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科数学试题及解答

2007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科数学试题及解答
2007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科数学试题及解答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必修+选修Ⅱ)理科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B P A P B A P +=+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B P A P B A P =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2,1,0()1()(1n k p p C k P k n k n ,?=-=-

球的表面积公式 24R S π=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球的体积公式 33

4R V π=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

(1)a 是第四象限角,=?-=?sin ,12

5tan 则 (A )51 (B )51- (C )135 (D )13

5- (2)设a 是实数,且2

11i i a +++是实数,则a = (A )21 (B )1 (C )2

3 (D )2 (3)已知向量a =(-5,6),b =(6,5),则a 与b

(A )垂直 (B )不垂直也不平行

(C )平行且同向 (D )平行且反向

(4)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焦点是(-4,0),(4,0),则双曲线方程为

(A )112422=-y x (B )14

122

2=-y x (C )16

1022=-y x (D )110

62

2=-y x (5)设R ,∈b a ,集合{}=-?

?????=+a b b a b a b a 则,,,0,,1 (1)1 (B )-1 (C ) (D )-2 (6)下面给出的四个点中,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22,且位于?

??+--+01,01 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是 (A )(1,1) (B )(-1,1) (C )(-1,-1) (D )(1,-1)

(7)如图,正四棱柱1111D C B A ABCD -中,AB AA 21=,则异面直线1

1AD B A 与所成角的叙弦值为

(A )51 (B )52 (C )53 (D )54 (8)设1 a ,函数x x f log,)(=在区间[]a a 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

21,则=a

(A )2 (B )2 (C )22 (D )4

(9))(),(x g 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x g x f x h +=,则“)(),(x g x f 均为偶函数”是“)(x h 为

偶函数”的

(A )充要条件 (B )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

(C )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

(10)2

2)1(x x -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15,则n =

(A )3 (B )4 (C )5 (D )6 (11)抛物线x y 42=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经过F 且斜率为3的直线与抛物线在x 轴上方的部分

相交于点A ,,l AK ⊥垂足为K ,且△AKF 的面积是

(A)4

(B)33 (C)43 (D)8 (12)函数2cos

2cos )(22x x x f -=的一个单调增区间是

(A )(3π,3π) (B )(2,6ππ) (C )(3π,0) (D )(-6

π,6π)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理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5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Ⅱ卷共2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0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横线上.

(13)从班委会5名成员中选出3名,分别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与体育委员,其中甲、乙二人不能担任文娱委员,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种.(用数字作答)

(14)函数)(x f y =的图像与函数x x y (3log =>0)的图像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

)(x yf = .

(15)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已知1213,2,S S S 成等差数列,则{a n }的公比为 .

(16)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在正三棱柱的三条侧棱上.已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设锐角三角形ABC 的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a =2b sin A

(Ⅰ)求B 的大小;

(Ⅱ)求C A sin cos 的取值范围.

(18) (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商场经销某商品,根据以往资料统计,顾客采用的付款期为ζ的分布列为 ζ 1 2 3 4 5 P 0.4 0.2 0.2 0.1 0.1

商场经销一件该商品,采用1期付款,基利润为200元;分2期或3期付款,基利润为250元;分4期或5期付款,其利润为300元.η表示经销一件该商品的利润.

(Ⅰ)求事件A :“购买该商品的3位顾客中,至少有1件位采用1期付款的概率P (A );

(Ⅱ)求η的分布列及期E η.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侧面SBC ⊥底面ABCD .已知∠ABC =45°,AB =2,BC =22,SA =SB =3.

(Ⅰ)证明:SA ⊥BC ;

(Ⅱ)求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的大小.

(20)(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f (x )=e x -e - x .

(Ⅰ)证明:f (x )的导数f '(x )≥2;

(Ⅱ)若对所有x =0都有f (x )≥ax ,求a 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12

32

2=+y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过F 1的直线交椭圆于B 、D 两点,过F 2的直线交椭圆于A 、C 两点,且AC ⊥BD ,垂足为P .

(Ⅰ)设P 点的坐标为(x 0,y 0),证明:12

32020

(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a n }中a 1=2,a n +1=(12-)(a n +2),n =1,2,3….

