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狼性_狼的人性_品味_野性的_省略_图腾_与_藏地密码_中自然的回归_周天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33No.3
M ar.2012
第33卷第3期2012年3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野性的呼唤》是作家杰克·伦敦于1903年发表的著名小说。

整个故事以阿拉斯加淘金热为背景,讲述了在北方险恶的环境下,一名叫巴克的狗为了生存,响应它这一路上多次聆听到的、非常向往的那种野性的呼唤,从一条驯化的南方狗,最终回到了自然的野生环境并且成为了狼群之首的过程。

2004年4月,姜戎的《狼图腾》横扫图书市场。

小说真实地描写了额仑草原70年代末的游牧生活,深刻揭示了草原上各种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并对人们肆意开发草原,破坏草原生态平衡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告诉我们草原狼群的“为狼之道”:勇敢、狡猾、贪婪、智慧、热爱生活、永不屈服、团队合作等等。

在精彩的狼故事带给我们
强烈阅读快感的同时,这些成功的狼性法则也启迪着我们,为重塑国民性格开出了自己独特的药方。

《藏地密码》,作者何马,2008年《藏地密码》在
网络发表后,立即引起轰动,何马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藏地作家。

小说讲述了以西藏和藏文化为背景的一个全球大探险故事,主人公卓木强巴追查藏
獒紫麒麟下落,却在命运的安排下,去寻找西藏失
落的神秘宝藏———
帕巴拉神庙。

这似乎看起来与狼文学无关,但我们须知狼与狗是同宗,而主人公所追寻的紫麒麟乃狼与狗的王。

小说中亦多处精彩演绎狼与狗的故事,甚至结尾处显现出狼与狗建立的一个充满智慧的国度,实是令人叹为观止。

一、人的狼性现代动物学、现代行为学把动物的种种本能与
人类行为对比进行研究,认为:人类的暴力行为和动物出自同一渊源,人类与动物一样,存在着原始的本能。

人类有时也会被动物本能支配,人类的某些行
为多少也是环境造成[1]。

可见,文明如果不是真正的“文明”,就很难彻底地根除野蛮。

因此,对人性中的“狼性”刨析是必要的。

而堕落的比兽还无耻的人最充分地体现出人的狼性的一面[2]。

(一)人性的自私《野性的呼唤》中,巴克起初在法官家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和法官的儿子们一起扎进游泳池里,或者出去打猎;在清晨或黄昏,它也常以白马王子的身分,伴护着法官的女儿散步;冬日的夜晚,伏卧在法官的脚边,陪着法官看书[3]。

可惜好景不长,法
官家的园丁欠赌债,
把罪恶的手伸向了巴克,在巴克充分信任他的情况下,为一己之私可恶的卖掉了他。

虽因缘际会成就了后来的“狼王”,但不可不对
这种卑鄙的、
卖友求荣的行为嗤之以鼻。

阵阵入乡随俗推崇草原狼图腾,对蒙古草原狼更是痴迷。

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他以所谓的“搞科研”为由,实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掏狼窝养狼崽,
间接造成其余六只蒙古小狼崽的死亡,不可谓不自私。

而幸存的小狼虽蒙阵阵悉心照料,但失去亲人孑然一身不说,还被剥夺了最为可贵的自由,生有何欢,死有何惧!
(二)人性的凶残被卖后,巴克学会的第一条生存法则就是“大棒法则”。

教会它的是一位红衫人。

对于几天几夜滴
水未进的巴克,这位红衫人不是给予安抚,而是举
起大棒痛打“落水狗”。

聪明的巴克最终不得不屈服在他的淫威之下。

但我们知道,那是象征着统治者压迫人民的“大棒”,残忍的镇压只能换来更强烈的
人的狼性,狼的人性
———品味《野性的呼唤》、《狼图腾》与《藏地密码》中自然的回归
周天楠
(东北石油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摘要:进入20世纪以来,
社会变革、工业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压力。

