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睑板腺功能障碍

睑板腺功能障碍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一种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或睑酯分泌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弥漫性睑板腺病变,临床上可引起泪膜异常和眼表炎性反应,从而导致眼部刺激症状,严重时可能损伤角膜而影响视功能。

(一)分类
分成两大类,即睑酯低排出型和睑酯高排出型。

低排出型又进一步分为腺泡萎缩型和阻塞型,其中阻塞型是临床MGD最常见的类型。

(二)危险因素
1.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眼部、全身及药物因素。

(1)眼部因素:前部睑缘炎、佩戴角膜接触镜、螨虫感染以及干眼等眼表长期慢性炎性反应。

(2)全身因素:雄激素缺乏、过敏性疾病、红斑痤疮等。

(3)药物相关因素:抗雄激素药物、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绝经后激素治疗、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物的长期应用等。

2.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和饮食因素的影响。

(1)环境因素:如长时间注视电脑、手机屏幕。

(2)饮食因素:高油、高糖饮食习惯等。

(三)治疗方法
1、局部物理治疗:包括睑缘清洁、眼局部热敷或冷敷、眼睑按摩。

眼局部冷敷适用于睑缘炎较重的患者,表现为局部充血、分泌物多、睑缘红肿。

待睑缘炎性反应消退后可改为热敷。

2、眼睑按摩:可以指导患者热敷后自行按摩眼睑,自行按摩效果不佳的患者,由医务人员进行睑板腺按摩,方法包括玻璃棒法、睑板腺垫板法、睑板镊等。

3、局部药物治疗:人工泪液:选用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聚乙二醇
(四)适应症与禁忌症
1、睑板腺按摩适应症:干眼、睑缘炎、角膜炎、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
2、睑板腺按摩禁忌症:睑缘炎处于活动阶段的患者、角膜溃疡穿孔者、眼表炎症处于急性期者
兰根银。

改良和传统睑板腺压榨手法对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改良和传统睑板腺压榨手法对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临床探索改良和传统睑板腺压榨手法对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吴军 (连云港东海惠民医院眼科,江苏连云港 222200)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和传统睑板腺压榨手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数表随机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前者为患者进行传统睑板腺压榨手法治疗,后者为患者进行改良睑板腺压榨手法治疗,比较两种方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BUT、SIT明显更高,FLS、睑脂性状、睑脂排出难易程度、睑板腺评分明显更低,各个数据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得到提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改良睑板腺压榨手法相比于传统睑板腺压榨手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更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得整体治疗有效率得到提升,并且操作简单。

关键词:改良;传统;睑板腺压榨手法;睑板腺功能障碍睑板腺功能异常(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属于一种眼睑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睑板腺分泌物质、分泌量异常造成的,还会引起其他疾病,如眼表不适、结膜炎及干眼病等[1]。

这些是由于睑板腺使得导管堵塞造成的,并且和导管上皮过度角化、分泌物浓缩性质异常有着密切联系[2]。

目前,临床上治疗MGD主要是采取睑板腺压榨的方式,对睑板腺管进行有效疏通,使得睑板腺开口阻塞情况消失,进而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3]。

由于传统睑板腺压榨方法,需要为患者进行表面麻醉,并且使用器械,且不易操作。

为此,本文对改良睑板腺压榨手法进行研究,观察其对MGD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数表随机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前者为患者进行传统睑板腺压榨手法治疗,后者为患者进行改良睑板腺压榨手法治疗。

睑板腺按摩联合强脉冲光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分析

睑板腺按摩联合强脉冲光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分析

150中国处方药 第19卷 第2期·临床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因睑板腺末端导管发生阻塞或其他原因导致睑酯分泌异常,从而泪液的蒸发速度比正常情况下快,引起泪膜异常、眼表出现炎症,进而导致结膜、角膜等出现相应改变,甚至对患者的视力产生影响。

近几年研究表明强脉冲光治疗对睑板腺功能障碍起到改善作用[1],而传统的按摩方式也能有效改善干眼症状[2],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睑板腺按摩联合强脉冲光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系统性回顾分析从2018年~2020年来我院就诊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36例72眼。

睑板腺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为:满足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编制的《干眼临床诊断专家共识》中关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诊断标准:裂隙灯检查显示睑板腺开口异常,睑板腺分泌物异常,脂质层厚度异常。

