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操作与术后护理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发表时间:2012-09-13T16:03:22.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侯敏[导读]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出血、腹膜炎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PEG管堵塞,经相应处理痊愈出院。
侯敏(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中铁十二局中心医院 0 3 0 0 0 0 )【摘要】目的:总结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经皮内窥镜胃造瘘术(PEG)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手术护理配合经验及并发症的防治。
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出血、腹膜炎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P E G管堵塞,经相应处理痊愈出院。
结论:对行PEG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
【关键词】经皮内窥镜下胃造瘘术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277-01 经皮内窥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 E G),是在内窥镜下,经腹部皮肤,直接放置胃造瘘管[1],行胃肠营养支持治疗,该方法无需麻醉下可建立肠内营养,目前已经成为胃造瘘管饲的首选方法。
该项技术造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介绍我院对2例行PEG治疗患者的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行PEG治疗患者的资料,男性患者2例,平均年龄53岁,为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胃肠功能良好。
1.2方法1.2.1P E G术:患者取仰卧位,取左上腹腹中线距离左肋缘下4~9c m为造瘘口,胃镜常规操作进入胃腔,充气使胃扩张,选择血管较少的部位为穿刺点,手指按压该部位,常规消毒皮肤,局麻至腹膜后,切开皮肤长度约为1~2cm,套管针穿刺垂直进入胃腔,取出针芯,沿套管插入环形导丝,胃镜下圈套器将导丝套紧,拔出。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后护理体会及并发症分析】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后护理体会及并发症分析】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摘要::进行回顾性分析的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 例,例造瘘后营养状况改善,带管时间60 ~ 322 天,无吸入性肺炎发生,放置后即时护理:术后通过中央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24h,观察项目包括:有无胸痛、腹痛、腹胀、黑便、呕血、伤口出血等术后多发并发症情况【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治疗后的护理方法及与此相关的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防治。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科20例胃镜下胃造瘘病人的术后情况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的并发症,通过测定体重、血清白蛋白水平,评估患者营养改善情况。
结果:术后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及整体护理后痊愈。
腹泻2例,通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后痊愈。
结论:术后严格的护理是预防和有效治疗PEG并发症的关键。
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
【关键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90-01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lc Gastrostomy,PEG)是一项内镜介入治疗技术,适合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长期吞咽或进食困难而胃肠道功能正常者进行肠内营养。
但胃造瘘术毕竟是有创手术,加上这类病人通常年龄较大或病情较重,因此不应忽视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在我科共计20例PEG术后患者的护理情况,并总结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的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 例;年龄62~ 81岁,平均72岁;其中因脑血管意外引起的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病人8例,食道癌食道狭窄不能正常饮食病人4例,鼻咽癌不能正常饮食病人患者3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5 例,20例患者全部在行PEG之前已行鼻饲较长时间,平均约3.8个月,部分配合静脉高营养治疗,因反复出现胃内容物返流、留置胃管多次滑出、肺部感染等而改行PEG,置管时间60 ~ 367 天,平均208天。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

准备器械
准备好所需的手术器械,包括胃 镜、穿刺针、导丝、扩张器等。
患者准备
告知患者手术的必要性、操作过 程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
情绪,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操作过程
定位
在X线或超声引导下,确定造瘘位 置,并在皮肤上标记。
麻醉
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穿刺
在胃镜引导下,使用穿刺针经皮 肤刺入胃壁。
方案。
术后护理与康复
03
优化术后护理和康复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固定
将胃造瘘管固定在皮肤上。
置管
将胃造瘘管经扩张通道置入胃内 。
扩张
使用扩张器扩张穿刺通道。
术后护理
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腹 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
饮食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步恢 复饮食,从流质、半流质到软 食。
清洁
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 燥,定期更换敷料。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后注意事 项,如饮食、活动等,提高患
案例二:食管癌患者的胃造瘘
患者情况
一位中晚期食管癌患者, 由于肿瘤阻塞食管,无法 正常进食。
手术过程
在胃镜引导下,通过胃部 穿刺进入食管,放置造瘘 管,建立食物通道。
术后护理
注意观察造瘘管的位置和 通畅情况,避免出现并发 症,如感染、出血等。
案例三:胃酸反流患者的胃造瘘
患者情况
一位胃酸反流患者,长期遭受胃酸烧心的痛苦,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
contents
目录
•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介绍 •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的优势与风险 •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的案例分享 •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的发展与展望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操作与术后护理

目录
•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操作 • 术后护理 • 术后营养与饮食 • 术后康复与随访
01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操作
手术适应症
无导致无法进食的患者。
需要胃减压的患者
如胃潴留、胃肠胀气等症状的患者。
手术过程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 命体征,及时处理异 常情况。
02 术后护理
术后常规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 观察是否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的迹象。
保持胃造瘘管通畅
定期检查胃造瘘管是否通畅,及时 清理管腔内的分泌物,避免堵塞。
定期更换敷料
定期更换胃造瘘术部位的敷料,保 持创口干燥、清洁,预防感染。
的损伤。
营养均衡
确保食物的多样性,合理搭配蛋 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
素,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特殊情况下的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
对于无法进食或进食不足的患者 ,可通过肠内营养管给予营养液 ,如能全力、瑞素等。
肠外营养支持
对于严重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障 碍的患者,可考虑给予肠外营养 支持,如静脉输液等。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出血
术后可能出现胃出血的情 况,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 有呕血、黑便等症状,及 时处理。
感染
保持伤口周围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遵医嘱使 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造瘘管脱落或移位
定期检查造瘘管的位置, 确保其固定良好,避免脱 落或移位。
患者及家属的指导
日常护理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传授日常护 理知识,如如何清洁伤口、 更换敷料、管理造瘘管等。
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 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术后观察与护理

实践 与研 究 , 2 0 1 0 , 7 ( 1 5 ) : 2 4— 2 5 .
