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古钱币大全

中国历史上的古钱币大全
中国历史上的古钱币大全

中国历史上的古钱币大全

古代钱币早期形态主要是贝类货币。在中国,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钱币的主要形式就是金属货币。

骨贝1、骨贝贝币是夏、商和西周三代重要的物品交换币制。原贝是最原始的交易媒体,其后为求方便,海贝采取不易,乃雕骨仿制,而有骨贝。本品原是香港一位年越古稀的收藏者所有,辗转进入本室,其真确性应是无疑的,据称从河南殷墟出土。钱币长:26mm,阔:17mm玉贝2、玉贝夏,商至西周时期形状类似货贝的原始交易媒体,今所见的除了玉制贝形外,还有天然海贝壳,石质,骨质,木质,螃,铜,铅,银或金等质地,玉贝的腹部中间磨有纵沟,端部有小孔,币面无文,通常长:注:本藏品真伪未明,仍待进一步鉴定。钱币长:20mm,阔:13mm铜贝3、铜贝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钱币,可称为中国铜铸币之鼻祖。出现于约公元前14-11世纪,虽然商代时已有记得,但仍尚未广泛使用,相信到了西周及春秋时期,仍普遍流通,按一般考究认为:它应隶属商代之物。钱币长:22mm,阔:14mm4西周币身有“武”字,铸于周王室畿地区(即洛阳一带),青铜制,为一种大型铲形斜肩的有銎古币,空首布的设计意念源铲形农具,

銎为农具上作为木柄的承接孔,而把农具的模型用作于货币,此乃中国货币之始,由于币的头銎孔中空,故名空首布。到了战国中期

的布币已没有“空首”的特征,称为平首布,秦及西汉废用,自后新莽复古,平首布再次出现(见NGC-68;NGC-72及NGC-49),此外布币已基本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钱币长:85mm,阔:45mm 6、战国(平足布) 布币上有“郎”字,铸造地点为《左传》所载鲁国春秋隐公九年时的夏城。青铜制,为战国中至未期货币。钱币长:55mm,阔:37mm 7、赵安阳小方足布赵小方足布战国中~末期,青铜制钱币长:47mm,阔(最大):31mm燕刀币8、燕磬折明刀一般认为是先秦(公元前220年或以前)的战国末期燕国货币。刀币是青铜制品;因币上有“明”的古字体,故名明刀。明刀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柄部和身部曲折如磬,因此也称“磬折刀”。钱币长度:133mm楚国货币9、战国蚁鼻钱(鬼面钱) 楚国货币,由贝币形状演化而来的铜币,其背面扁平,正面突起,上面铸有阴文,观之鬼头,看来很像蚂蚁的鼻尖而称之;又因其上刻有似「贝」非贝的怪异字形,故又称鬼脸钱。它们大小不一,重量亦不等,铸造工艺己脱离就范刻文的原有方法。因为比刀布交易方便,而且使用时间较长,所以广大的地区都有它的迹,可见楚国的货币经济文化在当时于较高的水平。钱币长:

(左)21mm(右)18mm,阔:(左)12mm(右)9mm 10、垣圜钱战国垣圜钱战国中至末期,为中国最原始的圆形货币之一,币身的右侧有一个大型的“垣”字篆书,青铜制,重约8克。钱币直径:40mm燕圆钱11、燕明化圆钱秦半两12、秦半两战国秦半两:出现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秦国,藏品仍待鉴定。年代:出现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代,,经本室成

员研究认定本品为秦代末年的版本(又称秦汉半两),由于当时社会己濒临破产,故铸币金属(低熔点铜合金)重量被偷工减料,币身异常单薄。13、西汉(上)无郭半两(下) 年代:汉代半两种类较多,最早出现的钱形薄小而且质量粗劣,汉文帝铸“四铢半两”小篆书法已有隶化倾向。钱币直径:23mm汉半两汉无郭半两15、汉五铢汉五铢钱年代:西汉武帝时铸造,五铢重克,故以为名。五铢,流通达七百多年之久(至隋代仍仿此制). 钱币直径:26mm磨郭五铢17、新莽“,左曰”泉,枚直一,与贷布二品并行。钱币直径:23~24mm 18、王莽货布王莽货布天凤元年(公元14年)铸造的一种货币,青铜制品。为王莽实行最后一次(第四次)改革的产物。货布重25铢,质货泉并行,对换率为1:25。保存至今的货布仍可见其精美的制作,钱文的悬针篆极为清晰,但从历史而观,货布的出现,亦为新朝寿终正寝之前夕。