(Ⅰ)求{a n }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b n }中b 1=2,b n +1=

3

243++n n b b ,n =1,2,3,…,证明: ,

,,=,32 121n a b n n -≤<….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试题(必修+选修Ⅱ)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A (4)A (5)C (6)C (7)D (8)D

(9)B (10)D (11)C (12)A 二、填空题:

(13)36 (14)3()x x ∈R (15)13 (16)三、解答题:

(17)解:(Ⅰ)由2sin a b A =,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2sin sin A B A =,所以1sin 2

B =, 由AB

C △为锐角三角形得π6

B =

. (Ⅱ)cos sin cos sin A C A A π??+=+π-- ?6?? cos sin 6A A π??=++ ???

1cos cos 2A A A =++

3A π??=+ ???. 由ABC △为锐角三角形知,2A 0π

<<,πππ<+<6

A 2. 解得2A 3ππ<< 所以6

53A 32πππ<+<,

所以1sin 232

A π??+< ???.

由此有232A π??<+< ??

? 所以,cos sin A C +的取值范围为32?????,.

(18)解:

(Ⅰ)由A 表示事件“购买该商品的3位顾客中至少有1位采用1期付款”. 知A 表示事件“购买该商品的3位顾客中无人采用1期付款”

2()(10.4)0.216P A =-=,

()1()10.2160.784P A P A =-=-=.

(Ⅱ)η的可能取值为200元,250元,300元.

(200)(1)0.4P P ηξ====,

(250)(2)(3)0.20.20.4P P P ηξξ===+==+=,

(300)1(200)(250)10.40.40.2P P P ηηη==-=-==--=.

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理科数学真题(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理科数学真题(解析 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复数除法法则化简复数,即得结果. 详解:选D.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除法法则,考查学生基本运算能力. 2. 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A. 9 B. 8 C. 5 D. 4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枚举法,确定圆及其内部整点个数. 详解:, 当时,; 当时,; 当时,; 所以共有9个,选A.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与元素关系,点与圆位置关系,考查学生对概念理解与识别.

3. 函数的图像大致为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分析:通过研究函数奇偶性以及单调性,确定函数图像. 详解:为奇函数,舍去A, 舍去D; , 所以舍去C;因此选B. 点睛:有关函数图象识别问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由函数的定义域,判断图象左右的位置,由函数的值域,判断图象的上下位置;②由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图象的变化趋势; ③由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图象的对称性;④由函数的周期性,判断图象的循环往复. 4. 已知向量,满足,,则 A. 4 B. 3 C. 2 D. 0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向量模的性质以及向量乘法得结果. 详解:因为 所以选B. 点睛:向量加减乘: 5.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则其渐近线方程为 A. B. C. D. 【答案】A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全国卷整理版)43964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P A B P A P B +=+ 24S R π=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3 4 V R π=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1)(0,1,2,)k k n k n n P k C p p k n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选择题 1、 复数 131i i -++= A 2+I B 2-I C 1+2i D 1- 2i 2、已知集合A =,B ={1,m} ,A B =A, 则m= A 0 B 0或3 C 1 D 1或3 3 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 4 一条准线为x=-4 ,则该椭圆的方程为 A 216x +212y =1 B 212x +28y =1 C 28x +24y =1 D 212x +24 y =1 4 已知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 ,AB=2,CC 1=为CC 1的中点,则直线AC 1与平面BED 的距离为 D 1 (5)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则数列的前100项和为 (A) 100101 (B) 99101 (C) 99100 (D) 101 100 (6)△ABC 中,AB 边的高为CD ,若 a ·b=0,|a|=1,|b|=2,则 (A) (B ) (C) (D)

