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W高效率风电机组在某高原风电场的应用研究

3MW高效率风电机组在某高原风电场的应用研究
3MW高效率风电机组在某高原风电场的应用研究

风电场 | Wind Farm

56 风能 Wind Energy

3MW高效率风电机组在某高原

风电场的应用研究

文 | 肖书敏,叶凡

云南省风能资源十分丰富,风电装机容量逐年增加。“十三五”规划明确表示,要加快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能资源开发,按照“就近接入、本地消纳”的原则,发挥风能资源分布广泛和应用灵活的特点,在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的基础上,加快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能资源规范化开发。但由于云南地处高原,风电的开发在建设上面临交通、占地等问题,其规模的迅速扩大也为电网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为加快云南省风电开发,应该对云南省的风能资源和高原特性进行研究,为西南区域高原型风电机组设计和风电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基于我国西南高原地区数千台高原型风电机组运行经验和高原型风电机组研发实践,归纳总结了我国西南高原山地风资源特性和风电场规划建设经验。以云南某试验风电场为研究对象,风电场规划区域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紫外线强、空气密度低、多雷暴且地形较为复杂,很好地代表了西南地区高原山地风电场的基本特征。考虑西南高原地区的典型风资源特性,分别采用MySE2.5MW 机型和MySE3.0MW 长叶片机型对风电场进行总体布置设计,对比研究脱硫标杆电价下各机位风资源、发电量和经济性,为西南地区高原型风电机组和风

电场总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在同等装机容量情况下,采用大容量、智能型、环境友好型风力发电机组,能够大大减少林地占用和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和风资源。本风电场具有典型的高原气候环境特点和较好的风能资源条件,适合风电机组的试验研究开发。在该区域建设试验风电场,能够为轻量化、高效翼型气动外形优化设计的叶片和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高原风力发电机组提供最佳的试验环境。

项目概述

一、风电场介绍

某150MW 风电场位于云南省南华县,场址总体为三条近似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脊,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51511~252202,东经1005830~1010130,东西宽约3~6km ,南北长约12km 。场区内山脊整体连续,地势起伏变化较小,山脊顶部平坦,两侧山坡较为平缓,场区内有部分旱地,有机耕小道通过。场区内生长的植物多为低矮、茂密的灌木林和华山松,山脊相连处为高山草甸,植被覆盖率较高。本项目场区气候宜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风电场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二、 测风塔概述

本风电场共收集到三座测风塔的测风数据,分别为0006#、0007#和0008#测风塔,故利用测风塔数据对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进行分析。测风塔的每个观测仪器占用一个记录通道,每个记录通道都记录10分钟内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共四项,测风塔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GB/T18709-2002)标准要求现场连续测风的时间不应少于一年,数据有效完整率不能低于90%,按照规则进行冰冻数据、无效数据、传感器故障数据的识别,并剔除无效的数据。经过对场内0006#测风塔2011年5月1日-2012年4月30日时段数据、0007#测风塔2011年9月1日-2012年8月31日时段数据及0008#测风塔2011年9月

15

图1 风电场地理位置

风电场集电线路路径选择(架空)

风电场集电线路路径选择(架空) 集电线路作为风电场设计的一部分,路径的选择对线路整体设计至关重要。路径选择正确与否,将影响到线路设计是否安全、经济、合理。 路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路径要短。这是线路工程经济性的决定因素之一。短就意味着路径要尽可能的选择直线,避免曲折迂迥,线路短,工程造价就低,施工维护量就少,线路中电能损耗也少。因此,最理想的线路路径是一条直线。但由于地形和各种障碍物的影响,实际上所选择的路径往往是由许多转角点联成的折线。因此,在选择线路路径时,应根据线路走直线的原则,尽量避免转角或少转角,尤其是要避免度数大的转角,使线路达到最短。当然,当线路遇到特殊地段时,应针对现场情况进行处理,例如将路径改变方向,绕过此特殊路段,不能一味的追求短而

导致工程施工难度加大。 2、地势要平。路径经过的地势和地质条件决定了杆塔的基础及结构形式以及施工和维护的难易程度。平坦的地势和优质的地质条件可以大大减少施工的难度,同时可选用相对简单的基础和杆塔形式,因此,线路选择时地势要平。但线路如果在平地架设,会涉及到很多因素,例如农田、村庄等其他障碍物。综合上述因素,在路径选择时,尽量选择坡度较缓的地带。 3、避免交叉跨越 (1)避免与河流交叉跨越。与河流交叉跨越,施工难度加大,同时,维护检修的时候也不方便。因此路径尽量避免与河流交叉跨越,特别是大型河流。如遇特殊情况必须跨越时,也应选择河道最窄、两岸最高、土质最好、不易被洪水冲刷的地段过河。 (2)避免与电力线和通讯线交叉跨越。与电力线和通讯线交叉跨越,施工难度加大,同时,维护检修的时候也不方便。因此路径尽量避免与电力线和通信线交叉跨越。如遇特殊情况必须跨越时,应符合相应的电气距离要求。 4、交通运输方便。路径应该选择在靠近道路、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从而减小施工难度。同时,应尽量避免或少占耕地。必须通过时,应采用不带拉线或内拉线的杆塔。 5、尽量避开森林、绿化区、果木林、公园、防护林带等。 6、尽量避开易燃、易爆场所及严重污染地区和电台、飞机场等。 当然,风电场线路路径选择时,不是空有理论在纸上谈兵,一定

