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

合集下载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CONTENTS
PART ONE
பைடு நூலகம்
包括四环素、土霉 素、金霉素等
抗菌谱广,对革兰 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都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广泛,但 存在耐药性问题
长期大量使用可引 起肝肾损伤、骨髓 抑制等不良反应
简介:第二代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结构上与天然四环素相似,具有抗菌谱广、口服吸收好、 组织分布广等特点。
汇报人:XX
PART FIVE
产生钝化酶: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细菌细胞内被钝化酶灭活 药物作用靶点改变:细菌基因突变导致四环素作用靶点改变,使药物失去作用 主动外排:细菌通过主动外排机制将药物排出细胞外,降低药物浓度 产生四环素降解酶:细菌产生降解酶将四环素降解为无药效的代谢产物
耐药性传播途径:医院感染、 社区传播、动物携带等
疗效:四环素类抗生素对支原体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缓解症状
使用方法: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包括口服和注射,具体使用方法应根据病情和医嘱确 定
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
PART FOUR
恶心、呕吐、食 欲不振等
长期使用可能导 致胃黏膜损伤和 溃疡
肾损伤:长期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可能导致肾损伤,表现为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 肾小管功能障碍:四环素类抗生素可能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影响肾脏的排泄和重吸收功能。 电解质紊乱:长期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 肾结石:长期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可能导致肾结石的形成,引起肾绞痛、血尿等症状。
PART SIX
用药剂量: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类型,遵医嘱使用适当的剂量 用药疗程:一般为5-7天,但具体疗程需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种类而定 避免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避免自行增减剂量:剂量过大会引起不良反应,剂量不足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
状。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荨麻 疹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能出 现过敏性休克。
肝肾损伤
长期或大量使用四环素类抗生 素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损 伤。
牙齿和骨骼发育不良
四环素类抗生素可能对儿童牙 齿和骨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不适用于儿童患者。
04 研究进展
新型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研发
研发新型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当前研究 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克服现有药物 的耐药性问题,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 用。
通过研究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可以更好地了解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过程和机制,为新药研发提 供理论支持。
目前克服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性的方法包括开发新型药物、联合用药、改变用药方式等,这些方法有助 于提高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疗效和降低耐药性。
05 安全使用建议
使用注意事项
严格遵医嘱
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时应严格遵 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不要自行 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药物外排
细菌通过增加药物外排泵的表达, 将药物排出细胞外,降低药物在 细胞内的浓度,从而产生耐药性。
靶位点突变
细菌核糖体是四环素类抗生素的 作用靶点,细菌通过靶位点突变, 降低与抗生素的亲和力,从而产 生耐药性。
03 临床应用
常见疾病治疗
呼吸道感染
四环素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呼吸 道感染病原体具有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 等。
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
在治疗某些细菌感染时,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 素类)联合使用,以覆盖更广泛的病原体。
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
在治疗某些耐药细菌感染时,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使用,以提高抗 菌效果。

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临床应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临床应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临床应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一些寄生虫。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对于许多常见的感染病症,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有着良好的疗效。

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四环素、强力霉素、多黏菌素、克林霉素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可以干扰细菌的蛋白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与许多其他抗生素不同的是,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宽广的抗菌谱和相对较低的毒副作用,因此常被用作一线或二线的治疗选择。

1.呼吸道感染: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如咽喉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它们可以有效地杀灭引起这些感染的细菌,缓解患者的症状。

2.泌尿道感染:四环素类抗生素对于泌尿道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和肾盂肾炎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它们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来消除感染,减轻患者的痛苦。

3.胃肠道感染:四环素类抗生素对于引起胃肠道感染的多种细菌和寄生虫同样有效。

它们可以通过抑制这些病原体的蛋白合成来杀灭它们,从而减轻患者的腹泻、呕吐等症状。

4.皮肤软组织感染:四环素类抗生素对于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也有很好的效果,如蜂窝织炎、疖、脓疮等。

