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乳酸菌增菌培养基研究
乳酸菌的培养

乳酸菌的培养作者:王庆起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18期王庆起(山东睿鹰先锋制药有限公司山东菏泽 274039)摘要:乳酸菌是发酵食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菌之一。
基于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在发酵工程中,首先要选育优良菌种,但由于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都是杂居混生的,因此要选育良种,就必须对其中的纯种微生物进行分离或鉴定。
关键词:乳酸菌生理鉴定中图分类号:TS2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093-01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类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总称,主要包括乳杆菌、乳球菌、明串珠菌、片球菌、链球菌及双歧杆菌等。
1 乳酸菌的生理功能乳酸菌的生理功能主要有:(1)具有粘附性和定植能力。
(2)产生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
(3)降低胆固醇。
(4)具有抗变异原性。
(5)改善肝脏功能。
(6)增强免疫功能。
2 乳酸菌的类型乳酸菌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动物源乳酸菌,一类是植物源乳酸菌。
3 材料与方法3.1 材料3.1.1 样品市售进口奶酪。
3.1.2 培养基(1)MRS液体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10g、酵母膏5g、葡萄糖20g、乙酸钠5g、柠檬酸三铵1.45g、K2HPO4·H2O 2.6g、MgSO4·7H2O 0.58g、MnSO4·4H2O 0.25g、吐温80 1.0g、蒸馏水1000mL。
(pH 6.2~6.4,121℃,灭菌20min)。
(2)BCG培养基:A、B液灭菌后混匀。
A液:脱脂奶粉50g,1.6%溴甲酚绿酒精液0.35ml,蒸馏水250ml.(90℃,开盖灭菌10min).B液:酵母膏5g,琼脂10g,蒸馏水250ml。
(pH 6.8,121℃灭菌20min)A、B液灭菌后在无菌状态下混匀后倒平板。
3.2 方法3.2.1 样品的处理奶酪的处理:以无菌操作取奶酪1g,放入含有9mL灭菌加热至含40℃左右的生理盐水的灭菌广口瓶内,待奶酪溶解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并用无菌生理盐水逐级稀释至10-3、10-4、10-5。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筛选、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范文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筛选、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篇一一、引言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其产生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 EPS)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
因此,对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筛选、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筛选、纯化方法及其免疫活性的研究进展。
二、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筛选1. 菌种筛选首先,从各种乳酸菌中筛选出能够产生胞外多糖的菌种。
通过观察菌株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产糖量的多少以及产糖速度的快慢等因素,初步筛选出具有产糖潜力的菌种。
2. 发酵条件优化对初步筛选出的菌种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包括温度、pH值、接种量、培养时间等因素的调整,以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和质量。
三、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纯化1. 初步纯化采用离心、沉淀、超滤等方法对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进行初步纯化,去除杂质和未完全分解的物质。
2. 高级纯化通过凝胶过滤、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初步纯化后的胞外多糖进行进一步纯化,得到较为纯净的胞外多糖样品。
四、免疫活性研究1. 细胞免疫实验通过细胞免疫实验,观察乳酸菌胞外多糖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包括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因子分泌等作用。
2. 动物实验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乳酸菌胞外多糖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包括增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作用,以及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等。
五、结果与讨论经过筛选、纯化后的乳酸菌胞外多糖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生物活性。
在细胞免疫实验和动物实验中,均表现出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能够刺激免疫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作用。
此外,乳酸菌胞外多糖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乳酸菌胞外多糖的产量和纯度受发酵条件、菌种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不同因素对乳酸菌胞外多糖产量和纯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来源的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生物活性差异等方面的内容。
乳酸菌发酵培养基中麦芽糊精的作用

乳酸菌发酵培养基中麦芽糊精的作用Maltodextri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lactic acid bacteria fermentation media. Maltodextrin is a type of carbohydrate derived from starch. Its main function in fermentationmedia is to serve as a source of carbon and energy for the growth and multipl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麦芽糊精在乳酸菌发酵培养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麦芽糊精是一种从淀粉中提取得到的碳水化合物,其在发酵培养基中的主要功能是为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碳源和能量。
Lactic acid bacteria are known for their ability to convert sugars into lactic aci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fermentation. This is why they are wide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fermented dairy products such as yogurt and cheese. Maltodextrin, being a complex carbohydrate, can be easily broken down by lactic acid bacteria through enzymatic hydrolysis. The enzymes produced by lactic acid bacteriacan effectively break the glycosidic bonds present in maltodextrin molecules, releasing simple sugars such as glucose and maltose.乳酸菌以其通过发酵将糖分解为乳酸的能力而闻名。
喷雾干燥型乳酸菌制剂活化增殖条件的研究

c c nt a i . 3 ,t mpe a u e a 6 on e r ton 1 8 e r t r t 3 .51 nd i ta a nii lpH v l e 6 9, t a u .8 he 0D a ue c n r a h t e v l a ec h ma mu a he a tv to nd pr lf r ton o h s s a - re cd ba t ra i h e t xi m nd t c i a i n a o ie a i ft i pr y d i d a i c e i s t e b s .
