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旧方法总结

折旧方法总结
折旧方法总结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有四种方法:即直线法分(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分(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就是说,在四种折旧方法中,企业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固定资产,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但是按照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种资产,一旦选定了某种方法,就不可以随意改变了。确需变更,应视为会计政策变更。企业为某一固定资产选择的折旧方法如与税法所许可的折旧方法不一致,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进行纳税调整。

1.直线法

1.1年限平均法:

定义: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其中: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价×100%

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

=—————————————×100%

固定资产原值

月折旧率=年折旧额÷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优点: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各个时期使用程度和使用效率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由于直线法通俗易懂,核算简便,同时根据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各年度或月份提取的折旧额相等,使企业产品成本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缺点:由于平均年限法只着重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长短,不考虑固定资产使用的强度和效率,因此,每期折旧费用总是相等的。如果某一年使用率高,生产的产品产量增多,那么每一单位的产品分摊的折旧费用势必降低,产品单位成本就下降:反之,则上升。所以用平均年限法分摊固定资产成本,看似各年平均其实并不均匀需要的满足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尤其忽略了折现因素,会给人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

1.2工作量法:

定义:工作量法也是直线法的一种,只不过是按照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每期的折旧额(根据规定,企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以及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实质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

优点:假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是由于使用的缘故。对于许多种

资产来讲,工作量法这一假定是合理的,特别是在有形磨损比经济折旧更为重要的情况下。 缺点:整个服务价值的降低事实上并不是均匀的、未能考虑到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等。

2加速折旧法:

(包括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所以优缺点一样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目的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固计使用寿命期内加快得到补偿

2.1年数总和法 :

定义:又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2)计算公式 ①

2/1*)(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尚可使用年数年折旧率+-==

②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③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优点:因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还有,资产的净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因此,加速折旧法在使用上是合理的,也是最趋于现金收支规律的一种方法。

缺点:对影响折旧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能完全考虑并体现。

2.2双倍余额递减法:

定义: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就与加速折旧法类同,可让你在第一年折减较大金额。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假设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前期消耗较大,在后期消耗较少,为此,在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速折旧。

计算公式 :

(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3)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注:1、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即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帐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当下述条件成立时,应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一种计算方法,它的基本规则是:以固定资产使用年数倒数的2倍作为它的年折旧率,以每年年初的固定资产帐面余额作为每年折旧的计算基数,但由于在固定资产折旧的初期和中期时不考虑净残值对折旧的影响,为了防止净残值被提前一起折旧,因此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后两年中,折旧计算方法改为平均年限法,即在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的帐面余额减去净残值后的金额除以2作为最后两年的应计提的折旧。诚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可以遵照这种规则来处理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问题,但笔者认为,这种通用的规则并不能全部适用。在实务中,如果不顾固定资产净残值估计的实际情况,机械地照搬上述原则,则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应用可能会走入误区,并将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末期折旧计算的不当和错误。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1:某公司有货运卡车一辆,原价为15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总行驶里程为300000公里,当月行驶里程为5000公里,则该项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单程里程折旧额=150000×(1-5%)÷300000=0.475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5000元×0.475=2375元

例2: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 %,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 =0.3298(元/件)

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

例3: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8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5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要求:(1)按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5年的折旧额;

(2)按平均年限法的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基本生产车间使用)。

(1)平均年限法每年折旧额=(80000-5000)/5=15000元

(2)双倍余额递减法:

第一年折旧80000*(2/5)=32000元

第二年折旧(80000-32000)*(2/5)=19200元

第三年折旧(80000-32000-19200)*(2/5)=11520元

第四年年折旧(80000-32000-19200-11520-5000)/2=6140元

第五年折旧同第四年

(3)年数总和法:

第一年折旧=(80000-5000)*(5/15)=25000

第二年折旧=(80000-5000)*(4/15)=20000

第三年折旧=(80000-5000)*(3/15)=15000

第四年折旧=(80000-5000)*(2/15)=10000

第五年折旧=(80000-5000)*(1/15)=5000

(4)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15000 贷:累计折旧15000

会计案例分析:固定资产案例

会计案例分析:固定资产案例 为了给2004年产品的生产创造更好的条件,以有利于生产计划的圆满完成,诚信公司于2003年12月初对公司的固定资产顺利地进行了多项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对一台加工设备进行大修理,12月底完成,实际发生大修理费用 26 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此项大修理费用采用摊销的方法进行核算,摊销期10个月。 以一辆卡车与大华公司的一台精加工设备进行交换。卡车的原始价值350 000元,已提折旧 80 000元,已计提减值准备 6 000元,收到对方的补价款 10 000元,卡车的公允价值 288 000元,另外支付相关的费用600元。为了使该设备更好地发挥作用,公司在设备进行安装之前对其进行了改良,实际发生支出 75 600元,安装时发生安装支出980元,上述两项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将一台设备上的附属独立装置拆卸下来,进行报废处理,同时又购买一个新的装置并安装在该台固定资产上。该设备的原始价值240 000元,已提折旧 85 000元,被拆卸装置的成本7 200元,企业购买新装置时支付款项8 190元。 为腾出一定的空间,以安装新的设备,公司将一台四成新的设备出售。该设备原始价值38 000元,已提折旧 14 l00元,出售所得价款23 000元已存人银行。 为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将一台已提足折旧但尚可使用的设备转入报废清理。报废设备的原始价值62 000元,已计提折旧 59 520元。报废时发生清理费用3ho 元,残值收人450元(残料)。 一台数控机床由于使用性能有些下降,公司决定对其重新安装。该台机床的原始价值 320 000元,已提折旧 108 800元,初始安装成本9 000元。安装完毕后,共发生新的安装成本9600元。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几种方法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例1】甲公司有一幢厂房,原价为5000000元,预计可使用2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2%。该厂房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1-2%)/20=4.9% 月折旧率=4.9%/12=0.41% 月折旧额=5000000×0.41%=20500(元) 本例采用的是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特点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2】某企业的一辆运货卡车的原价为600000元,预计总行驶里程为500000公里,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5%,本月行驶4000公里。该辆汽车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位里程折旧额=600000×(1-5%)/500000=1.14(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4000×1.14=4560(元)本例采用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工作量法是指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例3】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100%=40% 第1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0×40%=400000(元) 第2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0—400000)×40%=240000(元) 第3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144000(元) 从第4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4年、第5年的年折旧额=[(360000-144000)-4000]/2=10600(元) 每年各月折旧额根据年折旧额除以12来计算。 本例采用了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设备折旧计算方法

设备折旧计算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10: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 %,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 =0.3298(元/件)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

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月折旧率 例11:乙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40%=240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144000(元)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360000-144000)×40%=86400(元)从第四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第四、五年应提的折旧额=(129600-600000×4%)/2 =52800(元)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折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 固定资产折旧 学校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执教人陈巧会授课班级14 会计电算化 1、2 班课程名称财务会计课时 1 节( 45 分钟)课题第七章第三节固定资产折旧课型新授课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1.使用教材21 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财务会计》山东人民出版社陈雯等主编 2.本章教材处理本章共五节:从固定资产概述入手,对固定资产的取得、后续计量、后续支出、及减值和处置分别进行讲述。根据会计工作过程以及学生构建知识的思维方式,将本章五节的知 识内容融为一体,安排 6 个课时如下: 第一课时固定资产概述 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第三、四课时固定资产折旧 第五课时阶段练习 第六课时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第二部分 第七、八课时固定资产减值和处置 第九课时单元总复习 3.教学内容分析第七章第三节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教材本节内容结构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1)教材的缺陷:教材中本节内容的安排过于笼统,尤其是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的规定,是引 用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条文,不便于学生理解与学习。 (2)教学内容的处理:为此我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设计了出租车司机小明的出租业务 的情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对固定资产的折旧 方法部分,本节课选择了最重要、最基本的年限平均法作为重点讲授。而且通过年限平均法让学 生解决导入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固定资产折旧的的其它三种方法,作为下节课内容。同时为了使 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过程符合实际工作需要,把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提到本节课讲授。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空间范围 重新整合后的本节教学内容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时间范围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 年限平均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 1.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记折旧额均衡得分谈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计算 公式: 年折旧率=( 1-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 1-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月递减法,是指再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的 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2/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一)平均年限折旧法由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总在一年以上,且在折旧年限内仍不变更其物质形态,所以转作工程 和产品成本的损耗价值,在固定资产未曾废弃以前,也就不易作精确的计算。马克思曾经说过:“生产资料把多少价值转给或转移到它帮助形成的产品中去,要根据平均计算来决定,即根据它执行职能的平均持续时间来计量。” ① “根据经验可以知道,一种劳动资料,例如某种机器,平均能用多少时间。假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