20、四出五铢东汉四出五铢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时铸造,青铜制品。钱背面有四道斜文,由穿孔的四角直达外郭。由于政府腐败无能,民愤日深,当时民间有传言道:当此钱铸成时,人民便会四道而逃离东汉。钱币直径:25mm 21、无文小钱(董卓五铢)董卓五铢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铸造的一种劣质无文无郭钱币。东汉末期,社会架构陷于破产,币值低贬,铸造的币钱既偷工减料,而且工艺极为苟且。从形制而观,该钱脱离五铢的规范,这是东汉濒临灭亡的征兆。钱币直径:16mm 22、三国币上的钱文“直百”两字是隶书,这是中国钱币上最早的隶书。钱币直径:27mm 23、定平一百定平一百一般认

为此币于晋惠帝光熙元年(公元290年)时铸,其钱文薄小,字文欠精。按现今文籍所载:三国中期时代蜀国所造。钱币直径:13mm24东晋、十六国沈充五铢(沈郎钱) 右:无文五铢(为劣版的晋代五铢,未见于泉谱,而且,古钱专家对于晋代是否有铸钱仍有争议)东晋五铢东晋孝元帝太兴元年(公元317~322年),吴兴沈充铸小钱。青铜制,本品为无文字钱。据《晋书》志第十六食货载:晋自中原丧乱,元帝过江,用孙氏旧钱,轻重杂行,大者谓之比轮,中者谓之四文。吴兴沈充又铸小钱,谓之沈郎钱。钱既不多,由是稍贵。孝武太元三年,诏曰:「钱,国之重宝,小人贪利,销坏无已,监司当以为意。广州夷人宝贵铜鼓,而州境素不出铜,闻官私贾人皆于此下贪比轮钱斤两差重,以入广州,货与夷人,铸败作鼓。其重为禁制,得者科罪。」钱币直径:21mm 25、南北朝阔缘。据《魏书》卷一百一十志第十五食货六载:至永安二年秋,诏更改铸,文曰「永安五铢」,官自立炉,起自九月至三年正月而止。本品为古币收藏者称为天柱(面星)钱。钱币直径:24mm 26、公式女钱公式女钱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铸造,青铜质无外郭的五铢。据《通典》卷第九食货九钱币下载:公式女钱,径一寸,文曰“五铢”,重如新铸五铢,二品并行。百姓或私以古钱交易者,其五铢径一寸一分,重八铢,文曰“五铢”,三吴属县行之。女钱径一寸,重五铢,无轮郭,郡县皆通用。钱币直径:23mm 27、常平五铢常平五铢北朝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铸,青铜制。据《北齐书》帝纪第四文宣载:……四年春正月……己丑,改铸新钱,文曰「常平五铢」。又查《隋书》志

第十九食货载:文宣受禅,除永安之钱,改铸常平五铢,重如其文。其钱甚贵,且制造甚精。至干明、皇建之间,往往私铸。邺中用钱,有赤熟、青熟、细眉、赤生之异。河南所用,有青薄铅锡之别。青、齐、徐、兖、梁、豫州,辈类各殊。武平已后,私铸转甚,或以生铁和铜。至于齐亡,卒不能禁。钱币直径:25mm 28、鹅眼五铢鹅眼五铢一种轻质劣等的小五铢钱,为各朝各地官私铸的钱币,局势动荡的时代).29隋“白钱五铢”。《隋书》卷二十四志第十九食货载:高祖既受周禅,以天下钱货轻重不等,乃更铸新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钱币直径:23mm 30、唐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三年钱币直径:25mm 31、干元重宝唐千元重宝唐肃宗干元二年(公元759年) 铜制,钱币直径:25mm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先秦钱币] (一) 先秦时期经济 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1 贝币

高中资料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 一、科举教育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

