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焙烧温度对CO2加氢合成二甲醚催化剂的影响

2 .天津大学化工学 院, 津 3 0 7 ; . 天 00 2 3 天津市食 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 室, 天津 30 3 ) 0 14
摘要 : 考察 了焙烧 温度x - 氧化碳加 氢合成 二 甲醚催 化剂 C O Z O A: 3H S 5的影 响 , 1 , u —n — 1 / Z M- O 研究结 果表 明, 焙烧 温度 为 6 3K时, 7 催化剂中 C O和 Z O的相互分散程度较好 , 化剂 中氧 化铜物 种 比较 容易还 原 , 合催 化剂 表 面具有较 强的 酸性 u n 催 复
为 11 ( 积 比 ) N 混 合气 , 速 80h 5 3K :0 体 H/ 空 0 ~,4
还 原 2h 。
1 实验部分
1 1 催化剂 的制 备 .
1 2 催 化剂 的表征 .
x射 线衍 射 ( D 采用 日本 理 学 2 3 XR ) 08型 x射 线衍 射仪 ,u o辐射 源 , 电压 2 . V, 电流 1 C Kt 管 75k 管 5 m 扫描 范 围 6 8 。 比表 面积 测 定 ( E ) A, 。~ 0 。 B T 在美
() 1 两步共 沉 淀法制 备 c u基 催化 剂
烧 杯 中加 入 10ml 0 去离 子 水 , 置 于 3 3K恒 并 4 温水浴 中, 中速搅 拌 的条 件 下将 A1 N , , z 在 ( O)和 n ( O) N , 的混 合液 及 N O 溶 液 并 流滴 人 烧 杯 中 , aC ,
趋严 重 , 如何有 效控 制 和利 用 C 的探 索 性研 究 目 O
前 已引起 人们极 大 的关 注 。C 氢直 接 合 成二 甲 O加 醚 是一 条 有 效 利用 C 的途 径 , 有 化 工 、 源 以 O 兼 能
焙烧温度对Fe/HZSM-5催化剂催化乙醇制备低碳烯烃性能的影响

催化 性能 有显 著 的影 响 , 烧 后 分 子 筛 的 酸 性 、 焙 孔 道结 构口删 以及骨 架 中铝 的状 态[ 等 均 发 生 显 1 著 的变化 。本课 题 以不 同温 度焙 烧 的 F / S 5 eHZ M一 为催化 剂 , 考察 焙 烧 温 度对 F / S 5催 化 剂催 eHZ M一
附 和 H 一 序 升 温 还 原 等 方 法 对 催 化 剂 的 物 化 性 能 进 行 表 征 , 微 型 固 定 床 反 应 器 上 考 察 焙 烧 温 度 对 程 在 F / S 5 化 剂 催 化 乙 醇 制 备 低 碳 烯 烃 性 能 的影 响 。结 果 表 明 : 烧 温 度 不 同 , 化 剂 的 表 面 酸 量 、 强 度 eHZ M一催 焙 催 酸 不 同 , e 催 化 剂 表 面 的分 散 度 不 同 ; 宜 的 焙 烧 温 度 能 够 显 著 提 高 催 化 剂 的 低 碳 烯 烃 选 择 性 、 制 芳 构 化 和 F 在 适 抑
李 娜 ,柳 彦 从 ,陆 江 银
( 疆 大 学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石 油 天 然 气 精 细 化 工 教 育 部 重 点 实验 室 ,乌鲁 木 齐 8 04 ) 新 3 0 6
摘 要 : 用 浸 渍 法 制 备 不 同 温 度 焙 烧 的 r/ S 5系 列 催 化 剂 , 用 x射 线 衍 射 、 采 eHZ M一 并 NH。程 序 升 温 脱 一
用 于石 油化 工领 域 。用 改 性 的 分 子 筛催 化 生 物 乙 醇 制备 低碳 烯烃 是 传 统石 油 裂 解 的 一条 可 替 代 路
线 , 为 当前 研究 的热点口 ] 成 。
程序 为 : 室温 升 至 1 0℃ 恒 温 0 5h, 升 至 指 定 2 . 再
非均相催化一步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 Ⅱ、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影响

可 得到 所需 的催 化剂 。
13 载体 及催 化剂 的 的表征 . 在 日本 理 学 电 机
者把 目光集 中 到 此 D C生 产 工 艺 的 开 发 上 来 。但 P 遗憾 的是 目前 国 内外 文献 所报 道 的 氧化 羰基 法 大都 为液 相催 化 法 , 而非 均 相催 化 的 文献 较少 ( 乎都 是 几 处在 实验 室 试探 开发 阶段 ) 大都 为 专利 ¨ , 于 且 至
中 图 分 类 号 :0 4 3 63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随 着 聚碳 酸 酯 在 机 械 制 造 、 电子 、 事 、 全 及 军 安 光纤 通讯 业 的广 泛应 用 , 生 产 所 需 原 料 碳 酸 二 苯 其 酯(P ) D C 的合 成越 来越 被 世 人 所 关 注 。 由 于氧 化 羰
摘
要: 在不 同焙烧 温度下制备 了非均相催化一 步合成碳 酸二苯酯所需 的催化剂载 体并用 X D S M及 T M技术 R 、E E P O, 当焙 烧 温度 为 80℃时 , b 但 0 所得 载
对催化 剂进 行 了表征 , 结果发现 , 载体 的主要物相 基本 相 同, 皆为 Lo a,
文章 编 号 : 2320 (0 20-330 0 5 49 20 )40 6—5
非 均 相 催 化 一 步 合 成 碳 酸 二 苯 酯 的研 究
Ⅱ. 焙烧 温度 对催化剂 性能影 响
张光旭 , 马沛生 吴元欣 , ,吴广文 ,李定或
( .天津大学 化工学院一碳化工 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津 1 307 ;2 00 2 .武汉化工学院 化工系 ,湖北 武汉 40 7 ) 304
维普资讯
第3 o卷
第 4期
.
《2024年锰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NO中低温催化氧化性能研究》范文