(7)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sinα+sinβ =,则cos2α= (A) (B ) (C) (D) (8)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2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PF1|=|2PF2|,则cos∠F1PF2= (A)1 4(B) 3 5 (C) 3 4 (D) 4 5 (9)已知x=lnπ,y=log52, 1 2 z=e,则 (A)x<y<z (B)z<x<y (C)z<y<x (D)y<z<x (10) 已知函数y=x2-3x+c的图像与x恰有两个公共点,则c= (A)-2或2 (B)-9或3 (C)-1或1 (D)-3或1 (11)将字母a,a,b,b,c,c,排成三行两列,要求每行的字母互不相同,梅列的字母也互不相同,则不同的排列方法共有 (A)12种(B)18种(C)24种(D)36种 (1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BC上,AE=BF=7 3。动点P从 E出发沿直线喜爱那个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方向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一次碰到E时,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A)16(B)14(C)12(D)1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3)若x,y 满足约束条件则z=3x-y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14)当函数取得最大值时,x=___________。 (15)若的展开式中第3项与第7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则该展开式中的系数为_________。 (16)三菱柱ABC-A1B1C1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相等, BAA1=CAA1=50° 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0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os(A-C)+cosB=1,a=2c,求c。

2007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 数学(理)试题 (必修+选修Ⅱ)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P (A+B )=P (A )+P (B ) S=42R π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V=334R π,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n (k)=C k n P k (1-P) n -k 一、选择题 1.sin 210=( ) A . 32 B .32 - C . 12 D .12 - 2.函数sin y x =的一个单调增区间是( ) A .ππ??- ?44??, B .3ππ?? ?44?? , C .3π??π ?2?? , D .32π?? π ?2?? , 3.设复数z 满足12i i z +=,则z =( ) A .2i -+ B .2i -- C .2i - D .2i + 4.下列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 A .2 (ln 2) B .ln(ln 2) C .ln 2 D .ln 2 5.在ABC △中,已知D 是AB 边上一点,若1 23 AD DB CD CA CB λ==+, ,则λ=( ) A . 23 B . 1 3 C .13 - D .23 - 6.不等式 21 04 x x ->-的解集是( )

2018年全国高考ii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复数除法法则化简复数,即得结果. 详解:选D.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除法法则,考查学生基本运算能力. 2. 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A. 9 B. 8 C. 5 D. 4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枚举法,确定圆及其部整点个数. 详解:, 当时,; 当时,; 当时,; 所以共有9个,选A.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与元素关系,点与圆位置关系,考查学生对概念理解与识别.

3. 函数的图像大致为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分析:通过研究函数奇偶性以及单调性,确定函数图像. 详解:为奇函数,舍去A, 舍去D; , 所以舍去C;因此选B. 点睛:有关函数图象识别问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由函数的定义域,判断图象左右的位置,由函数的值域,判断图象的上下位置;②由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图象的变化趋势;③由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图象的对称性;④由函数的周期性,判断图象的循环往复. 4. 已知向量,满足,,则 A. 4 B. 3 C. 2 D. 0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向量模的性质以及向量乘法得结果. 详解:因为 所以选B. 点睛:向量加减乘: 5.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则其渐近线方程为

高考数学全国卷模拟试题

全国卷高考数学模拟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0,,A x y x y x y R = +=∈,(){},|20,,B x y x y x y R =--=∈,则集合 A B I =( ) A .(1,1)- B .{}{}11x y ==-U C .{}1,1- D .(){ } 1,1- 2.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的是( ) A .1)(2 ++-=x x x f B . x x f 1 )(= C . 13 ()log f x x = D . ()ln f x x = 3.已知函数(1),0 ()(1),0x x x f x x x x +, 4()4,f x x a x =-+则()f x 为(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非奇非偶函数 D .奇偶性与a 有关 6.已知向量(12)a =r , ,(4)b x =r ,,若向量a b //v v ,则x =( ) A .2 B . 2- C . 8 D .8- 7.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且5,8152=-=a a ,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 ( ) A.109S S < B.109S S = C.1011S S < D.1011S S = 8.已知直线l 、m ,平面βα、,则下列命题中: ①.若βα//,α?l ,则β//l ②.若βα//,α⊥l ,则l β⊥ ③.若α//l ,α?m ,则m l // ④.若βα⊥,l =?βα, l m ⊥,则β⊥m . 其中,真命题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9.已知离心率为e 的曲线22 217 -=x y a ,其右焦点