明朝至清朝铜钱

中国古代铜钱 明太祖(朱元璋)——“大中通宝”是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前称吴王时(公元1361至1367年)铸于应天府(今南京)的钱币。此钱为小平大型钱,背穿上有一“济”字,世所珍罕,是中国名珍之一。 【大中通宝】制造年代: 明朝材料: 铜规格: 直径4.4厘米。 明初期货币。大中通宝的来历具有相当文化价值。确切而言,大中通宝是在元末反元斗争中产生的,是反抗元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一。元末社会动乱,纸币支持的经济体系严重破坏,元境内各地先后恢复了铜钱的流通。六支反元军事集团先后发行了自己的铜币,如韩林儿的“龙凤通宝”钱,张士诚的“天佑通宝”钱,明玉珍的“天统通宝”钱,以及朱元璋“大中通宝”钱。六支钱币中,也唯有“大中通宝”取得成功。战争期间,朱元璋是韩林儿的部下,他采用谋略,一方面协助韩林儿发行“龙凤通宝”,另一方面笼络民心,在战争期间答应老百姓继续使用元代交钞,规定交钞一两值作“龙凤通宝”四十文使用,十两交钞作一贯使用,作为补充。他还在应天府设置宝源局,开始铸造“大中通宝”,与其它货币一起参与流通。直到至元二十四年始大规模发行。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改元洪武,铸行“洪武通宝”,“大中”钱遂即停造。 大中钱分五种,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折十,且除宝源、宝泉两局外,朱元璋还陆续发行带有地名的货币,如鄂、京、浙、广等简称,铸于铜币背面,因之形成了多种等级的大中铜币系列。 “大中通宝”背十钱价格很平,约人民币25元一枚,而部分纪地钱为了昭示朱元璋的丰功伟绩,只象征性发行,传世极少。物稀则贵,如背系大中,价格达人民币2700元;钱币背穿右侧铸“广”,并上穿铸“十”的钱,价格在人民币4800元左右,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洪武通宝】明史·食货志》曰:“(戊申、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钱文真书,直读。当十大钱一般径4.6厘米,重34.4~37克;当一径2.45厘米,重3.4~3.6克。洪武三年(1370)三月下令户部及各行省铸造洪武通宝钱,分为五等,当十重一两,当五五钱,余下当三、当二、当一顺减,并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并铸。洪武四年(1371)二月开始改铸大钱为小钱。到了洪武八年(1375)因推行大明宝钞而罢宝源局铸钱,第二年又罢各行省宝源局。洪武十年(1377)五月又下令各省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二十二年又更改钱式,钱背加铸重量,并置各省宝源局开铸。洪武通宝5000元。 清朝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国方孔钱――天命通宝(长命)】天命通宝为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所铸造。铸行量不大,存世较少,价格较一般钱币普通品为高,满文钱为小平大型。而且读法不同与一般钱文制式,安左右上下顺序读,颇为奇特。汉文钱为小平钱制式,发行量不大。天命通宝楷书xp光背80元,天命通宝篆书折十背满文1500元,满文天命通宝(大型)600元,天命通宝(天启版)6000元。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古钱币简介: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古钱币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的钱币之学。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中国古钱数量之大,品类之盛,分布之广,为世界所罕见。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三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而且对周边许多国家和民族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从另一个层面写就的中国古代历史。 青铜之光---原始钱币【约前21世纪前770年】 大约在三、四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天然的海贝充当商品交换中的媒介--货币。商周是贝币使用的鼎盛时期,所以,贝也就自然成为人们衡量财富的象征。贝币作为我国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今天仍然留有明显的遗迹。在我们使用的汉字中,贵、贱、财、货、买、卖等与财富价值交换有关的文字上,依然与贝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天然海贝经常供不应求,于是便产生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代用品。贝币书写了中国古钱币历史的开端,而石贝和铜贝的出现更标志着当时商业的逐渐发达和对冶炼技术的掌握。 殷商晚期以海贝为形式的青铜铸贝出现了,1971年,出土于山西保德商墓中的这枚保德铜贝,完全算得上是中国铜铸币之鼻祖,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铸币。 异彩纷呈---先秦【前770年-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使得金属铸币被推上了中国货币史的前台,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当时的货币也逐渐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流通领域和货币体系,在中原地区,由农具铲的演变在货币上出现了空首布,也称铲布。在南方的楚国,一种铸成椭圆形的蚁鼻钱应运而生,这种又称为鬼脸钱的货币,形状酷似贝币,应该是铜贝的高级形式。当时,由实用刀转化而来的一种货币,称为刀币,流通于齐、赵、燕等国。到了战国时期,仿照纺轮或璧环的形式在我国北方的魏、秦等国出现了圆形铜铸币圜钱。至此构成了先秦时代中国货币史上早期较为完备的四大货币体系。 在这一阶段,除了青铜被选择为货币的载体之外,黄金这种被称为天然货币的金属,这时也早早地出现于流通领域,侧身于早期中国货币史的记载之中,战国时期楚国的爰金,便是中国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黄金铸币。

