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体育文化

合集下载

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资料

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资料

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资料丝绸之路是古代新疆丝绸之乡及中国传统贸易路线,那自汉朝以降及早在公元前2000 年开始在亚洲和欧洲之间发挥作用。

丝绸之路是一条以贸易为主的补给和宣传渠道,它丝绸、物资的以外,更体现了一种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在西方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影响最大的是中西方的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

丝绸之路使西方和东方国家之间增加了相互贸易,促进了新兴国家的发展。

中国开放的政策和其文化对西方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丝绸之路沿线的华夏文化和技术传播使西方国家最终实现了工业和技术革命。

中国的宗教改革也借助这条贸易之路向西方传播。

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中西方语言的交流和文化的共享。

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使一些中国的语言在西方国家受到重视,甚至推广,如拉丁文阿拉伯字符和佛罗伊语等。

同样,西方的语言如英语、德语也日趋普及,例如现在经常使用的一些英语词如“tea"和“wok"都是来自中国。

丝绸之路还极大地增进了中西方之间的饮食文化和体育文化的交流。

丝绸之路上贸易商引进了中国的传统美食,如米饭和中国商人传播的各种调味酱泥,在西方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丝绸之路沿线贸易也促进了传统的体育项目,如剑术、柔道和中国武术也被西方人接受。

最后,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也受到西方的重视,大量的西方的商人也经常出入中国,他们不仅喜欢中国的文化,更方便了西方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的诞生,发展历史。

同时,它也让中国民众熟悉到大量西方的文化和宗教观念,从而产生了更多的文化交流。

总之,丝绸之路对中西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被公认为亚欧文化的重要途径。

它极大的推动了中西方的经济往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互鉴、友好,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和理解,催生了中西方深厚的文化关系。

唐朝体育文化发展的原因

唐朝体育文化发展的原因

唐朝体育文化发展的原因唐朝的体育文化发展可真是个让人兴奋的话题!想想那时候,皇宫里热闹得很,大家都在追求强身健体的理念。

你看,唐朝是个开放的时代,文化交流频繁,各种运动项目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想必那时的老百姓也都乐于参与,哪能少了这份乐趣呢?说到运动,唐朝的武将个个都是身手不凡,他们的训练可不是马马虎虎。

每天挥刀弄枪,练得那叫一个精气神儿足,甚至还得参加比武,真是热血沸腾。

而且呀,唐朝的皇帝可不是只懂得享乐,他们也是体育的支持者呢。

李世民就特别喜欢打球,搞得满朝文武都跟着沾光。

于是,民间也就开始流行起了各种游戏,像是射箭、摔跤,甚至还有蹴鞠,想想那种热烈的气氛,真是让人血脉贲张。

尤其是蹴鞠,这可是古代足球的雏形,踢起来简直是个大场面,大家围着圈子,呼喊声震天响,真是热火朝天。

说到这里,得提提唐诗,那可是文学与运动的完美结合。

诗人们常常写关于运动的诗篇,展现出一种英勇和豪情。

运动和诗词,相辅相成,仿佛成为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运动释放压力,交流情感,简直是身心的双重享受。

这种氛围让人感觉特别好,就像是人们在大街小巷里尽情欢笑,笑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再说说当时的节日,各种庆典上,运动可不能少。

每到节日,家家户户都会组织比赛,像是跑步、拔河,甚至是摔跤。

人们在比赛中互相切磋技艺,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那种团结一心、齐心协力的精神,真是让人心里暖暖的。

你看,运动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唐朝的体育文化还受到了各国文化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通,让中外文化交融。

各种异国的运动项目被引进来,丰富了当时的体育活动。

想象一下,外国友人来到唐朝,带来的新鲜玩意儿,让人们惊喜不已,纷纷试着参与,形成了一个文化碰撞的盛宴,真是个乐事儿。

还有就是,唐朝的士人阶层也加入了运动的行列。

古代的知识分子可不是只会读书,他们也很注重身体的锻炼。

通过打球、游泳,既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身体,追求的是一种“文武双全”的理想。

历史地域特点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历史地域特点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历史地域特点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摘要】世界上每一种文化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条件,是人类开展体育活动的首要前提。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是随着历史和地域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具有鲜明的历史地域性的特征。

