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乙炔资料

最新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乙炔资料
最新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乙炔资料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2014年5月8日 SDS编号:CSDS-SY005

产品名称:乙炔版本:QB0408-14-001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乙炔

化学品英文名:Acetylen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咨询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金属切割、焊接、有机合成、光谱燃烧气、标准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极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浓度范围 1.5%~85%。与氧化剂接触发生猛

烈反应。经压缩或加热可造成剧烈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

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A(不稳定气体),加压气体-溶解气体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

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浓度范围1.5%~85%。与氧化剂

接触发生猛烈反应。经压缩或加热可造成剧烈爆炸。与氟、

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

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

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

工呼吸,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

佩带合适的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氧气含量与空

气中氧含量一致或接近时)。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

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

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必须有

人监护。

监测方法:可燃气体监测仪。

工程控制:生产、使用场所保持良好通风。远离火种、热

源。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

时轻装轻卸。

最高允许浓度:1000PPm。

事故响应: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

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

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

氧化碳、干粉。

安全储存: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和防止阳光曝晒,环境温度不超过

40℃,不能保证时应采取降温措施。不得与助燃气体同室

储存,隔离储存最小距离2米。贮存区临界限量10吨。

废弃处理:少量废气可缓慢排入大气中。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猛烈反应。经压缩或加热可

造成剧烈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

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

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

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

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环境危害: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纯品

危险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CAS No. 溶解乙炔≥98% 74-86-2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和温水清洗。如出现刺激,就医。-眼睛接触:无伤害,一般不需要急救措施。

-吸入: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重者立即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特别危险性:压缩溶解易燃气体,极易燃压力气体。即使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仍可能发生爆炸反应; 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

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

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

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

二氧化碳、干粉。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

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

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

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

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

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

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

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切断气源,强制通风,加速扩散,

泄漏气瓶移至空旷处让其缓慢漏出后,返回生产厂修复再使

用,使用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修理。

环境保护措施:无生态危害。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消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少量废气可缓慢排入大气中。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搬运气瓶轻装轻卸,防止碰撞和高温幅晒。

充装时严格气瓶充装前检查和防止超压充装。

使用前应对气瓶进行检查,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乙炔气瓶不应使用

且不得自行修理。使用时对气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严禁卧放

使用,在用气管道上应装专用减压气和回火防止器,减压器指示

的放气压力不得超过0.15MPa,放气流量不得超过0.05M3/h.l,

乙炔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剩余压力不得低于0.05MPa 。严禁手

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减压器或开关乙炔瓶阀。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和防止阳光曝晒,环境温度不超过40℃,不能保证时应采取降温措施。不得与助燃气体同室储存,隔离储

存最小距离2米。贮存区临界限量10吨。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接触限值:最高允许浓度:1000PPm。

生物限值:无资料。

监测方法:可燃气体监测仪。

工程控制:生产、使用场所保持良好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通风环境下不需防护。

眼睛防护:无需特别防护。

手防护:无需特别防护。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第九部分理化物性

外观与性状: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无嗅可燃气体,分子式:C2H2,分子量:26.038 pH 值(指明浓度):无资料熔点/凝固点(℃): -80.5℃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无资料引燃温度(℃):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相对密度: 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

0℃,101.325 KPa)0.909液体密度:

(-80.75℃)610Kg/m3

燃烧热(kJ/mol):(kJ?mol-1):1298.4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6.1MPa 临界温度(℃): -35.2℃

闪点 (℃): 无资料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分解温度(℃): 无资料爆炸上限[%(V/V)]: 82

爆炸下限[%(V/V)]: 2.5

易燃性:易燃

溶解性:微溶于水,25℃,101.325 KPa时为0.94。易溶于酒精、丙酮等。在丙酮中溶解度15℃,0.1MPa为25,1.2MPa时为300。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可燃气体,加压时易分解、聚合,乙炔溶于丙酮时很安全稳定,与空气混合极易燃烧和爆炸,爆炸下限1.5%,可与铜、银、氯反应,具有爆炸

