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气之呼吸及运气法
太极拳的自然呼吸法

太极拳的自然呼吸法
太极拳的自然呼吸法
太极拳之呼吸是太极拳爱好者所关心的一件大事,而一些书刊杂志又各说不一,使得练拳者无所适从,如果大家为此所困,欢迎阅读本文了解。
太极拳之呼吸,首先要弄清三大呼吸系统,即胎吸、毛发呼吸、及口鼻呼吸。
这三大呼吸系统,不管你意识到或没意识到,都在完成与大自然交换气的任务。
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要影响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口鼻呼吸入肺,只有胎吸,气才能下达气海,才是真正的深长呼吸。
呼吸深长,一般说来,身体健康,寿命长;呼吸越浅,健康越差,寿命越短。
通常所说的腹式呼吸或叫丹田呼吸都不准确。
准确的说法,我认为应该叫胎吸。
方法是用神阙穴进行呼吸,吸时神阙穴(脐轮)带动肚皮往命门贴,呼时还是用神阙穴带动肚皮回原处。
这样一收一放,周而复始,任其自然。
呼吸时注意:
防止腹紧,防止憋气,腹松气腾然。
从我学拳的`人中,有几位练功配气,硬要一次呼吸完成一次开合,结果有的腹痛,有的胸闷,有的血压升高,更有甚者每当想练拳但尚未练拳时腹部就痛。
后来他们向我说明了情况,我让他们忘记呼吸,让它越自然越好。
实践证明:
太极拳的气不是配出来的,而是通过长期练功练出来的。
吴图南老前辈完成每个定式要五、六个呼吸,我们练拳每式也要五、六个呼吸才能完成一次开合。
然而我们在单式练发劲时,呼吸和开合自然配合起来了。
杨班候老前辈发人时,哼哈二气定输赢就是有力的见证。
呼吸以细、匀、深、长为宜,但都是自然的,毫不勉强,望同学者细心揣摩体会,有所受益,以此为乐!
【太极拳的自然呼吸法】。
太极拳的呼吸技巧

太极拳的呼吸技巧
呼吸是人们生理正常的生命现象,呼吸的强弱、快慢、大小、长短表示着人们身体健康的程度,呼吸有众多不同的方法,比如:顺呼吸、逆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等等,如果采用正确的腹式呼吸,就好象拨慢了生物钟,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延长了能量发挥时间,也就是延长了生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太极拳的呼吸技巧,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方法
1、吸气时的轻、呼气要长,吸气时同时小腹内收,两脚十指抓地,涌泉穴要虚。
要注意,这与我们生活中的呼吸不一样,生活中那种吸气,气吸到胸中,胸往外挺。
这个吸入的气,收敛入脊背时,胸不但不往前挺,而且胸还要随者吸气而内收,这对初学者者讲很难掌握,我相信只要用心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
只要大家掌握要领,多加练习即可,太极拳是注重慢练的一种养生运动,不可急于求成。
2、呼气时,内气下行沉入肚脐以下的关元穴,小腹外凸,两脚掌放松,同时小腹也有发胀发热的戚觉。
肚脐以下叁寸的关元穴部位就是武术界常说的“丹田”,关元穴一寸半上边那个穴位叫气海,是男人们生长气息功能强壮要穴,关元穴下一寸的地方,是中极穴,又叫气原。
这叁个重要穴位的部位构成了“丹田”全部位,丹田是产生内气的源泉,丹田的开合吸引,可促使任督两脉的沟通,经脉也同时得以贯疏,内气流转,通遍全身,肾脏部位有胀热的感觉。
肾为生命之源,强壮身体之本。
练功的效果好坏,关键的问题是肾脏是否随者呼吸而开合,是否随者动作的运动而开合。
正确把握太极拳的呼吸与清气浊气

正确把握太极拳的呼吸与清气浊气很多人都知道练习太极拳时要配合着呼吸,那太极拳的呼吸有什么讲究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太极拳呼吸的是什么气吧。
了解了太极呼吸的气,就能够更好把握太极拳的呼吸控制。
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呼吸,就是医生号脉也是听呼吸的。
