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先天畸形
新生儿消化系统畸形的早期诊断分析

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为按住院号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
的新生儿 ,且 围产资料 完整的非消化 系统 畸形患儿。
1 . 2 方法
采用 调 查表 收集 两组 患儿 的临床 资料 ,包括 :①产前 因素 :生
活 环境 、是否接触 X 线和农 药母亲 壬辰疫病 ,受孕方 式 ,产 前是否应 用 药物 、产前B 超检查 ;②新 生儿一 般情况 :性别 、胎龄 、出生体质 量 。③产后 因素 :喂养方 式 、呕吐 、便 秘 、肠梗 塞、血便 、血常规 、
表 1 两组患 儿产后 因素 比较
险 ,病死 率高故早期诊 断 ,早期 手术治后 科大大的提高新 生儿的存 活 率 。本课题 采用 回顾性 研究方法 ,对新生儿 消化系统 畸形 的早期诊 断 进 行分析 ,以利于 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 。 1对 象与 方法
1 . 1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9 年3 ) 1 至2 0 1 2 年3 y ] 我院新生儿科 的新生儿 消化系统 畸形
应用S AS 9 . 1 统计软件包 ,计数 资料采用卡 方检验 ( p e a r s o n ) ,计 量 资料用 均值 士标准 差 ( ±S )表示 ,组 间 比较 采用检 验 ,筛 选 出 有 统计学 意义 的变量 ,进一 步采用 :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 , P<0 . 0 5 差异 有统计学 意义。 2结 果 2 . 1一般情 况 观察组 8 8 例 ,其 中男6 2 例 ,女2 6 例 :早产J L 5 3 例 ,足月J L 3 5 例, 平均 胎龄 ( 3 5 . 2 ±3 . 7 )周低出生体质量 儿4 6 例 ,正常 出生体质量 ) L 4 0 例 ,巨大J L 2 例 ,平均 出生体质量 ( 2 3 4 6 ±8 . 8 )g ;对 照组1 9 0 例 ,其
常见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疾病先天先天性疾病往往被人们误认为就是遗传病,虽然先天性疾病与遗传得关系十分密切,但不能认为完全就是一类病、先天性疾病就是指个体在未出生之前或生下来时即存在得疾病、其中大多数表现为身体外部形态及内脏器官发育不正常,常与遗传有关,可以就是遗传病,如:脑积水、无脑儿、脊柱裂、先天性无肛门等。
但先天性疾病还包括由母体环境因素所导致得胎儿疾病,如:怀孕头三个月由于母亲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体或接触致畸物质而引起得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白内障等各种先天畸形或出生缺陷。
该类疾病虽然就是先天得,但就是就是由于环境因素所造成得,这类疾病不会传给后代,所以不就是遗传病。
先天性疾病涉及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而遗传病仅涉及遗传因素,两者相关又有区别: 先天性疾病有先天性与终生性得特点,遗传病通常具有先天性、终生性、家族性得特点。
以下就是常见得理论上已明确得先天性疾病,供参考一、循环系统1、心室间隔缺损:分隔左右心室得心室间隔,在出生后仍残留一孔道。
就是最为常见得先天性心脏病、2、心房间隔缺损:分隔左右心房得心房间隔,在出生后仍残留一孔道。
就是种常见得先天性心脏病,女性多见。
3、法乐四联症:就是常见得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居首位、4、动脉导管未闭:胎儿出生后,连接肺动脉与主动脉得动脉导管无法关闭。
就是一种较常见得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5、主-肺动脉隔缺损:又称主-肺动脉窗。
典型得主-肺动脉隔缺损,解剖上恰位于主动脉瓣上方,形成主动脉根部与总肺动脉相通、就是一种较少见得大血管畸形、6、主动脉缩窄:就是一种较多见得先天性主动脉畸形,其主要危害就是产生阻塞近段高血压,及阻塞远段供血不足。
7、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先天性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发育异常构成得血循环可以压迫食管与气管产生临床症状、8、三房心:左心房被异常纤维肌性隔膜或间隔分成两部分。
就是种少见得先天性血管畸形。
9、房室管畸形:曾被称为心内膜垫缺损,房室共道,或又称房室隔缺损、就是第1隔与心内膜垫发育不全形成得一系列先天性心脏畸形。
儿科危重症的病理生理基础

儿科危重症的病理生理基础儿科危重症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严重疾病,其病理生理基础涉及多个方面。
本文将分别介绍循环系统功能障碍、呼吸系统衰竭、肾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损伤、特殊感染与免疫失调、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消化系统问题、急性中毒与创伤、先天性畸形与遗传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营养与生长问题以及心理压力与创伤等方面的内容。
1.循环系统功能障碍循环系统功能障碍是儿科危重症常见的表现之一,主要包括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