可能性。

禁配物:强氧化剂、碱金属、碱土金属、重金属尤其是铜、重金属盐、卤素。避免接触的条件:热源、点火源。

危险反应: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猛烈反应。经压缩或加热可造成剧烈

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

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危险分解产物: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本身无毒,高浓度气体可引起窒息,最高容许浓度1000PPm。

皮肤刺激或腐蚀:无。

眼睛刺激或腐蚀:无。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无生态危害。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产品:少量废气可缓慢地直接排入大气中。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包装:废弃钢瓶、不合格钢瓶,回收统一处理。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 号):1001

联合国运输名称:溶解乙炔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2.1

包装类别:第2.1类危险货物运输(钢瓶包装压缩溶解可燃性气体)

包装标志:易燃气体

包装方法:钢瓶包装压缩气体

海洋污染物(是/否):否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

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

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

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应

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

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

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法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GB 20576-2006-GB20602-2006)。

《危险化学品名录》:列入,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压缩溶解易

燃气体。

《剧毒化学品名录》末列入。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列入,将该物质划为第

2.1类压缩溶解易燃气体。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8年):列入,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

压缩溶解易燃气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最新修订版日期:2014年5月8日

修改说明:本 SDS 按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 2008)标准编制;由于目前国家尚未颁布化学品 GHS 分类目录,本

SDS 中化学品的 GHS 分类是企业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

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GB 20576-2006~GB20602-2006)自行进

行的分类,待国家化学品 GHS 分类目录颁布后再进行相应调整。

缩略语说明:

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PC-STEL:指在遵守PC-TWA前提允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TLV-C:瞬时亦不得超过的限值。是专门对某些物质如刺激性气体或以急性作用为主的物质规定的。

TLV_TWA:是指每日工作8小时或每周工作40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在此浓度下终身工作时间反复接触对几乎全部工人都不致产

生不良效应。

TLV_STEL:是在保证遵守TLV_TWA的情况下,容许工人连续接触15min的最大浓度。此浓度在每个工作日中不得超过4次,且两次

接触间隔至少60min。它是TLV_TWA的一个补充。

IARC:是指国际癌症研究所。

RTECS:是指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的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

HSDB:是指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危险物质数据库。

ACGIH:是指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

免责声明:本MSDS中全面真实地提供了企业产品所有相关资料,但并不能保证其绝对的广泛性和精确性,本MSDS对使用该产品的有关人员提供产

品的安全预防资料,但使用者必须受过专业培训。在特殊使用条件下,

必须对本MSDS的适应性作出使用判断,在特殊的使用场合下,由于

使用本MSDS所导致的伤害,企业将不负任何责任。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MSDS)

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求的MSDS格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编写规定 General rules for preparation of chemical safety data sheet(CSD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CSDS)的内容和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化学品,包括化学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不适用于民用受控消费品、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少量样品和国家另有规定的特殊危险化学品。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3690-92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6944-86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T15098-94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 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简称UN RTDG)

《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铁道部颁布)1995年 3.内容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CSDS)包括以下十六部分内容。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chemical product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 主要标明化学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话、应急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地址等信息。 成分/组成信息(com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 标明该化学品是纯化学品还是混合物。纯化学品,应给出其化学品名称或商品名和通用名。混合物,应给出危害性组分的浓度或浓度范围。 无论是纯化学品还是混合物,如果其中包含有害性组分,则应给出化学文摘索引登记号(CAS号)。 危险性概述(haxards summarizing) 简要概述本化学品最重要的危害和效应,主要包括: 危害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等信息。 急救措施(first-aid measures) 指作业人员意外的受到伤害时,所需采取的现场自救或互救的简要处理方法,包括: 眼睛接触、皮肤接触、吸入、食入的急救措施。 消防措施(fire-fighting measures) 主要表示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殊危险性,适合灭火介质,不合适的灭火介质以及消防人员个体防护等方

