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县茶产业发展概况
安徽省饮料及茶叶零售行业企业排名统计报告

8
34
池州市斌凤酒业经营部
酒零售
1996
8
35
马鞍山市鸿润饮品有限公司
饮料类产品零售
2007
8
36
马鞍山市洪力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酒类销售
2002
8
37
安徽省丁威力酒业有限公司
预包装食品
2008
7
38
马鞍山市全心糖酒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酒类销售
2008
7
39
安徽丹枫霞茶业有限公司
茶叶零售
2008
7
40
酒类销售
1992
20
10
六安市金安茶叶公司
饮料及茶叶零售
1953
20
11
安徽省九华山闵公生态茶叶有限公司
茶叶零售
2003
20
12
马鞍山市同盛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酒类销售
2002
20
13
黄山市国窖酒业有限公司
批发零售
2007
18
14
池州牧童酒业有限公司
白酒销售
2001
16
15
安徽玖明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饮料零售
合肥农伟茶叶有限公司
零售茶叶
2002
7
41
芜湖市洪彬酒业经营部
酒类销售
2007
7
42
安徽省锐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销售酒
2007
7
43
合肥市安福食品有限公司
茶叶零售
2007
7
44
芜湖市家满商贸有限公司
预包装食品批发
2007
7
45
庐江县凯达商贸
酒类零售
歙县苗木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路对策

( 2 ) 圃地选 择和组合难度大 。我县县城周 边及 公路沿线 农 业短平快 经济作 物( 如甘蔗 、 烟草 ) 、 水果 和蔬菜基地 发展 快, 效益高 , 一定 程度上也 制约 了苗木基地 的发展 。发 展苗 木基地 土壤条件 要求相对较 高 , 由于人 多地少 的原因 , 成片 土地组合难度较大 。再加 上地租逐年增长等原 因, 一些育苗 单位或 个人想 扩大 圃地 面积 , 因土地租 赁 困难 , 受 到一定 的
路, 确 定发展 目标 ; 调整苗木产品结构 , 制 定整体 长远规 划等。
关键词 : 歙县 ; 苗木产业 ; 发展现 状 ; 存在 问题 ; 思路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7 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7 7 3 1 ( 2 0 1 3 ) 1 9 — 1 2 — 0 2
( 5 ) 苗木 生产 经营户生产面积普遍小 、 苗木产量不 高 , 用
户若需要一定数量 的同品种 同规格 苗木 , 现有 苗圃 中很难全 部配齐 。
( 6 ) 苗木 的标 准化生产程度较低 。农 户追 求的是单位面 积 的株 数 , 随着市 场需求 的变 化 , 大规格全 冠树型 苗木需求 量 急剧增 加 , 而 有些 苗 圃过 密 的苗木 因没 有更 多 的圃地移
规范化 管理 , 适应市 场需 求 , 必须 进一 步转变 观念 , 完 善规
续从 事苗木 生产行业 , 还需 另辟蹊径 组赁土 地 , 无 形 中增 加
了苗木 产业发展 的难度 。 ( 4 ) 培 育 苗木 尤其 培 养 大径 苗 木周 期 长 , 在行 情 信 息
划, 明确政策 , 采取措施 , 提升档次 , 加快 发展 , 把苗木产业做 强做大 。
( 7 ) 在管 理水平 上还是 以传统方式 为主 , 管理 较为粗放 和相对 落后 , 苗木产品 、 品质与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 的差距 。
安徽省特色名茶介绍