2017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本试卷5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 (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 ?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A={x|x<1} , B={x| 3x 1},贝y A. AI B {x| x 0} B. AUB R C. AU B {x|x 1} D. AI B 2?如图,正方形ABCD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 绝密★启用前 A. 1 B. n 4 8 C.丄 2 3 .设有卜面四个命题 1 p1:若复数z满足R , z 则z R ; P3 :若复数乙,Z2满足Z1Z2R,则z,S ; n D.- 4 P2:若复数z满足z2R,则z R ; P4 :若复数z R,则z R . A. P1 , P3 B. P1, P4 C. P2, P3 D. P2, P4 4 .记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a4a524 , S6 48,则{a n}的公差为 A. 1 B. 2 C. 4 D. 8 5 .函数f (x)在()单调递减,且为奇函数.若 f (1) 1,则满足 1 f(x 2) 1的x的取值范围是 其中的真命题为

2007年高考试题——数学理(浙江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数学(理工类) 第I 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x >”是“2 x x >”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若函数()2sin()f x x ω?=+,x ∈R (其中0ω>,2 ?π <)的最小正周期是π,且 (0)f = ) A .126 ω?π= =, B .123 ω?π= =, C .26 ω?π ==, D .23 ω?π ==, (3)直线210x y -+=关于直线1x =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 A.210x y +-= B.210x y +-= C.230x y +-= D.230x y +-= (4)要在边长为16米的正方形草坪上安装喷水龙头,使整个草坪都能喷洒到水.假设每个喷水龙头的喷洒范围都是关径为6米的圆面,则需安装这种喷水龙头的个数最少是( ) A.3 B.4 C.5 D.6 (5)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2(2)N σ,,(4)0.84P ξ=≤,则(0)P ξ=≤( ) A .0.16 B .0.32 C .0.68 D ,0.84 (6)若P 两条异面直线l m ,外的任意一点,则( ) A.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平行 B.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垂直 C.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相交 D.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异面 (7)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b b ,则( ) A.2>2+a a b B.22<+a a b C.2>+2b a b D. 22<+b a b

高考全国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试卷(理科)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 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2页.第II 卷3至9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2页.第I I卷3至9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圆1)1(2 2 =+-y x 的圆心到直线y x = 的距离是 (A ) 2 1 (B)23 (C)1 (D)3 (2)复数3 )2 32 1(i + 的值是 (A)i - (B )i (C )1- (D)1 (3)不等式0|)|1)(1(>-+x x 的解集是 (A )}10|{<≤x x (B)0|{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45,()2,4( πππ π (B)),4(ππ (C ))45,4(ππ (D ))2 3,45(),4(π πππ (5)设集合},412|{Z k k x x M ∈+==,},2 1 4|{Z k k x x N ∈+==,则 (A )N M = (B)N M ? (C)N M ? (D )?=N M (6)点)0,1(P 到曲线???==t y t x 22 (其中参数R t ∈)上的点的最短距离为

(A )0 (B )1 (C)2 (D )2 (7)一个圆锥和一个半球有公共底面,如果圆锥的体积恰好与半球的体积相等,那么这个圆锥轴截面顶角的余弦值是 (A) 43 (B)54 (C )53 (D )5 3- (8)正六棱柱111111F E D C B A ABCDEF -的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为2,则这个棱柱侧面对角线D E 1与1BC 所成的角是 (A )?90 (B)?60 (C)?45 (D )?30 (9)函数c bx x y ++=2 (),0[+∞∈)是单调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A)0≥b (B)0≤b (C )0>b (D)0

【高考试题】1978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答案

【高考试题】1978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答案注意事项: 1.理工科考生要求除作(一)棗(四)题和(七)题外,再由(五)、(六)两题中选作一题.文科考生要求作(一)棗(四)题,再由(五)、(六)两题中选作一题;不要求作第(七)题. 2.考生解题作答时,不必抄题.但须准确地写明题号,例如(一)2、(五)等. (一)1.分解因式:x2-4xy+4y2-4z2. [Key] (一)1.解:原式=(x2-4xy+4y2)-4z2 =(x-2y)2-(2z)2 =(x-2y-2z)(x-2y+2z). 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a.求侧面积等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高等于这个正方形边长的直圆柱体的体积. [Key] 2.解:设直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r.则底面周长2πr=a. [Key] 3.解:∵lg(2+x)≥0,∴2+x≥1. x≥-1为所求的定义域. [Key]

[Key] (二)已知方程kx2+y2=4,其中k为实数.对于不同范围的k值,分别指出方程所代表图形的类型,并画出显示其数量特征的草图. [Key] (二)解:(注意:只要求考生作出全面而正确的分析,不要求写法和本题解完全一致.)