乙炔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中文名:乙炔; 电石气 化学品英文名:acetylene; ethyne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乙炔74-86-2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 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 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 意。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皮肤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经压缩或加热可造成剧烈爆炸。与氟、 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 性物质。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 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 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 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 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 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 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 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 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 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 装入钢瓶内。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 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 理设备。 接触限值: MAC(mg/m3): 未制定标准PC-TWA(mg/m3): 未制定标准 PC-STEL(mg/m3): 未制定标准TLV-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WA(mg/m3): TLV-STEL(mg/m3):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使用乙炔发生器的安全技术要点示范文本

使用乙炔发生器的安全技术要点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使用乙炔发生器的安全技术要点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禁止使用浮筒式乙炔发生器。 2)应装设符合要求的压力表、安全阀和回火保险器。 3)禁止使用纯铜、银或含铜量超过70%的铜合金制 造与乙炔接触的仪表、管子及随机工具等。 4)装入的电石块应为50~80mm块度,禁止使用碎 末。装电石时一次不宜装得过多。 5)乙炔发生器的压力要保持正常,水要经常保持清 洁,电石分解的灰浆要及时清除。 6)乙炔发生器电石分解区的最高水温不应超过 95℃,发气室温度不得超过80℃。 7)使用中的乙炔发生器与明火、火花点、高压电线等

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0m。 8)乙炔发生器的发气室、发压挤室和回火保险器中都应有相应面积的卸压膜。回火保险器应具有逆止阀装置。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MSDS是什么?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亦可译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在欧洲国家,MSDS也被称为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SDS(Safety Data sheet)。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1014采用SDS术语,然而美国、加拿大,澳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则采用MSDS 术语。 MSDS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客户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法律文件。它提供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危害、安全使用贮存、泄漏处置、急救措施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十六项。当前,由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小组(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Chemical Safety) 编制的一份类似MSDS的文件,即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 (ICSC)】。同MSDS类似,ICSC概述了化学品有关的健康和安全使用信息。如今,已有1,300种化学品据有ICSC。除英语以外,ICSC还被翻译为其他13种语言。然而,ICSC并无政府机构对化学品的管理条例,同时,某些警示性的标准词语(R-Phrases)在一些国家也并不适用。所以ICSC并非是一份法律性文件,它不能取代目前在国际上流通的MSDS。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亦可译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在欧洲国家,MSDS也被称为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SDS(Safety Data sheet)。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1014采用SDS术语,然而美国、加拿大,澳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则采用MSDS术语。 MSDS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客户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法律文件。它提供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危害、安全使用贮存、泄漏处置、急救措施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十六项。当前,由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小组(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Chemical Safety) 编制的一份类似MSDS的文件,即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 (ICSC)】。同MSDS类似,ICSC概述了化学品有关的健康和安全使用信息。如今,已有1,300种化学品据有ICSC。除英语以外,ICSC还被翻译为其他13种语言。然而,ICSC并无政府机构对化学品的管理条例,同时,某些警示性的标准词语(R-Phrases)在一些国家也并不适用。所以ICSC并非是一份法律性文件,它不能取代目前在国际上流通的MSDS。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MSDS,国际上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是化学品生产商和经销商按法律要求必须提供的化学品理化特性(如PH值,闪点,易燃度,反应活性等)、毒性、环境危害、以及对使用者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产生危害的一份综合性文件。它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燃、爆性能,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救护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 编制高水准的MSDS难点在于:一是除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外,化学品量化的毒理数据测试费用太高,数据获得成本太大,特别是化学品有的是复合品或搀有副产品,其对环境、生物、人类等毒理数据更为复杂,所以同一种化学品的MSDS不见得一样,但供应商提供的MSDS在企业使用中碰到对环境、健康等法律性的纠纷时,供应商如提供的MSDS不合格,必须要承担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编制的MSDS必须要按照买方所在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危险化学品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编制,然而各国,甚至一个国家各州有关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通常也不一样,甚至这些法律法规每月都有变化,所以编制的MSDS必须符合当时的买方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要求 附诚通市场经验单: 电池类