程中只能持续 6 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 1 / 6 ,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 6 转给每天的产品。 一切劳动资料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是用这种方 法来计算的。”②由此可知,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一般是依其使用年限平均计入各个期间的工程和产品成本中,每 年的折旧额,是由固定资产价值除以使用年限算得。这种将固定资产价值按其使用年限平均计入各个期间工程和产品成 本的方法。叫做“平均年限折旧法”或“直线法”。 在计算折旧额时,要考虑到固定资产废弃时还有残值。例如房屋在废弃时,尚有砖木可以变价,机械设备在废弃时,废铜烂铁也有一定的价值。又在拆除固定资产和处理这些废料时,也要发生一些拆除清理费用,这些清理费用,也是企业使用这项固定资产所必须负担的费用。因此,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除了预计固定资产折旧年 限外,还须预计净残值(即预计残值减去预计清理费用后的余值)。即先从固定资产的价值中减去预计净残值,再 除以预计折旧年限来计算折旧。固定资产年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价值一预计净残值 年拆旧额 =—————————————— 预计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价值×(1一预计折旧年限) =————————————————— 预计折旧年限 式中预计净残值率是预计净残值占固定资产价值的百分比,按照现行财务制度的规定,一般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在 3 %一 5 %之间,企业如规定低于3%或高于 5 %的,应报主管财政部门备案。 在日常核算中,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是按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来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折旧额与固定资产 价值的百分比。固定资产折旧率通常是按年计算的。在按月计算折旧时,可将年折旧率除以 12,折合为月折旧率,再与固定资产价值相乘计算。固定资产平均年限折旧法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 年折旧率 =————————×100% 固定资产价值 固定资产价值×( 1- 预计净残值率) = ————————————————×100% 预计折旧年限×固定资产价值

折旧费折算方法

折旧费折算方法 折旧(depreciation)是指资产价值的下降。无论在企业核算还是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折折旧费的相关图片旧都指:在所考察的时期中,资本所消耗掉的价值的货币估计值。在国民收入帐户中也称为资本消耗补偿(capital consumption allowance)。折旧费是定期地计入到成本费用中的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固定资产经过使用后,其价值会因为固定资产磨损而逐步以生产费用形式进入产品成本和费用,构成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一部分,并从实现的收益中得到补偿。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残值率)/折旧年限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个月 计算方法探讨 计算折旧的方法是多种多样,采用不同方法,可能出现计算的某一会计期间的折旧费是不相等的,从而就影响到该会计期间的产品成本,同时还会影响到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折旧费计算方法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慎重地选择应用折旧方法。在同一个企业里,由于固定资产用途不同、性能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折旧方法。 例如电子工业企业的房屋和其他企业房屋一样,可采用年限法(直线法),而电子机械、电子仪器、仪表以及配套的计算机等机器设备,则因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为避免其陈旧过时,提前报废不能收回原值而遭受损失,可考虑采用加速折旧法对它们计提折旧。即使是同一种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情况不同,也可以考虑选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例如企业中经常使用的机械设备,采用年限法计提折旧,而对某些不经常使用的机械设备(如大型的刨床),可以采用工作时数法或产量法等等。 1、使用年限法亦称直线法 是指按预计的使用年限平均分摊固定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若以时间为横坐标,金额为纵坐标,累计折旧额在图形上呈现为一条上升的直线,所以称它为“直线法”。2、工作量法 折旧费,是指按规定的总工作量(总工作小时、总工作台班、总行驶里程数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应用于某些价值很大,但又不经常使用或生产变化大,磨损又不均匀的生产专用设备和运输设备等的折旧计算。根据设备的用途和特点又可以分别按工作时间、工作台班或行驶里程等不同的方法计算折旧。 3、加速折旧法 (1)使用年限数字总和法:亦称年限总数法或年数比例法,是指将应计折旧总额乘以剩余可用年数(包括计算当年)与可使用年数所有数字总和之比,作为某年的折旧费用额。(2)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根据各年年初固定资产折余价值和双倍的不考虑残值的直线法折旧率计提各年折旧额。 [编辑本段]折旧费-确定与归集 折旧费的确定与归集是准确计算产品成本的条件之一。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外,还必须搞好以下几个工作: 1、正确确定应计折旧固定资产的范围和价值 从计提范围看,企业在用的固定资产,包括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经营用折旧费报道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等,一般均应计提折旧,具体范围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设备;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未使用、不需用的机器设备;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以前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设备的折旧率 depreciation rate计算法

