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第29卷第1期 2 0 0 8年3月
洛有色舍属
SHANGHAI NONFERROUS METALS Vo1.29 No.1
Mar.2 0 0 8
文章编号:1005—2046(2008)01—0027—05 金属基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陈 兴,杨城笑,严 彪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市金属功能材料应用开发重点实验,上海200092)
摘 要:介绍了金属基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材料(metal matrix ceramic reinforced composites)的 基体与陶瓷增强相的选择,同时指出如何有效地改善金属基体与陶瓷颗粒增强相之间的浸湿 性问题。总结了烧结前期复合坯体的一些主要制备方法。又介绍了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 (MMC)的烧结工艺,重点介绍了通电烧结,比较了各新工艺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最后对 金属基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材料进行了技术展望。 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浸湿性,烧结 中图分类号:TB333 文献标识码:A
Preparation of Composite Reinforced with Metal Matrix Ceramic Particles
C HEN Xing,YANG Cheng—xiao,YAN Biao (School ofMaterial Science&Engineering,Tongfi University,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Development&Application for Functional Metallic Materials,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The selection of the metal matrixes and reinforcing particles for the composites and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wetability between them are reviewed.Main preparation methods for the composite blanks before sintering and sintering technologies are introduced with electric current sintering focused and diferent new technologies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Finally,the future prospects of the composites are forecasted. Key words:metal matrix composites;particle reinforcing;wetability;sintering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颗粒 利用 率低
l 1
轧 制件
工 艺复 杂 润 湿 性 好 燃 气涡轮 机 ;热 交换机 ;耐 热
增 强体 分布 均匀 元 件;切 削工具
即得 到所需 的复合材料 。用该方法制备 的颗粒与铝基体之 于形状和尺寸都不相同的各种颗粒 , 对 于颗粒增强铝基 复合材 料的 浇注 , 间的润湿性好 , 粒 子分布均匀 , 且制备设备 简单 , 成本低 廉 , 能够大 可设计性有 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 , 粉末冶金法存在不少独特 的优点 , 规模生产 。 现在 , 成熟 的半 固态搅拌铸造法 主要应用于微米级颗粒 , 制备 的复合材料颗粒分布均匀 、 组织细密 , 不易出现偏析和偏聚 ; 烧 对 于亚微米级和纳米级颗粒 , 搅拌铸造法还 比较难控制其在铝液 中 结 温度 比金属 的熔点 低 , 减 轻了界面之 间的反 应 , 减少 了化合物 的 此方法金属液处于半 固态 , 粘度 比较大 , 易形 生成 , 提高了产 品的精度 。 在航天领域 , 英 国航天金属基复合材料公 的均匀分布㈣。同时 , 成 团聚现象 , 导致复合材料的相关性能降低 。齐海波等采用半 固态 司( A MC ) 采用高能球磨 粉末冶金法成功研 制出碳化硅 颗粒增强 铝 搅拌挤压铸造方法制备出 S i C复合材料制动盘 , 与传统 H T 2 5 0铸铁 基( 2 0 0 9 / S i C / 1 5 p ) 复合材 料 , 用此材料 制造 的直 升机旋翼 系统连 接 该新 型制动盘热膨胀系数更小 、 导热性能更好 、 质量也 用模锻件 已成功应用于欧直公司生产 的新 型直升机旋翼上 。 该材料 制 动盘相 比, 不仅延长 了制动盘 的使用周期 , 也节约了成本㈣。 与铝合金相 比, 弹性模量提高约 4 0 %, 构建刚度提高约 3 0 %, 寿命提 更轻 ,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制备工艺课件

VS
详细描述
机械合金化法是一种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 的有效方法。在球磨机中,将金属粉末与 增强相(如碳纳米管、陶瓷颗粒等)混合 ,在高能球磨过程中,金属粉末与增强相 在剧烈的机械力作用下发生合金化及复合 。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可 批量生产的优点。
扩散焊接法
总结词
通过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使金属基体与增 强相之间发生相互扩散,实现冶金结合。
用于制备高尔夫球杆、滑 雪板等轻质、高强度的运 动器材。
05 喷射沉积法制备mmc
喷射沉积法的原理
喷射沉积法是一种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 的方法,其原理是将两种或多种材料通 过高速喷射流混合,并在快速凝固条件
下形成复合材料。
在喷射沉积过程中,各种材料的颗粒或 液体在高速运动中相互碰撞、混合和分
散,形成均匀的复合材料。
为了获得均匀分布的增强相, 需要采用合适的分散剂和分散
工艺。
常用的分散剂包括表面活性剂 、偶联剂、高分子聚合物等。
分散工艺可以采用球磨、超声 波振动、搅拌等方式。
压制与烧结
压制是将混合分散后的粉末压制成一 定形状和尺寸的预制件。
