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方案43253

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方案43253
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方案43253

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方案

一、工程概况

阜宁县施庄中心小学教学楼位于盐城市阜宁县,桩基独立承台基础,框架结构,地上四层。底层高度3.9米,其余层高度均为3.6米。基地占地面积911.5平米,总建筑面积3011平米,建筑主体高度15米,室内外高低差0.3米。水磨石楼地面,屋面B1级挤塑聚苯板保温,外围护墙体采用240厚烧结淤泥多孔砖砌筑、燃烧性能等级A级复合发泡水泥保温系统、真石漆装饰面层,塑钢推拉窗。建设单位:阜宁县施庄中心小学;设计单位:亚瑞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江苏汉宇建筑有限公司。

二、文明施工措施

(一)、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组织管理与目标

本工程位于盐城市阜宁县施庄小学学校内,为保证现场文明施工的同时不扰民及校区师生正常学习与生活,我施工单位严格按照GB12523-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规定,制定相关文明施工管理及规章制度,杜绝野蛮施工。

1、环境管理目标

⑴、噪声控制

施工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

⑵、废水排放

达到盐城市排放标准

⑶、扬尘控制

根据《绿色施工导则》的规定,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在结构施工、安装和装修施工阶段,施工现场扬尘源处目测扬尘高度不超过0.5m。

⑷、固体废弃物

分类管理,对可回收的废弃物回收率≥90%

⑸、油品渗漏

油品渗漏为0。

2、文明施工目标

创建盐城市“安全文明标准化施工工地”,使本工程成为盐城市的样板和代表性工程。

3、管理方针

为美化城市环境,保证盐城市市容市貌,我公司将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盐城市关于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各项规定,严格按江苏省、盐城市市容环境有关条例的要求,同时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2011规定制定方针、目标,选择功能型、环保型、节能型的工程材料设备,配备相的资源,本着遵守法规、预防污染、节能减废的原则,实现施工与环境的和谐,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建设工地“整洁、规范、安全、文明”,且利民、便民、不扰民。施工场地管理符合“场内标准化、场外景观化”的标准,确保本工程成为使用功能完备的绿色建筑。

4、工作制度

⑴、每周召开一次“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施工文明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⑵、建立并执行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检查制度。每周组织一次由各专业施工单位的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负责人参加的联合检查,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出“隐患问题通知单”,各专业施工单位在收到“隐患问题通知单”后,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总承包项目经理部有关部门监督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

5、重点控制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本工程位于校区内,吡邻居民区。我施工单位将重点控制现场场容整洁、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污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综合合理使用,响应政府部门关于《绿色施工导则》的相关规定,积极使用环保节能新型建筑材料和设备。

(二)、环境管理体系

1、项目经理部建立《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体系》,明确体系中各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并保持一套工作程序,并对所有参与体系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2、本工程施工现场严格按照现场管理规定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下设4人卫生清洁小组,每天负责施工现场内及场地周边的清理、保洁、洒水降尘等工作。

三、施工现场场容布置及形象管理

1、现场围墙、大门

施工现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围墙上设置夜间照明灯,大门两边设置企业标识和宣传标志标语。

2、现场标牌

施工大门外侧围墙上设置《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监督电话牌》、《文明施工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环境保护监督牌》、《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及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标牌写明工程名称、建筑面积、层数、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经理及联系电话、开竣工日期等内容,标牌面积不小于0.7×0.5m,字体为仿宋体,标牌底边距离地面不低于1.2m,标

牌字迹书写规范、美观、并保持整洁完好。

在大门两边设立盐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五牌一图”,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工程概况、安全生产、消防保卫、文明施工、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为确保工程安全施工,现场设立足够的标志、宣传画、标语、指示牌、警告牌、火警、匪警和急救电话提示牌等等。

3、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按照布局紧凑、规范周密、管理方便和安全可靠的原则布置,同时符合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消防、卫生和文明施工等有关规定。

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安排施工现场明确划分施工区、办公区,各区设标志牌,明确各区负责人。施工现场根据实际条件进行绿化,摆放盆花,保持清洁有序,绿色环保。

为美化环境,工地周边及大门出入口无垃圾、无污水,做到安全、整洁、畅通,主要出入口和围墙边进行绿化和摆放盆花。工地内无乱搭乱接。保持干净整洁。

4、材料堆码

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构件、料具均按照总平面布局统一布置,分类码放整齐,堆码时材料分品种、规格等挂牌标志清楚(材料标识牌尺寸300×450㎜),重要设备材料利用专门的围栏和库房储存,易燃易爆类物品分类存放。材料的存放场地平整夯实,排水畅通。

