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高性能化研究与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及其研究应用概况

道 、 型堤坝等混 凝 土结构物 由于其所 处环境 和受 大
力 特 点对 混凝 土材 料从 强度 到 耐久 性 均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本 文就 高性 能 混凝 土 的性 能及 研究 应 用状况 、 发展趋 势作一 概述 。
l 高性能混 凝土 的特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冻 融 、 中性 化 、 抗 抗碱 ~集 料 反应 、 硫 酸盐 腐蚀 , 抗 以及其 它 酸性 和盐 类侵 蚀 等性 能 都能 得 到有效 的 提高。 ( ) 他 。 性能混 凝土 除了 以上性能外 , 4其 高 具有
任 准. 周文 军 : 高性 能 混凝 土的 特 性及 其 研 究 应 用概 况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 及其研 究应用概况
任 准 。 文 军 周
( 南襄城县城 建局 , 南 许 昌 4 2 7 ) 河 河 5 6 0
摘 要 : 绍 了高性 能 混凝土 的特 性 、 究应 用状况及 高性 能混凝 土的发展 趋势 。 介 研 关 键词 : 高性 能混凝 土 ; 特性 ; 应用
Ab t a t T i a e n r d c s t e c a a trs c , t e c re ts u t n o e e r h a d a p i ai n a d t e s r c : h s p p r i t u e h h r c e it s h u r n i a i fr s a c n p l t n h o i t o c o d v lp n r n so ih p ro ma c o c e e e e o me tt d fhg — ef r n e c n rt . e
性能 混凝 土长 期 的力 学稳 定性 要 求其 在 长期 的荷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相较于普通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更优异的耐久性和更佳的施工性能。
在建筑结构、桥梁、道路、隧道等领域,UHPC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UHPC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由法国CBR公司研究开发,后逐渐发展壮大。
UHPC的主要成分由水泥、矿物质粉末、硅烷、钢纤维等组成,其中硅烷是该材料的关键成分之一,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UHPC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材料的优化设计,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增强其抗压、抗弯、抗拉的能力,减少开裂等缺陷,从而满足人们对建筑材料的高强性能、高耐久性、高节能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需求。
在建筑结构领域,UHPC已经实现了全新的创新应用,例如:一下深入探讨UHPC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一、UHPC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前景1.预制混凝土构件:UHPC可以制作出各种形状、细腻质地的混凝土构件,使用UHPC制作的预制构件具有高强度、高密度、高耐久性和高加工性能,能够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耐久性和安全性。
2.结构加强和加固:在建筑结构加固和加强领域,UHPC可增强构件的承载能力并修补损伤,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尤其适合在较大跨度、高桥墩及独特造型的工程中大量使用。
3.地下隧道和地铁站:UHPC具有防水、防火、抗震、耐磨和高温等优秀特性,因此在地下挖掘隧道和地铁站中 UHPC应用广泛。
4.防爆墙体:UHPC用于制作防爆墙体时,可以有效地吸能分散冲击力,而且混凝土防爆墙体中添加钢纤维等材料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墙体裂缝,从而提高防护能力。
5.桥梁结构:由于UHPC具有极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在桥梁结构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被广泛应用于制作桥墩、桥台、梁等建筑物结构。
6.大型商业建筑: UHPC在建筑领域已经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预制板、钢铁等材料,可以制作出更具有魅力和可持续性的文化城市建筑,例如:楼宇外墙、雕塑、纪念碑等。
高性能混凝土讲稿—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讲稿—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结构性材料,它具有很高的强度、耐久性和耐久性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性能混凝土逐渐成为建筑行业重要的材料之一。
本文将从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和特点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通常指强度等级在C50以上、特别是强度等级在C70以上的混凝土。
它具有优异的抗压强度、耐久性、渗透性、抗冻融性、防火性、耐酸碱性、抗腐蚀性等特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度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比通常的混凝土高出数倍,同时有很好的耐压性。
2.耐久性好: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很好的耐久性,不容易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损害。
3.渗透性低:高性能混凝土渗透性低,它可以避免水的渗透和钢筋腐蚀。
4.防火性好:高性能混凝土的耐火性能好,不易受到高温、火灾等因素的影响。
5.耐酸碱性好:高性能混凝土抗酸碱性和腐蚀性好,它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历程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
当时,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的不断扩大,要求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都得到提高,为此,高强混凝土材料的研究逐步得到推广。
40年代末期,美国耐用材料协会ACC和美国铁路协会ARA两个机构先后提供了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和标准,并开始推广应用。
欧洲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加入了这一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近年来,国内研究人员和企业也开展了大量的高性能混凝土试验和应用研究,逐步在高速公路、大桥、港口、地铁、商业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领域1.公路和桥梁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和桥梁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高速公路、隧道和桥梁等结构,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能。