p r t r n n ta H a u o t e a tv t n a d p o i r to o d t n f l c o a i u sn h e a u e a d i i lp v l e t h c i a i n r l e a i n c n ii s o a t b c l s u i g t e i o f o l
处理 得到 的乳 酸菌 菌粉 , 主要 由冷 冻干 燥 及 喷雾材 料 .
1 1 1 实 验试剂 ..
处理 得到 。 目前 , 雾 干 燥 法 因其 成 本 低 廉 、 艺 简 喷 工
乳酸 菌制剂 四川 高福记 生物 科技 有 限公 司 ; 白 蛋
关 键 词 : 酸 茵 制 剂 ; 化 ; 殖 ; 应 面 分 析 法 乳 活 增 响
N +注入选育产CLA乳酸菌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发酵 培 养 基 ( S液 体 培养 基 ) 蛋 白胨 1. MR : 0 0
T en 8 . m 、 牛 肉提 取 物 1. g w e一01 l 0 0 、柠 檬 酸 氢 二 铵 0
. 、 . 、 .g酵 0 . g 0 目前 . L 的合 成 主要采 用化 学法 ,特别 是 亚油 20g 葡 萄 糖 50g 乙 酸 钠 5 、 母 提 取 物 5 、 CA
产共 轭亚油 酸较 高 的菌株 A L 。 N P 1 菌 种 . 1
在 双 键位 置 和几 何 构型 上存 在 差 异 的 亚油 酸 异 构体 混 合物 。许 多研 究表 明 , L C A的特 定异 构体 具有 促进 健 康 的潜 在功 能 , 如抗 动脉 粥样硬 化( i l ,9 7、 Nc o 19 )增 os 强 免 疫 功 能 ( a e,9 9、 肥 (ak17 ) , 时 , H yk19 ) 减 P r, 9等 同 9 C A还被认 为是皮 肤刺 瘤 、 腺瘤 、 L 乳 结肠 畸变 、 列腺 前
瘤 和试验 动 物体 内 、 人体 乳腺 癌细 胞组 织扩 散 的潜在 抑 制剂f i n en19 ) 由于 C A特 有 的生理作 用 。 V s n a 。 7。 o 9 L 因此 对 C A产 品 、富含 C A的发 酵食 品有潜 在 的市 L L
场需 求 。
植物 乳杆 菌(atb c ls lnau ) 由本 实验 室 L c aiu a t m 。 o l p r 在青 贮 中分离 筛选 所得 。 呈革兰 氏 阳性 , 短杆状 , 在 能 中性 和偏 酸 的环境 中生 长 . 亚油 酸诱导 下合成 亚 油 在
亚 油 酸混合 物 ,除 主要 成 分 9 1 一 1 。2 异 构 体 ,1 及 0 1 一 法 生成 的异 构 体单 一 。 反应 条 件 温 和 。 已逐 步 引 起 人 们 的重视 。Ln2 0 ) i(0 3等报道 。 酸 菌可 将游 离亚 油 酸 乳
乳酸菌Weissella cibaria 27胞外多糖的生产优化和特性分析

乳酸菌Weissella cibaria 27胞外多糖的生产优化和特性分析乳酸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是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胞外的一种糖类复合物。
因其理化性质特殊,具有抗氧化、抑菌等特性,在食品及医药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常作为乳制品中的持水剂、稳定剂、增稠剂及凝胶剂,亦可作为医用血浆替代品。
本文通过添加蔗糖并优化生产条件来提高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 27(W27)的EPS产量,分析其EPS的理化性质、菌株的生理特性、疏水性、抑菌能力等,开发此新型乳酸菌的应用潜力。
具体结果如下:蔗糖添加对于W27生产EPS 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于30℃添加2%(w/w)蔗糖后其产量从0.082 g/L增加至9.8 g/L。
利用单因素探究,发现W27的EPS产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并随培养基初始pH值的下降而下降;而且W.cibaria27的培养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
经DOE-L9正交实验优化后,生产EPS的最佳条件为添加6%(w/w)蔗糖、初始pH 6.2、22℃下培养24小时,最高EPS产量为 25.65 g/L。
经鉴定,本研究中的EPS主要成分为dextran,其含量高达87.2%,其中97%为葡萄糖,其结构为α-(1→6)-dextran。
高效体积排阻色谱(HPSEC)数据显示,EPS 分子量随蔗糖浓度增加由1.2×107Da提升至3.9×107Da,粘度亦随之增大。
经扫描电镜(SEM)分析,添加蔗糖后,W27细胞略有变短,粘度增加。
