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ALC技术在高速跳频通信中的应用
现代通信技术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现代通信技术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以下哪种通信技术不属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A. GSMB. Wi-FiC. CDMAD. LTE答案:B解析:Wi-Fi 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不属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GSM、CDMA、LTE 都属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2. 5G 通信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 高速度B. 低功耗C. 短波长D. 低时延答案:C解析:5G 通信的主要特点包括高速度、低功耗、低时延等,短波长不是其主要特点。
3. 蓝牙技术的工作频段是()A. 2.4GHzB. 5GHzC. 900MHzD. 1800MHz答案:A解析:蓝牙技术通常工作在 2.4GHz 频段。
4. 以下哪种通信技术适用于远距离、低速率的数据传输?()A. ZigbeeB. 卫星通信C. 蓝牙D. NFC答案:B解析:卫星通信适用于远距离、低速率的数据传输。
Zigbee 适用于短距离、低功耗的数据传输;蓝牙适用于短距离的高速数据传输;NFC 是近场通信,距离非常短。
5. 数字通信系统中,信源编码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传输效率B. 增强抗干扰能力C. 实现加密传输D. 便于同步答案:A解析:信源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冗余,提高传输效率。
6. 在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光源通常是()A. 激光二极管B. 发光二极管C. 白炽灯D. 日光灯答案:A解析:在光纤通信中,通常使用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其具有单色性好、方向性强等优点。
7. 以下哪种通信技术常用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A. 3GB. 4GC. LoRaD. WiMAX答案:C解析:LoRa 常用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
3G、4G 主要用于移动通信,WiMAX 是一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8. 程控交换机属于()A. 模拟通信设备B. 数字通信设备C. 光通信设备D. 无线通信设备答案:B解析:程控交换机是数字通信设备,用于实现电话交换功能。
9. 以下哪个不是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A. 信源B. 信宿C. 信道D. 电源答案:D解析: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信宿、信道等组成,电源不属于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跳频

跳频也是一种扩频技术,英文为FH(Frequency Hopping)。
通俗的来说,就是让信号在跳变的频率其实跳频越快越好,这样越安全,干扰越分散,但是成本高、实现难度大,因此快跳频一般用于军事,保证安全性。
我们的gsm一般采用慢跳频SFH(Slow Frequency Hopping)。
多慢呢?每个TDMA 帧跳变一次,帧周期大约4.615ms,所以GSM跳频就是一秒跳217次。
GSM的慢跳频又分两种,基带跳频和射频跳频。
基带跳频就是你有几块载频,每块载频的频率不变,然后信号按照跳变规律分成几份,在不同的时间射频跳频就是,每块载频都可以收发GSM需要的全部频率,所以信号不必分到不同的载频上面去收发,只要在一块载频上面就可以实现,不过载频的频率一直在变化而已。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看得出来,射频跳频效果好,因为每块频点都可以随便收发频段内的任意频点,因此调频表可以比实际的载频多,而基带的跳频表比载频少。
同时,基带跳频一块载频坏了,该路信当然世界上没有都是好的东西,射频跳频的麻烦在于:实现的难度要大一些,因为这样每块载频都要可以跳变成任何频率;其次是频率跳变范围广,必须采用混合/宽带合路器(基带跳频采用腔体合路器),损耗大;第三是,大家应该都看到过示波器,波形的边缘不可能是“整齐”的,就是说单个载频从一个发射频率转换到另一个发射频率,两个频率的交界处,干扰比较大。
因此,移动的GSM一般采跳频有几个参数比较关键,MA,MAIO,HSN。
MA是什么呢,就是参与跳频的频点表。
