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工程绪论

细胞工程绪论
细胞工程绪论

细胞工程绪论

摘要:细胞工程技术为微生物工程、酶工程及工程产业化提供充足的经过遗传改良和性状稳定的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原料。可见:细胞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各领域连接的桥梁和纽带;与其它生物工程技术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发展历程应用

前言: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获得新型生物或一定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生物化学工程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代谢工程提供产业化技术支持。基因工程技术为细胞工程提供转基因细胞。细胞工程技术为微生物工程、酶工程及工程产业化提供充足的经过遗传改良和性状稳定的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原料。

1.细胞工程的研究范畴

根据研究生物类型不同,细胞工程可分为: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和微生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包括:细胞培养 (包括组织培养和器官培养)、细胞融合、胚胎工程(核移植、胚胎分割等)、克隆(单细胞系克隆、器官克隆、个体克隆)等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培养技术、原生质体融合与体细胞杂交技术、亚细胞水平的操作技术等。

微生物细胞工程包括:细胞融合、核移植、克隆技术等。

1.1细胞与组织培养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和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都属于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是指生物细胞和组织在离体条件下的生长和增殖,是细胞工程的最基本技术。

1.2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cell fusion)又称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融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1.3细胞核移植(nuclear transplantation)

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离,然后再将不同来源的核与质重组,形成杂种细胞。

1.4染色体工程(chromosome engineering )

把单个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组转入或移出受体细胞,从而形成新的染色体组合和遗传构成。

1.5胚胎工程(embryonic engineering)

以生殖细胞和胚胎细胞为对象进行的操作,主要技术包括体外受精、胚胎切割、胚胎移植等。

1.6干细胞与组织工程

干细胞(stem cell)是动物体内具有分化潜能,并能自我更新的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组织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来自囊胚期的细胞团,属于全能干细胞,每个细胞可以发育成为

完整的个体。

组织干细胞存在于成体组织中,属单能或多能干细胞,可以定向分化为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组织。

2.细胞工程的形成与发展现状

传统细胞工程:利用非纯种微生物自然发酵工艺为标志的生物技术,如酿酒。近代细胞工程:1857,Pasteur L发现发酵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而后形成的采用纯种微生物的发酵工艺。

现代细胞工程:1973基因工程和1975年单克隆抗体技术建立为标志的生物工艺。

3.细胞工程的发展历史

3.1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

细胞学说和细胞全能性学说的提出是植物细胞工程发展的理论基础。

细胞学说:施来登(Schleiden)和施旺(Schwann)分别在1838和1839年提出。细胞全能性学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哈泊兰德(G. Haberlandt)在1902年提出此观点,虽首次尝试分离培养植物未能成功,但哈仍被誉为“植物组织培养之父”。 1943年美国科学家怀特(White)正式提出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学说,认为每个植物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3.1.1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

1934年荷兰植物学家温特(F. W. Went)发现生长素(吲哚乙酸),并证实了其在植物细胞培养中的作用。

1937年法国科学家高特里特(R. J. Gantheret)和诺比考特(Nobercourt)几乎同时离体培养了胡萝卜组织,并使细胞增殖。

1948年斯库格(Skoog)等较好解决了从离体组织或器官中诱导植物再生的问题,确定腺嘌呤/生长素的比例为调控芽和根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

1953年,缪尔(Muir)由无菌冠瘿组织的悬浮培养物及易碎的愈伤组织中分离得到单个细胞,并通过看守培养使细胞分裂生长,开创了单细胞无性繁殖的工作。

3.1.2植物细胞融合研究

1960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科金教授创造性应用酶解方法首次成功从番茄幼苗根部制备到大量的原生质体。

1972年美国的卡尔森等人用NaNO3作为融合诱导剂将来自不同种的两个烟草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胞杂种植株。

1974年格雷沙夫(Greshoff)从葡萄花药培养中得到单倍体愈伤组织。

1975年罗萨蒂(Rosati)从草莓花药培养中获得小孢子发育的单倍体植株。

3.1.3单倍体植株培养研究

1921年,伯格纳在曼陀罗中发现了单倍体植株。

60年代,许多人工诱导单倍体植株的方法问世,大大地缩短了杂交育种的时间。

从1970年开始中国应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已成功地培育出小麦、小黑麦、小冰麦、玉米、辣椒、油菜等花粉植株。

3.2动物细胞工程的发展

3.2.1细胞融合现象的发现和发展

1838年马勒(Muller)在脊椎动物肿瘤细胞中观察到了多核现象。在此间前后,施旺(Schwann)在天花、水痘等病理组织中观察到了多核现象;

1849年罗宾(Lobing)在骨髓中也发现了多核现象的存在;

1855-1858年科学家在肺组织等多种正常组织和坏死部位都发现了多核现象。

1859年巴里(A. Barli)在研究黏虫生活时发现,某些黏虫存在着由单个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原生质团的情况。

另外,1965年哈里斯和沃特金斯证明了某些灭活的病毒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这些发现为细胞融合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研究线索、依据和方法。

