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周度:在几何学上普遍应用的表示角度大
小的单位。
10 =1.75Δ
隐斜
概念:在无融像需求时,两眼视线不对准视
标的眼位。 分类:分离性隐斜、相联性隐斜
分离性隐斜:无融像状态下所测得的向量
排除方法 复像和分离方法 变形方法 非融像或独立视标
相联性隐斜
双眼融像状态下测出消除注视视差所需棱镜 度
近感性聚散(proximal
convergence):又称 接近性聚散或精神性聚散,是在注视近距离目 标时,除调节引起集合外,还有一小部分由心 理因素感觉目标距离较近所引起的集合,称 为~ 正常为+2 ~+3度
(一)相关概念
集合远点:当注视远处物体时,不用集合作
用,固当集合作用完全静止时,物体所在的 点称为集合远点。 集合近点:当集合作用达到一定程度,物体 再近时一眼放弃集合而突然转向外侧,形成 复视,此时物体所在的点称为集合近点。
第二章 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 常
一、调节 二、辐辏(集合) 三、隐斜 四、调节与辐辏的关系 五、双眼视异常的基本类型 六、不等像
一 调节
眼的调节
概念
机制
应用
生理性调节
物理性调节
调节的测定
(一)调节的概念
调节(Accommodation)
为调整眼的屈光力以看清外物
调节示意图
调节示意图
(二)调节的机制
调节的机制
悬韧带
晶状体
睫状体
源自文库睫状体
调节的机制
(三)物理性调节和生理性调节
物理性的调节,纯粹是晶状体的物理性变形,
它以屈光度来测量,使眼的集光力量增加 1.0,称之为付出了10 D的调节。 生理性调节的程度,用“肌度”来表示。1肌 度,即晶状体的屈光力量增加10 D的肌肉收 缩力。
(四)调节相关概念

调节不足
调节不持久 调节过度 调节失灵 眼运动障碍
眼镜对调节需求的影响
近视者调节需求减小,远视者增大
(五)调节分类
张力性调节:人眼处于休息状态时的调节力,
约为1.0D。 辐辏性调节 近感知调节 像模糊性调节
(六)调节时的联动现象
调节、集合、瞳孔缩小在看近处物体时是联
系在一起同时发生的,因而称为近反射的三 联运动
二、 聚散(convergence)

单纯性外隐斜:正常AC/A,看远、看近均为外隐斜, 两者基本相等。 单纯性内隐斜:正常AC/A,看远、看近均为内隐斜, 两者基本相等。 辐辏过度:高AC/A,看远正位,看近高度内隐斜; 或者看远内隐斜,看近更高度内隐斜。 散开过度:高AC/A,看远低中度外隐斜,看近隐斜 明显小于看远。 垂直位异常:双眼垂直位隐斜,通常以上隐斜为准
概念
调整两眼视线夹角对准外物,以达双眼单视, 获得最佳立体视。
A
B
C C F F
分类
张力性聚散 调节性聚散 近感知性聚散 融像性聚散(视差性聚散)
张力性聚散
眺望无限远处时,即不做任何有限距离注视
单由眼外肌(主要内直肌)的肌张力维持眼 位的集合成分 张力性聚散大可至内隐斜,不足可至外隐斜
(二)辐辏需求及表示方法
辐辏需求:令双眼单视所需的辐辏量
表示法:
R
米角:集合程度的强弱以米角(Ma)表示, 两眼转动中心连线与外物距离倒数
棱镜度:三棱镜度的定义为通过三棱镜观察1
米处的物体,物象向三棱镜顶端移位1厘米, 称为一个三棱镜度,以1Δ表示。 为瞳距/外物距离 棱镜度与米角的关系:1MA= 3Δ
最大屈光力注视近点,这两种情况下,屈光 力的差别,以屈光度(D)为单位来表示,即 为调节幅度。
若以r代表远点(m),R代表远点屈光力,p
代表近点(m),P代表注视近点屈光力,a代 表调节范围,A代表调节幅度 调节幅度=1/p-1/r
调节需求:处于特定距离的外物令眼看清他
所需的调节量,为调节需求。 测量:为眼主点至外物距离(以米为单位) 之倒数,但临床以眼镜平面为起点算起,其 单位为屈光度D.
融像性聚散(fusional
convergence):调整 调节两眼球的位置和视轴的角度,使物象保 持在两眼视网膜的对应区(黄斑中心凹处) 的集合成分,称为~ 可分为:正聚散(阳性融合性聚散) 负聚散(阴性融合性聚散)
调节性聚散(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 注视有限距离目标时,与所使用的调节伴随 而来的集合成分,称为~
例:患者瞳距60mm,测得DLP为4exo,近
距离40cm测得NLP为6eso,计算AC/A值
梯度性AC/A
AC/A=(隐斜1-隐斜2)/(调节刺激1-调节刺
激2)
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类型
辐辏不足:低AC/A,看远正位,看近中高度外隐斜 辐辏不足:低AC/A,看远外隐斜,看近更高度外隐 斜 散开不足:低AC/A,看远内隐斜,明显大于看近 融像性辐辏障碍:正常AC/A,看远、看近都正位, 或有低度内或外隐斜,主要障碍不在于隐斜,而在 于融像性聚散幅度降低
CA/C:辐辏性调节量与辐辏量之比
正常值:平均1/12
刺激性AC/A与反应性AC/A 刺激性AC/A:调节性辐辏量/调节刺激 反应性AC/A:调节性辐辏量/调节反应 调节滞后
刺激性AC/A: 计算性AC/A AC/A=集合需求-远距隐斜+近距离隐斜/调节 刺激 集合需求:近距离调节(D)×瞳距 或AC/A=瞳距(cm)+近测距(m)×(近隐 斜-远隐斜)
调节与辐辏的关系(AC/A与CA/C))
AC/A
:为调节性集合(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 AC)与引起该调节性集合的调 节(accommodative A)之比,即为AC/A. 单位: △/D 正常值: 3~5 △/D.平均4/1 即1D调节引起3Δ ~ 5Δ 辐辏的意思.
参与调节的组织

睫状体(ciliary body)
悬韧带(zonule fibers) 晶状体(lens)
调节的机制
Helmholtz认为:弹性学说
调节过程中,睫状肌收缩,睫状突形成圆环 直径减小,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形成球形 Tscherning认为:晶体调节时前表面并不是 形成球形而是变成双曲面形状 Ficham尸检观察囊膜:前后极处较薄,周边 较厚
调节远点:(Far
point) 当人眼在调节静止 时,所能看清的最远一点称为调节远点
调节近点:(near
point) 当眼在动用最大的调节力时,所能看清 楚的那一点称为调节近点; 调节范围:(range of accommodation) 调节远点与近点间距离,这范围即称调 节范围
调节幅度:眼在完全休息时注视远点与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