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典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论的产生和发展

“典型”一词,在中国古籍中原指规范、模型标准,意谓“型”之“典”者。据«说文»①曰:“典,五帝之书也,型,铸器之法也。”段玉裁②注曰“以木为之曰模,以竹曰范,以土曰型,引申之谓典型。”在西方,“典型”一词源于希腊,原义也是铸造用的“模子”,与中国所用之意相近。较早将典型一词用于艺术理论中来探讨艺术创作或艺术现象的是柏拉图。此后,关于“典型论”的文学发展由此开始。

它作为西方文论的概念发展有三个基本阶段。首先是17世纪以前,西方的典型观的类型说,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类型化的典型”是早期文学艺术实践的一种理论概括,特别是希腊史诗和戏剧中典型人物的概括,注重的是人物形象的共性或普遍性的特点,其理论代表是亚里斯多德和贺拉斯。亚里斯多德认为文学艺术之所以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原因在于文学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例如,亚里斯多德说:“所谓‘有普遍性的事’,指某一种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会说的话,会行的事,诗要首先追求这目的,然后才给人物起名字。”其次,18世纪以后,有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个性典型观占主导时期,代表人物是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和德国文学家歌德。鲍姆嘉通非常重视审美对象的个别性和具体形象性。他说:“个别的事物是完全确定的,所以个别事物的观念最能见出诗的性质。”所谓“完全确定”就是“极端具体”,所有的“定性”都由具体形象呈现出来,这朵花的红就是它所特有的红,而不是抽象的一般性的红。歌德的“个性特征”说的美学、文艺学前提是对艺术与现实关系的正确理解。歌德提出艺术家对待“个别细节”应采取“忠实”、“恭顺”摹仿的态度,否则就“无异于消灭自然”,但他的整个艺术追求又不能照搬与临摹自然。

最后一个阶段是在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成熟时期,把人类的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由于艺术中心的转移,关于典型的研究相对显得沉寂;而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却在社会主

义国家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并且成为了中心议题之一。典型论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于“五四”以后传入我国的。但真正的讨论和应用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的,先后出现过“阶级典型”说、“共性与个性统一”说、“共名”说、“必然与偶然联系”说和新时期的“个性出典型”说、“中介—特殊”说等。这些见解从不同的角度,逐步逼近了典型的本质和特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

对于典型问题作了真正科学论述的是恩格斯,他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 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如此。恩格斯还指出:“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恩格斯这两段论述,科学地概括了典型的基本涵义:一方面,文学中的典型,都是一定的单个人,是独特的“这个”,是鲜明的、丰满的、活生生的“这个”,说明典型反映生活不同于科学反映生活,不是通过一般来说明个别,而是通过个别来反映一般。另一方面,这一定的单个人,这独特的“这个”其动机是从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因此,通过独特的“这个”又可反映出“时代的一定思想”和“历史潮流”来,即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来。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典型”,与我们正在探讨的典型涵义有所不同,是指典型所具有的必然性,指社会生活某些本质规律的反映。“单个人”则是指具有鲜明独特的个别性的活生生的单个人。必然性寓于个别性之中,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就成为一个“这个”,亦即

典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很重视人物典型的个性特征。马克思在给拉萨尔的信中说:“这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

的单纯的传声筒。”所谓“莎士比亚化”,包含着要求作家刻画活生生的有个性特征的人物。所谓“席勒式”,也就是忽视个性描写的概念化倾向。恩格斯也要求:对人物要用“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给刻画出来”,要“有一定的个性的描写”(,反对将个性“消融到原则里去了”。毛泽东在论述典型时,强调“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人物来”。这其中就包括有各种个性的人物。周恩来对此说得更为清晰:“可以有各种典型”,“性格是各人不同的”,“写出性格来就会有不同的人物”。这些论述,对典型的创造都富有指导意义。

恩格斯认为, 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要求作家清晰地认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了解现实生活中无产阶级

的革命反抗, 表现无产阶级为恢复自己做人的地位所作的

剧烈的斗争。只有这样, 才能塑造出光辉的艺术典型。他强调指出, 作家应当在自已的作品中正确地表现环绕人物,

促使人物行动的特定的

环境, 把人物放在富有时代的阶级的特色的具体环境中,

而不是把人物局限在某一个狭隘的范围里来表现。恩格斯说“你的人物, 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了。”人物的典型性来自他们的具体环境, 来自环绕他们并促使他们行动

的直接的社会关系。哈克奈斯的《城市姑娘》揭示出了为她的人物的直接的社会关系—伦敦东头的具体情况—所决定的她的人物的本质, 以她的人物显现出那个具体环境, 或

他们直接的社会关系的某种本质。所以,马克思的人的社会本质说联系起来看, 任何一个现实的人, 都可以成为文学

典型的原型。因为任何一个人的现实的社会本质, 都是他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都从某一角度, 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社会关系之和的某种本质任何一个人的具体的直接的社会

关系, 都可以成为典型环境的原型, 因为任何一个这样的

具体而直接的社会关系之本质, 都是为更广大的社会关系

背景所决定的, 也就是说, 它是从后者得到时代社会民族、阶级等具体内容的。因此, 这一具体的直接的社会关系必然从某一角度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更广大的社会关系之背景

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将典型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使这一理论成为一种科学和比较完备的理论,正确地阐明了典型人物是鲜明突出的个性和高度概括的共性的辩证统一。共性既不是类型,也不是绝对理念,而是一定时代的社会关系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