?当前细胞融合技术已日渐成熟。例,单克隆抗体

3.2.2生物动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

1885年,卢克斯(Roux)发现鸡的神经元在生理盐水中可以存活,并使用了组织培养一词。

1907年美国胚胎学家哈里森(R. Harrison)采用盖玻璃片悬滴培养蛙胚神经管区组织于蛙的淋巴组织液凝块中,存活数周,且观察到细胞生长现象(从细胞中长出了神经纤维细胞)。表明了利用体外培养存活的动物组织进行实验研究的可能性。

1911年卡雷尔(Carrel)发现鸡胚浸出液对某些细胞生长具有很强的促进效应,并将无菌操作引入组织培养技术中。他在不含抗菌素的培养条件下使鸡胚心脏细胞维持生存了34年,先后继代3400次。证明了动物细胞有可能在体外无限地生长。并与1923年设计了卡氏动物细胞培养瓶。

1914年汤姆森(Thomson)创立了体外组织器官培养方法。

1951年葛瑞(Gay)建立了第一个人体细胞系——人体宫颈癌细胞系Hela 细胞系。至今,各国还常用此种细胞株系进行实验研究,如研制抗癌药物等。

3.2.3动物克隆技术的建立

1891年希普(Heape)等人首次报道了家兔胚胎移植成功的结果,他们将安哥拉家兔的胚胎移植到比利时兔,得到了4只安哥拉家兔。其后陆续有家畜胚胎移植成功地报道。

1952年,美国费城癌症研究院的2名生物学家布里格斯(RW Briggs)和金(TJ King) 等成功将豹蛙的胚胎细胞核移植到同种蛙的成熟去核卵子中,并获得了发育正常的胚胎。

1962年,英国学者格鲁登(Grudon)报道了首例动物克隆成功,他把非洲爪蟾小肠上皮细胞的核注入同种或异种非洲爪蟾未受精卵(经紫外线照射杀死卵细胞核)中,约有1%的重组卵发育成为成熟蛙。

1978年,童第周等将黑斑蛙成体红细胞的细胞核移入未受精的去核卵内,卵子也发育成正常的蝌蚪。

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伊恩·威尔穆特(I. Wilmut)等在世界权威杂志《Nature》上首例报道了世界第一只克隆羊的诞生。

4.细胞工程的应用

?优良和濒危动植物的快速培育与繁殖新型动植物品种的培育:

?细胞、细胞器、染色体(植物单倍体、多倍体育种)、细胞核或组织水平上的遗传性状改良或培育;细胞工程生物制品生产:

?利用动植物细胞等培养生产活性产物、药品(单克隆抗体、疫苗、生长因子),转基因动植物的生物反应器工程,微生物利用纤维素等原料生产乙醇;

?细胞疗法与组织器官修复:癌症、糖尿病、白血病和血友病等细胞疗法。

4.1脱毒和快速繁殖

?许多植物,特别是无性繁殖植物,带有病毒,并直接传给子代,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一般茎尖生长点不带病毒。所以,利用茎尖培养再生的植株,可能不带病毒,再进行大量繁殖生产脱毒苗。脱毒苗用于生产可明显提高

产量、质量和商品价值。目前已在许多植物上得到应用,如甘薯、马铃薯、草莓、果树、花卉等。

?许多名贵植物,之所以名贵,是因为繁殖系数太低,种子结实率低或者不结种子,而营养繁殖又很慢。利用组织培养再生植株,进行大量繁殖,可

以大大提高繁殖系数。

4.2细胞工程育种

4.2.1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野生种往往有许多优良性状,如抗干旱、抗病虫害、耐涝、耐瘠薄、耐盐碱、抗冻等特性。但大部分野生种与栽培种杂交不亲和,严重影响了野生种优良遗传基因的应用。利用细胞融合,可以克服这种杂交不亲和性,获得体细胞杂种,使野生种的利用成为可能。

4.2.2利用培养变异,筛选优良突变体

植物离体培养,能够明显提高突变率,并且会有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形态突变,如株高、花色、植株形态、生育期、耐性等等。可以从中选择优良突变体,培育新品种。

5.发展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产生的效益,已是举世瞩目。它已成为高新技术开发的重要领域。加拿大植物学家在一篇研究报告中谈到:“单个植物细胞,运用细胞工程技术(如在一加仑培养基里)可以快速地培育出300万株优良品种克隆云杉植株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园艺学家认为:“利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植物不但在技术上已证明可行,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它的主要优势是可以得到纯系,避免种子繁殖时发生后代变异,可以快速繁育,一年之内就可以生产数十万株植物,而且是无病害的。还有,植物细胞本身体积小,运输方便,在一个小小的温室瓶中就可进行培养,其经济效益之巨大是可以想象的。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细胞工程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必然会在21世纪初叶有一个更快速的发展。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促进我国在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医药业等方面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细胞工程安利国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

[2]植物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3]《Cell Research》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

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编辑出版的,1990年创刊。

[4]组织工程,杨志明,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5]植物细胞工程谢从华柳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细胞生物学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刊,创刊于1979年。