(三)(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C是半圆上一点,直线MN切半圆于C点,AM⊥MN于M点,BN⊥MN 于N点,CD⊥AB于D点. 求证:1)CD=CM=CN; 2)CD2=AM·BN. [Key] (三)证明: 1)连CA、CB,则∠ACB=90°. ∠ACM=∠ABC(弦切角等于同弧上的圆周角), ∠ACD=∠ABC(同角的余角相等), ∴∠ACM=∠ACD. ∴△ACM≌△ADC. ∴CM=CD. 同理CN=CD.∴CD=CM=CN. 2)∵CD⊥AB,∠ACB=90°, ∴CD2=AD·DB(比例中项定理). 由1),可知AM=AD,BN=BD, ∴CD2=AM·BN. (四)已知log189=a(a≠2),18b=5.求log3645. [Key] (四)解法一:∵log189=a,∴18a=9. 又18b=5, ∴45=9×5=18a·18b=18a+b, 设log3645=x,则36x=45=18a+b, ∴log1836x=log1818a+b 但36=2×18=4×9, ∴log18(2×18)=log18(22×9). 即1+log182=2log182+log189=2log182+a. ∴log182=1-a.

2018高考理科数学全国一卷试题及答案

2018高考理科数学全国一卷 一.选择题 1.设则( ) A. B. C. D. 2、已知集合 ,则( ) A. B. C. D. 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系农村建设前后 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 饼图: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 B.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C.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一倍 D.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4、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 A.-12 B.-10 C.10 D.12 5、设函数,若为奇函数,则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B. C. D. 6、在中,为边上的中线,为的中点,则( ) A. B. C. D. 7、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下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在正视图 上的对应点为A,圆柱表面上的点N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则在此圆柱侧面上, 从M到N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 A. B. C. D. 8、设抛物线的焦点为,过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交于两点,则( ) A.5 B.6 C.7 D.8

9、已知函数,,若存在个零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0、下图来自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所研究的几何图形,此图由三个车圈构成,三个半圆的直径分别为直角三角形 的斜边,直角边.的三边所围成的区域记为Ⅰ,黑色部分记为Ⅱ,其余部分记为Ⅲ,在整个图形中随机取一点,此点取自Ⅰ、Ⅱ、Ⅲ的概率分别记为,则( ) A. B. C. D. 11、已知双曲线,为坐标原点,为的右焦点,过的直线 与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若为直角三角形,则( ) A. B. C. D. 1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都相等,则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13、若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14、记为数列的前n项的和,若,则。 15、从2位女生,4位男生中选3人参加科技比赛,且至少有1位女生入选,则不同的选法共有种.(用数字填写答案) 16、已知函数,则的最小值是。 三解答题: 17、在平面四边形中, 1.求; 2.若求 18、如图,四边形为正方形,分别为的中点,以 为折痕把折起,使点到达点的位置,且. 1. 证明:平面平面; 2.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高考全国卷数学试题及答案

高考试题 (理工农医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 【】 (3)如果轴截面为正方形的圆柱的侧面积是S, 那么圆柱的体积等于 【】 (4)方程sin2x=sinx在区间(0, 2π)内的解的个数 是 (A)1(B)2(C)3(D)4【】 (5)【】 【】 (A){-2, 4}(B){-2, 0, 4} (C){-2, 0, 2, 4}(D){-4, -2, 0, 4} (7)如果直线y=ax+2与直线y=3x-b关于直线y=x对称, 那么【】

(C)a=3, b=-2(D)a=3, b=6 【】 (A)圆(B)椭圆 (C)双曲线的一支(D)抛物线 【】 (B){(2, 3)} (C)(2, 3)(D){(x, y)│y=x+1} 【】 (11)如图, 正三棱锥S-ABC的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 如果E、F分别为SC、AB的中点, 那么异面直线EF 与SA所成的角等于【】 (A)90°(B)60°(C)45°(D)30° (12)已知h>0.设命题甲为:两个实数a, b满足│a-b │<2h;命题乙为:两个实数a, b满足│a-1│

