系统之间可构成四种不同联络阻抗,供系统实验分析比较时使用(如第三章图2所示)。

附图1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外形图

1.发电机组

它是由同在一个轴上的三相同步发电机(S N=2.5kV A,V N=400V ,n N=1500r.p.m ),模拟原动机用的直流电动机(P N=2.2 kW,V N=220V )以及测速装置和功率角指示器组成。直流电动机、同步发电机经弹性联轴器对轴联结后组装在一个活动底盘上构成可移动式机组。具有结构紧凑、占地少、移动轻便等优点,机组的活动底盘有四个螺旋式支脚和三个橡皮轮,将支脚旋下即可开机实验。

2.试验操作台

它是由输电线路及保护单元、功率调节和同期单元,仪表测量和短路故障模拟单元等组成。

输电线路采用具有中间开关站的双回路输电线路模型,并对其中一段线路设有“YHB-A 微机保护装置”,此线路的过流保护还具有单相自动重合闸功能。

功率调节和同期单元,由“TGS-03B微机调速装置”、“WL-04B微机励磁调节器”、“HGWT-03B微机准同期控制器”等微机型的自动装置和其相对应的手动装置组成。

仪表测量和短路故障模拟单元由各种测量表计及其切换开关、各种带灯操作按钮以及

观测波形用的测试孔和各种类型的短路故障操作等部分组成。在做电力系统试验时,全部的操作均在试验操作屏台上进行。

3.无穷大系统

无穷大电源是由15kV A的自耦调压器组成。通过调整自耦调压器的电压可以改变无穷大母线的电压。

试验操作台的“操作面板”上有模拟接线图、操作按钮和切换开关以及指示灯和测量仪表等。操作按钮与模拟接线图中被操作的对象结合在一起,并用灯光颜色表示其工作状态,具有直观的效果。红色灯亮表示开关在合闸位置,绿色灯亮表示开关在分闸位置。

本试验装置主要是为开设与电力系统运行(稳态及暂态)有关的教学实验而设计的。虽然试验装置中的发电机、原动机、励磁系统及输电线路,并未按与大型实际电力系统的相似条件来,进行物理仿真,然而,它们不失为一个真实的“一机—无穷大”的简单电力系统,并且可以定性地、反复地、直观地实验,观测实际电力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而且由于小型发电机与大型发电机参数(标幺值)的差别。在实验中可以观测与教科书中对大型发电机所作的分析差别,这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特性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研究能力的培训和训练。

附录二:同步发电机组启动和建压操作简介

实验前首先检查WDT-ⅢC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同步发电机组、感应调压器是否具备开机条件,符合要求后合试验台上“操作电源”开关,此时反映各开关位置的绿色指示灯亮,同时4台微机装置上电,数码管均能正确显示。

1.开机方式选择

在试验台的“TGS-03B微机调速”装置中有三种开机方式供选择,即“模拟方式”、“微机自动方式”、“微机手动方式”。

(1)当选择“模拟方式”时,应首先将指针电位器调至零,然后合上“原动机开关”再顺时针旋转指针电位器,当发电机旋转之后,应观察机组稳定情况,然后缓慢加速到额定转速。

(2)当选择“微机自动方式”时,先合上“原动机开关”,然后按下“停机/开机”按钮,此时“开机”指示灯亮,“停机”指示灯灭,发电机组自动增速到额定转速。

(3)当选择“微机手动方式”时,先合上“原动机开关”,然后按下“停机/开机”按钮,指示灯同样对应转换,按下“增速”按钮,可以看到控制量的大小,监视发电机转速,直至将发电机调整为额定转速。

(4)本装置可实现“微机自动”与“微机手动”方式的自由切换,在“模拟方式”下可自由切换到“微机方式”,在“微机方式”下通过调节指针电位器观察平衡灯也可在不关机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切换到“模拟方式”。

2.励磁方式选择

在试验台上有一个“励磁方式”切换开关,它可选择三种励磁方式,即“手动励磁方式”、“微机它励方式”、“微机自并励方式”。

(1)当选择“手动励磁方式”时,应先将“手动励磁”调节旋钮反时针旋到零,然后合上“励磁开关”,顺时针调节“手动励磁”旋钮增加励磁电压,在维持发电机为额定频率时,增加励磁电压,使发电机为额定电压。

(2)当选择“微机它励”或“微机自并励”时,微机励磁调节器选择“恒U F”运行方式,然后合上“励磁开关”,松开“灭磁”按钮,调节器自动起励至给定电压。

3.无穷大电流和线路开关操作

(1)合上无穷大电源“系统开关”。观察“系统电压”表是否为实验要求值,调整自耦调压器的把手,顺时针增大或逆时针减少输出至无穷大母线的电压,调整到实验的要求值(一般为380V)