崇义天星风电场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非常详细)

崇义天星风电场立项投资融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崇义天星风电场项目概论 (1) 一、崇义天星风电场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崇义天星风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崇义天星风电场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崇义天星风电场项目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 十、研究结论 (6) 十一、崇义天星风电场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8)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崇义天星风电场产品说明 (15) 第三章崇义天星风电场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5) 二、厂址选择方案 (16)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6)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7)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8)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19) 一、建设内容 (19) (一)土建工程 (19) (二)设备购臵 (20) 二、建设规模 (20)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0)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0)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0) (二)原辅材料来源 (20)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1) 二、基本生产条件 (22)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3)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3) 二、工艺技术方案 (24)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4) (二)技术保障措施 (24)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4) 崇义天星风电场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5) 三、设备的选择 (25) (一)设备配臵原则 (25) (二)设备配臵方案 (26) 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7) 第八章环境保护 (27)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8) 二、污染物的来源 (29) (一)崇义天星风电场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29) (二)崇义天星风电场项目运营期污染源 (30)

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调试作业指导书

附件9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调试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本作业指导书是为规风力发电机组的现场调试工作编制,主要包含了风力发电机组现场调试工作的项目、步骤和记录,为保证调试工作的标准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2 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全资或控股建设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现场调试工作,各项目公司应参照本指导书要求,结合风力发电机组型号,分别编制对应机型的调试作业指导书。 现场具体机型的调试作业指导书应包括但不限于本作业指导书中涉及到的技术容。 3引用标准和文件 《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GB/T 1845.1.1-2001 《风力发电机组通用试验方法》GB/T 19960.2-2005 《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试验》GB/T 18451.2-2003,IEC61400-12:1998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器试验方法》GB/T 19070-2003 《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GB/T 19073-2003 《风力发电机组验收规》GB/T 20319-2006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4549-93

《风力发电机组异步发电机试验方法》JB/T 19071.2-2003 《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DL 796-2001 《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第2部分试验方法》JB/T 10425.2-2004 《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第2部分试验方法》JB/T 10426.2-2004 《风力发电机组一般液压系统》JB/T 10427-2004 《风力机术语》JB/T 7878-1995 4 术语和定义 本作业指导书中的术语及定义均参照《风力机术语》使用。 根据风力发电机组不同机型具体调试容的差异,本指导书所涉及的特定术语的指示或有不同,宜根据调试的具体机型编制适用的术语和定义。 5 调试前的准备 调试前须确认风力发电机组、配电变压器等相关设备安装工作已通过验收,无遗留缺陷;检查基础接地报告检测数据合格;风力发电机组已具有紧急情况下能够使用的安全设备(安全带、安全绳、安全滑轨等)、灭火器、急救装置等。 5.1技术文件准备 (1)调试方案。 (2)调试技术手册:各零部件说明书及接线图,必要的电气、液压、机械图纸、机组通讯连接拓扑图等。 (3)对应机组的参数列表。 (4)出厂调试记录。

中国七大风电场情况概述

3.1.基本状况 我国风能资源总体非常丰富,但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等“三北地区”,资源比较集中,经过不长时间的酝酿讨论,中国政府发展风电的思路逐步统一到“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思想上来,要求按照“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方式进行规划和建设。2008年以来,在国家能源局的组织下,以各省风能资源普查及风电建设前期工作为基础,甘肃、新疆、河北、蒙东、蒙西、吉林、江苏沿海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相继完成。根据规划,到2020年,在配套电网建成的前提下,各风电基地具备总装机1.38亿kW的潜力。 3.1.1.河北风电基地 河北省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和沿海秦皇岛、唐山、沧州地区。张家口坝上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5.4~8m/s,主风向为西北风,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张家口地区风能丰富区主要分布在坝上的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张北县的低山丘陵区和高原台地区。该地区交通便利、风电场建设条件好,非常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崇礼县和蔚县部分山区也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承德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5~7.96m/s,主风向为西北风,主要集中在围场县的北部和西部,丰宁县的北部和西北部,平泉县的西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唐山、沧州的沿海滩涂,年平均风速为5m/s 左右。根据河北省风能资源的总体分布特点,河北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各规划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地区、承德地区以及河北省沿海区域。经对河北省风能资源、工程地质、交通运输、电网规划容量等条件的分析,共计规划了59个子风电场,到2020年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413万kW,建成河北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河北省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中,张家口市选择了39个风电场场址,估算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955万kW,承德市选择了16个风电场场址,估算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398万kW,沿海地区选择了4个风电场场址,估算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60万kW。河北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容量表见表12。目前国家已经批复在河北基地张家口坝上地区建设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二期工程,以及在承德地区建设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共分为30个项目,总容量为385万kW。其中国家已经核准11个项目,分别为张家口坝上地区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的所有项目和承德百万kW级风电基地的御道口国家特许权项目,总核准容量为150万kW。2009年底,张家口坝上一期工程各项目配套电网工程陆续建成或正在建设,并已有24万kW风电机组并网发电,预计其他机组2010年内全部建成投产发电。此外,张家口坝上二期工程和承德百万kW 级风电基地一期风电场的19个项目目前正在抓紧办理项目核准等有关支持性文件,预计各项目将在2010年内核准开工建设。 3.1.2.内蒙古东部风电基地 内蒙古东部地区规划范围包括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和满州里市四市一盟。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其中赤峰市的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和松山区的交界地带,地势平坦、高程较高、风能资源较好,70m高度平均风速达到了8.0~9.3m/s,功率密度达到了700~1,200W/m2,是不可多得的大型风电场场址;通辽、兴安盟地区风能资源处于平均水平;呼伦贝尔地区地处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覆盖面积较大,地面粗糙度大,风能资源相对较差。截至 2008年10月,蒙东四市一盟已投产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00多万kW。蒙东四市一盟2020年前共规划56个风电场,其中24个位于赤峰市,规划新增装机容量675万kW,场址集中在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和松山区的交界地带,地势平坦、高程较高;16个位于通辽市,规划新增装机容量745万kW,场址集中在开鲁县、科左中旗交界地带;

