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练习题(带答案) 2 (1)

过程控制练习题(带答案) 2 (1)
过程控制练习题(带答案) 2 (1)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定比值控制系统包括:(开环比值控制系统)、(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和(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

2.控制阀的开闭形式有(气开)和(气关)。

3.对于对象容量滞后大和干扰较多时,可引入辅助变量构成(串级)控制系统,使等效对象时间常数(减少),提高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

4.测量滞后包括测量环节的(容量滞后)和信号测量过程的(纯滞后)。

5.锅炉汽包水位常用控制方案为:(单冲量水位控制系统)、(双冲量控制系统)、(三冲量控制系统)。

6.泵可分为(容积式)和(离心式)两类,其控制方案主要有:(出口直接节流)、(调节泵的转速)、(调节旁路流量)。

7.精馏塔的控制目标是,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使塔的总收益最大或总成本最小。具体对一个精馏塔来说,需从四个方面考虑,设置必要的控制系统,分别是:物料平衡控制、(能量平衡控制)、(约束条件控制)和(质量控制)。

1. 前馈控制系统的主要结构形式包括: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和(多变量前馈控制系统)。

2. 反馈控制系统是具有被控变量负反馈的闭环回路,它是按着(偏差)进行控制的;前馈控制系统是按(扰动)进行的开环控制系统。

3. 选择性控制系统的类型包括:(开关型)、(连续型)和(混合型)。

4. 常用控制阀的特性为(线性)、(快开)、(对数)、和(抛物线)特性。

5. 阀位控制系统就是在综合考虑操纵变量的(快速性)、(经济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系统。

6. 压缩机的控制方案主要有:(调速)、(旁路)和节流。

7. 化学反应器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它的控制一般有四个方面,

分别是:物料平衡控制、(能量平衡控制)、(质量控制)和(约束条件控制)。

二、简答题

1.说明生产过程中软保护措施与硬保护措施的区别。

答:所谓生产的软保护措施,就是当生产短期内处于不正常情况时,无须像硬保护措施那样硬性使设备停车,而是通过一个特定设计的自动选择性控制系统,以适当改变控制方式来达到自动保护生产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减少由于停车而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而硬保护措施将使得生产设备停车。

2.前馈控制主要应用在什么场合?

答:前馈控制主要用于下列场合:

(1)干扰幅值大而频繁,对被控变量影响剧烈,单纯反馈控制达不到要求时; (2)主要干扰是可测不可控的变量;

(3)对象的控制通道滞后大,反馈控制不及时,控制质量差时,可采用前馈一反馈控制系统,以提高控制质量。

3.怎样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高精度地稳定主变量,对主变量要求较高,一般不允

许有余差,所以主控制器一般选择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当对象滞后较大时,也可引入适当的微分作用。

串级控制系统中对副变量的要求不严。在控制过程中,副变量是不断跟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副控制器一般采用比例控制规律就行了,必要时引入适当的积分作用,而微分作用一般是不需要的。

4.简述均匀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

答:以液位与流量的均匀控制为例,其控制方案有简单均匀控制与串级均匀控制两种。从结构上来讲,简单均匀控制与一般的液位控制系统一样,串级均匀控制与一般的液位

-流量串级控制系统一样。其区别在于均匀控制与一般的控制系统目的不一样。之所以能够使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得到协调,是通过控制器参数整定来实现的。均匀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一般都采用纯比例作用,且比例度很大,必要时才引入少量的积分作用。

5.分程控制系统的主要应用场合有哪些?

答:分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场合主要有:(1)用于扩大控制阀的可调范围,改善控制品质; (2)用于控制两种不同的介质流量,以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3)用作生产安全的防护措施。

1.积分饱和的危害是什么? 有哪几种主要的抗积分饱和措施?

答:当控制器处于积分饱和状态时,它的输出将达到最大或最小的极限值,该极限值已超出执行器的有效输入信号范围,所以当有控制信号来的时候控制器就无法及时响应,必须等待其退出积分饱和才能响应,这样会对系统的工作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造成事故。抗积分饱和的主要方法有限幅法、外反馈法和积分切除法。

2. 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主要区别有以下:

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1)控制的依据被控变量的偏差干扰量的大小

2)检测的信号被控变量干扰量

3)控制作用发生的时间偏差出现后偏差出现前

4)系统结构闭环控制开环控制

5)控制质量有差控制无差控制

6)控制器通用PID 专用控制器

7)经济性和可靠性一种系统可克服多种干扰对每一种都要有一个控制系统

3. 什么叫比值控制系统?其类型有哪些?

答: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数符合一定比例关系的控制系统,称为比值控制系统。通常为流量比值控制系统,用来保持两种物料的流量保持一定的比值关系。类型有:开环比值、单闭环和双闭环,以及变比值控制等。

4. 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变量应如何选择?

答: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变量的选择原则是:

(1)主、副变量间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副变量的变化应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主变量的变化;

(2)通过对副变量的选择,使所构成的副回路能包含系统的主要干扰;

(3)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副回路包含更多的主要干扰,但副变量又不能离主变量太近;

(4)副变量的选择应考虑到主、副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以防“共振”的发生

5. 什么是多冲量控制系统? 主要应用场合是什么?

所谓多冲量控制系统,是指在控制系统中,有多个变量信号,经过一定的运算后,共同控制一只执行器,以使某个被控的工艺变量有较高的控制质量。

多冲量控制系统这个名称主要在锅炉的给水系统控制中应用比较广泛。

三、分析题

1、图示为某管式加热炉原油出口温度分程控制系统,两分程阀分别设置在瓦斯气和燃料油管线上。工艺要求优先使用瓦斯气供热,只有瓦斯气量不足以提供所需热量时,才打开

燃料油控制阀作为补充。根据上述要求确定:

1)A、B两控制阀的开闭形式及每个阀的工作信号段(假定分程点为0.06MPa);

2)确定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3)画出该系统的方块图,并简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

解:1)A、B 均为气开式

A:0.02~0.06MPa;B:0.06~0.10MPa

2)控制器为“反作用”

3)系统方块图

工作原理:(1)当出口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仅A阀打开工作,B关闭;

(2)当出口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A 和B 阀同时工作。

2、图示为油品储罐N2 封分程控制系统。其工作原理为:1)向油罐注油时,排空气;

2)从油罐抽油时,放氮气。根据已知内容确定:

1)控制阀A和B的类型,确定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2)控制阀A和B的分程区域;

3)画出该系统的方块图,并简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

解:1)控制阀A应选气开阀,则控制器应为反作用,B 阀应选气闭。

2)分程区域:为了保证安全,不使贮罐压力过高,能源中断时氮气阀A应该关闭,放空阀B 打开,所以B阀应在小信号段,A 阀在高信号段。

3)系统方块图

工作原理:A阀(充N2)采用气开式,B 阀(放空)为气闭式,控制器为反作用。(1)向油罐注油时P↑→PC↓(<0.06MPa)→A阀全关、B阀开→P↓;

(2)从油罐抽油时P↓→PC↑(>0.06MPa)→B 阀全关、A 阀开→P↑。

四、计算题

1、某前馈-串级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已知:

要求:1)汇出该系统的方块图;2)计算前馈控制器的数学模型。

解:1)系统方块图

2)前馈控制器的数学模型

2、在甲烷转化反应中,为了保证甲烷的转化率,就必须保持天然气、水蒸汽和空气之

间成一定的比值(1:3:1.4)。工艺生产中最大负荷为:水蒸气流量的最大值Fsmax=31100 m3/h;空气流量的最大值Famax=14000 m3/h ;天然气流量的最大值Fnmax=11000 m3/h。

现采用差压法测量流量,未经开方运算,系统组成如图示:

1)说明控制系统的类型;

2)画出系统方框图;

3)分别计算比值系数。

解:1)控制系统的类型:两个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的混合(2 分)2)系统方块图(5 分)

(方块图中F1、F2、F3 分别为天然气、水蒸汽和空气)

五、综合题

1、下图为锅炉设备主要工艺流程图,

其任务是根据生产负荷的需要,供应一定压力或

温度的蒸汽,同时使得锅炉在安全、经济的条件下运行。试分析:

1)锅炉设备需要哪些主要的控制系统,说明各个系统的被控变量和控制变量;2)为汽包水位设计一个双冲量控制系统,画出其原理图。

答:1)主要控制系统:(12 分)

(1)锅炉汽包水位控制:汽包水位作为被控变量,给水流量作为操纵变量。(2)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

被控变量:蒸汽压力(负荷),烟气成方(经济燃烧指标)和炉膛负压;

操纵变量:燃料量、送风量、引风量。

(3)过热蒸汽系统的控制:

被控变量为过热蒸汽温度,操作变量为减温器的喷水量;

(4)锅炉水处理过程的控制:

一般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水进行软化处理;另外采用蒸汽加热进行除氧处理。2)双冲量控制系统原理图(8分)

2、加热炉设备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生产需要,将工艺介质加热到一定温度。试说明:

1)设置燃油加热炉的安全联锁保护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2)可能产生事故的原因是什么?相对应的安全联锁保护系统有哪些?并说明软硬保护。3)为燃油加热炉安全联锁保护控制系统,画出其原理图。

4)确定控制阀的气开气关型式、温度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形式和选择器的高低选择型式。

答:

1)设置燃油加热炉的安全联锁保护系统的作用是为安全生产、防止事故。

2)燃油加热炉可能出现如下事故:

①工艺介质流量过小或中断,切断燃料油(工艺介质流量检测联锁保护系统FT102);

②燃料油压力过低会回火(燃料油流量检测联锁保护系统FT101);

③燃料油压力过高会脱火(燃料油压力过高选择性控制系统PT101);

④某种原因灭火(火焰监视器检测联锁保护系统BS101);

⑤雾化蒸汽压力过低或中断,造成燃料油雾化不良无法燃烧(雾化蒸汽压力检测联锁保护系统PT102)。

其中:(PT101)为软保护措施,其它均为硬保护措施。

3)

4)控制阀选择:当气源中断时,应切断燃料,控制阀应关闭,故选气开型。

温度控制器选择:温度增高时,应减小燃料,控制信号减小,故反作用。

选择器的高低选择:低值选择器。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答案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 答案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其基本分类方法有哪几种? 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基本分类方法有:按照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定值,随动,程序】;按照系统的结构特点【反馈,前馈,前馈-反馈复合】。 热电偶测量的基本定律是什么?常见的冷端补偿方式有哪些 均质材料定律:由一种均匀介质或半导体介质组成的闭合回路中,不论截面和长度如何以及沿长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如何,都不能产生热电动势,因此热电偶必须采用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其截面和长度大小不影响电动势大小,但须材质均匀;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接入中间导体后,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则对热电偶的热电动势没有影响; 中间温度定律:一支热电偶在两接点温度为t 、t0 时的热电势,等于两支同温度特性热电偶在接点温度为t 、ta和ta、t0时的热电势之代数和。只要给出冷端为0℃时的热电势关系,便可求出冷端任意温度时的热电势,即 由于冷端温度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难以自行保持为某一定值,因此,为减小测量误差,需对热电偶冷端采取补偿措施,使其温度恒定。冷端温度补偿方法有冷端恒温法、冷端补偿器法、冷端温度校正法和补偿导线法。 为什么热电阻常见三线制接法?试画出其接线原理图并加以说明。

电阻测温信号经过电桥转换成电压时,热电阻的接线如用两线接法,接线电阻随温度变化会给电桥输出带来较大误差,必须用三线接法,以抵消接线电阻随温度变化对电桥的影响。 对于DDZ-Ⅲ型热电偶温度变送器,试回答: 变送器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变送器的任务就是将各种不同的检测信号转换成标准信号输出。 什么是变送器零点、零点迁移调整和量程调整? 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的输入电路主要是在热电偶回路中串接一个电桥电路。电桥的功能是实现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和测量零点的调整。 大幅度的零点调整叫零点迁移。实用价值是:有些工艺的参数变化范围很小,例如,某设备的温度总在500~1000度之间变化。如果仪表测量范围在0 ~1000度之间,则500℃以下测量区域属于浪费。因为变送器的输出范围是一定的。可经过零点迁移,配合量程调整,使仪表的测量范围在500~1000℃之间,可提高测量精度。