4 刘从菊 , 石 兆云. 3 2例安置人工心脏起搏 器患者 的护 理 [ J ] .
当代护 士( 学术版 ) , 2 0 0 3 , 9 : 9—1 O . 5 朱 纯石 , 康殿邦 , 朱中林, 等. 人 工心脏起搏和 电复律 [ M] . 广
・
2 6・
T ODA Y NURS E, Ma r c h , 2 0 1 4, No . 3
经皮 穿 刺 内镜 下 胃造瘘 术 的术后 观 察 与 护理
吴琼华
摘要
林
欣
强红 梅
龚 飞跃
总结 了经皮 穿刺 内镜 下 胃造瘘 术的术后 护理措施 , 主要 包括术后状态评 估 、 一般护理 、 造瘘管的护理 、 并发 症的护理及 出院指
2 . 2 术后 护理 2 . 2 . 1 评估 患者的术后 状态
监 测患 者的生命 体征 ,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 注意清除 口腔 内
残余液 体 , 防止误吸 , 维持呼吸道通畅 ;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 , 对预
料 可能不慎拔出 P E G管的患者需 要捆绑腹带 。
2 . 2 . 2 一 般 护 理
患者 。 1 . 2 P E G手术的操作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 , 给与盐酸 哌替 啶注 射液 5 0 mg , 安定 注射液 5 a r g , 静脉注射镇静 。通过 电子 胃镜在 胃腔 内 的腹 壁透 光点 , 在
术 前向患者和家属解释 手术 的 目的及方 法 , 缓解 患者 与家 属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 的理解和配合 。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

况。每天用 2 %碘伏 消毒造瘘管周 围皮肤 , 更换敷料 1~ 2次 ,
直 至 造 瘘 口形 成 。同 时 观 察 造 瘘 口周 围 的 情 况 , 意 有 无 红 、 注
肿 、 痛及 胃内容 物渗漏 , 持造 瘘 口周围皮 肤 干燥 、 洁 , 热、 保 清 防止感染 。造瘘管 固定松 紧要 适宜 , 紧会导 致 胃壁和腹 壁 过 的缺血坏死或造瘘管脱 出; 过松会 引起 管旁外渗致 伤 口感染 。
发症发生率较高 J 。鼻 胃管不 仅让 患者 自觉 有明显 不适 , 而 且长 期插 管易 引起 鼻咽 和食 管 黏膜 糜烂 、 部感 染 和误 吸。 肺
做好造瘘管每 日的检查和记录 。教 会病人及 家属防止造瘘 管
m ,E 是一项无需外科 手术 和全身麻 醉的造 瘘技术 , 在 y P G) 仅
胃镜室或床边局麻 下即 可进 行 , 为许多 吞咽 困难或吞 咽功能 丧失但 胃肠 道功 能 尚可的 患者 提供 了一 种长 期肠 内营的途
意外脱出的具体方法。
肋缘下 中线外 3~ e 。常规 上腹 部皮肤 消毒铺 巾 , 5r a 局麻 下切
开皮肤约 0 5~1O m, . . c 由此 穿刺 针进 入 胃腔 , 固定 穿刺针 外
套管 , 出金属针芯 , 拔 将长 10 m的粗丝线或导丝经穿刺 针外 5c
套管插入胃腔 , 圈套器套紧粗丝线或 导丝后 , 连同 胃镜退 出 口 腔外 。使粗丝线 或导丝一 端在腹 壁处 . ・ 在 口腔外。将 口 端 端粗丝线或导丝线与造瘘管尾部扎 紧 , 造瘘 管外涂润滑 油 , 缓 慢牵拉腹壁外粗丝线 或导丝 , 将造瘘管经 口、 咽喉 、 食管 、 胃和
经皮 胃镜下 胃造瘘术 ( e u nosed soi gs ot P r t eu n ocp at s ca c r o—
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术后患者的护理

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术后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总结临床收治的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术患者术后护理要点。
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78例因疾病接受经皮内镜下胃肠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一般组39例与干预组39例,一般组接受常规术后病情监测及护理服务,干预组接受全面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一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干预组为10.26%,干预组较低,P<0.05。
一般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9.49%,干预组为92.31%,干预组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
结论对于胃肠造口术后患者提供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大部分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表示满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胃肠造口;术后护理;病情监测;并发症经皮内镜下接受胃肠造口手术是一种人工造瘘术,此种方法操作较简单,且手术适用范围较广,包括胃癌、直肠癌、食管癌及其他五官科肿瘤等疾病,此类患者病情多严重,且不能正常经口进食,机体营养状态较差,为了有效改善此种局面,为机体提供长期营养支持,临床往往采取胃肠造口术[1-2]。