(2)合上线路开关“QF1”和“QF3”则发电机的母线上得电,此时可以从微机准同期控制器上观察到系统的频率和电压,同时也能看到发电机的频率和电压。

4.同期方式选择

在试验台上有一个“同期方式”切换开关,它提供三种同期方式供选择,即“手动同期方式”、“全自动同期方式”、“半自动同期方式”。

(1)当“同期方式”选择为“手动”方式时,则“发电机开关”两侧的电压施加到“同期表”上,根据“同期表”中的“电压差”和“频率差”调整发电机的转速和电压,使之接近为零。然后,在“相角差”趋向零时的“导前角”时间合闸,即发电机与系统并列。

(2)当“同期方式”选择为“全自动”方式时,然后按下“微机准同期控制器”上的“同期命

令”,则发电机“调频”、“调压”和“合闸出口”均由微机准同期控制器完成。

(3)当“同期方式”选择为“半自动”方式时,则准同期控制器通过指示灯的亮或者熄,指示实验人员进行“升压”、“降压”、“增速”、“减速”操作。当合闸条件满足时,准同期控制器发出合闸命令,实现同步发电机同期并列操作。

说明:有关实验中的接线方式改变及操作位置、参数整定等,以及注意事项,在《WDT-ⅢC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使用说明书》中已作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学生在实验前,必须先认真阅读该《使用说明书》方可进行实验。

高速铁路接触网隔离开关远动控制技术的研究

高速铁路接触网隔离开关远动控制技术的研究 摘要:本文对高速铁路接触网隔离开关远动采用的控制方式及实际运行中开关误动、拒动、无显示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接触网隔离开关远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远动控制的改进措施,提高了可靠性。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远动、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ed a fully analysis about the control mode of the remote control system of the OCS electric isolating switch in the high speed railway, further more, the author investigated the rooting cause of incorrect tripping and misoperation of the electric isolating in practice. In line with the weakness of electric isolating,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ment were proposed. It was proved that those measurement can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mote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high speed railway; overhead contact system(OCS); electric; isolating switch; remote control 一、概述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供电远动技术逐步成熟,可靠性明显提高,但接触网隔离开关远动依然不稳定,特别是供电运行中曾经出现误动(误分、误合)现象,在接触网故障处理过程出现开关拒动现象,成为供电设备运行的安全隐患,是供电远动系统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二、接触网隔离开关远动现状 目前接触网隔离开关远动控制主要有两种型式,一种是通过控制操作机构电源直接控制隔离开关(简称直接控制),一种是通过光缆传输控制信号操作隔离开关(简称光纤控制)。两种控制原理如下:

ISO27001系统访问控制程序

ISO27001系统访问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规范IT信息科技部对各系统的访问控制,预防对系统的未授权的访问特制定此文件。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IT核心系统及外围系统的维护、登录与管理。 3 相关文件 《口令管理规定》 4 职责 4.1 副总经理负责核心系统及外围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指导。 4.2 中心机房管理员负责中心机房的维护、运行及管理。 4.3 信息科技部其他人员配合中心机房管理员的工作。 5 程序 5.1 各系统安全登录程序 5.1.1 由中心机房管理员对登录程序应进行检查确保登录程序满足如下要求: (a)不显示系统或应用标识符,直到登录过程已成功完成为止; (b)在登录过程中,不提供对未授权用户有帮助作用的帮助消息; (c)仅在所有输入数据完成时才验证登录信息。如果出现差错情况,系统不应指出数据的哪一部分是正确的或不正确的;

(d)限制所允许的不成功登陆尝试的次数(推荐3次)并考虑: 1)使用策略或其他手段记录不成功的尝试; 2)在允许进一步登录尝试之前,强加一次延迟,或在没有特定授权 情况下拒绝任何进一步的尝试; 3)断开数据链路链接; 4)如果达到登录的最大尝试次数,向系统控制台(或向中心机房管 理员)发送警报消息; 5)结合口令的最小长度和被保护系统的价值(风险评估的结果或内 部存储信息的价值)设置口令重试的次数; (e)限制登录程序所允许的最大和最小次数。如果超时,则系统应终止登录; (f)在成功登陆完成时,显示下列信息: 1)前一次成功登陆的日期和时间; 2)上次成功登陆之后的任何不成功登陆尝试的细节; (g)不显示输入的口令或考虑通过符号隐蔽口令字符; (h)不再网络上以明文传输口令。降低口令被网络上的网络“嗅探器”捕获的可能。 5.1.2 登录程序满足上述要求后,任何核心系统或外围系统的登录操作应被相关负责人授权方可进行登录。 5.1.3 相关职能人员得到授权后,对核心系统或外围系统操作完毕后必须将系统至于登录状态或注销当前用户将系统至于登录状态,防止未授权访问发生的可能。 5.1.4 其他部门人员因业务需要,需登录信息科技部核心系统或外围系统时,必须由中心机房管理人员全程陪同。 5.2 用户身份标识和鉴别 5.2.1 IT信息科技部应确保所有业务人员在登录核心系统或外围系统时每名业务人员应有唯一的、专供个人使用的用户ID及口令。