各朝代古钱币名称

钱谱 先秦 ?周王畿: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 ?战国燕国:一化 ?战国赵国:阳曲布 ?春秋晋国:耸肩尖足空首布 ?战国中后期:半环 ?商中晚期:铅贝 ?战国时期周、晋、郑、卫等国:空首布 ?战国: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布平首尖足布平首圆足布尖足布圆足布兹城布三孔布 刀币尖首刀 ?战国时期周惠公:东周 ?秦始皇:半两 ?汉 ?汉文帝刘恒:四铢

?王莽: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壮泉四十大布黄千小布一百 ?小泉直一差布五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一刀平五千?中泉三十六泉十布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幼泉二十次布九百 ?第布八百货布契刀幺布幺贝新莽壮布 ?三国 ?蜀国:直百五铢定平一百直一 ?三国时期:太平百钱 ?三国刘备父子:直百 ?东吴大帝孙权:大泉五千大泉二千大泉五百大泉当千 ?晋 ?前凉张氏王朝:凉造新泉 ?东晋元帝司马睿:五朱 ?南北朝 ?太货六铢 ?梁武帝萧衍:大吉五铢 ?梁太祖朱温:开平元宝开平通宝 ?北周武帝宇文邕: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北周三品五行白铜大布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五铢 ?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五铢 ?北齐宣帝高洋:常平五铢 ?唐 ?唐懿宗李凗:咸通玄宝 ?唐高祖李渊:开元通宝 ?唐肃宗李亨:乾元重宝得壹元宝顺天元宝 ?唐高宗李治:乾封泉宝 ?唐德宗李适:建中通宝 ?唐代宗李豫:大历元宝 ?唐代高昌国:高昌吉利 ?五代十国 ?南汉刘龚:乾亨通宝乾亨重宝白龙通宝飞龙进宝 ?后周世宗柴荣:周元通宝周元罗汉周通元宝 ?五代十国燕王刘守光:应天元宝 ?五代十国刘仁恭:应圣元宝 ?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永安一千永安一百

中国历史知识大全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繁盛一时,二世而亡)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杀死。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文帝在位时期,历史称为“开皇之治” 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大幅增长。 3、粮食储备充足。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作用:加强了我国南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四.问题探究 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答: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几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的开凿既有积极作用,又有它的消极作用)。A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的发展。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B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隋朝大运河地图识别: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4.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先秦钱币] (一) 先秦时期经济 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

部分人靠经商谋生。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1 贝币

历史知识点大全

历史知识点大全综合类: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1)成就 学科时间发展表现地位及影响 天文春秋 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是世界公认的首次记录,比欧洲早 600多年 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历法原则 形成我国固定历法系统,比西方早 160年 战国《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西汉 《太初历》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太阳黑子的记录世界上最早

历法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科学解释世界上最早 唐朝 制订了《大衍历》标志着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世界上第一次 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安排 元朝 政府设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创制 天文观测仪器,在全国范围内主持了规 模空前的天文测量,编定了《授时历》 《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 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清朝 康熙帝重用西方传教士南怀仁修订历 法 地 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西晋 裴秀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绘制出 《禹贡地域图》 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很高的 综合性地理著作 明朝《徐霞客游记》记述了石灰岩溶蚀地貌比欧洲早约两个世纪 数学春秋 战国 发明了九九乘法表 东汉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 用数学, 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 的体系 南朝 祖冲之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数字 比欧洲早近1000年 祖冲之著《缀术》 成为唐朝及中世纪朝鲜、日本的教科 书 战国扁鹊提出四诊法成为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医药学 《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 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 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东汉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华佗发明麻沸散,被人称为“神医”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早1000 多年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被人称为“医圣”,是后世中医的重 要经典,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唐朝 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吐蕃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全面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 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清朝古钱币价格一览表