笔者将紧密结合中学地理的相关知识,从历史地域环境特点的角度研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并认为外部历史地域条件、海陆位置以及民族融合石影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历史地域特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0.引言由于各民族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各个民族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传统体育活动。

这是由于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下,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有了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在世代相传的历史传承中,体育运动作为各民族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也被传递承袭下来,因此民族体育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传统特色。

俗话说,“南人擅舟,北人擅骑”,这就充分表明了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体育活动的影响。

然而每个时代的民族土语活动具有不同的时代差异性,尤其是古今体育运动的差距,因此中华民族体育又具有历史传统性。

本文将从历史性和地域性角度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述中华民族是指中国人在历史长河中以地缘关系为基础而形成聚居的共同体,他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形态特点等方面具有统一的特点。

传统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知识、经验以及技术等的沿传,传统具有外延概念广、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特征。

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中华民族在相对范围内开展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和具有悠久历史沿传的体育活动[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相对于外来民族体育活动的传入以及现代体育活动相比较而言的。

在高中地理必修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章节中提到中华民族的发展自如以来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影响了人类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

浅议唐代丝绸之路主要体育活动及文化特征

浅议唐代丝绸之路主要体育活动及文化特征
, ,
闲 体 育 文 化 研 究提 供 参 考
关 键 词 :唐 代
1
:丝
绸 之 路 体 育 :活 动 方 式
引言 唐代 疆 域 辽 阔 国 势 富 强 在 当时 世 界 上 处 于 先 进 国 家 之 列 而 其高 度 繁 荣 的封 建 经 济 为 文 化 的 巨 大 发 展 提 供 了 物 质 基 础 也 为 体 育 的 高度 发 展 创 造 了 条件 城 市 的繁 荣 和 宫 廷 娱 乐 有 益 于 舞 蹈 百 戏 及 其 他 各 种 传 统 体 育 活 动 的 广 泛 开 展 ;中 外 经 济 文化 的交 流 丰 富 了 唐代体 育 活 动 的 内 容 唐 代 体 育活 动 丰 富 的 内容 各 阶 层 民众 的 广 泛 参 与 以及 体 育 活 动 的 空 前 发 展 都 为 中华 民族 传 统 体 育 的进 步 丰富奠 定 了 基 础 [ 1 ]3 1 5 唐 代 人 口 众 多 生 活 富庶 大 部 分 的时 间社 会 安定 存 在 着 个 庞 大 2 的有 闲 阶 层 各种 娱 乐 方 式 大 行 其 道 【】 在 唐代 丝 绸 之 路 上 留 下 了 丰 富 的 体 育 文 化 烙 印 是 优 秀 的 体 育 文 化遗 产 具 有 重 要 的理 论 研 究价值 2 唐 代 丝 绸 之 路体 育 的 历 史 文化 背 景 在 封 建 王 朝 中 唐代 体 育 大 发 展 是 辉 煌 的 这 无 疑 与 其 产 生 发 展 的 政 治 环 境 经 济 基 础 文化 氛 围 有 直 接 的 关 系 唐 代 的繁 荣 稳 定 以 及 丝 绸 之 路 频 繁 的 经 济 文 化 往 来 使 唐 时 期 休 闲 体育 得 到 了 空 前 的 发 展 植 根 于 本 土 的 儒 释 道 三 教 文 化 并 存 以 及 外 来 文 化 的 交 流 融 合 创 造 出 了 多种 体 育 思 想 以 及 参 与 个 体 与 社 会 的 需 求 共 同 作 用 创 造 出 唐 时期 丰 富 的 体 育 资 源 随 即 呈 现 出 了 内 容 丰 富 形 式 多 样 的休 闲 娱 乐 活 动 方 式 ;外 来 民族 九姓 胡 体 育 文 化 对 唐 代 体 育 文 化 影 响 极其 深 刻 不 仅 在 舞 蹈 与 马 戏方 面 内 化 成 为 唐代体 育 的 组 成 部分 并 且 作 为 唐 代 多 元 体 育 文 化 的 有 机 构 成 缔 造 了 灿 烂 的唐 代 体 育 文 化 气 象 [3 】体 育休 闲娱 乐也 是 唐 时期 岁时 节 的主 要 内容 然 而 多元 体 育 文化 在 唐 时 期 都 集 中表 现 在 了 休 闲娱 乐 方 面 创 造 出 了 丰 富 多彩 的休 闲 体 育 文 化 3 唐代 丝 绸 之 路 主 要 体 育活 动 3 1 球 类活 动 根 据 文 献 记 载 和 相 关 考 古 资 料 的分 析 这 时 期 较 为 盛 行 球 类 活 动 形 式 仍 以蹴 鞠 和 马 球 为 代 表 除此 而 外 抛 球 十 五 的 柱球 踏球 步 打球 等球 类活 动 形 式 也 是 这 时期 常 见 的 体 育 活 动 由 于 球 类 的 活动 的广 为 流 行 参 与 者 也 比 以 往 任 何 时 代 丢 广 泛 得 多 从 宫 廷 到 民 间 从 男 人 到 妇 女 从老 人 到 儿 童 都 1 成 为 了 这 些 球 类活 动 的 热 情参 与者 【]3 5 1 3 5 2 球 类活动 时 唐 主 要 的 体 育 活 动 方 式 种 类 繁 多 玩 法 多样 融 表 演 性 竞 时期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古代体育文化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古代体育文化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古代体育文化作者:钟全宏来源:《丝绸之路》2010年第16期[摘要]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出了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