过程控制作业答案最新版本

第一章 概述 1.1 过程控制系统由哪些基本单元构成?画出其基本框图。 控制器、执行机构、被控过程、检测与传动装置、报警,保护,连锁等部件 1.2 按设定值的不同情况,自动控制系统有哪三类? 定值控制系统、随机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1.3 简述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单项品质指标,它们分别表征过程控制系统的什么性能? a.衰减比和衰减率:稳定性指标; b.最大动态偏差和超调量:动态准确性指标; c.余差:稳态准确性指标; d.调节时间和振荡频率:反应控制快速性指标。 第二章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方法 习题2.10 某水槽如图所示。其中F 为槽的截面积,R1,R2和R3均为线性水阻,Q1为流入量,Q2和Q3为流出量。要求: (1) 写出以水位H 为输出量,Q1为输入量的对象动态方程; (2) 写出对象的传递函数G(s),并指出其增益K 和时间常数T 的数值。 (1)物料平衡方程为123d ()d H Q Q Q F t -+= 增量关系式为 123d d H Q Q Q F t ??-?-?= 而22h Q R ??= , 33 h Q R ??=, 代入增量关系式,则有23123 ()d d R R h h F Q t R R +??+=? (2)两边拉氏变换有: 23 123 ()()()R R FsH s H s Q s R R ++ =

故传函为: 23232 3123 ()()()11R R R R H s K G s R R Q s Ts F s R R +=== +++ K=2323 R R R R +, T=23 23R R F R R + 第三章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 1. 有一蒸汽加热设备利用蒸汽将物料加热,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拌物料,到物料达到所需温度后排出。试问: (1) 影响物料出口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如果要设计一温度控制系统,你认为被控变量与操纵变量应选谁?为什么? (3) 如果物料在温度过低时会凝结,据此情况应如何选择控制阀的开、闭形式及控制器 的正反作用? 解:(1)物料进料量,搅拌器的搅拌速度,蒸汽流量 (2)被控变量:物料出口温度。因为其直观易控制,是加热系统的控制目标。 操作变量:蒸汽流量。因为其容易通过控制阀开闭进行调整,变化范围较大且对被 控变量有主要影响。 (3)由于温度低物料凝结所以要保持控制阀的常开状态,所以控制阀选择气关式。控制 器选择正作用。 2. 如下图所示为一锅炉锅筒液位控制系统,要求锅炉不能烧干。试画出该系统的框图,判断控制阀的气开、气关型式,确定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并简述当加热室温度升高导致蒸汽蒸发量增加时,该控制系统是如何克服干扰的? 解:系统框图如下: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2

课程设计报告 (2013--2014年度第1学期) 名称: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题目:主汽压力控制系统 院系:自动化系 专业:自动化1004班 设计周数:1周 姓名学号分工成绩 成员李林芸201009030110 被控对象动态特性分析;画控 制原理图; 张振超201002020425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控制器参 数整定 包周琦201002020402 画SAMA图、画控制系统工 艺流程图 芦翔201002020411 写课程设计报告、总结 日期:2014 年1 月03 日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是“过程控制”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工业 过程对象控制方案的选择、控制功能的设置、工程图纸的绘制等基础设计和设计 说明的撰写,培养学生基本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完成工程师基本 技能训练。 二、主要内容 1.根据对被控对象进行的分析,确定系统自动控制结构,给出控制系统原理图; 2.根据确定控制设备和测量取样点和调节机构,绘制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PID 图); 3.根据确定的自动化水平和系统功能,选择控制仪表,完成控制系统SAMA图(包 括系统功能图和系统逻辑图); 4.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仿真试验并进行系统整定;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进度计划 序号设计(实验)内容完成时间备注 1 下达任务,查找资料周一、周二 周二、周三 2 制定控制方案,绘制控制系统SAMA 图 3 仿真试验、撰写设计说明周三、周四 4 答辩周五 四、设计(实验)成果要求 1.绘制所设计热工控制系统的的SAMA图; 2.根据已给对象,用MATABL进行控制系统仿真整定,并打印整定效果曲线; 3.撰写设计报告 五、考核方式 提交设计报告及答辩 指导教师: 2014年1 月3 日

过程控制工程课后作业 答案

第一章纸质作业答案 一、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是指通过调节阀的流量与阀杆行程之间的关系。 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有线性型,等百分比型,快开型,抛物线型 调节阀流量特性选择的目的主要是从非线性补偿的角度来考虑,利用调节阀的非线性来补偿广义对象中其它环节的非线性,从而使整个广义对象的特性近似为线性。 二、简单控制系统是由一个被控对象、一个测量元件及变送器、一个控制器和一个执行器所构成的单闭环控制系统,也成为单回路控制系统。 简单控制系统的典型方块图为 三.按照已定的控制方案,确定使控制质量最好的控制器参数值。 经验凑试法、临界比例度法、衰减曲线法、响应曲线法 四、解: (1) 选择流出量 Q为操纵变量,控制阀安装在流出管线上, o 贮槽液位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图为 (2) 被控对象:液体贮槽

被控变量:贮槽液位 操纵变量:贮槽出口流量 主要扰动变量:贮槽进口流量 五、解: (1) 选择流入量 Q为操纵变量,控制阀安装在流入管线上, i 贮槽液位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图为 为了防止液体溢出,在控制阀气源突然中断时,控制阀应处于关闭状态,所以应选用气开形式控制阀,为“+”作为方向。 操纵变量即流入量 Q增加时,被控变量液位是上升的,故对象为“+”作用方向。由于 i 控制阀与被控对象都是“+”作用方向,为使控制系统具有负反馈作用,控制器应选择反作用。 (2) 选择流出量 Q为操纵变量,控制阀安装在流出管线上, o 贮槽液位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图为

为了防止液体溢出,在控制阀气源突然中断时,控制阀应处于全开状态,所以应选用气关形式控制阀,为“-”作为方向。 操纵变量即流出量 Q增加时,被控变量液位是下降的,故对象为“-”作用方向。由于 o 控制阀与被控对象都是“-”作用方向,为使控制系统具有负反馈作用,控制器应选择反作用。 六、(1)加入积分作用后,系统的稳定性变差,最大动态偏差增大、余差减小 加入适当的微分作用后,系统的稳定性编号,最大动态偏差减小,余差不变。 (2)为了得到相同的系统稳定性,加入积分作用后应增大比例度,加入微分作用后应适当的减小比例度。 第二章纸质作业答案 一.由两个控制器组成,分别接受来自被控对象不同部位的测量信号。一个控制器的输出作为下一个控制器的给定值,后者的输出去控制执行器以改变操纵变量。从系统的结构来看,两个控制器是串级工作的,称为串级控制系统。 方框图如下 二.答: 前馈控制系统方块图