排除标准为:其他眼部炎症患者如睑腺炎、睑缘炎等;有眼部外伤或手术史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风湿性疾病等影响病变的患者;入组前2周服用了对眼表有影响的药物或除人工泪液之外的其他滴眼液的患者。

纳入36例72眼,随机分成观察组18例36眼和对照组18例36眼,其中观察组男9例,女9例,年龄50~77岁,平均(61.87±5.87)岁;对照组男9例,女9例,年龄49~76岁,平均(61.69±6.0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两组均采用E-eye光脉冲干眼治疗仪,患者平躺,脸部干燥,用护目镜保护眼睛,强脉冲光治疗的范围内均匀涂抹超声波凝胶,每个受试眼选取4个闪光应用治疗部位,分别位于受试眼的下眼睑内眦下端至外眦下端,波长610 nm,输出能量11.5 J/ cm2,贴着治疗点垂直照射;其他3个照射点做同样操作。

所有患者强光脉冲治疗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

观察组在强光脉冲治疗后,再接受睑板腺按摩治疗,护理人员持消毒棉签从眼睑边缘向睑板腺开口方向旋转按摩,缓慢挤压眼睑,挤出分泌物,并用棉签擦去分泌物,每次持续3~5 min,直至眼睑内分泌物减少且颜色变得清澈,按摩操作结束后,用棉签清洁睑缘,滴眼药水清洗睑板腺开口,每周1次,持续1个月。

强脉冲光波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相关干眼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情况分析

强脉冲光波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相关干眼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情况分析

强脉冲光波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相关干眼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情况分析秦书艳(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江苏 宿迁 223800)【摘要】目的:分析强脉冲光波(IPL)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相关干眼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治疗的138例MGD性相关干眼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各69例)。

对照组接受睑板腺按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IPL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睑板腺功能评分、干眼相关检查指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10%)高于对照组(78.26%);观察组治疗后异物感、刺痛、干痒、干涩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睑板腺缺失评分、睑板腺脂质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开口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试验(SI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发生率(7.25%)与对照组(4.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PL可有效缓解MGD性相关干眼患者眼睛干涩等症状,改善睑板腺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强脉冲光波;睑板腺功能障碍;干眼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7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5-0056-03干眼症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指由任何原因导致泪膜稳定性降低、泪液质或量异常、眼部动力学异常,患者普遍伴有眼部干涩、异物感、视觉障碍等不适[1]。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干眼症的发病率显著增高[2]。

临床有研究表明: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与干眼症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3]。

既往临床治疗MGD性相关干眼主要采取热敷眼睑、按摩等治疗,虽然对干涩等不适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单纯热敷按摩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睑板腺按摩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的效果

睑板腺按摩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的效果

时间。采用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荧 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进行检测,将其置于结膜囊 染色,让患者瞬目 3、4 次后平视,开始计时,观 察到裂隙灯下泪膜出现的第一个黑斑即为泪膜破 裂时间。(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 眼涩、眼干等症状消失,裂隙灯下检查可见睑缘形 态恢复正常,睑板腺开口处分泌物阻塞感消失,泪 膜破裂时间在 10 s 以上,睑缘红赤症状消退;有 效:治疗后眼涩、眼干等症状明显改善,裂隙灯下 检查可见睑板腺开口处分泌物阻塞感和睑缘形态 好转,泪膜破裂时间延长,睑缘红赤症状有所缓 解;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 = 显效率 + 有 效 率。(3) 比 较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眼 表 疾 病 指 数 (ooular surfacediseaseindex,OSDI)问卷评分,以 百分制为标准,共包含 12 条眼表疾病症状条目, 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 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检验水准为 α=0.05, 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泪 膜 破 裂 时 间 比 较 治 疗 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4 周和 8 周,两组泪膜破裂时 间均显著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 73.33%(22/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 OSD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 组 OS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4 周和 8 周,两组 OSDI 评分均显著高于治 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3 讨论

