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②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③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合作探究概括每一章蕴含的思想内容。

②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②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加强思想修养。

③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加强思想修养;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分类归纳法。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初读感知

1.介绍孔子和《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编纂的意思。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2.听读课文,注意正音和句读。

3.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①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不亦说(yu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

曾(zēng)子吾(wú)

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十有(yòu)五不逾(yú)矩(jǔ)

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曲肱(gōng)博学而笃(dǔ)志

②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句读,通顺流畅。

(三)研读赏析

1.学习第一章

①齐读第一章

②重点字词解释

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接。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

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

说:通假字,通“悦”,愉快。

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知: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

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③整章译文

明确: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学习、研讨问题),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④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述这一章的思想内容。

明确:这一章包含了三层含义。

第一句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第二句表明了学须有友。《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

第三句直接表明了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也表明了学习态度的问题。这一层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⑤自由朗读本章,梳理知识,加深印象。

2.学习第二章

①齐读第二章

②重点字词解释

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人。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吾身:我自己。

为:介词,给、替。

谋:谋划,考虑事情。

为人谋而.不忠乎:连词,表转折。

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连词,表转折。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整章译文

明确: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④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述这一章的思想内容。

明确:这一章表明了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通过反省自身是否做到忠于人、信于友、习于传,来发现自己言行上的缺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