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和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和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和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选择题备考策略与方法指导一、 2015~2016 全国高考选择题考查内容双向细目对照表

题号

20162015

Ⅰ(乙)卷Ⅱ(甲)卷Ⅲ(丙)卷Ⅰ卷Ⅱ卷生活中常见

燃料的燃烧

无机物的性古文中蕴含

化学物质与的有机物的质与应用的“化

与大气污染食品安全

7性质与用途——关注化学”——关

——关注化——关注化——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注化学的发

学与环境学与生活学与生活活展历史

阿伏加德罗

生活中常见阿伏加德罗

常数的综合常数的综合

有机物的应有机物的分判断——从有机反应类判断——从

8用、同分异构子式与有机定量的角度型的判断定量的角度

体、反应类型重要反应认识物质及认识物质及

的判断

其变化其变化

实验基本操

常见有机物元素周期律作——物质有机物的结元素周期律

9的名称、同分与元素周期的溶解、气体构特点、定量与元素周期

异构体、反应表——元素的净化与收的角度研究表——元素类型的判断推断集、物质的分化学反应推断

实验基本操

有机物同分

阿伏加德罗

作——有机简单有机物常数的综合异构体数目化学实验的

物的分离、气的机构特点判断——从

10的判断——操作、现象与

体收集、溶液——知识的定量的角度

思维有序性结论

配制、气体的迁移应用认识物质及

考查

除杂其变化

电化学原理有机物同分

电极原理与原电池原理原电池原理异构体数目

的综合——

11应用——三与应用——与应用——的判断——

可逆电池的

室电解新型电池新型电池思维有序性

充放电分析

考查

溶液中的离离子反应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海水的综合应用——离

子平衡——应用——常与元素周期与元素周期

12子反应、物质滴定曲线的见物质的鉴表——元素表——元素

的分离和提理解别推断推断

纯元素周期律溶液中的离溶液中的离

化学实验的与元素周期化学实验方子平衡——子平衡——

13操作、现象与表——元素案的评价离子浓度、平稀释曲线的

结论推断衡常数理解

一、有关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类选择题

1. PM2.5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受PM2.5污染的空气不一定是胶体。

2.一级能源与二级能源

一级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例如:天然气,煤,石油,水能,

太阳能,风能;二级能源是指需要依靠其他能源 ( 也就是一级能源 ) 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例如:电能,一氧化碳等。

3.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它们对应的污染物

环境问题污染物

酸雨SO2( 主要 ) 及 NO x

光化学烟雾NO x及碳氢化合物

臭氧层空洞氟氯代烃及NO x

水体富营养化含氮、磷的化合物

温室效应CO2及 H2O、 CH4等烃类化合物

白色污染有机难降解塑料

废电池重金属盐

4. STSE解题“四步曲”( 如右图 )

5.解答 STSE试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回归生活:掌握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

维生素 C 的还原性,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区别。

(2)了解环保知识:酸雨是指pH<5.6 的降水而非

pH<7 的降水;CO2既不会导致酸雨,也不属于

大气污染物,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3)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如氯水的性

质、漂白粉的作用、明矾净水原理、纯碱的工业

制备等。

6、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

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

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

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典例导语审题指导 ( 去伪存真 )

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关键词:正确题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老化的本质是什么?① 增塑剂的

挥发;② 长链断成“小分子”。

选项

生了加成反应发生加成反应本质因素是什么?

完美 WORD 格式

聚乙烯中有双键吗?

煤的“气化”和“液化”是表象 B. 煤经过气化和液体等物理变 “名不副实”,化学中这样的名 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词还有很多,如:碱石灰、淀粉

溶液、高分子化合物等

C. 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 不能简单类比,碳纤维属于新型 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无机材料

D. 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 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均为 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化学变化

[ 答题模板 ]

答题模板

关键信息 ( 关键词、重实质 )

① 判断“正确”还是“不正确”;“一定”还是“可能” 第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② 明确物质的分类标准

③ 从属关系 ( 包含、交叉、并列 )

① 俗名:是否名副其实 ( 如纯碱属于盐 ) 第二步:识别题目所设陷阱

② 性质 ( 如显酸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

③ 简单类比,以偏盖全

二、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类选择题

1.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类试题的解题要领

(1) “一个中心”: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2) “两个前提”:在应用 V m =22.4 L · mol -