在这漫长而又充满智慧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性。

体育文化蕴涵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古代体育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轨迹里渗透着深厚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哲学思想; 古代体育文化[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6-0040-03有史以来,中华民族生于斯、长于斯的东亚大陆纵横万里,疆域辽阔,四周被诸多天然屏障所包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逐步形成了体育文化封闭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诸如北有无边的戈壁沙漠,干燥而且寒冷,不适于长期定居和农耕生产,多民族间战乱繁杂,滋生了中国古代厚重的军事体育文化;西部和南部是巍巍崇山峻岭,常年积雪的世界屋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地体育文化和高原体育文化;东部和东南部濒临浩瀚的太平洋,龙舟文化更是中国古代图腾文化与体育文化的巧妙融合。

这种相对对立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古代体育文化“方圆天地”和“多民族间相互融和”的哲学思想。

于是,中国古代各民族形形色色的养生文化应运而生。

东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内陆季风气候地带:一年中四季分明,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普遍潮湿炎热,而且降雨严重不均,气候的异常和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为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而流贯于东亚大陆的两河(黄河、长江)流域受季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较深,冬季缺雨少水,上游常年干旱,夏季则洪水肆虐,危及中下游两岸,旱涝和饥荒灾害在不同的地方连年发生。

于是历史上便有了“旱魃为虐”(《诗经》)或“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孟子·滕文公下》)的说辞。

生活在两河流域的人民为了生存,不停地与环境抗争,他们无意识地丰富了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思想内涵,这便是体育文化根植的沃土。

两河流域是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起源,当黄河、长江流域已经孕育精美辉煌的古代体育文化时,泰晤士河、密西西比河、莱茵河上的居民还在黑暗的原始森林里徘徊。

丝绸之路的经济和文化历史分析

丝绸之路的经济和文化历史分析

丝绸之路的经济和文化历史分析丝绸之路是世界历史上最长、最早的东西方互通交流的通道之一,连接了古代中国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

它不仅是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而且是文明、文化、传统、艺术、哲学、宗教与科学技术交流的大通道。

本文将对丝绸之路的经济和文化历史进行分析。

一、丝绸之路的经济历史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为中东、地中海地区和南亚地区提供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药材等。

同时,丝绸之路也将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金银、马匹、水晶、玳瑁、珊瑚、石榴石、玻璃、炼香材料等国家物产品输送至中国。

在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之间的交流中,丝绸和中国瓷器是出口量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两大商品。

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两端的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

开发和维护丝绸之路的繁荣不仅有利于中东、欧洲和亚洲的经济、文化和交流的发展,同时也起到了平衡贸易、促进地区和平和保障贸易种类的多元化等重要作用。

二、丝绸之路的文化历史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商的要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丝绸之路上的旅行者、学者、艺术家和宗教人士,总是在多样性的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中流传和传播着各自的文化和思想。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互通有助于各个国家间的艺术和文化交流。

例如,中国向中亚、西亚和欧洲输出了唐代的丝绸、瓷器和文字奇迹、宋代的颜石、元代的金石铭文,明清代的艺术精品等,这些成为了当地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中亚、西亚、欧洲对中国华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也有重大帮助。