清朝古钱币价格一览表 名称 书体 币形 特征 参考价(元) 穆宗祺祥年间铸。 其时穆宗初登帝位, 由载垣, 肃顺八大臣辅佐政, 改元祺祥, 并铸祺祥通宝, 重宝钱。 未久慈禧摄政即改元同治, 祺祥钱未及通行。 面文楷书直读, 背满文计局, 小平径2.5---2.8厘米, 重宝当十钱径3 5厘米, 重12.5克上下。 又有合背钱, 祺祥钱传世均甚少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泉局 3800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源局 2800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苏局 20000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云局 1000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型 背宝巩局 35000 祺祥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源局“当十” 3500 祺祥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泉局“当十” 6800 祺祥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巩局“当十” 35000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多局监造普品 2 穆宗同治年间铸。 因咸丰大钱造成混乱, 平钱用 途日减, 致使许多省局停铸, 此钱面文楷书, 直读, 背满文记局, 计有:泉源直苏昌浙福济云广桂巩川东武台陕南晋黔, 伊犁, 阿克苏, 此钱铜差质轻, 一般径2.2--2.5厘米, 重2--3.6克, 近期发现一枚背满汉文, 宝东钱, 径2.5厘米, 重5.5克, 以辅西氏古钱大辞典, 套子钱20品描图之缺, 重宝面文同小平钱, 背有计值者, 径2.3--3.8厘米, 重6--12克, 传世当十个别局较少见。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云局“八” 15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泉局雕母 7000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部颁各局样钱 700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新十” 8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阿无苏局“当五” 5 同治通宝 楷书 折五 背宝泉局“当十” 10 同治通宝 楷书 折五 部颁各局样钱 1200 同治通宝 楷书 折五 背宝伊局“当四” 2000 同治通宝 楷书 折三 背宝巩局“当五” 800 光绪通宝 楷书 小平 背“金”、“宇” 8 德宗光绪年间铸。 通宝面文多为楷书, 少数局亦有篆书, 背 满文记局名, 汉文年叫记年钱。 计有:泉源苏直浙昌福武南晋 陕川广桂云黔津沽漳河吉宁东奉新, 伊犁, 库车, 阿克苏。 另 有背记值, 星月纹及合背钱, 一般径2--2.4厘米, 重1.8--3克。 乾隆通宝 楷书 小平 多局监造普品 1 高宗乾隆元年始铸。 面文楷书直读, 背文沿雍正满文穿左为宝, 穿右为铸局名, 新疆红钱穿左满文, 穿右为维吾尔文。 计有泉源直苏昌浙福武南川济晋陕巩安云黔台伊, 库车, 叶尔羌, 叶尔奇木, 阿克苏, 乌汁, 喀会, 和田。 币材多用黄铜、青铜、新疆用红铜, 一般径2.2--2.5厘米, 重2.4--4.8克, 分大样, 小样, 少数钱背有星、汉字, 又有记年, 记值, 合背, 吉语等钱 传世以雕母珍贵。 ... 乾隆通宝 楷书 小平 背上“福” 250 乾隆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右“福” 220 乾隆通宝 楷书 小平 背阿克苏局 5 乾隆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泉局雕母 4500 乾隆通宝 楷书 小平 合背 150 乾隆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陕局雕母 8000 乾隆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泉局母钱 1500 乾隆通宝 楷书 折十 背宝巩局 5000 乾隆通宝 楷书 特大型 背宝泉局 3800 嘉庆通宝 楷书 折二 背宝泉局 10 仁宗嘉庆年间铸。 面文楷书直读, 背满文穿左为宝, 穿右为铸局名;泉源直苏昌浙福武南川晋陕巩云东黔, 伊, 阿克苏, 币材含铅锡各半, 故钱质灰暗脆弱, 一般径2.2---2.6厘米, 重2--4克, 少数钱可见星月纹, 另有吉语钱, 如福康寿宁, 天下太平等。 此时的大清朝已是日薄西山。 传世元珍稀品。 嘉庆通宝 楷书 小平 背“桂” 500 嘉庆通宝 楷书 折二 背“桂” 10000 嘉庆通宝 楷书 折二 背宝直局 400 嘉庆通宝 楷书 折二 背宝苏局宽缘 100 嘉庆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泉局雕母 5000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 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世界四 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 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 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 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 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 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 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 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10、岁寒三友:松、竹、梅。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19、四书五经是儒 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23、五行:金、木、水、火、土。24、永 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25、古