此种术式具有优点包括手术过程简单,安全性较高,但术后护理十分重要,一旦疏忽则可能引起并发症出现,本文总结临床收治的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术患者术后护理要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78例因疾病接受经皮内镜下胃肠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一般组39例与干预组39例,一般组包括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处于40-72岁之间,平均为(59.2±4.1)岁,疾病类型包胃癌15例、食管癌7例、胰腺癌11例、胆管癌5例、口腔癌1例。
干预组包括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在43-70岁之间,平均为(63.5±5.6)岁,上述疾病类型分别包括13例、8例、6例、7例、5例。
[胃造瘘术后护理]胃造瘘术与术后问题的问答
![[胃造瘘术后护理]胃造瘘术与术后问题的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7575bb7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7.png)
[胃造瘘术后护理]胃造瘘术与术后问题的问答篇一: 胃造瘘术与术后问题的问答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是在内镜引导下经腹部皮肤穿刺放置胃造瘘管然后通过造瘘管直接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重危患者尤其是昏迷患者施行后可给护理工作造成一些闲难如处理不当也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恢复。
因此有必要对的护理作一探讨。
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年月至年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共为例昏迷患者实施其中男例女例年龄。
岁平均岁重症颅脑外伤例脑血管意外例均为昏迷患者。
方法与结果均在重症监护病房内进行在局部麻醉下一次穿刺置管成功。
例患者均获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 造瘘术后均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清醒能经口进食后拔管置管时间为。
经综合治疗后例患者因原发病加重死亡其余患者治愈出院。
例患者发生造瘘口周围皮肤炎症反应经换药、使用抗生素等处理后炎症消退。
无造瘘管脱出、移位等并发症发生。
护理造瘘术前护理患者均昏迷无意识应向家属解释实施的目的、必要性及优点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行鼻饲者造瘘术前 停止鼻饲检测并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等重要体征。
造瘘术后护理管饲护理造瘘术后 开始从造瘘管口注入 等渗盐水 后再注入 如无不适可给营养液从 到 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由慢到快。
与鼻饲相比可避免放置鼻导管时间过长所造成的鼻腔黏膜糜烂、出血或因误吸而引发肺部感染等问题。
通过对本组例施行患者的护理笔者认为护理的重点是造瘘术前做好准备工作造瘘术后加强管饲护理、造瘘管及周围皮肤护理以及加强腹泻的观察和护理。
如果平卧半小时没有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即可在胃镜室进行经皮胃造瘘,否则要到手术室进行全麻下手术。
另外,有的患者不耐受胃镜操作,建议先尝试是否耐受留置胃管的操作过程。
胃造瘘一年后还需要更换新套管问答一些患者还放置了空肠管,这可以避免PEG易发生的返流现象。
大多数ALS都存在热量不足的问题。
分析其原因较为复杂,食物摄入不足是造成热量负平衡的主要原因,不过患者蛋白的代谢基本能够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步骤
-13-
适应证
各种原因造成的吞咽、进食困难但消化道功能正常且无梗阻。由
于各种原因须长期留置胃管或肠内营养管进行胃肠减压或肠内营
养。短时期无生命危险者。 1、脑血管意外、外伤、肿瘤或脑部手术后意识不清。 2、脑干炎症、变性、肿瘤、放疗所致的咽麻痹患者。 3、全身性疾病所致不能吞咽。 4、消化道梗阻不能手术,胰头癌、腹膜结核。 5、精神因素拒绝进食。
-10-
固定造瘘管及连接头
• 固定夹固定造瘘管
– 保持胃与前腹壁紧贴
• 剪断造瘘管尾端,外接连接头
-11-
PEG操作步骤
• • • • • • • • 术前准备 选择腹壁穿刺点 消毒、铺巾 局麻、穿刺胃并导入导线 造瘘管与导线连接 放置胃造瘘管 固定造瘘管及连接头 必要时置入空肠营养管
-12-
(PEJ)
胃造瘘管停留时间
• 至少2周 • 可达半年以上 • 必要时更换造瘘管
-24-
PEG管饲营养的优点
• • • • • 减少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机会 减少消化道出血 减少患者鼻咽不适 维持患者仪表与自尊 可以在家中管饲
-25-
•
谢谢!