比如给你分三个频点参与跳频{1,3,5,7},MAIO叫做什么移动分配索引偏置,太拗口了,其实就是说待会跳频了,从哪个频点开始,MAIO有6bit,可以编码0~63。
所以可以推测知道MA表最多有64个频点。
有了跳频频点表,有了索引表告诉我们从哪个开始跳,还不够,如果大家都从头开始跳频的话,就太容易撞车了,同频概率太大。
因此还来了一个参数HSN,叫做跳频序列号,这个翻译很容易和MAIO混淆,其实HSN是跳频的算法。
跳频扩频通信技术资料整理

3.1.3自适应跳频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在WIA-PA超帧簇通信阶段的每个时隙,根据实际的信道状况更换通信信道。
3.1.20跳频frequency hopping收发信道切换方法,目的为抗干扰和减少信号衰落。
3.1.40时隙跳频timeslot hopping为了避免干扰和衰减,按照一定规律,在每个时隙改变收发频率。
AFH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自适应跳频AFS Adaptive Frequency Switch 自适应频率切换FH Frequency Hopping 跳频TH Timeslot Hopping 时隙跳频WIA-PA 数据链路层支持基于时隙的跳频机制、重传机制、时分多路访问(TDMA)和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混合信道访问机制,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8.4.3 时隙通信8.4.5 信道跳频WIA-PA 支持跳频通信方式,跳频序列由网络管理者指定。
WIA-PA 支持以下3 种跳频机制:——自适应频率切换(AFS):在WIA-PA 超帧中,信标Beacon、CAP 和CFP 段在同一个超帧周期使用相同的信道,在不同的超帧周期根据信道状况切换信道。
信道质量差时,即丢包率高于“PLRThreshold”时设备改变通信信道。
参数“PLRThreshold”的容详见6.9.1.2.1;——自适应跳频(AFH):在WIA-PA 超帧的每个时隙,根据信道状况更换通信信道。
信道状况通过重传次数进行评价。
信道质量差时,如果发送端统计的重传次数达到了“ChannelThreshold”,则从可用信道“IntraChanel[ ]”中按顺序选择下一信道,同时在下一重传时隙利用主信道通知所在簇的接收端(通知过程详见图43)。
如果接收端没有接收到信道切换通知,继续统计接收端的重传次数,达到“ChannelThreshold”时从可用信道“IntraChanel[ ] ”中按顺序选择下一信道在第(ChannelThreshold+2)个重传时隙进行通信。
前馈式ALC环路介绍及应用

前馈式ALC环路介绍及应用管宏【摘要】本文对比分析了前馈式ALC环路相对于普通ALC环路的优点,并介绍了前馈式ALC环路在信号源中的应用方法。
【期刊名称】《电子制作》【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2页(P63-63,65)【关键词】ALC;调制器;检波器;积分器量【作者】管宏【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1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随着信号源实际应用的不断扩展,我们逐渐发现了普通的ALC系统的一些限制,其中主要限制有四个方面:第一,稳幅滞后于电平控制信号的变化;第二,ALC 环路带宽限制其调幅带宽;第三,受检波器检波灵敏度限制,调幅动态范围也不可能大;第四,由于ALC系统的伺服作用脉冲调制功能的实现,必须使ALC环的开环、闭环状态和脉冲开关一致,否则就会引起混乱。
因此脉冲调制器必须放在ALC环路外面,无法保证脉冲调制时的功率电平准确度。
因此我们便引入了前馈式ALC系统。
前馈式ALC系统其参考和调幅信号一路到求和比较器外,另外一路与调幅信号求和后直接对PIN调制器进行预调制,这样AM带宽就可以不受环路带宽限制。
由于参考信号预先对调制器进行调制,而信号经过调制器、检波器等微波器件后有一定延时,为使参考信号和检波信号一致,在参考和检波放大信号求和前有一延时网络。
延迟电路使参考信号和受控微波电平检波信号的变化同步到达环路积分保持器前的反向求和电路,其微小差值再通过积分负反馈电路进一步修正微波功率电平,从而解决了从电平控制信号变化到微波功率受控变化的延迟问题。
由于检波器的检波灵敏度限制,当深度调幅时,即使PIN调制器能使信号产生较大的衰减,但检波输出却无法正确反映,因此难以得到正确的深度调幅信号,前馈式ALC环中,利用一个检波下限比较器,在检波信号小于-13dBm时开关打开,利用当前保持的误差电压和调幅信号进行控制,由于在调制器高端线性很好,所以能得到很精确的深度调幅信号。
另外,在前馈式ALC控制中,积分器的取样保持开关与脉冲调制信号同步动作,实现了载波脉冲断续情况下稳幅的连续性,从而保证了脉冲调制状态下载波的电平准确度。
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

1 跳频图案的产生1.1 什么是跳频图案?为了不让敌方知道我们通信使用的频率,需要经常改变载波频率,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似地对载波频率进行跳变,跳频通信中载波频率改变的规律,叫作跳频图案。