动物细胞工程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12月20日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一、动物细胞培养 1、定义: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原理:细胞增殖 3、过程 分散成单个细胞, 制成细胞悬液 注意: ①10代以内细胞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无突变发生,常用于实践或冷冻保存。 ②超过50代,极少数细胞突破自然寿命极限,突变成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若超过50代,细胞不再增殖,全部死亡,则说明细胞没有发生癌变。 ③分瓶之前,称原代培养;出现接触抑制用胰蛋白酶处理,再分瓶培养为传代培养。 思考回答: ⑴、为什么选用幼龄动物组织或胚胎进行细胞培养? 答:其细胞的分化程度低,增殖能力强,有丝分裂旺盛,容易培养。 ⑵、动物细胞培养需要脱分化吗?为什么? 答:不需要。因为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发育潜能变窄,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所以没有类似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过程,要想使培养的动物细胞定向分化,通常采用定向诱导动物干细胞,使其分化成所需要的组织或器官。 ⑶、进行动物细胞传代培养时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什么成分?用胃蛋白酶行吗? 答:主要是蛋白质,不行,因为胃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约为2,当PH大于6时就会失去活性,多数动物细胞培养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没有活性。(胰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为7.2-8.4,胰蛋白酶活性较高) ⑷、胰蛋白酶真的不会把细胞消化掉吗?为什么?

答:胰蛋白酶除了可以消化细胞间的蛋白质,长时间作用也会消化细胞膜蛋白,对细胞有损伤,因此必须控制好消化时间。 ⑸、动物细胞培养能否像绿色植物组织培养那样最终培养成新个体? 不能,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使细胞数目增多,不能发育成新的动物个体 4、重要概念 ①细胞贴壁: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 产生原因:培养贴附性细胞时,细胞要能够贴附于底物上才能生长增殖。 培养要求:培养瓶或培养皿内表面光滑、无毒,易于贴附。 ②细胞的接触抑制: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③原代培养: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 ④传代培养:原代培养的细胞由于接触抑制不再分裂,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然后分瓶继续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这种培养叫传代培养。 5、培养条件: ⑴无菌无毒环境:无菌——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无毒——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自身造成危害。 ⑵营养: 成分: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内基本相同,例如需要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培养基类型:合成培养基(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⑶温度和pH值:哺乳动物多以36.5±0.5℃为宜,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 ⑷气体环境: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将其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6、应用:生产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制品,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基因工程中受体细胞的培养。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科学家培养正常或各种病变的细胞,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如用于筛选抗癌药物等,为治疗和预防癌症及其他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生物选修三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清单(自主整理适合学生识记)

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清单 (一)植物组织培养 1.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 2.全能性概念:具有某生物发育所需全部遗传信息的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过程: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丛芽、不定根—新植株 4、相关概念及实验注意事项 ①外植体:离体植物器官、组织、细胞 ②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固定形态的薄壁细胞。全能性高,分化程度低 ③外植体消毒:70%酒精30s—无菌水冲洗—次氯酸钠30min—无菌水冲洗 ④取材:选取形成层部位 ⑤脱分化:23~26o C,避光 ⑥再分化: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光照下培养 ⑦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比值高—促进生根;比值低—促进发芽 5、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6、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 1、植物体细胞杂交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过程。 2、过程及注意事项: ①去除细胞壁:酶解法(纤维素酶、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 ②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物理法(离心、震荡、电刺激);化学法:聚乙二醇 ③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杂种细胞再生细胞壁 3、融合结果:获得杂种细胞,进而获得杂种植株。 A细胞+B细胞所得杂种植株遗传物质=A+B 4、成功例子:番茄—马铃薯;烟草—海岛烟草;胡萝卜—羊角芹;白菜—甘蓝 5、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6、局限性:不能按照人的要求表达性状 (三)植物细胞工程应用 1、微型繁殖: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观赏植物,经济林木,无性繁殖作物) 2、作物脱毒:采用茎尖等分生区组织培养来除去病毒(因为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或没有) 如: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香蕉等经济作物 3、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优点:完全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受季节的限制;方便储藏和运输 4、作物新品种培育:单倍体育种 5、突变体利用:在组织培养中会出现突变体,通过从有用的突变体中选育出新品种(如筛选抗病、抗盐、含高蛋白的突变体) 6、细胞产物的生产:通过能够产生对人们有利的产物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从而让它们能够产生大量的细胞产物。 如:生产人参皂甙,三七,紫草,银杏等。 (定向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分化为产生特定物质的细胞,提纯产物)

专题二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

专题二细胞工程知识点梳理填空 概念:应用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的原理和方法,通过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___________ 或获得____________ 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分类:根据操作对象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一、植物细胞工程 理论基础(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 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____________ 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_____________ 的潜能。 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 ____________ > 生殖细胞〉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动物细胞; 2.在理论上,生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并不表现___________ ,而是分化成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特定的____________ 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有 ________ 地表达出各种 _________ ,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 。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在________ 和________ 的条件下,将_________ 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_______ 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 ____________ 、丛芽,最终形成完整植株。 1.操作过程: ①② 外植体---- > A - > B—植物体 图中①_________ ,②_______ , A表示 ______ , B表示 ________ 。 2 .细胞脱分化:已__________ 的细胞经过______ 后,失去其特有的________________ 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 3.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实验 1 )实验原理 植物体的根、茎、叶细胞都具有 ___________ ,在一定的______ 和_____ 等条件下,可以脱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 。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不同_______ 成分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其再分化生 成胚状体或丛芽,进而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了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步骤 ①将__________ 用自来水充分洗净,削去外皮,并切成段。用酒精棉球擦手 ______________ 。