1978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

一、解答题(共11小题,满分120分) 1.(4分)将多项式x5y﹣9xy5分别在下列范围内分解因式:(1)有理数范围;(2)实数范围;(3)复数范围. 2.(4分)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a,求侧面积等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高等于这个正方形边长的直圆柱体的体积. 3.(4分)求函数的定义域. 4.(4分)不查表求cos80°cos35°+cos10°cos55°的值. 5.(4分)化简: 6.(14分)已知方程kx2+y2=4,其中k为实数对于不同范围的k值,分别指出方程所代表图形的内形,并画出显示其数量特征的草图. 7.(14分)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C是半圆上一点,直线MN切半圆于C点,AM⊥MN于M点,BN⊥MN于N点,CD⊥AB于D点. 求证:(1)CD=CM=CN; (2)CD2=AM?BN. 8.(12分)已知:18b=5,log189=a(a≠2)求log3645. 9.(20分)已知△ABC的三内角的大小成等差数列,tgAtgC=求角A,B,C的大小,又已知顶点C的对边c上的高等于,求三角形各边a,b,c的长.(提示:必要时可验证) 10.(20分)已知:α,β为锐角,且3sin2α+2sin2β=1,3sin2α﹣2sin2β=0.求证:.11.(20分)已知函数y=x2+(2m+1)x+m2﹣1(m为实数) (1)m是什么数值时,y的极值是0? (2)求证:不论m是什么数值,函数图象(即抛物线)的顶点都在同一条直线L1上.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11小题,满分120分) 1.(4分)将多项式x5y﹣9xy5分别在下列范围内分解因式:(1)有理数范围;(2)实数范围;(3) 复数范围. 考点:虚数单位i及其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直接根据(1)有理数范围;(2)实数范围;(3)复数范围.的要求,分解因式即可. 解答:解:(1)x5y﹣9xy5=xy(x2+3y2)(x2﹣3y2). (2)x5y﹣9xy5=xy(x2+3y2)(x+y)(x﹣y). (3)x5y﹣9xy5=xy(x+yi)(x﹣yi)(x+y)(x﹣y).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系与数系的扩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基础题. 2.(4分)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a,求侧面积等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高等于这个正方形边长的直圆 柱体的体积. 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专题:计算题;综合法. 分析:由题设,设圆柱体的半径为r,由于侧面积等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高等于这个正方形边长,即2πr=a,由此方程求得半径,再由直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求体积即可. 解答:解:设底面半径为r,直圆柱体的高为h 因为侧面积等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高等于这个正方形边长 所以有底面周长2πr=a,h=a,解得, 由公式圆柱体体积V=πr2h=. 答:直圆柱体的体积的体积是 点评:本题考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与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以及体积公式,是考查基本公式掌握熟练程度的一道题. 3.(4分)求函数的定义域. 考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使函数的分母不为0,对数的真数大于0,偶次根式被开放数非负. 解答:解:由题意知:x﹣1>0 且2﹣x>0 解得1<x<2. 故函数定义域为(1,2). 点评:本题求将对数、根式、分式复合在一起的综合型函数的定义域,注意取交集. 4.(4分)不查表求cos80°cos35°+cos10°cos55°的值. 考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

2007年高考全国1卷数学理科试卷含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P A B P A P B +=+ 2 4πS R =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 4π3 V R =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1) (012)k k n k n n P k C p p k n -=-=,,,…, 一、选择题 (1)α是第四象限角,5 tan 12 α=- ,则sin α=( ) A .15 B .15- C .513 D .513 - (2)设a 是实数,且1i 1i 2 a +++是实数,则a =( ) A .12 B .1 C .32 D .2 (3)已知向量(56)=-, a ,(65)=, b ,则a 与b ( ) A .垂直 B .不垂直也不平行 C .平行且同向 D .平行且反向 (4)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焦点是(40)-, ,(40),,则双曲线方程为( ) A . 22 1412x y -= B . 22 1124x y -= C . 22 1106x y -= D . 22 1610 x y -=