心肌损伤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感染、缺氧、中毒等,导致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影响心脏功能。
心力衰竭则是由于心脏功能下降,无法有效泵血,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缺氧和代谢障碍。
2.呼吸系统衰竭呼吸系统衰竭是儿科危重症的另一种表现,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和缺氧。
呼吸困难可表现为呼吸急促、通气不足或换气困难等,主要由肺部病变、神经系统损伤或肌肉骨骼问题引起。
缺氧则可能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受损,严重时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3.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在儿科危重症中也比较常见,表现为急性肾损伤和水电解质失衡。
急性肾损伤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如缺血、感染、中毒等,导致肾功能迅速下降,出现少尿、无尿等症状。
水电解质失衡则包括低钠血症、高钾血症等,对机体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4.神经系统损伤神经系统损伤在儿科危重症中常表现为脑损伤和抽搐。
脑损伤可由产伤、感染、缺氧等多种原因引起,导致脑细胞受损或死亡。
抽搐则是神经系统损伤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由神经系统异常放电引起,可导致呼吸暂停、受伤甚至死亡。
5.特殊感染与免疫失调特殊感染与免疫失调也是儿科危重症的表现之一。
常见的特殊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可导致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免疫失调则包括免疫功能低下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损伤。
6.内分泌与代谢紊乱内分泌与代谢紊乱在儿科危重症中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影响机体新陈代谢,引发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障碍。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畸形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第18页
呼吸系统发生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第19页
图21
喉和气管 • 原始咽尾端底壁正中出现纵沟-喉气 管沟
• 喉气管沟愈合形成盲囊-喉气管憩室
肺
(与食管间间充质-气管食管隔)
• 上端→喉;中段→气管;下端2 个分
畸形
支形成肺芽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第20页
喉和气管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第24页
图1-1 内胚层演变为原始消化管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第25页
图1-2 内胚层演变为原始消化管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第26页
图2 原始消化管早期演变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第Βιβλιοθήκη 7页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图3 咽囊扫描 电镜像 (1、2.3示鳃弓)
第28页
喉和气管 透明膜病:
多发生于小于7月龄早产儿,因
肺
Ⅱ型肺泡细胞未分化完善,不分
泌表面活性物质,肺泡不能扩张,
肺泡表面覆有血浆蛋白膜
畸形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第23页
本章重点
• 消化管闭锁或狭窄、麦克尔憩室、脐粪 瘘、先天性脐疝、气管食管瘘、透明膜 病成因
• 原始消化管普通演化过程及结果 • 咽囊演变结果 • 气管和肺发生普通过程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图4 咽囊演变
第29页
图5 咽囊演变及甲状腺发生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第30页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图6 食管管腔形成
第31页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图7 胃发生
第32页
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申请须知

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申请须知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关于印发<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妇幼出防便函〔2016〕116号),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做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减少先天性结构畸形所致残疾,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与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联合开展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该项目将给在我院救治过的存在先天性结构畸形的患儿予以经济补助,请各科室根据《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做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工作如下:一、救助对象及补助标准(一)救助对象。
