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课程报告

核聚变课程报告
核聚变课程报告

《核聚变理论及其应用》

课程报告

题目:聚变中子的应用

聚变中子的应用

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的聚变反应是D(氘)T(氚)聚变反应;D(氘)T(氚)聚变反应

会产生大量高能中子,这些高能中子必须使用包层材料来进行屏蔽;包层材料将

中子沉淀在其中,使得离开包层的放射性水平降低到反应堆其它部件和生物可以

接受的水平。另外,包层材料不仅仅起到屏蔽作用,还能充分利用聚变中子与包

层材料发生核反应生成许多有用的物质;比如生产核燃料、生产氚、嬗变核废料等,从而实现聚变中子的充分利用。下文简要介绍了核聚变的基本原理,主要的

几个核聚变反应,包层对聚变中子的利用以及聚变裂变混合堆。

1.1核聚变

1.1.1核聚变原理

实验表明,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Z个质子与(A-Z)个中子的质量和,

定义质量亏损:

p n N

Δm=[Zm+(A-Z)m]-m(1.1) 由爱因斯坦质能关系2

E=mc可得,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将2

E=mc

?定义为

原子核的结合能,将

E

A

ε=称为核子平均结合能,它的意义是把原子核的全部核

子彼此分离平均对每个核子所作的功,反应了核子间的结合强弱,图1.1为核子的平均结合能图像[1]:

图1.1 核子平均结合能

从图1.1可以看出,当A小于26(Fe),轻核变为重核时,或当A大于26,重核变为轻核时,平均结合能都增大;平均结合能增大意味着会放出能量,重核

变分裂为轻核即为核裂变,轻核结合为重核即为核聚变。

1.1.2聚变反应

从获取能量的角度看,核聚变反应主要有:

4

→(1.2) D+T He(3.52MeV)+n(14.06MeV)

34

→(1.3) D+He He(3.67MeV)+p(14.67MeV)

→(1.4) D+D T(1.01MeV)+p(3.03MeV)

3

→(1.5) D+D He(0.82MeV)+n(2.45MeV)

上述四种聚变反应中每个核子平均放出的能量分别为:3.52MeV , 3.67MeV,1.01MeV, 0.82MeV。这些核反应的截面和反应率是不一样的,表1.1反

应了聚变反应率与温度的关系[2];图1.2为反应截面随粒子能量的变化曲线[1]。(1eV约为11600K)

表1.1聚变反应与温度的关系

图1.2聚变反应截面随粒子能量的变化

从表1.1可以看出,同一温度下,D-T反应率最大。从图1.2可以看出,实

现D-T聚变反应所需粒子能量是最低的,并且D-T聚变反应的反应截面最大,所

以实现D-T聚变的”点火“和持续燃烧比其它反应都更容易,接下来是D+D反应,

它比D+T反应温度要求高一个量级,至于D+3He 则更难以实现。

在地球上,氘的储量非常丰富,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氘,如果将一升海水中的

氘提取出来进行聚变反应,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放出的能量;但由

于T的半衰期只有12年,所以自然界中没有天然存在的氚,必须进行人工生产,

生产氚的核反应及其截面为:

64

Li+n T+He+4.8MeV

→(1.6) 74

→(1.7) Li+n(2.5MeV)T+He+n

图1.3 Li的产氚截面

由于Li在地球上储量丰富,并且我国是世界上Li含量最丰富的国家,所以

使用Li来生产氚是可以实现核聚变原料的供给的。

氘氚核聚变只是第一代聚变,优点是相对容易实现,缺点是原料氚自然界不

存在,需要人工生产,另外会产生大量高能中子,这些中子会带来放射性和材料

损伤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使用3

D+He聚变反应使其不产生中子;可以使

用D+D聚变反应解决原料问题,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氘,如果按照目前的能

量消耗,几百亿年也消耗不完,到那时,就能真正实现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但3

D+He聚变和D+D实现比D+T聚变困难很多,所以目前来看,最有可能实现

的还是D+T聚变。

1.2聚变中子的利用

1.2.1聚变堆包层

聚变反应(D,T,3He)特点是富中子、贫能量[2],反应式为

4

(1.8)

D+T He(3.52MeV)+n(14.06MeV)

由该反应可以看出氘氚聚变会产生大量的高能中子,所以聚变反应堆必须要

有包层。聚变堆包层的主要作用是屏蔽中子和生产燃料。由于高能中子会给材料

带来辐照损伤,并且可能会造成次级辐射,所以必须对中子进行屏蔽,使得离开

包层的放射性水平降低到反应堆其它部件和生物可以接受的水平。另外由于氚的

半衰期太短,自然界中没有氚,所以必须要实时的生产氚以供聚变堆使用,而且

生产的氚要大于消耗的氚才能维持聚变反应堆的持续运行。产氚反应为(1.6)和(1.7)。

以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为例;ITER包层分为屏蔽包层和实验包层[3,6,7],其中屏蔽包层的主要作用是装置

的辐射防护,在已经完成的ITER-FEAT设计中有较为完善的设计和技术研发。

实验包层模块TBM(Test Blanket Module)主要用于对未来商用示范聚变堆产氚和

能量获取技术进行实验,同时用于对设计工具、程序、数据等的验证和一定程度

上对聚变堆材料进行综合测试。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装置图与ITER包层图如下:

图1.4 ITER装置图

图1.5 ITER包层

包层必须要实现生产氚的功能,即在包层材料中必须要有材料锂的存在,现在世界上各国提出了许多商用聚变堆包层的设计,下表为各国提出的包层概念。

表1.2 ITER包层

从上表可以看出,聚变堆包层按氚增值形态分类主要分为固态增值包层和液态增值包层。固态增殖包层的氚增殖剂材料:Li2O 、Li4SiO4、Li2TiO3等;中子倍增剂材料为铍(Be);冷却剂为氦气和水等;结构材料有铁素体/马氏体钢(RAFM)、钒合金和碳化硅复合材料(SiCf/SiC)等。液态增殖包层氚增殖剂材料:LiPb、Li、FLiBe等;冷却剂为氦气、水和液态增殖剂(如LiPb、Li、FLiBe)等;结构材料同样有RAFM钢、钒合金和SiCf/SiC复合材料等。

设计好包层可以用来对未来商用示范聚变堆产氚和能量获取技术进行实验,同时用于对设计工具、程序、数据等的验证和一定程度上对聚变堆材料进行综合测试。

1.2.2聚变裂变混合堆

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2]为:

化石能源+裂变能→聚变裂变混合堆+裂变堆+化石能源→纯聚变能+可再生能源

从发展战略可以看出,聚变裂变混合堆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裂变能到聚变能的过渡;发展聚变裂变混合堆是由于其实现起来比纯聚变堆要容易一点,另外聚变和裂变可以实现互补。

聚变反应是富中子、贫能量(14MeV/次),而裂变反应恰好是贫中子富能量(200MeV/次)。把聚变作为14MeV中子源,然后利用氘氚聚变产生的14MeV的中子进入包层,这个包层可以是一个次临界装置,这个装置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实现不同的功能;聚变-裂变混合堆是一个用聚变中子源驱动的次临界装置按其功能主要分为3种类型:

1.产能堆,以能量输出为主直接用于电力生产

2.增殖堆,主要目的是增殖核燃料为运行的反应堆提供核燃料

3.嬗变堆,主要功能是嬗变反应堆运行所产后的核废物特别是锕系产物

a.产能堆

产能堆是用聚变中子源驱动的次临界裂变反应堆,利用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子维持裂变堆的临界状态;

裂变反应为

2

121A A 235

Z 1Z 2U+n X +X +n+200MeV

ν→ (1.9)

在反应中在消耗中子的同时也会产生中子,当消耗的中子与产生的中子一样

时,反应堆达到临界,当消耗小于产生时为超临界,这时裂变反应会越来越多,产生能量越来越多,若不加以控制,会产生危险,当消耗大于产生时为次临界,这时裂变反应会越来越少,直到最终挺下来;如果这时,向反应堆中注入中子,这时,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中子源,产生增加,就有可能使得产生与消耗相等,维持堆芯临界。

b. 增值堆

现在运行和在建的反应堆大部分为热中子堆,只能以易裂变核素作为燃料如235

U 、239Pu ,然而235U 在天然铀中只占0.7%左右, 资源非常有限,而大量存在的238U 则不能被大部分的反应堆所利用,致使铀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低。目前发现的易裂变核素储量只能维持几十年的裂变核电厂的原料供给。聚变-裂变增殖堆可以利用聚变产生的中子将自然界大量存在的238U 转化成易裂变的239Pu 或将232Th 转化成易裂变的233U

238

239-239239U(n,γ)U(β,23min)Np(β,2.3d)Pu -→→→ (1.10) 232

233-233-233Th(n,γ)Th(β,22min)Pa(β,27d)U →→→

(1.11)

从而可以极大提高自然界中铀和钍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发展聚变-裂变增殖堆可以有效地缓解纯聚变实现之前的能源压力;同时,发展聚变-裂变增殖堆还可为将来纯聚变堆的实现和商用提供技术和工程经验,促进聚变技术的发展,加速纯聚变堆商用的实现。

c. 嬗变堆[4,5]

嬗变是将裂变产物中的高放射性废物进行分离,经过一定处理之后放入一些特殊的反应堆中进行中子辐照,使其嬗变为毒性较小或寿命较短的核素,以消除或减小放射性。

重元素在发生裂变反应后,很多裂变产物都具有放射性,比如(90Sr,137Cs,129I,99Tc)和锕系元素(Pu,Np,Am,Sm),锕系元素同位素很多,而且半衰期很长,有的长达百万年,所以必须加以处理,否则会留下很大隐患。处理放射性裂变产物的方法是将放射性核素放入反应堆中用中子继续辐照,使其嬗变为短寿命或无放射性的核素,比如:

99

100-100Tc(n,γ)Tc(β)Ru →→ (1.12) 129

130-130I(n,γ)I(β)Xe →→ (1.13) 135

136-136Cs(n,γ)Cs(β)Ba →→

(1.14)

以上三种核反应都将长寿命的裂变产物嬗变为短寿命的核素,实现了对裂变产物的嬗变处理,当然还有很多其它核反应都可以实现裂变产物的嬗变处理。

裂变聚变混合堆不是单独的分为以上三种,而是这三种功能都是裂变聚变混合堆所有;裂变聚变混合堆主要是利用聚变堆产生的中子作为中子源,可以同时实现以上几种功能。聚变驱动次临界堆的多功能工作包层结合了聚变反应和裂变反应中子性能和增殖能量的特点利用聚变中子源实现多种功能如:产生能量、产氚增殖核燃料嬗变核废料等。

参考文献

[1]胡希伟.受控核聚变[M].科学出版社,1981

[2]邱励俭.聚变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冯开明. ITER实验包层计划综述[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06.26(3)

[4]朱晓翔,吴宜灿. 长寿命裂变产物在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包层中嬗变的中

子学优化分析[J]. 核科学与工程. 2004.24(2)

[5]吴宜灿.聚变驱动次临界堆概念设计研究[J].核科学与工

程.2004.24(1):72-78

[6]Feng K .M, Pan C H. Preliminary design for a China ITER test blanket

module [J]. Nucl. Eng. Design , 2005.

[7]Gaincarli .L. Report from the re-established Test Blanket working group

(TBWG) for the period of the ITER Transitional Arrangement (ITA) [R].

2005.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阅读答案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 阅读答案 【--营销计划】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简称“国际热核计划”,俗称“人造太阳”计划,因为它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即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氘和氚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及核废料。由于原料取之不尽,以及不会危害环境,核聚变能源成为未来人类新能源的希望所在。 国际热核计划采用的是可控热核聚变能,它的研究分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两种途径。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时间内辐射靶板来产生聚变。磁约束是利用强磁场可以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这个特性,构造一个特殊的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在其中将聚变材料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20世纪下半叶,聚变能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磁约速研究大大领先于其他途径。科学家研究出一种类似于面包图形状的环形器,这种面包圈形状的装置被称作“托卡马克”。在这类装置上进行的物理实验取得了一个个令人鼓舞的进展,比如等离子体温度己达4.4亿摄氏度,脉冲聚变输出功率超过16兆瓦。这些成就表明:在这类装置上产生聚变能的可行性已被证实。

