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如何去解读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解读教材课的收获

叶剑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而言,解读教材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教材,在我看来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知识点,一两句话就可以讲完却要用一节课来上,我觉得很难。在看教材上我也只能看到表面的知识却想不到知识点的深层含义,不知道这样设计的用意,也不清楚前面的内容为后面坐了什么铺垫,所以上起课来感觉很吃力,效果也不明显。有时有自己的想法却用不上去。刚绝很矛盾也很无助。在远程培训课上听了老师讲解解读教材后我有所收获,于是我有听了几遍,刚巨额收益匪浅。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

新教材充满动感、富有童趣,既新颖又开放,给老师们提供了创造的空间,也给老师们带来了挑战。部分老师面对新教材茫然不知所措。有的目标把握不准确;有的难易度失控;有的生搬硬套;有的全盘否定。课改倡导创造性使用教材,然而,“创造与重组”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解读情境,领会编者意图。

不同的教学内容情境的用意不同。有的情境只是为了引出学习内容;有的情境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有的情境体现出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有别于以往,指明学习方向;有的情境实际上就是例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新知的现实背景。

解读情境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教材要这么安排?教学内容要这么呈现?为什么……从而明确教学目标,知道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怎么学;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领会情境的用意,才能充分挖掘它所蕴含的教学资源,才有可能改造它、替换它。

2、品读提示语。

北师大版教材中的提示语较少,随着年级的增高,提示语相对多一些,一般由几个学习伙伴笑笑、淘气和智慧老人说出来。提示语大约分为几种。一是概念揭示。(如“2的倍数叫偶数。”)二是方法提示。(如《3的倍数的特征》中智慧老人说的“把这些数的各个数位的数字加起来试试”)三是活动建议,暗示着需要对方法、规律等进行归纳与总结。(如“与同学说一说5的倍数”,“还有别的方法吗?”“你发现了什么?”)

读这些提示语时,想一想它是哪一类型的,怎么利用?除了这些提示语,还需要补充吗?需要进行哪些归纳与提炼?(《动手做》补充高的描述、对画高的方法进行总结)。

3、细读《教参》

读《教参》中的教材分析,了解本课知识的前后联系,知道学生已过哪方面知识,学到什么程度,本课将为后续学习做何准备。

读《教参》中的教学建议以及一些特别的要求。对于《教参》中的建议不一定完成采用。

通过阅读《教参》,对照之前自己对读材的理解,及时调整,修正。

4、分析学生知识结构。想一想,本课中涉及哪些知识点,哪些学习经验?其中哪些是已学的,需要复习吗?怎么复习?哪些是学生未知的、未经历的,怎么呈现?是强调还是重组或是传授?预设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困难?

5、读练练习

结合《教参》,了解每道练习的编排意图,安排练习出现的次序和场合。哪些于新授后及时练习,哪些于归纳总结后练习?哪些于课后练习?还需要补充设计什么练习?有时间自己先做一做,估计学生在练习中可能出现什么错误。

当这些都准备妥当,就可以设计教学流程了。

有的老师建议撰写教学反思(单元教学反思)也是解读教材的一个途径。

另外,如果有时间,阅读所任教年级以外的同学科教材更有助于对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充满动感、富有童趣,既新颖又开放,给老师们提供了创造的空间,也给老师们带来了挑战。部分老师面对新教材茫然不知所措。有的目标把握不准确;有的难易度失控;有的生搬硬套;有的全盘否定。虽说课改倡导创造性使用教材,然而,“创造与重组”总得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所以,教师一定要多花时间来解读教材,这样才能对得起每一位可爱的学生。

每套教材都有其特色,教材编者都有其编写意图。无论你打算怎样用教材,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是首先要做到的。而阅读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仔细阅读教材,坚持写课后反思。我们学校领导说,不要一上课就看教参,不看教参只读教材,你自己上完后再看教参写反思。很好的办法,试试看哦!

如果是新上岗的教师,还是建议在备课时先阅读教材,学习教参,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再设计教学过程。当然,课后反思是非常重要的,要通过每节课后的反思回顾思考课堂教学及备课中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以下为个人浅见,不知是否理解正确.

1、解读情境,领会编者意图。

不同的教学内容情境的用意不同。有的情境只为了引出学习内容;有的情境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有的情境体现出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有别于以往,指明学习方向;有的情境实际上就是例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新知的现实背景。

解读情境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教材要这么安排?教学内容要这么呈现?为什么……从而明确教学目标,知道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怎么学;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领会情境的用意,才能充分挖掘它所蕴含的教学资源,才有可能改造它、替换它。

2、品读提示语。

北师大版教材中的提示语较少,随着年级的增高,提示语相对多一些,一般由几个学习伙伴笑笑、淘气和智慧老人说出来。提示语大约分为几种。一是概念揭示。(如“2的倍数叫偶数。”)二是方法提示。(如《3的倍数的特征》中智慧老人说的“把这些数的各个数位的数字加起来试试”)三是活动建议,暗示

着需要对方法、规律等进行归纳与总结。(如“与同学说一说5的倍数”,“还有别的方法吗?”“你发现了什么?”)

读这些提示语时,想一想它是哪一类型的,怎么利用?除了这些提示语,还需要补充吗?需要进行哪些归纳与提炼?(《动手做》补充高的描述、对画高的方法进行总结)。

3、细读《教参》

读《教参》中的教材分析,了解本课知识的前后联系,知道学生已过哪方面知识,学到什么程度,本课将为后续学习做何准备。

读《教参》中的教学建议以及一些特别的要求。对于《教参》中的建议不一定完成采用。

通过阅读《教参》,对照之前自己对读材的理解,及时调整,修正。

4、分析学生知识结构。想一想,本课中涉及哪些知识点,哪些学习经验?其中哪些是已学的,需要复习吗?怎么复习?哪些是学生未知的、未经历的,怎么呈现?是强调还是重组或是传授?预设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困难?

5、读练练习

结合《教参》,了解每道练习的编排意图,安排练习出现的次序和场合。哪些于新授后及时练习,哪些于归纳总结后练习?哪些于课后练习?还需要补充设计什么练习?有时间自己先做一做,估计学生在练习中可能出现什么错误。

当这些都准备妥当,就可以设计教学流程了。

另外,如果有时间,阅读所任教年级以外的同学科教材更有助于对教材的理解

走向新的教材观——让我们共同关注如何解读教材

教材不是教师的“圣经”,而是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

我们该从怎样的视角解读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读后我掩卷沉思良久,其实解读教材,真是个慢工细活。只有像褒骨头汤一样,慢慢煨,细细炖,不温不火,才能水到渠成。若是心浮气躁,不愿意潜心钻研的话,永远只能浮在教材的表面,渴想而知,在课堂上又如何做到书人合一,去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作者最后说的很有道理: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的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