例如,传入汉文化后产生了众多的游牧民族和文明人的“骑士”文化,同时也形成了中东、地中海地区的文明体系,以及如同无人区般的新疆、青海、甘肃等区域的众多民间文化。

此外,丝绸之路的宗教交流和对话也极大地促进了各种宗教信仰的传播和转移。

伊斯兰教、佛教、拜火教、天主教等宗教信仰在丝绸之路上交流流动,出现了许多教堂、清真寺、寺庙、钟楼和塔等宗教建筑。

总之,丝绸之路作为东西经济、文化、宗教以及艺术交流的大通道,对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人类文明一道光辉的历史符号。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体育文化交流战略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体育文化交流战略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体育文化交流战略作者:陈跃龙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第05期摘要:从学校体育交流的重要意义及交流策略两方面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体育文化交流战略中的学校体育交流进行调查研究,期望进一步加快推动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丝绸之路学校体育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b)-0157-021 丝绸之路学校体育交流的意义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共建地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这一战略构想,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展现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国家形象、振奋民族精神、促进国家和民族认同、传播友谊与和平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各国人民进行交往、增进相互了解的桥梁,也是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渠道。

中亚各国与中国希望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和其他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

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上互动交流,同样也使人文交流更加广泛和深入。

体育以其独特的魅力,不断扩大和广泛深入参与着国际交流,使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与充满生机。

学校体育作为丝绸之路体育文化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不仅为各国体育之间互相学习搭建了平台,也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参考。

第一,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不仅促进经济发展与互通,也必定牵动文化与教育的发展与交流。

在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中,教育交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作为学校教育中重要一环的学校体育,其在交流过程中必然可以有助于包括体育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的传播、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推动体育教育现代化进程等。

尤其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学校体育的交流与学习,互鉴与共荣,将会成为整个亚非欧大陆体育文化交流的新高度,成为继竞技体育交流之后又一发展重点。

汉代丝绸之路上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汉代丝绸之路上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汉代丝绸之路上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丝绸之路是连接我国腹地与欧洲国家经济贸易的通道,打开了国际交流的大门,让中国面向世界,同时吸取西方国家的一些精华。

在汉代的时候,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丝绸之路基本干道。

在这条路上,流动的不仅是经济,还有体育文化,它的传播与交流,给这条丝绸之路增添了更多的色彩,我国的蹴鞠在西域得到传播,西域的骑马箭射和摔跤也进入了我国人的眼前。

标签:汉代;丝绸之路;体育文化;传播;交流一、前言体育文化自古至今就受到了人类的喜爱,今天体育项目虽然比过去丰富,有足球、篮球、跳高等,但是有些也是受过去体育运动的影响,比如足球就源于蹴鞠,而蹴鞠在汉代就很出名了。

在汉代丝绸之路上,在经济贸易的同时,东西方的体育文化也随之有了传播与交流。

它看似对经济往来没起到什么价值,但是实际上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体育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调和剂。

汉代丝绸之路上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

二、汉代丝绸之路上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意义汉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往来的必经之路,正是它的存在,打开了国际交流之门,如果没有丝绸之路,中国很难面向外界,看到西方文明,而璀璨的中华文化亦不会进入世界舞台,绽放属于它的光彩。

在汉武帝的支持下,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这条古道上,生活着汉族、匈奴、月氏、突厥、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居民,有着丰富的文化财富和物质财富。

这一条长路漫漫,蜿蜒千里,发挥的价值却是不容忽视,对于商品交流、文化交流、宗教交流等都有着促进作用。

而体育文化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它虽不像经济贸易那样有明显的作用,给人们带来物质条件上的益处,可是细想,会发现它的价值甚至远胜于此。

作为一项不涉及任何金钱物质的活动,体育文化可以说是绝对不会带来任何矛盾纠纷的,它只会促进不同地域的人们相互学习。

那时候,我国的蹴鞠活动在中原地区颇受欢迎,是茶余饭后大家都非常乐意参加的一项全民运动,甚至就有人以此为生,将其视作自己的人生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体育文化丝绸之路始发于长安,经河西走廊到敦煌,西出阳关,过楼兰、喀什、叙利亚,直抵开罗和罗马,全长约7000余公里。