为了点燃“人造太阳”,科学家将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建造一台规模庞大的设备:一个直径28米、高30米、由1000多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大型圆柱体设备。假如成功的话,核聚变能源将具备重要的、无与伦比的优势。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大得超出人们的想象。形象地说,就是三瓶矿泉水就可以为一个4口之家提供一年的动力。不过,一些批评者却认为,核聚变反应堆其实并没有那么保险,还是存在放射性氢原子泄漏、污染环境的可能性。他们还认为,核聚变反应堆可以被怀有恶意的人滥用,用于生产核武器。支持者的反驳理由是核聚变发电站没有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也不会生成长久的、也就是半衰期很长的核废料。 不管怎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核聚变发电寄予厚望,愿意在今后30到40年的时间内投入100亿欧元左右的资金,进行“人造太阳”计划。 xx年1 1月2 1日,参加热核计划的7方代表在法国总统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实验协定及相关文件,全面启动了世界瞩目的人类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在前两年,人们已经开始砍伐松林,为实验堆开辟地盘。按计划,xx年,热核实验反应堆将点燃它的第一把核聚变之火。随后,实验堆将运行15到20年。 5.下列各项中不是“核聚变能源成为未来人类新能源的希望所在”的理由的一项是

能源概论题以及答案期末复习专用

1 尽可能多的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常规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等 2 尽可能多的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3尽可能多的列举出你所知道的新能源? 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4 我国主要有什么类型的发电厂,每个类型举出两个以上名称? 火力发电厂:华能,华电,中电投,国电等;水力发电厂:青铜峡,龙羊峡,小浪底等; 核能发电厂:大亚湾,秦山,红沿河等;风力发电场:达坂城风电厂,布尔津风电厂,乌鲁木齐托里风电厂等。 5 我国火力发电厂主要的燃料是什么? 油、煤炭和天然气等燃料 6 尽可能多的举出你所知道的中国核电厂名称? 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田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三门核电站 7 2011年 3月11日,因日本东海岸发生9级地震而出现核泄露事故的核电站的名称? 日本福岛核电站 8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那个核电站出现核泄露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9 列举出我国三个煤炭大省或地区。 山西、安徽、内蒙古 10列举出我国三个大的油田。 大庆油田辽河油田胜利油田 11列举出我国三个天然气大省或地区 新疆、四川、西藏 12 我国能源现状是什么? 中国的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 一是能源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 二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三是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 13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14列举出世界三个煤炭储量最大的国家? 美国、俄罗斯、中国 15列举出世界三个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 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伊朗 16列举出世界三个石油进口最多的国家? 美国、日本、中国 17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提出的其基本含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利用,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来不断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它不同于常规化石能源,可以持续发展,对环境无损害,有利于生态的良性循环,因此我们应重点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等可再生能源。 18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新能源概论复习

新能源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40分) 1二次能源是人们由__一次能源__转换成符合人们使用要求的能量形式。 2一次次能源,又叫做__ 自然能源__。它是自然界中以_二次能源__形态存在的能源,是直接来自自然界而末经人们加工转换的能源。 3按照能源的生成方式可分为____一次能源____和___二次能源____。 4我国的能源消耗仍以__煤炭__为主。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观代化,在整个能源消费系统中,__二次_次能源所占的比重将增大。 6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都是__一__次能源;电能、汽油、柴油、焦炭、煤气、蒸汽、氢能等都是__二__次能源。 7 ___能源___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话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基础。 8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看.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风力机,由它将___风能___转换为__机械能__;另一部分是发电机,由它将__机械能__转换为__电能_ 。 9典型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通常主要由_ 叶轮_、__传动系统__、__发电机__、调向机构及控制系统等几大部分组成。 10目前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地热能源,主要是__地热蒸汽__和__地热水__两大类资源,人类对这两类资源已有较多的应用。 11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__直接利用__和__地热发电__两大方面。 12潮汐能是指海水涨潮和落潮形成的水的__动能__和__势能__。 13通常,我们把地热资源根据其在地下热储中存在的个同形式,分为__蒸汽型__、___热水型__、__地压型__、干热岩到资源和岩浆型资源等几类。 14 __波浪能_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 15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__直接燃烧__、___热化学转换___和__ 生物化学转换三种途径。 16 __生物质能___作为与太阳能、风能并列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受到国际上广泛的重视。 17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裂变能等是___常规___能源;大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及核聚变能等是___新___能源。 18从根本上说,生物质能来源于___太阳能____,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和最有希望的“绿色能源”。 19风力发电机组是实现由___风能___到__电能___转换的关键设备。 20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流程:(高纯硅材料)硅棒(硅片)(太阳电池)太阳电池组件;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流程:(高纯硅材料)硅碇(硅块)硅片太阳电池太阳电池组件。 21太阳电池组件为了获得更高的工作电压,可以把组件(串联)起来,为了获得更大的输出电流,可以将组件(并联)使用。

国际核聚变研究开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_希物

中国核工业 ZHONGGUOHEGONGYE中国核工业 ZHONGGUO HE GONGYE 2006年?第12期?总第76期 国际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国际上将核聚变研究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即:原理性研究阶段、规模实验阶段、点火装置实验阶段(氘氚燃烧实验)、反应堆工程物理实验阶段、示范反应堆阶段、商用化反应堆阶段。总体上看,国际磁约束核聚变界正处在点火装置和氘氚燃烧实验阶段,并逐步向反应堆工程实验阶段过渡。 上世纪90年代,国际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聚变反应堆级的等离子体参数,初步进行的氘-氚反应实验,得到16兆瓦的聚变功率。可以说,磁约束核聚变的科学可行性已得到证 实,有可能考虑建造“聚变能实验堆”,创造研究大规模核聚变的条件已经成熟。国际聚变研究在完成科学可行性验证后已于1996年正式定位为核聚变能源开发,其显著标志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离子体物理和受控核聚变研究国际会议于1996年正式更名为国际聚变能源大会。 近十年来,各国在托卡马克装置上的核聚变研究不断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1991年11月9日,欧共体的JET托卡马克装置成功地实现了核聚变史上第一次氘-氚运行实验,在氘氚6比1的混合燃料(86%氘,14%氚)中,等离子体温度达到3 亿摄氏度,核聚变反应持续了2秒钟,产生了1×1018个聚变中子,获得的聚变输出功率为0.17万千瓦,能量增益因子Q值达0.11~0.12。虽然高峰聚变功率输出时间仅有2秒,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可控方式获得的聚变能,意义十分重大。这一突破性的进展极大地促进了国际托卡马克实验堆计划的开展。 1993年12月9日和10日,美国在TFTR装置上使用氘、氚各 50%的混合燃料,使温度达到3亿~4亿摄氏度,两次实验释放的聚变能分别为0.3万千瓦和0.56万千瓦,大约为JET输出功率的2倍和4 国际核聚变研究开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期专题———关注中国核聚变研究 ◎撰文?希物 特斯拉、等离子体存在时间2960毫秒。 我国聚变研究的中心目标是在可能的条件下促使核聚变能尽早在中国实现。因此,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应该也只能是我国整体聚变能研发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将在参加ITER计划的同时支持与之配套或与之互补 的一系列重要研究工作,如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物理的基础研究、聚变堆第一壁等关键部件所需材料的开发、示范聚变堆的设计及必要技术或关键部件的研制等。参加ITER计划将是我国聚变能研究的一个重大机遇。 尽管就规模和水平来说,我国核聚变能的研究和美、欧、日 等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们有自己的特点,也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为参加ITER计划作了相当的准备。这使得我们有能力完成约定的ITER部件制造任务,为ITER计划作出相应的贡献,并有可能在合作过程中全面掌握聚变实验堆的技术,达到我国参加ITER计划总的目的。 15