过程控制工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前三章

过程控制工程 第一章单回路控制系统 何谓控制通道何谓干扰通道它们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有什么影响 控制通道——是指操纵变量与被控变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干扰通道——是指干扰作用与被控变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1)控制通道特性对系统控制质量的影响:(从K、T、τ三方面) 控制通道静态放大倍数越大,系统灵敏度越高,余差越小。但随着静态放大倍数的增大,系统的稳定性变差。 控制通道时间常数越大,经过的容量数越多,系统的工作频率越低,控制越不及时,过渡过程时间越长,系统的质量越低,但也不是越小越好,太小会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因此应该适当小一些。 控制通道纯滞后的存在不仅使系统控制不及时,使动态偏差增大,而且还还会使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2)干扰通道特性对系统控制质量的影响:(从K、T、τ三方面) 干扰通道放大倍数越大,系统的余差也越大,即控制质量越差。 干扰通道时间常数越大,阶数越高,或者说干扰进入系统的位置越远离被控变量测量点而靠近控制阀,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越小,系统的质量则越高。 干扰通道有无纯滞后对质量无影响,不同的只是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向后推迟一个纯滞后时间τ0。 如何选择操纵变量 1)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 2)控制通道静态放大倍数大于干扰通道静态放大倍数; 3)控制通道时间常数应适当小一些为好,但不易过小,一般要求小于干扰通道时间常数。干扰动通道时间常数越大越好,阶数越高越好。 4)控制通道纯滞后越小越好。 控制器的比例度δ变化对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有何影响对控制系统的动态质量有何影响 比例度δ越小,系统灵敏度越高,余差越小。随着δ减小,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图1-42为一蒸汽加热设备,利用蒸汽将物料加热到所需温度后排出。试问:影响物料出口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如果要设计一温度控制系统,你认为被控变量与操纵变量应选谁为什么 如果物料在温度过低时会凝结,应如何选择控制阀的开闭形式及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答: 影响物料出口温度的因素主要有蒸汽的流量和温度、搅拌器的搅拌速度、物料的流量和入口温度。 被控变量应选择物料的出口温度,操纵变量应选择蒸汽流量。 物料的出口温度是工艺要求的直接质量指标,测试技术成熟、成本低,应当选作被控变量。 可选作操纵变量的因数有两个:蒸汽流量、物料流量。后者工艺不合理,因而只能选蒸

过程控制复习资料 (2)

1、试述串级控制系统的的工作原理,它有哪些特点? 2、某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经运行后发现扰动主要来自燃料流量波动,试设计控制系统克服之,如果发现扰动主要来自原料流量波动,应如何设计控制系统以克服之?画出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和控制系统框图。 3、为什么一些液位控制系统中,减小控制器的增益反而使系统出现持续震荡,是从理论角度分析之。 4、液位均匀控制系统与简单液位控制系统有什么异同?那些场合需要采用液位均匀控制系统? 5、某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系统中,副被控变量是炉膛温度,温度变送器的量程都选用0--500℃,控制阀选用气开阀。经调试后系统已经正常运行,后因副回路的的温度变送器损坏,该用量程为200--300℃的温度变送器,问对控制系统有什么影响? 6、题5中,如果损坏的是主回路温度变送器,问改用量程为200--300℃的温度变送器,对控制系统有什么影响?如何解决? 7、某反应器由A和B两种物料参加反应,已知,A物料时供应有余,B物料可能供用不足,他们都可测可控。采用差压变送器和开方器测量它们的流量,工艺要求正常工况时,Fa=300Kg/h,Fb=600Kg/h,拟用DDZ-III型仪表,设计双闭环(相乘方案)控制系统,确定乘法器的输入电流,画出控制系统框图和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8、题7中,控制系统已正常运行,后因两台差压变送器均损坏,改用相同量程的变送器(注:量程能够满足工艺要求),试问控制系统应作什么改动?为什么? 9、什么情况下前馈控制系统需要设置偏置信号?应如何设置? 10、某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原采用出口温度和燃料油流量的串级控制方案,为防止阀后压力过高造成脱火事故,是设计有关控制系统,说明该控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1. 调节器的Kc值愈大,表示调节作用(),Ti值愈大,表示积分作用(),Td值愈大表示微分作用()。答案:越强;减弱;增强。 2. 选择控制方案时,总是力图使调节通道的放大倍数(增益)(),干扰通道的放大倍数(增益)()。答案:增大;减小。 3. 过程控制系统设置的目的,有()、()和()三类。 答案:定值调节;随动调节;程序调节。 4. 简单控制系统由()、()、()和()四个环节组成。 答案:调节对象;调节器;调节阀;检测变送器 5. 由于微分调节规律有超前作用,因此调节器加入微分作用主要是用来()。 答案:克服调节对象的惯性滞后(时间常数T)。 6. 调节系统中调节器正、反的作用的确定是依据( )。 答案:实现闭环回路的负反馈 二、是非题 1. 对纯滞后大的调节对象,为克服其影响,可以引入微分调节作用来克服。 答案:╳ 2.

过程控制工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前三章

过程控制工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前三章

过程控制工程 第一章单回路控制系统 1.1 何谓控制通道?何谓干扰通道?它们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有什么影响? 控制通道——是指操纵变量与被控变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干扰通道——是指干扰作用与被控变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1)控制通道特性对系统控制质量的影响:(从K、T、τ三方面) 控制通道静态放大倍数越大,系统灵敏度越高,余差越小。但随着静态放大倍数的增大,系统的稳定性变差。 控制通道时间常数越大,经过的容量数越多,系统的工作频率越低,控制越不及时,过渡过程时间越长,系统的质量越低,但也不是越小越好,太小会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因此应该适当小一些。 控制通道纯滞后的存在不仅使系统控制不及时,使动态偏差增大,而且还还会使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2)干扰通道特性对系统控制质量的影响:

(从K、T、τ三方面) 干扰通道放大倍数越大,系统的余差也越大,即控制质量越差。 干扰通道时间常数越大,阶数越高,或者说干扰进入系统的位置越远离被控变量测量点而靠近控制阀,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越小,系统的质量则越高。 干扰通道有无纯滞后对质量无影响,不同的只是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向后推迟一个 。 纯滞后时间τ 1.2 如何选择操纵变量? 1)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 2)控制通道静态放大倍数大于干扰通道静态放大倍数; 3)控制通道时间常数应适当小一些为好,但不易过小,一般要求小于干扰通道 时间常数。干扰动通道时间常数越大 越好,阶数越高越好。 4)控制通道纯滞后越小越好。 1.3 控制器的比例度δ变化对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有何影响?对控制系统的动态质量有何影响? 比例度δ越小,系统灵敏度越高,余差越小。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第二章(最新整理)

第 2 章思考题与习题 2-1某一标尺为0~1000℃的温度计出厂前经校验得到如下数据: 标准表读数/℃0 200 400 600 800 1000 被校表读数/℃0 201 402 604 806 1001 2)该表精度; 3)如果工艺允许最大测量误差为±5℃,该表是否能用? 2-2一台压力表量程为0~10MPa,经校验有以下测量结果: 标准表读数/MPa 0 2 4 6 8 10 被校表读数/MPa 正行程0 1.98 3.96 5.94 7.97 9.99 反行程0 2.02 4.03 6.06 8.03 10.01 2)基本误差; 3)该表是否符合1.0 级精度? 2-3某压力表的测量范围为0~10MPa,精度等级为1.0 级。试问此压力表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是多少?若用标准压力计来校验该压力表,在校验点为5MPa 时,标准压力计上读数为5.08MPa,试问被校压力表在这一点上是否符合1 级精度,为什么? 解答: 1)基本误差= ?100% 最大绝对误差?max=0.01×10=0.1MPa 2)校验点为5 MPa 时的基本误差:=5.08 - 5 ?100% = 0.8% 10 0.8%<1%,所以符合1.0 级表。

2-4 为什么测量仪表的测量范围要根据被测量大小来选取?选一台量程很大的仪表来测量很小的参数值有什么问题? 解答: 1) 2) 2-5 有两块直流电流表,它们的精度和量程分别为 1) 1.0 级,0~250mA 2)2.5 级,0~75mA 现要测量 50mA 的直流电流,从准确性、经济性考虑哪块表更合适? 解答: 分析它们的最大误差: 1)?max =250×1%=2.5mA ;= ± 2.5 ?100% = ±5% 50 2)?max =75×2.5%=1.875mA ;= ± 1.875 ?100% = ±3.75% 50 选择 2.5 级,0~75mA 的表。 2-11 某 DDZ-Ⅲ型温度变送器输入量程为 200~1000℃,输出为 4~20mA 。当变送器输出电流为 10mA 时,对应的被测温度是多少? 解答: 1000 - 200 = 20 - 4 T ; T=500 ?C 。 10 2-12 试简述弹簧管压力计的工作原理。现有某工艺要求压力范围为 1.2 ±0.05MPa ,可选用的弹簧管压力计精度有 1.0、1.5、 2.0、2.5 和 4.0 五个等级, 可选用的量程规格有 0~1.6MPa 、0~2.5MPa 和 0~4MPa 。请说明选用何种精度和量程(见附录 E )的弹簧管压力计最合适? 解答: 1) 工作原理: 2) 根据题意:压力范围为 1.2+0.5 MPa ,即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max =0.05

(完整版)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汇总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 1-1 过程控制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 解答: 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 2. 控制方案丰富 3.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 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主要控制形式 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 1-2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解答: 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 组成:参照图1-1。 1-4 说明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 解答: 分类方法说明: 按所控制的参数来分,有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所处理的信号方式来分,有模拟控制系统与数字控制系统;按控制器类型来分,有常规仪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所完成的功能来分,有串级控制系统、均匀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等;按其动作规律来分,有比例(P)控制、比例积分(PI)控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组成回路的情况来分,有单回路与多回路控制系统、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按被控参数的数量可分为单变量和多变量控制系统等。 通常分类: 1.按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划分:(1)定值控制系统 (2)随动控制系统 (3)程序控制系统 2.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 (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1-5 什么是定值控制系统? 解答: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设定值是恒定不变的,引起系统被控参数变化的就是扰动信号。

1-6 什么是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什么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答: 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稳态时控制过程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系统在动态过程中,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为控制过程的动态特性。 二者之间的关系: 1-7 试说明定值控制系统稳态与动态的含义。为什么在分析过程控制系统得性能时更关注其动态特性? 解答: 稳态: 对于定值控制,当控制系统输入(设定值和扰动)不变时,整个系统若能达 到一种平衡状态,系统中各个组成环节暂不动作,它们的输出信号都处于相对静 止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静态)。 动态: 从外部扰动出现、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自动控制装置开始动作,到整个系统 又建立新的稳态(达到新的平衡)、调节过程结束的这一段时间,整个系统各个环节的状态和参数都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这种状态称为动态。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被控过程常常受到各种振动的影响,不可能一直工作在稳态。只有将控制系统研究与分析的重点放在各个环节的动态特性,才能设计出良好的控制系统。 1-8 评价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常用单项指标有哪些?各自的定义是什么? 解答: 单项性能指标主要有:衰减比、超调量与最大动态偏差、静差、调节时间、振荡频率、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等。 衰减比:等于两个相邻的同向波峰值之比n; 过渡过程的最大动态偏差:对于定值控制系统,是指被控参数偏离设定值的最大值A; y与最终稳态值y(∞)之比的百分数σ; 超调量:第一个波峰值 1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林德杰) 2

lxc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1-2 图1.6为温度控制系统,试画出系统的框图,简述其工作原理;指出被控过程、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 解:乙炔发生器中电石与冷水相遇产生乙炔气体 并释放出热量。当电石加入时,内部温度上升,温度 检测器检测温度变化与给定值比较,偏差信号送到控 制器对偏差信号进行运算,将控制作用于调节阀,调 节冷水的流量,使乙炔发生器中的温度到达给定值。 系统框图如下: 被控过程:乙炔发生器 被控参数:乙炔发生器内温度 控制参数:冷水流量 1-3 常用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 答: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类: 1. 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的,最终达到或消除或减小偏差的目的,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过程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控制的,扰动是控制的依据。由于没有被控量的反馈,所以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由于是开环系统,无法检查控制效果,故不能单独应用。 3.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及时的克服主要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而前馈—反馈控制利用反馈控制克服其他扰动,能够是被控量迅速而准确地稳定在给定值上,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3-4 过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定义是什么?哪些是静态指标?哪些是动态质量指标?