接触角分析可知其菌体的细胞疏水性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抑菌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原始菌株,添加蔗糖培养的W27对于蜡状芽孢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有明显提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无帮助。
通过HPLC分析代谢产物发现,W27能分解代谢葡萄糖及蔗糖,但无法利用乳糖,此外,其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乙酸、乙醇等物质。
MC培养基在乳酸菌菌落计数中的应用

MC培养基在乳酸菌菌落计数中的应用
MC培养基用途:
用于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的菌落计数(GB/T 4789.35-2010)。
原理:
大豆蛋白胨、牛肉膏粉和酵母膏粉提供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葡萄糖和乳糖为可发酵糖类提供碳源;乳酸菌发酵糖产酸使菌落周围碳酸钙溶解,以辨别乳酸菌;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中性红为pH指示剂。
培养基配方(每升):
大豆蛋白胨5g
牛肉膏粉3g
酵母膏粉3g
葡萄糖20g
乳糖20g
碳酸钙10g
琼脂15g
中性红0.05g
最终pH6.0±0.2
使用方法:
1、称取培养基76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 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三角瓶,121℃高压灭菌15-20min。
2、无菌操作将经过充分摇匀的检样25g(或25mL),放入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广口瓶内,振摇均匀,即为1:10稀释液,依次做1:100、1:1000……稀释。
3、将MC培养基凉至50℃左右,注入平皿中约15mL(本品含有碳酸钙,摇匀后方可倾注平板),待琼脂凝固。
4、选择2-3个合适的稀释度,分别在做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吸取0.1mL 稀释液于平皿上,用L型棒涂布,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皿。
翻转平板置于36±1℃兼性厌氧培养48h。
5、选择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的平皿进行计数,并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
以10的指数表示进行报告。
一种提高乳酸菌粘附肠道上皮细胞能力的方法

一种提高乳酸菌粘附肠道上皮细胞能力的方法
一种提高乳酸菌粘附肠道上皮细胞能力的方法是通过增加乳酸菌与肠道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法:
1. 增加乳酸菌表面的粘附因子:乳酸菌表面的粘附因子能够与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增加粘附能力。
通过基因工程或其他方法,可以增加乳酸菌表面粘附因子的表达量,从而增强其粘附能力。
2. 优化培养条件:乳酸菌在培养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其粘附能力。
通过调整培养基的组成、温度、pH值等条件,可以优化乳酸菌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其粘附能力。
3. 利用共培养系统:将乳酸菌与肠道上皮细胞一起培养,可以模拟其在肠道内的相互作用。
这种共培养系统可以提供更接近真实肠道环境的条件,从而促进乳酸菌与肠道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增强粘附能力。
4. 使用粘附促进剂:一些物质可以促进乳酸菌与肠道上皮细胞之间的粘附。
例如,一些多糖类物质如乳寡糖和果寡糖被证明可以增加乳酸菌的粘附能力。
在培养基中添加这些物质,可以提高乳酸菌的粘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乳酸菌的粘附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乳酸菌粘附肠道上皮细胞能力的方法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并进行相关研究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U i Y U AN Le , cha o, Y A N G i o.u X a 1
(c o l f itc n lg n o d An a gIs tt f e h oo y A y n 4 5 0 , hn ) S h o oeh oo ya d o , y n t ue c n l , n a g oB F n i oT g 5 0 0 C ia