人们感到“异化”,并因此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

在高度发达的工业时代,人类该何去何从?这是作家与学者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三部不同时代的“狼小说”:野性勃发的《荒野的呼唤》,充满哲理的《狼图腾》与荡气回肠的《藏地密码》无一不散发着自然的气息、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性的拷问。

对书中人与动物、自然关系的反思能让人们认识到,人并非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

关键词:野性的呼唤;狼图腾;藏地密码;人性;自然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3-0176-03
176--
反抗。

巴克后来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狗魔”,不可不说是向残忍的人类的报复。

人来了!《狼图腾》中那最后一片美丽的处女草原消失了。

最先遭殃的是天鹅和野鸭。

一群“癞蛤蟆”要吃天鹅肉。

可怜的天鹅夫妻双双命丧油锅;繁衍了数百年的獭子,遭到了灭顶之灾。

著名的獭山被掏空,而且是一窝端,“永绝后患”;人来了!狼也没了……人岂非比狼更可怕!
(三)人性的贪婪
巴克的新主人真的很糟糕!被阿拉斯加有黄金的传言吸引而来,却又对北方荒原知之甚少,还刚愎自用。

此三人真乃无知、贪婪的表率!他们的行李堆积如山,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想要的,何尝不象征着他们的欲望。

可怜加诸在这些勤劳、勇敢的雪橇狗身上。

最终满载着欲望的雪橇驶向了万劫不复的冰河深渊。

包顺贵在《狼图腾》中是一个不折不扣讨人嫌的角色,草原上稀有的白芍药花被他连根拔起,就为了搏军区首长一笑;不顾藏民的反对而灭狼灭獭子,就为了自己的“光明前程”;不管草原的“大命”,让自己村的农耕人口进驻草原开地种田,只为眼前的蝇头小利……
二、狼的人性
狼是充满野性的残忍、狡猾的动物,这是常人对狼的共识。

但在三位作家笔下,它们却是强悍生命力的艺术符号,是自然界和人类文明社会原始的、充满鲜活气息的生命力的象征[4]。

《藏地密码》中方新教授更是语出惊人:“科学界曾做过这样一个推论,如果人类没有进化成这个世界最高级的动物,那么最有可能取代人的动物里,狼是排在第二位的。

狼在与人类的进化竞争中,它们只落后了一万年,如果它们提前一万年开始进化的话,此刻统治这个世界的应该是它们。

”[5]狼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三位作家对此亦不吝笔墨,洋溢着对狼的热爱、赞赏与敬佩,演绎着跨越国界乃至人兽界的人狼情,充分诠释了狼身上所体现出的“人性”。

(一)人类的老师
阵阵曾不止一次地请教毕利格老人,曾横扫欧亚,创造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版图的蒙古大帝国的小民族,他们的军事才华从何而来?老人说:
“打仗,狼比人聪明。

我们蒙古人打猎,打围,打仗都是跟狼学的。

”文化程度不高,但知识渊博的睿智老人毕利格,用一种最原始但又最先进的教学方式——
—实地观看蒙古狼打围黄羊,让他心中的疑问渐渐化解[6]:狼群按捺住暂时的饥饿和贪欲,耐心地等到了多年不遇的最佳战机,轻而易举地解除了黄羊的武装。

由此,陈阵领教了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组织性和纪律性,并对草原狼和崇拜狼图腾的草原民族肃然起敬。

对此,《藏地密码》中卓木强巴与张立也深有感触。

当时两人迫于无奈行走于可可西里沙漠中,偶观到灰狼三兄弟对大马熊和大金雕的精彩战役。

张立总结的好:
“一人现身,吸引并分散敌人注意,与敌人拼斗直至双方都精疲力竭,另一人潜伏,给敌人致命一击;还有第三人的话,因该负责观察敌情,将周围的其余敌人的动向严密监控,随时可以通知同伙以作应对!”卓木强巴诧异道:“你怎么会知道的?”张立苦笑道:
“我不知道,我只是在背诵我们特种兵作战教程而已。