2018高考理科数学模拟试题

2018学年高三上期第二次周练 数学(理科)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0123A ,,,, {}=21B x x a a A =-∈,,则=( )A B ? A. {}12, B. {}13, C. {}01 , D. {}13-, 2.已知i 是虚数单位,复数z 满足()12i z i +=,则z 的虚部是( ) A. i - B. i C. 1- D. 1 3.在等比数列{}n a 中, 13521a a a ++=, 24642a a a ++=, 则数列{}n a 的前9项的和9S =( ) A. 255 B. 256 C. 511 D. 512 4.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是由x 轴,直线1x =以及曲线1x y e =-围成, 现向矩形区域OABC 内随机投掷一点,则该点落在阴影区域的概率是( ) A. 1e B. 21 e e -- C. 11e - D. 11e - 5.在 52)(y x x ++ 的展开式中,含 2 5y x 的项的系数是( ) A. 10 B. 20 C. 30 D. 60 6.已知一个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 体积为 ( ) A. 36π+ B. 66π+ C. 312π+ D. 12 7.已知函数 ())2log(x a x f -= 在 )1,(-∞上单调递减,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

2018高考全国1卷理科数学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一卷)理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份,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i i i z 211++-=,则=z A.0 B. 2 1 C.1 D.2 2. 已知集合{ } 02|2 >--=x x x A ,则=A C R A. {}21|<<-x x B.{}21|≤≤-x x C.{}{}2|1|>-

线方程为 A.x y 2-= B.x y -= C.x y 2= D.x y = 6.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A.AC AB 4143- B.AC AB 43 41- C.AC AB 4143+ D.AC AB 4 341+ 7.某圆柱的高为2,地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右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圆柱表面上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 到N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172 B.52 C.3 D.2 8.设抛物线x y C 4:2 =的焦点为F ,过点()0,2-且斜率为 3 2 的直线与C 交于N M ,两点,则=?FN FM A.5 B.6 C.7 D.8 9.已知函数()()()a x x f x g x x x e x f x ++=?? ?>≤=,0 ,ln 0 ,,若()x g 存在2个零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0,1- B.[)+∞,0 C.[)+∞-,1 D.[)+∞,1 10.下图来自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所研究的几何图形,此图由三个半圆构成。三个半圆的直径分别为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BC ,直角边AC AB ,,ABC ?的三边所围成的区域记为Ⅰ,黑色部分记为Ⅱ,其余部分记为Ⅲ。在整个图形中随机取一点,此点取自的概率分别记为321,,p p p ,则 A B

1978全国高考数学试题

197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 (理科考生五,六两题选做一题文科考生五,六两题选做一题,不要 求做第七题) 一.(下列各题每题4分,五个题共20分) 1.分解因式:x 2-4xy+4y 2-4z 2. 解:原式=(x-2y)2-(2z)2=(x-2y-2z)(x-2y+2z) 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a ,求侧面积等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高等于这个正方形边长的直圆柱体的体积 解:设底面半径为r ,则底面周长2πr=a 则.42,222 2 πππππa a a a r a r =?? ? ??=?==体积 3.求函数)2lg(x y +=的定义域 解: ∵lg(2+x)≥0,∴2+x ≥1.故x ≥-1为其定义域 4.不查表求cos800cos350+cos100cos550的值 解:原式=sin100cos350+cos100sin350=sin(100+350)=sin450= 2 2 5.化简: 二 .(本题满分14分) 已知方程kx 2+y 2=4,其中k 为实数对于不同范围的k 值,分别指 .254:.)()1.0()4(41 2 1 2 14323 12 1b b a ab = ??? ? ??----原式解

出方程所代表图形的内形,并画出显示其数量特征的草图 解:1)k>0时,方程的图形是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此时又可分为:①k>1时,长轴在y 轴上,半长轴=2,半短轴= k 2; ②k=1时,为半径r=2的圆; ③k<1时,长轴在x 轴上,半长轴= k 2,半短轴=2 如图: 2)k=0时,方程为y 2=4图形是两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2±=y 如图 3)k<0时,方程为 这时图形是双曲线,中心在坐标原点,实轴在y 轴上如图: 三.(本题满分14分) (如图)AB 是半圆的直径,C 是半圆上一点,直线MN 切半圆于C Y Y Y k=2 A k=1 (0,2) k=1/4 O A X O B X O X Y Y y=2 k=-4 A O O X B X y=-2 1 442 2=+-y k x