高中生物选修三训练《植物细胞工程》

专题2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工程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课时训练5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1.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 C.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D.将成熟筛管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 解析: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具有细胞核的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在离开母体后,在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下,细胞首先发生脱分化,然后恢复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再在一定的诱导因素作用下发生分化,最后形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植株。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只有在离开母体后才能表现出来。成熟筛管细胞无细胞核,D项错误。B项中,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属于基因工程,与细胞的全能性没有必然的联系。 答案:C 2.可以成为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的是()。 ①CO2②有机物③生长素④细胞分裂素⑤水⑥矿质元素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是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适宜条件,在愈伤组织形成之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CO2。 答案:C 3.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利用不同物种的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的过程。该过程是指()。 A.不同植物的精子与卵子的融合 B.不同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 C.完整的两个体细胞的融合 D.植物花粉细胞的两两融合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为一个杂种细胞的过程。精、卵结合过程为受精作用,花粉细胞不是体细胞。 答案:B 4.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条件是不需要的?() A.消毒灭菌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光照 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解析:形成愈伤组织,需要在消毒灭菌条件下进行是肯定的,因为只有在消毒灭菌条件下,才能保证培养出的组织细胞不被感染,否则培养基内将长出许多霉菌,与离体细胞争夺营养与生存空间,不能形成愈伤组织。由于此阶段形成的是愈伤组织,并没有形成具有根、茎、叶的植物体,因此不需要光照。 答案:C 5.不能用于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克隆技术)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 知识点梳理 )巩固练习 重点题型( 常考知识点 植物细胞工程(植物克隆技术) 【学习目标】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体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克隆——无性繁殖系【植物细胞工程(植物克隆技术)369167克隆】 1.分子水平的克隆: DNA复制很多碱基序列相同的DNA 2.细胞水平的克隆 细胞细胞分裂很多遗传物质相同的细胞 3.个体水平的克隆 组织、器官细胞分裂遗传背景相同的新个体 要点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1.细胞的全能性 (1)遗传基础 生物体细胞一般都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形成的,因而都含有生物体的一整套遗传物质,都具有发育成完整 个体的潜能。 (2)不能表现的原因 在生物体上不能表现出其全能性,只能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因为在特定的环境、激素等的影响下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植物细胞表现其全能性的条件 (1)脱离母体。 (2)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中除含有一定的水分、无机盐外,还要添加一定的植物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这有助于愈伤组织分化为不同组织和器官。 (3)在植物组织培养的前期对光照无需求,在后期需要光照条件,这有利于细胞生长、分化。 3.植物组织培养 (1)过程: 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片段(如芽、根尖或花药)切下来,放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组织。这种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团无定形的薄壁细胞——愈伤组织。原来已经分化,并且具有一定功能的体细胞(或性细胞)丧失了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又重新恢复了分裂功能,叫做细胞的脱分化。将处于脱分化状态的愈伤组织,移植到合适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在适当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愈伤组织就会重新进行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如根、茎、叶等),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细胞的再分化。

(完整版)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知识点汇总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知识点 一、细胞工程的含义及分类: 1、含义: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1)原理和方法: 。 (2)操作水平: 水平或 水平 (3)目的:改变细胞内的 或 。 2、种类: 根据操作对象分: 细胞工程和 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核移植、单克隆抗体技术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全能性的原因:一般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该种生物的 。 3、现实表现:在生物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 全能性,而是 。 原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 表达出各种 ,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 4、全能性的高低: ①受精卵>配子>体细胞 ②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③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不分裂的细胞 ④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细胞。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一)过程: 1、原理: 的原理 2、条件:①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外植体)。②无菌。③人工配置的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含有琼脂)。④适宜的条件:水、矿物质、有机物。⑤植物激素:生长素(诱导细胞分裂和根的分化)和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不定芽的分化)。⑥早期避光,后期光照。 3、愈伤组织:由排列疏松、无一定形态、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组成。 4、脱分化:让 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 而转变成 细胞的过程。 5、再分化:愈伤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分化出 ,形成完整的小植株。 一定的营养、激素 ( ) 离 体的植物细胞、 组织、器官 愈伤 组 织 完整 植 新植株

细胞工程重点总结

细胞工程 (1)绪论 1.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细胞工程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2.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第一章基本技术 1. 培养基基本成分 大量元素培养基的大量元素使用量一般在每升几十毫克到几千克。 ①无机盐类包括C、H、O、N、P、K、Ca、Mg、S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用量一般低于10-5-10-7克分子浓度。植物所的 微量元素有Fe、Cu、Zn、B、Mn、Mo、Co ②有机成分:糖、维生素、肌醇、氨基酸、其他 ③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④水:不同实验室要求使用不同级别的纯化水 ⑤其它附加成分:琼脂、活性炭、附加复合成分 2. 外植体(explant):指用于离体培养的活的植物组织、器官等材料。 外植体的三种来源:①生长在自然环境下的植物 ②在温室控制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 ③无菌环境下培养的植物 3. 外植体取材总体原则:①根据培养需求选择植物部位 ②多年生植物注意树龄和季节 ③在不影响培养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自然繁殖器官作为外 植体 4. 外植体灭菌顺序:外植体→清洗整理→杀菌剂灭菌→无菌水清洗 外植体灭菌后应及时接种培养 5. 外植体培养条件的控制 ①光照光照时间影响外植体再生状态;光照强度因植物类型不同而异;光质 研究报道较少 ②温度适温有利于细胞分裂,而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培养温度则使细胞的质量 增加。 ③pH 通常使用的pH值范围是5.5—6.5。pH在4.0以下或者7.0以上培养 物就不能正常生长。由于外植体的吸收,引起培养过程中的pH变化; 高压灭菌引起pH值变化 ④气体生长量与气体含量关系呈现倒“V”形,折点处的气体含量对应最大生 长量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学案(附答案)

