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

(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下设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和信息传感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两个二级学科,本学科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我校“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点之一。该学科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并重,注重军民两用技术的结合,已发展成为一门涉及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信息传感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光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型综合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

1.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主要从事仪器工程设计方法,仪器精度、优化及可靠性设计,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虚拟设计与虚拟现实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近代光学与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研究:主要从事干涉与偏振测量,光学非球面检测,激光多普勒及光散射测量,紫外测量,三维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微小型光机电系统技术:主要从事微机电系统的设计、制造与检测,微小型机器人及其有效载荷技术,微小型运动及传感仿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4.微纳米测试与测控技术:主要从事微观形貌检测、纳米测量技术,纳米计量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5.精密测试与计量:主要从事几何量测试与仪器,远程、在线及智能化测试,计量专家系统与计算机精度仿真,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6.光电信息传感与处理技术:主要从事光学遥感技术,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光学信息处理新方法与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7.瞬态、动态测试技术:主要从事动态与瞬态参数测试与标定技术,动态信号采集与信号分析、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8.传感器技术及实验仿真:主要从事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传感器特性测试,多传感器监控系统,近感探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有社会主义觉悟和较高道德修养,掌握坚实宽广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及所属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应用实验/工程/数值模拟手段进行研究的能力,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等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二、课程设置

三、必修环节

1.文献综述报告(1学分):博士研究生的文献阅读要结合课程研究的相关领域进行,文献综述报告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60篇。文献综述报告要反映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不少于6000汉字。

2.学术活动(1学分):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8次以上学术活动,其中本人进行正规性的学术报告2次以上。每次学术活动要有20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

3.专业外语(1学分,硕士起点博士不作此项要求):使研究生了解、熟悉外语论文的写作及如何在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和进行学术报告。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研究生选读和笔译相关专业外文文献,学院组织考试。

4.实践环节:博士研究生必须按学院的要求完成至少36学时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包括授课、答疑和指导学生实验等,教学对象为本科以上学生。

四、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应紧跟国内外发展前沿,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创新性。

2.发表论文:应满足校学位评定委员的有关要求。

3.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反映出作者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的创造性成果。

五、课程简介

11-080400-01-01 现代设计方法学3(54)适用专业: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

先修课程:光电仪器原理与设计,计算机基础

内容概要:精密机械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创新设计方法;方案评价方法、价值设计及相似设计法等。参考文献:1. 叶元烈.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学.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

2. 黄纯颖.机械创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何献忠.设计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4. 黄纯颖.设计方法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11-080400-02-01 近代光学测试技术3(54)

适用专业: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先修课程:物理光学,光学测量,傅立叶光学导论

内容概要:专题:近代干涉测量技术;光偏振测量及应用技术;光学表面粗糙度测量;光散射测量;激光多普勒测量;近场与层析光学测量;光学像质与场景评测。

实验:光学仪器性能参数综合数字化测量;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与评价;移相干涉数字化波面

测量;激光双频精密测长与测角。

参考文献:1.Pramod K.Rastogi.Optical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Artech House Inc, 1997

2.D.Maracala.Optical Shop Testing.John Wiley and Sons Inc, 1992

11-080400-03-01 微机电系统及应用3(54)

适用专业: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检测技术及其自动化装置

先修课程:精密仪器

内容概要:微机电系统概述(器件和系统,加工技术,支撑和相关技术);微小型机器人的构成及关键技术;微小型水下无人潜器;微型飞行器及其有效载荷;微型运动与传感仿生技术。

参考文献:1. Madou, Marc J.Fundamentals of microfabrication, Boca Raton, Fla. : CRC Press, 2002

2. 李德胜.MEMS技术及其应用.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 石庚辰.微机电系统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4. 赵跃进,何献忠,王平,郝群.精密机械基础.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5. 苑伟政,马炳和. 微机械与微细加工技术.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11-080400-04-02 现代传感与测试技术专题3(54)

适用专业: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

先修课程:现代测试技术,现代传感器设计

内容概要:现代传感技术及发展,现代测试技术及发展;测试系统动力学的基本问题;测试系统的建模方法;振动与冲击;压力测试与传感器校准;遥测技术;存储测试技术;机器人感知技术;

