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的组分分析及应用研究进展(1)

黄水的组分分析及应用研究进展(1)
黄水的组分分析及应用研究进展(1)

黄水的组分分析及应用研究进展

谭光迅李净

(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枝江443200)

摘要:黄水是白酒酿造的重要副产物,其应用研究一直是白酒科研领域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黄水的组分及其研究进展,并从传统物理化学方法,生物酯化方法和新提取技术三个方面对黄水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黄水,酯化,组分,应用,白酒

Research progress in both constituent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huangshui

TAN Guang-xun, LI Jing

( Zhi Jiang liquor trade Co.Ltd., Zhijiang, Hubei 443200,China) Abstract: Huangshui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ide products out of making Chinese liquor, the applied research of which goes right on being the hotspot touches the whol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wine realm. In this paper, the constituents of huangshui were introduced briefly, and the progress in research was described generally.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huangshui were reviewe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raditional physical chemistry method, the biological esterification method as well as the up-to-date extrac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huangshui, esterification, constituents, application, Chinese liquor.

在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含水量在52%-55%的入窖酒醅经微生物代谢后生成大量的游离水。这些水与酒醅中未被微生物所利用的水逐渐沉降,将酒醅中的酸、可溶性淀粉、酵母溶出物、还原糖、单宁、酒精份及香味前提物质溶出,最后沉积于窖池底部而形成棕黄色、呈絮体状的液体,这种液体被称为黄水[1]。从黄水的形成过程不难看出,黄水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其利用价值较高。一般情况下每生产1000 kg大曲酒,约产生300-400 kg黄水[2]。据测定,黄水的pH 3.0-3.5,CODcr25000-40000 mg/L,BODcr25000-30000 mg/L,超过了国家允许的废水排放标准[3]。若采取恰当的措施使黄水中的有效成分得到利用,则可变废为宝。当前在国家环保政策和对白酒行业新的税收政策下,开发和利用黄水资源,对减轻其对环境的污染,降低酿酒成本,提高酒质,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黄水的形成和组分进行了简要分析,着重介绍了黄水应用研究方面的一些情况。

1黄水的形成和组成

酒醅在发酵过程中由淀粉变糖,同时CO2从吹口跑出,单位酒醅重量相对减少,结晶水游离出来。原料中的单宁、色素、可溶性淀粉、糊精、还原糖、酵母自溶物及乙醇等成分溶于水中,并且浸沉于窖池底部而形成黄水。因此,黄水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等物质,如表1所示。

除上述成分外,黄水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尤其是乳酸,乙酸,己酸,丁酸含量最丰富。一般为白酒含量的5-10倍,酸度高达7 度左右[4]。通常,黄水的来源不同,其有机酸的含量也存在差别[5]。黄水中也含有少量的酯类物质,主要以脂肪酸乙酯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黄水内还含有大量长期驯化的有益微生物。所含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其中乳酸菌和棒状芽孢杆菌有相当数量。梭状芽孢杆菌是生产中主要产香功能菌[6]。因此,黄水也常常被称作是“优质的液体窖泥”。

表 1 黄水的常规分析[3]

指标含量

总固形物(g/100mL)16.2

酸度 5.5

pH 2.7-3.8

淀粉(%) 2.27

还原糖(%) 2.19

酒精(mL/100mL) 3.7

单宁及色素(%) 0.18

含氮量(%) 0.35

最近,科研人员又在黄水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组分。张晓磊[7]等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黄水中挥发性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这两种方法均检测出了4-甲基愈创木酚,4-2愈创木酚以及4-乙烯基愈创木酚等重要酚类化合物。其中,4-乙烯基愈创木酚在国外蒸馏酒中被视为酒体品味和质量的重要成分之一。在此次研究中,他们还在黄水中定性检出了5-甲基-乙呋喃类物质,它们是重要的香味物质,尤其在酱香型酒中的含量较大。所有这些定性组分和成品白酒香味组成相似,印证了发酵副产物黄水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对成品酒风味形成的贡献。

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白酒分析检测水平的提高,科研人员运用新的科学仪器和新的方法,还会在黄水中发现更多物质,这必将进一步丰富人们对黄水的认识。

2黄水的应用

2.1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黄水

如前所述,黄水中含有较多的酸,酯,醇,醛等香味物质,特别是有机酸含量丰富。

但黄水杂味较重,且蛋白质、菌体自溶物及果胶质含量较多。因此,通常将其脱色和过滤后,制成黄水酸性调味品。刘琼等[4]分别用上述黄水酸性调味品和食用香精调整同一基酒试样,并使二者的总酸值到一预定值。其尝评结果是前者优于后者。因此,使用黄水酸性调味品,不仅可以减少香精的用量,更重要的是补充和可提高酒样中没有或含量较低的微量香味成分[6]。许多酒厂的新窖及一般窖生产的白酒,其酒味较辣,如能恰当利用黄水酸性调味品,可弥补这一缺点[5]。曹新莉等[8]认为,黄水酸性调味品的用量在

0.16%-0.3%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此外,还有使用酒尾提取器将黄水常压蒸馏,分两段提取,制得低度黄水酒[9]。这种黄水酒乳酸乙酯含量高,其口感略涩。但可用于勾调中低档白酒,压低酒精味。然而这些传统的物理化学的处理方式,只能回收黄水中的低沸点的物质,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而且不能彻底解决黄水的苦、怪、杂味。

2.2现代生物酯化技术处理黄水

黄水的酯化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酶促反应过程。因此,酯类物质的生成量不仅会受到反应底物和催化剂的影响,还会受温度和pH等生理条件的影响。