通常我们希望频率跳变的规律不被敌方所识破,所以需要随机地改变以至无规律可循才好。
但是若真的无规律可循的话,通信的双方(或友军)也将失去联系而不能建立通信。
因此,常采用伪随机改变的跳频图案。
只有通信的双方才知道此跳频图案,而对敌方则是绝对的机密。
所谓“伪随机”,就是“假”的随机,其实是有规律性可循的,但当敌方不知跳频图案时,就很难猜出其跳频的规律来。
图1-1所示为一个跳频图案。
图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
这个时间与频率的平面叫作时频域。
也可将这个时频域看作一个棋盘,横轴上的时间段与纵轴上的频率段构成了棋盘格子。
阴影线代表所布棋子的方案,就是跳频图案;它表明什么时间采用什么频率进行通信,时间不同频率也不同。
图1-1图1-1中所示为一跳频图案,它是在一个时间段内传送一个或多个比特信息。
通常称此时间段叫跳频的驻留时间,称频率段为信道带宽。
在时频域这个“模盘”上的一种布子方案就是一个跳频图案。
当通信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完全一致时,就可以建立跳频通信了。
图1-2所示就是建立跳频通信的示意图。
图1-2其中t表示时间,s表示空间,f表示频率。
当收、发双方在空间上相距一定距离时,只要时频域上的跳频图案完全相重合,就表示收、发双方同步跳频地进行通信。
1.2 跳频图案与跳频频率表跳频图案是由跳频指令控制频率合成器所产生的频率序列。
跳频系统中,跳频带宽和可供跳变的频率(频道)数目都是预先定好的。
比如说,跳频带宽为5MHz,跳频频率的数目是64个,频道间隔是25kHz。
这样,在5MHz带宽内可供选用的频道数远大于64个,那么你怎样选择出64个频率来呢? 这就是所谓的跳频频率表。
根据电波传播条件、电磁环境条件以及敌方干扰的条件等因素来制定一张或几张具有64个频率的频率表,即f1,f2,…f64,另一张可以是f1’,f2’,…f64’。
数字agc(自动增益控制)算法

数字agc(自动增益控制)算法数字AGC (自动增益控制) 算法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算法 (Digital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lgorithm, 以下简称数字AGC) 是一种经典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旨在实现全数字化中的增益控制解决方案。
数字AGC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遥感等领域,这种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幅度变化问题。
数字AGC技术主要是通过对信号进行预处理来保证在整个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的稳定性,抵御各种干扰、噪声和误差等干扰因素,保证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这里描述5种数字AGC的不同应用领域,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清晰、实用的掌握数字AGC算法应用的框架。
1. 通信领域数字AGC算法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在无线通信过程中,信号的强度难以保持不变,数字AGC技术能够将接收天线得到的信号放大至预定范围,提高接收机的信噪比。
同时,数字AGC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传输速度和不同的信号类型实现不同的增益控制策略,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信号的衰减和失真等现象。
2. 光通信领域数字AGC在光通信领域广泛应用。
在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由于物理信号传输速度过于快速,导致信号传输路径的衰减和失真过大,因而需要对信号进行增益控制,以便保证信号质量和有效传输距离。
数字AGC技术能够根据信号传输的距离、波长等参数对信号进行实时的增益控制,从而实现对信号的全面管控。
3. 声频处理领域数字AGC技术在声频处理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声音放大过程中,由于强度的不断变化,会导致声音产生明显的共振,而数字AGC技术就是针对这种共振效应进行处理的。
数字AGC能够自动控制声音信号的增益,使得声音强度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使得声音信号听起来更加自然、舒适和清晰。
4. 雷达领域数字AGC技术在雷达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价值。
