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62例误诊分析

合集下载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

编辑ppt
8
表-3 新生儿消化道梗阻的病因(低位)
胎粪性肠梗阻 结肠闭锁或狭窄 先天性巨结肠 无肛 胎粪栓塞综合征 小左结肠综合征
编辑ppt
9
主要症状:1、呼吸困难 正常新生儿呼吸40/分左 右,呼吸困难的表现为呼吸运动减弱,次数增加 或减慢,节律不规则甚至间歇停顿,吸气时张口、 点头、胸廓凹陷、呻吟,口唇紫绀,烦躁,严重 者肤色青灰或苍白,伴有肌张力低下,反应差, 最后呼吸停止。出生后几分钟到数天内进行性呼 吸困难。如在初次进奶(水)后发生,同时伴有 呛咳,口吹泡沫,应高度怀疑食管闭锁。气腹、 腹膜炎、肠梗阻等可因腹胀、吸入性肺炎而出现 呼吸困难。新生儿呼吸困难可因自发性气胸、先 天性肺叶气肿、肺囊肿、膈疝所致。
编辑ppt
26
• 6、对有腹膜炎 或病情危重的患儿,需紧急 复苏、及时剖腹探查。
• 7、手术治疗方式:据各病因不同。
• 目前标准的手术方式是右上腹横切口探查 腹腔,该切口能探及大多数的梗阻部位: 十二指肠、肠系膜和远端回肠。在探查过 程中,处理梗阻病变或肠切除或肠造瘘术 的同时,提倡阑尾切除术。
编辑ppt
27
对于病情危重的新生儿消化道畸形 ,常伴呼吸困难、体温不升、休克 等应立即对症紧急处理,切勿因询
问病史,作各种检查而延误抢救!
编辑ppt
28
脐膨出
是一种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全 ,部分 腹腔脏器通过脐带基 部的腹壁缺损突向体外,表 面盖有一层透明囊膜。一望 而知。腹壁缺损6cm为界。 囊膜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混浊 ,变成黄白色脆弱组织,或 因破裂而内脏脱出,或因感 染而坏死一致腹腔感染。囊 膜亦可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 破裂,出生时可见肠管悬挂 在腹壁之外,通常无肠梗阻 或呼吸窘迫。

胎儿新生儿常见消化道畸形的诊治

胎儿新生儿常见消化道畸形的诊治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食管近段为盲端,远段通入气管后壁,形成食管气管 瘘。据Holder统计,此型最常见,约占86.5%. 2.食管近段通入气管后壁,形成食管气管瘘,远端为盲 端。此型少见,约占0.8%. 3.食管近段及远段均为盲端,不通入气管,无食管气管 瘘。此型占7.7%. 4.食管近段及远段均分别通入气管后壁,形成两处气管 食管瘘。此型亦很少见,占0.7%. 5.食管腔通畅,无闭锁,但食管前壁和气管后壁相通, 形成食管气管瘘,占4.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胎儿/产前诊断
母亲常有羊水过多史 Gross I 型先天性食管闭锁, 母亲羊水 过多占 85%-95%, Gross III 型仅为 2%-35%。 上颈部盲袋症 超声检查先天性食 管闭锁的敏感性为 24 %-30%。在 B 超中 可以见到随着胎儿的吞 咽活动,食管区域有一 囊性的盲袋, 表现为“ 充盈”或“排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预后
• 本病预后取决于病理类型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症的发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先天性巨结肠
•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又称肠道无 神经节细胞(Aganglionosis),以腹胀、便秘为主要临床 特征。发病率高,约为1/2000-5000,居先天性消化道畸 形第2位。性别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男性较女性多见, 约为1.5-3.9:1。有一定的家族性发作倾向。
• 一是生后无其它任何症状,仅在摄片时见平片上有钙化 灶或仅有少量积液; • 二是出现肠梗阻表现,需要手术治疗; • 三是出现消化道穿孔、腹膜炎表现,也需要手术治疗。
产前诊断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产前胎儿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胎儿羊水过多,腹腔积液或 有钙化灶形成。 • MRI检查可对有临床表现的胎粪性腹膜炎胎儿作出精确 定位。