1 % pna pe eluc, 5 Pe rt s e ts o pad2 % p tt ieT eer h n l e du w s o o l 0 iepl eji 2 % l ou o t au u 0 oa j c. h i met ut i p e u s r s n ou nc c u me m a t ny r n
有 利 的条 件 。
关 键 词 :保 加利 亚乳 杆 菌 ;嗜 热链 球 菌 ;碳源 ;氮源 ;生长 因 子
De eo v lpme n Enrc nt a ihme t e i m o ci i c e i of n d u f rLa tc Ac d Ba tra M
摘 要 :通过单因素试验选 出乳酸菌增菌培养基 的最佳 的碳源 、氮源和生长 因子 ,然后利用 正交试验选 出最 佳的乳
酸菌的增菌培养基 。结 果表 明:1 % 菠萝皮汁、2 %平菇浸汁 和 2 % 马铃薯汁配制而成 的乳 酸菌培养基的增菌效 0 5 0
果最佳 ,这种培养基不仅增菌效果 明显优越于 MR S培养 基,而且价格低廉 ,为乳酸菌 的工业化大规模 生产 提供 了
中 图分 类 号 :T 2 55 9 917 S 0 .;Q 3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 —172 1)10 0 . 6 15 8 (0 20 —040 4
乳 酸 菌 是 在 生 产 发 酵 乳 制 品 、 泡 菜 、 干 酪 、发 酵 香 肠 等 传 统 发 酵 食 品过 程 中 ,赋 予 其 特 殊 质 地 、风 味 和 口感 的重要 微 生 物 菌群 ,而 这 些传 统 食 品专 用 发 酵剂
sg i c t r fe t ei n ih n c ca i a trat a RS me im u s e p n i e t u v rn d sra in f a l mo ee f ci e rc i gl t cd b c ei n M i n y v n ai h du b t oi x e s , s a o gt i u t l l a n v h f i he n i ma s r d c o flc ca i a t r . s o u t n o t cd b ce a p i ai i Ke r :La t b c l sb l a i u ;S rpt c c u h r ph l s c b n s u c ;n t g n s u c ; g o h f co s y wo ds c o a il u g rc s u te o o c st e mo i ; a o o r e u r i o e o re r r wt a t r
,
we eo t z d u i ga rh g n l ra e i n Ou s l e n t td t a e o t l d u c mp st n c n it do r p mi e s o t o o a r y d sg . r e u t d mo sr e t p ma i n n a r s a h t h i me i m o o i o o sse f i
理后 有足 够 的活 菌数 残 存 『 。增 菌培 养 基大 致 分 为配 制 3 - 培 养 基 、 乳基 质 培 养 基 和 乳 清 基 质 培 养 基 。后 两 者 因
其增 殖 较 缓慢 或 不 易 分离 菌 体 而 不宜 采 用 ,或 常 常配 合
的研 制和生产将 对实现其 t a t:Ane rc me t u t r d u h s e nd v l p d f rt ei d s i l s r d c o f a t c db ce a On — sr c n ih n l eme i m a e e e o e u t a c u b o h n r ma s o u t n o c ca i a tr . e p i l i i f co - t — mee p rme t wee c n u td t h o eo t l a b n a d nto e u c sa d g o hf c o a d terlve s a t ra— t x e ai i ns r o d c e c o s p ma r o n i g n s r e r wt t r n i o i c r o n a h e l
基
一 一
or o a y c ne n eh o g un f i i c dTcnl y D rS e a o
21 正 02 ,
.
新型 乳酸菌增菌培 养基研究
杜 磊 ,袁 超 ,杨 晓露
( 阳 工 学 院 生物 与食 品 工程 学 院 ,河 南 安 阳 安 450 ) 5 0 0
期 , 使 产 品特 征 标 准 化 和 安 全 性 起 重 要 作 用 , 也 是 传 统食 品的 发展 方 向。 同 时乳 酸 菌还 是 益 于人 体 健康 的益 生菌 ,它 能 改 善 或 调 节 肠 道 微 生 物 菌 群 的平 衡 , 乳 酸 菌 的代 谢 产 物 能够 降低 肠 道 内的 p 值 ,抑 制 肠道 中 的 H 腐 败 菌 生 长和 减 弱 腐败 菌 在 肠道 的产 毒 作用 ,并 有 助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