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告警技术综述
机器人关键技术综述变电站智能巡检

科技风2021年2月水利电力DOI:10.19392/ki.1671-7341.202105093机器人关键技术综述变电站智能巡检景凯凯袁顺刚胡林林许继电源有限公司河南许昌46100摘要: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以自主或遥控的方式,在无人值守的环境中,完成对室外高压设备进行红外温度监测和仪表液位的图像识别等任务,替代人工完成巡检中遇到的繁、难、险和重复性的工作。
本文介绍了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系统组成,重点探讨了巡检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包括行走机构、导航控制技术、视觉伺服校正技术及图像识别等技术,展望巡检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为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更新迭代提供参考方向。
关键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导航;图像识别;关键技术目前,全国多数变电站电力设备巡检仍为人工巡检方式。
巡检人员的巡视内容主要包括设备温度、仪表表计读数、或高压电缆的接头状态等,巡视内容固定单一,巡视人员工作效率较低*1+$随着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变电站使用智能化设备的必要性也越来越强,能够使用一套既能对变电站设备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又能对所得数据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智能化无轨机器人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来,随着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持续深化应用,机器人已可代替人工完成变电站高压变电设备的所有巡检作业。
采用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可提高变电站的数字化程度和全方位监控的自动化水平,有效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效率和质量1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系统组成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分为三层体系架构,分别为:车载子系统、本地监控后台及远程集控后台。
车载子系统通过无线局域网与本地监控后台进行数据、图像、视频等信息交互,远程集控后台通过申请的电网专网对本地监控后台、车载子系统进行任务下派、状态监控及数据管理。
车载子系统由控制单元、导航单元、行走机构、供电单元及传感单元组成,其中传感单元包括云台、可见光相机、红外热像仪及拾音检测装置。
2关键技术分析2.1行走机构行走机构是巡检机器人执行巡检任务的基础,控制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弯及停止动作,行走机构根据移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履带式、轨道式和轮式三种,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其中轮式运动机构在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中被广泛使用。
地基大口径望远镜系统结构技术综述

地基大口径望远镜系统结构技术综述张景旭【摘要】The developing status of large aperture ground-based telescopes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significance of bigger apertures for telescopes and their main technological approaches are expatiated and the summary on appliance values of modern large aperture telescopes is given.Then,it introduces five kinds of modern typical large telescope systems,which represent the topmost technological level.The key structures and technologies of large telescopes about mount,telescope tubes,primary mirror supports and secondary mirror assemblies are disscussed.Finally,it summarizes the developing trends of the large aperture ground-based telescopes and points out that some of the optical systems in the telescopes have been changed from coaxial systems to off-axial systems,while they are better application prospects.%概述了地基大口径望远镜的发展状况,阐述了口径变大的意义及实现的关键技术途径。