信息系统一般控制审计上

信息系统一般控制审计(上) (来源:《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09-12) 编者按: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编制财务报表,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必须考虑信息技术的影响。同时,信息化也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带来革命性变化。为了帮助注册会计师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资助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研究编写了《信息系统环境下的财务报表审计》一书,即将出版。本刊约请作者加以摘编,分期连载,以飨读者。 注册会计师在完成信息系统审计工作计划之后,就要进入信息系统审计的执行工作。我们将对信息系统审计的执行工作从信息系统一般控制、应用控制和数据三个领域分别阐述。 信息系统一般控制是整个信息系统审计的基础和内核,对被审计单位的应用控制和数据保驾护航,对整个财务报表产生普遍性的影响。如果信息系统一般控制没有得到有效设计或运行,依赖于其上的自动控制和手工控制就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无法对财务报表提供有效的支撑。因此,如果信息系统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均在审计范围内,我们一般应该先安排执行信息系统一般控制的审计工作。在大致确保一般控制整体有效的前提下,再进行相关的应用控制审计的执行工作。如果一般控制整体无效或部分无效,我们需要评估无效的控制点对依

赖其上的应用控制的影响,确认是否仍然可以依赖该应用控制点,以及在此背景下该应用控制点的审计策略和方法是否需要有所调整。 简言之,应用控制是否有效并可以被依赖、以及如何测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般控制的有效性。因此,信息系统一般控制审计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系统建设 (一)系统建设活动中与审计相关的特定风险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需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建设活动可能对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例如,信息系统建设活动是否与财务报表相关?相关程度如何?如果新建的信息系统与财务报表不相关(如工程辅助设计系统),注册会计师并不需要将其纳入审计范围。反之,注册会计师需要进一步考虑系统建设活动中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特定风险,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系统建设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审计风险

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内容

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内容 信息技术运行维护(简称:IT 运维)是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对系统主要提供维护和技术支持以及其它相关的支持和服务。运维阶段包括对系统和服务的咨询评估、例行操作、响应支持和优化改善以及性能监视、事件和问题识别和分类,并报告系统和服务的运行情况。 一、运维服务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基础服务 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营,必须提供的基础性的保障和维护工作。 2、性能优化服务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运营过程中,各项应用(硬件基础平台、系统平台、存储平台、应用系统平台、安全平台等)、各项业务的性能、效能的优化、整合、评估等服务。 3、增值服务 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的高效能、高效益,最大限度的保护并延长已有投资,在原有基础上实施进一步的应用拓展业务。 二、运维主要服务工作方式主要包括响应服务、主动服务两类。 1、响应式服务

响应式服务是指,用户向服务提供者提出服务请求,由服务提供者对用户的请求做出响应,解决用户在使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解决系统相关故障。 响应式服务采用首问负责制。第一首问为本单位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负责接受用户服务请求,并进行服务问题的初步判断。如果问题能够解决则直接给客户反馈,否则提交到首问服务外包商。对于明确的问题,信息中心将问题直接提交到相应的服务外包商。 首问外包服务商在信息中心的支持下,负责对问题进行排查,力争将问题精确定位到某具体环节。问题定位后将其转发给相应的服务外包商。如果问题范围较大,涉及到多个服务外包商时,由信息中心进行协调,在首问外包服务商统一指导下进行联合作业,直至问题解决完毕。 问题处理完成后,由责任服务外包商、首问服务外包商填写相应服务表单,并由首问外包服务商提交给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再向最终用户反馈。 服务外包商首先通过电话/电子邮件/远程接入等手段进行远程解决,如果能够解决问题,则由工程师负责填写服务单,季度汇总后提交信息中心签字备案。 远程方式解决无效时,服务外包商工程师进行现场工作。根据故障状况,工程师现场能解决问题的,及时解决用户的问题;如不能,则由信息中心协调其他相关服务外包商进行