安徽省特色名茶介绍九华佛茶:属绿茶类。
为历史名茶。
历史上称闵园茶、黄石溪茶,现统称九华佛茶,产于佛教圣地九华山及九华山山脉南北邻近地域。
主产区位于下闵园、黄石溪、庙前等地。
为了加快池州市茶叶经济的发展,扩大池州茶叶知名度,提高池州茶叶市场竞争力。
2003年成立了池州市茶业协会,对池州市的茶叶进行品牌整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九华佛茶”证明商标,制定了“九华佛茶”的质量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九华佛茶外形扁直呈佛手状,色泽翠绿,内质香高味醇。
九华佛茶制作工艺流程是: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摊凉、做形、烘干、拣剔、包装。
其独特之处是做形,利用理条机分二次理条,期间摊凉加压,手工压扁,理条机理直,达到九华佛茶独特外形。
在池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池州市茶业协会如何在茶叶产业化中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在茶园基地建设、茶叶加工、产后服务和管理中,促进九华佛茶发展,将是应该关注的新课题。
黄山绿牡丹:属绿茶类。
为新创名茶,创制于1986年。
主产区位于歙县北乡大谷运的黄音坑、上杨尖、仙人石一带。
采摘标准为谷雨前后采1芽3叶。
制茶工序是:杀青轻揉、初烘理条、选芽装筒、造型美化、定型烘焙、足干贮藏。
黄山绿牡丹外形似花朵状,似银丝穿翠玉片,冲泡时或浮或沉,茶形花影娇媚悦目,徐徐舒展,像一朵花瓣绿色的盛开牡丹花,茶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既有观赏价值,又有饮用价值。
黄山绿牡丹由歙县人汪芳生发明和开发,产品生产量已由初创时的16千克,发展到1996年,已达到15万千克。
后又相继开发出“海贝吐珠”、“锦上添花”等,形成了花型名茶系列。
黄山绿牡丹1986年评为安徽省“具有独特风格”的创新优质茶。
1987年评为中国商业部“既有宜人的饮用价值,又有感人的观赏价值”的创新优质茶。
老竹大方:属绿茶类。
为历史名茶。
创制于明代。
产于歙县老竹铺、三阳坑、金川一带。
老竹大方的品质特点为外形扁平匀齐、挺直、光滑,似龙井,但较肥壮。
基于产业集群的安徽茶叶区域品牌建设研究钟艳

产 茶 历 史 悠 久, 也是中国 安徽是茶叶生 产 大 省 , 传统名茶黄 山 毛 峰 、 祁 门 红 茶、 六 安 瓜 片 的 原 产 地。 近年来 , 产业集群在促进安徽茶叶区域经济发展的过 但在蓬勃发展的同 程中已经 成 为 了 一 股 重 要 力 量 , 产业集聚化程度 还 比 较 低 , 区域品牌效应还比较 时, 弱 。 因此探讨安徽茶叶区域品牌建设 , 对提高安徽茶 叶的市场竞争力 , 促 进 茶 产 业 转 型 升 级, 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 一、 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互动关系 迈克 · 波特认为 ,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 是在既 竞 争 又 合 作 的 特 定 区 域 内 , 由彼 个显著特征 , 专业 化 供 货 商 、 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 此关联的公司 、 业的企业 以 及 政 府 和 其 他 相 关 机 构 的 地 理 集 聚 体 。 而区域品牌是以一定产业及其集群为支撑 , 在此基础 上形成具有相当规模 、 较大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等优 并以区域地名和产业名命名组合为共 势的产业产品 , 享品牌名称的区 域 公 共 品 牌 。 它 建 立 在 产 业 集 群 的 基础之上 , 可以说它 是 产 业 集 群 发 展 的 高 级 形 态 , 具 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 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产业产品的 主体形象 。 区域品牌与 产 业 集 群 有 着 十 分 密 切 的 联 系 。 一 方面 , 产业集群是区 域 品 牌 形 成 的 重 要 平 台 与 载 体 。 产业集群是以区域网络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 其主要特 征是它的嵌入本 土 的 根 植 性 。 集 群 根 植 性 是 集 群 长 是 资 源、 文 化、 知 识、 制度和地理 期积累的历史属性 , 区位等要素的本地化 。 因为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属性 , 才逐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个性 , 这种独特个性 不断被人们认识 、 认 可 和 接 受 而 逐 步 固 化 下 来, 经过
黄山市

2022年,黄山市农林牧渔业产值123.0亿元,同比增长5.0%。
农业
2022年,黄山市粮食总产量29.21万吨,增长0.8%;油料产量3.4万吨,增长2.1%;蔬菜产量30.8万吨,增 长1.7%。
林业
2019年,黄山市造林面积6972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906公顷,封山育林面积6066公顷。年末森林面积 802.6千公顷,森林覆盖率82.9%,活立木总蓄积量4490万立方米。园林水果4.2万吨,增长5.6%。建成高效生态 茶园32万亩,茶叶产量3.88万吨,一产产值36.51亿元,分别增长3.8%和6.5%。
2022年,黄山市生产总值100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8.2 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55.2亿元,同比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568.9亿元,增长0.3%。
历史沿革
上古
黄山市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从歙县、祁门等地出土的文物表明,今黄山市一带早在旧石 器时期就已有先民生活。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创造原始土著文化。
人口
截至2021年末,黄山市常住人口133.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25%,比上年提高0.96个百分点。截至 2021年末,黄山市户籍人口148.57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7.82%,提高1.66个百分点。
2023年4月,黄山市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黄山市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将根据本次调查 推算的人口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建筑业
2021年,黄山市建筑业增加值115.8亿元,比上年增长7.4%。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 企业150家,比上年增加44家。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16.4亿元,增长17.3%。2021年,黄山市房屋建筑施 工面积72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3.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45.2万平方米,增长9.2万平方米。
悠悠百年_袅袅茶香