专题2细胞工程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寄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学习目标】1、理解微型繁殖技术的应用。 2、了解单倍体育种过程和优点。 【课题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课题难点】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学习过程】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 (1)微型繁殖技术:用于优良品种的技术。 (2)特点:①保持优良品种的。 ②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 (3)实例:20世纪60年代,荷兰的科学家就成功地实现了利用 来培育兰花。 2.作物脱毒 (1)材料:植物的(如)。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 (2)脱毒苗:切取(例如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 (3)优点:使农作物。 3.人工种子 (1)概念:一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顶芽和等为材料,经过人工包装得到的种子。(2)特点:①后代无。 ②不受、和限制。 (3)人工种子的制备,如图人工种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胚状体 (分生组织),它相当于天然种子的胚,是有生命的物质结构;二是 供胚状体维持生命力和保证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的人工胚乳; 三是具有保护作用的“人工种皮”。 二、作为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加倍 (1)方法:离体培养植株纯合子植株。 (2)优点:①后代是纯合子,能。②明显缩短了。 2.突变体的利用 (1)产生原因: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易受和

(如、等)的影响而。 (2)利用: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进而培育成。 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1.细胞产物种类:、脂肪、糖类、、香料、生物碱等。 2.技术:植物技术。 3.实例:我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了大量生产;另外,三七、紫草和银杏的也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课堂小结 1.微型繁殖技术 微型繁殖是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无性生殖的一种。在繁殖的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亲、子代细胞内DNA相同,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能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利用这种技术能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优点:选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 组织培养(微型繁殖)主要是一种无性繁殖。如果培养的是体细胞,得到的植株同亲代基因型完全相同,所得个体能保持母体的一切性状;但如果培养的是生殖细胞,如花药,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应为有性生殖中的单性生殖。 2.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与单倍体育种 作物脱毒主要是强调微型繁殖的取材一定是无毒的(如茎尖、根尖),才能繁殖出无毒的幼苗。 人工种子采用的也是微型繁殖的技术,但是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包上人工种皮就可以形成人工种子。人工种子与微型繁殖得到的幼苗一样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另外还可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的限制。胚状体的获取途径:①由已脱分化的外植体直接产生②由愈伤组织产生③由悬浮细胞培养产生。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后代无性状分离,后代都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应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习题巩固A级】 1.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是指( )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B.嫁接C.营养繁殖D.植物组织培养 2.下列育种措施,可以增加植物突变体出现的是( ) A.采用嫁接方法培育苹果新品种 B.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烟草受精卵中,培育抗冻烟草 C.用紫外线对组织培养中的愈伤组织进行照射

高中生物选修3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

高中生物选修3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 1.细胞脱分化:就是让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 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 2.愈伤组织: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成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团。 3.外植体: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 4.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 能,也就是说,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的特点。 5.全能性的原理: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而不是全部基 因。 6.全能性表达的标志:已分化的细胞形成完整的个体,若只是形成某种组织器 官,则不能体现全能性。 7.全能性的高低比较: (1)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2)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3)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细胞 (4)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5)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细胞 8.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芽和根;芽和根进 而形成植株。 9.脱分化过程进行有丝分裂;再分化过程进行有丝分裂的同时也进行分化。 10.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 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11.植物细胞杂交:就是将不同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 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目的:获得杂种植物体。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杂交过程的关键:原生质体间的融合;人工诱导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 12.植物细胞杂交的优点: (1)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实现了远源杂交。 (2)扩大了遗传重组的范围。 13.微型繁殖技术:把用于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叫做植物的微型 繁殖技术。 14.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 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15.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有性生殖)优点:极大地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2)突变体的利用优点:能够产生新性状。

细胞细胞工程

2005年生物学高考第二轮复习 第51讲细胞·细胞工程 一考点聚焦 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生物学》涉及本部分的内容有: 1.生命的物质基础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2.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 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膜(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3)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 (4)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5)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二考点分析 细胞是组成大多数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和功能是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此外,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细胞中糖分和核酸的分布、无机盐的功能、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的计算、水的生理功能以及有关细胞工程的材料题也是高考的热门知识点。作为生物学知识的基础篇章,它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对近几年高考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部分属于高考的重点内容之—。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绪论课的重点,出自绪论部分的题目,都是围绕这个问题来考查学生,题目都比较容易。 《生命的物质基础》一章高考点主要有:①DNA与RNA的化学组成(选择题);②各种化合物的含量,特别是水和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含量(多次出选择题)。③蛋白质的结构,特别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所形成的肽键数和产生的水分子数是高考重点,高考中多次出现这方面的选择题。④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元素各以比较归纳的形式出选择题。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主要考点有: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②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生物的举例。③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共有的物质(核酸)。④高尔基体和核糖体的功能。⑤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功能和都含有DNA和RNA的特点是高考的热点。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出选择题,所以在平日学习时应多注意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本节还很容易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的识图作答题。如1999年广东高考题和2001年上海高考题都出了分值在10分以上的大题,都是有关动物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的识图作答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理解。 《细胞增殖》一节主要考点有:①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常出选择题)。 ②分裂间期中G1期、S期、G2期分别合成哪些物质,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出题方式既有选择题也有简答