运动控制系统

第一章 1. 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控制理论、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等多门学科 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2. 信号检测:电压、电流、转速和位置等信号 信号转换:电压匹配、极性转换、脉冲整形等 数据处理:信号滤波 3. 转矩控制是运动控制的根本问题 要控制转速和转角,唯一的途径就是控制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使转速变化率按人们期望的规律变化。 4. 磁链控制同样重要 为了有效地控制电磁转矩,充分利用电机铁芯,在一定的电流作用下尽可能产生最大的电磁转矩,必须在控制转矩的同时也控制磁通(或磁链)。 5. 恒转矩负载:位能性、反抗性 第二章 1. 2. 三种调节电动机转速的方法:(1)调节电枢供电电压; 主要 (2)减弱励磁磁通; (3)改变电枢回路电阻。 3. 直流调速系统用的可控直流电源:a. 晶闸管整流器-电动机系统 V-M b. 直流PWM 变换器-电动机系统 晶闸管整流器-电动机系统 V-M 4. 在理想情况下,U d 和U c 之间呈线性关系: (2-1) 式中, U d ——平均整流电压, U c ——控制电压, K s ——晶闸管整流器放大系数。 5. 抑制电流脉动的措施: (1)增加整流电路相数,或采用多重化技术; (2) 设置电感量足够大的平波电抗器。 6. 当电流波形连续时,V-M 系统的机械特性方程式 式中,C e ——电动机在额定磁通下的电动势系数 7. 在电流连续区,显示出较硬的机械特性;在电流断续区,机械特性很软,理想空载转速翘得很高。 8. 电流断续区与电流连续区的分界线是 的曲线,当 时,电流便开始连续了。 9. 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的放大系数和传递函数 Φ -= e K IR U n c s d U K U =N e d d d e K R I R I U C n φ-=-=0 d 0U )(1N e e K C φ=32πθ=32πθ=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探析 温进荣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探析温进荣 发表时间:2019-07-19T13:42:27.8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温进荣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面向现代化的方向进行建设,我国的经济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国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升。 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面向现代化的方向进行建设,我国的经济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国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升。但也正是在这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用电需求量也在逐步上升。所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用电安全是电力系统运行中重要的环节。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被研制并广泛应用,它的出现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对电网运行信息进行采集、监视和对运行状态进行控制。本文研究了这种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突出特点,探讨了应该怎样对这种技术进行改造。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 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整个电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技术,它是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电力自动化技术可以帮助调控人员对电力系统进行远程操控,可以监视电网的运行状态以及对它的安全性进行在线分析预控。因此,加强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力度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网运行水平并减轻调控人员的工作强度,相关的专业人员熟知此项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运行维护水平。 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必要性以及它的功能特点 1.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必要性 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这也迫切要求电力系统网络迅速发展壮大并安全、优质、经济、可靠运行,但是整个复杂的电力系统只有靠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才能实现对电网的有效监视、判断、分析、遥控(遥调)或自动控制,必须要使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才能够确保电网正常运行供电,所以这就需要电力调度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对其进行研究和深化应用。 1.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功能特点 1.2.1能够对电力网络进行安全分析 自动化控制技术网络分析包括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静态安全分析、灵敏度分析等功能,网络分析功能是电网调度自动化控制系统重要功能模块,为调度员提供快速简便的计算分析手段,是调度运行值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快速、准确计算的同时,有效地协助调度员及时掌握电网危险点,以便及时采取预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1.2.2变电站集中监控功能应用 变电站集中监控功能是监控员实时掌控所辖变电站设备运行工况的主要手段。实现设备运行信息的分类、分站、分电压等级的汇总与现实,并通过颜色、声音、文字等多种手段进行提示预警及远方遥控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向监控员提供当前变电站真实运行情况及故障异常情况下设备遥测、遥信信息,能够有效提升监控工作效率,缓解监控员工作压力,使监控功能成为调度的“眼睛和耳朵”,进一步提升变电站集中监控安全运行水平。 1.2.3自动电压控制功能应用 自动电压控制(A VC)应用是在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保证电压和功率因数合格,并尽可能降低系统因不必要的无功潮流引起的有功损耗。A VC从网络分析应用(PAS)获取控制模型、从电网稳态监控应用(SCADA)获取实时采集数据并进行在线分析和计算,对电网内各变电站的有载调压装置和无功补偿设备进行集中监视、统一管理和在线控制,实现全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闭环运行。 1.2.4能够有效的降低运行成本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基础上,还能够保证整个系统在运行时的经济实用,保证电力有效性,防止浪费,从而节省了成本。 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随着电力系统科技迅猛的发展,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大运行”体系建设需求,电力公司非常注重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发及使用,并依托此技术实现省、地、县一体化运行,下面就让我们对以下几种不同阶段的自动化技术的使用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2.1电力调度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此种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就是在电力系统运行时对其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再通过各分布点的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且根据这些数据分配所要负责的工作,在该技术下,电力系统会非常流畅的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很少出现事故,而且它的通用性比较广泛适应能力比较强,会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更安全,因此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十分受欢迎。 2.2能量管理系统的应用 该种系统的应用好处就是它具有很强的实时性以及开放性,这种系统的运行主要用系统中的卫星参与进行实时检测,从而保证运行的时效性。除此之外,人还可以与系统进行互动,以便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另外,此系统的其他几个功能也能够帮助电力系统更好的工作更好的运行,目前此种能量管理系统多应用于广州北京等几个城市。 这种管理系统是南京一家企业研制出来的,这种应用的具体操作以及它的特点结合了以上两种系统的优点,它既能够对数据进行收集并且整理,又可以对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调控整个运行过程。这些是其他系统不能够做到的,除了这些特点,它的技术以及性能也比较突出,所以在使用时受到了广大电力企业的喜爱。 2.3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应用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配置实时监控与分析、调度计划、调度管理及省地一体化、地县一体化系统应用功能,横向上,通过统一的基础平台实现三类应用的一体化运行;纵向上,通过基础平台实现省、地、县调系统一体化运行和电网模型、参数、画面的源端维护、全网共享。这是目前为适应“大运行”体系建设并全国推广使用的新型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综合上面的内容,以上几种技术是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的比较广泛的,使用效果比较好的。除了这些国内的技术,一些国外的技术也具有极好的使用效果。所以在现在信息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远动控制技术研究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远动控制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15T10:02:08.8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5期作者:韩振峰俞隆[导读] 摘要:远动控制技术是自动化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点。自动化系统运行中,远动控制技术负责准确判断以及定位故障点,为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远动控制技术是自动化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点。自动化系统运行中,远动控制技术负责准确判断以及定位故障点,为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因而,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平稳安全,必须关注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本文将对远动控制技术的概念及实现原理进行简单了解,并重点对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远动控制技术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远动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全面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中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用电,电力系统已经成为了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力系统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主要依赖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以及远动控制技术等综合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功能的实现是提高电网供电安全性的基础,为此,必然需要关注各个技术中的自动检测和调节、自动安全保护和传输以及控制等功能。其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值得探究。通过对远动控制技术的深入分析,能够有助于我们将其更好的应用于电力系统各个运行环节。 1远动控制技术 1.1远动控制 远动控制作为自动控制领域的重要环节,是以通讯技术为基础,对远程的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能够实现实时测量、远程信号、远程控制和远程调节等多项功能。在电力系统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是为了使调度实现对辖区内发电厂及变电站的集中控制管理。远动控制系统主要是由远动装置和应用程序组成,能够实现下列三项功能: (1)采集所有的相关设备数据及报文,并向这些设备传达控制指令。 (2)预处理传输的报文。 (3)通信功能。具体包括通道运行状况的自检、通道的自动切换、选择不同的通信规约等。 1.2远动控制的实现原理 远动控制技术主要是为了实现“四遥”,即遥测、遥信、遥控及遥调。远程控制技术作为连接变电站、发电厂与调度之间的桥梁,是相关信息传输的重要通道,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集中监视和集中控制两个模块,其中集中监视即遥测和遥信功能,这一模块的实现的功能是数据采集站、厂将所需的运行参数和状态按照一定的规约上传到调度中心,为控制系统提供决策依据,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最大限度的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集中控制模块是实现遥控和遥调功能,具体是指调度中心将相关操作命令(改变运行状态、修改设备运行参数)发到管辖站。远动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保障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及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2远控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过程中,远程控制的实现需要多方面技术作为基础,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技术、信道编码技术和通讯传输技术。下面我们对这三方面技术的应用进行简单探讨。 2.1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 数据采集是将外部信号采入计算机,并加以处理,最后输出。下图1为数据采集的流程图: 数据采集技术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负责研究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及控制等。在电力系统监控系统中,监控分站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采集它所连接传感器送来的模拟量和开关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再收集到计算机扑以显示、处理、传输和记录,这一过程即为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的成套设备被称为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对运行现场的相关模拟量(如压、电流、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进行采集、量化为数字量,以便于终端计算机的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这一系统是计算机与运行现场联系的重要桥梁,是获取远动控制相关数据的重要途径。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数据采集技术的关键是变送器及A /D转换技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鉴于设计及调试需求,其处理的信号主要是低于5V的电平信号,但是在电力系统中,相关的运行设备其工作电压都比较高,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可靠性,就需要利用变送器对照这些设备的相关运行参数进行转换,即将各种不同等级的电压、电流转换为合理的TTl电平信号。由于变送器采集的信号为模拟信号,为此还需要利用A /D转换技术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于进一步对对遥信信息进行编码,对遥测信息进行采集。 2.2信道编码技术的应用 信道编码作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对数码流进行一定的处理,使的整个系统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最大限度的避免码流传送中误码的发生。 通信信道是信息传输的重要载体,远控系统能够利用通信信道将运行现场采集到的信息上传至调度中心,由后台系统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为了保证信道的抗干扰能力,首先要做好信号的编码和译码,这一技术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对数据信息进行编写、翻译和传输,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对于电力自动化系统,在信道编译码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利用线性分组码,能够增强抗干扰性。同时,还应该结合循环检错法、检错重发法、前后纠错法、反馈重发法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检验,进而保证传输的顺利,避免出现差错。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2)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为了整合和优化内部控制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模式 1.独立模式 即建立独立运行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立独立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便于单位管理层和内部控制职能部门使用该系统开展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工作。该模式常见于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初期,通常需将系统开发工作外包给有丰富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开发经验的第三方软件公司,对单位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要求不高,但随着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需要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单位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拓展及与其他系统的融合。 2.整合模式 即利用现有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整合模式是指将多个与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的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与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形成单位整体的管控体系。比如,单位在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中建立流程管理、风险管理、控制点管理、