2.2.1反应底物

1)乙醇

有机酸乙酯是酒中及其重要的酯类物质。因此,乙醇成为酯化反应的重要底物之一。

它可与黄水中的有机酸在酯化酶的作用下形成有机酸乙酯,其酯化反应的速度与乙醇的

浓度有关。一般说来,乙醇的最佳浓度范围在10%-15%之间。然而黄水中乙醇浓度通常只在4%左右[6]。因此,要提高黄水酯化效率,就必须调整黄水中乙醇的浓度。有的厂家采用酒尾调整黄水乙醇浓度,也有直接加入酒精调整黄水乙醇浓度的[10]。有研究者[11]认为,黄水中含有还原糖、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根据耐高温活性干酵母(TH-AADY)所具有的耐酸、耐乙醇的高发酵力特性,将TH-AADY加入黄水中。利用TH-AADY把这些营养物质发酵生成乙醇。这既提高了黄水的利用率,增加了黄水中乙醇浓度,同时又减轻了黄水对环境的污染。

2)己酸

和乙醇一样,有机酸也是酯化反应生成的前提物质之一。在一定范围内,有机酸浓度越高,则其转化成乙酯的量就越高。黄水中有机酸种类较多,但就单一种类的酸而言,含量一般不高。其中含量最高的乳酸为200 mg/100mL,而己酸的含量仅为38.12 mg/100mL[6]。这大大影响了有机酸转化成有机酸乙酯的转化率。因此,增加黄水中有机酸的含量,特别是己酸的含量,对于提高黄水酯化液的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着这一目的,可向黄水中添加能够代谢生成己酸的己酸菌或己酸。老窖泥是浓香型白酒酿造的基础,其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1987年,林山[12]报道了窖泥微生物,结果显示老窖泥中含有3.8×107个己酸菌/克干窖泥。因此,可将老窖泥应用于黄水酯化液的制备。应用结果表明,用老窖泥制备的黄水酯化液,其己酸乙酯生成量高。与不加窖泥的对照相比,高出近20 mg/100mL[13]。某厂添加己酸菌液制备黄水酯化液:己酸菌种10%,己酸菌培养基8kg,用黄水调pH 4.6,酒尾调乙醇含量8%。30 ℃条件下,酯化30天。

酯化液蒸馏后,气相色谱分析蒸馏液。结果显示,己酸乙酯的含量高达1070.6 mg/100mL[13]。王传荣[9]、罗惠波[11]向黄水中直接添加己酸,以增加己酸的含量。黄水酯化实验结果表明,酯化液中己酸乙酯大幅提高。

2.2.2催化剂

催化剂,即酯化酶,主要存在于大曲中。任道群等[14]对郎酒集团生产用大曲的酯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大曲能促进己酸、丁酸与乙醇的酯化作用,生成的酯类物质均为己酸乙酯,并能促进乙酸与乙醇酯化,生成乙酸乙酯。约在70年代,有酒厂以黄水及酒尾做底物(也有加窖泥的),加入大曲,盛放在陶缸中,酯化30天以上,随后将酯化液回蒸底锅串蒸酒醅,能使酒质提高。这可以算是将大曲作为催化剂应用于黄水酯化的最早范例了[15]。

80年代中期,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功分离了酯化菌。90年代以后,酯化菌的研究成果增多。此时已有大部分酒厂成功的生产了酯化酶粗酶制剂,并将其应用于黄水的酯化液的制备中。1995年河南宋河酒厂任鹿海等从大曲中分离筛选出酯化力强的菌株sy-5。将其制成麸曲,并成功用于制备黄水酯化液[15]。湖南酒鬼酒股份公司科研所,采用自制的酯化酶制备酯化液。其酯化液中的己酸乙酯含量达640 mg/L,且四大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和乙酸乙酯)比例关系协调[10]。与传统大曲相比,酯化酶粗酶制剂的酯化效率更高,使用更方便,更能提高黄水酯化液的品质。

酯化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植物以及哺乳动物体内。目前,白酒领域研究和应用的重点是微生物酯化酶,特别是红曲酯化酶。因此,开发和应用植物酯化酶技术,尚有很多工作可做。国内已有个别厂家开发使用了植物酯化酶。杨小柏[3]将天然植物原料通过生物技术破壁后,萃取获得植物酯化酶,并将该酯化酶同微生物酯化酶混合制得高效复合生物酶应用于黄水处理。

2.2.3反应条件

温度是影响黄水酯化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温度过高,酯化酶容易失活;过低,酯化反应速度过慢。一般地,酯化酶最适温度为30-40 ℃。夏季气温恰好合乎这一要求。

因此,黄水酯化液应在夏季制备,秋季使用[16]。除温度外,pH是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般地,酯化酶的最适pH为3.5-5.5。因此,制备黄水酯化液,必须依据酯化酶的最适pH范围,对黄水的pH进行调整。

2.3新的提取技术处理黄水

长期以来,许多酒厂采用传统的物理化学的方法处理黄水,生产酸性调味品和低度黄水调味酒。这只能回收黄水中的低沸点的物质,质次味杂,利用率低。针对这些缺点,科技工作者开发了新的黄水提取装置和技术。杨小柏等[3]开发了专门的热裂提留装置,用于从黄水中提取调酒液。将这种调酒液用于调酒,可去除酒精味,增加酒的窖香,使酒更具自然感。

超临界萃取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的物质提取技术。它通过调节超临界流体的压力和温度来控制气相浓度和蒸汽压力这两个参数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17]。叶鑫等[17]研究了在连续逆流萃取塔中,用超临界CO2提取黄水中的香味物质工艺。结果显示,提取物质中酸味物质较多。四川天府酒厂的宋柯等[18]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白酒的副产物丢糟、黄水和底锅水中提取香味物质。将其运用于白酒的勾调,效果明显。于传统的采用底锅串蒸等方法相比,黄水利用率显著提高。

应用这些新的提取设备处理黄水,提取物的组分多,风味好,应用效果明显。但这些设备运行条件要求相对较高,一次性投入大。因此,若要将其推广到白酒厂家,投入生产营运,尚存在着困难。

参考文献:

[1] 陈昌贵.合理利用黄水和酒尾提高商粮系列质量[J].酿酒科技,1997,(4):78-79.

[2] 吴延东,卜春文.黄水的酯化与脱色处理[J].酿酒科技, 1999,3(29): 29-31.