机器视觉;MEMS技术等。

参考文献:1. 黄俊钦.测试系统动力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2. 孙增圻.系统分析与控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3. 李科杰.新编传感器技术手册.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4. 周生国,李世义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11-080400-05-02 信息融合理论2(36)

适用专业: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检测技术及其自动化装置

先修课程:现代传感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

内容概要:概述;基于估计理论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基于推理理论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基于模式识别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基于人工智能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的结构

设计。

参考文献:1.Edward Walta, James Llinas. Multisensor Data Fusion. Artech House. Boston, London, 1990

2.Hovanession S.A. Introduction to Sensor System. Artech House, Norword, MA, 1990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排名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电力工程系--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大连海事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辽宁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辽宁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大庆石油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上海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仪器科学与技术 (英文)名称:I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学科概况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一个古老而又极具生命力的学科。它伴随着人类最早的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开始而萌生。古代的测量器具尽管简单,但也基本具备了测量单位、标准量和标准量与被测量比对过程等测量的基本属性,如我国氏族社会已有“结绳记事”、“契木计时”的记载;大禹治水时使用了准绳与规矩;公元前221年,我国秦朝已形成量值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和器具;《汉书·律历志》中用“累黍定尺”和“黄钟律管”对长度进行了定义,其中用发出固定音高的“黄钟律管”之长来定长度标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创造,这种方法与几千年后的今天,世界上采用光波波长定义长度基准,从基本原理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此外还产生了朴素的测量方法,如利用平行光投影的相似现象间接地测量物体的长度;进而产生了以测量单位、标准量、测量量值与被测量值转换关系为基础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如日晷和浑天仪等。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尽管该学科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处于学科的萌芽阶段。 直至1898年国际米制公约建立,初步形成了以米和公斤等为基本计量单位、相应的计量标准器与测量仪器、量值溯源方法与测量理论;进而衍生出作为该学科理论基础的测量误差理论和计量学等,学科基本理论框架初步形成。随着近代测量科学与仪器技术的学术价值和实验价值显著提升,近代测量科学逐渐从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等基础学科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近代科学的重

要基础学科之一。门捷列夫曾有著名论断:“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测量是科学的基础”。 现代测量学是前沿科学领域中最活跃和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测量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性进展和新原理仪器的发明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前沿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这在历届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中得到集中体现。到2011年为止,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项目总数为352项,获奖总人数为547名,直接因测量科学研究成果或直接发明新原理仪器而获奖的项目总数为37(占 1 0.5%),总人数为50(占9.1%),如电子显微镜、质谱仪、CT断层扫描仪、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同时69%的物理学奖、75%的化学奖、92%的生理学和医学奖都是借助于各种先进的高端仪器完成的。 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一直与和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等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的发展与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突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次科学技术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都会推动仪器科学与技术产生跨越式发展。传统仪器科学与技术以牛顿力学、电磁学、经典光学、热力学、化学等为理论基础,建立了长度、力学、热工、电磁、光学、声学、电子、时间频率、电离辐射等计量测试专业与相应的测量仪器技术产业。 现代仪器科学与技术以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现代光学、电子学等为理论基础,同时借助于现代新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如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和超导技术等,使仪器科学与技术进入以量子计量为标志的新阶段,如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原子频标计量技术、基于电子隧道效应的扫描隧道显微仪器技术、基于量子化霍尔效应的电参量计量技术研究等相继迅速取得突破,并发展成为新的仪器技术,进而促进仪器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与众多相关学科紧密交叉与融合的特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

2015-2016(2)测控技术与仪器 《专业导论》学习报告 班级:15测控5班 姓名:梁敬怡 学号:1500801202 选择题目:2 高科技生活带来了便利,测和控是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测和控的体现。