这个是自然的呼吸,就是肌肤毫毛,肉丝内都带有呼吸。
并不是打太极拳,哪一式为呼,哪一个式子为吸,这样用呼吸就不是自然呼吸,是用喉咙的呼吸,就成了拉风箱的呼吸,这样的呼吸不但不卫生,而且还能伤气,打太极拳用的是自然呼吸。
就是动者为呼,静者为吸,正缠丝为呼,倒缠丝为吸。
气归丹田为静,静就是吸。
由丹田出来的气就是动,这就是呼。
这样用呼吸就是自然呼吸。
这样的呼吸不但卫生清洁而且可以呼出浊气,吸收清气。
什么是浊气?什么是七气?人生一口气,制命一口痰。
人生一口气就是他母亲生下来的那一口气,这就是先天自然之气,这就是先天的清气,时间久受到不良之气的污染,就生了浊气。
这些浊气久而成痰,将呼吸堵住,轻者生病,重者致命。
所以人临死时候响痰上来了,这就是人生一口气,致命一口痰。
气分五种:五种清气,五种浊气。
五种浊气(1)横气就是横气填胸,上下不接气,在运动时呼呼发喘。
(2)邪气就是呼吸不正常,时有时无,在运动时嘴发青,脸发白。
(3)逆气就是在运动时肩上挑,肘上架,不知道沉肘松肩之法。
(4)滞气五种浊气中的滞气指的是什么呢?其实i顾名思义就可以了解到它的意思,滞气即指不通畅的,被堵塞了的气,使得你身体中的气不能够自由的流通的气。
要注意不要与逆气混肴。
(5(浊气就是运动时上重下轻,外散内空,完全用的是后天之气,使一切浊气上涌,练久人就生病。
五种清气(1)先天自然之气就是由母体降生时带来的气。
(2)乾坤正气就是阴阳之气,也是刚柔之气。
(3)太和之气太和之气指的是我们身体里的丹田之气。
提起丹田之气可能很多人会立刻恍然大悟,明白这是什么气。
丹田之气也是指身体内五脏之气集合之处,这种气对于我们的身体很重要。
太极拳的呼吸与开合

太极拳的呼吸与开合初学太极拳时,只能自然呼吸,与开合的意念配合不起来。
及至纯熟,便会懂得拳势呼吸。
初学太极拳时,只能自然呼吸,与开合的意念配合不起来。
及至纯熟,便会懂得拳势呼吸。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呼吸与开合。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呼吸与开合关于拳势呼吸的规律,太极拳理论中有两种提法,一种是开吸合呼,另一种是合吸开呼。
其中本质分歧,是对开合的含义理解不同。
一些古籍拳论述说过于简练,后人引用时未能深入理解其开合的原意:请看下面2例:例1:“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武禹襄《十三势行功心解》。
例2:“……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
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
合便是收,开即是放。
”——李亦畲《五字诀》。
上述2例如何理解呢?例1是说太极拳运动过程巾,劲的转换要断而复连,因而在收的过程中,已有放的成分:收转瞬即变为放。
例2是描述并解释何谓合与何谓开的。
它明白地说,气之由上而下谓之合,气之由下而上谓之开。
这里所说的气,并非呼吸之气,而是内气。
陈炎林先生曾这样说明呼吸之气:“……且至艺高时,胸腹中之气(出自中焦)可分为上下二层(俗谓先天气、后天气)。
呼时上层气(后天气)由鼻呼出,同时下层气(先天气)反降人丹田;吸时上层气由鼻吸人,同时下层气反由丹田迫上。
此种境界,俗日气通。
凡练习正宗太极拳术至相当程度时,均能达之。
”李亦畲在《五字诀》中所谓合是指运动时下层气(先天气)降人丹田,而上层气(后天气)由鼻呼出的过程。
他的主张是开吸合呼的。
李亦畲又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
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
”表面上看,好像李亦畲在这里强调了合吸开呼。
其实不然,这里之合,不代表防,而开也不代表攻。
因下文“提得起”是说练拳者自身的精神能提得起,意向上提,气亦随之;气行则劲随,亦能以此劲将人拿起来。
拿是发提拿之劲,可见吸气时也有发劲。
打太极拳要注意的呼吸方法(整理)

打太极拳要注意的呼吸方法(整理)所谓顺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亦称“自然腹式呼吸”。