烧结是使预制件在高温下致密化的过 程,通过物质迁移和组织转变来实现 。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化学沉积法、物理气相沉 积法、熔融浸渗法等方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
详细描述
化学沉积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在金属基体上沉积增强相 ,实现复合。物理气相沉积法是利用物理过程,在金 属基体上沉积增强相,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熔融浸 渗法是将增强相(如碳纤维、陶瓷颗粒等)与金属基 体混合,经过熔融、浸渗后冷却固化,制备出金属基 复合材料。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范围也不同,可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将金属基体与其他增强材料(如纤维、颗粒等)组合在一起制成的新型材料。
它具有金属材料的优良性能,如高强度、高刚度、耐磨性等,并且能够通过引入增强材料来改善其综合性能。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扩大,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的多元化发展:金属基复合材料不仅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金属作为基体材料,还可以结合多种不同类型的增强材料,如纤维、颗粒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可望得到更大的关注和广泛的应用。
未来,金属基复合材料将进一步向高性能、高温、高强度等方向发展。
2. 制备工艺的改进: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对其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未来,人们将继续改进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以提高材料的可塑性、成型性和耐高温性能。
例如,采用先进的热处理工艺、粉末冶金、熔融铸造等方法将有助于制备出更加优质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3. 结构设计的优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不仅与材料本身的性能有关,还与其结构设计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优化材料的机械性能、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未来,人们将通过模拟分析和先进的设计方法,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开发出更加优化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结构。
4. 新型增强材料的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增强材料的选择上有很大的灵活性。
未来,人们将继续寻找新型的增强材料,并研究其与金属基体的相容性和增强效果。
例如,纳米材料、陶瓷颗粒等新型增强材料的引入,将进一步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5. 应用领域的扩大: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金属基复合材料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尤其是在新能源、环保、生物医学等领域,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总之,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基复合材料将继续取得重大进展。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研究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金属基复合材料结合了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刚性以及复合材料的轻质和耐磨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强韧性不足。
因此,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
为了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韧性,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
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引入纳米颗粒增强。
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界面能,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此外,纳米颗粒的尺寸控制和分散性也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时,研究人员需要注意纳米颗粒的选择、尺寸调控和分散性的控制。
另外,界面的性质也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韧性有重要影响。
界面是不同相之间的交界面,其性质直接影响到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研究人员通过调控界面的形貌和结构来改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韧性。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界面上引入中间层,可以减少应力集中和界面剪切的发生,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韧性。
除了纳米颗粒增强和界面改性,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也是提高其强韧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设计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实现应力分布的均匀和界面的强化,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例如,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增强结构可以改善材料的韧性,使其能够在外界载荷下有效地吸收能量。