中国睑板腺功能障碍专家共识诊断和治疗

中国睑板腺功能障碍专家共识诊断和治疗

中国睑板腺功能障碍专家共识诊断和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

随着相关理念更新和新技术迅速发展,用于MGD的检查设备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

为了满足我国MGD临床诊疗需求,在《我国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的基础上,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专家,继制订《中国睑板腺功能障碍专家共识:定义和分类(2023年)》后,针对MGD各种检查技术临床价值、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进行充分讨论,形成共识性意见,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MGD 诊断规范化,提高MGD的诊疗水平。

一、诊断MGD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体征,参考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一)症状和病史1.评估症状:MGD的症状常与其他眼表疾病类似,其中干涩、烧灼感、异物感、酸痛、痒、视力波动或模糊6个症状与MGD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MGD的症状具有晨起较重、下午减轻的特点。

使用干眼问卷量表可帮助筛查出潜在MGD患者。

临床常用问卷量表及其适用范围建议参考《中国干眼专家共识:检查和诊断(2020年)》,其中患者干涩感标准评估问卷适用于MGD相关干眼的症状评估。

2. 采集病史:病史中应记录生活习惯、睡眠情况、伴随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皮肤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等),有助于判断病因。

(二)体征及分级标准MGD典型体征主要包括睑板腺开口、睑板腺分泌物性状、睑板腺排出能力和睑板腺腺体结构4个方面异常,次要体征包括睑缘形态异常、泪膜异常。

分级评分采用每只眼上、下睑分别记录分数方式。

1.睑板腺开口异常:主要包括睑板腺开口堵塞、狭窄、移位、先天性缺乏等。

其中,开口堵塞最为常见,是MGD 的特征性体征,表现为酯帽、隆起和酯栓,因睑板腺导管末端堵塞和分泌物与角化细胞碎片混合物堆积所致。

睑板腺开口堵塞分级评分标准:0分(正常)=无睑板腺开口堵塞1分(轻度)=少于1/3睑板腺开口堵塞2分(中度)=1/3~2/3睑板腺开口堵塞3分(重度)=多于2/3睑板腺开口堵塞睑板腺开口移位主要继发于眼睑畸形、肿物等。

我国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我国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我国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来源:中华眼科杂志制定者: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表与泪液病学组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因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常出现漏诊和误治的情况。

自2011年国际MGD研究小组发表了MGD的系列研究报告后[1],各国均对MGD的临床诊疗给予了高度重视,针对各国的疾病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指南,使MGD的诊治愈加规范。

我国MGD发病率较高,是导致干眼的主要原因。

长期睑板腺病变会引起眼表的炎性反应,进而使角膜和结膜出现相应的改变,严重者出现视力下降,导致不良预后。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MGD的诊断和治疗,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和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委会眼表与泪液疾病学组根据我国MGD的临床特点,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制定出我国MGD 的诊断和分级治疗的专家共识,以供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一、MGD的定义MGD是一种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睑酯分泌的质或量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弥漫性睑板腺病变,临床上可引起泪膜异常和眼表炎性反应,从而导致眼部刺激症状,严重时可能损伤角膜而影响视功能。

MGD定义中有3层含义。

其一,不同于睑板腺急性感染,如麦粒肿等疾病,MGD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发病早期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其二,MGD是弥漫性、多个睑板腺腺体受累的疾病,不同于局限性的睑板腺异常,如睑板腺囊肿等;其三,MGD是睑板腺分泌睑酯功能紊乱,使睑酯的质和(或)量改变,从而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进一步造成眼表出现炎性反应和损伤。

二、MGD的分类及病理机制(一)分类根据睑板腺分泌状态的不同,将MGD分成两大类,即睑酯低排出型和睑酯高排出型。

低排出型又进一步分为腺泡萎缩型和阻塞型(图1),其中阻塞型是临床MGD 最常见的类型。

图1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分类(二)危险因素(表1)MGD的危险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2-3]。

儿童瞬目异常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关系

儿童瞬目异常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关系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2月第6卷第5期DOI :10.19347/ki.2096-1413.202105039作者简介:贾亚飞(1983-),男,汉族,河南周口人,主治医师,学士。