它们可以渗透到感染部位,杀灭细菌,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除了上述常见的感染病症,四环素类抗生素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一些感染,如眼部感染、中耳炎、骨髓炎和血道感染等。

然而,与其他抗生素一样,四环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四环素类抗生素易受到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尤其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其次,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儿童和孕妇中的使用要格外谨慎,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牙本质发育不良和骨骺停止生长等副作用。

另外,四环素类抗生素与钙、镁、铝、铁等离子结合能力较强,因此不宜与奶制品、钙片、铁剂等同时使用,以免影响药效。

综上所述,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其临床应用广泛。

四环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santibiotics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由放线菌产生的一类口服广谱抗生素,包括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及半合成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曾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常见病原菌对本类药物耐药性普遍升高及其不良反应多见。

1950年从土壤培养液中分离出土霉素•化学名:6-甲基-4-(二甲氨基)-3,5,6,10,12,12a-六羟基-1,11-二氧代-1,4,4a,5,5a,6,11,12a-八氢-2-并四苯甲酰胺•拼音名:tumeisu•英文名:oxytetracyclinedihydratecasno.:6153-64-6•分子式:c22h24n2o9•土霉素片分子量:460.44•规格:⑴0.125g⑵0.25g•促进作用类别抗感染类药物•1.该品作为选用药物可用于下列疾病:⑴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洛矶山热、恙虫病和q热。

⑵支原体属感染。

⑶衣原体属感染,包括鹦鹉热、性病、淋巴肉牙肿、非特异性尿道炎、输卵管炎、宫颈炎及沙眼。

⑷回归热。

⑸布鲁菌病。

⑹霍乱。

⑺兔热病。

⑻鼠疫。

⑼软下疳。

治疗布鲁菌病和鼠疫时需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

•2.由于目前常用致病菌对该品耐药现象轻微,仅在病原菌对该品脆弱时,方可做为采用药物。

该品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仅30%左右。

单剂口服该品1小时后,2小时到达血药峰浓度(cmax),为 2.5mg/l。

该品吸收后广泛分布于肝、肾、肺等组织和体液,易渗入胸水、腹水,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该品蛋白结合率约为20%。

肾功能正常者血消除半衰期(t1/2)为9.6小时。

该品主要自肾小球滤过排出,给药后96小时内排出给药量的70%,其不吸收部分以原形药随粪便排泄。

该品为广谱抑菌剂,许多立克次体属于、支原体属于、衣原体属于、螺旋体对该品脆弱。

肠球菌属于对其耐药。

其他例如放线菌属于、炭疽杆菌、单核细胞激增性李斯特菌、梭状芽孢杆菌、奴卡菌属于、弧菌、布鲁菌属于、伸展杆菌、耶尔森菌等对该品亦较脆弱。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剖析课件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剖析课件

发现与历史
总结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发现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自那 时以来一直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
详细描述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发现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 科学家们从土壤中分离出了一些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 物质。经过研究,他们发现这些物质具有共同的化学 结构特征,即含有四个环的稠环。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逐渐合成了更多具有抗菌活性的四环素类化合物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环素。自此以后,四环素类抗 生素成为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细 菌感染的治疗。
抗菌机理
要点一
总结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 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抑 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关键酶。当这些酶受到抑制时,细菌 无法合成细胞所需的蛋白质,导致细菌生长繁殖受阻。此 外,四环素类抗生素还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进一 步抑制细菌的生长。由于其广谱抗菌作用,四环素类抗生 素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用药后1-2小时达 到血药浓度峰值。
04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 用
适应症与疗效
适应症
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的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立克 次体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 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疗效
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常见病原菌具有较 强的抗菌活性,尤其在治疗支原体感 染方面效果显著。
耐药性的预防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 使用,是预防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措 施。
耐药性的分子机制
基因突变
细菌基因突变导致四环素作用靶 点的改变,使药物失去抗菌活性