如今,空调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空调的内部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则充分应用了“测与控”。 空调的测量和控制系统一般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数据采集和处理,工况参数的自动调节,系统操作的自动控制,故障报警和故障分析,自动保护系统以及试验过程和性能参数的屏幕显示。制冷空调产品性能试验装置的测控系统一般包括以下6点主要功能并具有4大特点。 1、系统的主要功能 (1)显示和监测功能 (2)测量参数的自动采集功能 (3)试验数据处理功能 (4)试验工况的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 (5)打印、记录和存贮管理功能 (6)报警、保护和故障分析功能 2、系统的主要特点 (1)测量和控制准确稳定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变送器、模数转换模块和调节控制器。可保证在测量范围内的较高的测试精度和工况的高精度控制。 (2)工况设置和调节器操作直观方便可以在计算机上利用通讯功能任意的控制调节器的工作状态,利用良好的软件界面使操作非常直观方便。 (3)仪表和采集系统设置的自动恢复因偶然原因导致仪表或采集器设置紊乱,可在软件中让其恢复正常。 (4)先进可靠的仪表控制设备,故障率小所有仪表和电器设备均采用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产品,保证了部件本身的可靠性,从而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各个空调品牌与类型又不尽相同,通过测量传感器和变送器,根据它们不同的类型,整个系统的所有参数测量信号分别被转换为标准电流信号、电压信号和电阻信号。这些输出信号是以模拟量信号形式出现的,经过信号转换、隔离等前置处理后,送入数据采集器(或记录仪)转换成数字量信号然后由采集器上的通讯模块和计算机的通讯接口板,或通过总线与计算机接口进行数据的串行或并行通讯,才能将各项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加工处理。具体原理图如下: 生活中,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火灾报警系统应用场所非常广泛,大致的原理为利用单片机结合各类传感器,实现楼宇(库房)现场温度、烟气信号的实时动态监测,实时显示监测数据。当火灾发生时,由计算机控制系统发生报警信号及控制信号。报警信号包括声、光报警和电话语音报警,并通过通讯接口给相关部门发送火灾位置信号。控制信号用于卷帘门的自动控制(温感一步降、烟感两步降,同时具有手动控制功能)和自动喷淋、排风换气装置的启动,要求系统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动作时间小于5秒,工作可靠。 如今,许多公共场所都安装了感应水龙头,众多感应水龙头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红外线感应水龙头采用了反射式红外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发射与接收是一体化的。当人或事物靠近时,自动产生控制信号继电器动作,使电磁阀得电吸合从而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后习题大全

思考题汇编 1. 什么是科学?结合自己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了解,想一想中国有没有科学。一般地讲,在传统中,对于究竟何为科学有以下几种看法: (1)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生产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是一种文化。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无阶级性。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 科学的特点:实证性、创造性、逻辑性 2谈一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古代,科学起源于哲学家,而技术起源于劳作的工匠。二者基本上是分离的。 文艺复兴之后,由于商业发展,科学和技术才密切结合。 到了19世纪,技术才渐渐以科学作为自己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制度化。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见表格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手段;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技术对科学提出课题;科学提供了可能性,技术变可能为现实。 3近代科学的发展就方法论角度体现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中,被实验检验。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分析和归纳分类。 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1. 力学成为主导学科2. 科学方法的确立。科学中的具体应用:(1)伽利略的数学+实验方法:直观分解-数学演绎-实验证明。 ⑵牛顿的“归纳-演绎方法”:通过实验获得经验,通过数学演绎获得的结论必须回到实验 3. 科学社团与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 4比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并谈谈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的影响是:A.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B.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后,为争夺地位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推动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无产阶级为改善自己的处境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C.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D.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一方面导致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为了商品市场和原料而拓展殖民地,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是:A.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发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 B.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而形成垄断资产阶级,资