它不仅是一条古代的国际商贸通道,更是一条重要的中西方思想、文化、艺术、体育、经济、宗教交流的通道。

我们将丝绸之路上的体育遗物和遗迹,按照丝绸之路古代体育活动发展的轨迹作一展示。

丝绸之路上的原始体育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萌生了某些体育的雏形。

(一)石球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甘肃镇原县姜家湾和寺沟口遗址,出土了为数不少的石球,它们是先民从事狩猎活动时使用的投掷工具。

(二)岩画丝绸之路的岩画大多分布在边疆民族聚居区的山地、沙漠、丘陵、草原地带的岩石或崖壁上,依存于以游牧狩猎经济为主的文化共同体。

不同地区的岩画在遗存形式、内容题材、年代范围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

丝绸之路的岩画所镌刻和绘制的狩猎、习武操练、舞蹈、军事作战、百戏、滑冰、生殖崇拜等图像。

反映的都是当时劳动生活的场景和原始体育形态。

岩画上的原始体育只是体现着人类特定发展阶段的一些共同心理和文化现象,反映出生活伴行于体育生长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图1)。

(三)彩陶丝绸之路彩陶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区,其中不乏有与体育相关的彩陶图案。

如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遗址出土了一件舞蹈纹彩陶盆,它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类型,距今约5000年。

青海的宗日、甘肃的武威、酒泉、会宁、临洮等地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中也先后出土了舞蹈纹彩陶盆。

甘肃天水秦安大地湾出土有仰韶文化晚期斗大纹彩陶罐。

临夏州东乡县那勒寺郭泥沟出土有一件狩猎纹四耳彩陶罐,罐体一侧绘有狩猎场面。

永昌鸳鸯池出土过一件舞蹈纹双耳彩陶罐。

丝绸之路上的竞技体育(一)狩猎与射箭在陕西乾县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昭陵阿史那忠墓、成阳底张湾万泉县主薛氏墓、西安市东郊唐墓(图2),以及榆林地区相继出土了大量狩猎俑、三彩骑马架鹰狩猎俑、狩猎壁画(图3)等。