5、现场卫生、医疗站和急救设施

⑴、现场设立专门的临时医疗站,配备足够的设施、药物和称职的医务人员。现场准备足够数量的担架,以便发生突发事件时用于急救。

⑵、现场雇佣专业的卫生防疫部门定期对现场进行防疫,防止任何传染病的传播,定期进行卫生专业检查、处理,包括消灭白蚁、鼠害、蚊蝇和其它害虫,以防对施工人员、现场和永久工程造成任何伤害。

⑶、现场设置卫生间,卫生间简单装修,卫生间设置纱门纱窗,配置自动冲水设备。在施工期间每层每区设置一个临时便桶,并派专人负责管理。

6、机械设备管理

对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噪音、废油和废弃物泄漏造成污染,杜绝重大安全隐患的存在。

7、施工时遇地下管网及文物的处理措施

⑴、地下管网是施工时最易遇到的最大障碍,一旦遇到地下管网,严禁野蛮施工,立即汇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不得继续施工。待弄清管网来历解决问题后,方可继续施工。

⑵、不了避免施工时遇到过多的地下管网或文物,项目部在施工前将进行细致的调查,并通过

有关部门收集资料,尽可能搞清楚施工场地的情况。

四、外部关系协调、防止施工扰民及扰民措施

1、外部关系的协调

在施工队伍进场前主动与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协助下取得交通、环保部门和街道办处、派出所等单位的支持,做好工程周围群众的工作,共同维护正常秩序,共同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

2、防止施工扰民的处理措施

⑴、项目部设置群众接待室,负责扰民和民扰协调处理工作,负责接待和解决周边群众的投诉并于3日之内给予答复。接待室设专人值班,负责随时接待来访人员,认真听取有关方面对本公司的意见和建议,并督促改正,满足有关部门的要求,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⑵、为实现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本总承包项目经理部配置粉尘、噪声等测试机具,对场界噪声、现场扬尘等进行监测,并委托环保部门定期对包括污水排放在内的各项环保指标进行测试,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对环保超标的项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⑶、项目部认真教育施工人员严格遵守市民文明公约以及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各项规定,维护市民的利益,与当地群众建立起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关系,尽力减少工程施工给当地群众带来的不便;使当地群众积极支持工程建设,共同维护正常秩序。

3、防止扰民的处理措施

⑴、现场建立保卫制及严格的出入制度,加强对外来单位和个人的管理,不得任何单位和个人妨碍施工正常进行。车辆出入有出入审批制度,人员进出现场持出入证。

⑵、不允许任何单位在交通道路上设置障碍,除非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擅自进入施工现场。

⑶、严禁各类人员向施工现场投掷各种物品或者殴打施工人员、破坏生产设备及其它公物。

五、扬尘治理及环保措施

(一)、扬尘治理施工措施

本工程位于盐城市居民集中居住区,针对拟建场地均这一特点,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扬尘污染自然成为文明施工的一个重要部分。

1、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保洁(由安全员负责,每日派专人进行定时清扫)

⑴、每日进行1至2次清扫,清扫的尘土和垃圾必须及时处理至垃圾存放点,不得滞留。

⑵、在清扫前,必须对路面、地面进行洒水,防止清扫时产生扬尘而污染周边环境。

⑶、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细颗粒建筑材料的运输以及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的运输,使用密闭式

运输车辆,进门必须进行登记,车辆出门必须进行洗车,入进料车辆拒不执行洗车,一律不予放行,并及时报告项目部。施工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出场时将车辆清理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⑷、做好保卫工作,与本工程无关的扬尘污染源禁止带进工地。

⑸、生活区垃圾箱必须及时更换垃圾袋,及时清运,及时上盖。

2、建筑结构内的施工垃圾清运采用封闭式专用垃圾通道或封闭式容器吊运,严禁凌空抛撒。施工现场设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施工垃圾清运时提前适量洒水,并按规定及时清运,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3、施工阶段对施工区域进行封闭隔离,建筑主体及装饰装修的施工,从底层外围开始搭设防尘密目网封闭,高度高于施工作业面1.2m以上。

4、严禁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毯、油漆以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防止有毒烟尘牙口恶臭气体产生。

5、遇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6、现场使用的施工机械、车辆尾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7、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环保工作,配备相应的洒水设备,及时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8、施工现场采用商品混凝土。