答:1. 余差(静态偏差)e :余差是指系统过渡过程结束以后,被控参数新的稳定值y(∞)与给定值c 之差。它是一个静态指标,对定值控制系统。希望余差越小越好。 2. 衰减比n:衰减比是衡量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质量指标,它等于振荡过程的第 一个波的振幅与第二个波的振幅之比,即: n <1系统是不稳定的,是发散振荡;n=1,系统也是不稳定的,是等幅振荡;n >1,系统是稳定的,若n=4,系统为4:1的衰减振荡,是比较理想的。 衡量系统稳定性也可以用衰减率φ 4.最大偏差A :对定值系统,最大偏差是指被控参数第一个波峰值与给定值C 之差,它衡量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的程度。 5. 过程过渡时间ts :过渡过程时间定义为从扰动开始到被控参数进入新的稳态值的±5%或±3% (根据系统要求)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反映系统过渡过程快慢的质量指标,t s 越小,过渡过程进行得越快。 6.峰值时间tp : 从扰动开始到过渡过程曲线到达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根据系统要求)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峰值时间tp 。它反映了系统响应的灵敏程度。 静态指标是余差,动态时间为衰减比(衰减率)、最大偏差、过程过渡时间、峰值时间。 第二章 思考题与习题 2-1 如图所示液位过程的输入量为Q1,流出量为Q2,Q3,液位h 为被控参数,C 为容量系数,并设R1、R2、R3均为线性液阻,要求: (1) 列出过程的微分方程组; (2) 求过程的传递函数W 0(S )=H (S )/Q 1(S ); (3) 画出过程的方框图。 B B n ' = B B B '-= ?

过程控制技术课后作业答案详解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课后作业详解 第一章 P15 2-1. (1)简述图1-6所示系统的工作原理,画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并写明每一方框图的输入/输出变量名称和所用仪表的名称。 LT LC 1 Q 2 Q A 图1-6 控制系统流程图 答: 1)图为液位控制系统,由储水箱(被控过程)、液位检测器(测量变送器)、液位控制器、调节阀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为了达到对水箱液位进行控制的目的,对液位进行检测,经过液位控制器来控制调节阀,从而调节Q 1(流量)来实现液位控制的作用。 2)框图如图1-7所示: 控控控LC 控控控 控控控控 A 控控控控LT _ 2() Q t () 1Q t () r t () e t () u t h 图1-7 控制系统框图 3)控制器输入输出分别为:设定值与反馈值之差e (t )、控制量u (t );执行器输入输出分别为:控制量u (t )、操作变量Q 1 (t ) ;被控对象的输入输出为:操作变量Q 1 (t ) 、扰动量Q 2 (t ) ,被控量h ;所用仪表为:控制器(例如PID 控制器)、调节阀、液位测量变送器。 2-3某化学反应过程规定操作温度为800℃,最大超调量小于或等于5%,要求设计的定值控制系统,在设定值作最大阶跃干扰时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所示。要求: 1)计算该系统的稳态误差、衰减比、最大超调量和过渡过程时间; 2)说明该系统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答: 1)稳态误差:e(∞)=810-800=10 衰减比:n=B 1/B 2=(850-810)/(820-810)=4 最大超调量:σ=(850-810)/810=4.9% 假设以系统输出稳定值的2%为标准,则810*2%=16.2,则 过渡过程时间:ts=17min

过程控制工程2-4章答案(孙洪程著)

第二章思考题及习题 与单回路系统相比,串级控制系统有些什么特点 答:串级控制方案具有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全部功能,而且还具有许多单回路控制系统所没有的优点。因此,串级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一般都比单回路控制系统好。(1) 串级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工作频率;(2) 串级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3) 串级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为什么说串级控制系统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只取决于主对象放大倍数的符号,而与其他环节无关 答: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要根据主环所包括的各个环节的情况来确定。主环内包括有主控制器、副回路、主对象和主变送器。控制器正、反作用设置正确的副回路可将它视为一放大倍数为“正”的环节来看待。这样,只要根据主对象与主变送器放大倍数的符号及整个主环开环放大倍数的符号为“负”的要求。即Sign{G 01(s )}Sign{G 02’(s )}Sign{G m1(s )}Sign{G c1(s )}=-1就可以确定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实际上主变送器放大倍数符号一般情况下都是“正”的,再考虑副回路视为一放大倍数为“正”的环节,因此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实际上只取决于主对象放大倍数的符号。当主对象放大倍数符号为“正”时,主控制器应选“负”作用;反之,当主对象放大倍数符号为“负”时,主控制器应选正作用。 串级控制系统的一步整定法依据是什么 答:一步整定法的依据是: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一般来说,主变量是工艺的主要操作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因此对它要求比较严格。而副变量的设立主要是为了提高主变量的控制质量,对副变量本身没有很高的要求,允许它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因此在整定时不必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副环上,只要主变量达到规定的质量指标要求即可。此外对于一个具体的串级控制系统来说,在一定范围内主、副控制器的放大倍数是可以互相匹配的,只要主、副控制器的放大倍数K c1与K c1的乘积等于K s (K s 为主变量呈4:1衰减振荡时的控制器比例放大倍数),系统就能产生4:1衰减过程(下面的分析中可以进一步证明)。虽然按照经验一次放上的副控制器参数不一定合适,但可通过调整主控制器放大倍数来进行补偿,结果仍然可使主变量呈4:1衰减。 试证明串级控制系统中,当干扰作用在副环时,只要主、副控制器其中之一有积分作用就能保证主变量无余差。而当干扰作用于主环时,只有主控制器有积分作用时才能保证主变量无余差。 答:从串级控制系统结构图中可以看出: 1. 当干扰作用在副环时,副环在干扰下的输出可如下计算: 令 并假定f (t )为单位阶跃干扰,则F (s)=1/s ,运用终值 定理可得: )( ) 1()( )(220202 02m m V V K S G s T K S G K S G =+= =;;