自我评价管理、缺陷整合管理和内部控制报告等核心模块及功能,并建立该系统与单位ERP系统、办公系统、流程管理系统、审计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综合报告系统等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的集成关系,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其他各类系统的数据共享。整合模式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单位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的边界逐渐模糊,内部控制将完全融入单位的管理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之中。 3.附加模式 即在现有管理系统中增加内部控制管理功能。对于内部控制信息基础较好,且有较强自主开发能力的单位,可以采用附加模式对已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比如,单位可以在已有审计系统或流程管理系统基础上,增加内部控制管理功能模块。附加模式可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开发成本较低,但内部控制管理功能模块后续扩展可能会受到原系统架构和现有开发能力的限制。 (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步骤 单位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应当以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基础和起点。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同时规划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采用以下四个步骤: 1.内部控制体系建立 单位根据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要求,结合业务现状以及相关业务流程,梳理单位内部业务流程、主要风险及控制点,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 “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的电能供应是现代社会对电力事业的要求,自动化的电力系统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且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本文试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作简要阐述。 标签:电力系统自动化探讨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1.1 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①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②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③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④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⑤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1.2 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①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②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③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④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⑤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⑥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⑦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已成为一个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电力装备及电力电子(Power System Equiqments and Power Electronics)的统一体,简称为“CCCP”。其内涵不断深入,外延不断扩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直接可观可测的范围越来越广,能够闭环控制的对象越来越丰富。 2 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2.1 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运动控制系统》

