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 言

人类发展科技为的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造福人类。然而,要实现这种目标,就必须在加速发展科技的同时,充分考虑到科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以使现代科技在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向前发展。

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表现为人工创造物的大量产生,即人化自然的产生。人化自然是适应人的需要,利用科技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来的。当代,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现代技术以空前速度发展,创造出了无数的生产和生活物质,如飞机、火箭、核电站、人造卫星、电子计算机等。人和自然的关系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地球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服务于人类的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人利用人化自然以改造、控制自然界时,也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即明显地干预了自然界的调节机制,同时也破坏了人类自身及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加深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1 现代科技发展的双重性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科技发展的作用历来都是双重的。它一方面可以为人类社会服务,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现代科技的产业化,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丰富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结构,交通、通讯、电力、能源、宇航、医疗保健、居住环境等方面都有了质的变化,人类的物质生活对科技的依赖已到了不可分离的程度,现代科技也帮助人类成功地解决了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物质生产、经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这称之为现代科技的建设性。另一方面,科技也可以加害于人类,当人们对科技成果的客观作用估计不全面或将一些高技术用于军事目的时,就会造成生态环境危机,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存,由于人类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片面地发展生产力,而忽视了自然生产力的自我修复,同时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并且向自然界排泄、抛弃废物,恶化了自然环境,构成一连串的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现在,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中的CO2达2×108t,每年生产有毒化合物50万种共400×104t,这些物质近一半滞留于大气和江河湖海内,每年还有大约18×104t的铅、磷和3000t重金属、4000t 汞进入水体,200×104t石油流进海洋,更可怕的是未被人类发现的污染源不计其数。

1945年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炸死了30多万人,受害总人数达50多万,战后受核辐射影响而死亡的有3万多人;海湾战争造成了千万吨原油倾入海中,造成海洋大面积污染,有100~200万只海鸟惨遭厄运,

科威特油田大火,对区域性气候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98特大洪灾”令世人震惊,也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很大损失,气候异常固然是水灾的主要原因,但森林植被的破坏使洪水流量及泥沙含量增加,造成河床抬高,泄洪区淤积,无疑对洪灾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代科技的杰出成就创造了发达的医学,延长了人的平均寿命,同时降低了新生婴儿的死亡率,世界人口以每年8700万的速度递增,1960年为30亿,1974年为40亿,1986年为50亿,现已超过60亿。人口剧增,土地面积减少,使人口从各种渠道涌向城市,由于城市开发、工业建设、住宅建设,改变了地面太阳光反射率,形成城市特别气候,形成热岛效应。如此众多的人口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加剧了环境污染,致使自然资源短缺,甚至因为资源问题而引起战争。

当代人类与现存生物已生活在一个被各种有毒物质毒化的环境中,这种局面不仅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而且潜藏着摧残子孙后代的危险,说明由于科技的异化,人类所遭受的报复是广泛而惨重的。其造成的后果是:①CO2增加和气候变化(温室效应);②臭氧层空洞,遗传资源减少;③酸雨,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④有害废弃物质的国际间流动;⑤“厄尔尼诺”现象;⑥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水土流失与沙漠化。 2 科技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和协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寻求持久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生态环境恶化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盲目地掠夺性地对待自然,另一方面是工农业生产工艺过程的不完善造成的。只要人类能自觉地按照自然规律来规划自己的活动,并利用现代科技去认识和消除工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副作用,就可以调节人和自然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社会广泛参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保证,广大发展中国家要借助于大众媒体,广泛宣传,培育普及这种新的环境文化,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各国超越种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差异,在环境与发展的领域中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共同努力,促进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键在于加快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切实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竞争,没有人的素质提高,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要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提倡科学精神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同时通过开发人力资源,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对生态

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最终把人口压力转化为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

3 技术开发与生态文化

近代以来,技术开发的成就辉煌,在人们的心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形成了人们对自然界的主宰意识与无限摄取意识,然而,技术开发对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效应-正面和负面的效应。技术开发的正面效应表现为可以控制人口增长、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减少自然物质消耗和创造新的能源、治理环境污染、减轻自然灾害;技术开发的负面效应表现为破坏了生态环境,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由于人们对科学技术毫无顾忌地滥用,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大气污染、土壤退化、森林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给人带来了新的疾病,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从生态学上要求技术开发必须保护资源,一是保护土地资源,二是保护水利资源,三是保护生物资源,要求技术开发必须在生态系统的限度内进行。

生态文化是人类或群体对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认识及行为积极成果的总和,治理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创造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是我们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基本建设的活动影响改造着环境,甚至对环境有着破坏、污染的作用。随着工业的集中、城市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外延的扩展和工程规模的越来越大,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在建设人为环境的同时,如何改善、保护和协调自然环境,是基本建设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难题,这就要求专业人员不仅具有工程专业知识,而且必须具备社会、生活、医学、地质等多学科的知识,才能正确评价建筑材料、建筑物和建筑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才能利用可再生资源或利用固体废物循环进行建筑材料与构件的开发和使用,以及受污染土地和废弃垃圾的污染处理和重新开发。

4 对策与策略

为了使科技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相适应,就必须高度重视两者的相互关系,采取相应的对策与策略,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①在制定目标和政策时应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使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加大环保技术投入,推动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增强金融支持力度,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努力实现技术关键化。

②切实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问题和解决贫困人口问题,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

③采用污染减少型技术,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如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开发清洁工业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