xx风电场 35kV集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xx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1. 工程概况(参考招投标文件或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相应部分资料) 1.1工程概况 xx风电场位于xx县境内西南部山区。拟选场区地形较为复杂:西北部多为低山残丘,呈断续分布;东部多为山垄地形,沟谷绵长而开阔。场区内不同走向的山谷分布很多,东 西部地区地形不尽相同。场区内大部分地区以偏西风为主导风向,受场区东南部沟谷影响, 偏南风向从西北向东南呈现出增强趋势。 风力发电机采用一机一变单元接线方式,将机端电压升至35kV后接至场内35kV集电 线路,经35kV的集电线路汇集后送至风电场变电站35kV母线;133台发电机分成十二组, 经12回35kV集电线路送至新建风电场220kV变电站35kV母线。 1.2工程量统计 序 材料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号 1钢筋Φ16等t 2垫层砼C10m3 3基础砼C20m3 4底脚螺栓M24等t 5土石方m3 计划开工时间:,计划完工时间。(或按线路编号单独编制施工计划) 2. 编制依据: 《电力建设安全作工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 5009 1-92 《110~500kV线路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规范》GB50233-2005 《铁塔基础施工图》 《35KV集电线路平断面定位图及杆塔明细表》等相关设计图纸 《架空送电线路施工手册》 3.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

3.1 作业前应具备的条件: 3.1.1 35KV集电线路路径复测,无设计问题,塔基桩位位置无误。 3.1.2 施工图纸全部到位且图纸会审已完成。 3.1.3 施工所用材料已备齐,并在监理的见证下复检试验合格。 3.1.4 所用工器具准备齐全,计量器具都有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检测报告且在有效期内。 3.1.5 施工用地及临时施工道路用地已完成征用。 3.2 作业人员配备:

润山风电场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非常详细)

润山风电场立项投资融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润山风电场项目概论 (1) 一、润山风电场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润山风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润山风电场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润山风电场项目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 十、研究结论 (6) 十一、润山风电场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8)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润山风电场产品说明 (15) 第三章润山风电场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5) 二、厂址选择方案 (16)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6)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6)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7)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8)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19) 一、建设内容 (19) (一)土建工程 (19) (二)设备购臵 (19) 二、建设规模 (20)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0)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0)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0) (二)原辅材料来源 (20)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1) 二、基本生产条件 (22)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3)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3) 二、工艺技术方案 (24)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4) (二)技术保障措施 (24)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4) 润山风电场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4) 三、设备的选择 (25) (一)设备配臵原则 (25) (二)设备配臵方案 (26) 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6) 第八章环境保护 (27)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7) 二、污染物的来源 (29) (一)润山风电场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29) (二)润山风电场项目运营期污染源 (29)

风电机组结构及选型

第一节风电机组结构 1.外部条件 根据最大抗风能力和工作环境的恶劣程度,按强度变化的程度对风电机组进行分级。根据IEC61400设计标准,共分为4级。 一类风场I:参考风速为50m/s,年平均风速为10m/s,50年一遇极限风速为70m/s,一年一遇极限风速为s; 二类风场II:参考风速为s,年平均风速为s,50年一遇极限风速为s,一年一遇极限风速为s; 三类风场III:参考风速为s,年平均风速为s,50年一遇极限风速为s,一年一遇极限风速为s; 四类风场IV:低于三类风场风速,属低风速区,鲜有商业风电场开发。 对电网的要求:电压波动为额定值±10%,频率波动为额定值±5%。2.机械结构 总体描述 整机是建立在钢结构底座上,该结构应具有很大的强韧度,底部由坚固底法兰组成,风电机组所有的主要部件都连接于其上。 发电机固定位置与机舱轴线偏离,以使得风电机组在满载运行时,整机质心与塔架和基础中心相一致。 偏航机构直接安装在机舱底部,机舱通过偏航轴承与偏航机构连