最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目录 甲基苯 (1) 2-丙醇 (2) 2-丁酮 (3) 乙酸乙酯 (4) 乙酸正丁酯 (5) 环氧树酯 (6) 醇酸树酯 (7) 二甲苯异体混合物 (8) 环己酮 (9) 不干性醇酸树脂 (10) 聚氨酯树脂 (11) 硝化纤维素 (12) 2-丁氧基乙醇 (13) 丙烯酸清漆 (14) 丙烯酸漆稀释剂 (15) 环氧漆固化剂 (16) 环氧漆稀释剂 (17) 硝基底漆 (18) 硝基清漆 (19) 硝基磁漆 (20) 硝基漆防潮剂 (21) 硝基漆稀释剂 (22) 聚酯树脂清漆 (23) 聚酯漆稀释剂 (24) 醇酸漆稀释剂 (25) 环氧磁漆 (26) 汽油 (27) 柴油 (28) 1,2,4,5-四甲苯 (29) 1,2,3-三甲苯 (30) 1,2,4-三甲基苯 (31) 1,3,5-三甲苯 (32) 1-丙醇 (33) 2-氨基乙醇 (34)

2-甲基-1-丙醇 (35) 4-甲基-2-戊酮 (36) 7110甲聚氨酯固化剂 (37) 氨溶液 (38) 苯酚 (39) 苯乙烯 (40) 环己烷 (41) 丙酮 (42) 石脑油 (43) 1,1-二氯乙烷 (44) 1,2-二氯乙烷 (45) 甲醇 (46) 乙醇[无水] (47) 4-羟基-4-甲基-2-戊酮 (48) 乙酸正丙酯 (49) 乙酸异丙酯 (50) 乙酸异丁酯 (51) 乙酸仲丁酯 (52) 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 (53) 碳酸(二)甲酯 (54) 1,2-二甲苯 (55) 1,3-二甲苯 (56) 1,4-二甲苯 (57) 1,3,5-三甲基苯 (58) 正丁醇 (59) 乙二醇甲醚 (60) 乙二醇乙醚 (61) 丙烯酸正丁酯[抑制了的] (62) N,N-二甲基甲酰胺 (63) 3-氯-1,2-环氧丙烷 (64) 三氯甲烷 (65) 三氯乙烯 (66) 乙酸[含量>80%] (67) 丙烯酸[抑制了的] (68) 氢氧化钠溶液 (69)

氧气、乙炔使用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乙炔使用安全技术措施(标 准版)

氧气、乙炔使用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施工单位:电气修理车间、 总负责人:车间主任 项目负责人:电气维修班班长 施工人员组成:气焊工 一、氧气瓶 1、氧气瓶上不准有油脂,同时不准戴有油脂的手套去拿氧气瓶。 2、搬用氧气瓶时注意轻放,防止瓶口碰坏。 3、禁止将氧气瓶放在靠近火源的地方,采暖期要放在距暖气片1米以外的地方,夏季不准放在阳光下,用过之后放在指定的地方。 4、氧气瓶不能与乙炔瓶放在一起,两者之间距离至少相距10米。 5、将压力调节器与氧气瓶连前,应当吹泄气瓶气门,并检查接管头的螺丝是否正确,同时必须查看是否有油脂当吹泄气门时,操作者站在气门管接头的侧面,与压力调节器连接时,应慢慢的开启,每转一下均为一周的四分之一,以保证能在必要时立即关闭,当气门发生