而逆腹式呼吸方法则相反:吸气时腹部凹进,而呼气时腹部突出,故称“改造自然反式呼吸”。
这两种呼吸的生理作用各有不同,我们必须认真了解它们,再结合个人的情况来选用锻炼。
据介绍,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
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
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
与之对称的是顺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作等容呼吸。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
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称上是一种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
逆腹式呼吸法,不是说说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开始练习时,按照说明“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所谓“隆起”,主要是意想)。
很明显这是一种随着呼吸进行的“腹肌运动”。
这样的运动,带有“鼓努为力”的味道,并不符合内气升降以意领气的要求,但是又不得不这样照着做,否则就难以入门。
所以一方面要“鼓努为力”,一方面又要尽量用意不用力,逐渐使用力减少、用意增加,从而达到掌握“逆腹式呼吸法”的目的。
另一种传统的方法是“气沉丹田”。
通过正确掌握气沉丹田,达到“逆腹式呼吸”,即内气升降的方法。
怎样正确掌握“气沉丹田”呢?在行拳中,随着拳势的开合,配以开吸合呼。
呼气时意想有“气”沿任脉沉人丹田;吸气时,丹田气经会阴上升命门,或者吸气时暂不加意念。
气沉丹田不是死沉,而是一个活的行气过程,即随着呼气意想内气向丹田松沉的过程。
有下沉必有上升,久之得气,自然明白。
有人认为腹式呼吸是在动作熟练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强调自然配合为好。
打太极拳时的呼吸方法(参考提供)

打太极拳时怎样呼吸?如何由内及外!太极拳运动必须配合呼吸,但刚开始太极拳锻炼时就着意于呼吸,反倒使动作僵硬,呼吸急促。
只有进行专门的呼吸练习,形成自动的呼吸程式,才能和动作相配合。
调息练习要求呼吸加深加长,肺活量增加,体内得到更多的氧气供应。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需气血兼顾,以气为主,形体之所以能抗拒外力,百节之所以能屈伸活动,是“气之充也”;血的化液濡筋,成髓养骨,也是依靠气的动力。
练太极拳之所以能够治疗各种慢性病,能够增强体质,使精神焕发,保持工作能力和延长寿命,正是因为太极拳“打拳以调养气血,呼吸顺其自然”,以拳养生健身。
而它“静中触动动犹静”的原则对人体也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
练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呼吸是太极拳的重要内容。
概括起来基本上有两种呼吸方法,一是自然呼吸,二是拳式呼吸:自然呼吸就是不要过分注意呼吸和拳架、动作的配合问题,在做好拳势动作基础上,呼吸以自然、舒服为宜,你觉得舒服了,就对了。
长此以往,呼吸自然就和动作配合上,这实际上是以动作来调节呼吸。
这种办法的前提是动作要准确,要规范,对动作要求比较高。
拳势呼吸就是有意识地将呼吸和动作结合起来,呼吸的长短和动作的过程相联系,呼吸的吐纳也和动作的开合曲伸相联系。
一般是动作外展为呼,内收为吸;动作沉降为呼,提升为吸;发劲为呼,蓄劲为吸。
不管哪种呼吸,基本要领都是细、匀、深、长。
练太极拳的最重要原则:练太极拳最重要的原则是“心静用意”,“用意不用力”。
这指的是在运动时,思想集中,心神专一,意识不断地指导动作,让所有动作在意识连续贯注下轻轻运动,不使用拙力,并且灵活变换,使任何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没有顾此失彼的乱动。