接,并安装在塔架上,整个机舱底部对叶轮转子到塔架造成的动力负载和疲劳负荷有很强的吸收作用。 机舱座上覆盖有机舱罩,材料是玻璃钢,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有效地密封,以防止外界侵蚀,如雨、潮湿、盐雾、风砂等。产品生产采用多种工艺,包括:滚涂、轻质RTM、真空灌注等,机舱罩主体部分设置PVC泡沫夹层,以增加强度。内层设置消音海绵,以降低主机噪声。 机舱上安装有散热器,用于齿轮箱和发电机的冷却;同时,在机舱内还安装有加热器,使得风电机组在冬季寒冷的环境下,机舱内保持在10℃以上的温度。 载荷情况 - 启动:从任一静止位置或空转状态到发电过渡期间,对风电机组产生的载荷。 - 发电:风电机组处于运行状态,有电负荷。 - 正常关机:从发电工况到静止或空转状态的正常过渡期间,对风电机组产生的载荷。 - 紧急关机:突发事件(如故障、电网波动等),引起的停机。 - 停机:停机后的风电机组叶轮处于静止状态,采用极端风况对其进行设计。 - 运输/安装/维护:整体装配结构便于运输,安装、维护易于实施。 叶片

高原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规范

认证技术规范《高原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制订技术规范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高原地区风力资源得以大量开发,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风力发电机组开始广泛应用,但仅限于整机制造企业对机组要求的一些研究和企业自发的内部设计。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仅仅考虑了主要的风资源条件,对高原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和要求未作相关的规定。为了规范高原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以及检测认证,由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牵头,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北车风电有限公司、中国明阳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编写了此技术规范。 (二)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 本标准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不抵触、不矛盾。 (三)与现行标准的关系,以及存在的差异及理由; 至今我国还没有高原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关风力发电机组的标准有GB 18451.1《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这个标准规定了适用于一般环境条件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要求,而高原地区的环境条件不满足该标准的使用条件。由于高原型气候条件(比如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度高)会对机组的运行和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在满足GB 18451.1《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之外,还需对机组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为此,标准起草小组参考了国外先进产品及有关标准制定了此认证技术规范。 (四)参与修订认证技术规范的主要单位情况;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中国计量科学

系列风电机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五)——风电场运维与安全隐患

机组安全不仅与整机质量有关,而且与风电企业的管理体制、风电场管理与运维人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中国目前大部分风电场的管理体制来看,风电场维护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对保证机组正常运行及机组安全有着最为直接和关键性的作用。下面就现场人员、风电场管理、机组运维以及风电场现状等几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予以阐述和分析。 风电场存在的问题 一、现场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运维质量堪忧目前,中国绝大部分风电场,主要依靠现场人员登机判断和处理机组故障,检查和排除安全隐患。公司总部和片区的技术人员不能通过远程直接参与风电场机组的故障判断和检查,难以给现场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设备厂家的公司总部、片区除了提供备件外,难以对现场机组管理、故障判断和处理起到直接的作用。风电场与公司总部、片区之间严重脱节。 中国大多数风电场地处偏远地区,条件艰苦,难以长期留住高水平的机组维护维修人才。再者,不少风电企业对风电场运维的重视度不够,促使现场人员大量流失,造成不少经验丰富的运维人员跳槽或改行。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现场服务技术人员严重匮乏,这也是中国风电场重大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说在质保期内不少风电场的现场服务存在人才和技术问题,那么,在机组出质保后,众多风电场的运维质量和现场人员的技术水平更令人担忧。尤其是保护措施完善、技术含量高的双馈机组,由于现场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加之,众多风电场在机组出质保后备件供应不及时,要确保机组正常的维修和运行更加困难。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发电量指标,维修人员不按机组应有的安全保护和设计要求进行维修,不惜去掉冗余保护,采取短接线路、修改参数等方法导致机组长期带病运行,人为制造安全隐患。 在机组出质保后,有些风电场业主以低价中标的方式,把机组维修和维护外包。而外包运维企业为了盈利,把现场人员的工资收入压得很低,难以留住实践经验丰富的现场人员,现场人员极不稳定,因此,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变得更加困难。 二、目前风电场开“工作票”所存在的问题 在风电场机组进入质保服务期以后,大部分风电场的机组故障处理流程通常是:在风电场监控室的业主运行人员对机组进行监控,当发现机组故障停机后,告诉设备厂家的现场服务人员;能复位的机组,在厂家现场人员的允许下,对机组复位;不能复位的,通知设备厂家人员对机组进行维修;在维修之前,厂家人员必须到升压站开工作票;只有经过风电场业主相关部门的审批同意后,厂家现场人员方可进行故障处理;机组维修后,厂家服务人员再次到升压站去完结工作票。 在风电合同中,通常把机组利用率作为出质保考核的重要指标,一些风电场开工作票的时间远远超过机组维修时间。因此,开工作票、结工作票等一系列工作流程直接会影响机组利用率,同时还会造成不必要的发电量损失。有的风电场还有这样的要求,如设备厂家的现场服务人员第一次到该风电场服务,则需先在风电场接受为期三天至一周的入场教育,方能入场登机处理现场问题。 然而,在质保期内,监控机组的运行状态及故障处理理应由设备厂家及现场人员完成,以上流程则会造成设备厂家的现场人员处于被动处理机组故障的状态,使得不少风电场的厂家现场人员对其机组运行状态难以进行长期、持续地监控和故障跟踪。由于缺乏对机组运行状态及故障产生过程的了解,还可能错过提前发现机组安全隐患的机会,最终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从原则上讲,业主人员可以对厂家服务人员的日常维修和维护工作进行监督、提出异议,但不应过度参与其中,以免造成管理混乱,影响正常的机组维修和维护工作。 以上开“工作票”的方式,不仅增加了机组故障的处理时间,更重要的是造成了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管理错位等问题。设备厂家现场人员的培训工作应由设备厂家进行,派遣到现场