[3] 杨小柏,沈才洪,赵元森.黄水功能调味液的研制开发[J].酿酒科技,2001,6,89-90.

[4] 刘琼,张跃进.酿酒副产物黄水的综合利用[J].酿酒,2001,4(28): 39-42.

[5] 刘强生.利用黄水酯化提高浓香型白酒质量[J].酿酒,1989,3,21-24.

[6] 王传荣,沈洪涛.黄水在新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酿造,2005,2,26-28.

[7] 张晓磊.白酒酿造副产物黄水中挥发性化合物研究[J].酿酒,2010,2,26-28.

[8] 曹新莉,王明山.白酒生产中的黄水和酒尾的应用[J].酿酒科技,2008,10,96-99.

[9] 王传荣,沈洪涛.黄水酯化液在低档白酒中应用的初步研究[J].酿酒科技, 1996,3,26-27.

[10] 伍显兵,卓忠惠,张庆国,莫孝谦.黄水、滴窖水、己酸菌液酯化效果对比试验[J].酿酒,2004,1(31):33-35.

[11] 罗惠波,左勇.TH-AADY和酯化酶对黄水酯化作用的条件优化[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2,2,(38):24-26.

[12] 胡建华.高质量原酒是生产浓香型低度白酒的关键[J].酿酒科技,2007,8, 127-84.

[13] 马荣山, 张广新.白酒酿造及新型白酒工艺学[M].沈阳:沈阳大学出版社,2005.

[14] 任道群,唐玉明,姚万春,等7人.酯化酶动力学研究[J].酿酒,2006,6, 39-40.

[15] 沈怡芳.白酒生产技术全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16] 崔如生,范文来,周新虎.利用黄水酯化液提高洋河名酒率[J].酿酒,2002,3(29): 29-31.

[17] 叶鑫,石冰,于恩平等.超临界CO2萃取黄水中香料物质的研究[J].酿酒,2004,4(31):18-20.

[18] 宋柯,杜岗,刘念.白酒发酵副产物丢糟、黄水、底锅水中提取香味成分在酒用香料中的应用[J].酿酒科技,2008,6, 82-84.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因子分析

第七章 因子分析 7.1 试述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答: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联系是:①两种分析方法都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②两种分析的求解过程是类似的,都是从一个协方差阵出发,利用特征值、特征向量求解。因子分析可以说是主成分分析的姐妹篇,将主成分分析向前推进一步便导致因子分析。因子分析也可以说成是主成分分析的逆问题。如果说主成分分析是将原指标综合、归纳,那么因子分析可以说是将原指标给予分解、演绎。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主要区别是:主成分分析本质上是一种线性变换,将原始坐标变换到变异程度大的方向上为止,突出数据变异的方向,归纳重要信息。而因子分析是从显在变量去提炼潜在因子的过程。此外,主成分分析不需要构造分析模型而因子分析要构造因子模型。 7.2 因子分析主要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答:因子分析是一种通过显在变量测评潜在变量,通过具体指标测评抽象因子的统计分析方法。目前因子分析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具体来说,①因子分析可以用于分类。如用考试分数将学生的学习状况予以分类;用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对空气的优劣予以分类等等②因子分析可以用于探索潜在因素。即是探索未能观察的或不能观测的的潜在因素是什么,起的作用如何等。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指示方向。在社会调查分析中十分常用。③因子分析的另一个作用是用于时空分解。如研究几个不同地点的不同日期的气象状况,就用因子分析将时间因素引起的变化和空间因素引起的变化分离开来从而判断各自的影响和变化规律。 7.3 简述因子模型中载荷矩阵A 的统计意义。 答:对于因子模型 1122i i i ij j im m i X a F a F a F a F ε=++++++L L 1,2,,i p =L 因子载荷阵为1112 121 222121 2 (,,,)m m m p p pm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L L L L L L L L A i X 与j F 的协方差为: 1Cov(,)Cov(,)m i j ik k i j k X F a F F ε==+∑ =1 Cov( ,)Cov(,)m ik k j i j k a F F F ε=+∑ =ij a 若对i X 作标准化处理,=ij a ,因此 ij a 一方面表示i X 对j F 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

水凝胶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水凝胶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摘要:水凝胶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分子材料,本文主要叙述了水凝胶在生物医学、记忆元件开关、生物酶的固定、农业中的保水抗旱等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水凝胶在国内外研究状况,最后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关键词:高分子材料;水凝胶;应用;进展 前言 水凝胶可定义为在水中能够溶胀并保持大量水分而又不能溶解的交联聚合物。分子能够在水凝胶中扩散。水凝胶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能够感知外界刺激的微小变化,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电场、磁场等,并能够对刺激发生敏感性的响应,常通过体积的溶胀或收缩来实现。水凝胶的这一特点使它在生物医学领域、记忆元件开关、生物酶的固定、农业中的保水抗旱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 图一,水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和扫描电镜图片 水凝胶有各种分类方法,根据水凝胶网络键合的不同,可分为物理凝胶和化学凝胶。物理凝胶是通过物理作用力如静电作用、氢键、链的缠绕等形成的,这种凝胶是非永久性的,通过加热凝胶可转变为溶液,所以也被称为假凝胶或热可逆凝胶。许多天然高分子在常温下呈稳定的凝胶态,如k2型角叉菜胶、琼脂等[2];在合成聚合物中,聚乙烯醇(PVA)是一典型的例子,经过冰和融化处理,可得到在60℃以下稳定的水凝胶[3]。化学凝胶是由化学键交联形成的三维网络聚合物,是永久性的,又称为真凝胶。 根据水凝胶大小形状的不同,有宏观凝胶与微观凝胶(微球)之分,根据形状的不同宏观凝胶又可分为柱状、多孔海绵状、纤维状、膜状、球状等,目前制备的微球有微米级及纳米级之分。根据水凝胶对外界刺激的响应情况可分为传统