2.建筑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研究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CHPC)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折、耐久性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GCHPC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GCHPC的特点1. 绿色环保:GCHPC是一种低碳、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其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高性能:GCHPC具有优良的抗压、抗折、耐久性和耐候性能,能够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建设需求。
3. 节能减排:GCHPC的使用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
二、GCHPC的主要应用1. 水利水电工程:GCHPC可以应用于水库大坝、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其高性能和耐久性能使其能够承受长期的水压和水冲击。
2. 高速公路:GCHPC的耐久性和承载性能使其成为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工程的首选材料,能够有效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3. 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GCHPC可应用于地铁隧道、车站等结构中,其高性能和耐久性使其具有较好的抗震和抗污染能力。
4. 建筑工程:GCHPC可以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水泥路面等结构中,其高强度和耐久性能使其能够有效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三、GCHPC的研究方向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材料设计:通过探索新型原材料和添加剂,研发环保、高性能的GCHPC,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可持续性。
2. 新型材料制备技术:开展新型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GCHPC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3. GCHPC构件设计与工程应用:结合GCHPC的高性能特点,优化结构设计,推进GCHPC 在水利、交通、建筑等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
四、GCHPC的发展趋势1. 多功能化:未来GCHPC将更多地向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除了承援构建物结构,还能够具有隔热、隔声、防水、防火等功能。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一、引言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建筑行业对于混凝土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以其高强度、高耐久、高抗裂、高耐久性、高耐磨性、高耐化学侵蚀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本文将从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是指在传统混凝土基础上添加一定数量的高强度、高流动性、高活性的添加剂,使混凝土具有极高的强度、耐久性和耐久性,以满足各种工程所需的高性能材料。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1. 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通常在60MPa以上,是普通混凝土的2-3倍。
2. 高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长期使用。
3. 高抗裂性:高性能混凝土在承受一定的荷载时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发生裂缝。
4. 高流动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够填充混凝土结构中的各种细小空隙。
5. 高耐磨性:高性能混凝土的表面硬度较高,能够抵抗磨损。
6. 高耐化学侵蚀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化学腐蚀性能,能够在酸碱环境下长期使用。
四、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领域1. 桥梁工程: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满足各种桥梁工程对于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2. 隧道工程:高性能混凝土能够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下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3. 高层建筑: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满足高层建筑对于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
4. 河堤工程: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承受河流水压和水流冲击,具有较好的抗侵蚀性能。
5. 航空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满足航空港工程对于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抗冻性能和耐久性。
五、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将越来越智能化,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可视化监控。
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原理

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美观程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原理。
二、混凝土材料的组成与性能1.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和水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
其中,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水化材料,可以使混凝土硬化和凝固。