单项选择题 1、直流电动机转速单闭环调速系统中,()环节是一阶惯性环节。 1.测速反馈环节 2.电力电子器件 3.比例放大器 4.直流电动机 2、交—交变频调速系统适用的调频范围为()。 1.1/3fN~ fN 2.1/3fN~ 1/2fN 3.1/2fN~ fN 4.0~fN 3、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起动过程中,当系统处于转速调节阶段,ASR处于()工作状态。 1.饱和 2.不饱和 3.退饱和 4.不定 4、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不属于电流环结构图的简化的是()。 1.忽略反电动势的动态影响 2.小惯性环节近似处理

3.电流环降阶处理 4.等效成单位负反馈系统 5、 SPWM逆变器是利用正弦波信号与三角波信号相比较后,而获得一系列()的脉冲波形。 1.等幅不等宽 2.等宽不等幅 3.等幅等宽 4.不等宽不等幅 6、 典型Ⅱ型系统对称最佳整定方法一般取中频宽h为()。 1. 3 2. 4 3. 5 4. 6 7、 带有比例调节器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如果转速的反馈值与给定值相等,则调节器的输出 1.零 2.大于零的定值 3.小于零的定值 4.保持原先的值不变 8、采用旋转编码器的数字测速方法不包括()。 1.M法

2.T法 3.M/T法 4.F法 9、Ⅱ型系统在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 1.0 2.固定值 3.∞ 4.取值不固定 10、采用比例积分调节器的闭环调速系统一定属于( )。 1.无静差调速系统 2.有静差调速系统 3.双闭环调速系统 4.交流调速系统 11、对于变电阻调速,当总电阻R越大,机械特性越()。 1.软 2.硬 3.大 4.小 12、 PWM变频器中,()控制方式可在异步电动机内部空间形成圆形旋转磁场。 1.消除指定次数谐波的PWM(SHEPWM) 2.电流滞环跟踪控制(CHBPWM)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编写:肖先勇 适用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适用层次:专科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二00三年11月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编写:肖先勇 审稿(签字): 审批(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 本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现行教材《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第二版)(上海交通大学杨冠诚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1995年11月)以及课程学习光盘,并结合实际电力系统对自动装置的要求和远程网络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编写,适用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专科学生。 第一部分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 一、课程的学习目的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是高等教育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为满足培养电力系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重要意义,掌握电力系统中常用自动装置的作用、构成、工作原理、性能、运行特性以及有关参数的整定计算,了解电力系统中常用的自动装置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同时通过掌握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分析方法、基本原理与特点,深化对装置的理解,培养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及自动装置的调试、管理、开发与研究等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在发电厂和电力网中使用的常规自动装置,包括备用电源与备用设备的自动投入、自动重合闸、同步发电机自动同期(并列)、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及其自动调节、自动低频减载以及其它安全自动装置等。通过学习,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电力系统中常规自动装置的作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2)掌握常规自动装置的电路构成、工作原理、电路分析方法及其输入输出特性等。 (3)掌握常规自动装置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及其运行特点等。 (4)能够进行一般的参数整定计算。 (5)具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科的先修课程有:电路原理、电机学、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这些课程是本课程的基础,如果基础打不好,会增加本课程学习的难度。例如:对于晶闸管的开关特性掌握不好,就会影响对发电机现代励磁系统、自动同期装置等的学习。 本专业的另一门主要课程——继电保护也属于安全自动装置的范畴,虽然已经独立成为一门课