获得救助的患病儿童需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临床诊断患有下列6类先天性结构畸形疾病:①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②消化系统先天性畸形;③泌尿系统及生殖器官先天性畸形;④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畸形;⑤呼吸系统先天性畸形;⑥五官严重先天性结构畸形。
具体病种详见下文。
2.年龄为0-18周岁(含18周岁)的城乡患病儿童。
3.家庭经济困难,能够提供村(居)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
4.医疗费用自付部分大于等于3000元(含3000元)。
(二)补助标准。
对2016年1月1日(含1月1日)之后,患病儿童在我院接受诊断、手术、治疗和康复产生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
依据患儿医疗费用自付情况,一次性提供3000元至30000元医疗补助金。
每位患儿具体补助标准如下:1.家庭自付部分大于等于3000元(含3000元)、小于5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标准为3000元。
2.家庭自付部分大于等于5000元(含5000元)、小于10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标准为5000元。
3.家庭自付部分大于等于10000元(含10000元)、小于20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标准为10000元。
4.家庭自付部分大于等于20000元(含20000元)、小于30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标准为20000元。
5.家庭自付部分大于等于30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标准均为30000元。
临床分析新生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临床分析新生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新生儿期是婴儿出生后的28天内,是儿童生理和病理状态发生快速变化的时期。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其抵抗力较弱,易于感染和发生疾病。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掌握新生儿疾病的常见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以便及时有效地提供适当的医疗救治。
1. 新生儿传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新生儿传染性疾病包括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等。
这些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皮肤黄疸等。
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分析、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和体液培养等。
治疗常采用抗生素治疗、呼吸支持和抗病毒药物等,必要时还需行血浆或血小板输注。
2. 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畸形是指婴儿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结构异常。
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包括唇裂、脑脊髓管闭合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等。
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超声波检查和染色体分析等。
治疗取决于畸形的类型和程度,可能需要外科手术矫正、药物治疗或康复训练等。
3.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婴儿呼吸功能的疾病,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窒息等。
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喘和发绀等症状。
诊断方法包括肺部X射线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和心电图等。
治疗包括供氧、呼吸支持和抗炎等药物治疗。
4. 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新生儿腹泻、新生儿黄疸等。
这些疾病常与消化系统发育不良或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