砂和石子是混凝土的骨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2.混凝土的物理性能(1)密度混凝土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混凝土的质量,通常以千克/立方米表示。
混凝土密度的大小与混凝土中水泥、骨料和水的比例有关。
(2)抗压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到压力时的最大承载能力。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中水泥的含量、骨料质量和水灰比等因素有关。
(3)抗拉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到拉力时的最大承载能力。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通常比抗压强度低。
(4)抗弯强度混凝土的抗弯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到弯曲作用时的最大承载能力。
混凝土的抗弯强度与混凝土中骨料的质量和水灰比等因素有关。
3.混凝土的化学性能混凝土的化学性能主要包括水化反应和碳化反应。
(1)水化反应水化反应是指水泥与水反应生成硬化产物的过程。
水化反应的产物主要是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使混凝土硬化和凝固。
(2)碳化反应碳化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碳酸盐与水泥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过程。
碳化反应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防止碳化反应的发生。
三、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原理1.混凝土的应用范围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如房屋、桥梁、隧道、水坝等。
混凝土的应用范围还包括地下工程、海洋工程和核工程等领域。
2.混凝土的施工原理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环节。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此外,还需要加强混凝土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研究与未来发展现状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课题名称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研究与未来发展现状专业建筑施工与管理姓名学号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
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体积稳定性目录引言 (1)一、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2)(一)背景 (2)(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2)二、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3)(一)高耐久性能 (3)(二)高工作性能 (3)(三)其它 (3)三、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 (4)(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4)(二)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及性能 (4)(三)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8)四、关于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9)(一)研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性 (9)(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可行性 (10)(三)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 (10)五、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11)六、结论 (11)参考文献 (12)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未来研究与发展前景从1824年波特兰水泥发明开始,混凝土材料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以水泥为胶结材的混凝土也取得了具大的发展,由普通混凝土向高性能混凝土发展。
高性能混凝土的原理与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的原理与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原理与应用一、概述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抗渗性、高耐久性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层建筑、水利工程等领域,成为现代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原理1.材料的选择高性能混凝土的原理首先在于材料的选择。
高性能混凝土所选用的材料需要满足高强度、高密实度、高抗渗性等要求。
其中水泥需要选择高强度、低热发生的水泥;骨料需要选择高强度、低吸水率的骨料,如花岗岩、玄武岩等;粉煤灰的选择需要注意其细度和活性;外加剂需要选择高效的缓凝剂、减水剂等。
2.配合比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到各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如水泥的强度、骨料的粒径、粉煤灰的比例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和要求,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性等级等。
3.施工工艺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其次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最后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以避免混凝土出现龟裂或开裂等问题。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1.桥梁工程高性能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
桥梁作为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承受巨大的荷载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等优点,能够很好地满足桥梁工程的要求。
2.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作为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需要具有坚固的结构和高强度的材料。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密实度等特点,能够满足高层建筑的要求。