药物外排

四环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

作用机理
本品为广谱抑菌剂,高浓度时具杀菌作用。除了常见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以及厌氧菌外,多数立克次 体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非典型分枝杆菌属、螺旋体也对本品敏感。本品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优于革兰阴性 菌。其他如放线菌属、炭疽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梭状芽孢杆菌、奴卡菌属等对本品敏感。本品对淋 病奈瑟菌具一定抗菌活性,但耐青霉素的淋球菌对四环素也耐药。本品对弧菌、鼠疫杆菌、布鲁菌属、弯曲杆菌、 耶尔森菌等革兰阴性菌抗菌作用良好,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活性,对部分厌氧菌属细菌具一定抗菌作用,但远 不如甲硝唑、克林霉素和氯霉素,因此临床上并不选用。多年来由于四环素类的广泛应用,临床常见病原菌包括葡 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及肠杆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对四环素多数耐药,并且,同类品种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本品作用 机制在于药物能特异性地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置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在该位上的联结,从而抑制肽链 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口服后直接刺激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部不适感、食欲明显减退等症状。饭 后虽可减轻,但影响药物吸收。局部刺激性大,甚至可引起食管溃疡。
(2)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常发生于年老体弱、婴儿及合用糖皮质激素及抗肿瘤药物的患者。 (3)对骨、牙生长的影响 (4)肝损害 (5)维生素缺乏 (6)肾毒性 此外,四环素类抗生素偶尔还可引起药热和皮疹等过敏反应。
3、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气、积液:顽固性自发性气胸多需手术修补,但年迈体弱或有合并症者手术危险极大。 对此,应用本品0.5克加入2%普鲁卡因8毫升,再加50%葡萄糖40毫升,经胸穿或引流管内3缓慢注入患侧胸腔, 在4小时内不断变换体位,尔后引流出胸腔内气体和液体,5天后胸透未复张可重复一次,100%可愈。如在纤支镜 引导下找到破口,直接喷酒药液于局部,术后1-5天即可痊愈。

抗生素类药—四环素类(药物学课件)

抗生素类药—四环素类(药物学课件)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不良反应】
(1)骨髓毒性:是最严重的毒性反应。
①可逆性血细胞减少:常见,与剂量疗程相关,停药可恢 复。
②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率低,死亡率高,与剂量疗程无 关。
严格掌握适应症,定期检查血象。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⑵灰婴等合征:是指早产儿、新生儿大剂量应用氯
霉素,因肝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足及肾排泄能 力低下所致的蓄积中毒。表现为腹胀、吐奶、呼吸 不规规则、面色灰紫、循环衰竭等。
⑶影响骨、牙生长 永久性棕色色素沉着,使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全, 生长抑制。
⑷其它反应 口服剂量较大或静注时,与药物沉积在线粒体有关, 导致急性肝细胞脂肪坏死,孕妇尤其伴有肾功能障碍 易发生,导致致死性肝中毒。
实例分析
下列处方合理吗?
某医生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支气管炎,给患者服用四 环素片和牛黄解毒片(含石膏)。试分析该用药是否合理?
【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氯霉素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的肽酰转移酶作用位点可 逆性结合,阻止P位上肽链的末端羧基A位上氨基酰发生反应, 从而阻止肽链延伸,使蛋白合成受阻。 耐药性主要与细菌产生钝化酶以及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有关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临床用途】
作为一种高效的抗生素,曾广 泛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感染, 但由于其抑制骨髓作用,其临 床应用受到严格控制。凡有合 适的抗生素替代,一般不主张 选用氯霉素。
H3C O OH-
O OH CH3 O OO
O OH
CH3 O
OO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与金属离子的反应】(C10酚-OH和C12烯 醇羟基)
与钙或镁形成不溶性盐。 与铁离子形成红色络合物。 与铝离子形成黄色络合物。 与钙离子形成黄色螯合物,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上,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从1940年英国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第一个抗菌药物—青霉素,到土壤标本筛选抗生素时发现四环素,再到人工合成抗菌药物,人类对于抗菌药物研究的脚步从未停下。