诊断方法包括肠道镜检查、肝功能检查和血清胆红素测定等。
治疗通常包括改善饮食、药物治疗和光疗等。
5. 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损伤、脑膜炎和抽搐等。
诊断方法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和脑脊液检查等。
治疗包括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6. 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新生儿代谢性疾病主要指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的新陈代谢异常,如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诊断方法包括新生儿筛查和基因检测等。
先天异常名词解释

探讨先天性异常名词解释一、定义先天性异常是指在出生前或出生时已经存在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可能是单一的异常,也可能是多个异常的综合表现。
这些异常可能是遗传性的,也可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先天性异常通常需要医学干预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二、分类先天性异常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类。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异常的部位和系统进行分类,如下:1.心血管系统先天性异常: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畸形等。
2.神经系统先天性异常:包括脑积水、神经管缺陷、脑发育异常等。
3.消化系统先天性异常:包括先天性食管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等。
4.呼吸系统先天性异常:包括先天性气管狭窄、先天性肺发育不良等。
5.泌尿系统先天性异常:包括先天性肾积水、先天性尿道下裂等。
6.骨骼系统先天性异常:包括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脊柱侧弯等。
三、影响先天性异常对患者的影响因人而异,取决于异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一些先天性异常可能会导致生命威胁,而另一些则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一些先天性异常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如运动、呼吸、消化和排泄等。
还有一些先天性异常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
四、预防和治疗预防先天性异常的最佳方法是进行产前检查和遗传咨询。
通过产前检查,医生可以及早发现一些潜在的先天性异常,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一些先天性异常可以通过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一些先天性异常也可能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先天性异常名词解释是指在出生前或出生时已经存在的结构或功能异常。
它可以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外貌和心理健康。
黑龙江省“因人施策式”残疾人家庭医生实施方案出炉

甘肃省将组建健康专干队伍海南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码上看自2017年起,国家卫健委妇幼司联合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就已启动实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
针对神经系统先天畸形、消化系统先天畸形、泌尿系统和生殖器官先天畸形、肌肉骨骼系统先天畸形、呼吸系统先天畸形和五官严重结构畸形等六大类72种先天性结构畸形疾病,为18周岁以下(含)贫困患病儿童提供医疗费用补助,促进患儿得到及时治疗,减少儿海南省政府近日印发《海南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实施方案》,鼓励发展网约护理、网约家庭医生、网约家庭药师等服务,为居民在线提供健康咨询、慢性病随防等服务。
《方案》提出,到2020年,海南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健康服务业有较大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化可及、更加智慧精准的医疗健康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海南省还将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扫一扫,看全文扫一扫,看全文江西南昌:门诊输液再收紧3月1日,江西省南昌市卫健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医疗机构输液管理的通知》。
《通知》明确:在全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禁止输液的基础上,自2019年4月1日起全面取消二级医院门诊输液室,除儿科、急诊科外,所有普通门诊禁止开具静脉输液处方;严格控制一级医院门诊输液尤其是门诊抗菌药物输液治疗指征,加强抗菌药物及静脉药物使用管理,实现门诊输液数量和比例逐步减少。