品味徽州文图⸺郑毅 孙萌萌悠悠百年 袅袅茶香⸺茶人俞燮及茶务讲习所逸事“茶人”的称谓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但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没有收录“茶人”词条。
其实,“茶人”并没有什么约定俗成的解释,相比某些炫目且绕口的头衔名称,宽泛的解释不外乎有采茶人、精通茶事的人、从事茶叶生产的人、爱茶之人等等。
可以说,“茶人”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统称,各行各业的爱茶者均可以称作“茶人”,历代为茶产业、茶文化做出贡献或有建树的前者,亦可称之为茶人”。
徽州茶人俞燮,爱茶且与茶结缘终身;他涉足于屯溪“吴美利”茶行,作为茶界的“掮客”,他以自己熟悉茶叶知识的技能和经验为茶号提供中介服务;他受聘担任安徽省立茶务讲习所所长,以自己对于茶业的热爱,率先垂范,业精于勤地培养茶叶人才;他还孜孜不倦勤奋笔耕,以自己的业茶经历和经验在报刊发表了许多茶事文字,以致为后人留下了足以珍惜的茶业史料��俞燮与黄炎培:以清茶交往,为华茶效力俞燮(生卒年月不详),字祛尘;徽州婺源人。
清末民初,俞燮受聘于屯溪茶商吴俊德开办的“吴美利”茶行;同时还在徽州茶商小学作兼职教员。
民国三年(1914年)4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大儒黄炎培考察徽州,黄炎培在4月28日的日记中,首次提到了俞燮:“��遂抵屯溪。
访,晤俞君枢尘(燮)。
长途仆仆,得此有如归之感。
”黄炎培抵达屯溪,就直奔“吴美利”茶行找俞燮;想来,也是有缘由的��俞燮有幸接待并陪同这位声名赫赫的职业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进行了考察;两人以茶相交、相识且相谈甚欢;最终结为诚挚的好友��俞燮给首次见面的给黄炎培留下了很深印象,甚至是达到了黄炎培愿尽力相帮的程度;这也是黄炎培在结识俞燮并在极为钦佩且成为好友以后,遂向安徽省实业厅力荐俞燮入职茶务讲习所的缘由。
吴俊德的“吴美利”茶行开设在屯溪中街的繁华地段,与知名的“同德仁”药店为邻;茶行主要是收购毛茶,为自己的十多家茶号生产提供茶叶原料;其次是为茶商、茶农提供行情咨询并招待食宿方便;“吴美利”茶行专设有“外账房”,有管账先生和“行倌”、厨师等若干人员;其服务收费低廉;茶农吃饭不付现金,可等到毛茶脱手后一并结算。
安徽省历届单招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历届单招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安徽省的省会是()A. 合肥B. 芜湖C. 蚌埠D. 黄山2. 下列哪项不是安徽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A. 徽剧B. 黄梅戏C. 宣纸制作技艺D. 京剧3. 安徽黄山以其“四绝”闻名于世,其中不包括()A. 奇松B. 怪石C. 云海D. 温泉4. 安徽的简称是()A. 皖B. 苏C. 鲁D. 赣5. 下列哪个湖泊不位于安徽省境内?()A. 巢湖B. 太湖C. 太平湖D. 花亭湖6. 安徽的省花是()A. 牡丹B. 菊花C. 芍药D. 杜鹃7. 安徽的省树是()A. 银杏B. 松树C. 柳树D. 柏树8. 下列哪项不是安徽省的著名特产?()A. 歙县砚B. 宣纸C. 黄山毛峰D. 龙井茶9. 安徽的省会合肥市被誉为()A. 中国科技城B. 中国园林城C.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D. 中国绿色之城10. 下列哪个历史人物不是安徽人?()A. 曹操B. 朱元璋C. 包拯D. 李白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安徽的省会合肥市因_________而得名。
12. 安徽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的_________部。
13. 安徽的省会合肥市是中国_________科学中心。
14. 安徽的_________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15. 安徽的__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请简述安徽省的地理特点。
17. 请列举安徽省的三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及其主要历史文化特色。
18. 请简述安徽省在中国传统医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19. 请描述安徽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其主要产业。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20. 论述安徽省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
21. 论述安徽省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实践与经验。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A D C A B6-10 A A D D C二、填空题11. 淝水之战12. 东13. 科学岛14. 九华山15. 巢湖三、简答题16. 安徽地处中国东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形地貌,包括山地、平原和湖泊等。
安徽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清单表

