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反思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的反思

随着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认识过程,培养认知方式,注重情感融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许多情况下,教学的成败,并不是因为学生缺少智慧,而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想出色地完成每一节的教学任务,尤其是公开课、研究课,更是要求学生有完美的表现。可是有时学生的表现出乎老师的预料,这时老师一定比较着急,总认为学

生没听懂或者认为自己讲得还不够具体,于是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而学生呢?他们只会听得无精打采,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若能认真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从以下几

方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不然学生的回答就不够具体、全面,也不利于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如教“长方形的周长”时,题目中直接告诉长、宽,求周长,学生都能很快地说出来。在拓展延伸中,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铁丝长48厘米,把它围成一个长方形(没有铁丝剩余),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题目一出现,学生好像无从下手,让他们思考了一会儿,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开始慢慢地做了起来,又过了一会,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做了出来,做完后,我请几个学生讲了自己的答案,学生说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著名教育家布鲁纳

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学生通过一题多解练习,不仅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也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二、别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

一般的老师都有这样的特点:平时上课,特别是公开课,都希望学生的回答能按老师的教案设计进度。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回答总是别出心裁,五花八门,这时老师会做一些引导,如果学生还是回答不到点子上,老师往往考虑到时间及其他因素,会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其实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打破教学计划,也要满足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倾听,并及时筛选出见解中的正确之处,如果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教师要做点拨引导,促使其向正确答案靠拢,要轻结论、重过程。这样,学生的思维将受到极大的鼓舞,积极性也会最大限度调动起来。

三、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因此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我让学生测量教室、操场、黑板的周长;在讲了年、月、日后,我让学生说说哪些日子是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有的学生说自己的生日,爸爸

妈妈的生日。哪些日子有纪念意义?学生回答:元旦、建军节、国庆节、国际儿童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找找在他们周围哪些可以用分数表示。学生根据全校有20个班,说出了我们四年级三个班占全校班级的几分之几,我们班的人数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锻炼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总之,数学教学中能不能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全面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应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和探索,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信息,为学生精心营造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活动氛围,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