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

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统一和规范风电场场址选择的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制定《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大型风电场项目,其它风电场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工作内容和深度 第三条风能资源 1 建设风电场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能量丰富、风向稳定的风能资源,选择风电场场址时应尽量选择风能资源丰富的场址。 2 现有测风数据是最有价值的资料,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部分省区的有关部门绘制了全国或地区的风能资源分布图,按照风功率密度和有效风速出现小时数进行风能资源区划,标明了风能丰富的区域,可用于指导宏观选址。有些

省区已进行过风能资源的测量,可以向有关部门咨询,尽量收集候选场址已有的测风数据或已建风电场的运行记录,对场址风能资源进行评估。 3 某些地区完全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现成测风数据;还有些区域地形复杂,即使有现成资料用来推算测站附近的风况,其可靠性也受到限制。在风电场场址选择时可采用以下定性方法初步判断风能资源是否丰富。 1) 地形地貌特征判别法 可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对缺少现成测风数据的丘陵和山地进行风能资源粗估。地形图是表明地形地貌特征的主要工具,应采用1:50000的地形图,能够较详细地反映出地形特征。 a) 从地形图上可以判别发生较高平均风速的典型特征是: -经常发生强烈气压梯度的区域内的隘口和峡谷; -从山脉向下延伸的长峡谷; -高原和台地;强烈高空风区域内暴露的山脊和山峰;

-强烈高空风,或温度/压力梯度区域内暴露的海岸; -岛屿的迎风和侧风角。 b) 从地形图上可以判别发生较低平均风速的典型特征是: -垂直于高处盛行风向的峡谷; -盆地; -表面粗糙度大的区域,例如森林覆盖的平地。 2) 植物变形判别法 植物因长期被风吹而导致永久变形的程度可以反映该地区风力特性的一般 情况。特别是树的高度和形状能够作为记录多年持续的风力强度和主风向证据。树的变形受几种因素影响,包括树的种类、高度、暴露在风中的程度、生长季节和非生长季节的平均风速、年平均风速和持续的风向。已经发现年平均风速是与树的变形程度最相关的因素。

安凤岭风电场(一期)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非常详细)

安凤岭风电场(一期)立项投资融资项 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安凤岭风电场(一期)项目概论 (1) 一、安凤岭风电场(一期)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安凤岭风电场(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安凤岭风电场(一期)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安凤岭风电场(一期)项目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 十、研究结论 (6) 十一、安凤岭风电场(一期)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安凤岭风电场(一期)产品说明 (15) 第三章安凤岭风电场(一期)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5) 二、厂址选择方案 (16)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7)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8)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19) 一、建设内容 (19) (一)土建工程 (19) (二)设备购臵 (20) 二、建设规模 (20)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0)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 (二)原辅材料来源 (21)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1) 二、基本生产条件 (22)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3)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3) 二、工艺技术方案 (24)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4) (二)技术保障措施 (25)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5) 安凤岭风电场(一期)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5) 三、设备的选择 (26) (一)设备配臵原则 (26) (二)设备配臵方案 (27) 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7) 第八章环境保护 (28)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8) 二、污染物的来源 (29) (一)安凤岭风电场(一期)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30) (二)安凤岭风电场(一期)项目运营期污染源 (30)

风电场风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

风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 批准: 核定: 审查: 校核: 编写:

5 机型选择和发电量估算 5.1风力发电机组选型 在风电场的建设中,风力发电机机组的选择受到风电场自然环境、交通运输、吊装等条件等制约。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的前提下,选择经济上切实可行的风力发电机组。根据风场的风能资源状况和所选的风力发电机组,计算风场的年发电量,选择综合指标最佳的风力发电机组。 5.1.1 建设条件 酒泉地区南部为祁连山脉,北部为北山山系,中部为平坦的戈壁荒滩,形成两山夹一谷的地形,成为东西风的通道,风能资源丰富。场址位于祁连山山脉北麓山前冲洪积戈壁平原上,地势开阔,地形平缓,便于风机安装;风电场东侧距312国道约30km,可通过简易道路运输大型设备。 根据黑厓子北测风塔 2008年7月~2009年6月测风数据计算得到该风电场场址90m高度风功率密度分布图见图5.1(图中颜色由深至浅代表风能指标递减)。由图5.1可见,该风电场场址地势开阔,地形平坦,风能指标基本一致。根据风能资源计算结果,该风电场主风向和主风能方向一致,以E风和W风的风速、风能最大和频次最高。 用WASP9.0软件推算到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9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32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80W/m2,威布尔参数A=8.3, k=2.0;5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04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30W/m2,威布尔参数A=7.9, k=2.06。根据《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判定该风电场风功率密度等级为3级。 黑厓子西风电场90m高度年有效风速(3.0m/s~25.0m/s)时数为7131h,风速频率主要集中在3.0 m/s~12.0m/s ,3.0m/s以下和25.0m/s以上的无效风速少,无破坏性风速, 年内变化小,全年均可发电。 由玉门镇气象站近30年资料推算70m、80 m、90 m和100m高度标准空气密度条件下50年一遇极大风速分别为48.00m/s、48.90 m/s、49.71 m/s和50.45m/s,小于52.5m/s。50~90m高度15m/s风速段湍流强度介于0.0660~0.0754之间,小于0.1,湍流强度较小。根据国际电工协会IEC61400-1(2005)判定该风电场可选用适合IECⅢ及其

云贵高原地区风电场建设

云贵高原地区风电场建设 摘要: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场的建设与开发处于发展的高峰的阶段,风电场场址和机位的有效性选择,直接决定了风力发电场今后的运行效益。云贵高原地区有丰富的风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本文总结了云南高原风电场建设经验,结合风力发电原理、自然条件对风力发电之影响,分析了高原地区风电场建设应对措施及微观选址的重要技术要求和主要原则。 关键词:风力发电场、选址原则、高原设备选择 引言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北邻四川盆地,东到湖南省雪峰山。包括云南省东、北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是我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00米~4000米,是中国的第四大高原。起伏的山岭间,蕴藏着丰富的风资源。 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多山,属于暖湿气流交汇地区,风资源较为丰富。该区域风况较好的地区,其较大年平均风速基本都能达到6m/s以上,而且分布较为广泛,虽受到高原高海拔的影响,其空气密度会有所减小,导致风能密度降低,但是仍然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据测算,云贵高原地区风能可开发容量为约为2000万千瓦. 一、云贵高原地区的自然条件对风力发电的影响 1.1 高原地区海拔对风力发电的影响度 云贵高原是冬夏温差较大的地区,冬季空气密度增大,风力发电机组(特别是失速型机组)的额定出力将增加,可能出现过发、过载现象;夏天空气密度降低,导致机组的出力下降,使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不能完全发挥。因此,需要对影响出力的叶片安装角等参数进行优化设置和必要的处理,尽量降低因空气密度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这一高原地区由于气温日温差大、相对湿度较高,光照强,游离电子增多,使得电器元件和设备较易凝露,带电体容易发生电晕现象,因此对风力发电机的定子绕组、转子绕组的绝缘要求高,必须进行防晕处理,才能满足在高海拔地区的运行要求。 为了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箱式变压器内的各高、低压电气设备及变压器必须采用高原型产品,它们之间的安全净距需要用海拔修正系数予以修正,因此变压器箱体尺寸比一般变压器要大。

浅析风电场集电线路架空导线的选型

浅析风电场集电线路架空导线的选型 【摘要】风电场集电线路工程不同于一般的电网送电线路工程,它是将各台风电机组所发的电量由联络线路组接后分送至场内升压站低压侧,经集中升压后通过接入系统线路与电网并网。导线的选型是集电线路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设计人员必须对架空导线选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以提高集电线路工程建设的合理性、经济性。本文结合宁夏海原风电场(宋家窑)华电49.5MW风电工程,从经济电流密度、电压损耗和运行环境等几个角度来考虑导线截面的选择。 【关键词】架空导线;经济电流密度;电压损耗;运行环境;选型 架空线路导线的选型是集电线路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们是构成输电线路的主要元件,电能必须依靠它们来输送。在选择导线的型号及截面时,既要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又要充分利用导线的负载能力。对于35kV架空送电线路,导线截面一般按照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并根据电压损耗及允许长期发热条件进行校验。对于风电场的集电线路输送最大负荷时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全国各风区风资源情况大不相同,有的风电场最大风速发生在全年最热的季节,也有风电场最大风速发生在全年最冷的季节。风电场的最大负荷产生于大风季节,此时散热条件最好,可提高导线的负载能力。本文结合风电场的运行环境讨论合理选择集电线路导线截面问题。 1.项目概况 宁夏海原风电场(宋家窑)华电49.5MW风电场装机容量为49.5MW,等效满负荷运行小时数:1894h,全年风速有季节性变化,3~5月风速最大;10~12月和1月风速最小。单机容量为1500kW,共33 台。采用一机一变组合集电线路把33台风机分为2部分,每一部分为一回路,即分为A、B回路。A回路连接16台风机,由3条分支线和1条主干线组成;B回路连接17台风机,由3条分支线和1条主干线组成,风机箱变经引流线“T”接入集电线路,主干线迄点为风电场升压站内35kV门型架。 2.导线截面的选择和校验 该风电场集电线路分支线和主干线采用较小截面导线,主干线采用较大截面导线设计。本次选线及校验,选择连接风机最多的分支线和主干线具有普遍代表性。最长的一条分支线连接6台风机最大输送功率9000kW,线路长2.48km;连接风机最多的回路,主干线“T” 接三条分支线共连接17台风机最大输送功率25500kW,主干线路长3.2km。见图1 2.1按经济电流密度选线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1894经济电流密度取1.8,功率因素为0.95。