新能源概论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A)2.(C)3.(B)4.(C)5.(B)6.(B)7.(C)8.(B)9.(A)10.(C)11.(A)12.(C)13.(B)14.(A)15(A) 二、复选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A)(C)2.(A)(B) (E) 3.(A)(B)(D) 4.(A)(D) 5.(C)(D)6.(A)(B)(C)7.(C)8.(C) 9.(A)(B)(C)10.(A)(B)(C)(D)11.(A)(B)12.(B)(D)13.(A)(B)(C)(D)14.(A)15.(A)(B)(C)(D) 三、判断题(请在你认为正确的叙述中的括号内打√,反之打×,每题1分,共计15分。) 1.沼气发酵可分为液化、产酸、产甲烷三个阶段。(√) 2.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常数,称之为太阳常数。(×) 3.集热墙式太阳房属于主动式太阳房(×) 4.舵轮调向装置主要应用于大型风力机上(×) 5.生物质热解汽化技术是指将固态生物质原料以热解反应转换成方便可燃气体的过程。(√) 6.中国人均化石能源资源虽然严重短缺,但是人均能源消耗水平与终端能源质量较高。(×) 7.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独特的,它贮存的是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 8.地热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 9.水电站压力前池可把从引水道来的水均匀分配给各压力水管。(√) 10.上吸式煤气发生器适用于燃用含焦油较多的燃料。(×) 四、填空 1.到达地面的太阳能中,可见光和(红外线)的能量约各占50%; 2. 按系统接受太阳能及能量输出方式,可将太阳能干燥系统分为三 种类型:温室型、空气集热器型和(温室与空气集热器结合型)。 3. 聚光器把太阳能量的低密度变为高密度,这种增大能量密度的倍率,称为 (聚光比) 4. 限制风力机超速运行的上限风速称为(切除风速) 5. 地面上接收到的总辐射包括直射、散射和(散射) 6. 下图2所展示的潮汐电站的开发形式属于(双库连续发电) 7.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 8.生物质能转换技术总的可分直接燃烧技术、热化学转换技术和(生物转换 技术)三种类型。 9.四川、重庆、贵州一带是中国太阳能分布( 贫乏 )的地区。 10.水力发电的两个要素即:水头和(流量)。 五、简述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 答:风力机离心螺旋槽式调速机构是依靠叶片旋转时的离心力与压缩弹簧 产生的弹力之间的平衡来控制叶片在风轮径向的位置,叶片位置的变动可以改变风轮叶片的角度,进而控制风轮的转速。 (1)如图3所示,在风轮觳上有两个平行的孔洞,孔内塞有螺旋底面的滑键。 叶柄与滑键相垂直,叶柄上铣出螺旋槽,滑键伸入槽内。 (2)当风速超过额定值时,风轮转速超过额定转速,叶片的离心力加大,克服压缩弹簧的作用力向外甩出。由于叶柄螺旋槽与装在其内的滑键的制约,叶片在外甩的同时,发生偏转,升力系数降低,风轮转速不再增加。 (3)当风速变小,在弹簧的作用下,叶片回缩到原来位置。 2. 答: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1)太阳能集热器内的介质水吸收热量变成高温热水,被泵打入发生器内加热发生器内的溴化锂稀溶液使之变成浓溶液,产生的水蒸汽进入冷凝器。 (2)发生器内形成的浓溶液进入吸收器,在吸收器内地吸收由蒸发器产生的水蒸汽并由此促进蒸发器内的冷冻水不断的蒸发。 (3)由发生器来的水蒸汽在冷凝器内冷凝变成水后再进入蒸发器。 (4)蒸发器内的冷水不断的蒸发,产生的水蒸汽被吸收器吸收而带走热量,从而使得蒸发器内的冷水维持在很低的温度,从空调来的冷媒介水被蒸 发器内的冷水降温,然后再次进入房间进行制冷。 1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计划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简称ITER)与国际空间站、欧洲加速器、人类基因组计划一样,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其目的是借助氢同位素在高温下发生核聚变来 获取丰富的能源。 1985年,由美苏首脑提出了设计和建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倡议;也被称为“人造太阳”计划。 ITER的投资和建设规模之庞大,交叉学科种类之多,实验设备之复杂,都决定了它必须由多国合力完成。该计划约需耗时35年,耗资100亿美元,涉及领域包括超导研究、高真空、生命科学、遥控密封、环境科学、等离子计量和控制、信息通信、纳 米材料等多种学科,它的最终选址一直是参与国竞争的焦点。 先后有西班牙、法国、日本和加拿大4个国家提出申请将实验堆建在本国,日本 和法国最终入围,加拿大则因没有入围而于2003年12月23日宣布因缺乏资金退出。美国因自认为在核聚变技术上领先其他国家,曾于1999年宣布退出,后又因国内热核聚变研究进展缓慢,担心被ITER甩下,于2003年2月18日重新加入。中国也在同 日正式入盟。 2005年6月28日,在计划提出20年,选址耗时18年后,ITER的建设地点终于花落法国的卡达拉舍,它将成为世界第一个产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的核聚变装置,为 制造真正的反应堆作准备。 合作承担ITER计划的7个成员是欧盟、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美国,这七方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核国家和主要的亚洲国家,覆盖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为建 设ITER,各参与方专门协商组建了一个独立的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首脑在过去几年中都采取不同方式对参加ITER计划作出过正式表态。这些都是国际科技合作史上前所未有的,充分显示了各国政府和科技界对该计划的高度重视。 ITER计划的实施结果将决定人类能否迅速地、大规模地使用聚变能,从而可能影响人类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进程。