过程控制-李文涛-课后习题答案

不知道谁弄的 和我们要求的课后作业相似度很大,值得参考,另外答案准确度应该还行。 T1.6 (1)最大偏差A —被控变量偏离给定值的最大数值 (给定值为800) A=843-800=43 C 超调量B —第一个波峰值与新稳定值之差 B=843-808=35C 衰减比B1:B2 — 相邻两个波峰值之比 ( 843-808)/(815-808)=5 余差值 被控变量的新稳定值与给定值之偏差C=808-800=8C 振荡周期 过渡过程同向两个波峰间间隔时间为周期T=20-5=15min 工艺规定的操作温度为800±9) C ,表示给定值为800C ,余差为9C ,由(1)得出的最大偏差A=43C <50C ,余差C=8C <9C ,所以该系统满足要求。 T2.8 (1 ) (2)由图可知: ,22030250,30s T s 10%)10*196/()0196(/)]0()([ x y y k (阶跃扰动为稳态值的10%,即k=10) (P36)计算法:阶跃响应表达式)(/)()(0 y t y t y )(0)(10)2()( t t e t T t y (1.1)

选取t1=140s,t2=250s 对应)2(),1(0 0t t h h ,其中t2>t1> 由式(1.1)可得e h T t t ) 21(01)1( ,e h T t t )22(01)2( 取自然对数并联立求解,得)] 2(1ln[)]1(1ln[1200t t t t T h h ; (1.2) )] 2(1ln[)]1(1ln[)] 2(1ln[1)]1(1ln[20000t t t t t t h h h h (1.3) 为计算方便,选取632.0)2(,39.0)1(00 t t h h 代入式(1.2)和(1.3)则 T=2(t2-t1)=s 220)140250(2 ; s t t 302501402212 ; 10%)10*196/()0196(/)]0()([ x y y k 。 T3.9 (1)影响物料出口温度的主要因素有:蒸汽压力、流量,冷物料温度、压力、流量。 (2)被控参数选热物料的出口温度,因为它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质量;调节参数选蒸汽流量,因为它可以控制。 (3)从工艺安全和经济性的角度考虑,应该保证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调节阀处于闭合状态,避免因换热器温度过高而发生损坏和不必要的浪费。所以选择气开式。 (4) 被控参数为热物料的出口温度,因此调节规律选择PID 。温度变送器Km 为"+";调节阀为气开,即Kv 为"+";对于被控对象,当阀门开度增大时,热物料的出口温度升高,即K0为"+"。由于组成系统的各个环节的静态系数相乘为"+",所以调节器的Kp 为"+",即为反作用。 (5) T3.10 大修后变送器的量程由500℃变为300-200=100℃,变送器的放大倍数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广义对象特性放大倍数发生变化: 032.005004200 K ,00516.0200 300420'K K 系统的过渡过程将会发生变化,系统可能不稳定,此时,应该减小PID 调节器的比例放大系数,使p p K K 51' ,以

(完整版)过程控制作业答案.

作 业 第二章: 2-6某水槽如题图2-1所示。其中A 1为槽的截面积,R 1、R 2均为线性水阻,Q i 为流入量,Q 1和Q 2为流出量要求: (1)写出以水位h 1为输出量,Q i 为输入量的对象动态方程; (2)写出对象的传递函数G(s)并指出其增益K 和时间常数T 的数值。 图2-1 解:1)平衡状态: 02010Q Q Q i += 2)当非平衡时: i i i Q Q Q ?+=0;1011Q Q Q ?+=;2022Q Q Q ?+= 质量守恒:211 Q Q Q dt h d A i ?-?-?=? 对应每个阀门,线性水阻:11R h Q ?= ?;2 2R h Q ?=? 动态方程:i Q R h R h dt h d A ?=?+?+?2 11 3) 传递函数:)()()1 1(2 11s Q s H R R S A i =++ 1)11(1)()()(211 +=++== Ts K R R S A s Q s H s G i 这里:2 112 1212 111111R R A T R R R R R R K += +=+= ; 2 Q 1 1

2-7建立三容体系统h 3与控制量u 之间的动态方程和传递数,见题图2-2。 解:如图为三个单链单容对像模型。被控参考△h 3的动态方程: 3233 Q Q dt h d c ?-?=?;22R h Q ?= ?;33R h Q ?=?; 212 2Q Q dt h d c ?-?=?;11R h Q ?=? 11 1 Q Q dt h d c i ?-?=? u K Q i ?=? 得多容体动态方程: u KR h dt h d c R c R c R dt h d c c R R c c R R c c R R dt h d c c c R R R ?=?+?+++?+++?333 3322112 3 2313132322121333321321)()( 传递函数: 3 22133)()()(a s a s a s K s U s H s G +++== ; 这里: 3 213213 32132133 213213 3221123213213 1313232212111 ; c c c R R R kR K c c c R R R a c c c R R R c R c R c R a c c c R R R c c R R c c R R c c R R a == ++= ++=

过程控制习题与答案

第1章绪论思考题与习题 1-1 过程控制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 解答: 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 2. 控制方案丰富 3.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 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主要控制形式 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 1-2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解答: 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 组成: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机构,检测变送装置。 1-3简述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扰动(干扰)量、设定(给定)值和偏差的含义? 解答: 被控对象自动控制系统中,工艺参数需要控制的生产过程、设备或机器等。 被控变量被控对象内要求保持设定数值的工艺参数。 操纵变量受控制器操纵的,用以克服扰动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设定值的物料量或能量。扰动量除操纵变量外,作用于被控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因素。 设定值被控变量的预定值。 偏差被控变量的设定值与实际值之差。 1-4按照设定值的不同形式, 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 解答: 按照设定值的不同形式又可分为: 1.定值控制系统定值控制系统是指设定值恒定不变的控制系统.定值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克服扰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使被控变量最终回到设定值或其附近.以后无特殊说明控制系统均指定值控制系统而言. 2.随动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的设定值是不断变化的.随动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被控变量能够尽快地,准确无误地跟踪设定值的变化而变化 3.程序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的设定值也是变化的,但它是一个已知的时间函数,即设定值按一定的时间程序变化。 1-5 什么是定值控制系统? 解答: 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设定值是恒定不变的,引起系统被控参数变化的就是扰动信号。 1-6 什么是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什么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为什么说研究控制系统的动态比其静态更有意义? 解答: 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稳态时控制过程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系统在动态过程中,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为控制过程的动态特性。 在自动化工作中,了解、研究控制系统动态比其静态更为重要。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干扰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在扰动引起系统变动后,就需要通过控制装置不断地施加控制作用去消除干扰作用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在工艺生产所规定的技术指标上,以满足过程控制的要求。一个正常工作的自动控制系统,时时刻刻都受到扰动的频繁作用,总是处在一种频