【实用资料】风电场投资收益分析.doc

风电场投资收益分析 风电场投资的意义除本身可获取稳定的发电收益,股权转让可获取溢价收益,及潜在的碳减排交易收益外,通过风电场开发建设,带动和培育酒钢风电整机以及相关产品(如轮毂、机架、叶片、发兰、塔筒等)的制造,创立品牌,增长业绩,使风电项目产业收益最大化,同时带动酒钢相关产品的收益。投资收益分析如下: 1、风电场运营发电收益分析 1.1、发电量收入 发电收入是上网电量和上网电价的乘积。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年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为2100h,年发电量为4.2亿kW·h,计算期20年内总上网电量为84亿kW·h,按含增值税上网电价0.54元/kW·h测算,在计算期内,发电收入总额为45.36亿元。 1.2、发电成本 发电成本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职工工资及福利费、劳保统筹费、住房基金、材料费、保险费、利息支出、摊销费及其它费用。单位发电成本0.38元/kw·h,计算期20年内总上网电量为84亿kW·h,计算期20年内发电总成本为31.92亿元。 1.3、税金 本项目应交纳的税金包括增值税、销售税金附加和所得税。本项目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50%的政策。增值税税率为17%;应缴增值税约占发电收入的5.5%。应缴销售税金附加约占发电收入的1.5%。 风力发电新建项目属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免三减三

优惠的项目。 1.4、利润及分配 发电收入扣除总成本费用、增值税和销售税金附加后即为发电利润,发电利润扣除应交所得税即为税后利润。 税后利润提取1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后,剩余部分为可分配利润;再扣除分配给投资者的应付利润,即为未分配利润。 计算期20年内发电利润总额约为10.26亿元。 1.5、清偿和盈利能力 电场还贷资金主要包括发电未分配利润和折旧费等。还贷期内全部未分配利润和折旧费用于还贷。还款期为13.3年。 风电场项目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强,项目仅在建设期负债率较高随着机组投产发电,资产负债率逐渐下降;还清固定资产本息后,资产负债率低至1.1%以下。 综合分析:按电价为0.54元/kW·h(含税)测算,财务内部收益率7.7%,贷款偿还期为13.3年。投资回收期为11.2年,主要财务指标见下表: 财务主要指标表

高海拔风电场箱式变电站的特点

高海拔风电场箱式变电站的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提倡和开发,风能作为清洁能源之一得到了大力的推广。高海拔地区风能资源相对比较充足,因此大多风电场都落户在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根据国家标准GB 17467-2010《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高压开关设备、变压器适用的正常海拔环境为1000m及以下,低压开关设备适用的正常海拔环境为2000m及以下。由于高海拔地区环境的特殊性,超过以上海拔环境的箱变必须在设计和制造上充分考虑高海拔环境对设备性能的影响,以保证其安全可靠地运行。 (一)高原气候条件对电工产品性能和电气设备的影响规律 高原具有较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其特征为: a、空气压力或空气密度较低; b、空气温度较低,温度变化较大; c、空气绝对湿度较小; d、大阳辐射照度较高; e、降水量较少; f、年大风日多; g、土壤温度较低,且冻结期长。 这些特征对电工产品性能有下面四大影响规律,列出如下: 1、空气压力或空气密度降低的影响 1)对绝缘介质强度的影响 空气压力或空气密度的降低,引起外绝缘强度的降低。在海拔至5000m范围内,每升高1000m,即平均气压每降低7.7~10.5kPa,外绝缘强度降低8%~13%. 低气压对输配电设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输配电设备的外绝缘性能下降上: 当海拔升高时,空气密度降低,散热条件变差,高压元器件在运行中温升要增加。其额定电流可以保持不变,但空气绝缘强度在减弱,这就使得元器件外表绝缘强度也随之减弱,极易发生绝缘击穿或闪络等破坏性放电事故。