《锰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NO中低温催化氧化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工业尾气处理及减少氮氧化物(NOx)排放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锰铁催化剂因其良好的催化性能和较低的成本,在NOx催化氧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研究锰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NO中低温催化氧化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锰铁催化剂的制备1. 原材料的选择锰铁催化剂的主要原材料为锰、铁以及载体(如氧化铝、二氧化硅等)。
本文选取纯度较高的锰、铁元素及高比表面积的载体进行实验。
2. 制备方法(1)溶胶凝胶法:将锰、铁盐溶液与载体混合,经过溶胶凝胶过程,形成均匀的催化剂前驱体。
(2)焙烧:将前驱体在特定温度下进行焙烧,形成锰铁氧化物催化剂。
(3)成型:将焙烧后的催化剂进行破碎、筛分、成型等处理,得到所需的催化剂形状。
三、催化剂的表征与性能评价1. 催化剂的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形貌等进行表征。
2. 性能评价通过模拟工业尾气条件,评价催化剂在NO中低温(如200-300℃)催化氧化性能。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实验,以NO转化率为评价指标。
四、结果与讨论1. 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1)焙烧温度: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及催化性能有显著影响。
适当提高焙烧温度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结晶度和比表面积,从而提高催化性能。
(2)锰铁比例:锰铁比例影响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和NO 吸附能力。
适当调整锰铁比例可优化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2. 催化剂的NO中低温催化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锰铁催化剂在NO中低温催化氧化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在特定条件下,NO转化率可达到较高水平。
同时,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硫性能。
五、结论本文研究了锰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NO中低温催化氧化性能。
通过调整制备条件和优化锰铁比例,成功制备出具有较高NO转化率的锰铁催化剂。
焙烧温度对甲醇氧化制甲醛铁钼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的DXR型共聚焦拉曼光谱仪上 进行,激发波长为532 nm,波数范围为100~1200 cm-1。 SEM表征使用日本电子公司JSM-7001F+INCA XMAX型扫描电镜。XPS表征采用美国Kratos公司的 XSAM800型X光电子能谱仪,Al Ka射线。H2-TPR在 自组装置中进行,称取20 mg试样于石英U型管中, 在高纯N2氛围中以10 V/min的速率升温至300 V, 保温1 h后吹扫冷却至室温;切换成5%H2-95%N2 混合气,流速20 mL/min,待气相色谱基线平稳后, 以10 V/min的速率升温至800 V,保温20 min进行 程序升温还原,记录TCD信号。 1.4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度。其中,甲醇和其它产物经KB-plotQ色谱柱分离 后,由FID检测,其中柱温为120 V,检测器温度为 260 V。甲醛经GDX-502色谱柱分离后,由热导检测 器(TCD)检测,其中柱温为120 V,检测器温度为 166 V。甲醇转化率X(%)、甲醛收率Y(%)和选择性
第3期
张薛诗蕴等:焙烧温度对甲醇氧化制甲醛铁钼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硝酸(AR ),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NH3H2O(AR),T东化学试剂研发中心;无水乙醇(AR), 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功能酸度计(PHS320),成都世纪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1.2催化剂的制备
称取 12.36 g (NH4)6Mo?O24-4H2O置于500 mL三口 烧瓶中,加150 mL去离子水,搅拌溶解,30 T水浴恒 温条件下,使用2 mol/L硝酸调节钼酸铵水溶液至pH
催化剂性能评价装置如图1所示,甲醇氧化制甲 醛反应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反应管内径为8 mm。 量取压片筛分后的催化剂1.4mL,并用碎瓷片稀释 至7.0 mL后进行装填;将流速为90 mL/min的空气与 流速为60 mL/min的N2混合后通入甲醇恒温鼓泡器 中,控制混合气中甲醇体积分数为6%~7% ;混合原 料气经过预热炉后进入反应炉,反应温度设定为
焙烧温度对含硫前体NiMoS加氢裂化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2 2 催化剂 表征 .