新生儿期发病的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发病特点与诊治原则

新生儿期发病的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发病特点与诊治原则

新生儿期发病的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发病特点及诊治原则首都儿科研究所马继东一、概况消化道重复畸形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它是指附着于消化道一侧或与消化道某部分有着密切解剖关系、具有消化道组织结构的、圆球形或管状空腔脏器。

由于其发生部位、病变形态、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文献上曾冠以不同名称,如食管囊肿、肠源性囊肿、胃肠道巨大憩室、不典型美克尔憩室及重复回肠、重复结肠等。

据文献统计,本症的发病率差异很大,为0.025% ~ 1.0% ,男性略多于女性。

消化道重复畸形大多在小儿时期因各种并发症就诊,国内有作者报道3 岁以内发病者占小儿总发病率的65% ,新生儿期发病者相对少见。

二、病因对于消化道重复畸形的病因有多种学说,很难用单一学说完全解释各部位重复畸形的发生原因,因此推测本症可能由于多种原因所致。

发生在不同部位、不同病理表现的重复畸形的发病原因也不尽相同。

胚胎期肠管空化过程异常:认为部分消化道重复畸形和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及狭窄发生的原因相同,是由于胚胎期肠管空化过程异常所致。

如肠管内出现与消化道并行的间隔,或于肠壁内残留空泡,即可能发育形成囊肿型重复畸形。

憩室样外袋学说:有人认为人类和某些动物一样,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被结缔组织覆盖的小肠上皮细胞增生而向外膨出,以致在消化道某部分出现憩室样外袋。

随着机体发育,这种憩室样外袋逐渐退化而消失,如某种原因致使憩室样外袋不退化,就可能形成重复畸形。

脊索—原肠分离障碍学说:在胚胎第3 周,内、外胚层间有脊索形成,如此时将要发育成神经管的内、外胚层间发生粘连,将形成索带或管状物,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不同类型的重复畸形。

粘连可以发生在消化道任何部位,以前肠、中肠较多。

由于内外胚层间粘连总是发生在内胚层即原肠背侧,所以重复畸形均位于消化道系膜侧。

粘连可同时影响神经管、即椎体发育,所以重复畸形常伴有半椎体、蝴蝶椎等椎体畸形。

后肠和尾端孪生畸形学说:部分病例被认为是一种后肠的异常发育,与尾端共同形成孪生畸形。

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424例临床分析

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424例临床分析

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424例临床分析
杨珍春;陈琅;林英哺;贺晓伟
【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2(0)3
【摘要】消化道畸形在小儿先天性畸形中属多见,类型多,表现各异,病变常危及生命。

我院于1981~1989年共收治424例,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424例中,男334例,女90例,男:女:3.7:1;年龄由出生36小时~12岁,其中6个月以内婴儿占61.35%。

二、病变部位食道畸形15例(包括食道闭锁3例、狭窄7例、气管瘘2例、憩室1例、扩张2例),胃部畸形55例(胃食道返流症8例、幽门肥大性狭窄46例、胃壁肌层缺损l例),膈畸形45例(膈疝40例、隔膨升5例),肠道畸形192例(肠旋转不良23例、美克尔憩室14例、肠闭锁14例、肠狭窄3例、胎粪性肠梗阻3例,巨结肠135例),肛门直肠畸形117例(肛门前
【总页数】1页(P19-19)
【作者】杨珍春;陈琅;林英哺;贺晓伟
【作者单位】[1]福建省立医院儿内科;[2]福建省立医院内科;[3]福建省立医院儿内科;[4]福建省立医院儿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70例临床分析 [J], 詹李彬;陈国燊
2.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70例临床分析 [J], 詹李彬;陈国棠
3.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70例临床分析 [J], 詹李彬;陈国燊
4.小儿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J], 王位苹;谢伟;夏昊;饶维暐;朱晓东
5.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 [J], 龚恩美; 张恒; 郑瑞; 王羲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X线诊断(附41例分析)