新能源概论期末考试卷

名词解释。一次能源、新能源二次能源核反应堆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核燃料生物质能光生伏特效应氢能控制系统 1、科学家认为,是未来人类生活最合适、最安全、最绿色、最理想的替代能源。 A、太阳能 B、生物质能 C、风能 D、核能 2、太阳的能量通过反应产生。 A、核裂变 B、核聚变 C、中和 D、物理 3、下列属于传统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核能 C、石油 D、生物质能 4、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是资源有限的。 A、化石能源 B、可再生能源 C、二次能源 D、替代能源 5、风电技术发展的核心是。 A、风速 B、风向 C、风力发电机组 D、风能密度 6、我国一般把高于150℃的称为,主要用于发电。 A、中温地热 B、低温地热 C、中低温地热 D、高温地热 7、海洋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 A、发电 B、养殖 C、提水 D、开采石油 8、沼气的最主要成分是。 A、甲烷和二氧化碳 B、甲烷和一氧化碳 C、氢气和氮气 D、氢气和硫化氢 9、在风力发电机组中使用最多的是。 A、镍氢电池 B、铅酸蓄电池 C、锂离子电池 D、聚合物电池 10、逆变器是一种将的装置。 A、直流电变成交流电 B、交流电变成直流电 C、低压电变成高压电 D、高压电变成低压电 11、是氢能利用的最理想的方式。 A、氢内燃机 B、氢燃料电池 C、氢气发电 D、氢化合成水 12、核能利用的另一途径是实现可控的。 A、核裂变 B、核聚变 C、核泄漏 D、核辐射 13、我们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应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作为未来的理想能源应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列不符

合理想能源必要条件的是() A、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B、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C、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D、必须足够昂贵,可以保证节约使用 14、核电站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A、核能→机械能→电能 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核能→化学能→电能 D、化学能→内能→电能 1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核能的释放主要是通过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B、核反应是不能控制的 C、放射性射线能用于治疗肿瘤,因此对人体无害 D、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重核裂变 16、水能资源最显著的优点不包括以下哪一点() A、成本低 B、无污染 C、利用便利 D、可再生 17、关于开发利用风能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①节约大量化石燃料②风能是可再生能源③减少SO2排放,防止形成酸雨④风能是二次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关于风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污染环境 B、不便于贮存 C、很稳定 D、利用起来很简单 19、我国著名的大型水电站不包括() A、三峡水电站 B、小浪底水电站 C、葛洲坝水电站 D、大古力水电站 20、以下发电过程中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A、火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风力发电 D、地热发电 21、我国大型核电站有() A、秦山核电站 B、大亚湾核电站 C、岭澳核电站 D、田湾核电站 22、关于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很小,因此其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能量 B、人们现在能够利用可控核聚变的能量

第十一章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123

第五章 核裂变与核聚变 5.1核裂变反应 1.自发裂变与诱发裂变 1).自发裂变-原子核没有外来粒子轰击自行发生裂变 一般表达式 212211Y Y X A Z A Z A Z +→ 21A A A +=;21Z Z Z +=。 (1)裂变能s f Q , 由能量守恒可以导出自发裂变的裂变能s f Q , ()()222111,,,A Z Y A Z Y s f T T Q += ()()()[]222112,,,c A Z M A Z M c A Z M ?+-= ()()()A Z B A Z B A Z B ,,,2211-+= ()[()()]2211,,A Z A Z A Z -?+?-?= 自发裂变发生的条件:0,>s f Q 。 从比结合能曲线看,90>A 即可满足此条件。 (2)裂变势垒与穿透势垒概率 从上面讨论可见,90>A 原子核就可能发生自发裂变。但实验发现很重的核才能发生,有能量放出只是原子核自发裂变的必要条件,具有一定大小的裂变概率,才能在实验上观察到裂变事件。 和α衰变的势垒穿透类似,原子核自发裂变也要穿透一个势垒,这种裂变穿透的势垒称为裂变势垒。势垒穿透概率的大小和自发裂变半衰期密切相关,穿透概率大,半衰期就短,穿透概率小,半衰期就长。而且,自发裂变半衰期对于裂变势垒的高度非常敏感,例如,垒高相差MeV 1,自发裂变半衰期可以差到5 10倍。根据核的液滴模型可得裂变势垒的近似公式 sp s b E A Z E ,3 2 219 .0183.0??? ? ? ?-= 式中sp s E ,球形核的表面能。 随着A Z 2的加大,裂变势垒高度降低。因而自发裂变的概率增加。A Z 2较小的核,尽管满足0 ,>s f Q , 但因裂变势垒太高,很难穿透势垒,所以,这些核对自发裂变是稳定的。。 (3)裂变份额f R 重核大多数具有α放射性,自发裂变与α衰变是相互竞争的过程,它们是重核蜕变的两种形式。发生自发裂变过程的衰变常数记为f λ,发生α衰变过程的衰变常数记为αλ。 对 U 23592 : a 101039.9-α?=λ,a f 181085.3-?=λ; 故裂变份额 0≈λ+λ λ= α f f f R 对Cf 25298 :a 725.0=λα,a f 3 10 10.8-?=λ; 故裂变份额 %8.2=λ+λ λ= α f f f R 对 Cf 254 98 :则裂变份额:%7.99=f R 。 裂变碎片是很不稳定的原子核,一方面碎片处于较高的激发态,另一方面它们是远离β稳定线的丰中子核而发射中子,所以自发裂变核又是一种很强的中源。 2)诱发裂变-在外来粒子的轰击下,靶核与入射粒子形成复合核,复合核一般处于激发态,会进而发生裂变。入射粒子可以是带电粒子或中子,主要研究是中子,它是链式核反应的主要过程。 其一般表达式为 Y Y X X n A Z A Z A Z A Z 2211*1+→→ ++