催 化 剂 的 表 面 酸 性 采 用 吡 啶 吸 附 的 Ni lt c e o 5 (型 红 外 光 谱 仪 测 定 。 在 真 空 度 l l P 、 6 5 × 0 a 温
度 50℃的条件下 , 化处 理 试样表 面 6 i 冷 0 净 0 r n, a
却 到 室 温 , 行 毗 啶 吸 附 ,R 测 定 的 波 数 范 围 为 进 I 14 0 17 0c O ~ 0 m , 15 0c 以 4 m 峰 表 征 B酸 , 以
过 程 中 催 化 剂 活 性 组 分 与 载 体 之 间 只 存 在 较 弱 的 范 德 华 力 , 利 于 活 性 组 分 转 变 成 活 性 较 高 的 Ⅱ型 有 Ni S活 性 相 , 根 本 上 解 决 了这 一 问 题 。 Mo 从 本 课 题 以含 硫 过 渡 金 属 盐 — — 四 硫 代 铝 酸 铵
制 备 不 同 焙烧 温度 的含 硫 前 体 Ni S加 氢 裂 化 催 化 剂 。 对 催 化 剂 进 行 I T M , R Mo R, E X D表 征 。结 果 表 明 : 焙 随 烧 温 度 的 升高 , 含硫 前体 催 化 剂 表 面 总 酸量 先 增 加 后 减 小 ; 硫 前 体 催 化 剂 的 中 强 酸 酸 量 较 大 , B酸 量 与 L 含 且 酸量 之 比也 较 大 ; 于 以 四硫 代 钼 酸 铵 为 前 体 的催 化 剂 减 少 了 金 属 与 载 体 问 的 相 互 作 用 , 利 于 得 到 较 佳 的 活 由 有 性 组 分 晶 体 尺 寸 和 层 数 , 而 提 高 了催 化 剂 的性 能 ; 高 的焙 烧 温 度 不 利 于 含 硫 前 体 催 化 剂 活 性 相 Mo z片 晶 从 过 S
焙烧温度对加氢脱氮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焙烧温度对加氢脱氮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唐兆吉;杨占林;彭卫星;姜虹;王继锋【摘要】A series of Mo/Ni-based hydrotreating catalysts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as prepared by impregna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NH3-TPD and TPR techniques. The HDN performance of the catalysts was investigated in a microreaclo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catalysts was decreased, the average pore size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pore volume change was very small. The acid amount on the surface of the catalysts showed a tendency to ascend firstly, and then to desc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and the acid amount reached the maximum at 500 ℃. The activity of the hyd rotreating catalysts was enhanced firstly and then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alicination temperature , and the optimal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was 500 ℃. On the whole, the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s could be improved prepared under suitabl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nd be suppressed obtained under high calcination temperature.%采用等体积浸渍法,不同焙烧条件下制备了系列MoNi型加氢脱氮催化剂,采用N2物理吸附-脱附、NH3-TPD和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用微反装置考察了催化剂加氢脱氮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比表面积逐渐下降,平均孔径增大,孔体积变化不大,催化剂的表面酸量先增加后降低,焙烧温度500℃时,催化剂表面酸量达到最大值;加氢处理催化剂活性随着温度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最佳焙烧温度为500℃.适宜的焙烧温度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催化剂经过高温焙烧,会对活性产生抑制作用.【期刊名称】《工业催化》【年(卷),期】2012(020)007【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催化剂工程;焙烧温度;MoNi型催化剂;加氢脱氮活性【作者】唐兆吉;杨占林;彭卫星;姜虹;王继锋【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抚顺113001;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抚顺113001;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抚顺113001;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抚顺113001;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抚顺1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6.6;TE624.9+3焙烧工序是制备加氢催化剂的关键,对催化剂性能有重要影响。