设备的折旧率depreciation rate计算法 固定资产每期(年、月)应计提折旧额与其原值之比的百分数。 按每项固定资产计算的折旧率称个别折旧率;按每类固定资产计算的折旧率称分类折旧率;按时间单位不同,又分为年折旧率和月折旧率。折旧率及折旧额的计算方法有直线折旧法、快速折旧法和复利法等。 1、直线折旧法(straight-line depreciation method)按设备预计使用年限平均折旧的方法,又称平均年限法。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我国工业企业大都采用此法。 2、快速折旧法(accelerated depreciation method)为加速资本投资的回收,把设备应计折旧额的大部分在使用初期各年内进行摊销而计提折旧的方法,此法又分年限总额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余额递减法等,下面介绍前两种: (1)年限总额(和)法。根据折旧总额乘以递减系数确定折旧额。递减系数是以设备使用年限中的各年年数之和,即Sn=n(1+n)/2为分母,以尚可使用年限为分子来计算。例如,某设备的使用年限n为5年,则递减系数的分母为Sn=5(1+5)/2=15,第一年递减系数为5/15,第二年为4/15,……第五年为1/15。 (2)双倍余额递减法。按设备净值和直线折旧率的两倍来计提折旧的方法。年折旧额=设备净值*(1/折旧所限)*2。在设备折旧寿命的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折旧,即:年折旧额最后两年=(设备净值-净残值)*(1/2)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价值。 折旧率是根据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率算出来的,没有一定的标准. 你说的这些机器设备,一般的折旧年限是10年,净残值率为3%,则折旧率为: 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10=9.7%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0.8083% 税务上允许残在5%以内自己定,折上方法也有多种,其它同楼上

固定资产审计案例

固定资产审计增加、折旧案例 一、审计人员对华兴公司2006年度固定资产审计发现:年度固定资产新增86万元,该企业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6%。具体事项如下: 1.3月3日购入生产设备一套,买价18万,发生的安装费用1万元计入制造费用; 2.6月8日购入办公桌100,金额共计18000元; 3.11月2日因经营需要经营租入仓库一栋,租期一年,价值66.2万元,计入固定资产(对应账户计入“长期应付款”),支付的半年租金12万元计入“管理费用”。 存在问题: 1.增加固定资产计价不正确; 2.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划分不清; 3.所有权;预付租金不应计入费用 影响: 1.对2006年度新增固定资产帐面原值(86万元)的影响:

审定的新增固定资产原值=86+1-1.8-66.2=19(万元) 虚增固定资产原值=86-19=67(万元)建议调整: 借:低值易耗品18000 长期应付款662000 固定资产—生产设备10000 贷:制造费用10000 固定资产—办公桌18000 固定资产---仓库662000 借:应付账款80000 贷:管理费用80000 2.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 10000×6%÷12×9-18000×6%÷12×