的水凝胶和环境敏感的水凝胶两大类。传统的水凝胶对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或pH 等的变化不敏感,而环境敏感的水凝胶[4,5]是指自身能感知外界环境(如温度、pH、光、电、压力等)微小的变化或刺激,并能产生相应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变化甚至突变的一类高分子凝胶。此类凝胶的突出特点是在对环境的响应过程中其溶胀行为有显著的变化,利用这种刺激响应特性可将其用做传感器、控释开关等,这是1985年以来研究者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 根据合成材料的不同,水凝胶又分为合成高分子水凝胶和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天然高分子由于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环境的敏感性以及丰富的来源、低廉的价格,因而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但是天然高分子材料稳定性较差,易降解,近几年不少学者开始了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共混合成水凝胶的研究工作[6,7],这将是今后的一大重要课题。 1 聚合物交联 从聚合物出发制备水凝胶有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两种。物理交联通过物理作用力如静电作用、离子相互作用、氢键、链的缠绕等形成。化学交联是在聚合物水溶液中添加交联剂,如在PVA水溶液中加入戊二醛可发生醇醛缩合反应从而使PVA交联成网络聚合物水凝胶。从聚合物出发合成水凝胶的最好方法是辐射交联法,所谓辐射交联是指辐照聚合物使主链线性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连接。许多水溶性聚合物可通过辐射法制备水凝胶[9],如PVA、polyNI2PAAm、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聚丙烯酸(PAAc)、聚丙烯酰胺(PAAm)、聚氧乙烯(PEO)、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等。采用辐射法合成水凝胶无须添加引发剂,产物更纯净。 2 水凝胶的性质研究 2.1 溶胀-收缩行为 吸水溶胀是水凝胶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溶胀过程中,一方面水溶剂力图渗入高聚物内使其体积膨胀,另一方面由于交联聚合物体积膨胀,导致网络分子链向三维空间伸展,分子网络受到应力产生弹性收缩能而使分子网络收缩。当这两种相反的倾向相互抗衡时,达到了溶胀平衡。 2.2 力学性能 水凝胶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而且应具有理想的力学强度,以满足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实证分析

吉林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期末作业) 论文题目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实证分析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软件应用 姓名 xxxxxx 学号 xxxxxxxxxx 专业会计学年级 2014 级 院、所会计学院日期 2015.6.27 (以上内容由研究生本人填写) 教师评阅意见: □95 □90 □85 □80 □75 论文成绩 □70 □65 □60 □60以下 吉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实证分析 摘要:选取了2013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的10项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计算,依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对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做出综合评价,得出了这31各省份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排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排在前5位,是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甘肃、海南、青海、宁夏、西藏排在后5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较为客观反映了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经济发展;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主成分法 一、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区域发展不协调、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本文从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经济的发展视角入手,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用以说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由于衡量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很多,故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十个指标。 二、相关统计指标与数据的选取 本文运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选取了10项经济指标:第一产业增加值(X1);第二产业增加值(X2);第三产业增加值(X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X4);地方财政预算支出(X5);固定资产投资额(X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货物进出口总额(X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9);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X10)。X2,X3,X4 反映的是经济总量中构成三大产业的不同增加值;X5,X6 反映的是地方财政预算收支;X7 反映的是居民的购买能力;X8反映的是对外贸易;X9,X10反映的是居民的收入与储蓄。本文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具体数据资料见表1。 表1 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2013) 地区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北京11.63 293.03 1316.50 3661.11 4173.66 6847.06 8375.10 4289.96 93997.00 23086.41 天津16.85 612.86 846.57 2079.07 2549.21 9130.25 4470.43 1285.02 68864.00 7612.31

论文_因子分析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

嘉应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009届) 题目:因子分析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 姓名:吴启英 学号: 2050122135 系别:数学系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指导老师:张乐 申请学位:学士学位 嘉应学院教务处制

摘要 本文对因子分析的基本理论做了详细的论述与探讨,并对因子分析与其他分析的概念的区别作了比较。文中描述了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与意义,并分析了因子分析应用的步骤。在实际市场研究中,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7年的盈利状况进行了分析。运用SPSS软件,得出了评价上市银行“盈利性综合实力”的三项因子,分别命名为:盈利性因子、投资回报因子和成长性因子。然后通过回归得到14家银行三项因子的得分系数并从银行规模和利润增长模式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到了各样本的综合得分和排名,并从各行具体经营状况的角度进行总评。 关键词:因子分析,因子载荷矩阵,因子旋转,因子得分,利润增长模型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made the detailed elaboration and the discussion to factorial analysis's elementary theory, and has made the comparison to the factorial analysis with other analysis's concept's difference. In the article described the factorial analysis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has analyzed the factorial analysis application step. In the actual marketing research, the utilization factor analytic method 2007 profit condition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the Chinese 14 on city banks. Using the SPSS software, has obtained in the appraisal the city bank “the profit making synthesis strength” three factors, the distinction naming is: Profit making facto r, investment repayment factor and expanding factor. And then get 14 banks three terms factor score modulus by return and increase pattern different two angles go along analysis from bank scale and profit, have got every synthetical sample book score and row and have carried out an overall appraisal from every concret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bank angle. Keywords:factor analysis, the factor matrix, the factor rotates , factor score , profit increase model

缓释、控释肥的研究应用现状及进展

缓释/控释肥的研究应用现状及进展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我国氮、磷、钾肥高消费、低利用率的现状以及造成的一些相关问题,引出缓控释肥这种新型的肥料,并对缓控释肥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和总结,重点论述了应用缓控释肥的优点及国内缓控释肥的产业化发展前景和方向。 关键词:缓释肥;控释肥;优点;前景和方向 中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化学肥料是农业生产中最大的物质投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提高单产中,化肥对增产所起的作用占40%一60%[1]。但是生产实践表明,由于化学肥料本身性质和土壤环境条件及农业措施等综合影响,化学肥料利用率很低。中国因肥料养分利用率低所造成的养分资源浪费是十分惊人的。据统计中国每年生产、施用的氮肥量(以纯氮计,下同)约为2千万t,其肥料的当季利用率只有30%-50%,累计利用率为45%-60%,因氮肥利用率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达239.4亿元[2]。如何提高化学肥料的利用率、减小因施肥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发展高效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缓释和控释肥(slow and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简称SRFS和CRFS)的研制和应用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缓释肥和控释肥的研制已经成为世界肥料研究的热点。 一、缓释/控释肥定义和分类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委托国际肥料发展中心(IFDC)编写的《肥料手