雷达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到各种干扰,因而需要对信号进行增益控制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一种最优化瞬态响应的功率控制技术

一种最优化瞬态响应的功率控制技术顾汉清;盛胜君【摘要】在需要快速实现对射频大功率幅度进行控制的场合,数字控制和传统模拟控制电路存在各自弊端。
该文阐述了利用开关电容放大技术解决大功率发射机ALC电路的过冲问题,并利用相位补偿,实现瞬态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的最优化。
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Whether digital or traditional analog control circuit , there are still some disadvantage in fast trans-mitter amplitude control ,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overshoot in high power transmitter , a switch-capacitor amplifier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 an optimum transient response and stability is achieved using phase compensation and proof good in the experiment result .【期刊名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4页(P25-28)【关键词】自动电平控制;开关电容;瞬态响应;穿越频率;相位裕量;相位补偿【作者】顾汉清;盛胜君【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浙江嘉兴31403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浙江嘉兴314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220 引言在大功率发射机中,采用闭环自动电平控制(Automatic Level Control,ALC)实现发射功率的控制,使得发射机在不同环境条件和负载条件下输出功率稳定并达到额定值。
ALC的设计需保证在瞬态响应过程中,避免功率放大器由于过激励形成大功率瞬态脉冲造成的损坏;瞬态响应时间设计应遵循在保证发射机工作可靠的条件下尽量快,使发射机能满足不同工作体制如快速跳频通信体制。
跳频保密通信中跳频序列的设计与实现

跳频保密通信中跳频序列的设计与实现
冯建利
【期刊名称】《四川兵工学报》
【年(卷),期】2011(032)003
【摘要】研究了基于m序列设计跳频序列的3种方法:基于m状态序列、连续抽头法、非连续抽头法,并以生成的跳频序列控制频率合成器生成跳频图案;基于Matlab平台对跳频序列的自相关特性、互相关特性、跳频图案等性能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分析表明:设计的跳频序列可以极大地提高军事通信的保密性.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冯建利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西安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4.4
【相关文献】
1.跳频通信中跳频速率的选择
2.混沌跳频序列及其在跳频通信中的应用
3.跳频码分多址系统中混沌跳频序列的优选与仿真
4.用于跳频码分多址通信的混沌跳频序列
5.卫星跳频通信中一种跳频序列的构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ALC技术在高速跳频通信中的应用摘要:介绍了无线通信中的功率发射控制原理及其作用。
针对模拟ALC(Automatic level control自动电平控制)技术在高速跳频通信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数字化的ALC功率控制方法。
该方法基于大规模可编程器件(FPGA)、高速AD、大容量存储器和可编程数控衰减器,通过闭环控制算法,实现了快速可靠的大功率发射控制。
应用该技术到某款宽频无线跳频通信设备中,测试结果表明数字ALC控制技术性能优于模拟ALC。