安徽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清单表摘要:一、引言二、安徽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清单概述1.茶叶2.药材3.食品4.工艺品三、各类名贵特产的具体介绍1.茶叶1.祁门红茶2.六安瓜片2.药材1.亳州药材2.霍山石斛3.食品1.符离集烧鸡2.徽州火腿4.工艺品1.徽墨2.歙砚四、安徽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的保护与发展1.政策支持2.科技创新3.品牌建设4.市场推广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安徽省地处华东地区,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茶叶、药材、食品和工艺品等多个领域,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安徽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清单进行概述和介绍,以期推动资源的保护与发展。
二、安徽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清单概述1.茶叶安徽茶叶品种繁多,其中祁门红茶和六安瓜片尤为著名。
祁门红茶色泽红亮,香气鲜醇,口感浓厚,享有“红茶中的极品”之美誉;六安瓜片则因其形似瓜子而得名,其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滋味鲜爽。
2.药材安徽是我国中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亳州药材和霍山石斛最具代表性。
亳州药材包括亳芍、亳菊、亳桑皮等,品质优良,药效显著;霍山石斛则具有滋阴养胃、清热解毒等功效,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一。
3.食品安徽美食丰富多样,其中符离集烧鸡和徽州火腿最具特色。
符离集烧鸡肉质鲜美,色香味俱佳,具有独特的烧鸡风味;徽州火腿则肉质紧密,味道鲜美,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4.工艺品安徽工艺品以徽墨和歙砚最为著名。
徽墨色泽黑亮,质地细腻,具有浓厚的香气,为文房四宝之一;歙砚石质坚韧,纹理清晰,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
三、各类名贵特产的具体介绍1.茶叶祁门红茶产于黄山、祁门等地,以其独特的“祁门香”闻名于世。
六安瓜片则主要产于六安市,其品质优良,形美味鲜。
2.药材亳州药材主要产于亳州市,包括亳芍、亳菊、亳桑皮等。
霍山石斛则主要产于霍山县,具有滋阴养胃、清热解毒等功效。
3.食品符离集烧鸡产于宿州市符离集,其独特的烧鸡工艺传承百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歙县茶产业发展概况
2015-7-22 17:25 来源:安徽日报
摘要:歙县现有茶园面积26.7万亩,“三茶”认证面积26万亩,占总面积的97.4%。其中无性系良种茶
园6.3万亩,占总面积的23.6%。
歙县现有茶园面积26.7万亩,“三茶”认证面积26万亩,占总面积的97.4%。
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6.3万亩,占总面积的23.6%。 2014年,全县茶叶总产量
10500吨,一产产值7.12亿元,茶农人均收入3560元,综合产值达22亿元。
其中名优茶产量3560吨,产值4.921亿元,出口量突破1万吨,创汇4000多万
美元,创历史新高。
全县现有各类茶叶初制厂3000余座,其中年生产加工能力达20吨以上规模
化企业90余家,清洁化、自动化流水线15条。全县涉茶专业合作社72家,国
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合作社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9家,其中省
级龙头企业5家。
全县现有工商注册茶叶企业413户,茶叶注册商标118枚,中国名特优新农
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6枚,省名牌农产品4个,省名牌产品1个,市著名商标
6枚,市级名牌产品8个。在外埠经营茶叶的各类经营户有800多户,开设专卖
店1000多家,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
近年来,歙县茶产业步入持续健康稳步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茶叶产量、一
产产值、综合产值、茶农人均收入分别由“十一五”末的7600吨、3.5亿元、
10亿元、1750元提高到10500吨、7.12亿元、22亿元、3560元,增长率分别
为38.2%、103.4%、120%和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