册》1980年版(1984年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译为中文版),第21章为控制释放肥料。内容包括: (1) 控制释放磷肥。主要有磷矿粉、煅烧磷酸铝矿、碱性炉渣、脱氟磷肥、熔融钙镁磷肥、雷诺尼亚磷肥、骨粉、磷酸二钙、磷酸铵镁、偏磷酸钙和偏磷酸钾。 (2) 控制释放氮肥。主要有:1.微溶物质:脲甲醛(UF)、异丁叉二脲(IBDU)、丁烯叉二脲(CDU)、草酰胺、磷酸铵镁(Mag Amp);2.水溶性缓释肥:脒基硫脲(GUS)、脒基磷脲(GUP);3.包涂层的可溶物质:包硫尿素(SCU)、聚合物包膜肥料;4.硝化抑制剂。 (3)控制释放钾肥。主要有聚磷酸钾、聚磷酸钙钾、包硫氯化钾。 上述《肥料手册》1998年版取消了控制释放这一章,但列出了缓释肥料、控释肥料定义如下。 (1) 缓释肥料(Slow—Release Fertilizer,SRF)定义:一种肥料所含的养分是以化合的或以某种物理状态存在,以使其养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延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 (2) 控制释放肥料(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CRF)定义:肥料中的一个种或多种养分在土壤溶液中具有微溶性,以使它们在作物整个生长期均有效。理想的这种肥料应是养分释放速率与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完全一致。微溶性可以是肥料本身特性或通过包裹、包膜(Coating)可溶性粒子而获得。 由上述定义可知,缓释、控释肥有两大类: (1)微溶性化合物,如《化肥手册》1980年版所描述的肥料本身特性所具有的微溶性氮、磷、钾肥;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 设计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因子分析在环境污染方面的应用》 姓名:王厅厅 专业班级:统计学级2班 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时间: 1月 3 日

目录 1.摘要: (1) 2.引言: (1) 2.1背景 (1) 2.2问题的研究意义 (1) 2.3方法介绍 (2) 3.实证分析 (10) 3.1指标 (10) 3.2原始数据 (10) 3.3数据来源 (13) 3.4分析过程: (13) 4.结论及建议 (25) 5.参考文献 (26)

1.摘要: 中国的环境问题,由于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环境法律日趋完善,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人逐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国环境问题已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可是,仍存在着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问题,其中主要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关键词: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因子分析2.引言: 2.1背景: 中国的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就,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进。可是,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环境质量还在恶化。大气二氧化硫含量居高不下,境质量呈恶化趋势,固体废弃物污染量大面广,噪声扰民严重,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一项报告表明:中国环境污染的规模居世界前列。 2.2问题的研究意义:

为分析比较各地环境污染特点,利用因子分析对环境污染的各个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并得到影响环境的内在因素,进一步对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各地区环境治理方法以及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政策改进环境问题,这对综合治理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3方法介绍 因子分析的意义:变量间的信息的高度重叠和高度相关会给统计方法的应用设置许多障碍。为解决此问题,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削减变量个数,但这必然会导致信息丢失和 信息不完全等问题的产生。为此人们希望探索一种更有效地解决方法,它既能大幅减少参与数据建模的变量个数,同时也不会造成信息的大量丢失。因子分析正是这样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变量维数的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的步骤: ·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要求原有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因子提取:将原有变量综合成少数几个因子是因子分析的核心内容。

高分子保水剂农业应用研究进展

高分子保水剂农业应用研究进展 庄文化1,2,3,4,冯浩1,2,3,吴普特1,2,3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杨凌7121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杨凌712100; 3.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杨凌712100; 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要: 高分子化合物作为一种新型保水抗旱材料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保水材料通过自身的吸水供水,增加土壤团粒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空隙度,抑制蒸发达到保水效果,减少了降雨对土壤的侵蚀。通过减少养分淋失,达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减少肥料污染的作用。大量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发现高分子确实能够促进种子的出苗及植物生长,但必须结合土壤含水率正确使用。未来研究应重点开发低成本保水保肥多功能保水剂,不断扩大保水剂的应用领域和范围。 关键词:保水剂; 土壤水分; 土壤肥料; 植物生长; 土壤侵蚀; 中图分类号:S156.2 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0605080 Development of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Zhuang Wenhua1,2,3,4,Feng Hao1,2,3,Wu Pute1,2,3 (1.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WR&CAS , Yangling 712100, China; 2.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Yangling 712100, China; 3.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Saving Irrigation at Yangling, Yangling 712100, China;4.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039) Abstract: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is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e as a new kind material absorbing and storing water. It can hold water in soil and reduce soil erosion by the way of absorbing water itself, increasing soil aggregates and porosity, reducing soil bulk density and evaporation. The super absorbent added in soil can reduce the fertilizer loss, control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lost fertilizer, increase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A lot of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using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properly can absolutely increase the rate of seed emergence and promote the crop growth. The multifunctional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with lower cost should be developed and the application fields and scale should be extended in the further study. Key words:super absorbent polymer; soil water; soil fertilizer; plant growth; soil erosion; 0 引言 保水剂是利用强吸水性树脂制成的一种具有超高吸水保水能力的高分子化合物颗粒剂。这类物质含有大量结构特异的强吸水基团,可吸收自身重量的数百倍至上千倍的纯水[1 ]。这些被保水剂吸附的水能够慢慢释放出来供土壤、植物利用,遇到外界来水时保水剂能够继续膨胀吸水达到蓄水作用。20世纪60年代,美国农业部首先利用玉米制成淀粉接枝聚丙烯脂类保水剂,作为“改善水分状况的重要工具”在西部干旱地区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后又研制开发了以“TAB”为代表的保水剂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TAB用于地面撒施可节约用水50%~85 %[2,3]。70年代以后,保水剂的研究与应用日益普及,日本在沙漠绿化、英国在水土保持、法国在土壤改良、俄罗斯在节水农业等方面保水剂的应用都取得了明显效果。 收稿日期:2006-05-22 修订日期:2006-10-12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44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专项 (Z24015400,08080239) 作者简介:庄文化(1982—),男,江苏连云港人,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分子保水剂的农业应用方面研究,E-mail: whzhuang04@https://www.360docs.net/doc/c311125364.html, 通讯作者:冯浩, 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学。杨凌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712100