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应根据《江西省三级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评价标准》和《南昌市二级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评价标准》,进一步强化急诊科扫一扫,看全文甘肃省卫健委近日印发《甘肃省健康专干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今年甘肃省将组建健康专干队伍,每个村确定1名干部专抓健康扶贫,主要完成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帮助保护健康权益、帮助联系就医及转诊、帮助监督签约服务、帮助报销就医费用、核对医疗费用报销情况、核对签约服务落实情况等7项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明膜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系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 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 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 不足导致进行性肺不张。其病理特征为肺泡壁 至终末细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
脐粪瘘
脐粪瘘又称脐瘘,是由于卵黄蒂为退化,在脐 和肠之间残留一瘘管所致。腹内压增高时,粪 便可通过瘘管从脐部漏出。
病因
本病之病原学乃于胚胎期10~24毫米大小 时膀胱尚扩大至脐部其后膀胱则沿前腹壁下降 在其下降过程中遗留一细管与尿囊相通此管道 逐渐变细闭塞成一纤维索条自脐部连至膀胱前 壁如其未全闭塞仍有管腔相通则成为脐尿管瘘 如两端闭塞中间部分未全闭锁则有形成囊肿之 可能 。
的胎仔做试验。他们结扎胎仔的一段小肠系膜的血管,能造成这
一段小肠闭锁,而且这一段小肠系膜也有缺陷,提出胃肠道闭锁
是由于胚胎时期肠系膜受损后阻塞引起的,损伤的原因可能是肠
扭转、肠旋转不良、内疝或血管畸形。
临床表现
腹胀 脱水 呕吐 巨大的结肠 贫血 结肠血管发育不良
治疗
PENA’S 肛门成型术
好发年龄及部位
甲状舌管囊肿以男性居 多,好发于儿童和青少 年,约50%的病例发生 于20岁之前,绝大多数 病人可见颈前肿物,可 发生于颈正中线自舌盲 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 部位,但以舌骨上、下 部位为最常见,有时可 偏向一侧。
发病原因
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发育性囊肿,源 于甲状舌管的残余上皮,由于胚胎期甲状腺形 成过程中的甲状舌管退化不全,遗留在颈深部 组织内,而管腔内被覆上皮产生分泌物积聚而 形成。
临床表现
多数终身无症状,有临床症状者以10 岁以下儿童多 见,30 岁以上者很少有症状。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 取决于憩室有无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种类和程度,表 现为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或急性憩室炎。
1.肠梗阻 为麦克尔憩室的最常见并发症,占50%~ 60%。
2.消化道溃疡出血 消化道出血比较常见,由异位的胃 黏膜胰腺组织引起溃疡性病变所致。
3.急性憩室炎 压痛点在麦氏点上方偏内侧,同时伴肠 梗阻症状者应考虑本病。
4.其他病变 如异物、结核、结石、憩室疝等均可能发 生。亦有麦克尔憩室并发肿瘤的报道。
鉴别诊断
在考虑下腹部急性炎症、下消化道出血、低位小肠梗 阻和肠套叠的鉴别诊断时,不可忽视麦克尔憩室及其 并发症的可能性。下列临床情况更应警惕本病的存在: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先天 畸形
你是如此的可爱
可有些孩子却没你那么幸运
他们生下来就患有
甲状舌管囊肿 消化管狭窄或闭锁 麦克尔憩室 脐粪瘘 先天性脐疝 不通肛 肠袢转位异常 气管食管瘘 透明膜病
发病率
甲状舌管囊肿发病发病率:0.6%~2.3% 消化管狭窄或闭锁:1/3000 麦克尔憩室:2%~4% 脐粪瘘:1.3% 先天性脐疝:2.6% 不通肛:1/1500-1/5000 肠袢转位异常:1/2000~1/3500 气管食管瘘:2.3% 透明膜病:3.1%
发病原因
本病是因为缺乏由Ⅱ型肺泡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 (PS)所造成,活性物质的80%以上由磷脂(PL) 组成,在胎龄20~24周时出现,35周后迅速增加, 故本病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表面 活性物质(PS)缺乏的原因有:① 早产:小于35周 的早产儿Ⅱ型细胞发育未成熟,PS生成不足;② 缺 氧、酸中毒、低温:均能抑制早产儿生后PS的合成; ③ 糖尿病孕妇的胎儿:其胎儿胰岛细胞增生,而胰岛 素具有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延迟胎肺成熟; ④ 剖宫产:因其缺乏正常子宫收缩,刺激肾上腺皮质 激素增加,促进肺成熟,PS相对较少;⑤ 通气失常: 可影响PS的合成;⑥ 肺部感染:Ⅱ型细胞遭破坏, PS产量减少。
消化管狭窄或闭锁主要见于食管和十二指肠, 是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而使管腔狭窄或闭锁。
发病原因
1.胚胎时期肠道空化不全 过去根据Tandier学说,认为在胚胎