1 时,一定要有“标准状况”和“气态”两个前提条件 ( 混合气体也适用 ) 。

(3) “三个关系”

① 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 ( 原子、电子等 ) 间关系;

② 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 ( 原子 ) 质量间的关系;

③ “强、弱、非”电解质与溶质粒子( 离子或分子 ) 数之间的关系。

2.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的几个易错数据

(1) 明确下列常见微粒的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相对分子质量:

2

37

3

D O 、D Cl 、— CH 等。

特别是 D 2O 考查较多,其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10、 10、10、 20。

(2) 掌握下列常见物质的结构和化学键数:

① 烷烃 (C n H 2n +2) 分子中含共价键的数目是 (3 n + 1) ;

② 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1molP ( 白磷 ) 中含 6molP-P 键、 1mol 晶体硅(或金刚石)中

4

含 2molSi-Si

键、 1molSiO 2 含 4molSi-O 键

(3) 熟记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得失电子数的关系:

① 1 mol Na

2

O 与足量水或 CO 反应转移电子

1 mol ;当生成 1 mol O

2时转移电子 2 mol

2

2

② 1 mol Fe 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电子 3 mol ;1 mol Fe 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

3 mol ;

1 mol Fe 与少量稀硝酸完全反应转移电子

2 mol

③ 1 mol Cl 2 与足量铁完全反应转移电子

2 mol ,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 1 mol 。

3.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试题选材热点

(1) 适用条件—— 22.4 L · mol -

1 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常温常压下

4.48LN 2

的物质的量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2) 物质状态——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如 H O 、SO 、 Br 2

、CHCl 、戊烷、苯、 CCl

4、 HF

2

3

3

等。

(3) 物质组成与结构——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

( 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离子等

)

的数目,如 Ne 、D O 、羟基、氢氧根离子、

NaO 等;最简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

2

2 2

NO 和 N O 、乙烯和丙烯(或环烷烃)等;一些特殊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石墨、

P 、

2

2 4

4

甲醇、晶体硅、二氧化硅等。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如: N 2、CO 、C 2H 4 等 (4)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 ( 得失 ) 数目和方向的问题, 如 Na 2O 2 与 H 2O 或 CO 2 反应、 NO 2

2

与 H O 反应等。

(5) 隐含的可逆反应——常见的可逆反应

(如 2NO

NO 、3H +N 2NH) 、弱电

2 4

2 2

3

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等。

(6) 物质的溶解性——如: 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Cl + H O

HCl + HClO ,1 mol Cl

2

2

2

与 H O 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

N ,而氯气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大:

Cl +

2

A

2

2NaOH===NaCl +NaClO + H 2O , 1 mol Cl

2

参与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N A 。

4、解答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类题目的“三”个步骤

(1) 看:看所给数据是体积、质量还是物质的量。

如果所给数据是质量或物质的量,该类数据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

(2) 定:确定对象是气体、 固体还是液体。 如果是气体, 要注意外界条件是否为 “标准状况”。

(3) 算:根据所求内容进行计算,在求算时要注意:

① 不要直接利用溶液的浓度代替指定物质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② 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角色”可能不同,电子转移数目也可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三、有关电化学类选择题

做题模板: 1、先判断是电解池还是原电池 2、判断两极 3、分析电极反应 4、对照选项1.两

池 ( 原电池、电解池 ) 判定规律

首先观察是否有外接电源,若无外接电源,则可能是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

件分析,判定思路主要是“四看” :先看电极,其次看是否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再看电解质溶液,最后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若有外接电源,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是电解池。

2.电极反应

(1) 原电池: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 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3) 充电电池:负接负为阴极,正接正为阳极。

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放电时的正极和充电时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3.粒子移动

(1)原电池:阴离子→负极,阳离子→正极。电子从负极到正极

(2)电解池:阴离子→阳极,阳离子→阴极。电子从负极到阴极,从阳极到正极。

4.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步骤

(1)“放电”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①依据条件,指出参与负极和正极反应的物质,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转移电子的数目;

②根据守恒书写负极 ( 或正极 ) 反应式,特别应注意电极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共存。

(2)“充电”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充电时的电极反应与放电时的电极反应过程相反,充电的阳极反应为放电时正极反应的