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X线诊断(附41例分析)

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X线诊断(附41例分析)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畸形X线诊断价值及提高诊断水平;方法41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病例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为出生1d~5岁,采用透视、拍片或用20%~30%的碘海醇或稀钡进行消化道检查;结果先天性食道闭锁5例,先天性食道狭窄1例,先天性膈疝5例,胃食管反流1例,先天性幽门肥厚梗阻3例,十二指肠、小肠闭锁狭窄5例,先天性巨结肠7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瘘口形成14例,均有典型X线征象;结论X线检查仍是诊断消化道畸形中最基本、最直观、最准确方法。

标签: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X线诊断消化道畸形是儿科疾病中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消化道畸形类型较多,临床表现各异;本病患者年龄较小,不能配合各种检查,一直以来,检出率较低;随着现代各种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本病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普通X线、数字胃肠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因本病基本上依赖于外科手术治疗才能痊愈,普通X线、数字胃肠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外科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目前X线检查仍是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3年1月~2012年7月来本院经X线检查诊断为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41例病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为出生1d~5岁;临床表现因病因不同而各异,主要以进食困难、呕吐、腹胀及排便功能障碍或异常。

41例中,15例经手术证实,26例均有典型X线表现,可明确诊断。

1.2方法1.2.1腹部直接数字化X线摄片,以腹部立位、仰卧位直接数字化X线摄片为主,观察有无肠梗阻和消化道穿孔,怀疑有先天性直肠或肛门闭锁时,在相当于肛门区域放置金属标记物,并进行腹部倒立正侧位直接数字化X线摄片,然后再X线片上测量含气直肠盲端至金属标记物的距离,作为直肠或肛门闭锁的长度。

1.2.2上消化道造影,所用造影剂为用生理盐水稀释的20%~30%碘海醇,将小儿胃管经鼻插入食道或胃内,观察食道注入2~6ml造影剂,观察胃注入10~20ml造影剂,在注入造影剂过程中进行透视观察,然后选择适当体位快速进行点片,完成检查后,将造影剂尽量抽出(较大小儿检查造影剂用医用Ⅱ型硫酸钡,让其口服后进行透视下点片)。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62例临床分析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62例临床分析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62例临床分析
付雪梅;李炜如;向龙;陈永秀;杨凡
【期刊名称】《四川医学》
【年(卷),期】2001(022)002
【摘要】@@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儿科中最常见的先天畸形,种类多,表现复杂,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新生儿科从1989~1999年共收治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62例,综合分析如下.rn1临床资料rn1.1一般资料: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62例,男45例,女17例,首次出现临床症状时间0~7天52例,8~28天10例,合并2种消化道重复畸形4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4例(该4例分别为:先天性食管闭锁、气管瘘合并先心病、左无肾、右肺2叶畸形,先天性直肠闭锁合并直肠尿道瘘、尿道下裂;先天性无肛合并膀胱直肠瘘;先天性无肛合并直肠阴道瘘).
【总页数】2页(P164-165)
【作者】付雪梅;李炜如;向龙;陈永秀;杨凡
【作者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6.2
【相关文献】
1.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44例临床分析 [J], 詹李彬;陈国燊
2.儿童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分析 [J], 袁慎霞
3.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90例临床分析 [J], 张文明;陈宏香
4.先天性消化道畸形37例临床分析 [J], 蔡凯乾;程光清
5.36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临床分析 [J], 郭丽侠;吴少君;万玉娟;闫爱霞;高彩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度剖析]“消化道重复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深度剖析]“消化道重复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深度剖析]“消化道重复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消化道重复畸形【概述】消化道重复畸形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胚胎发育畸形,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发生部位以回肠及回盲部多见,占50%〜70%,其次为大肠、空肠、胃及十二指肠。