”[7]好在后来卓木强巴以心会友,感化了“特种兵出身”的灰狼三兄弟,否则二人性命堪虞。

(二)人类的朋友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和桑顿之间的友情就是最好的见证。

首先,桑顿挽救了巴克的生命,使他们有缘相遇。

桑顿对巴克朋友般的待遇使他们相知、相惜,为了桑顿赴汤蹈火、献出生命它也在所不惜。

对桑顿的指令它无条件服从,哪怕是跳崖;桑顿吹嘘打赌,它拼尽全力支持;有人欺负桑顿,它挺身而出;桑顿落河遇险,它几次三番跳入激流涌动的河水去救;桑顿遇害,它疯狂的复仇……这样的倾心相交,试问人世间能有几人?
《狼图腾》中虽大量笔墨倾注在了阵阵对小狼的情感上,但我们不能不看到那一抹让人充满温情的黄色——
—黄黄。

黄黄是毕利格一家当作珍贵的礼物送给阵阵的优良品种的小狗,自小跟随阵阵,解下深厚的友情。

黄黄在阵阵的蒙古包里娶妻、生子,为阵阵鞍前马后不辞辛劳。

在最后阵阵被抽调到连部,黄黄抛家舍业跟随阵阵。

但是通人性的黄黄又岂能坐视妻儿不理。

不管相隔多远,黄黄必回牧业队探望妻儿,由于思亲每次回来却都闷闷不乐。

但对于阵阵,他始终不离不弃,直到半路被残忍的人截杀,他才了却这两地牵挂的苦楚。

这是怎样的一份情谊,不禁让人感叹唏嘘。

(三)类人的情感
杰克.伦敦把人狼性化,用狼的眼睛观察周围世界,非常令人信服地展示了动物的具有人性的心理。

巴克自尊心极强:当出卖它的园丁把绳子套上它的脖子,它略为“矜持”的接受了;当红衣人向它抡起大棒,它蒙受奇耻大辱,暴跳如雷;当它第一次踏上北方的雪地而好奇的舔雪被周围的人嘲笑时,它感到非常不好意思......对桑顿的爱早已超出了忠诚的范畴:它望向桑顿,眼里无限的深情,喉咙里还不时发出一阵颤抖的声音来,似乎想说点什么似的;它会躺在稍远的地方,望着桑顿的背影,默默注视他的每一个动作;每次从噩梦中惊醒时,它就立即爬起来,冒着寒风跑到桑顿的帐棚旁边,倾听桑顿熟睡中均匀的呼吸声。

直到证实了桑顿并没有离开他,它才依依不舍地回到自己的窝里去 (8)
177
--
《狼图腾》中的母狼们不逊色于任何人类伟大的母亲!为安全抚育小狼,学会“狡狼三窟”;在小狼嗷嗷待哺时再辛苦也要出去打猎;小狼大些了,要教给他们生存技能……可是残忍的人类出于种种目的掏狼窝,把小狼崽抛向腾格里。

丧子之痛的母狼疯狂了,循着人类的足迹把小狼崽的尸体从地里挖出来叼着乱转,母爱泛滥到碰到人类的孩子也可以叼来喂养,无所寄托的母狼们向人类的复仇可谓惨烈,豁出性命也要与人类的蒙古马群玉石俱焚……
(四)类人的习俗
看过《狼图腾》的人一定对狼群向蒙古马复仇后所跑出来的奇异怪圈印象深刻。

从狼道的足迹来看,狼群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

一米多宽的狼道从始至终都是宽一米多,很少有跑出圈外的足印。

狼群为什么要跑出这个圈?以人之心度狼之腑,也有许多狼的行为疑点可以大致得到合理解释。

是为了准备再战的阅兵或大点兵?是为庆祝战役胜利?或是大会餐之前的狂欢仪式留下的痕迹?狼学可能是一门涉及人学的大学问[9]。

迄今为止,大部分的“狼文学”中涉及到的狼最多不过群居,可曾见过狼的国度?《藏地密码》呈现出了怎样的一个神奇:帕巴拉的最核心处居住的并非高智商的人,而是一个狼的王国。

它们有着万狼之王紫麒麟,这里的狼已进入高度的社会化形态,他们有着严格的分工和社会地位。

这种结构,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氏族社会时期,看样子,已经达到了人类的奴隶社会,或更高等级的社会模式[10]。