应用统计学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案例解析_SPSS操作分析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一、问题概述 现希望对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的八项指标进行分析。具体采用的指标只有:GDP、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平均工资、货物周转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总产值。这是一个综合分析问题,八项指标较多,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1.因子分析 打开数据后,在SPSS中进行因子分析的步骤如下: 选择“分析---降维---因子分析”,在弹出的对话框里 (1)描述---系数、KMO与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 (2)抽取---碎石图、未旋转的因子解 (3)旋转---最大方差法、旋转解、载荷图 (4)得分---保存为变量、显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5)选项---按大小排序 点击确定得到如下各图: 图3-1 图3-2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620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231.285 df 28 Sig. .000 图3-3 公因子方差

图3-6 成份矩阵a

图3-9

(2)因子模型中各统计量的意义 A)因子载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因子载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第i个变量在第j个因子上的载荷,实际上就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相关系数,表示变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依赖因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程度,反应了第i个变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于第j个因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重要性。 B)变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变量共同度:k个公因子对第i个变量方差的贡献,也称为公因子方差比,记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公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j=1,2,….,k)

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王芳琴

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王芳琴 发表时间:2018-01-10T14:59:48.84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作者:王芳琴 [导读] 保水剂是一种能保水、固土、保肥的高分子化合物。 志丹县水土保持工作队陕西延安 717500 摘要:保水剂是一种能保水、固土、保肥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主要出现在干旱、降水较少的地区,通过缓慢释放水分来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为作物的生产提供充足的水分。文章通过介绍保水剂的功能以及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并指出保水剂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具体使用方法,让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保水剂;水土保持;应用;研究 1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机理 保水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水上,它是一类聚合的高分子化合物,它能够大量的吸收地表上的水分,然后通过化学机理缓慢的释放水分到土壤中,时刻保持土壤长期处于湿润的状态,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我们在分析保水剂的化学结构时不难看出它的整体结构呈三维网状。在保水剂吸收水分过程中,能够通过网链上的电解质,使网络内部溶液与外部水分之间产生巨大的渗透势差,以此保证外部水分能够不断进入分子内部结构中。从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主要功能来看,其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水、保土和保肥。 1.1保水功效 保水剂的保水效果主要是通过其内部的分子结构来实现的,当期沿着地表进入到松软的土壤中后,它能够迅速的吸收周围的水分并缓慢的释放,帮助实现保水功效。保水剂的作用更能够在暴雨天气中体现出来,当降水充足时,它能够将很大一部分水分吸收存储起来,使得地表径流减少,防止水流过程中顺便带走地面的土壤,起到固化土壤的作用。 1.2保土功效 保水剂作为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它兑土壤中的土粒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这样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定土壤的作用。同时,当保水剂充分吸水后体积增大,能够吸附更多的土壤形成块状聚集,防止扬尘等带走地表上的小颗粒土粒,降低土壤之间的缝隙,改善土壤内部的结构,能够抵御风沙和雨水的侵蚀。 1.3保肥功效 保水剂还具有离子交换以及吸附作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尿素,尿素溶解到水中时就会分解除很多的铵根离子,这时它们就会被很好的锁定在保水剂分子中,进而为植物的生长锁住更多的肥料。通过试验数据得到,保水剂的吸肥量与地表的铵分子数的含量成正比。 2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应用涉及因素 2.1关于保水剂类型的选用 目前市场上的保水剂有很多种类型,它们的应用场合不同,对于水土保持的倾向性也不尽相同,因此所取得成效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针对于荒漠降水不足的地区,需要使用高吸水和高速率吸水的保水剂,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这部分地区的保水剂循环使用的要求。除此之外,我们往往还会考虑到水剂的吸水倍率、耐盐性、稳定性以及持水性等多重特性考虑在内。 2.2关于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施用方法 我国在保水剂的使用要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水土保持方面应用较少。保水剂在农业方面的使用方式存在多种多样,这与国外的存在明显的差异,国外主要是将保水剂应用于水土保持方面,因为针对使用的场景不同,所选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2.3关于保水剂的施用量 保水剂视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没有明确的规定用量。将保水剂用于水土流失治理,原则上是施用量越大越好,但从经济角度出发,通常都会使用产投比高的保水剂。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下用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诸如像在抗旱造林中不需要大范围的使用保水剂;干旱较为严重的地区可调整保水剂的施用量,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针对于周期性干旱变化的地区,也不易大量的使用保水剂。 2.4关于保水剂施用范围 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发挥的作用还需要效应时间以及效应空间。影响保水剂吸水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它自身以及外部环境的一些影响因素在内的,这是我们需要结合实际的使用场景,来对保水剂的用量以及适用范围进行界定。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土壤类型也非常多,所以需要选取适合土壤类型的保水剂类型。 2.5保水剂的使用时间选择 水土保持建设施工时间比较长,而不同的季节中降雨量也不同,需要针对季节变化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保水剂[1]。如果地区干旱少雨,土壤含水量严重不足,可以先将保水剂放到水中浸泡,待其贮存充足的水分,再加入土壤中混和使用。如果不这样处理就会造成植物中水分倒流的问题出现,加重植物根系缺水的状况最终使其枯死。虽然浸泡环节浪费了部分时间,但是保水效果却更加显著。采用这种先浸后混的方式,材料释水后就有了充足的膨胀空间,能够顺利的吸水,土壤空隙的通气性也会得到强化,对植物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雨季来临之前,保水剂不需要沿着每一个植物穴的逐个使用,可以采取统一整地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保水剂与土壤的混合,雨季到来时储存足够的水分,让植物在秋季与冬季也能够健康的生长,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3保水剂在应用过程中的建议 应该科学的选择保水剂,确保使用过程安全可靠。当前制作保水剂所使用的原料以及合成的方法上比较多样化。虽然保水剂实际应用具有较大的广泛性,但也不是一种可以任意使用材料类型,在选择与使用中一旦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就容易对植物及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通常农林业发展中可以采用钾盐或铵盐类的保水剂,避免使用合聚丙烯酸盐,这类保水剂导致土壤板结或农作物死亡。比如要想达到储水、蓄水的效果,就需要选择大颗粒、凝胶强度高的保水剂;为了提升树木成活率,就需要选择粉状、凝胶强度较弱的保水剂类型,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另外,保水剂的运用还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当前阶段,市场中的保水剂多种多样、类型混杂,保水剂具体的构成成分、原料、结构形式等存在不同。品牌及组成材料不同的保水剂应用后对土壤造成的影响有较大差别。使用前需要向相关销售者或