东南大学过程控制实验报告二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过程控制 第二次实验 实验名称:被控过程的建模实验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 姓名:学号: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7 年 5 月13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液位,流量,压力和温度系统的组成结构; 2、掌握用阶跃响应法来实验辨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的特性参数 、0T、0K,并以此计算调节器的P、I T、D T参数; 3、熟练掌握实验法获取被控对象特性的设备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对象的配管操作 本实验的实验流程图如图2.1所示,按照实验流程图对实验装置进行配管操作。 图2.1 实验流程图 2、仪表的配线操作 本实验的仪表配线图如图2.2所示,对实验控制台上的2#、3#调节器的输入、输出、电源进行插棒连线(6根弱电,4根强电)。

图2.2 液位飞升实验仪表配线图 3、调节器参数的设置; 4、记录曲线,运用力控组态软件中的历史趋势曲线,曲线下方操作按钮的作用参看附录二。 三、实验步骤 1、了解被控过程的自衡和非自衡特性,操作前,将力控组态软件打开到运行系统,选择相应实验,打开到历史趋势曲线;

2、掌握单容过程和多容过程的典型传递函数;按照实验流程图配管,并完成仪表配线;建模连线图如下: 3、掌握飞升曲线的建模方法系统模型的认识; 为了实现对水箱的建模,应该在断开所有的控制器的情况下让水箱获得自然平衡点。利用P909手动控制电动阀的开度,保持出水阀的开度不变,手动调节进水阀的开度,使得液位逐渐达到平衡点。在液位到达第一个平衡点之后保持进水阀和出水阀的开度不变,通过P909手动增大电动阀的开度。(这里之所以实用电动阀来控制输入量是因为电动阀的是线性的,而进水阀是非线性的,从而电动阀的开度该变量是可以量化的)由于开度的增大,进水

过程控制练习题带答案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定比值控制系统包括:(开环比值控制系统)、(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和(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 2.控制阀的开闭形式有(气开)和(气关)。 3.对于对象容量滞后大和干扰较多时,可引入辅助变量构成(串级)控制系统,使等效对象时间常数(减少),提高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 4.测量滞后包括测量环节的(容量滞后)和信号测量过程的(纯滞后)。 5.锅炉汽包水位常用控制方案为:(单冲量水位控制系统)、(双冲量控制系统)、(三冲量控制系统)。 6.泵可分为(容积式)和(离心式)两类,其控制方案主要有:(出口直接节流)、(调节泵的转速)、(调节旁路流量)。 7.精馏塔的控制目标是,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使塔的总收益最大或总成本最小。具体对一个精馏塔来说,需从四个方面考虑,设置必要的控制系统,分别是:物料平衡控制、(能量平衡控制)、(约束条件控制)和(质量控制)。 1. 前馈控制系统的主要结构形式包括: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和(多变量前馈控制系统)。 2. 反馈控制系统是具有被控变量负反馈的闭环回路,它是按着(偏差)进行控制的;前馈控制系统是按(扰动)进行的开环控制系统。 3. 选择性控制系统的类型包括:(开关型)、(连续型)和(混合型)。 4. 常用控制阀的特性为(线性)、(快开)、(对数)、和(抛物线)特性。 5. 阀位控制系统就是在综合考虑操纵变量的(快速性)、(经济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系统。 6. 压缩机的控制方案主要有:(调速)、(旁路)和节流。 7. 化学反应器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它的控制一般有四个方面, 分别是:物料平衡控制、(能量平衡控制)、(质量控制)和(约束条件控制)。 二、简答题 1.说明生产过程中软保护措施与硬保护措施的区别。 答:所谓生产的软保护措施,就是当生产短期内处于不正常情况时,无须像硬保护措施那样硬性使设备停车,而是通过一个特定设计的自动选择性控制系统,以适当改变控制方式来达到自动保护生产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减少由于停车而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而硬保护措施将使得生产设备停车。 2.前馈控制主要应用在什么场合? 答:前馈控制主要用于下列场合: (1)干扰幅值大而频繁,对被控变量影响剧烈,单纯反馈控制达不到要求时; (2)主要干扰是可测不可控的变量; (3)对象的控制通道滞后大,反馈控制不及时,控制质量差时,可采用前馈一反馈控制系统,以提高控制质量。 3.怎样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高精度地稳定主变量,对主变量要求较高,一般不允

过程控制作业题答案

《过程控制系统》思考题 一. 1.什么叫串级控制系统?绘制其结构方框图。 串级控制系统是由两个控制器的串接组成,一个控制器的输出做为另一个控制器的设定值,两个控制器有各自独立的测量输入,有一个控制器的给定由外部设定。 2.与单回路控制系统相比,串级控制系统有哪些主要特点? 多了一个副回路,形成双闭环。特点:主控制器输出改变副控制器的设定值,故副回路构成的是随动系统,设定值是变化的。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引入了一个副回路,不仅能及早克服进入副回路的扰动,而且又能改善过程特性。副调节器具有“粗调”的作用,主调节器具有“细调”的作用,从而使其控制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3.为什么说串级控制系统由于存在一个副回路而具有较强的抑制扰动的能力? ①副回路的快速作用,对于进入副回路的干扰快速地克服,减小了干扰对主变量的影响; ②引入副回路,改善了副对象的特性(减小副对象的相位滞后),提高

了主回路的响应速度,提高了干扰的抑制能力; ③副回路可以按照主回路的要求对副变量进行精确控制; ④串级系统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4.串级控制系统在副参数的选择和副回路的设计中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①将主要干扰包括在副回路; ②副回路尽量包含多的干扰; ③为保证副回路的快速响应,副对象的滞后不能太长; ④为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将具有非线性时变部分包含于副对象中; ⑤需要对流量实现精确的跟踪时,将流量选为副对象。 5.串级控制系统通常可用在哪些场合? * 应用于容量滞后较大的过程 * 应用于纯时延较大的过程 * 应用于扰动变化激烈而且幅度大的过程 * 应用于参数互相关联的过程 * 应用于非线性过程 6.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各有什么特点?绘制前馈控制系统结构方框图。 前馈:基于扰动来消除扰动对被控量 的影响; 动作“及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