逆过程,充电的阴极反应为放电时负极反应的逆过程。

5、判断溶液PH的变化:如果判断的是整个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就要分析总的化学方程式,生成或消耗酸碱的情况。如果判断的是某极区溶液 PH的变化,就要分析这个极区的电

极反应,生成或消耗 H+或 OH-的情况。

6.电解规律

( 1)① 阳极产物的判断首先看电极,如果是活性电极作阳极,则电极材料失电子,电极

2+

,而不是3+) ;如果是惰性电极,则需看溶液中阴

溶解 ( 注意:铁作阳极溶解生成Fe Fe

离子的失电子能力,阴离子放电顺序为2-> I--> Cl--

S>Br>OH ( 水)。

② 阴极产物的判断直接根据阳离子的放电顺序进行判断:Ag+>Fe3+> Cu2+> H+

(6)恢复原态措施。

电解后有关电解质溶液恢复原态的问题应该用质量守恒法分析。一般是加入阳极产物和

阴极产物的化合物,但也有特殊情况,如用惰性电极电解42+完全放电之前,

CuSO溶液, Cu

可加入 CuO或 CuCO复原,而 Cu完全放电之后,应加入Cu(OH) 或 Cu(OH) CO复原。

32+2223

(2)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时,根据阴、阳离子放电顺序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电解

水型 ( 如电解 Na2SO4、H2SO4、NaOH溶液等 ) ;电解电解质型 ( 如电解 CuCl 2溶液盐酸等 ) ;放氢生碱型 ( 如电解 NaCl、 MgCl2溶液等 ) ;放氧生酸型 ( 如电解 CuSO4、 AgNO3溶液等 ) 。四、有关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类选择题

做题模板:“先推后判” ;破题关键:“会背会推”

背会“短周期”元素的结构特点,背会周期和族所含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

会利用元素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和周期表结构特点,推理元素名称。

1.速断简单粒子半径大小——“三看法”

一看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2.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理论推断:

① 原子结构: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相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金

属性逐渐减弱。

(2)实验标志:

①单质从水或非氧化性酸中置换出H2的难易程度。

②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③ 溶液中盐与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④ 单质的还原性或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与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相反。

⑤ 原电池中的正、负极,一般,负极大于正极。

3、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非金

属性逐渐增强。

按 F、 O、 Cl 、 Br 、 I 、 S 的顺序,非金属性减弱。

2)实验标志:

①单质与 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②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③ 溶液中非金属与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④ 单质的氧化性或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与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相反。

注意: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指分解的难易程度与氢键无关。

4、化学键的判断:凡金属和非金属构成的化合物(除氯化铝外)都是离子键,凡非金属

构成的化合物(除铵盐外)都含共价键。A-A 型共价键为非极性键,A-B 型共价键为极性键.

五、有关实验类选择题

1.化学仪器上的“ 0”刻度

(1) 滴定管:“ 0”刻度在上面。(2) 量筒:无“ 0”刻度。

(3)托盘天平:“ 0”刻度在刻度尺最左边;标尺中央是一道竖线非零刻度。

(4)容量瓶、移液管等只有一个标示容积的刻度,没有零刻度。

2.注意几种定量仪器的精确度:

滴定管的读数保留小数点后 2 位,量筒、托盘天平的读数保留小数点后 1 位,广泛 pH 试纸的读数为整数。

3.易被忽略的实验操作的“第一步:

(1)检查装置气密性——气体抽取、气体性质验证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

(2)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有活塞或瓶塞的玻璃仪器。

(3)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

(4) 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KI 试纸检验某些气体时先润湿,但

用 pH 试纸测溶液的pH 时不能润湿。

(5)调零——托盘天平的使用。

(6)取样,溶解——用化学方法检验、鉴别固体物质。

4.容易忽视的 4 个实验安全问题:

(1)有毒气体的尾气必须处理。通常将H2S、 SO2、 Cl 2、NO2等气体用 NaOH溶液吸收。

(2)易爆气体如 H2、 CO、 CH4、 C2H4、 C2H2等在点燃之前必须要验纯。

(3)用 H2、CO还原 CuO、 Fe2O3等实验时,应先通气,等体系内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若先