甘肃天水市麦积山石窟绘制有1500余年来古人狩猎、射箭等与体育相关的壁画。

出土于甘谷县的狩猎画像砖,雕刻有4层狩猎画像。

清水县白河乡出土宋代彩绘雕砖119块,其中有狩猎、驯鹰、出行等画面。

华池县出土两件鎏金狩猎纹杏叶,浮雕图案的上部表现一反身张弓射飞鸿的骑马武士,下部为一骑士策马持矛刺向反扑的雄狮。

嘉峪关周围的戈壁滩上散布有数万座魏晋古墓,古墓中保存了大量反映弓箭文化的彩绘砖画。

如嘉峪关新城墓中保存有彩绘砖画鹰犬狩猎图、架鹰图、放鹰狩猎图、骑射图(图4)等。

敦煌莫高窟、榆林窟等绘有许多反映千余年来各民族游牧狩猎、军事战争、射礼教育等活动的壁画。

特别是在降魔经变、涅檗经变、八王争舍利、法华经变、佛传故事、本生故事中都有形象的射箭场景(图5~7)。

另外,在敦煌佛爷庙湾前凉古墓发现一块绘有汉李广射虎画像砖,画面绘有一人跃马回身,弯弓力射,侧题“李广”二字(图8)。

新疆地区1958年至1995年相继出土了大量有关狩猎弓箭和镞。

在克孜尔、森木塞姆、柏孜克里克等石窟壁画中都绘有形象的射猎和围猎的图像。

阿斯塔那唐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织有狩猎纹的丝织品。

(图9、10)(二)角抵与百戏1、角抵戏《汉书?武帝纪》《古今图书集成?军礼部》《文献通考》《唐语林》等,都记载有汉唐以来长安角抵的盛况。

陕西长安县客省庄出土有战国时期的角力图铜饰牌。

渭南出土金代相扑俑也很著名。

甘肃敦煌地区的石窟壁画、幡绢画中有反映相扑、摔跤盛行的图像(图11)。

例如敦煌莫高窟北魏、西魏早期洞窟的佛龛下和四周壁画的下方绘有多幅金刚、力士的摔跤图像。

盛唐第175窟绘有三名角抵手的形象,他们赤裸上身,下身系腰带和兜裆,正在进行角抵练习或比赛。

中唐第9窟绘有摔跤图。

晚唐第64窟绘有一幅相扑图。

晚唐五代第61窟绘有两幅角抵图。

敦煌榆林窟五代第36窟绘有两名相扑手,腰系布带和兜裆,正在进行较量。

新疆库木吐拉石窟第73窟有一幅格斗壁画。

新疆博物馆也藏有出土的武士摔跤俑。

2、百戏丝绸之路遗存的百戏文物资料较为丰富,其内容可分为杂技和乐舞两大部分。

①檀技?H技是古代表演爬竿的杂技,自汉以来,直至今日都是杂技的精彩表演项目之一。

在西安唐墓出土的杂耍俑,内容有顶竿、倒立等,形象生动活泼。

敦煌莫高窟(图12、13)和榆林窟壁画中都可以看到生动的倒立撞技表演。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336号唐墓出土有顶竿单臂倒立木俑,充分表现出技艺的②倒立、叠罗汉、筋斗倒立,汉代称倒植,东晋时称逆行,唐代称掷倒,宋明清时称竖蜻蜒、拿大鼎,现代体育称为手倒立。

它是以双臂或单臂支撑,头朝下,两脚向上的平衡技术。

麦积山石窟北周第4窟有双人叠罗汉浮雕图。

北魏第33窟有泥塑双人叠罗汉。

敦煌莫高窟北魏至宋时期的壁画中绘有形态各异的倒植(倒立)图像,其姿态各异,难度不同,既有双臂倒立、分腿倒立、水平支撑倒立,也有单臂倒立(图14)。

新疆克弥尔石窟也有倒立壁画(图15)。

叠罗汉是一项双人或多人造型表演,以身强力壮的人作底,其他人可在底人头、肩、背、腿等部位做站立、倒立、水平支撑等动作。

叠罗汉形象在我国文物中并不多见,敦煌莫高窟现存有多幅叠罗汉的壁画。

陕西西安市南郊郭杜镇唐墓出土三彩百戏俑,1名力士头顶6个童子,可谓是绝世珍宝。

新疆的克孜尔石窟也绘有叠罗汉的图像。

整个画面异彩纷呈,不仅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还能体现臻于完善的手倒立和叠罗汉等技术。

(三)举重举重是一种力量型的运动,也是古代常见的体育活动。

陕西宝鸡市出土一件人龙座铜熏炉,铸有铜人托举熏炉的形象。

甘肃永靖县炳灵寺石窟北魏第1 32窟塑有一力士双手托举佛像双脚的形象。

敦煌莫高窟北周第290窟有描绘悉达多太子正面直立,两脚分开,用右臂将象举起的形象(图16)。

敦煌北魏、西魏的洞窟中还绘有金刚力士和药叉举石的画像。

初唐第322窟绘有四名童子举马的图像。

藏经洞(第16窟)出土的一幅幢幡画中,描绘的是悉达多太子右手提一黑色铁钟,正在做上提动作,准备将其举起。

下端有一画面表现悉达多太子举象的形象。

他两脚分立,右臂高举过头顶,手托着大象的背,象脚和象牙朝向天空,象耳下垂。

(四)蹴鞠与击鞠1、蹴鞠唐代长安盛行蹴鞠。

史书中有不少记述唐代帝王和贵族们从事蹴鞠的史实。

《新唐书?文宗本纪》中载:“开成四年(839年)二月,幸勤政楼观角抵、蹴鞠。

”《资治通鉴》记载:“上(僖宗)好蹴鞠。

”唐代长安寒食蹴鞠已成为一种习俗。

2、击鞠敦煌遗书、河西汉简,考古发现的马球场、墓葬壁画、石窟壁画,打马球俑,以及《格萨尔》、唐诗、宋词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击鞠的形象和有关描述育马、马伎、马球运动是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马球运动兴起于唐太宗时期。

至中宗李显“好击球,由是风俗相尚”。

他多次率领文武百官亲临梨园球场观看马球赛。

之后,德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和昭宗都酷爱马球运动。

这在陕西唐墓出土打马球俑(图17)和壁画中均有形象反映。

新疆鄯善县洋海古墓群出土的曲棍杖(图18),考古工作者定名为狩猎工具,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当时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开展“帕卜孜”所用的球杆。

“帕卜孜”“波依阔”与步打球、马球、捶丸相类。

洋海古墓出土的春秋时期的“曲棍球”,为我们深入探讨曲棍球、马球、高尔夫球之渊源提供了新的资料。

(五)竞走与长跑居延汉简中所载“以亭行一以次行”“燧次行”“亭次急行”反映的是挑选善于快速行走之卒投递文书,当时有严格的行前要求和详细的行后记录,还有明显的带有前体育性质的考核标准。