高三物理裂变和聚变

裂变和聚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重核裂变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 3.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4.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了解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5.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 6.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 7.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应用 教学图像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激情,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2.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利用核能及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3.确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变化过程必然遵循能量守恒的观点。 ★教学重点 1.链式反应及其释放核能的计算。 2.重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 聚变核反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 1、通过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推理得出由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释放能量这一结论。 2、聚变反应的条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重核裂变 (一)引入新课 教师: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于1945年8月6日、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上空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刹那间,这两座曾经十分美丽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大家还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少数国家建成了许多核电站,我国也相继建成了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等。我想,现在大家一定想知道原子弹爆炸及核发电的原理,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裂变,通过学习,大家就会对上述问题有初步的了解。

电力市场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一、名词解释 1、电网主辅分离:是继厂网分开后的又一改革重点与难点,也是国务院2002年5号文件 改革的方向,方案确定输配电、电力设备制造、施工等关键辅业,由以草案中的剥离改为在电网企业中继续保留。 2、电网主多分离:主业与多种经营产业分离,如医院、酒店、学校等 3、电力合约交易:市场主体通过签订电能买卖合同进行的电能交易,合同价格可以通过双 方协商、市场竞争或按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合同期限可以是周、月、季或一年以上 4、电力现货交易:为弥补合约交易电量与短时负荷需求的差异,包括由发电公司竞价形成 的日前电能交易以及为保证电力供需即时平衡而组织的实时电能交易。 5、电力期货交易(包括期权交易):按一定规章制度进行的远期合同买卖,期货合同在交 易的品种、规格、数量、期限和交割地点等方面都已经标准化,唯一可变的是电价。6、电力辅助服务交易:发电公司为提供系统调频、事故备用和电压支持等服务而进行的交 易。 7、电力日前交易:日前交易是提前一天进行未来24小时的电力交易。 8、电力实时交易:是针对当天的电力需求波动所进行的电力交易。实时交易将针对下一 个交易时段(15min,30min,or 60min)负荷的波动和发电机组的非计划停运,组织发电公司竞价上网。 9、无功功率:无功功率比较抽象,它是用于电路内电场与磁场,并用来在电气设备中建立 和维持磁场的电功率。凡是有电磁线圈的电气设备,要建立磁场,就要消耗无功功率。 10、有功功率:有功功率----电能用于做功被消耗,它们转化为热能、光能、机械能或化学 能等,称为有功功率;又叫平均功率。交流电的瞬时功率不是一个恒定值,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叫做有功功率,它是指在电路中电阻部分所消耗的功率,以字母P表示,单位瓦特。 11、上网电价:上网电价是指发电企业与购电方进行上网电能结算的价格 12、输配电价:输配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提供接入系统、联网、电能输送和销售服务的价格总称。 13、销售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对终端用户销售电能的价格。销售电价实行政府定价,统一政策,分级管理。销售电价由购电成本、输配电损耗、输配电价及政府性基金四部分构成。 14、丰枯电价:一般指使用水力发电的用户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对电价进行调整,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以不同的收费标准计费的一种方式。

高中物理-核聚变、核裂变练习

高中物理-核聚变、核裂变练习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1.(江苏徐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一典型的铀核裂变方程是23592U+X→14456Ba+8936Kr+310n,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X是质子 B.该反应是核聚变反应 C.23592U的比结合能小于14456Ba的比结合能 D.释放出的中子对于链式反应的发生没有作用 解析:该反应是裂变反应,X是中子,释放的中子引起链式反应,故A、B、D错误;23592 U的比结合能小于14456Ba的比结合能,C正确。 2.2010年3月31日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实现首次质子束对撞成功。科学家希望以接近光速飞行的质子在发生撞击之后,能模拟宇宙大爆炸的能量,并产生新的粒子,帮助人类理解暗物质、反物质、以及其他超对称现象,从根本上加深了解宇宙本质,揭示宇宙形成之谜。欧洲科研机构宣布他们已经制造出9个反氢原子。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B ) A.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 C.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1个不带电荷的中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 解析:根据反粒子定义,“反粒子”与“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但带有等量的异性电荷。因此“反氢原子”应该具有与氢原子相同的质量,相反的电荷符号且等量的电荷量。所以反氢原子是由1-1H核和01e构成的。 3.2002年,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有一次是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的结果,该站揭示了中微子失踪的部分中微子在运动过程中转化为一个μ子和一个τ子。在上述研究中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致,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②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致,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可能一致 ③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定一致 ④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可能

热核聚变

热核聚变”,简单的说就是把氢弹的原理用来发电,具体科普已经很多了,楼主只强调三个特点: 1、环保,异常的环保! 2、廉价,异常的廉价! 3、难,异常的难! 但,假设做成了,会是什么情况?电力几乎免费,进一步说,能源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几乎不需要成本。 进一步设想一下: 环保问题将彻底解决。中国所有的环保问题都是成本问题,只要加热到10000度,什么污染物都离子化了,哪来的污染?(这其实是个小问题) 生产成本急剧下降,生产力迅速提升。生产物料可以全部回收,打回到原子状态,重新提炼(这个过程是非常耗费能源的)。

与之相对应的技术必然井喷:电动汽车取代汽油车(汽油机做不过别人,电动车这块是有望实现弯道超车的)、用对撞机生产各式各样的元素。如此等等。 所有的产品,无论是武器、设备,还是其他商品,往上分析,其成本构成只有:人力和空间。 只要有了无限的电,将彻底颠覆人类目前的社会结构,其重要性楼主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另外,在研发过程中对军事领域的推动也不容小觑。和氢弹是本家嘛! 当然这个是非常理想化的状态,总之前景还是很诱惑的,于是各国蠢蠢欲动。 说实话,在科学前瞻性方面,欧美人一直是走在前面的。这么个玩意儿,又和军事沾边,能自己搞,肯定自己搞了。不过实在太烧钱。

八九十年代,那会中国的科技实力还排不上号,美国人带着欧洲人就是不和中国玩,中国天天跟着屁股后面要一起玩。 结果他们自己人还是协商不好,98年美国索性不干了。 但不干了也不行啊,石油煤炭终究要用完的,这不是全人类的希望所在嘛! 折腾来折腾去,中国一拍大腿:得了,钱我多出点!2003年中国和美国同一天(是同一天,不知道达成了什么妥协)加入到这个计划。钱自然多多益善,因为钱就是话语权的保障啊,于是美 国又拉来印度当冤大头。你拉一个,我拉一个,最终主要国家都加入了这个计划。(其实欧洲的主导作用是很大的,为了剧情需要,委屈一下) 紧接着选址。对中国来说法国是最合适的,中法关系的猫腻不用扒了吧?(据说他们煮茶叶蛋的技术都是土共亲授的),法国又是西方国家,地址也不至于太敏感;对美国来说,日本最合适 ,等于就是自己家嘛!