专题二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

专题二 细胞工程知识点梳理填空 概念:应用 和 的原理和方法,通过 或 上的操作, 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 或获得 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分类:根据操作对象不同,可分为 、 。 一、植物细胞工程 理论基础(原理) 。 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 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 的潜能。 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 > 生殖细胞> ; > 动物细胞; 2.在理论上,生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 ,但在生物的生 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并不表现 ,而是分化成各种 。 3.特定的___________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有 地表达出各种 ,分化形成不 同的细胞,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 。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在 和 的条件下,将 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 培养在人工配制的 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 、丛芽,最终形成完 整植株。 1.操作过程: 外植体――→①A ――→② B ―→植物体 图中① ,② ,A 表示 ,B 表示 。 2.细胞脱分化:已 的细胞经过 后,失去其特有的 而转变成未 分化细胞的过程。 3.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实验 1)实验原理 植物体的根、茎、叶细胞都具有 ,在一定的 和 等条件下,可以脱分化 形成 。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不同 成分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其再分化 生成胚状体或丛芽,进而发育成 。证明了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

有。 2)实验步骤 ①将用自来水充分洗净,削去外皮,并切成段。用酒精棉球擦手。 ②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上将胡萝卜段用消毒30s后,立即用清洗2~3次,再用处理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 ③用的滤纸吸去胡萝卜段表面的水分。然后,在瓷砖上,用无菌的解剖刀将胡萝卜段切成1 cm厚的横切片,再选取有的部位,切取1 cm3左右的小块。 ④将接种到培养基上,用锡箔纸封盖瓶口,并用橡皮筋扎紧。然后,在培养瓶上贴上标签,写明材料名称、接种日期和小组号。 ⑤将接种后的胡萝卜组织块,23~26℃恒温条件下培养。4d后,检查培养材料的污染情况;14d后,观察愈伤组织的生长状况。然后,在恒温箱中继续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注意定期观察和记录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 ⑥培养一段时间后,将生长良好的转接到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胡萝卜的愈伤组织就可以诱导出。然后将试管苗移栽到大田,培养成。※注意事项:培养基的物理性质是,由成分、成分、、四部分组成。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协同调控作用在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人们常把它们称为。例如,当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适中,且生长素含量细胞分裂素素时,主要诱导植物组织脱分化和的形成;而当细胞分裂素的效应生长素时,则主要诱导植物组织和的形成。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概念:不同种植物的,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的技术。生殖方式为。 2.过程 离体的细胞-→不同细胞-→融合→细胞→杂种植株。 3.目前最常用的去细胞壁的方法是,也就是在温和条件下用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_____。利用酶作用的性特点。 诱导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融合,物理方法有:、、等促使原生质体融合。化学法是用( )作为诱导剂来诱导融合。完成融合的标志 是。

细胞工程知识点及重点难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细胞工程的概念,广义的细胞工程,狭义的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 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获得新型生物或一定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广义的细胞工程包括所有的生物组织、器官及细胞离体操作和培养技术,狭义的细胞 工程则是指细胞融合和细胞培养技术。 2、细胞工程的研究内容(研究生物类型,实验操作对象) ?根据研究生物类型不同,细胞工程可分为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微生物细胞 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包括:细胞培养技术(包括组织培养、器官培养);细胞融合技术; 胚胎工程技术(核移植、胚胎分割等);克隆技术(单细胞系克隆、器官克隆、个体克隆)。 ?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器官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原生质体融合与 培养技术;亚细胞水平的操作技术等。 3、细胞工程的重要应用(植物、动物)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脱毒和快速繁殖 细胞工程育种:利用培养变异,筛选优良突变体 利用远缘杂交幼胚培养,获得杂种植株,克服其杂交不亲和性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倍性育种 离体种质保存 细胞培养生产有用物质 ?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医药产品(单克隆抗体) 新品种培育 试管动物与婴儿 组织工程 珍稀动物资源的保存与保护