三、自然的回归
(一)狼之“回家”——
—大自然的呼唤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内心中始终回响着来自远方的神秘的呼唤,几番梦醒欲响应内心追寻而去。

但桑顿是它爱的寄托,无论它走多远还是会回到桑顿身边。

当桑顿遇害,巴克复仇之后,它已再无挂碍,冲破凡尘俗世,奔向心中的伊甸园——
—荒野。

“二郎”这个特立独行的怪狗在《狼图腾》中像个侠客般的闪亮登场了。

它不像巴克,对主人它所能做的只是恪尽职守,爱就谈不上了。

可怜的二郎,本性中狼性多过狗性,做不好狗,也不为狼所容,在人们滥杀流浪狗时迫于无奈,放弃了向往的草原寄于阵阵篱下。

但它始终喜欢在草原游荡,目光迷离的向着草原发呆。

对于它,以天为盖,地为席。

草原才是真正的家。

《藏地密码》中的灰狼三兄弟,自从被外人迷晕带离家园,不曾一刻不梦回帕巴拉。

为了回家,它们历经苦难,好不容易回到故土,却时过境迁,为家人所摒弃、驱逐。

但它们没有放弃,最终在好友卓木强巴的带领下被狼王紫麒麟接受,回到了真正的、地球上那最后一片乐土。

(二)与狼共舞——
—人性的回归
《狼图腾》中阵阵对小狼灌注了父与子般的情感,对此小狼也回报以热烈的爱。

小狼对着阵阵可以把最柔软的但却致命的肚皮朝天,任阵阵爱抚;虽怕得发抖也允许阵阵双手托着胳肢窝,把它高高地举上天。

阵阵最大的愿望就是期盼小狼娶妻生子,重返自然,成为狼王。

当他回到蒙古草原时呼唤:
“小狼,小狼,开饭喽。

”小狼就率领妻儿老小冲出来与他嬉笑承欢。

说起《藏地密码》中卓木强巴与灰狼三兄弟的离奇友谊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先是在可可西里的偶遇使得他们彼此欣赏,互赠信物。

之后,在众人与狼群的惊险厮杀中,强巴吹响了灰狼三兄弟馈赠的骨笛而神奇解围。

到最后的神圣大结局,卓木强巴在众叛亲离、极度寒冷中晕倒之时,灰狼三兄弟又有如神迹般的出现了,不仅救强巴一命,而且与强巴形影不离相处数月,感情甚笃。

强巴不仅无师自通的学会了狼语,还让人惊喜的学会了狼奔。

那冰天雪地中,一人三狼欢笑奔跑的身影久久萦绕在眼前,这不正是《狼图腾》中阵阵所翘首以待的时刻吗?
合卷之时,我灵魂已出窍,飞向九天之外,飞向广袤的自然,我要回归!是的,人性,要回归!自然的捍卫者绝非人类自己,还有以狼为代表的全体生物界。

人要承担起生态责任,在工业化的大潮中,寻求一个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11]。

“狼小说”使我们领悟到古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真谛,我们应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本,尊重生命、关爱生命[12]。

凡是物,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

人,终究是要回归的。

一路上,若无“它们”相伴岂不孤单。

——
——
——
——
——
——
——
——
——

参考文献:
〔1〕Lorenz Konrad.攻击与人性[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4.1.
〔2〕〔4〕李明.狼的艺术与人的哲学—贾平凹和杰克·伦敦“狼”小说比较论[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15.
〔3〕〔8〕London,Jack.The call of the Wild and White Fang[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9.4,63-64.
〔5〕〔7〕何马.藏地密码1[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78,104.
〔6〕〔9〕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18,58-59.
〔10〕何马.藏地密码10[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11〕施慧.回归自然的人性呼唤——
—从《佛洛斯河磨坊》看乔治.艾略特自然观[D].西南大学.
2009.
〔12〕魏开宏.与狼共舞的期待——
—当代“狼小说”的生态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0.
(责任编辑张海鹏)
17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