另外,热处理技术也是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强韧性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相态,从而调控材料的力学性能。
热处理技术包括固溶处理、时效处理、退火等,可以显著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韧性和硬度。
总结起来,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课题。
纳米颗粒增强、界面改性、微观结构设计和热处理技术等方法的综合应用是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强韧性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研究,可以推动该新型材料在航空、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金属基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因素

金属基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因素摘要:过去30 年里金属基复合材料虽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发展,但其性能一致性差的问题制约了其应用,因此复合材料的性能设计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强度是材料在工程应用上重要的衡量指标,对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着重分析了复合材料中基体合金化、增强体、基体与增强体的相容性、界面、工艺等因素对强度的影响。
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 ;强度;影响因素;相容性;材料设计1 引言国际上的材料专家普遍认为当前人类已经从合成材料的时代进入复合材料时代,因为要想合成一种新的单一材料使之满足各种高要求的综合指标是非常困难的。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 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低热膨胀系数等优异的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民用工业和军事、航空、航天领域,近年来部分产品已经开始工业化生产。
尽管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过去的30 年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但是还没有在工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一般只应用于军事领域,其原因主要在于它的成本高、性能低于期望值、相对较低的稳定性和大的性能波动、不可回收利用、环境污染等几个障碍。
而且目前用现成的无机非金属磨料与已成熟的铝合金相复合的一贯做法显然不符合百年前的合金设计原理,也不是性能的最佳搭配。
目前在国内发展复合材料,关键是要实现低成本、高性能、一致性好、稳定的制备技术和根据力学原理以及使用者的期望设计出令用户满意的性价比的材料。
这就涉及到复合材料的设计问题,而强度是复合材料在工程应用上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所以强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强度预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但是由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不明确,至今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设计理论上还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
因此对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一个使金属基复合材料走出低谷获得突破的重要课题。
2 影响复合材料强度的因素2.1.1 基体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不同的基体对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结合强度有较大的影响。
《金属基复合材》课件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通过将增强颗粒(如碳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等)分散在金属基体中,以提高材料的强度 、硬度、耐磨性和高温性能。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利用连续纤维或晶须作为增强体,与金属基体结合形成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度和 优良的疲劳性能。
晶须和颗粒协同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结合颗粒增强和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优点,通过同时添加晶须和颗粒,进一步提高 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采用环保的制备工艺和原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金 属基复合材料的绿色制造。
资源高效利用
优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稀缺资源的依赖,保 障可持续发展。
废弃物处理与再利用
建立有效的废弃物处理和再利用体系,减少金属基复合材料废弃物 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例如,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用于制造波音787飞机的机身和机翼,既减轻了 结构重量,又提高了结构强度和耐腐蚀性。