最新新能源汽车概论期末复习题

新能源汽车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 1、新能源汽车一般可分为汽车、汽车、汽车和汽车等。 2、纯电动汽车由主模块、模块和模块三大部分组成。 3、天然气汽车可以分为天然气汽车(CNGV)和天然气汽车(LNGV) 4、生物燃料汽车有:燃料汽车、燃料汽车、燃料汽车 5、、电动汽车使用的蓄电池主要有蓄电池、蓄电池、蓄电池、蓄电池、蓄电池、 6、、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方法主要有:充电、充电和充电 7、电动汽车包汽车、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 8、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按照动力系统结构形式划分为式、式和式三类 9、常用的电动汽车储能装置有、、、 10、电动汽车用电机主要电动机、电动机、电动机、电动机、电动机5种 11、电动汽车充电方式主要有充电方式、充电方式、充电方式、电池充电方式和充电方式。 12、蓄电池如果放电不完全就又充电,下次放电时就不能放出全部电能的现象就叫。 二、选择题 1、铅酸蓄电池单体工作电压为() A、12V B、2V C、1.2V 2、锂离子电池单体工作电压为() A、12V B、3.6V C、1.2V 3、镍氢电池单体工作电压为() A、12V B、2V C、1.2V 4、镍隔电池单体工作电压为() A、12V B、2V C、1.2V 5、锌镍电池单体工作电压为() A、12V B、2V C、1.65V 6、铝铁电池单体工作电压为() A、12V B、2V C、1.2~1.5V 7、锌空气电池单体工作电压为() A、12V B、2V C、1.4V D、有机溶液 8、铝空气电池单体工作电压为() A、12V B、2V C、1.4V D、有机溶液 9、铅酸蓄电池用的电解液是() A、K0H B、H 2SO 4 C、NH4Cl D、有机溶液 10、镍氢蓄电池用的电解液是() A、K0H B、H 2SO 4 C、NH 4 Cl D、有机溶液

新能源汽车概论期末考试卷

精品资料 重庆市农业机械化校 2018 年(春)《新能源汽车概论》期末考试题 适用班级: 18新能源2 一、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 以下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柴油 B 太阳能 C 地热能 D 风能 2、不可再生资源是( ) A 波浪能 B 潮汐能 C 海流能 D 煤炭 3、以下汽车,不属于电动汽车的是( ) A 混合动力汽车 B 纯电动汽车 C 燃料电池汽车 D 乙醇汽车 4、根据储能机理不同,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回收能量的方法也不同,下列不属于这三种储能方式的是: ( ) A 飞轮储能 B 液压储能 C 电化学储能 D 电子储能 5、.汽车在城市中行驶,制动能量占总驱动能量的比重是( )。 A 50% B 70% C 30% D 20% 6、具有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续驶里程可以增加( )。 A 5%~15% B 10%~30% C 30%~40% D 40%~50% 7、下列不属于电池故障级别信息的是( )。 A 尽快维修 B 立即维修 C 电池报废 D 电池寿命 8、下列不属于电池成组后会出现的问题的是( )。 A 过充/过放 B 温度过高 C 短路或漏电 D 充电过慢 9、不是电动汽车用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的是( )。 A 电压 B 内阻 C 容量和比容量 D 流量 10、动力电池组的总电压可以达到( )。 A 36~88V B 420~500V C 90~400V D 12~35V 二、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混合动力汽车也称复合动力汽车,但是只有一个动力源。( ) 2、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 ) 3、燃料电池化学反应产物主要是电能和水,还有极度多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 ) 4、氢燃料汽车的动力系统是在传统内燃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后制成的。( ) 5、不可外接充电型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被设计成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从车载燃料中获取全部能量的混合动力汽车。( ) 6、混合动力指装备有两种具有不同特点驱动装置的汽车。( ) 7、为避免发动机的怠速及低负荷工况,以减小油耗,故发动机不工作,仅电机利用其高速大转矩的特性单独 使车辆起步。( ) 8、在电池失效报废后,可直接将动力电池丢弃。( ) 9、在动力电池日常维护工作中,要做到日常管理的周到、细致和规范性。( ) 10、电动汽车的安全包括人身安全与系统安全。( ) 三、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种: 、 以及 。 2、混合动力汽车分为 、 、 三种结构形式。 3、按照电机相对于燃油发动机的功率比大小分为 混合型、 混合型、 混合型以及 混合型混合动力汽车。 4、Toyota Hybrid Sy stem (THS)由 , , , , 和 组成。 5、电动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可以分为 、 和 三大类。 6、动力电池的关键技术,包括 、 、 、 、 等。 7、飞轮储能电池系统包括三个核心部分: , 和 。 年级及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计划专项-托卡马克物理试验室--托卡马克

1.中平面快速扫描探针 等离子体边界具有丰富的物理现象,包括边界物理参数、剪切层流、径向湍流等各种湍流结构,以及SOL流等,这些现象往往与等离子体输运紧密联系,同时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偏滤器物理等其他物理研究也需要探针提供基本物理参数的分布。装备不同类型朗缪尔探头的往复式探针能够扫描测量出边界等离子体参数的分布,也能定点获得等离子体边界密度、温度、悬浮电位以及相应的涨落量等物理量,是分析湍流行为的基本手段之一,两套可同步运行的探针系统除可以同时测量更多的物理量外,还能进行边界大尺度结构的研究。两套快动探针系统是EAST边界物理特别是刮削层研究的重要手段。 EAST中平面探针系统主要有J,K窗口的两套快速往复探针系统组成(图1)。它们环向相差17°,可以提供边界上游数据。它们最大的运动速度为两米每秒,可以在300ms之内做一次往复运动,从而获得边界等离子体参数的分布信息。两套探针系统稳定可靠,机动灵活。探针系统的最大安全行程为500mm。位移误差小于百分之一。探针在一次放电中可以完成多次动作,具体次数视放电长度而议。 EAST快动探针系统采用快慢两级驱动模式,慢动驱动部分使用步进电机通过丝杠来驱动探针沿着导轨前后运动,行程范围在1.5m左右,使得探针到达SOL区外侧的等待区域;快动驱动部分则由一个伺服电机和一个电缸组成,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通过电缸的循环齿轮带转成直线运动;同时在快动驱动的电缸旁平行安装了一个75cm长的线性位移传感器,用于将位置信号转化成电压信号送到探针采集系统。慢驱和快驱都有自锁功能,能够保护探针系统不因为内外压