这个原则应该始终贯串在整个练拳过程之中,从而提高锻炼的效果。
用意指导动作:太极拳虽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但更重要的是用意,“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而且讲究“练意”,“练气”(腹式呼吸),“练身”(运动肢体内外)三者密切结合。
太极拳如何练气

太极拳如何练气太极拳如何练气太极拳是一种注重内功的拳术,而调节呼吸对太极拳运动起着特殊的作用。
太极拳如何练气呢?下面店铺来给大家介绍太极拳如何练气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通过架子导引内气运行太极拳有一系列的动作,俗称架子。
架子是前人锻炼经验在姿势上的表现。
一个架子,总是要经过多方面的反复实践与总结才能创造出来,它是锻炼者的入门阶梯,因为有形的要比无形的好学。
架子除了有技击作用外,与某些气功动作有相似之处,即通过外部动作来导引内部的气血运行。
武禹襄《十三式行功心解》曰:“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心为令,气为旗……腹松气敛入骨……牵动往来气贴骨而敛入脊骨。
”故习拳姿势必须正确,要讲规矩,唯有这样,才能达到练拳的功效。
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式歌”日:“气遍身躯不少滞……腹内松静气腾然……意气君来骨肉臣。
”太极先辈告诉我们:要想使气浑身周流,姿势就必须上下顺遂,劲不逆扭。
许多著名拳师,不讲什么理论,只是认真练好架子。
就有了一身好功夫,原因就在于架子体现着法则,包含着体、用、气。
只满足于能练套路,而不求其准确,则收效不大,甚至练拳多年而无气感。
王宗岳《太极拳论》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
”架子不仅要准,而且要熟。
杨澄甫的弟子董英杰说过,练拳一次至少三趟:第一趟开展筋脉,第二趟较正姿势,第三趟再加形意。
纯熟之后,一出手便有意形,则进步更速。
拳势正确;又认真锻炼,就会由外科内,逐渐产生内气的周流,从最初的腹部充实,到手指麻胀、眼睛微光,到气遍身躯。
有志于练太极拳的同志,首先要懂架子,求身法的正确,否则徒耗精力,白费工夫,得不偿失也。
2.通过阴阳虚实变化调动内气的运行有人说,太极拳的奥妙精华,尽在虚实二字的运用。
阴阳虚实的变化是靠架子的正确体现的,尤其是在练拳的初级阶段。
太极气功的五种呼吸方法

太极气功的五种呼吸方法
太极气功的五种呼吸方法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拳术的一种。
而太极内功是太极拳和气功相结合修炼的能增强太极拳技击和产生鼓荡能力的一种方法。
呼吸方法在不同的练功阶段是不同的,要练好太极气功,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呼吸方法。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练习太极气功的五种呼吸方法,可根据个人情况,用作参考!
1、自然呼吸法
适用于太极拳的初级习练者。
结合深、长、细、匀的呼吸要求,逐渐通过意念引导,把胸式呼吸改变为腹式呼吸。
2、导引呼吸法
适用于太极拳修炼的第二个阶段。
通过意念引导气由会阴降到大腿、膝关节、小腿、足心,吸气时由足心再返回会阴,周而复始,令气运行。
3、抓闭呼吸法
又称吸、贴、抓、闭呼吸练功法。
它适用于太极拳的中级阶段。
具体方法;吐气时把气引导到足心,呼吸停顿,停顿后吸气,引气上行,经两小腿、关节、大腿、会阴、尾闾、命门;随吸气的.同时,两手用力紧抓,两脚趾扣地不放,舌尖轻贴于上颚,紧缩肛门并上提,吸到不能吸为止,然后闭住呼吸,随后全身放松,如此周而复始运行。
4、喉头呼吸法
是一种与对方搏击时迅速充实内气的方法。
操作时忘掉口鼻呼吸方式,用意念配合,喉头纳气,就是在一瞬间喉头用意念扩张一下,气便迅速进入丹田,小腹立即充胀起来,从而充实带脉,气遍全身。
5、内转呼吸法