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技术方案1.综述1.1.光纤传感简介激光光纤传感法的监测原理为管道泄漏引起附近的光纤温度变化,最终通过激光技术来探测引起光纤感温的部位,采用软件分析激光的变化特性从而确定管道泄漏的部位。
传感器为光纤,目前的一般探测长度可达到30km--60km。
当光纤传感器受到温度变化、物体运动(比如径向或轴向压缩、拉伸和弯曲等)或声信号(如应变波或声发射波)的扰动时,传感器的响应将是扰动引起光纤敏化部分的函数。
目前光纤传感器的响应频率范围为0.1Hz~100kHz。
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原理的泄漏检测系统利用通信干线光缆中的2芯作为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原理的泄漏检测系统的传感兼通信光纤,和管线同沟埋地敷设,与管道间距≤500mm;探测专用线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可以用于高温环境下的通信和温度监测。
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可以监测输油管道、天燃气管道的泄漏,并提出预警,使工作人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危险行动进一步发生。
管道泄漏监测系统的传感器是光学器件,不受电磁干扰,因此该系统测试灵敏度较高,同时可使用现有直埋通信系统光缆进行监测,大大降低工程费用。
1.2.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技术介绍光纤具备造价低廉、耐腐蚀、长距离敷设无须现场供电等优点,监测原理采用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利用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原理的泄漏检测系统可连续监测沿光缆方向管道的温度变化情况确定发生泄漏的部位。
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原理的泄漏检测系统利用光纤的布里渊散射原理,针对各种事件引起的土壤温度不同的特点,通过对各种事件引起的土壤温度变化的捕捉分析来判断和报告各种事件的发生,及时提醒工作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从而阻止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利用通讯光缆作为探测工具,由光纤测温主机(光纤线型感温探测器AP658-03B、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服务器、机柜)和探测专用线(铠装光缆)等部分组成,可实时的不间断的监测天然气管道泄漏危害现象,并能准确无误的指出泄漏或发生故障的地段,确保传输的安全。
激光点火技术综述_赵兴海

第 31卷 第 2期
赵兴海 激光点火技术综述
3 07
目前公认的激光点火机理如下 :(1)激光热点火 。 主要通过激光瞬间产生的高能热量 , 点燃引爆药 ;(2) 激光的化学反应点火 。含能材料分子吸收特定频率的 激光光子并发生离解 , 产生的高活性高速离子近一步 引起化学链反应 , 实现点 火 ;(3)激光 的冲击起 爆作 用 ;(4)激光的电离与等离子体点火 。
激光快速加热与炸药接触的薄膜引爆炸药技术 , 还有很多问题不能合理解释 , 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 2. 3 激光驱动飞片点火
图 4是激光驱动飞片的点火装置原理框图 。高能 量密度激光照射薄膜 , 薄膜部分等离子化产生高速离 子体 , 驱动薄膜碎片 (飞片 )猛烈撞击炸药起爆 。
图 4 激光驱动飞片的点火装置原理框图
引 言
把激光作为一种 “精密 ”点火源 , 起爆或点燃火工 品的技术 , 即为激光点火技术 。 激光点火是一种安全 、 可靠 、轻便的新型点火技术 , 与常规的电桥丝雷管点火 相比 , 其优点是 :抗干扰能力强 , 避免了电磁波 、静电等 电信号的干扰 ;安全性高 , 实现了炸药 、烟火剂与电源 装置有效隔离及钝感点火 ;技术易于拓展 , 可实现猛炸 药的爆燃转爆轰 、装置小型化和多点起爆功能 。
美国军标 M IL-SLD-1316D(引信安全性设计准则 ) 中详细规定了不需要进行隔爆的炸药 , 见表 1[ 10] 。
表 1 M IL-SLD -1316D 须用钝感炸药
炸药 A3 混合炸药 A4 混合炸药 A5 混合炸药 CH-6 混合炸药 PBX 9407炸药 PBXN -5炸药 PBXN -6炸药 D IPAM 炸药 HNS1型或 2 型 A 级炸药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点火 ;安全保 险装置 ;微电子机械系统 中图分类号 : TN 249;TQ565 文献标识码 :A
激光切割安全隐患排查(3篇)

第1篇摘要:激光切割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生产安全,本文对激光切割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分析了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引言激光切割技术是一种利用高能量激光束对材料进行切割的高效、精确、环保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激光切割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激光切割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激光辐射、火灾、爆炸等。
为了确保生产安全,本文对激光切割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
二、激光切割安全隐患排查1. 激光辐射(1)安全隐患:激光辐射是指激光束在传播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的伤害。