胃、十二指肠的重复畸形比较罕见,但可能会误诊为膜腺病变。

【病理】消化道重复畸形系紧密附着于消化道的球形或管状空腔脏器,具有分化完全的消化道各层结构,分为肠内囊肿型、肠外囊肿型、管型及胸内型4种,其中肠外囊肿型最多见(约占80%),大部分重复畸形与所附消化道不相通,仅少数重复畸形远端有共同开口与主肠管相通。

【临床】消化道重复畸形在新生儿或婴儿期出现并发症时易被发现(65%〜75%),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肠梗阻、便血、腹膜炎及伴发其他畸形(先心病、脊柱裂或脊膜膨出、畸胎瘤、肛门闭锁、肠闭锁、脐膨出、多指趾等)。

【影像学】1.X线表现可见右上腹部肿块、邻近肠腔内充盈缺损或肠管受压移位。

如重复畸形与主肠管相同,钡剂可进入其内,形成双管征,钡剂排空延迟。

2.CT表现平扫为胃肠道周围低密度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囊内为水样密度,大多为球形,多与胃肠管不相通(图1,图2)。

与正常肠管相通时,囊内可见气体影;囊壁光滑,与毗邻肠管壁相近或更厚;增强后囊壁及分隔均匀强化,囊液无强化;部分病例囊壁呈内低外高密度“晕轮征”。

腔内液体淤积或壁层坏死可出现钙化。

图1 胃重复畸形(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A. CT平扫图像,显示胃体后方一椭圆形囊性灶,胃体壁受压向前方推移;B、C.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显示病变壁强化;D.增强冠状面图像,显示病灶位于胰体尾部上方,并与胃壁关系密切图2 十二指肠重复畸形A. CT平扫图像,显示胰头水平肠系膜上动脉左侧一多房囊性灶;B.增强图像,显示病变壁及分隔强化;C、D.分别为冠状面和矢状面增强图像,显示病灶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上方,并与水平段关系密切【鉴别诊断】消化道重复畸形主要应与胰腺囊腺瘤相鉴别:浆液性囊腺瘤CT表现为水样密度,单腔或多腔囊性变,囊壁厚薄不均,病灶中心出现钙化,另外可见多个小囊聚集一起,其小囊直径<2cm,增强后分隔及整个囊壁有不同程度强化,呈蜂窝状改变。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62例误诊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62例误诊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62例误诊分析
张凯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0(19)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误诊原因.方法:查阅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病例,进行统汁及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病例,其中62例被误诊,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表现形式多样,认识不足,检查不完善,易导致误诊.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易导致误诊,应结合临床表现,及时做相应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张凯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儿科,河南,中牟,4514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
【相关文献】
1.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20例误诊分析 [J], 石菊红
2.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护理 [J], 冯婕
3.先天性消化道畸形15例误诊分析 [J], 倪亚男
4.床边超声对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诊断价值 [J], 林紫晴; 成宇璐; 罗慧; 冯艳萍; 韦德湛
5.用空肠营养支持法联合生长抑素对手术后的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 [J], 白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o l e c m b n d wih c i c lp e e tto h u d b o i e t l nia r s n ai n,t e t o t e a pr p it x mi a in,d a no i , i o d h p o ra e e a n t m o i g ss
t ey te t e . i l r am nt m K e w o ds:n wb r y r e o n; g sr i tsi a afr t n;m idig o i a to n tn lm lo ma i o s a n ss
先 天性 消化 道 畸 形 在 新 生 儿 疾 病 中并 非 少 见 , 占 先天性 畸 形 首 位 … , 于在 新 生 儿 期 缺 乏 特 异 症 状 , 由
中, 产儿 1 早 9例 , 足月 儿 4 3例 。
1 2 确诊 方 法 . 临床 表现 及 X线 检 查 ( 部 平 片 , 腹 钡 餐 、 道 及 胃肠造 影 、 食 钡灌 肠 ) 剖腹 探查 。 , 13 临 床 特 点 呕 吐 为最 常见 表 现 ,2例 中表现 为 . 6 呕吐 5 7例 , 吐物 含胆 汁 2 呕 8例 , 含粪 便 1 6例 , 咖啡 含
no i ss
ZHANG i Ka 、
( eat etfP dar s Z og o o n epe s o i l h n m u4 5 C ia Dp r n eitc, h n m uC u t o P ol’ s t ,Z og o 54 0, hn ) m o i yf H pa 1
ta to wbo n t o e ia l r ai n ,sa itc la ay i n e i w. s ls:1 a e r c fne r swi c ng n tlmaf m t s t t ia n lssa d r ve Re u t h o o s 56 e s s
儿 先 天 性 消 化 道 畸 形 病 例 , 行 统 汁 及 回顾 性 分 析 。 结 果 :16例 新 生 儿 先 天 性 消 化 道 畸 形 病 例 , 中 6 进 5 其 2
例 被 误 诊 , 天性 消 化 道 畸 形 表 现 形 式 多样 , 识 不 足 , 查不 完善 , 导 致 误 诊 。 结 论 : 生 儿 先 天 性 消 化 先 认 检 易 新 道 畸 形 易 导 致 误 诊 , 结 合 临 床 表 现 , 时 做 相 应 检 查 , 确诊 断 , 时 治 疗 。 应 及 明 及
第 1 9卷 第 l 期
2 0年 01
河 南 医 学研 究
HENAN ME CAL RES DI EARCH
Vo . 9 11 Mac rh
NO 1 . 2 1 0 O
3月
文 章 编 号 :0 44 7 2 1 ) 1 0 70 1 0 - 3 X( 0 0 O ・ 6 —2 0