议电气工程技术与学科发展的历史及展望

议电气工程技术与学科发展的历史及展望 论文摘要:梳理了电气工程技术从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到新技术革命时期电气工程技术的进步这样一个发展脉络,介绍了电气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并分析了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电气工程技术;电气学科;发展史 一、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史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是现代科技领域核心学科之一,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21世纪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这一范畴,如今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电气工程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了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因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1.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及通讯技术的发展 大自然中的雷电使人类对电有了最早、最朴素的认识,天然磁石吸铁是人类对磁现象的最早观察,然而,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研究始于16世纪的英国,1663年德国科学家盖利克发明了摩擦起电的仪器,1729年英国科学家发现电荷可以通过金属传导等等,这是人类对电的早期实验,之后又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与发明。 (1)库仑定律。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通过扭秤测量静电力和磁力总结出: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库仑定律。这一发现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研究从定性阶段进入了定量阶段。 (2)“伏打电池”。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把任何潮湿物体放到两个不同金属之间都会产生电流,一年后伏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自此人类对电的研究由静电扩大到了动电,开辟了电学研究的新领域。(3)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和安培右手定则。1820年奥斯特偶然发现通电铂丝周围的小磁针发生轻微晃动,之后他经过反复实验证实了这一发现。其后安培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右手定则,发现了电流方向与磁针转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安培还通过实验发现了两个通电导体和两个通电线圈之间相互作用的规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38900020 【英文译名】:Generalit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理、工、文、管、农类各专业。 【学分数】:2 【总学时】:32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介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社会的影响,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会科学思维,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从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从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适当加以课堂讨论,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网络教学、交流、辅导系统。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科学技术背景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 1.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1科学与技术概论 1.2古代科学技术 1.3近代科学技术 1.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2.现代科学技术 2.1生物技术 2.2现代信息技术 2.3激光技术 2.4新材料技术 2.5新能源技术 2.6 空间与海洋技术 1

工程技术中心 2 2.7 环境科学技术 3工程技术基础 3.1工程图学基础 3.2 工程力学 3.3 工程材料 3.4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 3.5先进制造技术 4.科学技术与社会 4.1科技的社会功能 4.2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4.3科教兴国 4.4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4.5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 五、教学方法建议 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取得较好实践效果。 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好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特性,关注科学技术前沿的动态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教学内容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具体教学中,坚持教学双向互动,设计了许多专题,供师生讨论、辩论,提倡质疑,培养探索精神,将科学探索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中,注重将多种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到教学中,采用现代声像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教学信息多途径传播,强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直观性和课堂元素的丰富性。通过研制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资源,化静为动,变难为易,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40%)+ 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以考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情况作为考查依据,考查合格者可以参加期末考试;考试实行笔试,百分制记分。 七、其它说明 八、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2、参考书

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专业(InstrumentScienceandtesting[001]

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专业(Instrument Science and testing technology)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99J1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是综合应用传感技术、光电技术、精密机械、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研究和探索仪器科学与测试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推动仪器科学与测试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主要研究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信息的现代科学技术及仪器,包括测控技术及仪器、现代传感技术、精密计量理论与应用、虚拟仪器、微系统理论与应用、微小型机电系统、智能结构系统与技术、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矿用仪器仪表等,是机、电、光、计算机、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的高度综合,它既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研究的主体内容之一。 二、培养目标 1、重点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坚实的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基础理论的高层次光电产业、能源、电力行业专门技术人才; 2、培养掌握仪器科学测试理论和技术专业知识,运用先进现代测试技术、方法解决煤炭、电力、光电等行业关键理论和技术的专门人才; 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从事仪器科学与测试技术学科相关的研究开发能力;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等有关方面的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4、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的技术人才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五、培养环节 1、导师的确定 研究生导师的确定实行双向选择,研究生根据公布的导师名单填写双向选择表,然后由导师根据填表选择所要指导的研究生。第一志愿未落实的硕士研究生,根据学生其他志愿和实际情况,在进一步征求师生双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协调落实。 2、培养计划的确定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汇总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 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 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 规则方法的集合。"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 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 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 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

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B、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C、科学与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D、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 科学研究的目标有较大不确定性,往往难以预见在未来会作出什么发现,也难以计算出作出某种新发现需要多少时间,付出多大代价;技术开发虽然也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新产品的研制、新工艺的开发还是有既定的目标的,有较明确的步骤和经费预算,技术开发工作的计划性比较强。 E、科学与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 科学研究的自由度要大些,个体性较强;技术开发活动虽然必须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但是,其活动的集体性较强。 F、科学与技术的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深化人类认识,增加人类知识宝库;技术开发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设计方案、技术装置,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 考点二、科学研究及其类型