6-662000×6%÷12×1 =450-540-3310=-3400(元)(多提折旧) 建议调整: 借:制造费用450 累计折旧3400 贷:管理费用3850 二、注册会计师浩审计华兴公司2006年度会计报表的固定资产项目发现其中某项目,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改建,并已于5月23日投入使用。改建支出扣除施工过程的变价收入共支付225万元,预计该项固定资产可使用年限6年,改建前该项目原值400万元,累计折旧280万元,已使用年限8年,预计可使用年限4年(原预计使用12年)。经审查,该固定资产原值、已计提折旧、改建支出及变价收入无误,华兴公司自5月-12月的折旧计算与核算如下:

对固定资产折旧及其折旧方法的探讨(doc 7)

1.2.2 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改变修理和维修费用,可以使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或缩短。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无限期地保留一些资产,但这样做所付出的代价往往高于重置新资产的成本。因而,继续维修一台已经陈旧的设备是很不经济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某项资产的经济寿命是很短的,其修理和维修费用可以缩减至最低限度。一般地讲,资产的使用年限决定于修理和维修费用的最适当水平或经济上的陈旧元素,而以二者中时间较短的为准。如果对修理和维修费用作不合理的削减,以致资产不能达到其所期望的经济寿命,当期所分摊的折旧费用就将相应的有所增加。 会计师早就认识到厂场与设备的寿命是有限的,因而必须考虑当资产报废时在账簿上如何处理。近年来,折旧才被认为是在资产使用年限内对其成本或其他价值所进行的系统的分配,称为成本分配法,是将资产的成本或其他价值系统的、合理的在资产的使用年限内进行分配。在选定成本分配法时,必须考虑以下几项因素[3]:(1)资产价值因使用而降低,与资产市场价值降低之间的关系;(2)陈废的影响;(3)预计的修理和维修方式;(4)预计的操作效率上的降低;(5)预计资产收入上的变化;(6)长期资产的寿命及利息因素,资产在使用年限后期的不确定因素。 2 折旧的主要方法及比较 2.1 折旧计算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应考虑以上因素,但实际操作中,在多数情况下,仅是一个或少数因素起决定作用,作用小的其他因素则可以略而不计。通常在普遍使用的几种折旧方法中假若某种方法一般来看是合理的,或是符合所得税法要求的,就可选用这种方法。折旧的方法是经国家

确认的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所应遵循的规则,通常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法,一类是加速折旧法。财政部结合我国企业现状和实际要求,改革了单一的折旧方法,增加了加速折旧法,允许企业多种折旧方法并存。企业可采用的折旧方法一般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行驶里程法、加速折旧法等。加速折旧法包括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率递减法、年金法和偿债基金法等。考虑我国实际情况,财政部规定企业可选择的折旧方法一般有4种,即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根据企业的现状及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我国对实行加速折旧方法的范围也作了限定,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和汽车制造企业、化工和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行业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加速计提折旧。 2.2 对几种常见折旧法的探讨虽然折旧的方法有很多,但我国允许企业选用的折旧方法只有以下4种: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要变更需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说明[4]。近年来,人们对加速折旧法表示强烈的兴趣,笔者也认为此方法相对其他方法更加切合实际,覆盖问题更全面,下面对4种方法进行叙述和比较。 2.2.1 直线法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它假定折旧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关系,认为服务潜力降低的决定因素是随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破坏,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损。因而假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服务总成本是相同的,而不管其实际使用程度如何。

折旧方法比较(1)