故障时,应有专业人员修理。 6、使用氧气时,不能把气全部用完,压力表所示压力不得小于 0.5g/cm2. 二、乙炔瓶 1、不允许在烈日下暴晒乙炔瓶。 2、不允许在有明火的地方开启乙炔瓶的阀门。 三、回火防止器 1、回火防止器的结构,要与乙炔压力及用量相适应,必须安全可靠。 2、回火防止器每天至少清除污垢一次。 3、一个防火器只允许一个焊工工作。 4、在停止使用乙炔时必须关上乙炔导管上的阀门。 四、氧气瓶的压力调节器 1、将压力调节器装好后,应将压力调节器调到所需的工作压力。 2、在冬季时应注意压力调节器冻结,在万一冻结的情况下,应采用热水或蒸汽加温,绝对禁止用明火烘烤。 3、压力调节器的压力表失灵,无铅封或安全阀不可靠时禁止使用。 五、输氧气管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 目录 第一章 2K稀释 剂 (1) 第二章 2K3油 漆 (4)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 编号:SC-019 第一章 2K稀释剂 1. 物理化学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 熔点(℃): 沸点(℃):78-19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比空气重 爆炸上限%(V/V):1.0(基于二甲苯) 爆炸下限%(V/V):7.0(基于二甲苯)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与酯、酮、醇醚类、芳香烃等溶剂混溶。 主要用途:用于溶剂型涂料稀释剂和冲淡剂,用来调节涂料产品粘度,以便于施工。 2. 危害性知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本产品会刺激皮肤和眼睛并造成伤害。其蒸气会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对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长期处于高浓度环境中,会有害健康。长时间过度吸入高浓度蒸气会导致晕厥甚至死亡。 主要症状:过度吸入其蒸气或喷漆漆雾会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动作不协调;眼睛和皮肤接触会导致充血、骚痒、有灼痛感。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燃爆危险:易燃,遇明火、高温有燃烧危险,在密封的容器中遇高温会发生爆炸。

3. 应急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立即翻开 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呼 1 /6 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立即就医。 食入:若患者即将丧失意识、已失去意识或痉挛,不可经口喂食任何东西;若患者意 识清楚,让其用水彻底漱口,不可强制催吐,并给患者喝下足量温水;若患者自发性呕吐,让其身体向前倾以减轻吸入危险,并让其漱口及反复给水。立即就医。. 4.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本品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 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CO 、CO2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不适宜灭火剂:水喷射。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应佩戴自供气呼吸器,消防衣及防护手套;喷水灭火无效; 喷雾状水可用来冷却密封的容器外壁,以防容器内压力过高而爆炸或因高温而自燃甚至燃爆。 5. 事故泄露 应急处理:切断火源,现场足量通风。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尽可 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消除方法:用砂土、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后,收集在加盖有标识容器内。 6. 处理和储存 操作处臵注意事项:远离热源、明火。避免眼睛、皮肤接触。保持容器密闭。现场采 用足够通风设备。采用经认可的接地装臵。使用后彻底清洗。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保持容器密封。储存区禁止吸烟,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2 /6

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

浙江仙居仙明制药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 安全技术说明书 浙江仙居仙明制药有限公司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编制2006年7月

第一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包括下面内容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2.成分/组成信息; 3.危险性概述; 4.急救措施; 5.消防措施; 6.泄漏应急处理; 7.操作处置与储存;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9.理化特性; 10.稳定性和反应性; 11.毒理学资料; 12.生态学资料; 13.废弃处置; 14.运输信息; 15.法规信息; 16.其他信息。 第二节安全技术说明书的编写和使用要求 1、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从该化学品的制作之日算起,每五年更新一次,若发现新的危害性,在有关信息发布后的半年内,生产企业必须对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进行修订。 2、安全技术说明书采用“一个品种一卡”的方式编写,同类物、同系物的技术说明书不能互相替代;混合物要填写有害性组分及其含量范围。 3、化学品的用户在接受使用化学品时,要认真阅读技术说明书,了解和掌握化学品的危险性,并根据使用的情形制订安全操作规程,选用合适的防护器具,培训作业人员。