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考研(0804)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习经验---新祥旭考研

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考研(0804)考试科目、招生人数、 参考书目、复习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光电学院 招生人数:33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工学[08]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 二、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 02(全日制)近代光学与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研究 03(全日制)光电信息传感与处理技术 04(全日制)精密测试与计量 三、考试科目 1、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18精密机械设计或820应用光学或819物理光学 2、复试考试科目: 笔试科目:物理光学、应用光学、精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综合知识口试 四、参考书目 818精密机械设计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赵跃进等第一版 820应用光学 《应用光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李林,安连生,李全臣,黄一帆第四版

819物理光学 《物理光学教程》,谢敬辉,赵达尊,阎吉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光学》(上、下册),赵凯华,钟锡华,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五、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最新修改定稿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2009版) 2009年4月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College of Instrument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由仪器系(始建于1959年)、电气工程系、仪器电气实验教学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土资源部重点究实验室、吉林省测控仪器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大学智能仪器与测控技术研究所组建而成。 学院拥有一支由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省管优秀专家、杰出青年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教授15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9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1人,讲师和工程师17人。教师队伍中既有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也有近几年在学术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后起之秀,中青教师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根本,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与融合,科研引领教学。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学院具有高水平的从本科到博士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博士学科是吉林省和国土资源部重点学科;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与机械、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5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仪器仪表工程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宽口径的本科专业。坚定“专业以育人为本,科研教学协调发展”办学理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办学特色,创新实践体系,获得省部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三年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有国家级精品课和吉林省精品课程2门;学生在历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实践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获得首批吉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示范基地。以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适应面广,在技术开发、理论研究、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的高等人才为目标,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数千名毕业生成为专家学者、工程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名毕业生担任了厅局长、总工程师、总经理等政企部门要职。已成为我国培养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科研基地建设,提倡教研相长。学院在地球探测仪器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有重大影响或填补国内空白的科技成果。研制的航空核子旋进磁力仪获国家科技发明奖,光泵磁力仪和航空综合测站获国家科技大会奖,GEM系列数字大地电磁测深仪、超导弱磁信号检测仪器、高密度电阻率仪、浅层地震仪、电磁驱动的高频可控震源等20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出版《超导地球物理仪器》等专著15部;拥有数十项国家发明专利。学院承担着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等科研任务。近年来建立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创新中心、吉林大学美国德州仪器DSP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基地。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计量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地科院、国家地震局等保持着广泛的联系与协作,互派青年教师访问、交流,推荐优秀的学生到那里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在以信息化、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业文明浪潮中,和着时代的脚步,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勇于创新,迎接挑战,发挥优势,不断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学院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树立勤奋好学、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激励学生奋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明显竞争优势的专门人才。

仪器概论

我所了解的测控技术与仪器 精11 黄磊(2011010478) 摘要:本文介绍了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它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重要作用测控过程发展现状未来发展 1. 测控技术与仪器简介 1.1概念 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 1.2 概述 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讲过,“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测量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科学新理论的验证需要高精度的计量基准提供测量基础。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种操作,是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方法。用数量表达客观世界的特性,就需要测量。测量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如航天航空、工业农业、军事民用等。控制是针对信息获取、变送传输、数据处理和执行控制等的需要,研究在相关的信号产生、对象跟踪、状态反馈、信息传送、动作控制、结果输出等技术环节中应用的控制技术与方法。仪器是对物质世界的信息进行测量与控制的基础手段和设备,是用于测量各种自然量(如压力、温度、速度、电压、电流等)的一种仪器。仪器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工具,是人们用来对物质实体及其属性进行观察、监视、测定、验证、记录、传输、变换、显示、分析处理与控制的各种器具与系统的总称。仪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测量和控制两个方面。它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获取被检测对象运动或变化的信息,并将获取信息转换处理成为易于人们阅读、识别、表达的量化形式,或进一步数字化、图像化,或直接进入自动化、智能运转控制系统,成为过程控制设备的组成部分。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很少存在不需要测量的控制过程。 1.3 仪器仪表的重要作用: 仪器仪表工业是信息工业,是信息的源头。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这是相对机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而言的。而改造世界是以认识世界为基础的。认识世界有两个方面:一是探索自然规律,积累科学知识;二是对生产现场的了解,用以指导生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等重要,而且认识世界往往是改造世界的先导,所以仪器与机器同等重要,在现代条件下,仪器往往还是生产的物质先导。历史上许多重要仪器科学研究的成功常常会带来生产力水平

