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胃镜下胃造瘘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操作与术后护理课件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操作与术后护理课件

9
放置造瘘管
• 牵拉腹壁外的导线,将造瘘管拉入胃腔内 • 当造瘘管的圆锥形头端被拉至套管针内时会 有轻微阻力,此时连同套管针一同拉出腹壁, 直至胃内固定盘片紧贴胃壁
• 必要时再进入内镜协助确定位置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操作与术后护理
10
固定造瘘管及连接头
• 固定夹固定造瘘管
• 保持胃与前腹壁紧贴
• 剪断造瘘管尾端,外接连接头
5、精神因素拒绝进食。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操作与术后护理
14
禁忌证
1、不能通过胃镜。 2、生存时间不超过数天或数周。 3、操作中胃腔经充气后不能保证与腹壁紧密接
触的患者。
4、腹膜透析。 5、胃底静脉曲张。
相对禁忌症:大量腹水、巨胖、胃次全切除术 后、无法纠正的凝血障碍、肝肿大、胃壁肿瘤 或受肿瘤侵犯、巨大裂孔疝、腹壁皮肤有感染、 心肺功能衰竭等。
13
适应证
各种原因造成的吞咽、进食困难但消化道功能正常且无梗阻。由 于各种原因须长期留置胃管或肠内营养管进行胃肠减压或肠内营 养。短时期无生命危险者。
1、脑血管意外、外伤、肿瘤或脑部手术后意识不清。
2、脑干炎症、变性、肿瘤、放疗所致的咽麻痹患者。
3、全身性疾病所致不能吞咽。
4、消化道梗阻不能手术,胰头癌、腹膜结核。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操作与术后护理
15
并发症
1、造瘘口感染、 2、导管移位、 3、腹膜炎、 4、胃出血、 5、胃穿孔、 6、造瘘管瘘等。 7、包埋综合征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操作与术后护理
16
并发症处理
• 造瘘管漏 由于造瘘口大于造瘘管,或因造瘘管移
位,胃内容物及灌入营养液沿管周漏出,称为 外漏;也可漏入腹腔内,为内漏。是一种严重 的并发症,应手术处理。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培训课件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培训课件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
14
造瘘管与导丝相连接
将双股导线与造瘘管头端的线圈牢固 连接。
-15-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
15
固定造瘘管及连接头
固定夹固定造瘘管
保持胃与前腹壁紧贴
剪断造瘘管尾端,外接连接头
-17-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
17
PEG操作步骤
术前准备
选择腹壁穿刺点
消毒、铺巾
局麻、穿刺胃并导入导线
造瘘管滑脱 多因固定不牢所致。无论何时发生,
应立即重新置管。
-25-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
25
PEG管饲营养的优点
减少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机会 减少消化道出血 减少患者鼻咽不适 维持患者仪表与自尊 可以在家中管饲
-26-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
26
术后注意事项
PEG术后6~12h方可行胃内管饲 PEJ术后即可进行肠内管饲 管饲时抬高床头 管饲制剂、速度、量应个体化 防止造瘘管过紧或滑脱移位
胃镜插入胃腔后注气使胃充分膨胀, 使肝叶上移及横结 肠下移, 确定胃壁及腹壁紧密接触后, 关闭胃镜室灯光, 通过腹壁观察胃镜灯光。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
10
穿刺胃前的准备
患者常取平卧位,床 头略抬高
内镜进入胃后充分注 气使胃壁充分向外膨 胀
指压腹壁寻找最佳穿 刺点(没有血管)
-11-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
脑卒中、脑外伤、植物人
头颈部肿瘤放疗或手术前后 呼吸功能障碍作气管切开者 食管穿孔、食道吻合口漏 腹部手术后胃瘫、胃肠郁积者 重症胰腺炎、胰腺囊肿、胃排空障碍者(空
肠营养管)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
6
禁忌征
门脉高压 腹水 腹膜炎 上消化道梗阻