汽车工业的应用
01
在汽车工业中,金属基复合材料 主要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如发 动机气缸、活塞、刹车片、传动 轴等。
02
这些部件需要承受高温、高压和 摩擦,金属基复合材料能够提供 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提 高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分类
根据增强体的不同,金属基复合材料 可分为纤维增强、颗粒增强和晶须增 强等类型。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性
高强度与高刚性
01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能够满足各种复杂和
严苛的应用需求。
良好的耐磨性和耐疲劳性
02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耐疲劳性,能够承受高强
度和高频率的应力作用。
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金属基复合材料

⾦属基复合材料以⾦属或合⾦为基体,并以纤维、晶须、颗粒等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
按所⽤的基体⾦属的不同,使⽤温度范围为350~120℃。
其特点在⼒学⽅⾯为横向及剪切强度较⾼,韧性及疲劳等综合⼒学性能较好,同时还具有导热、导电、耐磨、热膨胀系数⼩、阻尼性好、不吸湿、不⽼化和⽆污染等优点。
例如碳纤维增强铝复合材料其⽐强度3~4×107mm,⽐模量为6~8×109mm,⼜如⽯墨纤维增强镁不仅⽐模量可达1.5×1010mm,⽽且其热膨胀系数⼏乎接近零。
⾦属基复合材料按增强体的类别来分类,如纤维增强(包括连续和短切)、晶须增强和颗粒增强等,按⾦属或合⾦基体的不同,⾦属基复合材料可分为铝基、镁基、铜基、钛基、⾼温合⾦基、⾦属间化合物基以及难熔⾦属基复合材料等。
由于这类复合材料加⼯温度⾼、⼯艺复杂、界⾯反应控制困难、成本相对⾼,应⽤的成熟程度远不如树脂基复合材料,应⽤范围较⼩。
树脂基复合材料通常只能在350℃以下的不同温度范围内使⽤。
近些年来正在迅速开发研究适⽤于350℃~1200℃使⽤的各种⾦属基复合材料。
⾦属基复合材料是以⾦属或合⾦为基体与各种增强材料复合⽽制得的复合材料。
增强材料可为纤维状、颗粒状和晶须状的碳化硅、硼、氧化铝及碳纤维。
⾦属基体除⾦属铝、镁外,还发展有⾊⾦属钛、铜、锌、铅、铍超合⾦和⾦属间化合物,及⿊⾊⾦属作为⾦属基体。
⾦属基复合材料除了和树脂基复合材料同样具有⾼强度、⾼模量外,它能耐⾼温,同时不燃、不吸潮、导热导电性好、抗辐射。
是令⼈注⽬的航空航天⽤⾼温材料,可⽤作飞机涡轮发动机和⽕箭发动机热区和超⾳速飞机的表⾯材料。
⽬前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属基复合材料以碳化硅颗粒铝合⾦发展最快。
这种⾦属基复合材料的⽐重只有钢的1/3,为钛合⾦的2/3,与铝合⾦相近。
它的强度⽐中碳钢好,与钛合⾦相近⽽⼜⽐铝合⾦略⾼。
其耐磨性也⽐钛合⾦、铝合⾦好。
⽬前已⼩批量应⽤于汽车⼯业和机械⼯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与应用
论文关键词:高性能聚乙烯纤维表面改性复合材料应用
论文摘要:高性能聚乙烯纤维作为新型有机纤维,其性能与复合材料的应用是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之一。
着重探究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性能、表面改性以及复合材料的应用等问题。
近几年,纤维的高性能、高功能和高感性一直是研究者对新型化纤材料研究的重点,高性能聚乙烯纤维是继碳纤维、芳纶之后具有极其重要战略意义的新型纤维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该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倍受研究人员与生产企业的青睐。
1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结构及特点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高强高模特性来源于自身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沿轴向高度取向和晶体结构。
聚乙烯具有亚甲基相连的大分子链的化学结构,在超倍牵伸时,形成伸直链超分子结构,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优越性能完全是由于它的这种超分子结构决定的。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密度低,为0.97g/cm3,使得其质量轻的同时,能够达到较大的比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由于聚乙烯不含易与接触物质发生反应的羟基、芳香环等基团,使得其具有高耐酸碱腐蚀性;同时,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熔点比普通聚乙烯低,沸水收缩率也较低。
另外,即使在很低的温度下,该纤维仍能够保持柔软。
2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缺点及改进现状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有其不可避免的不足,如熔点低蠕变高,在制造复合材料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纤维表面惰性和较差的浸润性。
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范围,围绕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制造与改性的研究也在近些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改进低熔点和高蠕变。
研究证明进行放射处理,使超高强聚乙烯纤维产生分子间交联,或提高其分子量或共聚(如使用有机过氧化物等化学物质)改性,均可使纤维蠕变得到改善,熔点得以提高。
2)改进纤维与基体的粘结性。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化学惰性和低表面能,决定了其与基体的粘合性很低,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其加以改进:①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处理。