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 (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下设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和信息传感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两个二级学科,本学科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我校“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点之一。该学科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并重,注重军民两用技术的结合,已发展成为一门涉及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信息传感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光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型综合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 1.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主要从事仪器工程设计方法,仪器精度、优化及可靠性设计,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虚拟设计与虚拟现实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近代光学与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研究:主要从事干涉与偏振测量,光学非球面检测,激光多普勒及光散射测量,紫外测量,三维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微小型光机电系统技术:主要从事微机电系统的设计、制造与检测,微小型机器人及其有效载荷技术,微小型运动及传感仿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4.微纳米测试与测控技术:主要从事微观形貌检测、纳米测量技术,纳米计量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5.精密测试与计量:主要从事几何量测试与仪器,远程、在线及智能化测试,计量专家系统与计算机精度仿真,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6.光电信息传感与处理技术:主要从事光学遥感技术,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光学信息处理新方法与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7.瞬态、动态测试技术:主要从事动态与瞬态参数测试与标定技术,动态信号采集与信号分析、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8.传感器技术及实验仿真:主要从事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传感器特性测试,多传感器监控系统,近感探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有社会主义觉悟和较高道德修养,掌握坚实宽广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及所属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应用实验/工程/数值模拟手段进行研究的能力,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等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二、课程设置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奖学金评定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奖学金评定 综合素质测评小组成员名单 根据吉林大学学生工作部《关于做好2012-2013学年奖学金评定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特成立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奖学金评定综合素质测评小组成员名单,组成人员如下:组长:邱增凯(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副组长:王冕(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2010级辅导员)朱宇(院团委书记、2011级辅导员) 蔡印(2012级辅导员) 成员: 2010级: 651001班:谢明学、裴利然、张涛、熊源、李娜; 651002班:李娇阳、陈长松、石照民、康盼、徐倩; 651003班:王洪超、彭壹帅、徐丽霞、杨树新、胡睿帆; 651004班:朴冠宇、任广安、吴字宇、姜健、毕明辉; 651005班:韩思雨、连士博、张微、任天明、马晶; 651006班:王多强、左成君、刘古城、何晓恬、张发聪; 2011级: 651101班:赵美聪、尚小虎、孔海燕、罗家诚、李秋影; 651102班:王顺月、郝帅、孙茂林、杜文元、章广帅; 651103班:韩哲鑫、蒋善庆、吴天峰、赵鹏程、张贺;