各朝代古钱币的基本特征简述

各朝代古钱币的基本特征简述 先秦时代的刀币和布币,币形虽大,但币身很薄,如翻砂铸造后的伪钱,由于模具会干后收缩,所以币身必然较厚;同时,在浇铸成型时有浇进铜汁的浇口,刀币的浇口在环上,布币的浇口在首端,浇口外常有留在范外的余铜,因此浇口的铜面不平整,呈未经琢磨状态。伪铸者不了解当时的工艺过程,或将浇口磨平。或浇口不在规定位置,应疑其为伪。另外,刀、布币埋入土中已二千余年,经长期腐蚀,必然表面不十分平整,币的重量也轻,呈久经沧桑侵蚀的形态,如刀、布币币身很厚,平整光亮,即可疑其为伪。 宋代是我国古代金属铸币铸造和使用非常发达的时期,每一皇帝均有几个年号(除个别外),每改元一次就铸年号钱,每种年号钱又有大小、不同地区铸造的多种版别。宋钱数量巨大,质精样多,千奇争艳,琳琅满目。北宋初铸宋元通宝,后又铸宋元通宝铁钱。太宗时铸太平、淳化、至道三币,淳化元宝为太宗亲书,分真、行、草三体。以上宋初四钱钱文由彷开元钱而发展为一钱多体,宋钱面深背浅的特点已形成,多数背有星月及竖划。真宗铸咸平、景德、祥符、天穗四币,钱文均楷书,大小轻重不齐,咸平、样符二币有大型宽缘钱,祥符的小平钱背有星月,余皆光背。仁宗铸天圣、明道、景右、皇宋、康定、庆历、至和,嘉佑八币。其中康

定元宝只有铁钱小平,庆历只有铜、铁的重宝,皇宋通宝有九叠篆文者,其余几种以小平为主,大钱罕见。英宗只铸治平元宝、通宝,神宗铸熙宁、元丰两币,数量极多,最多时年铸500多万贯,版别极复杂,但熙宁通宝、元丰重宝存世仅以枚计。哲宗铸有元右、绍圣、元符三币,绍圣币多小平、广穿,哲宗后期铁钱极多。徽宗时铸钱工艺和钱文艺术均达到高峰,有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等币。圣宋元宝篆文铸造精美,而圣宋通宝发现极少。崇宁通宝为徽宗手书,瘦金体钱文飘逸劲拔,小平钱不多,折十钱有通宝、重宝二种,铸量大,后改折三使用。大观钱仅通宝一种,亦徽宗手书。近年来关中出土大批大观通宝铁钱,数十枚中无二枚相同者,版别之多可见。政和币有通宝、重宝,重宝铁钱近年亦有出上。重和改元仅一年,重和通宝仅见篆隶对品一种版别。宣和币有元宝、通宝二种,均篆隶成对,通宝文字奇丽,制作精美。政和,宣和币还铸有白铜小平钱。钦宗铸靖康通室、元宝,数量极少而版别多,伪品较多,伪钱数已超过了真钱数。钱文亦为钦宗手书。 南宋钱币总的特点和北宋一样,但铸钱的规模和数量不及北宋。高宗时铸建炎、绍兴二币,建炎币有元宝、重宝、通宝,绍兴币有元宝、通宝,绍兴钱较多而小平钱罕见,有折五、折十环读大钱。孝宗时铸有隆兴、乾道、纯熙、淳熙四币,前二种未铸小平钱,自淳熙七年起背有纪年数字。光宗时铸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1、已知的在中国境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猿人”(简称“人”),生活在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文化和黑文化。 7、半坡文化的彩,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龙山文化的黑,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省余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盛起来。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春秋五霸”,一般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高中适用版-中国)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升和孔尚任。(《长生殿》《桃花扇》)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著名的代表。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34、曹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三、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的归类。 1、《论语》的艺术特色有: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 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4、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想象奇幻,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②好用各种比喻和寓言来阐明道理,寓抽象概念于具体形象。②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 8、《离骚》的艺术特色是:①273句,24

2014年最新清朝古钱币收藏价格表

古钱收藏价格 小平-----指的是直径在2.3---2.6厘米直径的钱币。 折二----是直径3厘米左右的钱币。 折十----直径3.8---4厘米。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光背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二”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户”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一” 4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户” 4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工”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工” 1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同” 7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浙”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阳” 7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左“延” 4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延” 2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延” 4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南” 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宣”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宣” 1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宁”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昌” 6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东”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荆”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荆” 2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上下“一厘” 13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福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一厘” 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一厘” 8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江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原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宣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蓟一厘” 3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浙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昌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十二种监局4元 顺治通宝楷书大样背上“福” 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雕母背“原” 20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 5000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时间:1839年6月3日 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2.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P1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P3 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4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果: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8表 3.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1-1864年 领导者: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过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P9 1862年9月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3课收复新疆 背景:P12 过程:1876年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兵分三路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了新疆。P13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P14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侵华战争。 时间:1894——1895年本在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其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P20 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时间:1900.6——1901年, 过程: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被义和团围困于廊坊,狼狈逃回天津,8月中旬攻占北京,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烧杀抢劫。 结果: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