3.水利工程水利工程需要具有高抗渗性和耐久性等特点,以保证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抗渗性、耐久性等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水利工程的要求。
4.其他领域除了桥梁工程、高层建筑、水利工程等领域外,高性能混凝土还被广泛应用于隧道、码头、机场等领域。
四、高性能混凝土的未来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和机遇:1.环保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保的重视,高性能混凝土需要更加环保,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混凝土高性能化的研究与应用【摘要】介绍了普通混凝土高性能化的措施及设计方法,通过实验的方式分析了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关键词】混凝土;高性能化;强度1.混凝土高性能化在泵送混凝土得到广泛应用、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混凝土施工性能、早期的非荷载裂缝、耐久性方面给予广泛的关注。
工程中大量应用的是c50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以下称为“普通混凝土”),在材料使用、施工性能和耐久性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
混凝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水泥浆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混凝土内部结构状态。
普通混凝土通过对原材料的优选、配合比优化、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可使生产出的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硬化混凝土的结构改善,其力学性能、抗渗等级、耐久性等指标相对提高。
这种改善普通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提高混凝土性能、延长混凝土使用寿命的方法,称为“普通混凝土高性能化”。
混凝土达到高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是使用新型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
前者能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增大坍落度和控制坍落度损失,即赋予混凝土高的密实度和优异的施工性能;后者填充水泥硬化体的空隙,参与二次水化反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改善混凝土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强度。
高性能化的普通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坍落度和较小的坍落度经时损失(一般情况下坍落度控制在180~200mm,90min坍落度基本无损失)、适宜的粘度、较大的流动性、优良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适宜的凝结时间等施工性能;在水泥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可以配制出强度相对较高的混凝土,特别是耐久性较普通混凝土大大提高。
因此,要实现混凝土的高性能化、高耐久性,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工程所处环境设计使用合适的原材料,按耐久性指标设计出合理的高性能混凝土。
1.1 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明确规定混凝土结构设计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但现行设计规范只划分成两个极限状态,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而将耐久性能的要求列入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之中。
且以构造要求为主。
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工程的使用寿命相联系,是使用期内结构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这一正常功能不仅包括结构的安全性,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适用性上。
1.2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1.2.1 预防钢筋的锈蚀。
因混凝土钢筋锈蚀而产生的破坏,是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不良最多的表现形式。
钢筋锈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混凝土碳化,当二氧化碳和水汽从混凝土表面通过孔隙进入混凝土内部时,使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碱度降低,当碳化达到钢筋表面时,使钢筋表面与混凝土粘结生成的氧化铁薄膜(钢筋钝化膜)破坏,生成锈蚀;二是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侵蚀作用,当氯离子渗入到钢筋表面吸附于局部钝化膜处时,钢筋表面的钝化膜被破坏,造成钢筋锈蚀。
常用的方法有采用环氧涂层钢筋,这种钢筋保护层能长期保护钢筋使其免遭腐蚀。
此外,在混凝土表面涂层也是简便有效的方法,但涂料应是耐碱、耐老化和与混凝土表面有良好附着性的材料。
还可掺加高效减水剂,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流动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用水量,减小水灰比,使混凝土的总孔隙率,特别是毛细孔隙率大幅度降低。
还可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如耐锈钢筋、阻锈钢筋等。
1.2.2 避免或减轻碱—集料反应。
碱—集料反应是混凝土在配制时由原材料或外界环境中带入的碱性离子与活性矿物集料(活性二氧化硅等)在有水的条件下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碱硅胶,碱硅胶有强烈的吸水膨胀能力,其形成和成长常常造成混凝土内部的膨胀,这种膨胀所产生的内部应力,使混凝土内部形成微裂缝,甚至造成混凝土的严重开裂。
所以为了避免碱—集料反应,混凝土配制时应采用非活性集料,低碱水泥或控制混凝土中其他组分碱的引入,掺用粉煤灰、矿渣、硅粉等掺和料以降低混凝土的碱性。
1.2.3 加强施工管理。
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搅拌必须均匀,振捣必须到位,要严格遵守养护制度,可以用表面养护剂来改善养护条件,提高保水性,加速表面硬化。
1.2.4 防止混凝土的冻融破坏。
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条件下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之后不破坏,强度也不明显降低的性能。
厦门地区气温温暖,年温差、昼夜温差小,混凝土结构设计一般不考虑混凝土的冻融破坏。
1.2.5 注意拌合及养护用水。