由于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较广泛,所以对于抗菌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本文我将选择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综述。

标签:四环素;作用;作用机制1 何为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药物是一类经过半合成制取或者是由链霉菌产生的广谱抗生素。

[1]可分为天然四环素和半合成四环素类,天然四环素包括四环素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去甲金霉素,而半合成四环素包括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美他环素等。

2 四环素类抗生素作用四环素类抗生素由于各自产物不同,所以作用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归纳为天然四环素类与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作用区别[1]。

(1)天然四环素类抗生素:天然四环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尤其是由支原体,螺旋体与衣原体等引的具有感染性疾病[2]。

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立克次体病、支原体肺炎及布氏杆菌病的首选药[3]。

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也有抑菌作用,并能间接地作用于阿米巴原虫并抑菌,但对绿脓杆菌、病毒、真菌则无抑菌及杀菌效果。

(2)半合成四环素类:半合成四环素类作用与天然四环素类基本相同,抗菌活性比四环素有所增加。

主要用于支原体肺炎、淋巴肉芽肿、下疳、鼠疫、霍乱、布氏杆菌病等。

对产气杆菌、大肠杆菌、志贺杆菌等敏感菌株所致的系统或局部感染也可应用。

此外,对淋球菌、梅毒和梭状芽胞杆菌、炭疽杆菌等所致感染,当患者不耐青霉素时,可考虑用该品。

也由于常见病原菌对本类药物耐药性普遍升高及其不良反应多见,现在,本类药物临床应用已受到很大限制[3-4]。

而许多抗菌药物的表现的影响因素,与药物自身抗菌作用无关,而与其调节宿主免疫反应有关的作用。

3 四环素类抗生素作用机制若按上述作用机制分类,它归属于增加细菌胞浆膜通透性类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在酸性介质中稳定

B. 遇碱使β-内酰胺环破裂
1. 青霉素钠具有下列哪些特点
C. 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D. 具有α-氨基苄基侧链 E. 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均有效
答案:B、C 2.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
A. 氨苄青霉素 C. 头孢氨苄 B. 克拉维酸 D. 舒巴坦 E.阿莫西林
氯霉素具有下列哪些特性 A. 具有旋光性 B. 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损伤,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C. 能被锌和氯化钙还原为羟胺衍生物 D. 与茚三酮试液产生紫红色 E. 性质稳定,耐热,但在强酸强碱溶液中可发生水解 答案:ABCE 4. 下列哪种药物可被水解 A. 青霉素钠 B .环磷酰胺 C. 红霉素 D. 毗哌酸 E. 布洛芬 答案:ABC 5. 甲砜霉素与下列那种药物作用相似 A. 克拉维酸 B. 红霉素 C. 美他环素 D. 头孢菌素 E. 氯霉素 3.
第二节
四环类抗生素 )
一类具有并四苯结构的广谱抗生素。 基本结构: 可变部分
H3C N CH3 OH O
OH H 10 1 11 12 天然类: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
7
6
5
4