激光辐射主要包括紫外辐射、可见光辐射和红外辐射。
(2)原因分析:1)激光功率过高:激光功率越高,辐射强度越大,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
2)激光束发散角度过大:激光束发散角度过大,导致激光辐射范围扩大,增加了安全隐患。
3)防护措施不到位:激光切割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如防护罩、遮光板等。
(3)预防措施:1)选用合适的激光功率:根据切割材料和厚度,选择合适的激光功率,降低激光辐射强度。
2)优化激光束发散角度:通过调整激光切割设备的参数,使激光束发散角度适中,减少激光辐射范围。
3)加强安全防护:完善激光切割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如设置防护罩、遮光板等,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2. 火灾(1)安全隐患:激光切割过程中,由于激光能量高,切割材料在高温下易燃,易引发火灾。
(2)原因分析:1)切割材料易燃:部分切割材料如木材、塑料等,在高温下易燃。
2)设备故障:激光切割设备故障,如冷却系统故障,导致设备过热,引发火灾。
3)操作不当: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如切割过程中,未及时清理切割区域,导致易燃物积聚。
(3)预防措施:1)选用不易燃材料:根据切割需求,选用不易燃材料,降低火灾风险。
2)加强设备维护:定期检查激光切割设备,确保冷却系统等关键部件正常运行。
英国电子战装备综述

t l e 。 k@nuc - 9j f
一 —
d ̄ 备新锐 u装 . c r
ADVA NCED EaU I PMENT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述
★黄龙华 吕家 良 周 东晓
从电子战发展历史看 , 英国是 较早认识 电子战和拥有 电子 战能 力的国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在与德国的较量中, 英国的电子战 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二次世界大战
维普资讯
装备新锐
而 ii 云 茚i 丽 丽
皇 唑
制导导 弹 的袭击 。
此外 , 英国还研制了世界上第 个用于保护高价值 目标 的无源 防御 系统—— “ 壁垒”电子对抗 系
一
统。 该系统是一种箔条、 红外诱饵、 烟幕与系留障碍物干扰 系统 . 可有 效保护诸如机场和导弹发射 阵地 等高价值 目标免受空中打击。完整 的 “ 壁垒 ” 系统并不昂贵 , 所需人 员少 到 最低 限 度 。 随 时处 于 待机 且 状态。它通过快速释放烟幕保护军 事设施免遭有人驾驶飞机 、 激光与 电视 制 导导 弹 的攻 击 ; 过 发射 箔 通 条诱 饵对 抗机 载 和 导 弹制 导 雷达 ;
度高 ;通过采用先进 的射频技术 、 务。 数 字信 号 处 理 技 术和 微 处理 器 技 地面通信干扰设备包括 “ 干扰 术, 能十分有效地 监视或监控信号 吊锚” 干扰装 置和 “ 雷卡干扰 ” V 一 密集的 电磁环境 。主要型号 包括 通信波段干扰机 系列等。 “ 雷卡干 “ 斯 ” 通 信 接 收 机 系 统 、 扰 ” V 为满足全 自动机动式 干 法 一 是 P S30 V 一 8 0电 子 战 支 援 系 统 、 扰系统的要求而设计的 , 该系列干 扰 机 的 辐 射 功 R 一 7 X系列 接 收 机 、 A 3 0 A 19 R 一 70 系列接收机 、 雷秀斯” 电子战系 率从 1 O “ O 瓦到 2 统 、 D 3 1 测向系统 、 搜 索者” 千 瓦 , 根 据优 R F2 0 “ 可 电子战 支援 系统 、T 一 2 0 S R 8 0 系列 先 级 对 所 遇 到 数字化接收机、 维克森 ” 计算机 的 任 何 活 动 信 “ 辅助的自动 电子战系统等。 道 自动 实 施 干 地面雷达干扰设备包括 “ “ 扰 . 獾 反应 时 间通 战场雷达干扰机 、 一 0 机动式 干 常 不 到 1 。 S 50 秒 频
国外红外干扰技术发展现状

《装备制造技术》2021年第3期(专论与综述丨国外红外干扰技术发展现状樊龙龙(海军装备部,西安710043)摘要:红外干扰技术在现代战场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飞机的战场生存能力。
从红外干扰弹、定向红外对 抗系统、红外烟幕干扰及红外干扰机等四个方面,分别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红外干扰技术及先进红外干扰器材的发展现状,同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3关键词:红外干扰弹;定向红外对抗系统;红外烟幕干扰;红外干扰机中图分类号:T N97 文献标识码:A0引言红外干扰技术主要用于对抗红外制导武器,提升 作战装备的生存能力。
依据技术特征不同,红外干扰 可分为:红外干扰弹、定向红外对抗、红外干扰机、红 外烟幕干扰等。
随着红外制导技术红外探测能力、图像实时处理能力、电子感知能力,多波段探测、自动 目标识別能力等的提升,传统红外干扰技术逐渐难以 达到理想干扰效果。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新型红外干 扰技术受到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
本文以红外干扰 技术的特点为基础,对近年来国内外红外干扰技术的 发展进行综述。
1发展现状1.1红外干扰弹红外干扰弹以其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M T V型 点源红外干扰弹、面源型红外干扰弹、自燃液体红外 干扰弹等。
(1 )M T V型点源红外干扰弹M T V型点源红外干扰弹采用高能烟火药剂,作 用时在中短波红外波段产生强烈辐射,为对抗第一、二代红外制导导弹的重要手段。