常见折旧法的比较 虽然折旧的方法有很多,但我国允许企业选用的折旧方法只有以下4种,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要变更需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说明。近年来,人们对加速折旧法表示强烈的兴趣,笔者也认为此方法相对其他方法更加切合实际,覆盖问题更全面,下面对4种方法进行叙述和比较。 1、直线法 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是最简单并且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假定折旧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关系,认为服务潜力降低的决定因素是随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破坏,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损。因而假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服务总成本是相同的,而不管其实际使用程度如何。此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除以预计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旧费用。在各使用年限中,固定资产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的价值均是相等的,折旧的累计额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这种方法具有易懂和易操作的优点,却忽略了“何时受益,何时付费”的配比原则,特别是在一台设备使用初期和末期要与它的使用高峰期承担相同的折旧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 由于直线法模式简单,只有在以下各项条件之下才是正确的。 ①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计,或投资成本假定为零; ②修理和维修费用在整个资产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 ③最后一年资产的效率与最初一年是相同的; ④使用资产所取得的收入(或现金流量)在整个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 ⑤各种必要的估计(包括预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予以相当确定的预计的。

这种方法就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固定资产在使用前期操作效能高,使用资产所获得收入比较高。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前期应提的折旧额应该相应的比较多。其次,固定资产使用的总费用包括折旧费和修理费两部分。通常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的修理费会逐渐增加。而平均年限法的折旧费用在各期是不变的。这造成了总费用逐渐增加,不符合配比的原则。再次,平均年限法未考虑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和强度,忽视了固定资产使用磨损程度的差异及工作效能的差异。最后,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到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优点:平均年限法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掌握,简化了会计核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适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又有哪些固定资产使用平均年限法比较合适呢?根据影响折旧方法的合理性因素。当一项固定资产在各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其负荷程度也相同时。修理和维护费用在资产的使用期内没有显著的变化。资产的收入在整个年限内差不多时。满足或部分满足这些条件时,选择平均年限法比较的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平均年限法适用于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又称变动费用法。是按照计算期内固定资产的预计完成的工作量来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实质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根据规定,企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以及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由于各种专业设备具有不同的工作量指标,因而,工作量法又有行驶里程折旧法和工作小时折旧法之分。工作量法假定折旧是一项变动的,而不是固定的费用,即假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是由于使用的缘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 二、关于计提折旧方法的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第五章固定资产——第三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㈡、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办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都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限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三、关于折旧方法的说明 前款所列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几种方法。在国外除上述方法外,一般还有:1、倍率递减法: 所谓倍率递减法不仅仅是我国现行的双倍余额递减法,还有1.5倍余额递减法等的不同的倍数;。 2、递减余额法: 递减余额法是加速折旧的另一种折旧方法。这种方法把固定资产在各个会计时期的期初账面余额乘以一个固定的折旧率,用公式表示为: —————— 预计净残值 年折旧额=期初帐面价值×[1-n√——————— 固定资产原价

设备折旧计算方法 (2)

设备折旧计算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就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就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就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10: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 %,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 =0.3298(元/件) 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就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

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与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月折旧率 例11:乙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40%=240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1440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360000-144000)×40%=86400(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五年应提的折旧额=(129600-600000×4%)/2 =52800(元) 4.年数总与法 年数总与法,又称合计年限法,就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与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有关固定资产案例分析