(二)、垃圾清运措施

为防止道路遗(撒)洒、渣土乱倒(卸)及建筑工地扬尘垃圾、渣土清运采取如下措施:

1、实行准运证制度。即:凡从事垃圾、渣土运输的车辆,安装使用全密闭运输装置,按盐城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办理准运证

2、垃圾、渣土消纳办理消纳证。

3、施工现场设置密闭式垃圾站,生活垃圾和施工垃圾分开存放,不得混放。

4、建筑物内的垃圾搭设密闭式专用垃圾道,或者在各楼层或区域设立足够尺寸的封闭式垃圾箱,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抛撒。

5、所有垃圾在当天清除出现场,运送到政府指定的垃圾消纳场。

6、现场设8人清洁卫生小组,对现场内及现场外周围道路进行不间断清扫保证其卫生清洁。

(三)、环保施工措施

1、防止噪音污染

⑴、施工现场遵照GB12523-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制定降噪措施,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强噪声设备,向工程所在地的环保部门申报。

⑵、材料运输车来往频繁要派专人指挥,严禁鸣笛;垂直运输应专人联系,严禁在门架上以敲打金属形式通知操作人员;材料装卸采用人工传递,特别是钢管、模板严禁抛掷或汽车一次性下料。

⑶、现场的电锯、电刨、搅拌机、固定式混凝土输送泵、大型空气压缩机等强噪声设备搭设封闭式机棚,以减少噪声污染。

⑷、现场混凝土振捣采用低噪音混凝土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振动钢筋和钢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拔。

⑸、一般情况下在每天晚22时至次日早6时严格控制噪声作业,因生产工艺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或者特殊需要,确需在22时至次日6时期间进行施工的,在施工前到工程所在地的区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进行夜间施工。夜间施工时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噪声,并公布连续施工的时间,向学校及工程周围的居民区做好解释工作。

⑹、严格控制人为噪声,承担夜间材料运输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时做到轻拿轻放,最大限度减少噪声扰民。

⑺、根据环保噪音标准(分贝)日夜要求不同,合理协调安排施工分项的施工时间。

⑻、塔吊指挥尽可能配套使用对讲机来降低起重工的吹哨声带来的噪音污染。

⑼、加强环保意识宣传,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

⑽、施工现场进行噪声值监测,监测方法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噪声值不得超过国家和省市地方噪声排放标准。

2、防止水污染措施

⑴、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设置沉淀池,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需经二次沉淀后排入或循环使用(可用于洒水降尘等)。

⑵、确保雨水管网与污水管网分开使用,严禁将非雨水类的其它水排进雨水管网。

⑶、卫生间旁设化粪池和二级沉淀,并定期请环卫部门进行粪便抽排。

⑷、现场交通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统一规划排水沟,控制污水流向,举置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后再排入污水管网,严防施工污水直接进入污水管网或流出施工区域污染环境。

⑸、严禁将有害弃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

⑹、装饰装修施工时现场设置油漆、油料库,库房作防渗漏的特殊处理,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3、限制光污染措施

⑴、探照灯尽量选择既能满足照明要求又不刺眼的新型灯具;

⑵、只照射施工区而不影响学校教学区和师生宿舍区周围。

六、生活区环境保护措施

1、生活区域内由专人负责卫生保洁,保持现场整洁卫生,道路畅通,无积水,车辆不带泥砂进出。

2、所有人员每天上班前要把自己宿舍内卫生搞好,保持室内清洁,门窗明亮,地面干净,被褥卫生、整齐,不准留宿务工人员的家属和其他人。

3、生活区食堂周围不随意泼污水、扔污物,生活垃圾用垃圾桶定点存放委托环卫部门及时清理,并保持整洁。严禁在生活区和墙角边随意大小便。

4、工地食堂必须到所在的卫生防疫部门办理“卫生许可证”炊事员办理健康证,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个人卫生和食堂内外清洁卫生。

5、搞好卫生防疫教育工作,杜绝食物中毒、煤气中毒和中暑事故。

6、厕所设在距食堂至少15米外处,有专人每天打扫设隔板,采用高水箱冲水措施,门窗、纱窗齐全,以防蝇灭狙,设施齐全有效,伙房设贮藏间,PVC板吊顶,瓷砖墙,配套式燃灶。设置洗浴间,供应热水,为工人搞好良好的生活环境。

七、组织机构

由项目部成立工作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

组长:周建康

副组长:花箐

成员:项目部各组成成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