新一代红外制导导 弹能从外形及光谱上对目标进行识别,M T V型点源 红外干扰弹干扰效能大幅降低。
然而由于第一、二代 红外制导导弹因成本低还有大量使用,故M T V型点 源红外干扰弹在国内外仍有大量研究。
国内方面,近年来各研究机构主要针对烟火药剂 进行了性能提升研究。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采用在烟火药剂中加入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镁粉、文章编号:1672-545X(2021 )03-0275-04硅粉等,中波红外辐射提升高达50%l";陈亮等人选 择性在药剂中添加不同组份,可调节红外辐射强度、辐射波段及辐射输出的形态张敬慧等人利用聚氟化碳(P M F)取代聚四氟乙烯制成新型红外药剂(M P V),¥胃酉己t匕M T Y会I夕卜胃齐l j t匕,车昌身寸弓虽&曰月I提高13|;刘辉等人采用一种铁氧体陶瓷材料作为添加 剂,中长波波段的辐射辐射强度有显著增强141。
猫眼效应用于激光主动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47,102802(2010)L a ser &Opt oe l e ct ro nics P rog re ss Z 20105中国激光6杂志社do i:10.3788/L OP 47.102802猫眼效应用于激光主动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赵延仲1 孙华燕1 宋丰华1 谷锁林2(1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北京101416;2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甘肃酒泉732750)摘要 基于猫眼效应的激光主动探测技术是应用于激光武器系统中的一项新型技术,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准确描述被探测光学目标的猫眼效应反射特性。
介绍了几种成功应用猫眼效应的车载、便携、舰载和机载激光武器系统,综述了一些有代表意义的研究方法和结果。
最后阐述了目前猫眼效应用于激光主动探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当前的发展趋势:多体制探测、基于猫眼效应反射光的衍射干涉特性获取光学目标特征参数、基于猫眼系统对探测激光的调制作用建立闭合回路跟踪系统、随机大气对猫眼效应反射光的影响等。
关键词 探测器;激光技术;激光主动探测;猫眼效应;反射特性中图分类号 T N 249 OC IS 280.4788140.3580 文献标识码 ARe se arch and Prospe ct of Cat -Eye Effect Use d for ActiveLase r De te ction Te chnique Zhao Yanzhong 1 Sun Huayan 1 Song Fenghua 1 Gu Suolin 21Academ y of Equ ipm ent Com m an d an d T echn ology ,Beijing 101416,Chin a 2Chin a Jiu Qu an Sa tellite La un ch Cen ter ,J iuqu an ,Ga nsu 732750,Chin aAbstract Active laser detection ba sed on cat -eye effect is a new t ype of technique used in laser weapons.The key technology is how to describe the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 at -eye effect of optical targets exactly.Several vehicle -borne,portable,ship -borne and air -borne laser weapons using cat -eye effect are introduced.Representative research m ethods and results are reviewed.Finally,the existent problems of cat -eye effect used in active laser detec tion technique are presented,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a lso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mult-i system detection,the optic al target parameters acquiring technique based on diffraction and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cat -eye effect,the closed -loop ac tive trac king system based on the modulation effect of cat -eye system on the detection laser,and the effect of stochastic atmosphere on cat -eye effect reflec ted light.Key wo rds detectors;laser tec hnique;ac tive laser detection;cat -eye effec t;reflection c haracteristic s收稿日期:2010-04-12;收到修改稿日期:2010-05-12基金项目:国防预研基金(TY 7131008)和/十一五0国防预研基金(513210902)资助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