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范畴

1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

2 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

3 各类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保护的措施和技术研究

4 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人为干扰方式及强度的识别

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

3、搜索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

4、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技术研究

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6、生态系统管理

7、生态规划

8、生态预测

三、环境因子的定义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它由许多环境要素构成,这些环境要素称环境因子四、生命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五、生物多样性:1、遗传(基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4、景观多样性

六、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物种生物量2、物种属性3、物种库4、输入环境的总能量5、纬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6、生物地化循环7、系统稳定性七、环境的概念:环境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八、环境的类型

按主体分:以人为主体以生物为主体

按性质分: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按大小分: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

九、温度的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十、光饱和点的现象: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效率和光强成正比,但是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合速率不会再增加,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此点成为光饱和点。

十一、光合作用补偿点:光合作用(实线)和呼吸作用(虚线)两条线的交叉点,在此处的光照强度是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强度。

十二、光质(波长的组成状况)的变化规律

随纬度增加,短波长减少,随海拔升高,短波光增加。十三、有效积温法则

K=N(t-t零)K代表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是个常数。T 为当地该时期的平均温度(℃)to为该生物生长活动所需最低临界温度(生物学零度,℃)N为天数,d。十四、水因子的生态作用1、溶剂2、生物新陈代谢的直接参与3、生命现象的基础4、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使生物保持一定的状态十五、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十五、土壤:土壤不仅能为陆生生物提供生活所必须的基质、矿物质元素和水分,它自身也是一个有生命的子系统。

1、盐土对植物的影响:引起生物的生理干旱伤害植物组织引起细胞中毒影响植物的正常营养

2、碱土对植物的影响

毒害植物根系影响种子萌发和植株的正常生长

3、植物对盐碱土的适应:1.聚盐性植物是通过积累盐分,提高细胞内的渗透压,来维持体内的水平衡的。2.泌盐性植物通过茎叶表面的盐腺来排除体内的过多盐分。3.透盐性植物通过体内高浓度的可溶性有机物而提高渗透压的。

16、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比较: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因素。而生态因子更侧重于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部分。

17、环境因子的生态特征:综合性、非等价性、阶段性、不可替代性、互补性、限制性

18、限制因子: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其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19、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只能用于稳定状态的系统,必须考虑各种因子之间的互相作用。

20、耐受性定律: 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广适应性生物属于广生态幅物种,狭适性生物属于狭生态辐物种。

21、驯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体内决定代谢速率的酶系统的适应性改变过程。

22、种群的概念:一定时空范围内,同种个体的结合称之为种群,种群的动态研究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基本特征:数量特征(密度或大小)空间分布特征遗传特征

群体特征:1、种群密度2、初级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率)3、次级种群参数(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种群增长率)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内分布格局:种群内部的个体是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

/地理分布格局:种群分布在什么地理范围内。/

23、生物群落的结构:1. 生活型和生态型生长型2. 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3. 群落交错带与边缘效应

24、生物群落的定义: 指在特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一个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即为生物群落,它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特征并具有特定的功能,是群落间有机联系的集合体,是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25、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2、具有一定的外貌及内部结构

3、形成群落环境

4、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7、群落的边界特征

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跟地位,可将其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三大功能类群。

二、名词解释

意味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种:对群落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的物种称为关键种,他们若从群落中消失会使群落结构发生严重改变,甚至能导致其他物种的灭绝,和群落的剧烈变化。

冗余种:这些物种的去除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同时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三、关键种的类型(划分依据不同作用方式)

1、关键捕食者

2、关键被捕食者

3、关键草食动物

4、关键竞争者

5、关键互惠共生种

6、关键病原体、寄生物

7、关键改造者

四、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是指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能量转运序列,是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即生物因捕食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载体。

2、食物网:不同食物链之间常常是相互交叉而形成复杂的网络式结构。食物网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类生物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

五、生态效率的计算

同化量(总初级生产量):动物:是消化后吸收的能量分解者:对细胞外吸收能量

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所固定的能量,就是总初级生产量。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

公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同化效率=同化量/摄入量

生长效率(生产效率)=生产量/同化量

六、生态系统的时间和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根据光强不同,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地形不同

时间结构:一般采用三个时间段来量度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1、以生态系统进化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大尺度

2、以群落演替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中尺度

3、以昼夜、季节和年级的周期性变化为研究重点的小尺度

七、初级生产量的计算:公式: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呼吸所消耗的能量(R)

九、次级生产量的计算:次级生产量:在被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用来生长和繁殖的部分。

公式:次级生产量=同化量-热能散失的能量

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特点

1、能量流是变化的

2、能量流是单向的

3、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是不断递减的过程

4、能量在流动中质量逐渐提高

(二)物质循环的模式

两个基本概念:库和流通率

库: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一定数量的某种物质所构成的

流通率:指物质或能量在单位时间、面积、体积内的转移量

(三)转率计算

周转率=流通率/库中营养物质总量

周转时间=库中营养物质总量/流通率

(四)物质循环的类型:水循环.气体循环.沉积型循环水循环:是物质循环的核心,是生态系统中物质运动的介质

气体循环: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

沉积型循环:速度比较慢,循环性能也不如气体型循环完善

十一、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它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动态的稳定状况,包括结构上、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十二、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一)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很脆弱,受社会经济制约非常明显,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