第三节本公司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 一、乙醇 有害成分:浓度 CAS No. 乙醇≥ 95V%64-17-5 1、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二或第四阶段,出现意志丧失、瞳孔扩散、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除被污染衣物,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3、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闪点(℃):12 爆炸下限(%):3.3 爆炸上限(%):19.0 引燃温度:363℃最大爆炸压力(Mpa):0.735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能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若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4、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空间。

乙炔(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炔(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标识 中文名乙炔电石气英文名:acetylene 分子式C 2H2 相对分子质量26.04 CAS号74-86-2 结构号:CH≡CH h3w v,M G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化学类别:炔烃R3}0[2F:`K*b)Mp;q(G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97.5%https://www.360docs.net/doc/c214224207.html,.^f F~c(T K p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 主要用途: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亦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单体,也用于氧炔焊割。https://www.360docs.net/doc/c214224207.html, \ l o U K{ O Q﷓U)e!f#j t)H~6|3p w 三健康危害&L9N4Tc/}O|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6jY0KbW 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Wc ~+WXq)@ `(n h u*q u$p {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六西格玛品质论坛@7x | }E#~$H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气。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https://www.360docs.net/doc/c214224207.html,f%p"w g/PZ 食入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2.1 引燃温度(%):305 爆炸上限(%):80.0 最小点火能(mJ):0.02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U﷓g:is.n

乙炔发生站安全技术管理示范文本

乙炔发生站安全技术管理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乙炔发生站安全技术管理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乙炔发生站在没有条件使用乙炔瓶的企业中应用比较 广泛,以集中为生产一线提供乙炔气体。但是由于乙炔气 体具有的爆炸极限范围宽、爆炸下极限低、点火能量小等 危险特性,极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以下内容适用于电石 为原料制取乙炔气的乙炔发生站(房)。 1.总体要求 (1)乙炔站(房)的设计应符合要求。 (2)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出、入站(房)必须登 记,交出火种,穿戴必须符合规定;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 度,记录齐全可靠。 (3)应建立各种相应的安全技术资料档案。 2.管道系统:

①管道、阀门应严密可靠。与乙炔长期接触的部件,其材质含铜量应为不高于70%的铜合金。 ②管道应有良好的导出静电的措施,应有定期测试记录。 ③管道系统必须合理设置回火防止器,并保证可靠有效。 3.电石库房及破碎系统: ①库房应符合规定,通风良好,保持干燥,严禁积水、漏雨及潮湿。 ②电石桶应保持严密,不允许空气与桶内电石长期接触。 ③人力破碎电石时,应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机械破碎电石时,应采用除尘装置,并及时清除粉末状电石,且按规定采用电石入水法妥善处理。 ④设置中间电石库及破碎间时,应采取防潮措施。

异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异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1.1 化学品中文名称:2-丙醇 1.2 化学品英文名称:2-propanol 1.3中文名称2: 异丙醇 1.4 分子式:C3H8O 1.5 分子量:60.1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2.1 主要成分:2-丙醇 2.2 含量: 2.3 CAS No. 67-63-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3.1 危险性类别: 3.2 侵入途径: 3.3 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5.1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5.3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6.1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7.2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 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pH: 熔点(℃): -32.5 沸点(℃): 74.1

乙炔充装站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乙炔瓶充装前、后检查操作规程 1 乙炔瓶抽真空操作规程 3 乙炔瓶充装丙酮操作规程(丙酮泵加压法) 3 乙炔瓶充装丙酮操作规程(氮气加压法) 4 乙炔瓶置换操作规程 5 乙炔瓶充装操作规程 5 乙炔压缩机操作规程 7 乙炔发生器操作规程 9 乙炔净化操作规程(酸碱法) 11