有关固定资产案例的分析 一、案例:2009年1月1日甲公司购进建成了一条生产线,购进成本共为1136000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4%,预计使用寿命为6年。 2009年年折旧率=(1-4%)/6=16% 2009年-2014年每年折旧额分别为1136000×16%=181760 每月的折旧额为181760/12=15146.67元 会计账务处理: 2009年购进时借:固定资产 1136000 贷:银行存款 1136000 2009年1月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 15146.67 贷:累计折旧 15146.67 二、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七条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就是取得或者制造某项财产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物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分析在当前通货膨胀情况下,用历史成本计量固定资产对会计的影响。以2011年月份为例,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6.5%。按历史成本计量2010年 份8月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为1136000-15146.67×20=833066.7 元;2011年8月份的账面价值为1136000-15146.67×32=651306.7元,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该生产线在2011年8月份公允价值应为833066.7×(1+6.5%)=887216元。 2011年8月份按账面价值计提折旧为15146.67元,考虑通货膨胀下2011年8月份计提折旧为887216/40=22180.4元。在当前通货膨胀下到8月份应计入成品成本为22180.4元,而实际计入成品成本为15146.67元。两者不同情况下计提折旧相差7033.734元。 三、尽管历史成本计量能真实反应固定资产价值,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在实务当中固定成本有原始凭证可查,防止舞弊等行为。但是在当今的通货膨胀时期,固定资产采用历史成本核算,计入成品成本历史成本计量,收入按当前的物价计量,使收入与成本脱离了匹配性原则。这样必然导致利润虚增,这部分利润是未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利润虚增,需企业缴纳更多的企业所得税,在通货膨胀时期本来就购买力下降,资金短缺,可能会造成企业资金压力更大,甚至资金链断裂。不考虑通货膨胀会使编制的财务表失去他的真实性,使报表使用者难以作出合理、公正的理解, 因而大大弱化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分析、业绩评价、趋势预测和资产经营决策,严重威胁到企业的持续经营。 四、为了能公允真实反应会计信息,适应通货膨胀是对固定资产计价及摊销的影响,每年年初对固定资产要用公允价值计量,具体计量方法是:本年同期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上年同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本年同期通货膨胀率),这样可以适当减低通货膨胀对会计计量的影响,减少企业持续经营的风险。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大全及例题解释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有四种方法:即直线法分(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分(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就是说,在四种折旧方法中,企业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固定资产,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但是按照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种资产,一旦选定了某种方法,就不可以随意改变了。确需变更,应视为会计政策变更。企业为某一固定资产选择的折旧方法如与税法所许可的折旧方法不一致,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进行纳税调整。 1、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定义: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其中:予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价×100% 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

=—————————————×100% 固定资产原值 月折旧率=年折旧额÷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优点: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各个时期使用程度和使用效率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由于直线法通俗易懂,核算简便,同时根据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各年度或月份提取的折旧额相等,使企业产品成本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缺点:由于平均年限法只着重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长短,不考虑固定资产使用的强度和效率,因此,每期折旧费用总是相等的。如果某一年使用率高,生产的产品产量增多,那么每一单位的产品分摊的折旧费用势必降低,产品单位成本就下降:反之,则上升。所以用平均年限法分摊固定资产成本,看似各年平均其实并不均匀需要的满足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尤其忽略了折现因素,会给人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 二、、加速折旧法:(包括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所以优缺点一样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

汽车残值及折旧费计算方法

汽车残值 汽车残值:在规定的汽车的合理使用年限之内,所剩余的使用价值,被称为广义的汽车残值。 在国外,消费者换车的频率很高,他们往往把残值看作购车的第一考虑要素。现在,我们国家的私家车也越来越多了,所以,我们应该学学国外的消费者,在购车前以汽车残值为首要的评估条件,才能避免较大的经济损失。有车和打算买车的朋友注意噢~~~影响汽车残值的因素很多,包括使用时间、行驶里程、驾驶习惯、保养水平以及车辆是否发生过重大事故等,但决定残值的比较决定性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技术质量是否成熟,二是市场的认可程度,即品牌。 各大汽车品牌残值比较: 德国大众的汽车品牌3年后的平均残值将为新车价格的52%,是残值最高的品牌; 奔驰是豪华车中的佼佼者,3年后的旧车残值平均为54.5%;豪华车的平均残值为48.7%; 在非豪华车品牌中,3年后的残值低于平均值41.8%的车型分别为:别克、雪佛兰、克莱斯勒、大宇、福特、现代、五十铃、起亚、马自达、三菱和铃木。 ★汽车残值的估价有许多方法,按照国家规定有四种方法: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以及清算价格法等四种,其中最为基础,也最为简便易行的是重置成本法。它的计算方法是:被评估车