如用二甲苯、铬酸、高锰酸钾等强氧化性剂对高性能聚乙烯纤维表面进行氧化处理,产生含氧活性基团,与基体形成化学键,使其表面凸凹不平,加大其粗糙程度,提高其粘接性能;
②使用辐射引发表面接枝处理。
用丙烯类单体,如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接枝在高性能聚乙烯纤维链上,提高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粘接性能;③采用电晕放电处理及等离子处理。
它是利用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产生等离子流利用它冲击纤维表面达到很高表面活性的目的其总的效果是在纤维表面产生微凹痕增加纤维表面积通过处理,使其表面形成极性基团,从而提高其与树脂基体的粘接性能;④目前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常用的树脂体。
由于上述3种方都会损害纤维的综合性能为代价的,而且拉伸强度和模量下降尤为明显,所以寻找或合成树脂基体来提高粘接性则是较好的方式。
经过大量研究,目前符合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用树脂基体条件的有聚氨酯类、橡胶类、乙烯酯类树脂体。
3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类型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类:
1)自增强类。
是以高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为基体材料,以高性能聚乙烯纤维为增强体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选择同一类型的聚乙烯树脂作为基体材料能够改善UHMPE的界面粘结性差的缺点,并且有利于回收再利用的现代环保要求。
2)填充型复合材料。
这种符合材料是在以往材料的基础上,为完善其综合性能而进行
适当地材料填充(填充料有水合氧化铝、水不溶性硅酸盐、碳酸钙、碱式碳酸铝钠、羟基硅灰石、碳酸钙、硅藻土和高岭土等)。
这种复合材料通过反作用力于载荷和阻止裂缝扩展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延伸性,并且有利于降低成本。
3)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合金化和复合化材料。
对于合金化,以PP(聚丙烯)/UHMPE合金最为突出,长链的PP分子与UHMPE分子构成一种共混网络,受到外力冲击时,它会发生较大形变以吸收外界能量,起到增韧的作用,形成的网络越完整,密度越大,则增韧效果越好。
对于复合化,UHMPE可与塑料、橡胶、橡胶硫化形成合金来改善和提高其综合性能。
4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由于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具有诸多优点,所以应用范围较:
1)渔业与海洋缆绳。
目前,利用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制作的渔网,仅为普通纤维渔网重量的60%,能够提高捕捞效率,减少渔船能耗。
用该纤维制作的深海养殖网箱,其良好的机械性能能防止食肉鱼对经济鱼类的猎杀,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另外,国内外相关标准要求必须配备1条重达100kg的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缆绳,以替代传统的钢索。
这给国内该产业提供一个重要的市场空间。
2)防冲击吸能领域的安全防护。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与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因此在防冲击吸能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
例如用于制作避弹衣、头盔、复合装甲等;用于安全生产的防切割手套、护具、防冲击板材等;用于高危环境下的防冲击护具,如警用防刺服、矿工防砸头盔等。
随着该纤维生产成本的下降,其在防冲击吸能领域也将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3)军事国防。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介电常数低、电信号失真小、透射系数高,是用于雷制作高性能轻质雷达罩的首选材料;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质轻、耐冲击,适用做于飞机一些非高温部位的金属替代材料,现在飞机翼尖等领域有所使用;在轻质装甲方面,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可用于直升机防护装甲、坦克装甲、装甲车装甲等,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随着随军备水平的提高,对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4)体育用品。
利用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比强度和比模量、韧性和损伤容限好等特点制成的运动器械,重量轻且结实耐用。
市场上已经有网球拍、滑雪板、冲浪板等体育用品的骨架材料是由其制作的,并且以其优良的性能,赢得了使用者的喜爱。
5)医用高分子材料。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好,一般不会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和生物排斥反应。
可以用作牙科用丝线、医用移植线、牙托材料、人造韧带等方面。
5 结语
在“十一五”规划中,已经将高性能聚乙烯纤维项目列为重点发展的高科技项目,并将该种纤维作为国家鼓励发展的特种纤维之一。
随着“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到来,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将必定有更大的提高,高性能聚乙烯纤维也将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乾、王汝敏,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1(08).
[2]任意,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性能及应用概述[J].广州化工,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