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含答案)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含答案)

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

1.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1)1953—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想进行了哪三大改造?

(2)三大改造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

(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是什么?

(4)我国在这一重大举措中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答案】(1)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农业、手工业:参加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3)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4)赎买政策。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目的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956年底完成。所以1953—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的道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因此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因此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公私合营。

(3)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4)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在三大改造中的伟大创举是赎买政策。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步”胜利的标志。

(2)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反映了我国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材料一“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步”胜利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刚刚解放的北平,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要找出适合用于做开国大典升国旗的旗杆的材料,绝非易事,林治远奔赴自来水公司,选用了4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管,一节一节地套起来焊接,最后安装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是用4根无缝钢管套接后焊接而成的。

材料二 1953年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送给朱德一段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如图)

(1)材料一中为什么会出现开国大典的升旗杆不得已要用自来水管焊接的情况?国家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2)材料二中的鞍山钢铁公司及同一时期东北地区重工业企业涉及哪些工业领域?这些企业的出现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落后,工业生产水平低下,基础薄弱;国家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2)钢铁、机械制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刚刚解放的北平,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要找出适合用于做开国大典升国旗的旗杆的材料”等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的升旗杆不得已要用自来水管焊接的情况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落后,工业生产水平低下,基础薄弱,国家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从1953-1957年实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2)依据材料二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鞍山钢铁公司及同一时期东北地区重工业企业涉及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领域。这些企业的出现,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李明对书上的二幅图片(如图)感到十分不解:自己家种的水稻没有大人高、萝卜没有脸盆大,为什么图画上的水稻高耸入云、萝卜硕大赛驴?这究竟是不是真实的现象?

请你进行学习探究,回答问题。

(1)“水稻比天高”、“萝卜比驴大”的情况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

(2)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对经济建设造成什么影响?

(3)它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教训?

【答案】(1)大跃进时期(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2)浮夸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态环境破坏,经济建设变成数据游戏,造成我国进入三年困难时期。(答对其中两点即可,言之有理适当给分)

(3)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更不能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水稻比天高”、“萝卜比驴大”的情况发生在大跃进时期。(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水稻比天高”、“萝卜比驴大”的情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夸风现象盛行;大跃进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建设变成数据游戏,造成我国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更不能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等等。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圆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为白色明亮美面,四颗小五角里各有一共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关于国旗国歌和车号》材料二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政府委员会委员在天安门城楼上就位,军乐队高奏国歌。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并亲手启动电钮,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浴血奋战,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创业三十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此次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盛况,“本日”指的是哪年哪一天。(3)根据材料三中“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一个新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答案】(1)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或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目的:为新中国的建立做筹备工作;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盛况:开国大典;

“本日”:1949年10月1日

(3)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此次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为新中国的建立做筹备工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所以“本日”指的是1949年10月1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所以答案应是:

6.(1)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理事物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中朝两国界河:鸭绿江

B.战斗英雄黄继光战斗牺牲的地方:上甘岭

(2)据图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形势发展有何特点?

【答案】(1)北框:A;南框:B。

(2)本问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如:进展迅速;一路凯歌;势如破竹;顺利推进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爆发朝鲜南北战争,美国乘机发动侵朝战争,想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入朝作战。入朝半年内,就五战五捷,把美国军赶回“三八线”附近,至1953年,美国与中国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A:中朝两国界河:鸭绿江在北框。B:战斗英雄黄继光战斗牺牲的地方:上甘岭在南框。

(2)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半年内,就五战五捷,把美国军赶回“三八线”附近,至1953年,美国与中国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所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形势发展的特点有进展迅速;一路凯歌;势如破竹;顺利推进等。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际舆论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这次会议成功不了;这次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所给材料判断“这次会议”是指什么会议?

(2)谁在“这次会议”中发出中国的声音?他在该会议提出了什么方针?

(3)请简述“这次会议”成功召开对新中国的重要意义?

【答案】(1)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

(2)周恩来;求同存异。

(3)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或国际威望。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国际舆论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这次会议成功不了;这次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指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的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2)依据所学可知,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的阻挠和与会国家之间的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3)依据所学可知,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或国际威望等。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国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农村的生产关系和土地制度进行多次调整,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根据图片,分别写出从图一到图四,中国共产党为了发展农村经济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农业、农民、农村有何影响?

(3)图二中农民“入社”具体是指什么社?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以及改造中创举性的政策。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图三同时发生的另一运动的名称。两者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5)国家政策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结合图片内容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1)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赎买政策;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4)大跃进;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造成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5)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一信息“拔除地界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土地改革;根据图二信息“说什么也要入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根据图三信息“人民公社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图四信息“凤阳小岗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凤阳小岗村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根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根据所学知识,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根据所学知识,为使私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务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根据所学知识,到了1956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神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4)根据所学知识,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应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造成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

(5)根据以上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我认识到,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邓小平材料二:下图

材料三:2010年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作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平台,两江新区肩负着创新内陆开放、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使命;同时也肩负着推进西部省区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的大流通和大融通,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时代使命。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邓小平的话表明中国要实行怎样的政策?为此,国家在哪一城市最早试办经济特区?

(2)根据材料二,请你概述这一政策带来的外商投资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好处?

(3)如今,这一政策在不断向纵深发展,重庆两江新区的设立就是明证。根据材料三,请你说说重庆两江新区设立的目的?你认为两江新区的开放会给重庆带来哪些变化?

【答案】(1)对外开放政策;深圳。

(2)呈逐年增长趋势;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3)目的:加快重庆内陆开放、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推进西部省区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的大流通和大融通;重庆地区经济的新发展、重庆交通运输的大变革以及城市化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

【解析】

【详解】

(1)分析邓小平的话“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可知,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结合所学知识,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其中最早试办经济特区是深圳。

(2)分析材料二图表可知,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带来了外商投资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快重庆内陆开放、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设立了重庆两江新区。两江新区的开放有利于推进西部省区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的大流通和大融通,促进重庆地区经济的新发展、重庆交通运输的大变革以及城市化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 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材料二中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措施。

【答案】(1)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3)1951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可知,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根据材料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可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