加热后通气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实验完毕,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停止通入H2或 CO。(4)加热制取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完毕,应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

倒吸入发生装置而使发生装置破裂。

5.化学实验中的九个先与后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4)用石蕊试纸、淀粉KI 试纸等检验气体的性质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而用 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时不能将试纸润湿。

(5)做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盛装液体前要先用标准液润洗。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溶解或稀释后的溶液要先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

中。

(7)检验气体的先后顺序:一般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其他气体。

(8)气体除杂和干燥顺序:若用洗气装置除杂,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若用加热装置

除杂,一般干燥在前,除杂在后。

(9) 做证明淀粉水解的实验时,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前,要先加入NaOH

溶液,把溶液调节到碱性;做证明氯丙烷水解的实验时,应先加酸中和过量的碱,再加

AgNO3溶液。

6.分离 ( 提纯 ) 时的注意事项

(1)过滤时要用到漏斗、烧杯和玻璃棒,且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时,冷却水从下口流入,从上口流出,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侧支管附近,

最后面接收馏分的锥形瓶不能加塞子;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

滴外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7.不同物质的分离( 提纯 ) 方法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 提纯 )

升华法例如: NaCl 和 I 2的分离

分解法例如:

加热除去 Na2CO3中混有的 NaHCO3固体

氧化法例如:

固+固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铜

结晶法(互溶)例如: KNO3和 NaCl 的分离

加水过滤法(不互溶)

例如:粗盐提纯

其他——特殊法例如: FeS和 Fe的分离可用磁铁吸附分离

(2) “固+液”混合物的分离( 提纯 )

萃取法例如: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

互溶蒸发例如:从食盐水中制得食盐

固+液

蒸馏法例如: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不互溶——过滤法例如:将 NaCl晶体从其饱和溶液中分离出来

(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 提纯 )

互溶——蒸馏法例如:酒精和水、苯和硝基苯、汽油和煤油等的分离

液+液例如: CCl 和水的分离

不互溶——分液法

4

(4)“气+气”混合物的分离( 提纯 )

洗气法例如:除去 Cl 2中的 HCl,可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气+气例如:除去 CO中的 CO,可通过灼热的 CuO

其他法

2

六、有关电解质溶液类选择题

1.解答此类试题,要抓住三个关键词:微弱、平衡、守恒,即溶液中存在弱电解质的电

离平衡和盐类的水解平衡,且都是微弱的 ( 水解相互促进反应除外 ) ,微粒浓度之间存在守恒关系。

弱酸稀释时 PH变化小;越稀,弱电解质的电离的程度增大,越稀,盐类的水解的程度增

大。

2.溶液中微粒浓度的三个等量关系

(1)电荷守恒

关键:只与溶液中离子种类有关,带几个电荷乘“几”

例如:① Na2CO3溶液② NaHCO3溶液③ Na2CO3和 NaHCO3的混合溶液④ Na2CO3和 NaOH 混合溶液,它们的离子种类相同电荷守恒表达式相同都可以表示为:

++2---

c(Na )+ c(H )=2c(CO3)+ c(HCO3)+ c(OH )

(2)物料守恒

关键:① 只与溶质有关,溶质中某些元素之间满足的守恒关系,根据溶质中粒子之间满

足的关系确定表达式。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或电离,离子种类有所变

化,但原子总是守恒的。如22--2--2

K S溶液中 S、HS 都能水解,故 S 原子以S、HS、HS三种形式存在,它们之间有如下守恒关系:c(K+)=2c(S2-)+2c(HS-)+2c(H2S)。

② 注意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将 a mol/L的CHCOOH溶液与 b mol/L NaOH溶液

3

等体积混合。物料守恒式如下:-a

c(CH COOH)+ c(CH COO)=2。

33

(3)质子守恒

如Na2S 水溶液中质子守恒式:c(H3O+) + 2c(H2S) +c(HS- ) =c(OH- ) 或c(H+ ) +2c(H2S) +

--

c(HS )= c(OH )。质子守恒的关系式也可以由电荷守恒式与物料守恒式推导得到。

3、巧抓“五点” ,突破微粒浓度关系

(1) . 抓反应“起始”点,判断酸性或碱性的强弱。

(2) . 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3) . 抓“恰好”反应点,生成什么溶质,溶液的酸碱性,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4)抓溶液“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反应物过量或不足。