发育第5周以前,消化管腔具有上皮细胞所覆盖的完整肠管。此后
上皮细胞增长极快,肠腔由于上皮细胞增殖而被闭塞,称之实质
期。后来中间出现空泡,形成囊肿状空隙又互相连合,在胚胎12
临床表现
.羊水过多本病常伴母亲妊娠羊水过多。 .低体重1993年美国有报告34%体重低于2.5kg。 .伴发畸形:本病可伴发多种畸形。北京儿童医院病例
统计中12%合并直肠肛门畸形、其次为脊柱及四肢畸 形,各占8.1%。 呼吸困难由于食管闭锁、吞咽唾液和奶汁受阻致反流 误吸,生后早期引起肺炎和肺不张。 .其他症状如脱水、胎便排出后无正常黄色大便等。合 并畸形症状有时也很明显,如先天性心脏病时的青紫、 直肠肛门畸形时严重腹胀等。
1.急性阑尾炎手术中发现阑尾正常,应探查100cm 范 围内的末端回肠。
2.多次反复发作的右中下腹牵拉性疼痛,并有低位小 肠梗阻表现,且临床无腹腔疾病和腹部手术史者,应 怀疑麦克尔憩室的可能性。
3.婴幼儿童出现血便,如排除结-直肠息肉性出血,或 多次出现的肠套叠,须考虑本病。临床上除手术探查 明确诊断以外,X 线钡剂检查可能对诊断有帮助,但 确诊率不高。
不通肛
不通肛又称肛门闭锁(anal atresia),是由于 肛膜未破或肛凹未能与直肠末端相通所引起。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消化道畸形最常见的疾 病,占新生儿1/1500-1/5000,男多于女。常 并存其他畸形,约占41.6%。
病因
肛门闭锁属于中位畸形,临床常见。由于原始 肛发育障碍,未向内凹入形成肛管。直肠发育 基本正常,其盲端在尿道球海绵肌边缘,或阴 道下端附近,耻骨直肠肌包绕直肠远端。会阴 往往发育不良,呈平坦状,肛区为完整皮肤覆 盖。可合并尿道球部、阴道下段或前庭瘘管。
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 cyst)是指在胚胎早期甲状腺发育 过程中甲状舌管退化不全、不消失而在颈部遗留形成的先 天性囊肿。囊肿内常有上皮分泌物聚积,囊肿可通过舌盲 孔与口腔相通,而继发感染囊肿可破溃形成甲状舌管瘘 (thyroglossal fistula)。甲状舌管囊肿是最常见的颈部先天 性肿物, 占原发颈部肿物的40%,占先天性颈部疼痛原 因的70%
病因
由于脐腔未闭锁导致,脐带根部残留一孔与腹 腔相通。当腹内压增高时,肠管可从脐部膨出。
临床表现
脐疝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脐部可见球形或半球形 可复性肿物。做增加腹内压动作时(如哭闹、 站立或用力时)肿物会增大而紧张。以手轻压 脐部包块时可使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并可闻 及气过水声,亦可摸到未闭的脐环或疝环,儿 童脐疝的直径多为1cm左右,2~3cm者罕见。
周时肠腔重新贯通,如空隙连合不完全,即形成闭锁或狭窄。近
年来对这一学说提出了一些疑问,如Ⅲ型小肠或结肠闭锁就不能
以Tandler学说解释。
2.胎儿肠系膜血液循环因受损害而发生障碍 肠系膜血管分支
畸形或闭塞,胎儿腹腔内感染如胎便性腹膜炎等均能导致结肠闭
锁与狭窄。Louw等进行结肠闭锁病因研究,在1955年采用了胎狗
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后无胎粪排出,很快出现呕吐、腹胀 等位肠梗阻症状,局部检查,会阴中央呈平坦 状,肛区部分为皮肤覆盖。
气管食管瘘
因气管食管隔发育不良,导致气管与食管分隔 不完全,两者间有瘘管相通。
病因
本畸形的病因不详。遗传、环境等因素与之有 关。但至今尚无动物模型供研究,文献中已有 多次家庭病例报告。北京儿童医院曾有兄弟二 人相隔一年多分别患I和Ⅲ型食管闭锁的。本 疾病的双胎率较平常流产儿中2.5%为高。北 京儿童医院曾统计169例中6例(3.5%)为双 胎之一。
临床表现
脐瘘是由于婴儿脐带健康问题,使脐部与小肠 之间形成了相通的管道,故又称肠瘘。临床表 现为脐带脱落后脐孔处可见凸出鲜红粘膜,脐 中心有一瘘孔 。
先天性脐疝
先天性脐疝是腹腔内容物经脐环向外突出的一 种先天性疾病,发病率仅次于先天性腹股沟疝, 发病率约为2.6%,女孩多于男孩,早产儿及 低体重儿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有家族倾向并与 种族有关,婴幼儿长期便秘和哭闹也能促使脐 疝的发生。
会阴肛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型术
麦克尔憩室
麦克尔憩室属回肠远端 憩室(diverticulum of distal ileum),是胃肠道 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 一种,也是憩室中最常 见的类型之一。是胚胎 卵黄蒂残留的一种表现。
发病原因
胚胎4 周左右,中肠通过卵黄管与卵黄囊相连。正常 情况下,随着肠回转返回腹腔后,卵黄管在胚胎第2 个月末自行闭锁,以后逐渐萎缩成纤维带,最后被吸 收直到完全消失。若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停滞或异常, 卵黄管退化不全、不闭合或消失,可形成各种畸形, 如脐瘘、脐窦、脐茸、卵黄管囊肿等。如卵黄管脐端 闭合消失,而回肠端未闭合,与回肠相通,则形成麦 克尔憩室。90%的憩室距回盲瓣在100cm 以内,憩室 长短和大小不一,直径比回肠肠腔小。麦克尔憩室大 多数位于回肠的肠系膜对侧缘,有独立的血液供应, 来自肠系膜上动脉,且为一单独分支,于浆膜上行至 顶端;麦克尔憩室有时可有独立的系膜。
临床表现
囊肿生长缓慢呈圆形可伴有颈部胀痛吞咽不适、 咽部异物感等局部症状。 若囊肿位于舌盲孔 附近时,可使舌根部抬高,发生吞咽、语言和 呼吸功能障碍。合并感染者可表现为痛性包块 或脓肿,若已形成瘘者,可见窦道,窦道中有 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流出。感染明显者可伴有发 热、疲乏等全身症状。
消化管狭窄或闭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