研究方向:角膜泪器病的治疗。

Relationship between abnormal blink and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inchildrenJIA Yafei(Zhoukou City Eye Hospital,Zhoukou 466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normal blink and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in children.Methods Forty-five children with abnormal blink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to June 2020were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abnormal blink,the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mild group,moderate group and severe group,with 15cases in each group.The upper eyelid MGD score,tear film break -up time (BUT),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ing (FL)score and the number of Demodex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differences in discharge capacity of meibomian gland,characteristics of meibomian gland secretion,meibomian edge and meibomian gland examination scores,FL score and Demodex number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 <0.05),among which thesevere group >the moderate group >the mild group (P <0.05).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UT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 <0.05),among which the severe group <the moderate group <the mild group (P <0.05).Conclusion The severity of abnormal blink in children is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MGD.KEYWORDS:abnormal blink;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children儿童瞬目异常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关系贾亚飞(周口市眼科医院,河南周口,466000)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瞬目异常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GD )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中华眼科杂志制定者: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表与泪液病学组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因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常出现漏诊和误治的情况。

自2011年国际MGD研究小组发表了MGD的系列研究报告后[1],各国均对MGD的临床诊疗给予了高度重视,针对各国的疾病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指南,使MGD的诊治愈加规范。

我国MGD发病率较高,是导致干眼的主要原因。

长期睑板腺病变会引起眼表的炎性反应,进而使角膜和结膜出现相应的改变,严重者出现视力下降,导致不良预后。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MGD的诊断和治疗,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和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委会眼表与泪液疾病学组根据我国MGD的临床特点,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制定出我国MGD 的诊断和分级治疗的专家共识,以供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一、MGD的定义MGD是一种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睑酯分泌的质或量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弥漫性睑板腺病变,临床上可引起泪膜异常和眼表炎性反应,从而导致眼部刺激症状,严重时可能损伤角膜而影响视功能。

MGD定义中有3层含义。

其一,不同于睑板腺急性感染,如麦粒肿等疾病,MGD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发病早期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其二,MGD是弥漫性、多个睑板腺腺体受累的疾病,不同于局限性的睑板腺异常,如睑板腺囊肿等;其三,MGD是睑板腺分泌睑酯功能紊乱,使睑酯的质和(或)量改变,从而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进一步造成眼表出现炎性反应和损伤。

二、MGD的分类及病理机制(一)分类根据睑板腺分泌状态的不同,将MGD分成两大类,即睑酯低排出型和睑酯高排出型。

低排出型又进一步分为腺泡萎缩型和阻塞型(图1),其中阻塞型是临床MGD 最常见的类型。

图1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分类(二)危险因素(表1)MGD的危险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2-3]。

1.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眼部、全身及药物因素。

(1)眼部因素:前部睑缘炎、佩戴角膜接触镜、蠕形螨感染以及干眼等眼表长期慢性炎性反应。

(2)全身因素:雄激素缺乏、女性停经、年龄、干燥综合征、胆固醇水平高、牛皮癣、过敏性疾病、Steven-Johnson综合征、红斑痤疮等。

(3)药物相关因素:抗雄激素药物、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绝经后激素治疗(如雌激素和孕激素药物的替代治疗)、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物以及维甲酸药物的长期应用等。

2.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和饮食因素的影响。

(1)环境因素:如长时间注视电脑、手机屏幕[4]。

(2)饮食因素:高油、高糖饮食习惯等。

表1 各型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危险因素低排出型1.原发因素:如睑板腺发育障碍、年龄相关的MGD2.继发因素:药物,睑缘萎缩,睑板腺开口萎缩,闭锁,免疫相关性眼表疾病(如眼瘢痕性类天疱疮、干燥综合症、stevens-johnson 综合症、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手术源性、外伤、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等高排出型皮脂腺分泌旺盛、红斑痤疮及其相关全身性疾病等注:同一患者的不同眼或同一眼睑板腺的不同区域,可同时发生不同类型MGD;由于睑板腺开口阻塞和腺泡与腺管萎缩,高排出型MGD后期可转化为低排出型MGD三、MGD的临床表现三、MGD的临床表现(一)症状MGD的症状无特异性,常与其他眼表疾病相似。