Al_2O_3焙烧温度对乙炔选择加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中 图分 类 号 :Q131 T 3. 文 献标 识 t : i A  ̄ -
o c t ln e e t e h d o e a i n c tl s fa ey e e s l c i y r g n t a a y t v o Efe to ac n d t mp r t r f 2 n c t l t e f r a c f c f li e e e a u e o 03 a a y i p r o m n e c AI o c
T e a i e trk e e u i g e e ia p r d w t n r a ig t e c l ia in t mp rt r . t n a ey e e c n h cd c ne e p r d cn v n d s p e e i ic e sn h ac n t e e a u e Boh i c tl n o - h o v min a d eh ln ee t i h w c n i e a l mp o e n s a v l ae e e au e c tl n o v r in e o n t ye e s lc i t s o o s r be i rv me t t e a u t d tmp r t r ,a ey e e c n e so vy d a d eh l n ee t i t1 0 C we e 8 % a d 7 % , e p c iey n ty e es l ci t a 0  ̄ r 9 vy 1 n 7 r s e t l. v
Ab t a t Th Ni b s d aay t fr s lc ie y r g n t n o c tl n s p e a e y mp e n t n sr c : e — a e c t ls o ee t h d o e ai f a e ye e wa r p rd b i r g a i v o o meh d T e i f e c s o ac n t n t mp r t r n t e s u t r n cd c ne ft e AI 3a d t e p ro - t o . h n u n e fc l ia i e e a u e o h t cu e a d a i e tr o h 2 n h e fr l o r 0 ma c f h s p e ae a ay tas e e i v sia e .T e r s l h we h tw t h n r a ig o h a c— n e o e a — r p r d c tl s lo w r n e tg t d h e u t s o d t a i t e ic e sn ft e c i t s h l n t n t mp rt r ,t e c y t lp a e o h 2 a r n fre r m ai e e a u e h r sa h s f te A1 o 03w s t se r d fo a t n ,u t tl xse n y o 8 a d 0 l mae y e i d o l i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一.焙烧温度对催化剂Cu-Ni-Ce / S iO2 性能的影响
图2 和表1 是总负载量为10% 的Cu-N i-Ce /SiO2分别在600、700、800℃温度焙烧8h得到的催化剂的XRD 图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当焙烧温度为600℃时, CuO 衍射峰的峰形较宽, 峰强较弱, 说
明此时CuO晶粒细小, 晶体发育不完整, 并且可能含有一定的非
晶成分. 随着焙温度的提高, CuO 衍射峰的峰形由宽变窄, 峰
强由弱变强, 这说明CuO 晶粒尺寸逐渐长大, 结晶逐渐趋于完好. 这和比表面积的测试结果一致(见表1). 此外, 由表1可知, 作为活性成分的CuO 和( Cu0. 2N i0. 8 )O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较少,CeO2量增大; 可见, 焙烧减小, 活性可能降低, 稳定性增
加。
图3是各催化剂表面Cu元素的XPS谱图. 由图可知, 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Cu-N i-Ce /SiO2表面Cu2p峰均比较尖锐, 峰位对应的结合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Cu2p3 /2峰位所对应的结合能大约在934℃0eV, 对应于CuO的Cu2p3 /2 XPS 谱图,说明Cu元素主要是以CuO 形式存在于催化剂表面的. 各焙烧温度下催化剂的峰形均不对称, 说明催化剂表面Cu还有其它价态出现, 可能就是固溶体的存在, 这与XRD结果一致. 600 ℃焙烧得到的催化剂峰形的不对称性较大。
图3 不同焙烧温度的Cu-N i-C e/SiO2催化剂表面上Cu2p的XPS图
图4是各催化剂表面N i元素的XPS谱图. 由图可以看出, 不同焙
烧温度下制备的催化剂, Ni2p3/2峰位所对应的结合能在854.8
-855. 2eV; 与标准XPS图相对照可知, N i元素是以N i2+形式存在于催化剂表面的. 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 Cu-N i-C e /S iO2
表面N i2p峰变得尖锐, 同时N i2p3 /2峰向高结合能方向移动, 结合能变化0. 4eV. 600 焙制得到的催化剂峰形的不对称性较大, 峰宽而强度弱, 说明催化剂表面N i还有其它价态出℃现, 可能
是固溶体的存在, 这与XRD分析结果一致. 与XRD结果不同的是XPS分析得到催化剂表面有N iO存在。