651104班:徐维、彭醒醒、温煦、綦振伟、杨开琦;651105班:黄维宁、徐德鹏、赵逸夫、刘维、谢之光;651106班:孙鹏琨、黄婉玉、邱硕、王晓丹、卢一晗;2012级: 651201班:施汉瑶、李沣濡、刘广才、张建春、满意;651202班:付博、左濂锐、白宇鑫、宋春雨、高松;651203班:崔玉琪、谢砚同、许传斌、田入运、王海磊;651204班:施震、秦鹏飞、杨深振、武奇、岳千惠;651205班:任同阳、王倩、杨慧婷、闫佳奇、刘博;651206班:李昊阳、王德印、陈友聪、李鹏飞、于晓蔓。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学生工作办公室 二〇一三年九月三十日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最新整理)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一、学科概况 仪器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学科,它包含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测控技术及仪器、微型机械与纳米技术、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测试理论与测试技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故障诊断与信号分析、质量工程、惯性测试技术与控制、电磁测量技术与仪器等。 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依托于“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ft西省重点基础性研究学科和ft西省“动态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微纳惯性传感及集成测量系统”教育部工程中心。该学科现有专职教师45 名,其中教授17 名,副教授15 名,32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目前承担着国家级课题20 余项、省部级课题60 余项,科研项目的经费合计2000 余万元。学科下设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微纳技术及仪器等研究方向,培育能独立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目标是全面深入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及相关的实验技术,具备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能够及时跟踪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国际前沿发展动态,在仪器科学与技术方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一定的知识面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熟练运用英语和计算机,有良好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有较强的国际化视野和交叉学科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能力,可在本学科相关科研单位或研发部门等从事教学、科技研发和管理工作。 三、培养年限 学术型硕士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 年。要求论文时间不少于1.5 年,提前答辩和延期答辩要经过严格审批。 四、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1、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1)微纳器件与系统集成 本方向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重点针对超高温、超高压、超高过载冲击、高旋转、爆炸毁伤等特殊应用环境中测试应用需求,开展基于新材料、新结构、新效应的新型功能结构与器件研究。结合半导体超晶格的共振隧穿效应、高Q微腔和微纳机电传感探测技术,开展基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纳米敏感结构及器件和以纳米光学与光学微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0804 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 (一)学科概况 仪器是认识世界旳工具,是对物理、化学和生物量以及各类工程量等进行观测、测量、测试、检测、计量、监测及控制旳重要手段,是信息旳源头.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属信息技术领域,研究信息旳获取、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旳理论与技术,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等多学科互相渗透与相互融合而形成旳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性学科.主要探讨和研究现代工业、农业及工程中测量理论和测量方法、各种类型测量仪器、测控系统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是IT行业发展重要支撑学科之一,也是机械、汽车、材料、农业、食品、化工、土木等工程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旳引领、支撑和保障学科. (二)学科范围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包含两个二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代码080401)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代码080402).包括两个研究方向: (1)精密仪器技术与工程学科.主要面向精密工程和微纳技术领域、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生物医学领域、环境工程领域和相关观测与实验领域,以光电转换、机电转换、光机电转换和其它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转换方式为手段,探索研究和开发新原理科学仪器、精密测量仪器、专用精密测试仪器与试验仪器. (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主要面向几何量、力学量、电学量(电磁学和电子学)、光学量、热学量、声学量、时间频率、电离辐射等相关物理量和工程量以及化学量和生物量,探索、研究新旳测量原理和方法以及量值溯源和传递方法;同时研制和开发新旳仪器和计量标准装置,开展对装备或系统旳综合测试、诊断与预测技术研究,研制和开发新旳测试系统,建立其校准和测试比对方法. 两个学科方向都需要掌握电子学、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旳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 (三)学科基础、主要研究方向与特色 江苏大学仪器学科起源于1982年原机械工业部批准成立旳测试技术研究室,2003年获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仪器仪表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批校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学科面向国家和江苏经济建设主战场,解决工农业生产中有关测试技术及仪器旳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建立起“现代测试系统与仪器”、“系统检测与智能控制”和“新型传感与无损检测”3个特色鲜明旳稳定旳研究方向,并在国内“面向大型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农业旳检测与智能控制、现代仪器设计”方面形成了比较优势和特色. (1)现代测试系统与仪器.面向大型装备及其制造业、现代农业,重点研究现代测试系统与仪器旳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开展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与现代仪器技术研究,构建新型测试理论与系统,解决大型装备、设施农业领域自动化测量与控制问题.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选择题练习