它要求记录行走的准确起止时间,包括中途双方参与人、交接文书的时间。

一般多记月、干支、时、分。

西汉实行一昼夜18时、一时10分计时制,至东汉时有一昼夜12分计时制。

进行“步递”时,还必须编写文书的顺序和行书者的名字、单位等,以便出现问题时进行查究。

除此之外,在确定行书地点间的里程后,还规定了步行完这些距离所需用的时间和驿夫实际步行的时间。

(六)嬉水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有关于古代游泳的画面。

例如北魏第257窟绘有童子游泳图。

隋代第420窟绘两人正在水中游泳的情景。

中唐第200、231窟均绘有化生童子嬉水的生动场景。

榆林窟中唐第25窟绘有两幅童子嬉水图等。

新疆克孜尔石窟第8、114窟也绘有游泳图。

以上提及的是在佛教经变画中绘画的有关古代游泳的活动,但它也反映了当时世俗社会游泳活动的盛行。

(七)尚武与健美陕西乾县永泰公主墓出土骑马胡人俑一尊,胡人全身肌肉发达,线条清晰。

麦积山第4窟塑有北周时隋代、宋代力士像。

敦煌莫高窟、榆林窟中,隋唐和宋元时期的塑像、壁画中有许多金刚力士像,其中彩塑约30身,壁画、绢画、白描等数十幅。

各类金刚力士都依据人体正常比例、背脊形态、肌肉分布、脂肪的蓄积等特征而创作的。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唐张雄墓出土有力士像。

金刚力士是佛教的护法神,属天王的部下,由于地位相对较低,他们就不能像天王那样着战袍和铠甲,而只能依靠男性健美的体魄来显示力大无穷的武士形象。

敦煌反映的金刚力士像都十分健壮,全身三角肌、胸大肌、腹肌、肱二头肌等十分发达,肩部宽阔,腹部扁平,展现了人体健、力、美的风采。

丝绸之路上的博弈丝绸之路上。

现存的壁画、遗书和出土的木雕六博俑,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博弈文化视觉形象和文字记载。

(一)六博陕西汉阳陵南阙门遗址出土了一件西汉陶质六博棋盘,棋格刻画在一块方砖之上,棋面阴刻有规矩纹图案。

甘肃天水市放马滩秦墓出土一件秦代六博局图案,图案绘于一长方形木板上,上有“L”“T”等博道。

武威磨嘴子48号汉墓出土彩绘六博木俑一套(图19)。

在灵台傅家沟西汉墓中出土有四人博戏铜俑,博戏俑情态各异,十分生动。

嘉峪关古墓群的7号墓中室东壁有一幅彩绘砖画,生动描绘了六博场面。

(二)樗蒲樗蒲是古代的一种博戏,博具有棋子、棋枰,等等。

敦煌遗书中保存有关于樗蒲流行的史料。

如《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云:“贪欢逐乐无时歇,打论樗蒲更不休。

”又云:“伴恶人,为恶迹,饮酒樗蒲难劝激。

”《搜神记》云:“卿昨日则麦地南头大(桑)树下,有二人樗蒲博戏……”《王梵志诗残卷》载:“饮酒妨生计,樗蒲必破家。

但看此等色,不久作穷查。

”以上写本不仅反映了樗蒲博戏在敦煌的流行,而且还展示了樗浦与饮酒结合,边饮边博,有时还与“打论”(蹴鞠)结合等特色。

(三)围棋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发掘出土一件唐代银茶具(图20),上面刻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两人弈棋图。

汉阳陵南阙门遗址出土了一件西汉陶质围棋盘,棋格刻画在一块方砖之上,虽已残缺,但仍能看出大概。

西安博物院藏有一件明代的青瓷碗,碗上绘有弈棋图。

西安东郊隋墓还出土过玛瑙围棋子。

敦煌莫高窟和榆林窟中有关围棋的壁画及遗书卷子均有保存。

如榆林窟五代32窟北壁的对弈图。

莫高窟五代61窟西壁屏风画第21扇绘有悉达多太子弈棋图。

敦煌遗书《维摩诘经讲经文》日:“若至博弈戏处,辄从度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