刍议电力远动控制系统的功能及控制技术

刍议电力远动控制系统的功能及控制技术 发表时间:2018-08-06T15:14:55.99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1期作者:袁胜宏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现有的电力能源的生产系统和输送系统都在进行着大规模和持续性的变革。 (广州市兆能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现有的电力能源的生产系统和输送系统都在进行着大规模和持续性的变革。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改造和优化,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在很多领域当中都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发展,其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推进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快速运行发展。因此,本文针对电力系统的远动控制技术进行探讨,阐述了电力远动控制系统的功能,及电力系统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远动控制;功能;应用 一、电力远动控制系统的功能 (一)遥测与遥信 有效运用通信技术对测量变量的值进行测量,那么这就被称为远程测量。运用通信技术对设备的整体状态进行监视被称为远程信号。遥测和遥信是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2 方面内容。遥测和遥信这2 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对被控制的电场进行远程测量而实现。通过这样2 种技术,大家可以随时掌握电场内部设备运行的状态,并在之后制定出更加全面的自动控制措施。 (二)遥控与遥调 运用现代先进的通信技术和命令对设备的状态进行改变的过程被称之为命令,这种命令又被称为远程命令。在运行的过程中,尤其要学会根据需要对命令进行调整。因为只有全方位地调整各方面的参数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各类设备得以安全正常的运行。调度中心对发电厂和变电所中的相应设备进行直接抑制的行为被称为遥调。例如,调度中心可以对一系列设备发出合闸、分闸和发电机的开关等诸多类型的措施。此外,在操作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对被控制的设备发出一系列控制的命令。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诸多变化的话,那么尤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扩容,最好能够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诊断。 (上)诊断与维护 除了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等操作,远动系统在线路故障诊断和维护方面也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旦线路在操作中遭遇到故障,那么尤其可以根据超过电流的值进行对应的判断,并在最后将相关的信息传输到调度中心。调度中心再对发生故障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并迅速把故障区域进行隔离。自动遥控的命令会更好地配合配电所的开关,并给出相应的提示和处理报告。控制中心尤其会对故障区的遥信值进行查找,并通过更好地比较遥测和遥信之间的最大值,找到存在的故障点。 二、电力系统远动控制技术的分析 (一)电力系统的远动控制技术 在自动控制领域中,远动控制技术一直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指以通讯技术为基础来实现对远程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和控制,并在此过程中能够全面实现实时测量、远程信号传输、远程调节和其他多项功能。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发电厂变电站中能量的调度。整个远动控制系统主要可以通过采集各种设备所产生的数据信息来全面地传递控制指令,然后对传输的报文进行预处理,最好对通信运行的状况进行自检和自动切换,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的通信规约进行约束。 远动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遥控、通信、遥测等,以此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及经济性做出全方位的保障,其中需要实现对调度和控制端的执行,对发电厂以及电力系统的变电站两部分进行控制。在远动控制技术中,每一部分都存在不同的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对每一部分的电力系统控制和数据分析。 在终端发电站的系统运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主要是由调度实现的,但对于获取运行状态的判断则是由控制端执行的。在做出分析、判断之后,可以对设备的操作参数发出指令。在整个过程中,远动控制需要在变电站、调度、执行端之间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其中运动系统可以分为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四大功能。遥测主要是利用通信技术实现对某一个变量的测量,进行测量值的传送。遥控主要是对运行系统设备状态的一种技术控制。遥调主要是对两个确定状态的运行设备进行控制。 (二)远动控制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远动控制系统主要由2 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被称作集中监视系统,主要负责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远程监测和实时传输,并通过这种监测找出其中的问题,并在最后找出解决的办法;第二部分是通过人机交互的模式进行集中控制,并通过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进行全程的遥控和管理,由此更好地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最终达到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的目的。 (三)电力系统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在远动系统的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方面,一般都会采用TTL 电平信号对其做出处理,其中的电流一般处于0 至5V 的范围。在电力系统当中,运行的设备都属于大功率的高压设备,因此需要在远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中,对其数据做出全方位的处理,将大功率、高压设备当中的运行数据利用变送器进行有效的转换。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是将大功率设备当中的电流和电压等参数转换成为TTL 电平信号,再通过A/D 技术将电平信号进一步转化为数字信号,从而便于YC 信息采集和YX 信息编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利用光电隔离的设备对其信息做出大量的采集和传送,信息进行二进制编码之后就可以实现对信息的传送,传送到多路开关当中,传至取样保持环节并实施同步采集,从而得到和信号源同步的数据,该数据通过A/D 进行信号转换,最后输送到STD 空机等采集环节中,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信道编码技术的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远动控制的过程中,信道编译码技术的应用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工作人员在信道编译码运用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分组码的运用,并需要通过在传输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类型的构造方法来形成不同的特征码。另外,在信道编译码的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尤其应该重视通过对循环码编译的原理进行充分重视的基础上,对系统采用循环编码的方式进行编码。最根本是要判断在噪音信道上所受到的干扰是否能够被更好地校验。另外,工作人员在查验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其余是否为零,并根据这个来判断是接收码字,还是发送码字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促进整个电力系统的应用效率得以不断地提升。 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在远动系统的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过程当中,一般都会利用调制和调解这两种技术。一般来说,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需要实现自身电力通信专用网的建立。但是针对现阶段来说,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是对信号发射端当中的信号做出编码处理,产生

内部控制制度-信息系统一般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 ——信息系统一般控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充分利用某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系统,规范交易行为,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降低人为因素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可能性,形成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业务和信息进行集成处理的程序、数据和文档等的总称。 第三条公司在信息系统管理过程中,至少应关注涉及信息系统一般控制的下列风险: (一)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二)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未经适当审核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三)信息系统设计功能不科学、维护与变更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公司经营效率与效果低下。 (四)信息系统外包服务未恰当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公司权益受损或违约损失。 (五)信息系统访问安全措施不当,可能导致商业秘密泄露。 (六)信息系统硬件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公司资产或股东权益受损。 第四条公司在建立与实施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过程中,至少应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关键环节的控制: (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科学合理,重大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事项应履行审批程序。 (二)信息系统开发、变更和维护流程应清晰合理。