图4不同焙烧温度的Cu-N i-C e/SiO2催化剂表面上N i2p的XPS图图5分别为不同焙烧温度的催化剂表面O 元素的XPS图. 由图可
以看出, 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Cu-N i-Ce /SiO2催化剂表面上
O1s的峰均比较宽且不对称, 说明催化剂表面上存在不同化学状
态的氧, 它们分别是晶格氧、羟基氧和吸附氧. 催化剂用高比表面且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SiO2作为载体, 所以催化剂表面具有羟基氧.为了研究焙烧温度对催化剂表面氧的化学态的影响, 对于3种不同状态氧的O1s分峰进行了拟合处理, 3种不同氧的XPS 数据见表3. 由表可知, 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 催化剂中吸附氧的含量减少; 而晶格氧以700℃焙烧的催化剂中为最多, 800℃焙烧的催化剂中晶格氧比700℃焙烧的催化剂中还少.这可能是焙烧温度较高, 部分催化剂被烧结的缘故. 总之, 焙烧温度较低时, 催化剂中高结合能的吸附氧占总氧的比例增加, 这可促进氧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 从而形成强氧化物种, 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 , 因此, 600℃焙烧的催化剂活性最高。
图5不同焙烧温度的Cu-N i-Ce/SiO2催化剂表面O1 s的XPS图
二.焙烧温度对Cu- ZnO- Al2O3- SiO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表1 焙烧温度对Cu- ZnO- Al2O3- SiO2催化性能的影响
表1 给出了相同反应条件下, 焙烧温度对Cu-ZnO- Al2O3- SiO2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可以看出, 焙烧温度对CO2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反应性能影响显著。
在焙烧温度350-600℃范围内, 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 CO2转化率先增大而后降低, 在焙烧温度400 ℃时达到最大值15.30%; 二甲醚的选择性随焙烧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而CO 的选择性则降低。
焙烧温度700 ℃时, CO 选择性最高, 但无二甲醚生成。
从二甲醚收率来看, 400 ℃焙烧的催化剂有利于二甲醚的生成。
Cu 2P3/ 2的结合能( Eb) 在932.6-933.9 eV 之间, 在高结合能端还有卫星伴峰出现, 充分说明了铜在催化剂表面以Cu2+的形式
存在( 图2) 。
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 Cu 2P3/ 2的结合能向低端
位移, 峰形由宽化变得尖锐, 说明催化剂中Cu 组分所处的化学
环境和能量状态发生了改变, 可能是Al 和Si 的电负性低于Cu, 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 CuO 与Al2O3 以及载体SiO2的相互作用增强, 使Cu 的外层电子云密度增大, 内层结合能降低的缘故。
焙
烧温度400℃和500℃时, 由峰面积和灵敏度因子法计算得到
的表面Al 原子含量分别为11.30%和17.89%( 体相Al原子摩尔分
数为3.94%) , 说明在焙烧过程中Al 易于向催化剂表面迁移富集, 焙烧温度越高, 迁移速度越大。
三.焙烧及还原温度对对硝基苯酚加氢合成对氨基苯酚Ni/TiO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图2 是不同温度焙烧的Ni/Ti O2催化剂的H2-TPR 测试结果.
623 ,723 及823 K 焙烧的催化剂均有3 个还原峰,其中还原温
度在65lK左右及以下的还原峰对应着游离态NiO的还原,7 l及7 8 K处的还原峰对应于与载体相互作用较弱的NiO的还原,而74lK 处的还原峰对应于与载体相互作用较强的NiO的还原. 923K焙烧的催化剂在654 K处的还原峰峰面积很小,NiO主要以与TiO2相互作用较强的状态存在(还原峰峰顶温度约为732K).以上分析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Ni/TiO2催化剂中镍物种的还原峰峰顶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同时高温还原峰的峰面积逐渐增大.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NiO与载体TiO2间的相互作用随焙烧温度的提高而逐步增强,同时与TiO2发生作用的Ni物种数目也随之增多;另一方面也与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催化剂中NiO晶粒因烧结而增大有关。
当焙烧温度为l23K 时,催化剂仅在973 K处有一个还原峰,由XRD测试结果可以确定其归属于Ni Ti O3的还原,即经l23K焙烧后,Ni/Ti O2催化剂中的镍物种以Ni-TiO3物相存在.
参考文献:
1.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Cu-Ni-Ce / S iO2性能的影响赵彬侠, 张小里, 王进, 曹昕, 王光磊环境科学报2008.11
2. 焙烧温度对Cu- ZnO- Al2O3- SiO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王继元, 曾崇余现代化工2005.7
3. 焙烧及还原温度对对硝基苯酚加氢合成对氨基苯酚Ni/Ti O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尹红伟,陈吉祥,张继炎催化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