主要包括以下临床症状:1.眼干涩,尤其晨起重,下午轻。

此点可与水液缺乏型干眼相鉴别。

2.眼痛、眼磨、烧灼感、眼痒、异物感、搔抓感。

3.视物模糊,视力波动,晨起明显。

4.眼部分泌物增多,晨起眼睑发黏、睁眼困难、睑缘发红。

(二)体征常见典型体征包括睑缘改变、睑板腺分泌异常和睑板腺缺失。

1.睑缘改变:以下变化可以单独或同时存在。

(1)睑缘形态的变化:①睑缘充血及毛细血管扩张;②睑缘过度角化;③睑缘肥厚;④睑缘形态不规整;⑤睑缘部新生血管。

(2)睑板腺口的变化:①睑板腺口异常:表现为脂帽、隆起和脂栓;②睑板腺口先天性缺乏;③睑板腺口狭窄和闭塞;④睑板腺开口移位。

2.睑板腺分泌异常:包括睑板腺排出能力异常和分泌物性状异常。

(1)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可使用睑板腺检查器(meibomian gland evaluator,MGE)进行检测。

用MGE的压力模拟人眨眼的恒定压力(0.8~1.2 g/mm2),可以标准化评估腺体功能。

在每个眼睑检测3个位置(鼻侧、中间、颞侧),每个位置5个腺体,共计观察15个腺体的开口,评估每个开口分泌物的状况和类型,对分泌物排出难易程度进行观察。

评价标准:0分:挤压眼睑,可见全部5个腺体均具有分泌物排出能力;1分:挤压眼睑,3或4条腺体具有分泌物排出能力;2分:挤压眼睑,1或2条腺体具有分泌物排出能力;3分:挤压眼睑,无睑板腺腺体具有分泌物排出能力。

每只眼的上下睑分别进行评分记录,最高分为9分,3分及以上为异常。

(2)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0分:清亮、透明的液体;1分:混浊的液体;2分:混浊颗粒状分泌物;3分:浓稠如牙膏状分泌物。

每只眼的上下睑分别进行评分记录,0分为正常,1分及以上为异常。

3.睑板腺结构的检查:临床上主要通过睑板腺成像技术对睑板腺结构进行观察和评估。

睑板腺成像仪可以检查睑板腺的状况,确定睑板腺组织的缺失范围和程度。

每只眼的上下睑分别进行评分记录,0分为正常,1分及以上为异常。

睑板腺缺失程度评分:根据睑板腺缺失范围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0分:睑板腺无缺失;注:睑板腺功能障碍程度划分以睑缘改变和分泌物性状为主要指标;分泌物排出能力评分以眼睑中央5个腺体为检查对象五、MGD的治疗(一)治疗原则1.防治病因:寻找可能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尽量避免或祛除。

2.物理治疗:清洁睑缘、交替热冷敷、按摩眼睑。

3.控制感染:对于合并睑板腺或睑缘感染的患者,短期应用抗菌素,以局部治疗为主,严重患者联合全身治疗。

4.抑制炎性反应:局部抗炎治疗,对病情顽固者可联合全身使用低剂量四环素族或大环内酯类药物。

5.伴有干眼或相关角结膜病变者,应同时给予对症治疗。

(二)治疗方法1、局部物理治疗:包括睑缘清洁[6]、眼局部热敷或冷敷、眼睑按摩。

(1)睑缘清洁:可以使用稀释的婴儿洗发液或沐浴液(无泪配方),但临床更加推荐应用专业的睑缘清洁产品,一般每天1或2次,连续1个月。

(2)眼局部热敷或冷敷:常用的热敷方式包括热毛巾、热水袋、红外线设备及化学发热眼贴等,一般每次持续5~10 min,温度维持在约40℃即可。

每天1或2次,连续1个月;改为隔天1次,连续1个月;对于重度患者可延长热敷疗程。

热敷时注意不要挤压眼球。

眼局部冷敷适用于睑缘炎较重的患者,表现为局部充血、分泌物多、睑缘红肿。

常用的方法是用凉毛巾或包有冰块的毛巾冷敷眼睑,温度在10℃左右,一般持续5~10 min。

待睑缘炎性反应消退后可改为热敷。

(3)眼睑按摩:可以指导患者自行按摩眼睑,每次3~5 min,每天2次,连续1个月以上。

应当在热敷后进行按摩。

重度患者或自行按摩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由医务人员在门诊进行睑板腺按摩,方法包括玻璃棒法、睑板腺垫板法、睑板镊等。