第二章细胞工程基础 1、细胞分化:个体细胞发育过程中,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2、发育潜能:指细胞分化能力的强弱。 3、细胞全能性:指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4、细胞多能性:指随着胚胎发育,有的体细胞失去全能性,具有分化出多种组织的潜能。 5、去分化:又称脱分化,指某些条件下分化细胞不稳定,又回到未分化状态的这一过程 6、愈伤组织:脱分化后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产生无组织结构、无明显极性的、松散的细胞团称为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的种类 胚性愈伤组织(Embryonenic callus):表面光滑、组织结构紧凑、细胞小、再生力强。 胚性愈伤组织容易形成胚状体,所以被称为胚性愈伤组织。 非胚性愈伤组织:表面粗糙、组织结构疏松、细胞大。 第三章细胞工程实验室及实验基本操作(教材第二章) 1、什么是灭菌?是么是消毒?(P18) 灭菌是指杀灭或者去除物体表面和孔隙内的所有微生物,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胞。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细菌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可能还存活。 2、常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有哪些? 物理法 (一)紫外线 直接照射、表面灭菌、可消毒空气和培养用具(如塑料器皿),消毒的效力和距离有密切关系,故无菌室天花板一般不宜太高。一般石菌室内空气、桌椅以及培养用具在紫外线有效消毒距离内,照射30分钟,可达到灭菌效果。紫外线照射使用方便、消毒效果好;缺点是能产生臭氧,污染空气,且对未直接照射的部分无消毒效果。 (二)干热消毒 主要用于消毒玻璃器四周,干热、消毒的器皿干燥,易贮存。但干热传导慢,需加温到160℃,保持90~120分钟,才能杀死芽孢,达到消毒目的。消毒后不要立即打开箱门,防止冷空气忽然进入影响消毒效果和损坏玻璃器皿。金属器械和橡胶制品不能用于干热消毒等。 (三)湿热消毒 即高压蒸气消毒,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布类、胶塞、金属器械、玻璃器皿以及某种液体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四)滤过消毒 不能高温高压灭菌的液体可以用此法,如动物组织的人工合成培养液、小牛血清、胰蛋白酶系。须选一定规格的滤器,液体滤过速度,且保证除菌效果的关键。一般以肉眼可见液滴滴下为。滤过后及时分装。

2020高中生物 专题2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课堂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3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1.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 .组织培养 B .细胞杂交 C .显微注射 D .核移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由于植物分生组织中病毒很少或没有病毒,常用茎尖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细胞杂交通常用于培育杂种个体;显微注射技术常用于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生物;核移植技术常用于培养克隆动物。故只有A 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 A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 B .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 C .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 D .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 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最好实例是植物组织培养,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最终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A 、C 、D 三项都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故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下列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是( ) A .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 B .芽发育成枝条 C .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 D .受精卵发育成植株 解析:将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即花药离体培养,属于植物组织培养,A 正确;芽发育成枝条是自然生长过程,不属于植物组织培养,B 错误;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是自然生长过程,不属于植物组织培养,C 错误;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等过程,而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发育成植株无脱分化等过程,D 错误。 答案:A 4.如图是四倍体兰花的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示意图。 四倍体兰花叶片――→①愈伤组织――→②胚状体――→③植株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②阶段会发生减数分裂过程 B .①阶段需生长素,而③阶段需细胞分裂素 C .此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武汉细胞培养工程废水处理

武汉细胞培养工程废水处理 2019年10月18日

武汉细胞培养工程废水处理 针对工业生产废水,莱特莱德公司提供完整的废水处理方案,废水回用方案。废水回用系统通过膜生物反应器和三级处理系统,对废水进行处理,使之达到新的严格的标准规定,实现在工厂内的再次利用,不仅能有效地节约有限的水资源,而且能减少污水的排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武汉细胞培养工程废水处理优势 1、自动化程度高:本公司独有的废水回收系统控制,整个系统分为完善的仪器仪表,在线显示运行数据,读取方便、及时、准确,确保系统在任何工况下不会自身造成潜在风险,而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专业的技术团队可以实时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来杜绝系统潜在的运行风险。 2、后顾无忧的售后服务。 3、设备模块化、集成化设计、占地面积小、设备美观。系统将各个系统模块化设置,模块间可联动运行,便于系统操作和后期维护与管理。 4、整个系统采用全自动运行,完善的仪表系统,保证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系统采用全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设备自检和报警功能,及时反馈设备的运行情况。 武汉细胞培养工程废水处理工作原则

1、按照有关环保规定,确保各项出水指标符合有关水质标准的要求。 2、选择比较成熟的处理工艺,系统运行简单可靠、安全、操作方便,尽量减少运行成本及投资费用。 3、选择处理工艺流程短、可行性、耐冲击、处理效果稳定。 4、建设地点及用地应充分考虑用户的现有条件,根据厂方要求,指定地点用地,并应考虑管网的合理布置。 5、水处理站应无二次污染,以减少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武汉细胞培养工程废水处理应用领域 适用于健康中心,酒店,景点,车站,码头,机场,商场,疗养院,医院,学校,住宅区,独立别墅,工厂和矿山。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知识点汇总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知识点 一、细胞工程的含义及分类: 1、含义: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1)原理和方法: 。 (2)操作水平: 水平或 水平 (3)目的:改变细胞内的 或 。 2、种类: 根据操作对象分: 细胞工程和 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核移植、单克隆抗体技术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全能性的原因:一般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该种生物的 。 3、现实表现:在生物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 全能性,而是 。 原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 表达出各种 ,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 4、全能性的高低: ①受精卵>配子>体细胞 ②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③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不分裂的细胞 ④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细胞。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一)过程: 1、原理: 的原理 2、条件:①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外植体)。②无菌。③人工配置的培养基 一定的营养、激素 ( ) 离体的植物细胞、 组织、器官 伤 织 完 小植株 新 植株