关键词:跳频通信ALC 功率发射控制可编程数控衰减器中图分类号:TN7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8-0000-00Abstract:The theory of power emission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s introduced. In view of the limitationof ALC technology in high speed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a method of digital power control is propos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FPGA,large capacity memory,high speed AD and programmable digital attenuator,which can achieve fast and reliable high power control. In the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to a broadband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device,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digital ALC is better than that of analog ALC technology。
Key words:hopping communication;Automatic level control;power emission control;programmable digital attenuator.随着各种电子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的不断出现和应用,空间电磁环境愈来愈复杂,通信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要求不断提升。
大功率、宽频段的跳频通信作为有效的抗干扰、抗截获无线通信方式,在军事、救援以及商用通信等方面应用日益广泛[1]。
高速跳频通信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较高,每跳的信息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处理,而无线射频信号的输出功率闭环作为重要的功能,必须在更短的时间使得输出功率达到标准要求[2]。
功率ALC(Automatic level control自动电平控制)作为无线通信设备功率闭环控制技术,能够在各种因素影响输出功率稳定时,实现系统输出功率的自我闭环,从而恒定功率。
恒定的功率一方面保证功率放大器不会长时间工作在过功率状态下,造成设备可靠性降低;另一方面在满足设备通信距离要求的同时,不会产生过强的干扰信号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3]。
因此ALC控制技术是大功率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部分。
本文针对传统的模拟ALC闭环系统对宽带无线跳频通信系统的不足,结合目前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的成熟技术,提出了一种适应高速跳频通信应用的系统的数字ALC闭环方法。
1 模拟ALC功率控制原理及局限1.1模拟ALC功率控制原理ALC控制的目的是在输出信号达到设定值时,一定范围内的增大或者减小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电平能够基本保持不变,即功率放大器的增益自动随信号输出强度调整。
一般的ALC电路由两部分组成:功率增益通路和反馈控制通路。
压控衰减器位于功率放大器之前,通过压控衰减器调整功率放大器的输入激励信号来控制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幅度。
反馈控制电路的基本部件是检波器、低通平滑滤波器和比较器。
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经过耦合输出到检波器产生检波电平,并经过低通平滑滤波去除调制分量和噪声后,与设定的额定功率对应的电平值进行比较,产生用以控制压控衰减器的电压差Uc。
当输入射频信号RF-IN增大或者其他因素影响,造成输出功率RF-OUT增大时,耦合检波电平Uc随之增大。
作为负反馈电路,Uc增大会增加压控衰减器的衰减值,从而功率放大器的输入激励减小,输出功率随之减小。
如果输出功率RF-OUT偏小则压控衰减器衰减值减小,功率随之增大,最终达到新的平衡。
1.2模拟ALC在宽频高速跳频通信中的局限性宽频高速跳频无线通信系统相对于一般的通信系统有如下特点:(1)设备工作的频段覆盖比较宽,一般在几百兆赫兹的范围内工作,需要功率放大部分有良好的动态范围和平坦度,能够在几百兆的工作范围内保持基本一致的功率输出;(2)由于是跳频工作,工作频点在几百甚至上千个频点之间随机快速切换,需要功率闭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国外一些跳频通信设备的跳频速率甚至可达10000跳,相当于0.1ms频率变化一次。
(3)在特殊应用场合,设备要求在-40℃~+60℃的环境温度下正常工作并保持输出功率基本不变。
传统的模拟ALC闭环系统主要适用于窄带、低速、定频通信设备,在闭环精度、闭环时间上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通信的宽频段、跳频大功率系统。