力差等造成探针自行移动。图1显示了EAST上两套快速往复探针系统的照片。 图1.EAST上两套快动探针系统。 2.偏滤器探针诊断系统 偏滤器探针是典型的等离子体诊断静电探针,由于其具有比较高的时间分辨高、使用方便、可测量的物理量丰富等优点,一直被作为常规的等离子体诊断工具。偏滤器探针采用三探针阵列,可以测量偏滤器区域的电子密度、电子温度、压强、靶板表面入射粒子通量以及热通量的时空分布。 针对EAST装置的升级改造和实现高性能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的实验目标,偏滤器探针在2014年夏季EAST实验中也相应进行了升级。为了能够在高参数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新能源概论期末复习题

新能源概论期末复习题 填空题: 一、填空题 1、比较集中而又较易转化的含能物质称为。 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主要为、、、 、、和。 3、 4、一次能源。 5、可再生能源。 6、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7、太阳集热器的集热方式包括和集热器。 8、制氢的主要方法有、、、 、、、。 9、生物质化学转化主要包括、、、 、和等。 10、风能利用中,和是两个重要要素。 11、风力发电机组发出的电有和两种供给方式。 12、按照储存状态下能量的形态,可分为、、 、、。 13、发展核能关键材料包括、、 、、等。 14、在实际工作中,能源还用和来衡量。 15、太阳能利用方式主要有、、。 16、太阳辐射测量包括、和的测量。 17、二次能源是。 18、非再生能源是。 19、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手段。 20、典型的平板集热器主要由、、和 组成。 21、生物质的转化利用途径主要包括、、。 22、生物质中可燃部分主要是、、。 23、太阳电池发电系统主要包括、、 和。 24、根据来源不同,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分为、 、、、。 25、新能源发展障碍有、、、 、、。

26、描述太阳电池的特征参数包括:、、 、。 名词解释: 1、能源:比较集中的含能体,或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何形式的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2、光生伏特效应: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组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 3、风能密度:垂直穿过单位截面的流动的空气所具有的动能。 4、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的能源。 5、非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 6、新能源:以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而获得的,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 7、煤炭:埋在地壳中亿万年以上的树木和植物,由于地壳变动等原因,经受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作用而形成的含碳量很高的可燃物质,又称作原煤。 8、天然气:是地下岩层中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气体混合物的总称。 9、太阳常数Isc:当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处于二者之间的平均距离,大气层外侧,即大气上界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太阳方向上接受的太阳所有波段的辐射能之和。 10、太阳辐射强度:单位时间的太阳辐射能量。 11、光谱灵敏度:太阳电池在入射光中每一种波长的光能作用下所收集到的光电流,与对应于入射到电池表面的该波长的光子数之比,叫做太阳电池的光谱相应。 12、短路电流:指外电路负载电阻为0时太阳电池的输出电流。 13、开路电压:指当太阳光照射下外电路电阻为无穷大时测得的电池输出电压。 14、转换效率:在外电路中联接最佳负载电阻时,得到的最大能量转换效率。 15、煤气化:指煤与气化剂在一定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而转化为煤气的工艺过程。 16、核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射线或β射线等粒子而发生的核转变。 17、原子核结合能: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 18、核辐射:伴随原子核过程发射的电磁辐射或各种粒子束的总称。 19、核反应:原子核与其他粒子或者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种变化。 20、相变储能材料:指在其物相变化过程中,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从而达到控制环境温度和能量利用目的的材料。 二、单项选择题 (A)1、科学家们认为,是未来人类社会最合适、最安全、最绿色、最理想的替代能源。 A、太用能 B、生物质能 C、核能 D、风能 (B)2、太阳的能量通过反应产生。 A、核裂变 B、核聚变 C、中和 D、物理 (D)3、我国的太阳能资源的高值中心在。

高中物理专题19核裂变和核聚变练习(含解析)

课时19 核裂变和核聚变 1.太阳放出的能量来自于() A.重核裂变 B.天然衰变 C.轻核聚变 D.人工转变 【答案】C 【解析】太阳放出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剧烈的热核反应,即轻核聚变,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一颗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 A.温度 B.颜色 C.质量 D.体积 【答案】C 【解析】因为天体大,质量大,万有引力就大,在巨大的引力下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就更近,更容易引起核聚变,所以越大的恒星他的内部核聚变就越激烈,释放的能量也越大,燃料聚变的速度就越快,恒星死亡的也就越快。故选C. 质量小的恒星其寿命几乎同宇宙一样长,达一百多亿年;质量大的恒星,其寿命却只有几百万到几千万年.一般来说,质量越大,寿命越短. 3.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B.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都会产生质量亏损 C.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时,原子向外释放光子,原子电势能和核外电子的动能均匀减小 D.电子和其他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答案】C 【解析】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A说法正确;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都释放能量,都有质量亏损,故B说法正确;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原子能量减小,轨道半径减小,根据,知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能量等于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则电势能减小。故C说法错误;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这种波称为物质波,故电子和其他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故D说法正确。 3.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插图能够形象的表现出物理实验、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下列

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卢瑟福通过分析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B.乙图中,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 C.丙图中,射线甲由电子组成,射线乙为电磁波,射线丙由粒子组成 D.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轻核裂变 【答案】B 【解析】 A. 卢瑟福通过分析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A错误。 B.根据光电效应规律可知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B正确。 C.因为射线甲受洛仑兹力向左,所以甲带正电,是由粒子组成,C错误。 D.链式反应属于重核裂变,D错误。 4.铀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衰变方程为,其中、、X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则() A.X是质子 B.m1=m2+m3 C.衰变时释放的能量为(m2+m3-m1)c2 D.若提高温度,的半衰期不变 【答案】D 【解析】 A项: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X原子核中的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是氦核,故A错误; B项:依据质量亏损,则m1>m2+m3,故B错误; C项: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释放的能量( ) ,故C错误; D项:衰期的大小与温度无关,故D正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