基于因子分析的影响专业选择因素的分析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影响专业选择因素的分析研究

摘要:随着大学专业开设的种类日趋繁多,以及当今就业形势严峻,高考志愿填报时,专业 的选择将会对每个人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高考志愿填报 的因素和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根据搜集的可能影响专业填报的因素设计调查问卷,在天津师 范大学管理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并得到相应数据,运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的 方法,综合的分析了高考志愿填报中影响专业选择的因素。并把分析出来的结果进行更进一 步的剖析和解释,从而为以后即将踏入大学的学生们提供一些专业选择的相关信息和方法。 一引言 随着大学专业的开设日趋繁多,以及当今就业的严峻形势,高考志愿填报时,专业的选择将会对个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在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进行问卷调查,搜集相关数据。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得出影响高考志愿填报时专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为以后即将踏入大学的学生们提供一些专业选择的信息和方法,让他们能够选择出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在这个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同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绝大多数人的思考方式和所存在的误区,从而让他们避免误区,更加理性和客观的选择自己的专业。 二分析调查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其个影响因素和所涉及的概念 (一)此次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在设计调查问卷之前,我通过和他人交流和查看相关专业选择的信息,总结出影响高考填报志愿时,专业选择的因素,并把这些因素进行筛选分类。然后,根据因素的性质和考察方面,对调查问卷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排序,从而设计出调查问卷。 下面是影响高考志愿填报时影响专业选择的因素。 了解程度:对于所选择的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兴趣程度: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喜好程度,对于所选择的专业要学习内容的兴趣程度。 高考成绩:高考的成绩对专业选择的影响 学校选择:学校的选择对专业选择的影响程度 收入水平: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学专业相对口所能够得到的工资水平对专业 选择的影响程度 专业的冷热程度:当时专业的就业前景对于人们选择专业的影响程度。 未来发展潜力:结合自己对专业的预判,专业未来发展潜力对专业选择的影响程度。 他人建议:他人所提供专业方面的相关信息对专业选择的影响。 家人职业:家庭成员所从事的职业(即能够在您毕业后为您的就业提供相对应的资 源)对专业选择的影响程度 (二)所涉及的概念 信度分析: 即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变异数与总变异数(实得变异数)的比率,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 大致可分为三类:稳定系数(跨时间的一致性),等值系数(跨形式的一致性)和内 在一致性系数(跨项目的一致性)。【1】

最新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评价过程-精品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上市农业公司财务实力提升探析 【第一章】提升农业上市公司财务优势探究绪论 【第二章】财务竞争力的内涵界定及理论阐述 【第三章】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4.1 4.2】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评价过程 【4.3 4.4】基于熵权法的评价过程 【第五章】提升农业公司财务竞争力的对策与展望 【】农业上市企业财务能力评价研究参考文献 4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实证分析 4.1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文以 2012 年中国证监会(CSRC)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分类标准,选取在深沪两地上市的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共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及其服务业 40 家公司,剔除数据不完整与财务状况异常的ST 公司后共有 37 家公司入选,原始数据来源于各上市公司年报与新浪财经网站,指标数据通过财务报表中的原始数据计算得出。 4.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评价过程 4.2.1 因子分析法的分析过程 在构建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时,本文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等原则选取了 18 个财务指标,按各指标的性质与评价维度可分三种类别:正相关指标、适度指标、负相关指标。正相关指标的数值越大,代表企业财务竞争力越强;适度指标的数值越接近某个合理值,代表企业财务竞争力状况越好(李博,2013);负相关指标的数值越大,代表企业财务竞争力越弱。鉴于三类指标属性的不同,需对指标数值进行一致化处理才能避免不同类别的指标数据对企业综合财务竞争力评价的影响。此外,由于各个指标的单位不尽相同,在正式进行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前,还需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与标准化处理。本文通过SPSS19.0 软件对 37 家公司的 18 个指标进行一致化、无量纲化、标准化处理后,再进行后续分析评价工作。 (1)模型适用性检验 所选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是进行因子分析法的前提,即因子分析法需对处理过的原始数据进行适用性检验。本文选用 KMO 检验与 Bartlett 球形检验对所选的指标进行检验,KMO 统计量的取值范围一般在 0 到 1 之间,数值越接近 1,说明指标间的公共因子越多,相关性越强。学者 Kaiser(1974)设定了 KMO 值判定标准:若 KMO 统计值小于 0.5 时,则不适宜做因子分析。而Bartlett 检验是通过分析相关系数矩阵的行列式得出的数值来判定指标间是否