混凝土拌合及养护用水,应考虑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拌合水应检查其杂质情况,防止杂质影响混凝土耐久性。
海水中含有硫酸盐、镁盐和氯化物,除了对水泥石有腐蚀作用外,对钢筋的腐蚀也有影响,因此在腐蚀环境中的混凝土不宜采用海水拌制和养护。
1.2.6 针对不同的腐蚀环境应设计不同的保护层厚度。
如一类环境(室内正常环境),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规范的规定增加40%;当采取有效的表面防护措施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少。
混凝土结构及构件宜整体浇筑,不宜留施工缝。
当必须有施工缝时,其位置及构造不得有损于结构的耐久性。
1.2.7 对建造在海上建筑物,应考虑海水中氯离子对混凝土扩散渗透的影响,如跨海大桥。
因此,设计配合比要从砂率,单掺和双掺矿物掺合料比例、水胶比、胶凝材料总量考虑对氯离子渗透深度的影响。
1.3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的方法混凝土耐久性对原材料、混凝土配比的主要参数及引气等有很高的要求,根据需要提出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抗冻耐久性指数或抗冻等级等具体指标,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拌和水量与水胶比并在混凝土组成中掺入适量的矿物掺和料、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
1.3.1 配制耐久高性能混凝土的一般途径:(1)选用低水化热和含碱量偏低的水泥、尽可能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含量的水泥;(2)选用坚固耐久、级配合格、粒形良好的洁净骨料;(3)使用优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和料或复合矿物和料;除特殊情况外,矿物掺和料应用为耐久混凝土的必需组分;(4)使用优质的引气剂,将适量引气作为配制耐久混凝土的常规手段;(5)尽量降低拌和水量,为此,应外加高效减水剂或有高效减水功能的复合外加剂;(6)限制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最高用量,为此应特别重视混凝土骨料的级配以及粗骨料的粒形要求;(7)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硅酸盐水泥用量;(8)配筋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最低用量应满足有关规定;(9)单方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c30以下)、450(c40-c50)和500(c60以上)kg/m3;(10)满足最大胶比限制和结构强度设计所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的前提下,不宜追求混凝土的高强;(11)大掺量矿物掺和料的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42;(12)环境作用等级为e或f的重要工程,混凝土的拌和水用量应予限制,一般不宜高于150kg/m3;(13)硫酸盐等化学腐蚀介质作用下的混凝土不宜单独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当环境作用等级为c或c级以上时,应在硅酸盐水泥中加入大掺量的矿物掺和料。
对于硫酸盐环境需使用硅酸盐类的抗硫酸盐水或高抗硫酸水泥,但也需掺有矿物掺和料。
在极其严重的硫酸盐腐蚀环境下则不能使用硅酸盐类水泥而应代以其他类型的水泥并需通过试验验证;(14)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也不能作为单独的胶凝材料用来配制暴露于ph值小于5.5的酸性环境中的混凝土。
此时,必须加入较大掺量的矿物掺和料。
耐久高性能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胶凝材料最小用量的设计规定,如表1中所示。
耐久高性能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含气量指标应如表2中规定。
1.3.2耐久性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指标氯盐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重要工程,宜在设计中提出混凝土抗氯离子侵入性的指标,作为混凝土耐久性质量的一种控制标准。
具体指标如表3。
氯盐环境下的配筋混凝土应采用较大掺量矿物掺和料的低水胶比混凝土。
单掺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小于25%(如有抗冻要求时,粉煤灰掺量宜以30%为限),单掺磨细矿渣的掺量不宜小于50%,且宜复合使用粉煤灰加硅灰、粉煤灰加矿渣或两种以上的矿物掺合料。
同时,应严格限制混凝土各种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和水等)中的氯离子含量,尽量降低从原材料引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
新拌混凝土不得超过胶凝材料重的0.06%。
本次试验主要研究矿物掺合料比例变化、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对电通量的影响,以及对后期强度的影响,本次试验前期,统计了大量的关于电通量的试验数据,统计结论结合本次试验结果,得出了很多规律性的结论。
2.试验统计2.1 统计讨论在大量的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中,不难发现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水胶比、阻锈剂、单掺粉煤灰和大掺量矿物掺合料。
2.1.1水胶比(见表5),它所对应的配合比如表6(kg·m-3)。
从表5中可以看出,随着水胶比的减小,扩散系数也基本成减小趋势,更多规律性的总结有待于以后大量的试验数据。
2.1.2 单掺粉煤灰(表7)。
从表7可以只能简单的看出,本次试验粉煤灰掺量在小于25%时,随着掺量增大,扩散系数减小,结论是否准确还有进一步验证。
2.1.3 大掺量矿物掺合料(表8),它所对应的配合比如表9。
从表8可以看出,随着矿物掺合料的增加,扩散系数逐渐减小,因此建造跨海大桥都需要大掺量矿物掺合料。
2.1.4 在做过的氯离子电通量中,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影响也比较大,随着矿物掺合料的增加,电通量逐渐减小,电通量与扩散系数对比如表10,它所对应的配合比如表11。
从表10可以看出,扩散系数与电通量基本呈正比关系。
在上表中做过的氯离子电通量试验中,龄期在56-80天中,6h通过的电量都低于1000c,基本都在800c-900c之间,扩散系数在(1.75~2.12)×10-12 m2/s之间,根据国外相关资料判断,这一范围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预测在100年以上。
2.2本次试验配合比2.2.1矿物掺合料(k+f)比例在33%~63%时,粉煤灰与矿粉比例为2:3时的配合比如表12。
从表12可以看出矿物掺合料(k+f)比例在33%~63%时,随着比例增大,混凝土强度减小(如图1)。
2.2.2 矿物掺合料比例在33%~43%时的配合比如表13。
从表13可以看出,矿物掺合料比例在33%,粉煤灰与矿粉比例在2:3(f掺量占(k+f)比例为40%)左右时,混凝土28天强度最大。
(如图2)从表13可以看出,矿物掺合料比例在43%,混凝土28天强度变化如图3。
2.2.3矿物掺合料比例在53%~63%时的配合比如表14。
从图4可以看出,矿物掺合料比例在53%时,28天强度与f掺量占(k+f)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