OH
O
OH
O
H2N
半合成类:多西环素、米诺霉素、甲烯霉素
结构通式:
特 点:可口服、抗菌谱广、毒性小、极少过敏、耐药较严重。 抑制细菌生长、作用较弱(不及青霉素类或链霉素类)。
苏式- 相同相似的基团位于异恻(赤式-位于同恻) 276页
2. 结构特点
二个手性碳、四个旋光异构体,仅1R,2R(-)具抗菌活性。
酰胺、偕二氯 (可水解)。
3. 理化性质
(1)在中性弱酸性条件下(PH4.5~7.5)较稳定, 特别对热较稳定(水煮5小时不致失效)。 (2)在强碱(PH9以上)强酸(PH2以下)溶液中,分子中的
一. 天然四环素类 1. 结 构:
H3C OH
6
H3C
四环素
N
4
CH3 OH O H2N
OH OH O OH O
土霉素:
(5α - OH-四环素)
H3C
OH
H O N
CH3 CH3 OH O H2N
6
H
OH O
5
OH O
4
OH
金霉素:
(7-Cl-四环素)
Cl
H3C
OH
N
CH3 CH3 OH O H2N
1. 掌握内容
小结.重点
(1) 结构通式: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 (2)代表药物:青霉素(青霉素G)阿莫西林,头孢氨苄 , 四环素,氯霉素,的结构、理化性质、稳定性 ( 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用途及不良反应 (氨基糖甙类)。 (3) β-内酰胺类的结构改造及构效关系(耐酸、耐酶、广谱)。 (4) β-内酰胺类作用机制。 2. 熟悉内容 (1) 熟悉青霉素类的母核结构(242页)。 (2) 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头孢噻肟、链霉素,红霉素、克拉 维酸、 氨曲南、舒巴坦、土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结构、
第三节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掌握通性、结构特点、用途)
氨基糖甙类:
甙 元
+

=

碱性甙
氨基醇碱性环醇
1. 构性关系
氨基糖
由于结构上的共性,决定了这类 抗生素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① 多 羟 基 —— 极性强,水溶性(口服极少吸收,须注射给药)。 ② 脂肪胺、胍——呈碱性,药品为其硫酸盐。 ③ 甙 结 构——在酸碱性条件下易水解失效。④多手性碳—— 具旋光性
H OH
主要毒性:
O
(267页)
O
OH
产生烦渴、蛋白尿、糖尿、低血钾、 高尿酸症和酸中毒等。
药典药检: 由于两种异构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以动态平衡关系互存, 因此各国药典都对其含量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
土霉素:分子因为有氢键的形成,不易发生4位易构化(可口服)。
H
H3C
OH
O
N
CH3 CH3 OH
H
金霉素、四环素:分子中无5α-羟基,在酸性条件下易 产生毒性物质,故一般不口服使用, OH O OH 仅作外用。 (266页) 无 效 基团 —— 6α-甲基 - 不稳定基团 —— 6β-羟基、4α-二甲氨基 稳定性基团 —— 5α-羟基
OH
CH3
N
CH3 CH3 OH
O
OH
O H2N
OH
O
O
O

PH2~6条件下,α-二甲氨基 很易发生差向异构化反应, 生成无效、毒性大(2~3倍)的4β-二甲氨基异构体。
H3C OH N CH3 CH3 OH H OH O OH O H2N O
OH
H3C
OH
CH3 N CH3 OH OH O H2N
4. 作用与应用
(1)对伤寒、副伤寒杆菌作用最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 (2)对G(+)菌作用不及青霉素和四环素。
可逆性白细胞减少(一旦发现, (3)不良反应 立即停药!)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主要) 不可逆再障(罕见、但死亡率高)
灰婴综合症(死亡率约40%)——新生儿、早产儿、孕妇及 哺乳妇女禁用。
稳定性
① PH<2条件下,易发生消除(水)反应,生成无效脱水产物。
H3C
OH
N
CH3 -H2O CH3 OH
H OH O
CH3
OH OH O
N
O H2N
CH3 CH3 OH O 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