需每周进行1次治疗,连续1个月以上。

对于睑缘炎处于活动阶段的患者,不建议行眼睑按摩,待炎性反应消退后再行眼睑按摩。

对于萎缩性MGD患者,眼睑物理治疗效果多不佳,难以恢复睑板腺正常分泌功能,应以局部对症药物治疗为主。

(4)使用各种眼睑按摩仪:睑板腺热脉动治疗系统可直接对眼睑进行热敷和按摩[7-8],同时还有强脉冲光系统通过治疗眼睑周围皮肤和皮脂腺,改善睑板腺的分泌功能,缓解睑板腺开口的阻塞[9],且治疗效果可维持半年以上。

此类仪器在我国应用的经验不多,尚需进一步开展临床观察。

2、局部药物治疗:(1)人工泪液和眼表润滑剂:推荐优先选用含脂质或模拟脂质成分的人工泪液。

①对于轻至中度患者,选用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等。

②对于中、重度患者,选用黏度较高的眼膏、凝胶。

(2)局部抗菌祛螨治疗:对于明确为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给予抗菌药物,主要用于睑缘涂擦,一般选用眼用凝胶或眼膏。

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①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广谱强效抗菌);②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效果好);③夫西地酸:对革兰阳性球菌效果好;④甲硝唑:对厌氧菌有效,对蠕形螨有效(常用浓度为2%);⑤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严重睑缘炎患者涂擦睑缘;⑥含茶树精油眼贴或清洁乳:对蠕形螨治疗效果好。

(3)局部抗炎药物应用:①轻度MGD:局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普拉洛芬等;②中度MGD:给予低浓度糖皮质激素药物,如0.1%氟米龙等;③重度MGD:可选用作用较强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如0.1%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可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

中、重度患者局部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炎性反应得到有效控制后,可以改用非甾体抗炎药维持治疗,抗炎药物的应用时间一般为1~3个月。

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期间,应注意监测眼压的变化。

3、全身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菌药物,用于重度MGD或合并全身皮肤炎性反应疾病的患者。

用药期间应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1)四环素类药物:通常口服四环素族抗菌药,14岁以下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8岁以下儿童禁用。

对于不能耐受四环素或有禁忌证的患者,可以使用强力霉素、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一般疗程为1~2个月。

(2)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儿童患者可口服红霉素,成人多选择口服阿奇霉素,一般疗程为5~7 d。

4、其他治疗:(1)手术治疗:对于同时伴有结膜松弛症、睑缘畸形、倒睫以及难治性角膜溃疡等疾病者,应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

(2)湿房镜:对于上述治疗效果不佳、睑酯分泌功能低下的MGD患者可使用湿房镜。

(3)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因MGD而致角膜上皮病变严重者,可考虑使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

形成共识意见的专家组成员刘祖国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主席,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表与泪液病学组组长)孙旭光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表与泪液病学组副组长)张明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表与泪液病学组副组长; 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委员)徐建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表与泪液病学组副组长,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委员)洪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表与泪液病学组副组长,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委员,执笔)(以下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示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示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表与泪液病学组)陈蔚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陈梅珠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眼科*#陈伟力台湾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名誉委员)#邓应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丁传庆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杜园园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龚岚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洪佳旭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胡竹林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贾卉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接英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金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李冰山西省眼科医院*#李炜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李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李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广仁医院眼科*#李明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李绍伟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李伟力深圳爱视医疗有限公司*梁凌毅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昳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龙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吕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马林天津市眼科医院*#马惠康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眼科(名誉委员)#马晓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彭清华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齐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沙翔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邵毅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王方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王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王丽强解放军总医院眼科*#王育良江苏省中医院眼科*#吴洁西安第一医院西安市眼科医院*#吴护平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吴欣怡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眼科*#谢汉平重庆华厦眼科医院*#袁进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晏晓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中心*#张红哈尔滨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张慧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兴儒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眼科*#赵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赵少贞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钟敬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钟兴武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周文天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曾庆延武汉爱尔眼科医院#邹文进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晓博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非委员,秘书)#声明:本文仅为专家意见,为临床医疗服务提供指导,不是在各种情况下都必须遵循的医疗标准,也不是为个别特殊个人提供的保健措施;本文内容与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厂商无经济利益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