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江苏卷)含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 学(江苏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函数中,周期为π 2 的是( ) A.sin 2 x y = B.sin 2y x = C.cos 4 x y = D.cos 4y x = 2.已知全集U =Z ,{}1012A =-,,,,{} 2B x x x ==,则U A B I e为( ) A.{}12-, B.{}10-, C.{}01, D.{}12,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双曲线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y 轴上,一条渐近线的方程为20x y -=,则它的离心率为( ) D.2 4.已知两条直线m n ,,两个平面αβ,.给出下面四个命题: ①m n ∥,m n αα?⊥⊥;②αβ∥,m α?,n m n β??∥; ③m n ∥,m n αα?∥∥;④αβ∥,m n ∥,m n 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函数[]()sin (π0)f x x 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5ππ6? ? --???? , B.5ππ66?? - -??? ?, C.π03?? -???? , D.π06??-???? , 6.设函数()f x 定义在实数集上,它的图像关于直线1x =对称,且当1x ≥时, ()31x f x =-,则有( ) A.132323f f f ?????? << ? ? ??????? B.231323f f f ?????? << ? ? ???????

2018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 全国卷 3) 理科数学 2. 1 i 2 i B . 3.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 可以是 1 4 .若 sin ,则 cos 2 3 、选择题本: 题共 12 小题, 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A x | x 1≥ 0 , B 0 ,1,2 ,则 A B B . C . 1,2 D . 0 ,1 ,2 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 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 视 图 D . 边的小长

A. 7 B. 9 7 C. 9 8 D. 9 5. 的展开式中 4 x 的系数 A.10 B.20 C.40 D.80 6.直线x y 2 0 分别与x 轴,y轴交于A , B 两点, 点 P 在圆 上,则△ABP 面积的取值范围

A . B . 4,8 C . 2 ,3 2 D . 2 2 , 3 2 7.函数 4 2 2 y x x 的图像大致为 8.某群体中的每位成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概率都为 p ,各成员的支付方式相互独立,设 X 为该群体的 10 位成员 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 DX 2.4 , P X 4 P X 6 ,则 p A . 0.7 B . 0.6 C . 0.4 D . 0.3 9. △ ABC 的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 c ,若 △ABC 2 2 2 的面积为 a b c ,则 C π π π 4 π A . B . C . D . 2 3 4 6 10.设 A ,B ,C , D 是同一个半径为 4 的球的球面上四点, △ 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 9 3 ,则三棱锥 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A . 12 3 B . 18 3 C . 24 3 2 2 11.设 F 1 ,F 2 是双曲线 x y D . 54 3 O 是坐标原点.过 F 2 作 C 的一条渐近线 垂线,垂足为 a b P .若 PF 1 6 OP ,则 C 的离心 率为 A . 5 B .2 C . 3 C : 2 2 1( a 0,b 0 )的左,右焦点, 的 log 2 0.3 ,则 A . a b ab 0 C . a b 0 ab 12 .设 a log 0.2 0.3 , b B . ab a b 0 D ab 0 a b 、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全国卷版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全国 卷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3 4 V R π=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 选择题 1、复数 131i i -++= A 2+I B 2-I C 1+2i D 1- 2i 2、已知集合A ={1.3. m },B ={1,m} ,A B =A, 则m= A 0或3 B 0或3 C 1或3 D 1或3 3 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 4 一条准线为x=-4 ,则该椭圆的方程为 A 216x +212y =1 B 212x +28y =1 C 28x +24 y =1 D 212x +2 4y =1 4 已知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 ,AB=2,CC 1=22 E 为CC 1的中点,则直线AC 1与平面BED 的距离为 A 2 B 3 C 2 D 1 (5)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则数列的前100项 和为 (A) 100101 (B) 99101 (C) 99100 (D) 101 100 (6)△ABC 中,AB 边的高为CD ,若 a ·b=0,|a|=1,|b|=2,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