统计学因子分析论文

统计论文 班级:09统计班 姓名:韩玉林 学号:0906040030

对农村居民消费品结构的因子分析 摘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和认识全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啊动,对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率先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资料,在研究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提出农村居民合理消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因子分析银子旋转相关系数因子得分 一、引言 1、背景知识 近年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问题越来越社会的关注。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情况则更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描述反映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此,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于研究的结果与实际结合,指出了收入水平、上层建筑、消费环境、消费信贷等因素是影响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山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启动农村市场等一些时策建议。 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水平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又受益于“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一系列消费刺激政策,家庭的耐用消费品不断更新换代,时尚化、个性化成为消费潮流,农民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由实用型向享受型方向发展,拥有档次日渐上升。 影响耐用消费品走进农家的因素: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农村消费市场是扩大内需的关键着力点。在国家实施内需振兴经济的政策下,开拓农村耐用品市场、改善农村耐用品消费环境、发掘农村耐用品消费潜力正当其时。无论从部分耐用品占有比例还是从使用的升级换代上看,目前我国农村居民耐用品购置的潜力和空间依然很大,但是,制约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发展的诸多因素仍不容忽视。

因子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因子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一、因子分析的意义 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往往希望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变量,以期望能对问题有比较全面、完整的把握和认识。例如,对高等学校科研状况的评价研究,可能会搜集诸如投入科研活动的人数、立项课题数、项目经费、经费支出、结项课题数、发表论文数、发表专著数、获得奖励数等多项指标;再例如,学生综合评价研究中,可能会搜集诸如基础课成绩、专业基础课成绩、专业课成绩、体育等各类课程的成绩以及累计获得各项奖学金的次数等。虽然收集这些数据需要投入许多精力,虽然它们能够较为全面精确地描述事物,但在实际数据建模时,这些变量未必能真正发挥预期的作用,“投入”和“产出”并非呈合理的正比,反而会给统计分析带来很多问题,可以表现在: 计算量的问题 由于收集的变量较多,如果这些变量都参与数据建模,无疑会增加分析过程中的计算工作量。虽然,现在的计算技术已得到了迅猛发展,但高维变量和海量数据仍是不容忽视的。 变量间的相关性问题 收集到的诸多变量之间通常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相关性。例如,高校科研状况评价中的立项课题数与项目经费、经费支出等之间会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学生综合评价研究中的专业基础课成绩与专业课成绩、获奖学金次数等之间也会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而变量之间信息的高度重叠和高度相关会给统计方法的应用带来许多障碍。例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众多解释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即存在高度的多重共线性,那么会给回归方程的参数估计带来许多麻烦,致使回归方程参数不准确甚至模型不可用等。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削减变量的个数,但这必然又会导致信息丢失和信息不完整等问题的产生。为此,人们希望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它既能大大减少参与数据建模的变量个数,同时也不会造成信息的大量丢失。因子分析正式这样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变量维数,并已得到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Karl Pearson和Charles Spearmen等人关于智力测验的统计分析。目前,因子分析已成功应用于心理学、医学、气象、地址、经济学等领域,并因此促进了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因子分析以最少的信息丢失为前提,将众多的原有变量综合成较少几个综合指标,名为因子。通常,因子有以下几个特点: ↓因子个数远远少于原有变量的个数 原有变量综合成少数几个因子之后,因子将可以替代原有变量参与数据建模,这将大大减少分析过程中的计算工作量。 ↓因子能够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因子并不是原有变量的简单取舍,而是原有变量重组后的结果,因此不会造成原有变量信息的大量丢失,并能够代表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因子之间的线性关系并不显著 由原有变量重组出来的因子之间的线性关系较弱,因子参与数据建模能够有效地解决变量多重共线性等给分析应用带来的诸多问题。 ↓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 通常,因子分析产生的因子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最终获得命名解释性。因子的命名解

最新多元统计分析之因子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之因子 分析

第八章因子分析 §8.1 什么是因子分析及基本思想 1904年Charles Spearman发表一篇著名论文《对智力测验得分进行统计分析》视为因子分析的起点。因子分析的形成和发展有相当长的历史,最早用以研究解决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问题,由于计算量大,又缺少高速计算的设备使因子分析的应用和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停滞了很长时间。后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才使因子分析的理论研究和计算问题,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这一方法的应用范围已十分广泛,在经济学、社会学、考古学、生物学、医学、地质学以及体育科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 什么是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它也是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或样品)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根据不同因子还可以对变量进行分类,它也是属于多元分析中处理降维的一种统计方法。 例如,某公司对100名招聘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测试,出了50道题的试卷,其内容包括的面较广,但总的来讲可归纳为六个方面: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事物的敏捷和果断程度、思想修养、兴趣爱好、生活常识等,我们将每一个方面称为因子,显然这里所说的因子不同于回归分析中因素,因为前者是比较抽象的一种概念,而后者有着极为明确的实际意义,如人口密度、工业总产值、产量等。

假设100人测试的分数{}100,,1, =i X i 可以用上述六个因子表示成线性 函数: ,1001,i 662211 =++++=i i i i i F a F a F a X ε 其中61,,F F 表示六个因子,它对所有X i 是共有的因子,通常称为公共因子,它们的系数61,i i a a 称为因子载荷,它表示第i 个应试人员在六个因子方面的能力。i ε是第i 个应试人的能力和知识不能被前六个因子包括的部分,称为特殊因子,通常假定),0(~2i i N σε,仔细观察这个模型与回归模型在形式上有些相似,实质很不同。这里的61,,F F 的值未知的,并且有关参数的统计意义更不 一样。因子分析的任务,首先是估计出{}ij a 和方差{ }2i σ,然后将这些抽象因子{}i F 赋予有实际背景和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降维和对原始变量进行分 类的目的。 因子分析的内容十分丰富,本章仅介绍因子分析常用的两种类型:R 型因子分析(对变量作因子分析)和Q 型因子分析(对样品作因子分析)。 2 基本思想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或样品)的相关系数矩阵(对样品是相似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或样品)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或样品)之间的相关(相似)关系,但在这里,这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是不可观测的,通常称为因子。然后根据相关性(或相似性)的大小把变量(或样品)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或样品)之间相关性(或相似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或相似性)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