《胃造瘘》ppt课件

《胃造瘘》ppt课件

一、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
的食管癌伴吞咽困难患者。
纳入标准条件包括:
1、确诊为食管中下段鳞状细胞癌。 2、行放疗、化疗或放化疗等非手术治疗。 3、年龄18和80岁之间。 4、排除代谢性疾病和消化道其他疾病。
分组
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1、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组(32例) 饮食方式:经胃造瘘管行全肠内营养 2、非胃造瘘组(33例) 饮食方式:经口进食、鼻胃管鼻饲等
胃肠道并发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
经胃造瘘 非胃造瘘 (39%, 13/33) (27%,9 /33) 差异有无统计 学意义 有(P<0.05)
误吸发生率 (16%,5/ 32) 30天内肺 (19%,6/ 32) 炎发生率
有(P<0.05)
两组消化道出血、腹泻和便秘发生率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义(P>0.05)。
临床观察指标
1、营养状态:BMI、白蛋白、胆固醇、血Hb。 2、消化道并发症:误吸、消化道出血、 腹泻、便秘。 3、肺部感染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l8.0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分 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方法
在胃镜室,常规胃镜,胃腔内注气使胃前 壁紧贴腹壁,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局 麻,套管针在胃镜监控下刺入胃腔内,沿 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针置入导丝,内镜下套圈器将导丝拉 出至口腔外,利用导丝将胃造瘘管拉入胃 腔,连同套管针一同拉出腹壁,固定消毒 造瘘口。
营养方式
患者所需摄取的总热卡根据Harris-B enedict公式计算。 经胃造瘘管全肠内营养组是通过造瘘管 泵入肠内营养素。 非造瘘组营养摄入包括经口进食、鼻饲管 鼻饲等方式摄入患者所需的营养量。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护理常规Ppt正式版ppt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护理常规Ppt正式版ppt
1. 病人左侧(zuǒ cè)卧位,术者插入胃镜后协助其转平卧,头偏向左 侧(zuǒ cè),双腿伸直。
2. 穿刺部位:胃镜在胃内前壁窦、体交界处定位,并持续注气保持胃 腔呈扩张状态。同时观察在体表左上腹腹壁透光处,助手在腹壁透 光处用手指按压此点,术者在内镜直视下可见胃腔内被压得隆起, 此点确定即为穿刺点。
第九页,共14页。
六、术后护理(hùlǐ)
2. 肠内营养护理:造瘘后24小时禁食,之后根据患者需要 可持续性注入或分次集中喂饲。管饲一般从生理盐水 20ml/h开始,输注量及速度应严格按照胃排空的情况确定。 配方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的能量需求、耐受程度及全身疾病 状况的具体情况而定,如能全力等。每次鼻饲前要回抽胃 残留量,假如大于100ml 应考虑不耐受。温度为39-41度, 温度过高可能灼烧肠道粘膜,过低则会刺激肠道引起痉挛 出现腹痛(fù tònɡ)腹泻等症状。
第十二页,4.拔管及换管:如患者可经口进食且能满足机体需要时,即可拔管。 先松开内外固定片后,胃镜入胃腔内用圈套器夹紧蘑菇(mó gu)头随 即拔出管,然后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瘘口。拔管须在瘘道形成后,至 少在置管后10-14天。一般鼻饲管极易老化梗阻,要求每两周更换, 而胃造瘘管可以长期留置应用。若长期置管及发生磨损、梗阻时应 换管。通常1-2年,需要从原位更换造瘘管。
第四页,共14页。
三、禁忌症
1. 完全性咽部及食管梗阻、内镜无法通过者。 2. 严重而无法纠正的出、凝血机制障碍者。 3. 胃部疾患,如胃底静脉曲张,尤以胃前壁病变影响手术操作者。 4. 对于有腹水、腹腔转移癌、伤口愈合不良以及既往(jì wǎnɡ)有上
消化道手术史的患者。
第五页,共14页。
四、手术(shǒushù)方法
第十页,共14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