(三)应建立访问安全制度,操作权限、信息使用、信息管理应有明确规定。 (四)硬件管理事项和审批程序应科学合理。 (五)会计信息系统流程应规范,会计信息系统操作管理、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应完善。 第二章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 第五条公司应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岗位一般包括: (一)系统分析: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据此制定设计或修改程序的方案。 (二)编程:编写计算机程序来执行系统分析岗位的设计或修改方案。 (三)测试:设计测试方案,对计算机程序是否满足设计或修改方案进行测试,并通过反馈给编程岗位以修改程序并最终满足方案。 (四)程序管理:负责保障并监控应用程序正常运行。 (五)数据库管理: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管理,维护组织数据资源。 (六)数据控制:负责维护计算机路径代码的注册,确保原始数据经过正确授权,监控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协调输入和输出,将输入的错误数据反馈到输入部门并跟踪监控其纠正过程,将输出信息分发给经过授权的用户。 (七)终端操作:终端用户负责记录交易内容,授权处理数据,并利用系统输出的结果。系统开发和变更过程中不相容岗位(或职责)一般应包括:开发(或变更)立项、审批、编程、测试。系统访问过程中不相容岗位(或职责)一般应包括:申请、审批、操作、监控。 第六条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重要信息系统政策等重大事项应经由董事会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应与公司业务目标保持一致。信息系统使用部门应该参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重要信息系统政策等的制定。 第七条公司应指定专门部门(或岗位,下称归口管理部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归口管理,负责信息系统开发、变更、运行、维护等工作。财会部门负

信息系统访问控制权限管控模型研究

信息系统访问控制权限管控模型研究 发表时间:2016-08-23T14:09:44.3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1期作者:苏辉任增朋孟祥山 [导读]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核电)自成立以来,长期重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苏辉任增朋孟祥山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 222042) 摘要: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推出了江苏核电独具特色的信息系统访问控制权限管理模型。文章详细介绍了该模型的产生背景、设计原则和总体情况,并对组成模型的3个不同体系维度分别加以论述。文章重点介绍了在信息系统访问控制权限管理模型的指导下,江苏核电具体开展的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模式和开展的工作,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信息安全;权限管理;管控模型 产生背景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核电)自成立以来,长期重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同时访问系统的用户账号和权限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江苏核电需要在授予用户信息系统访问权限的同时,准确、及时的管控用户权限。但是公司在线的信息系统及设备权限管理的多样性,信息系统用户覆盖多个直属部门、合作伙伴的现实情况,共同导致系统访问控制管理工作复杂度激增。这不仅提高了系统访问控制管理的成本,同时带来了相应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系统缺少统一的、全寿期的权限管控规范,存在权限管控的短板,从而在实质上降低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系统上线后权限管控的接口不清晰,权限控制不准确,不及时。业务用户对于权限了解的信息不对称。 为了规范系统访问控制管理工作。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访问控制权限管控模型,才能系统深入的解决上述两个方面的现实问题。因此,江苏核电开展了专题研究,并推出了江苏核电的信息系统权限管控模型。 设计原则 江苏核电信息系统权限管理的模型涉及系统和承载信息的安全,因此在设计权限管控模型的时候应坚持如下几个基本原则,以保证模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标准性原则 尽可能遵循现有的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标准,充分参考行业内的最佳实践。标准性原则从根本上保证了信息系统权限管控模型的的全面性、合规性和开放性。 整体性原则 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设计江苏核电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模型,覆盖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和管理维度的各个方面。从整体上管控信息系统的权限,保证系统的安全和信息的安全。 实用性原则 建立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模型,必须针对江苏核电信息系统的特点,避免简单照抄照搬其它的信息安全权限管控方案。同时,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模型中的所有内容,都被用来指导江苏核电信息系统权限管理的实际工作,因此必须坚持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原则,避免空洞和歧义现象。 先进性原则 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模型中涉及的思路和机制,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既能够满足当前系统的安全要求,又能够满足未来3到5年时间内,江苏核电的信息系统建设和权限管理的需要,为系统和信息的安全提供保障。 2、权限管控模型介绍 江苏核电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模型包括信息系统生命周期、访问控制要素、业务需求三个维度,下面将从这三个维度来阐释权限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图1 信息系统权限管控模型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维度是把信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分为初始阶段、需求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上线阶段、运维阶段、废弃阶段。针对这八个阶段制定具体的访问控制管理的管控流程、规则。 初始阶段:依据信息系统的可用性要求、业务重要性对其进行定级。 需求阶段:结合业务需求,梳理、汇总访问控制管理的需求。 设计阶段:依据需求说明书对访问控制管理进行设计,确保系统满足功能和安全需求。重点要关注访问控制管理流程梳理、角色权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