我们知道输配电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是绝缘问题,绝缘水平对运行的安全至关重要,也是影响线路和设备造价的一个主要因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外绝缘放电电压会相应降低,这不仅影响输配电变电设备外绝缘的选择,而且影响线路绝缘子型式和片数的选择,影响线路杆塔塔头和变电构架的尺寸大小。高海拔的影响实际是大气参数,主要是空气密度和湿度的影响,空气密度减少引起热传递效率降低,外绝缘会随着空气密度的减小和湿度的降低而降低,使通常正常的绝缘距离显得不足,从而使绝缘强度受到影响。 2)对电气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 对于设计定型的产品,由于其电气间隙已经固定,随空气压力的降低,其击穿电压 也下降.为了保证产品在高原环境使用时有足够的耐击穿能力,必须增大电气间隙.高原用电工产品的电气间隙可按下表进行修正. 电气间隙按海拔每上升1000米增加10%; 3)对电晕及放电电压的影响 a、高海拔低气压使高压电机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降低,电晕起始电压降低, 电晕腐蚀严重; b、高海拔低气压使电力电容器内部气压下降,导致局部放电起始电压降低; c、高海拔低气压使避雷器内腔电压降低,导致工频放电电压降低。对于阀式避雷器来说,情况较为复杂,由于避雷器本身并不密封,其阀片的间距不可调,因此其火花间隙的放电电压易受空气密度的影响,所以应向设备厂商注明海拔高度,或者使用高压型阀式避雷器。 电晕和无线电干扰是高海拔输配电的又一突出问题,特别是超高压输电。电气设备和线路导线的起晕电压会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还受湿度的影响,在一定湿度范围内,湿度越大,起晕电压越低。例如昆明地区,海拔近2000m,相对空

湖北武穴大金风电场工程集电线路及安装(南部区域)资料

湖北武穴大金风电场工程 风电场集电线路及光缆施工安装 (南部区域) 招标文件 (技术部分)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015.6

1 总则 1.1 本规范书适用于湖北武穴大金风电场工程风机箱变安装工程、10kV集电线路(电缆直埋)施工工程、GYFTA53-24B1光缆的采购及相应的熔接工程及相应的金具,它提出了对集电线路、箱变安装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投标方应有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的认证证书,并且至少有6回线路以上施工、安装、调试风电场集电线路和光缆的业绩。投标方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以下内容的中文技术文件(不限于): ·投标方资质及制造厂出具的授权书; ·投标方提供集电线路、光缆和光纤的ISO系列认证文件; 投标方应出具工程业绩表,包括线路工程名称、数量、年份、施工、输电情况及上述情况的证明材料; ·投标方提供光缆同类产品近三年业绩; ·对招标书内容的应答; ·所提供光缆的各项技术指标参数; ·光缆所用主要材料的生产厂商的供货协议; ·光缆的预计使用寿命及保证使用寿命的技术保证; ·光纤在缆内的线序和光缆端别的识别标记; ·光缆结构图; ·光缆和光纤的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的试验报告; ·投标方对本工程的建议和需要说明的其它事宜; ※如发现有失实情况,招标方有权拒绝终止执行合同且不承担任何费用。 1.3 本规范书所提及的要求和供货范围都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全部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地详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相关工业标准的功能齐全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服务。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4 如投标方没有对本规范书提出书面偏差,招标方则可认为投标方完全接受和同意本规范书的要求。偏差必须按附件差异表的要求清楚地表示在投标文件中,否则招标方将认为投标方完全接受和同意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1.5 投标方须执行本招标文件所列要求、标准。在签订合同之后,到投标方开始施工之日的这段时间内,招标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修改要求,投标方应遵守这个要求,具体款项内容由双方商定。 1.6 本规范书中未提及的内容均应满足或优于本技术规范书所列的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和有

风电场集电线路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3842922.html, 风电场集电线路设计 作者:禹超 来源:《硅谷》2011年第16期 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0820087-02 1 概述 1.1 建设风能发电的必要性 我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高度重视,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明确指出,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目标和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风能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中最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清洁能源,风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调整电力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风能既是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目前技术成熟的、可作为产业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是解决我国能源和电力短缺最现实的战略选择。 1.2 风电场集电线路的特点 风电场工程主体为分散于各处、相互之间保持一定间距的风电机组,由于一般风机发电机的出口端电压为690V,属低压电源。为减少场内连接线路的线路损耗,经升压后,由场内的高压联络线路统一送至升压站,需建设的高压联络线路按风电场工程的定义称为场内集电线路。 根据风电场的装机容量,需确定风电场的主接线形式。根据风机特点,目前已更多地采用一机一变的单元接线,即在每台风机边设置一台满足风机单机容量输出的箱式变压器。同时,为提高整个风电场的安全、可靠运行,以50MW风电场装机容量规模为例,3-4回左右的主接线方式较为适宜。在既有风机的控制保护同时,又有箱变的保护配置,能达到风电机组的安全运行要求,而且通过合杆等方式又能节约一定的集电线路工程量。 风电场内的集电线路方式既可以采取架空线路方式,也可以采取电缆敷设方式。而根据电力市场的现状,一般电力电缆线路的投资远远高于架空线路,较之能达到倍数级的关系。除个别地区的风电场,由于土地资源和环境等因素制约下场内只能采用直埋敷设电缆方式外,大部分的风电场由于地处偏远地区,人烟稀少,同时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前提下,较多的形式是场内集电线路采用架空线路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