模拟闭环系统由于模拟电路本身的温度特性限制及宽带频率响应特性限制,在宽温环境及宽频段大功率工作条件下,不同频率点输出同样功率的参考电平实际不同,而模拟闭环的参考电平只能保持一种,造成闭环精度低、闭环不及时等问题,造成输出功率不平坦。
2 数字ALC功率控制设计2.1 数字ALC基本原理数字ALC电路主要通过AD对检测电平进行采样并通过数字算法控制增益衰减实现对功率的闭环控制。
主要功能部件为AD采样电路、参数存储、反馈控制算法和数字控制衰减器,能够更快更精确可靠的实现ALC闭环。
2.2数字ALC详细实现方案本设计以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及高精度AD 转换为中心构建数字化的反馈控制环路,增加了温度补偿和标准值存储功能,使得功率的输出闭环更精确和快速。
设计主要分为两个单元:功率放大单元和ALC单元。
3.2.1功率放大单元设计功率放大单元包括两级功率放大和功率级多通道滤波器。
同时针对ALC闭环需求设计了正向功率检测电路,包括射频功率耦合器、积分器、平滑滤波器。
经过正向功率检测电路获取代表射频功率输出大小的正向功率电平VR。
其中功率放大单元的多通道滤波器能够根据工作频点及时切换滤波器的通带范围,从而避免设备间的无线信道干扰,更好满足多个设备同时同址工作。
由于多通道滤波器本身不同通道的插入损耗不同,为保证耦合检波对输出功率检测的准确性,耦合检波器必须放置在多通道滤波器之后。
功率放大单元中的EEPROM2用来存储不同频率、不同温度下的标准正向功率电平值VE,作为ALC控制算法的参考标准,相当于模拟ALC电路中比较器的参考电平。
该值为功率放大单元本身的特性值,因此放置在功率放大单元能够降低ALC 单元与功率放大单元的耦合性,模块更换无需重新进行参考值设定,保证模块的独立性和可互换性。
功率放大单元设计了温度传感器电路,能够实时监控功率放大单元的温度,为ALC控制提供温度参考,并通过ALC 单元的软件实现功率放大单元的过温保护功能。
3.2.2 ALC单元设计ALC单元以实现ALC算法的FPGA为核心,通过SPI总线接口与跳频通信控制、温度传感器及AD转换器连接,通过IIC接口与数控衰减器、EEPROM1以及功率放大单元中的EEPROM2连接。
其中的存储器EEPROM1中存储着不同温度等级下、不同频率下数控衰减器的初始衰减值G0,作为ALC闭环的初始控制值,写入数控衰减器。
跳频通信控制器为跳频通信系统核心,实时发送频率切换信息给FPGA,数控衰减器能够ALC算法控制下实时调整输入到功率放大单元的信号增益,AD转化芯片能够让FPGA 实时获取当前功率放大单元的输出功率。
3.2.3控制流程实现ALC闭环的整个流程如图4所示。
首先跳频通信控制器通过ISP接口把频率信息送到FPGA,FPGA解析频率信息并采样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根据当前工作频率和温度,读取EEPROM1中的对应的初始衰减值,写入数控衰减器,实现增益控制的初始化。
之后,射频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射频小信号经过数控衰减器进入功率放大单元,经过两级放大和多通道滤波器进行带通滤波后送到天线。
同时发射信号在末端通过耦合检波器转换成检波电平,经放大、平滑滤波后送AD采样。
FPGA快速多次获取采样数据并计算平均功率电平VR,同时读取EEPROM2中存储的标准功率电平VE,用VR与VE 进行比较,根据差值进一步调整数控衰减器的衰减值,然后再次采样、比较功率输出电平并调整数控衰减器,多次循环最终使得输出功率与标准功率基本一致,实现对输出功率的动态调整。
由于FPGA等核心器件的运行速率高、数控衰减器的反应灵敏,因此在极短时间内即可完成闭环流程。
2.3 标准VE值的获取VE值作为功率放大单元的特性存储在EEPROM2中,根据设备要求的功率波动范围和功率正向检测电路的温度特性,通过自动功率检测流程获得VE值并写入存储器。
实际应用中,VE值的大小主要与工作频率点、输出功率大小有关,设备工作温度(-40℃~60℃)对VE值的影响可以忽略,这与功率检测电路对温度的不敏感性有关。
因此为简化设计复杂度,认为该VE值在所允许的温度范围内保持不变。
自动功率检测原理图如图5所示,通过在系统中接入数字功率计来实现功率检测,获取VE值。
通信控制器通过SPI口发送频率信息给FPGA,FPGA向数控衰减器写入最大衰减值,然后控制射频信号发生器单元发射稳定信号,跳频通信控制器通过RS232串行接口读取数字功率计的功率值,与额定功率相比较,根据差值,以一定的步进减少数控衰减器的衰减值。
经过多次调整,可获得额定功率输出。
为防止功率放大器由于输入激励步进过大造成功率非线性失真,衰减值以0.5dB步进调整。
在功率差值调整到0.5dB以内后,以数控衰减器的最低有效位步进调整。
最终功率输出在数控衰减器精度范围内达到功率额定值。
此时FPGA通过SPI总线读AD采样的正向功率检测电平,作为该频率点的标准功率参考值,即VE值,写入功率放大单元的EEPROM2中。
同时把此时数控衰减器的衰减值作为常温下的初始衰减值G0写入ALC单元的EPROM1中。
跳频通信控制器把所需的频率依次发送到FPGA,通过以上流程,所有的频率下的标准VE值和常温初始衰减值G0均写入各自的存储器中。
2.4不同温度下初始衰减值G0的获取标准VE值获取并存储在存储器中后,理论上ALC的闭环在限定的温度范围内均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