(固体培养基,含有琼脂)。④适宜的条件:水、矿物质、有机物。⑤植物激素:生长素(诱导细胞分裂和根的分化)和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不定芽的分化)。⑥早期避光,后期光照。 3、愈伤组织:由排列疏松、无一定形态、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组成。 4、脱分化:让 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 而转变成 细胞的过程。 5、再分化:愈伤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分化出 ,形成完整的小植株。 (二)实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1、方法步骤: 取材:消毒后选取根的形成层部位,切取1cm 3左右的小块,因为该部位容易诱导形 成 。 ↓ 接种:将组织块接种到 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 ↓ 培养:在23℃~26℃恒温、避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再将愈伤组织转接到 培养基上。 ↓ 移栽:将试管苗移栽到大田,培养成正常植株。 (三)概念:在 和 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 上,给予 的条件,诱导其产生 、 ,最终形成完整植株。 四、植物体细胞杂交: (一)概念:将 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养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二)过程: 1、去掉细胞壁的方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壁。(酶解法)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物理法( 、 、 )、化学法(用 做诱导剂诱导) 乙种植物体细胞 、 酶 去掉细胞壁 质 、 法 诱导 融合后的 原生质体 再生出 细胞壁 ( ) 小植株 杂种植株

《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细胞工程 总学时数:48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主要课程有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基因工程;后续课程有酶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免疫学。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生物技术专业必修专业课,授课对象为该专业本科学生。 细胞工程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与方法,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以获得具有目标性状的细胞系或生物体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它是一门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2.教学目标及意义 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工具。生物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组织、器官及其细胞离体培养的原理与技术,以及细胞融合与杂交瘤技术、单倍体与多倍体育种技术、细胞重组与克隆技术、胚胎工程技术、基因导入等的基本原理、技术路线和方法,为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及其与细胞工程有关的生物技术产业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即:细胞全能性学说在细胞工程中的指导作用;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分化和器官发生的调控;不同组织、器官的培养特点和控制方法;以及细胞融合与杂交瘤技术、单倍体与多倍体育种技术、细胞重组与克隆技术、胚胎工程技术、基因导入等。了解细胞工程的各类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途径、最新进展与发展潜力。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能针对具体课题对重要技术的技术路线进行初步设计。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本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重要技术的操作方法和程序,如细胞全能性、脱分化、再分化、细胞融合,以及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细胞融合与杂交瘤技术、单倍体与多倍体育种技术、细胞重组与克隆技术等。难点是一些概念的区别与重要技术的应用范围、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如转基因动物的克隆与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的区别、干细胞技术与克隆技术的应用等,以及针对具体课题如真菌原生质体融合,应用所学知识尝试技术路线和程序的设计。 5.教学方法及手段 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验教学

专题二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

专题二 细胞工程知识点梳理填空 概念:应用 和 的原理和方法,通过 或 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 或获得 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分类:根据操作对象不同,可分为 、 。 一、植物细胞工程 理论基础(原理) 。 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 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 的潜能。 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 > 生殖细胞> ; > 动物细胞; 2.在理论上,生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 ,但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并不表现 ,而是分化成各种 。 3.特定的___________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有 地表达出各种 ,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 。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在 和 的条件下,将 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 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 、丛芽,最终形成完整植株。 1.操作过程: 外植体――→①A ――→② B ―→植物体 图中① ,② ,A 表示 ,B 表示 。 2.细胞脱分化:已 的细胞经过 后,失去其特有的 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 3.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实验 1)实验原理 植物体的根、茎、叶细胞都具有 ,在一定的 和 等条件下,可以脱分化形成 。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不同 成分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其再分化生成胚状体或丛芽,进而发育成 。证明了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 。 2)实验步骤 ①将 用自来水充分洗净,削去外皮,并切成段。用酒精棉球擦手 。

②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上将胡萝卜段用消毒30s后,立即用清洗2~3次,再用处理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 ③用的滤纸吸去胡萝卜段表面的水分。然后,在瓷砖上,用无菌的解剖刀将胡萝卜段切成1 cm厚的横切片,再选取有的部位,切取1 cm3左右的小块。 ④将接种到培养基上,用锡箔纸封盖瓶口,并用橡皮筋扎紧。然后,在培养瓶上贴上标签,写明材料名称、接种日期和小组号。 ⑤将接种后的胡萝卜组织块,23~26℃恒温条件下培养。4d后,检查培养材料的污染情况;14d后,观察愈伤组织的生长状况。然后,在恒温箱中继续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注意定期观察和记录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 ⑥培养一段时间后,将生长良好的转接到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胡萝卜的愈伤组织就可以诱导出。然后将试管苗移栽到大田,培养成。※注意事项:培养基的物理性质是,由成分、成分、、四部分组成。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协同调控作用在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人们常把它们称为。例如,当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适中,且生长素含量细胞分裂素素时,主要诱导植物组织脱分化和的形成;而当细胞分裂素的效应生长素时,则主要诱导植物组织和的形成。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概念:不同种植物的,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的技术。生殖方式为。 2.过程 离体的细胞-→不同细胞 -→融合→细胞→杂种植株。 3.目前最常用的去细胞壁的方法是,也就是在温和条件下用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_____。利用酶作用的性特点。 诱导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融合,物理方法有:、、等促使原生质体融合。化学法是用 ( )作为诱导剂来诱导融合。完成融合的标志是。此技术的原理是。 从理论上讲,杂种植株的育性为。因此,这项研究对于培养作物新品种方面的重大意义在于。原生质体A和原生质体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那么杂种植株含有个染色体组,是倍体。 (三)应用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