OH OH O H O O
CH3
N
CH3 CH3 OH
OH OH O O H2N
O
OH
CH3 ② PH>9条件下,C环破裂、生成无效内酯型异构体 H3C O N CH3 OH H OH O OH O H2N O
4.
A. 更生霉素 B. 阿米卡星 D. 多西环素 E. 阿莫西林 (1)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2)四环素类抗生素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4)抗肿瘤抗生素
C. 红霉素
答案:BDCA 5. 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 A. 头孢氨苄不耐酸也不耐酶,易分解失效 B. 多西环素为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 C. 红霉素因含有内酯结构,对酸不稳定 D. 克拉维酸没有抗菌活性 E. 苯唑西林是第一个发现的耐酸耐酶并可口服可注射的青霉素
6
H
OH OH O
4
OH
O
• 2. 理化性质 • (1) 黄色结晶粉末、味苦。 • 不易溶于水,其盐水溶性也差,故不易配制成注射液。
• (2) 与金属离子形成不熔螯合物,如:钙离子 • • (3) 两性化合物 酸性基团:酚羟基、烯醇羟基 碱性基团:二甲氨基(制备成盐酸盐供临床应用)
*(4)
四环素类药物在干燥条件下稳定。 但遇光色加深。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不够稳定,或药效显 著降低、或产生毒性(密闭、防潮、避光保存)。
(微循环障碍、紫绀、呼吸浅表)
5. 结构改造 目的—— 去除苦味,增强抗菌活性,长效、降毒。
(1)伯-OH成酯——无苦味(适于儿童服用),具长效。 C15H31COOR(棕榈酸酯):无味氯霉素 丁二酸单酯: 琥泊氯霉素 (277页) (2)强吸电子基——抗菌活性增强。 甲砜基代硝基: 甲砜霉素(278页) (3)减小毒性——无明显改善
3、主要作用:对各种G(+)菌有强抗菌活性。 (透入G(-)菌的浓度明显高于G(+)菌、约100 倍)。
二. 三.
稳定性(270页) 代表药物
红霉素 Erthromycin
结构特征:272页 抗菌成分——红霉素A(即是通常所说的红霉素) 杂 质——红霉素B、红霉素C(271~272页 ),其毒性较大。 作用特点——强抗G(+)菌、易产生耐药(用药不宜超过一周)。 理化性质 :水溶性小(只能口服;与乳糖醛酸成盐供注射用), 在酸介质中不稳定(易被胃酸破坏) 稳 定 性:主要不稳定部位——C-9羰基、C-6羟基 结构改造:成酯——增加稳定性和水溶性(273页) 。 保护C-9羰基、C-6羟基——获得半合成红霉素。 (273~274页)
OH O H2N
O
二. 半合成四环素类
半合成四环素抗菌活性、稳定性、体内吸收等方面均优于 天然四环素。
1. 改造方法:6-去氧( 稳定性) ;6-去甲基(无用) 5α-羟基可保留(稳定性、降低毒性)。
2. 代表药物:
多西霉素 Doxycycline
(强力霉素、6-脱氧土霉素)
作用特点——长效、高效,但消化道反应较大(饭后服)。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抗菌效力增强2~10倍,特别是 • 对耐药菌仍有效 。是目前最常用的半合成四环素。
2、作用特点
主要抗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速效杀菌剂);可产生耐药(细菌钝化酶) 性;有肾毒性(代谢不失活、原药肾排出)、耳毒性(不可逆耳聋/对‘儿童) 毒性更大)等不良反应。 3. 代表药物:链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268~269页)
第一个抗结核药
第四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一. 通 性: 1、结构特征:含脂氨基——呈弱碱性, 内酯、甙——易被水解失效(对酸碱酶不稳定), 甙元 14元环:红霉素(A) 270 页 16元环:螺旋霉素,麦迪霉素, 2、结构改造:分子中的羟基成酯后,可增加稳定性和改善吸收。

第六节
氯霉素类抗生素
氯霉素
1 . 结构 • (1)母体、取代基
母体:乙酰胺
O
1 2
Cl Cl OH
羟基甲基
ON O
+
HN
α β
*
OH
*
D-苏式-(-)-N - α-(羟甲基)-β-羟基-对硝苯乙基 -2,2-二氯 乙酰胺
化学名: D -(最下边一个手性碳的构型为分子的构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