(5. )抓反应“过量”点,溶质是什么,判断谁多、谁少还是等量。

七、有关有机化学类选择题

1.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

(1)取代反应

特点:有上有下类型:包括卤代、硝化、磺化、水解、酯化等反应类型。

(2)加成反应

特点:只上不下加成反应常用试剂:H2、 X2( 卤素 ) 、 HX、 HCN、 H2O等。

(3)消去反应

特点:只下不上类型: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消去。

(4)加成反应:主要以烯烃和苯为代表,碳碳双键、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5)取代反应:烷烃、苯、乙醇和乙酸均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2.有机反应中的“H2”

H2在有机反应中总是“扮演”加成试剂的角色,能与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苯环、醛基— CHO和酮基— CO—中的碳氧双键 ( 羰基 ) 以及碳氮双键和三键 (C===N、C≡N)等发生加成反应。

每摩尔碳碳双键或醛基、酮羰基消耗 1 mol H 2,每摩尔碳碳三键消耗 2 mol H 2,每摩尔苯环消耗 3 mol H 2。

3.烃的羟基衍生物比较

CH3CH2OH CH3COOH

与 Na反应能能能

与 NaOH反应不能能能

与 NaHCO3反应不能不能能

与 Na2CO3反应不能能能

4.有关官能团性质的规律方法、易混、易错点

(1)注意苯环的结构与六元环的区别,不要看到含双键的六元环就认为是苯环。

(2)蛋白质发生盐析是物理变化,可逆;蛋白质发生变性是化学变化,不可逆。

(3)氧化反应包括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催化氧化反应和燃烧反应等。

(4) 不是所有的碳氧双键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如酯和羧酸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5)苯、液态烷烃等不能因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但是能够发生萃取(物理变化)而使

溴水层褪色。

(6)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醛类,还可能是:葡萄糖、麦芽糖、甲酸、甲酸盐、 甲酸酯等。

5.区分三个易错问题

(1) 不能区分常见有机物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如塑料的老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不是加 成反应,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等。

(2) 不能灵活区分有机反应的反应条件。如苯与溴水不反应,只与纯液溴反应。

(3) 不能准确地对有机物进行分类。如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6.牢记三种物质的特征反应

(1) 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 淀粉:在常温下遇碘变蓝。

(3) 蛋白质:浓硝酸可使蛋白质变黄,发生颜色反应,盐析(可逆) ,变性(不可逆) 。

7.同分异构体判断时必记的三个内容:

(1) 甲基乙基都是 1 种,丙基 (C 3H 7— ) 有 2 种,丁基 (C 4H 9— ) 有 4 种,戊基 (C 5H 11— ) 有 8 种。

C 3 H 6AA 型有 4 种, C 3H 6AB 有 5 种, C 4H 8AA 有 9 种 ,C 4H 8AB 有 12 种 .

(2) 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有 3 种,苯环上有三个相同的取代基有 3 种,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且两同一不同有 6 种,苯环上有三个不同的取代基有 10 种,苯环上有四个不同的取代基有 30

种。 C 7H 8O 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酚类

3种,醇 1种,醚 1种,共 5种。

( 3) C 4H 8O 2 的酯有 4 种,羧酸类有 2 种,即含 -OH 又含 -CHO 的有 5 种,含六元环的 1 种。

C H O 的酯有 9 种,羧酸类有 4 种,即含 -OH 又含 -CHO 的有 12 种。 C

5

H O 水解后的羧酸

5 10

2

10 2

和醇重新组合形成的酯有 5╳8=40 种

8、根据有机物的特殊反应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

官能团种类

试剂与条件

判断依据

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

溴水

橙红色退去

酸性 KMnO 溶液

紫红色退去

4

卤素原子

NaOH 溶液,加热, AgNO 溶液和稀硝酸

有沉淀产生

3

醇羟基 钠

有 H 2放出

酚羟基

FeCl 3 溶液

显紫色

浓溴水

有白色沉淀产生

羧基

NaHCO 溶液

有 CO 气体放出

3

2

醛基

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有银镜生成

新制 Cu(OH) 悬浊液,煮沸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2

酯基 NaOH 与酚酞的混合物,加热 红色退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