临床 研 究 ・
新 生儿 先 天 性 消 化 道 畸 形 6 2例 误 诊 分 析
张 凯
( 南 省 中牟 县 人 民 医 院 儿 科 河 南 巾牟 河 4 15 ) 5 40
摘 要 :目的 :探 讨 新 生 儿 先 天 性 消化 道 畸 形 误 诊 原 因 。方 法 : 阅 2 0 查 0 6年 1 ~ 0 9年 6月 , 治 的 新 生 月 20 收
o e n t lc n e ia ie tv r c l r ai n , o i h 6 c s s we e mid a no e fn o a a o g n t ld g sie ta tmaf m to s o fwh c 2 a e r s i g s d, m a ny
Abta t O jci : oivsg t tec le nm sigoio e ntl o gntl a oma o src : bet e T et a a ss i an s f o a n e i l r t n v n i eh l o d s n ac am f i
o ie t e ta tM eho s:I s c in o h a u r 0 6 ~J n 0 9,a mitd t h i e tv fd g si r c . t d v n pe t ft e J n a y 2 0 o u e2 0 d t o t e d g si e e
且又 常为并 发症 所 掩 盖 , 易 误诊 。现 将 我 院新 生儿 常
< 8例 , 2 4例 , 3d2 4~ 8d3 出生体 重 <15 0 g1 0 6例 ,
Hale Waihona Puke ≤25 0g 3例 , 0 7例 , 0 0g以上 5例 , 0 2 ≤40 0g1 4 0 其
关 键 词 : 生 儿 ; 化 道 畸 形 ; 诊 新 消 误
中图 分 类 号 : 7 2 R 2
文 献 标 识 码 :B
6 a e f c n e ia a f r a i n o i e tv r c id a — 2 c s s o o g n t l m l m to f d g si e t a t m s i g o
f r fc n e t lmaf r to fdie tv r c ,lc fk o e g o mso o g ni lo mai n o g si eta t a k o n wl d e,c c mp re t e dn o a he k i ef c ,l a ig t mida n ss Co l i n:Co g n tl maf r to fdie tv r c e sl e d t s i g ss s ig o i. ncuso n e ia l mai n o g si e ta t a i l a o mid a no i , o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