乙炔瓶充装前、后检查操作规程 1充装前的检查 气瓶充装前应逐只检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气瓶,严禁充装: 1.1.1非自有产权或档案不在本单位的; 1.1.2不具有“气瓶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 1.1.3进口气瓶未经安全监察机构批准认可的; 1.1.4颜色标记不符合规定或表面漆色脱落严重的; 1.1.5钢印标记不全或不能识别的; 1.1.6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 1.1.7瓶内无剩余压力或怀疑混入其它气体的; 1.1.8瓶内溶剂重量不符合《溶解乙炔充装规定》GB13591要求的; 1.1.9首次充装或经检验、拆装、更换瓶阀、易熔合金塞后,未进行置换的; 1.1.10超过检验期限的; 1.1.11瓶体有变形、裂纹、鼓包、较深的划伤或明显凹陷的; 1.1.12瓶体有较深的点腐蚀或较严重的大面积腐蚀的; 1.1.13瓶体与底座拼接焊缝开裂的; 1.1.14瓶体有烧灼痕迹的; 1.1.15瓶阀侧接嘴处积有炭黑或焦油等异物的; 1.1.16易熔合金塞融熔、流失、损伤的; 1.1.17对瓶内的填料、溶剂的质量有怀疑或填料有松动破损的; 1.1.18有其它影响安全使用缺陷的。 检查剩余压力 1.2.1检查前乙炔瓶应在室内静置8h以上,用压力表逐瓶测定瓶中剩余压力。 1.2.2根据剩余压力及环境温度,按《溶解乙炔充装规定》GB13591-92中的表2~表6, 查取乙炔瓶的剩余乙炔量。下表为40L乙炔瓶不同温度、压力下剩余乙炔量。

PPO 日本旭化成 MSDS 物质安全说明书

First Issue : Oct. 01. 2003 Revised : Sep. 01. 2009 XYRON FR/non-Filler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1. CHEMICAL PRODUCT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 PRODUCT NAME : XYRON TM See Appendix for grades applicable to this data sheet. GENERAL USE : For producing molded or extruded articles or as a component of other industrial prod- ucts. PRODUCT DESCRIPTION : PPE (Poly(2,6-dimethyl-1,4-phenylene ether) / HIPS ( Poly(Butadiene-styrene) CHEMICAL NAMES : Poly(2,6-dimethyl-1,4-phenylene ether) ( PPE ) Poly(Butadiene-styrene) ( HIPS ) Aromatic phosphate as flame retardant MANUFACTURER : COMPANY NAME :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 ADDRESS : 1-105 Kanda Jinbocho, Chiyoda-ku, Tokyo 101-8101 Japan EMERGENCY TELEPHONE NUMBER CHEMTREC Telephone United States : (800) 424 - 9300 24hours Everyday International : +1- (703) 527 – 3887 (collect) 24hours Everyday Asahi Kasei Plastics North America, Inc. 900 E. Van Riper Rd., Fowlerville, MI 48836 Telephone : ( 517 ) 223 – 2000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 (JAPAN) New Business Development & Marketing Dept. “XYRON” Telephone +81-44-271-2561, Fax. + 81-44-271-2166 2. COMPOSITION / 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 COMPOSITION : Poly(2,6-dimethyl-1,4-phenylene ether) , Poly-styrene & Poly(Butadiene-styrene) > 45 wt% Hydrogenated Poly(Butadiene styrene) < 20 wt% Aromatic phosphate < 25 wt% Additives < 10 wt% Total 100 wt% CAS REGISTRY NO. : Poly(2,6-dimethyl-1,4-phenylene ether) 25134-01-4 Poly-styrene 9003-53-6 Poly(Butadiene-styrene) 9003-55-8 Aromatic phosphate 115-86-6,181028-79-5,5945-33-5 Hydrogenated Poly(Butadiene styrene) 66070-58-4 *These products don’t contain any new chemicals, toxic chemicals and observational substances. All of ingredients are listed on TSCA inventorie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名称:甲缩醛编制标准:GB/T 16483、GB/T 17519 修订日期:2015年7月25日SDS编号:PX-SDS-001 编制日期:2010年8月15日版本:A/3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甲氧基甲烷;甲缩醛; 化学品英文名称:dimethoxymethane; Methylal 生产企业名称:XXX化工(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XXXXXXXXXXXXXXXXXXX 邮编:518122 联系电话:0传真:0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0755-XXXXXXXX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电话:0532- 产品推荐用途: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药品、家庭用品、工业汽车用品、皮革上光剂、清洁剂、橡胶工业、油漆、油墨等产品中,是降低对大气污染的环保产品。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高度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爆炸。对粘膜有刺激性,有麻醉作用。 GHS危险类别: 易燃液体类别2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5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 严重眼晴损伤/眼晴刺激性类别2A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说明:H225高度易燃液体和蒸 气。 H333吸入可能有害。