是把纳入之气用意引到腰部、腹部,使中丹田充实后在引气围绕脐的周围转圈,先由里到外,顺时针外转36圈,在从外向内逆时针转24圈。
上面五种呼吸方法,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需心、息、身三者结
合进行练习,功到自然能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中气之呼吸及运气法
人称太极拳为内家拳者,有三因也:一为儒家之意,所以别于方外也;一为节拿抓闭等技行之于内而无形也;一为内部气之旋转运用(锻炼精气神)是也。
太极拳中初步气之呼吸,专尚鼻而不尚口,与普通以鼻吸口呼者不同。
且至艺高时,胸腹中之气(出自中焦)可分为上下二层(俗谓先天气、后天气),呼时上层气(后天气)由鼻呼出,同时下层气(先天气)反降入丹田;吸时上层气(后天气)由鼻吸入,同时下层气(先天气)反由丹田逼上,此种境界俗曰气通。
凡练习正宗太极拳术至相当程度时,均能达之。
然初习者可不必过分求之,以免妨碍拳式姿势。
只求动作和缓、呼吸自然、周身舒适而已。
否则屏压抑制,勉强使气降沉丹田,势必易入歧途。
下部发生痔疾肠疝一类病症。
但至相当程度后,则气之呼吸如何运用,亦不可不加注意。
若不知其理,即不能达太极拳之圣境。
十三式行功心解中云:“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意即呼吸与动作当求其互相合拍。
应呼者呼,应吸者吸。
盖吸则为虚,呼则为实,知之然后身体自能灵活。
否则虚实不分,练习太极拳之真谛全失。
因太极拳最注
意虚实也。
普通教习授徒,分为内、外两部。
内部为呼吸,外部为拳势。
往往仅教外部而不授内部,此乃授之不得其法反滋弊端,故不如听其自然。
日久或能知其诀窍,非谓教者故意不肯示人也。
唯本书为指示初学者应有之常识,不能因噎废食,故亦详述其运用之法。
大抵在盘架子之时,出手为呼,收手为吸;升为吸降为呼;提为吸,沉为呼;开为吸,合为呼;动步转身及各式过渡之时为小呼吸。
小呼吸者,即呼吸不长,又呼又吸,而含有稍停息之象也。
在推手时,按为呼,挤为呼;履为吸,掤为吸;化为吸。
被履为自然小呼吸,此小呼吸乃求心静,心静则可视听对方之行动,而不致有误。
如被挤被按至不能再吸时则改为呼,因使吸进之气散于四肢也。
故呼之不能再呼时,改为吸吸至不能再吸时,改为呼。
呼与吸原可循环而变更也。
在大履中之呼吸,掤为呼,靠为呼,按为呼;履为吸,被靠为吸,被履为小呼吸,转身将按未按时为小呼吸,其他动步未发劲时亦均为小呼吸,因求其静而能视听且有沾黏劲也。
剑、刀、杆、散手等呼吸运用,亦与盘架子者同:即出手为呼,收手为吸;升为吸降为呼;开为吸,合
为呼;等等,恕不赘述。
至于内部气之旋转方式,分为先天往后天与后天往先天二种:
一、由前往后(俗谓由先天往后天)即丹田气往下达于海底抄尾闾而起,缘脊上行经玉枕、天灵等穴下过前额、人中、喉结、心窝、脐轮等处,而仍归于丹田原处。
二、由后往前(俗谓由后天往先天)即丹田气往上过脐轮、心窝、喉结、人中、前额等处,经天灵、玉枕等穴,缘脊下行,抄尾闾而过,达于海底,往上仍归于丹田原处。
正与前式相反。
此种行气初练时亦甚渺茫,日久自能达斯境界。
以上两种内部气之旋转,除单人练功时当釆用外,在与人交手发劲时更宜注意,否则发劲虽历,亦属徒然。
按太极拳中武艺高超者,不仅己身内部气之运用纯熟自如,即对方身内之气或升或降或前或后,均可由手探知。
斯种精微功夫,非初学者所能了解也。
至于呼吸中含有哼、哈二字(功深后亦能兼以口或仅以脐作呼吸),艺高者在单练或与人交手时,每于无意中口露此二字,其理有三:一使内气舒泰,无屏压受伤之虞;二使内劲全部透出,无稍滞留;三使敌人惊惶(敌既惊惶,动作散漫神志昏迷,进退失据,
不能自守,则可乘虚而入)。
故哼哈二诀,用处极大,学者不可不知。
哼多用于引化时(内气为吸),哈多用于拿发时(内气为呼)。
乾隆旧抄本太极拳经歌诀内载:“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
又太极拳老谱中内载:“对待(即推手)有往来,是早或是晚;合则放发去,犹如凌霄剑。
滋养有多少,一气哈而远。
口授须秘传,开门见中天”。
由此可知哼哈二字之妙用焉。
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