辆的现时价格=重置成本×成新率。重置成本是购买一辆新的与被评估车辆相同的车辆所支付的最低成本。而成新率的计算方法也有两种,其中使用年限法是比较简单的,成新率=(1-已使用年限/规定使用年限)×100%。 例一:一辆2000年的富康新自由人,规定使用年限为15年,即180个月,使用3年后即2003年进行估价,那么它的成新率=(1-36个月/180个月)×100%=80%,再用重置成本8.8万×80%,即计算出估价7.04万。 ★还有一种算法:新车使用年限为10年来测算旧车折旧率,可将车子从开始使用到报废作为100分,即可把10年总的折旧率定为100%,其中15%为不动残值,85%为浮动折旧值。一般以报废时间来划分旧车的折旧时段,可为三段:前3年、第4年起、距报废时间的后3年来折旧。通常折旧率为:前3年为11%,第4年起为10%,后3年为9%。前3年每一年折旧率为11%,3年的总折旧率为33%;第4年起,每年折旧率10%,总折旧率40%;后3年每一年折旧9%,总折旧率27%。如果是没有用过的新车,它10年总的折旧率为:33%+40%+27%=100%。但使用有了一定年限的旧车,其10年折旧值的计算方法为:评估价=市场现行的新车售价×〔15%为不动残值+85%为浮动值×(1-分阶段折旧率)〕+评估值。 如何更科学的计算车辆折旧费 1、税法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上有规定如下(最低折旧年限):房屋、

模具应计入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的案例分析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文集 策划 乐税网

模具应计入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的案例分析 【标 签】固定资产折旧 【业务主题】企业所得税 【来 源】 案情介绍:近期,稽查一分局检查人员在检查中发现,某工业公司购买了29套模具,单价从3万元到12万元不等,企业将其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分12个月进行了摊销。对此,检查人员就固定资产相关政策进行了解释,补征企业所得税25万元,并按规定加收了滞纳金 和50%的罚款。 税务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长期待摊费用包括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这与《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基本一致。这些模具符合固定资产的标准,应该计入固定资产科目,按月提取折旧。 因此,企业购买的模具支出不属于长期待摊费用的范围,应当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最低折旧年限为5年,因此,检查人员按5年为这些模具计算了折旧,同时将已摊销的费用进行了冲回,将多计入扣除的金额进行了补税。 为此检查人员提醒,企业应该按照会计制度和税法标准准确进行财务核算,该计入固定资产应按规定提取折旧。如果出现会计制度和税法标准两者不一致的情况,可以在日常核算时按会计制度记账,而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按税法标准调整缴纳企业所得税。 关联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谈如何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纳税筹划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谈如何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纳税筹划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论文文体: 2011年 10 月 26 日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减轻企业税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合理筹划企业的各种税金,使企业税负最轻,成为目前企业面临的最为关键问题之一,这便产生了企业如何筹划纳税问题。本文通通过税后收益最大化这条主线,以有效纳税筹划等理论为依据,站在纳税人的立场,结合固定资产折旧不同处理方法的选择,就如何切实减轻企业税负,提高其竞争力,降低收税带来的效率问题,对企业固定资产纳税筹划从理论和实务两个角度来开展分析。 【关键字】纳税筹划;节税纳税筹划;固定资产折旧

目录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概述 (1) (一)直线法 (1) (二)加速折旧法 (1) (1)双倍余额递减法 (1) (2)年数总和法 (1)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在纳税筹划中的作用 (1)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与纳税筹划的关系 (1) (二)企业折旧方法的选择对减轻税负的影响 (2) (三)不同折旧方法在纳税筹划中的具体运用 (2) 三、纳税筹划时应考虑的因素 (4) (一)不同税制因素的影响 (4) (二)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 (5) (三)折旧年限因素的影响 (5) (四)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 (6)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感谢语 (9)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概述 (一)直线法 直线法是按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或工作时数和工作量)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因此,只有当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 (二)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 (1)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一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只要固定资产在使用,则其起初账面净值就会一直存在,不可能完全冲销,为此,应在固定资产折旧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差额平均摊销,使最后一年的账面净值与预计残值相等。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在纳税筹划中的作用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与纳税筹划的关系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对于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而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指固定资产因使用而减少的价值,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