穿刺胃前的准备
• 患者常取平卧位,床 头略抬高 • 内镜进入胃后充分注 气使胃壁充分向外膨 胀 • 指压腹壁寻找最佳穿 刺点(没有血管)
-5-
穿刺胃前的准备
• 腹壁各层注射局麻药并穿入胃腔 • 穿刺点作小切口并钝性分离至肌膜下
-6-
穿刺胃并送入导线
• 内镜监控下将穿刺套管针穿入胃内, 退出针芯,沿套管送入导线至胃腔
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操作与术 后护理( PEG)
湖南省直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二区 彭祝军
PEG造瘘包
置管方法
• 患者应术前8h禁食。 • 放置胃造瘘管前、后均常 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主要针对G+菌的抗生素 。 • 腹部B超检查,肝左叶是 否大,有无间位横结肠。 或穿刺过程中B超协助, 以保证安全。
-19-
并发症处理
• 造瘘管滑脱 多因固定不牢所致。无论何时发生, 应立即重新置管。
-20-
喂养及消毒
• 造瘘后24h禁食, 之后少量、多次逐渐增 加喂食量。每次管饲后予30 mL净水冲 洗导管, 保证导管畅通。每次喂食抬高床 头使患者处于半卧位或坐位。喂食完毕 后保持此姿势30-60 min, 以减少胃食管 反流的发生。 • 每天局部消毒更换敷料1次直至造瘘口形 成。
1、造瘘口感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导管移位、 3、腹膜炎、 4、胃出血、 5、胃穿孔、 6、造瘘管瘘等。 7、包埋综合征
并发症处理
• 造瘘管漏 由于造瘘口大于造瘘管,或因造瘘
管移位,胃内容物及灌入营养液沿管周
漏出,称为外漏;也可漏入腹腔内,为
内漏。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应手术处
理。
-17-
并发症处理
• 造瘘周围感染与脓肿形成 病原菌主要来自口腔或胃肠道。轻者
仅为管周皮肤红肿,重者有脓肿形成。须
应用抗生素和脓腔引流。
-18-
并发症处理
• 吸入性肺炎 可能与食管反流有关。发生吸人性肺 炎后,应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采取 以下措施:逐渐增加每次营养液的输入量 ,不可操之过急;抬高床头,加快胃排空 ,服用促胃肠动力药 ( 西沙必利 ) ;将造瘘 管头端放入空肠,以减少反流。
术后注意事项
• • • • PEG术后24小时方可行胃内管饲 管饲时抬高床头 管饲制剂、速度、量应个体化 防止造瘘管过紧或滑脱移位
-22-
造瘘管的日常护理
• 每日清洁造瘘管周围皮肤 • 经常冲洗造瘘管,保持清洁与通畅 –每8~12h常规冲洗一次 –每次管饲后冲洗一次 –不同管饲制剂交替输注时
-23-
选择腹壁穿刺点
• • • • 开始时通常采用左侧卧位进镜,然后再恢复成仰卧位。 患者应采取仰卧位及抬高头部15度来减少误吸。 胃造瘘部位定位于左锁骨中线, 剑突至脐上1/3处。 胃镜插入胃腔后注气使胃充分膨胀, 使肝叶上移及横结 肠下移, 确定胃壁及腹壁紧密接触后, 关闭胃镜室灯光, 通过腹壁观察胃镜灯光。
-7-
内镜下引出导线
• 内镜下用圈套器或活检钳夹住导线, 连同内镜经食管退出口腔外
-8-
造瘘管与导丝相连接
• 将双股导线与造瘘管头端的线圈牢 固连接。
-9-
放置造瘘管
• 牵拉腹壁外的导线,将造瘘管拉入胃腔内 • 当造瘘管的圆锥形头端被拉至套管针内时 会有轻微阻力,此时连同套管针一同拉出 腹壁,直至胃内固定盘片紧贴胃壁 • 必要时再进入内镜协助确定位置
禁忌证
1、不能通过胃镜。 2、生存时间不超过数天或数周。 3、操作中胃腔经充气后不能保证与腹壁紧密接 触的患者。 4、腹膜透析。 5、胃底静脉曲张。 相对禁忌症:大量腹水、巨胖、胃次全切除术 后、无法纠正的凝血障碍、肝肿大、胃壁肿瘤 或受肿瘤侵犯、巨大裂孔疝、腹壁皮肤有感染 、心肺功能衰竭等。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