H315造成皮肤刺激。 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 H402对水生生物有害。 防范说明: 【一般防范】P101如需就医:请随身携带产品容器或标签。 P102放在儿童无法触及之处。 P103使用前请阅读标签。 【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如果静电敏感材料准备用于再填装。 ---如果产品极易挥发,可造成周围空气危险。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使用本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戴防毒面具。 【事故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 清洗皮肤/淋浴。 P304+P340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 姿势休息。 P305+P351+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睛,继续冲洗。 P312 如感觉不适,呼救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32+ 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70+P378火灾时:使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安全贮存】P403+P233 存放于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 P403+P235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低温。

乙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炔 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ylene 分子式:C2H2 分子量:26.04 CAS号:74-86-2 公司名称:xxxx 公司地址: xxxx 企业应急电话:xxxx 2、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炔化学品英文名称: Acetylene 有害成分:乙炔浓度:≥98% CAS号:74-86-2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 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 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 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注意。 环境危害:电石法生产的乙炔含有H 2S、PH 3 等杂质,系无色毒性气体,对人体 有害。H 2 S在居住区大气的一次最高允许浓度为0.01mg/m3,作业场 所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m3,PH 3 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0.3mg/m3,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燃爆危害:极易燃烧爆炸。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无资料。 眼睛接触:无资料。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无意义。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物体、静电、放射线等点火源,极易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

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 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纯乙 炔也会发生自身直接分解爆炸和其聚合物分解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关闭阀门,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为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 灭火注意事项: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来泄露气体燃烧的火焰,以防止发生回火现象,避免发生更严重的爆炸危险。禁止用四氯化碳等卤 代烷灭火剂灭火。着火容器和溶解乙炔气瓶,在灭火后应继续用水冷 却至正常环境温度(≤40℃)为止。 6、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环境温度严格控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 泄露气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消除方法: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防爆型排风机送至空旷处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溶解乙炔气瓶夹具等连接处泄漏,可关闭瓶阀,更换垫片处置。漏气 容器和气瓶要妥善处理,严禁用户自行焊补、任意敲打等,应送专业 检验单位修复并作检验合格后再用。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溶解乙炔使用时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操作场所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电气设备和工器具。溶解乙炔气瓶操作时,必须配 置回火防止器。采用不发火专用瓶阀扳手,直立操作使用,严禁卧放 排气。放气压力不得超过0.15MPa,流量不得超过0.6m3/瓶.h。瓶内 气体严禁用尽,剩余压力不低于0.05MPa,用毕应关紧瓶阀。严禁在 泄露情况下操作使用乙炔气。验收时应注意品名,注意定期检验日期, 溶解乙炔气瓶每三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超期检验气瓶应及时送检。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储存注意事项:乙炔通常是溶解于溶剂(丙酮)、储存在钢瓶内多孔填料的毛细孔中(即采用溶解乙炔气瓶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仓间温度不宜 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 氯气等卤素、氧化剂等分开存放。仓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 爆型,开关尽量设在仓间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设置 消火栓。库存超过三年的乙炔瓶,无论空瓶或满瓶,均应送专业检验 单位检验后方可使用。 8、接触控制/个人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MAC):中国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隔爆型电器与照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