1.(C)发现了星系红移。 A.伽莫夫 B.弗里德曼 C.哈勃 D.威尔逊 2.现代科学四大基本理论是(ABCD) A.相对论 B.量子力学 C.基因理论 D.系统理论 3.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是(D) A、原子论和分子论 B、热力学和相对论 C、天体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 D、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4.近代科学技术泛指(B) A、15-19世纪的科技 B、16-19世纪的科技 C、17-19世纪的科技 D、18-19世纪的科技 5.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把l年确定为365天的国家是(B) A.中国B.埃及C.印度D.古巴比伦 6.浮力原理的创立者是(C) A、毕达哥拉斯 B、欧几里得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7.(D)誉为药王,著《千金方》,主张医生要博学、要有高尚的品德。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陀 D. 孙思邈 8.使地心说成为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是(C) A.《论杠杆》 B.《几何原本》 C. 《天文学大成》 D. 《希波克拉底文集》 9.《论浮体》的作者是(A) A.阿基米德 B.欧几里德 C.泰勒斯 D.亚里士多德 10.古希腊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与科学的诞生条件有(ABC) A.惊异 B .闲暇 C .自由D .平等 11.《天体运行论》的作者是( C ) A.开普勒 B.牛顿 C. 哥白尼 D. 亚里士多德 12.《心血循环运动论》一书的作者( B ) A.维萨里B.哈维C.塞尔维特D.达芬奇 13.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A ) A.伽利略B.牛顿C.哥白尼 D. 开普勒 14.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者是( A ) A.开普勒B.伽利略C.牛顿 D. 哥白尼

仪器科学与科技文明课后总结

仪器科学与科技文明课后总结 作为一名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的学生,学期刚开始时仪器科学与科技文明这门课程一度让我以为是我系的专业课程,会涉及很多繁奥复杂的知识。在深入学习后才发现这更像是一节介绍和引入仪器专业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钱副院长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生动而简明地为我们介绍了仪器科学的发展历史,从仪器的定义(即本质)到仪器的应用甚至还有仪器科学在其他所有学科上都展现了的美丽身影。通过钱副院长的这门课程,我对我所选择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解了自己的目标和价值,了解了自己所学能为国家和社会带来什么。相信带着自豪与热情,我定能学好这门专业。 不得不承认,我在听这门课程的过程中确实从一开始的认真逐渐演变为了随意甚至无所谓,但在这过程中我也逐渐发现了这门课程的魅力,及时地弥补先前未认真听讲的遗憾。我认为以对课程看法的演变来切入再好不过。 开始时我对这门课程无比好奇与期待,钱副院长的讲课也的的确确非常吸引人。一开始老师就抛出了“什么是仪器”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这将近半节课的时间,让我们明白了自己学的是什么,才能在这门专业的路上越走越远。“仪器的历史之长超乎我们的想象”这句话一直贯穿在之后的课程内容中,也深深印在同学们的心理。钱教授用他渊博的学识,对古今中外历史的了解,结合仪器科学,从罗马、埃及,到现代的英国、美国,似乎每一块的内容都是独立的,可实际上却又丝丝相连,让人不得不赞叹仪器科学与文明的瑰丽伟大。接下来教授又从生活、生产、科技、文化、医学、食品行业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仪器在各行各业的重要作用。化学、物理、医学……仪器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处应用,无时无刻不在辅助和发展我们的生活。 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一度觉得这门课程总是千篇一律地讲解,节奏、套路都缺乏新意,这让我轻视了这门课的重要性甚至不认真听讲,在调整心态后才重新听讲。 更让人惊艳的是,结课阶段老师不再自己讲,而是将说的权力交给了同学,通过课堂展示的方式,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课程中来,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度。因为同学们与老师讲的角度不尽相同,课堂展示的阶段让人吸收到的新知识与老师相比其实不遑多让。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从多方面思考的能力,正是一举多得,令人惊叹。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报告中有部分同学的描述中,对仪器的定位似乎有些模糊,没有分清楚仪器与机器的界限,有些东西更像是减轻劳动力的机器而非仪器。 虽然钱教授上课风趣幽默、博古通今,但也难免产生同学们不听讲的尴尬局面。所以建议钱副院长尝试更多样的形式来传授知识,而不是仅仅依靠ppt和解说。比如添加小视频等也许会有奇效。另一方面,增加学习的专业性,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甚至可以增加考试环节,有了压力,同学们对听课的热情也会更加高涨,气氛也更加活跃。第三是希望能加入一些与专业稍微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不是让同学们盲人摸象。 将特色风趣的教学风格、古今中外的史料轶闻、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我相信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对我将来专业课程有更大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